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2023年中国AI病理行业概览:AI赋能病理诊断,填补医疗资源缺口
下载次数:
2182 次
发布机构:
头豹研究院
发布日期:
2023-11-21
页数:
25页
中国AI病理行业发展局限性
病理诊断取样环节是否严格,是否取到病变细胞、制片及染色后成片是否清晰均会直接影响最终诊断结果,自动化程度低、诊断时间长,需要更多专业人力的投入。AI病理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数字化的病理切片进行诊断,有效弥补人工诊断效率低、病理医生不足等问题
AI病理应用领域90%集中于宫颈癌,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居第六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唯一可以通过早期预防和治疗消灭的癌症;中国宫颈癌发病率日趋攀升,近年来国家推动“两癌”筛查工作,AI病理辅助宫颈癌的筛查,能够有效提高筛查效率
中国AI病理行业商业模式
中国对软件系统付费意识不强,纯软件销售存在营销困难,AI病理企业通过提供软件+仪器设备配套、软件+试剂配套以及软件+仪器设备+试剂+整体服务配套打包整体方案推进商业化落地,商业模式从仅通过软件收费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发展
2023年3月,中国首张AI病理三类证获批,宫颈细胞学诊断正式进入AI时代
2023年3月,由玖壹叁陆零医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宫颈细胞学数字病理图像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批,正式获批宫颈细胞学领域首张AI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表明人工智能在宫颈细胞学领域的应用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中国病理诊断行业中的精准辅助诊断应用场景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AI病理行业迎来里程碑式新发展。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AI病理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AI病理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中国病理医生短缺、诊断效率低下的问题,尤其在宫颈癌筛查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并随着2023年首张AI病理三类证的获批而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另一方面,行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瓶颈,例如市场对软件付费意愿不强、不同应用场景发展不均衡、三类证审评审批进度缓慢等,这些都制约了AI病理的商业化进程和盈利能力。未来,AI病理行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病理医生严重短缺,预计到2025年缺口将达10.8-21.6万人,这为AI病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AI病理技术能够提高诊断效率,降低误诊率,有效弥补医疗资源的不足。尤其在宫颈癌筛查领域,AI病理的应用前景广阔,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两癌”筛查工作,这将进一步推动AI病理市场的发展。然而,目前AI病理行业主要集中在宫颈癌筛查,其他应用场景发展相对滞后,且市场对软件付费意愿不强,商业模式仍需探索,三类证审批流程也相对缓慢,这些都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虽然AI病理技术在宫颈癌筛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有企业获得三类证,但整体来看,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落地之间仍存在差距。许多企业的产品仍处于二类证阶段,且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纯软件销售模式难以盈利,迫使企业转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例如软件+仪器设备+试剂+服务等打包模式,但这又增加了商业化的复杂性。
本节首先对AI病理进行了定义,并详细阐述了传统病理诊断流程和AI病理诊断流程的区别。传统病理诊断流程包含取样、制片、诊断和报告四个步骤,而AI病理诊断流程则在数字化扫描和AI算法分析的基础上,辅助病理医生进行诊断,提高效率并降低误诊率。 报告指出,中国病理医师严重短缺,2022年缺口预计在7.95-17.7万人,到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AI病理的应用,特别是针对宫颈癌筛查,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数据显示,宫颈癌在中国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居第六,而AI病理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占比高达90%。
本节分析了中国AI病理行业的产业链结构,指出产业链融合度高,参与者众多,包括AI病理初创企业、智慧病理产业上下游企业以及互联网科技巨头。由于纯软件销售模式面临挑战,大多数企业采用软件+硬件+试剂+服务的打包模式,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提高商业化落地成功率。报告列举了多家企业,如微软、罗氏诊断、腾讯、华为、阿里健康等,分析了他们的布局和商业模式,并指出“B2B”、“B2H”、“B2B2H”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的现状。
本节分析了中国AI病理行业的竞争格局,指出行业发展较为集中,但参与企业多,同质化严重,淘汰率高。报告通过图表展示了部分企业的竞争力,并分析了其产品丰富度、产业链拓展情况和融资情况。 2023年3月,中国首张AI病理三类证获批,标志着AI病理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但整体获批数量仍然较少,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二类证阶段。 此外,本节还分析了AI病理行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例如市场对软件付费意愿不强,不同应用场景发展不均衡,三类证审评审批进度缓慢等,这些都制约了AI病理的商业化进程和盈利能力。
本节分析了推动AI病理行业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国家大力推进的“两癌”筛查工作和AI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两癌”筛查政策为AI病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而AI医疗技术的进步则为AI病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空间。 报告指出,AI医疗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未来将更注重实用性,这将进一步推动AI病理行业加速升级,增强应用效率。
本节以迪安诊断、金域医学、安必平为例,对部分AI病理企业的业务布局、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企业在AI病理领域的战略选择和发展路径。
中国AI病理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AI病理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中国病理医生短缺和诊断效率低下的问题,尤其在宫颈癌筛查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市场对软件付费意愿不强、不同应用场景发展不均衡、三类证审评审批进度缓慢等问题,制约了AI病理的商业化进程和盈利能力。未来,AI病理行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政策支持以及加强市场教育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AI病理技术在更多疾病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企业需要积极探索差异化竞争策略,加强与医院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应对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也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快三类证审批流程,完善相关法规,为AI病理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CT医用影像设备报告:AI重建与国产替代推动的市场突围战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2025年GLP-1RA药物品牌推荐:降糖减重双突破,GLP-1RA领航代谢治疗
2025年皮肤病药物品牌推荐:创新药物探秘,精准匹配患者需求
2025年中国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行业概览:24小时健康守护,迈向智能康养时代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