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药品出海行业研究报告:中国力量河出伏流,出海浪潮中各显身手
下载次数:
2424 次
发布机构: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4-07-10
页数:
24页
报告要点:
药品出海是成长为全球化大药企的基本门槛和必经之路
据Frost&Sullivan统计,2022-2030年中国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占比仅保持在17%左右,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国际医药巨头的成长历史来看,进军全球市场是必经之路,国际市场是支撑企业做大的必要基础。我国“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也提出支持企业立足本土资源和优势,面向全球市场,培育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国际化程度高、全球布局发展的大型制药公司。
法规医药市场规模巨大,新兴市场人口多、卫生支出增长快据Frost&Sullivan,2018-2030年美国与欧盟的医药市场之和超过全球市场的50%。据WHO,2020年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人均卫生支出平均分别为125美元、515美元和3708美元,且高收入国家占全球卫生支出80%以上,整体来看,法规国家市场规模巨大,是药企国际化必须进军的市场。新兴市场优势在于人口众多,如印尼、巴基斯坦、巴西、尼日利亚、俄罗斯、墨西哥均排名全球人口数量前10。同时,中高收入国家的人均卫生支出全球份额从2002的7.2%增长至2021年的16.5%,提升明显,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新兴国家也逐步成为药企出海的重要市场。
中国医药研发成果的不断兑现和充足的药品供给助力实现中国药品在全球释放更大价值
从创新药角度来看,中国医药企业近年研发实力日益强大,创新药IND和NDA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创新药快速从me too和me better向firstin class持续升级,不断得到海外大型制药企业认可,在海外市场申报也取得快速进展。从仿制药角度来看,近几年我国的化学仿制药质量提升显著,生物类似药也开始逐步上市,同时因为生产企业较多,供给充足且稳定,为进军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出海模式各有优劣,药企量体裁衣选择
出海模式:自行出海,企业不易被牵鼻子走,但对产品创新、研发能力、财力支持、管理层的战略打法及对跨国统筹的能力要求更高;借力出海是目前中国药企出海的最主流模式,适合资源有限且国际化经验有待积累的企业,但意味着企业的话语权将被削弱,分享的收益相对有限;联袂出海下中国药企可筛选众多合作伙伴,但无法直接影响海外市场销售,商业化后的收益也可能受到合作伙伴的限制。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有丰富的海外药品注册经验、有较强竞争力的海外商业化平台或合作销售渠道、产品布局因地制宜的标的。
风险提示
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商业化不可预测性等风险。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申报操作指南》出炉,继续看好创新药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举措有望出台,建议关注相关受益领域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药品、耗材集采有望优化,建议关注集采出清板块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ASCO会议召开,创新药迎来重要催化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