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306)

    • 医药行业2022年中报业绩前瞻:中药消费品、CXO、疫苗、创新器械有望持续高增长

      医药行业2022年中报业绩前瞻:中药消费品、CXO、疫苗、创新器械有望持续高增长

      生物制品
        中药消费品、CXO、疫苗、医疗器械等22Q2业绩有望高增长。我们对重点覆盖的57家医药上市公司2022年二季度收入及利润进行了预测,其中预期利润增速超过50%的有10家;增速在30%~50%的有2家;增速15%~30%的有12家;增速0%~15%的有18家;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公司有6家。分行业来看,CXO、中药、疫苗、医疗器械等板块有望在二季度实现较快增长。   我们结合行业景气度和个股分析单季度业绩前瞻,(1)中药板块整体预计收入增速在10%~20%之间,其中以岭药业预期收入增速最大(+20%~30%),太极集团预计收入同比+20%~25%。(2)CXO板块维持高增长,其中实现大幅增长的有凯莱英(预计收入同比+170%~180%),药明康德2022年二季度预计收入同比63%~65%增长;(3)疫苗行业整体预期较好(剔除新冠疫苗带来的收入),康华生物(预计收入同比+90%~100%)增速最大,欧林生物预计收入同比+25%~35%。(4)医疗器械行业景气度仍在,其中爱博医疗(预计收入同比+30%-50%)、普门科技(预计收入同比+20%~30%)、迈瑞医疗(预计收入同比+20%~25%)等公司22Q2业绩预期增速较高(大于20%)。(5)生命科学产品与服务板块国产化率持续提升,诺唯赞(预计收入同比+150%~205%)增速最大。(6)药店板块整体业绩增速预计在10%~20%之间,益丰药房、大参林预计增速预计分别为20%~25%以及15%~25%。(7)原料药板块整体预期较好,海普瑞(预计收入同比+30%~40%),健友股份和博瑞医药预计收入增速同比均在25%~30%。   中长期未来医药仍有结构性行情,重点关注三大主线。   1)未来医保压力将成为常态,寻找“穿越医保”品种是关键。一方面,寻找自主消费品种比如中药消费品、自费生物药,医美上游产品、部分眼科器械、重磅二类疫苗等;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药械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国际化”有望穿越“医保结界”。   2)疫情后需求复苏主线,主要包括中药、医疗服务、CXO、血制品、药店、创新药/械等板块,中药板块持续受益“政策边际利好+产品提价+国企改革”三重利好,我们认为,中药板块尤其是中药消费品、中药独家基药品种等具备相对收益。   3)UVL事件后,我们认为,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尤其是医药产业链上游,包括生物药制药设备及耗材、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影像设备等。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2-07-04
    • 康方生物-B(09926):双抗龙头,卡度尼利商业化启程

      康方生物-B(09926):双抗龙头,卡度尼利商业化启程

    •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支持中医行业发展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支持中医行业发展

    • 医药行业周报:辩证性看待Q2业绩预期

      医药行业周报:辩证性看待Q2业绩预期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 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 2.21%,跑赢沪深 300指数 0.22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 13。2022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 16.45%,跑输沪深300 指数 5.41 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 25。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 25 倍,相对全部 A 股溢价率为 74.5%(+1.18pp),相对剔除银行后 全 部 A 股 溢 价 率 为 30.7%(+0.59pp) , 相 对 沪 深 300 溢 价 率 为113.3%(+2.06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 12个子行业板块上涨,涨幅前 3为线下药店、医疗研发外包、医疗设备,涨幅为 10.3%、5.1%、3.7%。年初至今跌幅最小的子行业是医药流通,下跌约 7.2%。   辩证看待 Q2业绩。本周医药板块持续反弹,其中 A 股药店板块上涨 10.3%,主要受益于新发布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要求第三方平台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利好线下药店。我们认为药店板块短期从疫情恢复的趋势明显,长期将受集中度提升、处方外流等因素驱动。随着上半年渐入尾声,市场对于半年报关注度逐渐上升,考虑到 Q2 多地疫情的一过性影响,我们建议辩证性看待疫情影响 Q2 业绩。   未来医药仍有结构性行情,重点关注三大主线。第一,未来医保压力将成为常态,寻找“穿越医保”品种是关键。一方面,寻找自主消费品种比如中药消费品、自费生物药,医美上游产品、部分眼科器械、重磅二类疫苗等;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药械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国际化”有望穿越“医保结界”。第二,疫情后需求复苏主线,主要包括中药、医疗服务、CXO、血制品、药店、创新药/械等板块,中药板块持续受益“政策边际利好+产品提价+国企改革”三重利好,我们认为,中药板块尤其是中药消费品、中药独家基药品种等具备相对收益。第三,UVL事件后,我们认为,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尤其是医药产业链上游,包括生物药制药设备及耗材、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影像设备等。   本周弹性组合:济川药业(600566)、柳药集团(603368)、上海医药(601607)、我武生物(300357)、太极集团(600129)、寿仙谷(603896)、华润三九(000999)、楚天科技(300358)、健麾信息(605186)、冠昊生物(300238)。   本周稳健组合: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药明康德(603259)、片仔癀(600436)、云南白药(000538)、同仁堂(600085)、智飞生物(300122)、爱美客(300896)、恒瑞医药(600276)、通策医疗(600763)。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22-06-27
    • 医疗创新器械-影像行业专题:核心三问,窥影像设备技术兴替和投资机会

      医疗创新器械-影像行业专题:核心三问,窥影像设备技术兴替和投资机会

      医疗器械
        前言与三问:影像设备与IVD 同为医生的“火眼金睛”,在临床“洞察先疾”上的作用不言而喻。一方面,影像设备作为高端制造的代表领域,长期被海外巨头“GPS”把持,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从“产业发展-终端运用-配置监管”等多环节支持国产企业的发展。站在中国制造2025前夕,见证手机、汽车、航空等诸多领域崛起,我们不禁要问“影像赛道是否如是?“本篇报告,重点聚焦影像产业链三大核心问题:1)技术层面,影像设备的技术趋势以及国产龙头的技术水平如何?2)市场层面,行业驱动力以及如何评估影像设备的市场规模潜力?3)海外复盘,战略上的启示以及看国产企业该如何成长?   技术趋势篇:2016~2025年是中国影像设备高端突破的关键10年。X射线成像(X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超声成像(US)、磁共振成像(MRI)、分子成像(MI)临床上各有运用场景。从技术难点看,主要集中在1 )XR领域的探测器;2)CT领域的探测器、高容量CT 球管、滑环转速;3 )US领域的二维面阵探头、实时三维成像技术;4 )MRI领域的磁体模块、射频模块、梯度模块;5 )MI领域PET子系统的探测器模块并融合CT/MR的难点。总体上影像设备呈现部件高端化、软件智能化、外观小型化、时间快速化、诊疗精准化、多模态融合的共同趋势。“十三五”期间国产影像龙头企业突破了高端MR、高端彩超、高层CT、MI等产品的制造,但核心部件自主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在“十四五”期间,影像设备领域将进一步加大基础攻关和超高端产品升级,待2025年前技术突破,国内影像产业链将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   市场格局篇:千亿赛道的量价模型和国产王者。影像设备是一个大市场,2020 年国内市场规模(出厂端)为537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超千亿,主要驱动力来自患者检查需求和医疗检查能力供给的增加。预计2020年DSA、CT 、US、MRI、PET -CT 的每百万人保有量分别为4.6 、21. 4、157 .1、8 .6、0 .61台,相比发达国家平均每百万人保有量33、65 、600、43、5.8 的配置水平,分别为有7、3、4、5、10倍的差距,未来10年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搭建量价模型,根据保有量、设备更新周期、出厂单价以及结构变化假设,测算2030年的CT 、US、MRI市场有望超过200 亿元,DSA有望超过100 亿元,PET -CT 有望超过50亿元,其中DSA、MRI、PET -CT未来10年复合增速有望超过10 %。从竞争格局角度,鼓励进口替代的政策不断,影像赛道国产化率有望提升,目前DSA、CT 、US、MRI、PET-CT 的国产化率(量)分别为10 %、45 %、35 %、40%、30 %,高端领域国产化率更低,从产品布局,国产中联影、东软、万东的产品较全,从细分领域看国产龙头逐渐形成,如如MR、CT 、MI领域的联影医疗,超声领域的迈瑞医疗、DSA领域的万东医疗。   海外复盘:成长之路启示与估值探究。GE、Philips、Siemens为三家国际影像巨头,2021 年影像业务体量分别为130 、82.3 、121.1 亿美元,三家目前各有所长:GE的US 、MI,西门子的MRI、CT ,飞利浦的IXR,皆属于行业标杆,历经百年沉淀,三家龙头仍在影像领域布局前沿方向。通过复盘比较,我们认为国产企业可以从以下5点探寻成长方向:1 )多产品布局影像市场;2 )增加并购;3)国内份额提升领先份额;4)国际化出海打开增量市场;5 )直销客户通过经常性收入提升客户黏性。而海外巨头目前估值并不高,如何看待国内影像企业的估值呢?参照巨头,以国内龙头企业远期做到100 亿美元收入的瓶颈期,如果盈利能力指标不优于国际龙头,那么估值上限在2000亿元左右(3PS左右)。如果能够凭借国内制造业优势,维持60%左右毛利率、25 %左右净利率,那么预计国内影像公司的估值中枢会高于进口企业,估值可以看到4000亿元(30PE左右)。   投资建议:从行业空间大、复合增速快、国产化率低等角度,建议重点布局DSA、MRI、US、PET-CT 细分领域。结合企业业务体量、盈利能力、渠道品牌、研发和人效,主要标的:联影医疗、迈瑞医疗、东软医疗、万东医疗、开立医疗、祥生医疗。同时关注产业链上游X射线平板探测器龙头奕瑞科技、康众医疗。   ① 联影医疗:国产影像设备王者,产品布局全面,CT、MRI、MI领域国产份额第一,GXR份额国产第二。   ② 迈瑞医疗:国产器械龙头,彩超设备龙头,国际化能力强,5-10年内有望成为全球器械前20强的巨头。   ③ 东软医疗:产品布局全面、历史悠久,在DSA、CT 、MI领域处于国产第二,国际化率20 %。   ④ 万东医疗:产品全面,GXR、DSA国产第一,MRI国产第二,美的入主带来研发资金和品牌协同。   ⑤ 开立医疗:超声+内镜龙头,超声份额仅次迈瑞位列第二,高端产品逐渐打开三级医院市场。   ⑥ 祥生医疗:便携超龙头,超声出海国产第三,国际化率87 %,掌上超声有望放量。   ⑦ 奕瑞科技:XR、CT、齿科CBCT 上游探测器龙头,掌握非晶硅、IGZO、CMOS、柔性基板四大技术。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出海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2页
      2022-06-24
    • 杰克替尼NDA在即,管线落地提速

      杰克替尼NDA在即,管线落地提速

      个股研报
        泽璟制药(688266)   投资要点   事件:2022 年] 6 月 21 日,公司自主研发的盐酸杰克替尼片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 III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达到试验主要终点,公司将向 CDE 提交 Pre-NDA的沟通交流申请,并加快推进盐酸杰克替尼片的上市进程。   杰克替尼 NDA在即,有望填补骨髓纤维化治疗空缺。杰克替尼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新型 JAK 抑制剂类药物,对 Janus 激酶包括 JAK1、JAK2、JAK3和 TYK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次递交 Pre-NDA 的适应症为中、高危骨髓纤维化,目前中、高危骨髓纤维化治疗方案十分有限,靶向药物仅有芦可替尼,但 70%的患者服用芦可替尼后出现贫血。与芦可替尼相比,杰克替尼片治疗骨髓纤维化的有效率、耐受性和安全性更优,不仅可显著缩小骨髓纤维化患者的脾脏体积、减轻患者的体质性症状,还可以改善贫血,减少输血依赖,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认为,随着杰克替尼骨髓纤维化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达到试验主要终点,杰克替尼 NDA 在即,随着新产品的落地,将会对公司未来的营收产生显著的影响。   适应症布局广阔,国内海外齐推进。盐酸杰克替尼片目前正在开展多个免疫炎症性疾病和纤维化疾病的临床研究,包括骨髓纤维化(III 期)、芦可替尼不耐受的骨髓纤维化(IIB 期注册临床)、芦可替尼复发/难治的骨髓纤维化(IIB 期)、重症斑秃(III 期)、中重度特应性皮炎(III 期)、强直性脊柱炎(II 期)、特发性肺纤维化(II 期)、移植物抗宿主病(II期)及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II期)等。盐酸杰克替尼片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Ⅱ期临床研究已获 CDE批准。盐酸杰克替尼片治疗骨髓纤维化获得了美国 FDA 的孤儿药资格认定,在美国的I 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医保以量换价+商业化团队建设+适应症落地,多纳非尼放量值得期待。重磅品种多纳非尼 2021年上市半年便实现 1.6亿元销售收入,初露锋芒。三重逻辑看好多纳非尼未来发展,第一,多纳非尼于 2021 年底纳入医保目录,2022 年实现快速放量,Q1销售量较四季度环比增长 60%;第二,公司加大多纳非尼商业化团队的建设,2022Q1新增超百名一线销售人员,进院和放量正在稳步推进;第三,多纳非尼后续适应症逐步落地,局部晚期/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适应症已提交 NDA,有望于今年获批上市。我们认为,随着多纳非尼医保和医院准入的推进,叠加后续适应症的落地,有望长期为公司业绩赋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随着公司研发投入的不断提升,管线的逐步落地,多纳非尼纳入医保后的快速放量,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0.92 和 1.56亿元,对应 EPS 为-0.88、-0.38和 0.65元,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品种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政策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6-22
    • 化工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拥抱资源主线,寻找景气品种

      化工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拥抱资源主线,寻找景气品种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化工优质赛道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面向全球,竞争格局稳定,盈利确定性高。行业领先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核心优势显著,未来将能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地缘政治冲突激化,化工相关资源品供给受到较大影响,此外部分资源品种战略资源属性逐步显现,供给收缩大势所趋。资源品作为下游多数行业刚需,需求将稳步增长。2022年下半年资源品长期供需紧张的问题仍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上游资源品高景气持续时间将远超预期。   结合当前国际化肥市场供需失衡、天然气供需错配、国际油价高位盘整、资源品价格上涨等情况,我们重点关注钾肥、磷肥、纯碱、煤化工等高景气品种的投资机会。   重点关注板块及相关标的:   钾肥板块:钾肥垄断程度远超其他大宗商品,白俄钾肥出口受阻下全球钾肥市场景气上行,建议关注:盐湖股份(000792.SZ)   磷肥板块: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粮食安全担忧,高通胀背景下,农作物价格维持高位,带动磷肥需求。俄乌冲突致全球磷肥供应减量,磷肥高景气持续,建议关注:云天化(600096.SH)、兴发集团(600141.SH)。   纯碱板块:传统领域需求平稳,光伏玻璃需求增长迅速;欧洲纯碱产能约占全球的20%,欧洲天然气价格走高抬升欧洲纯碱成本,国内纯碱竞争力增强,出口成为增长点,年内纯碱维持供需紧平衡。   农药板块:公共卫生事件与极端天气频发的大环境下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支撑全球农药市场稳步发展,高毒品种淘汰、生产工艺进步与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进程加快带来行业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利尔化学(002258.SZ)、扬农化工(600486.SH)。   新型煤化工:煤化工符合我国资源现状,高油价背景下,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的煤化工企业竞争力凸显,建议关注:华鲁恒升(600426.SH)、宝丰能源(600989.SH)。MDI:MDI寡头垄断格局稳固,行业将保持长期高盈利,我国MDI企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建议关注:万华化学(600309.SH)。   新材料板块:涤纶车用丝受益于全球汽车行业复苏及安全类产品需求持续增长,认证壁垒高,产业链全球化布局趋势明显;纤维素醚下游植物胶囊、人造肉等新兴领域需求旺盛,环保壁垒驱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建议关注:海利得(002206.SZ)、山东赫达(002810.SZ)。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料价格或大幅波动,安全生产事故。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2-06-21
    • 医药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医药估值回归,重点布局“穿越医保”、“疫情复苏”、“供应链自主可控”三大主线

      医药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医药估值回归,重点布局“穿越医保”、“疫情复苏”、“供应链自主可控”三大主线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医药估值回归,聚焦业绩和估值匹配度。回顾2022年上半年,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0.6%,跑输沪深300指数6.4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4,上半年疫情对市场影响短暂且反复,热点从抗原检测到新冠相关药物及产业链演绎。从持仓来看,公募和外资对于医药核心资产持仓变化不大;从估值来看,核心资产(总市值大于500亿)PE估值中枢逐步回归到相对合理水平,这与我们2022年医药投资策略【未来医药估值有望均衡,“穿越医保”和“疫情脱敏”是两条核心主线】判断一致。未来医药选股回归聚焦业绩和估值匹配度,适当关注超跌且业绩反转个股。展望下半年,未来医疗需求逐步复苏,在医保压力常态化和后疫情时代,重点关注“穿越医保”、“疫情复苏”、“供应链自主可控”三大主线。   未来医药仍有结构性行情,重点关注三大主线。第一,未来医保压力将成为常态,寻找“穿越医保”品种是关键。一方面,寻找自主消费品种比如中药消费品、自费生物药,医美上游产品、部分眼科器械、重磅二类疫苗等;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药械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国际化”有望穿越“医保结界”。第二,疫情后需求复苏主线,主要包括中药、医疗服务、CXO、血制品、药店、创新药/械等板块,中药板块持续受益“政策边际利好+产品提价+国企改革”三重利好,我们认为,中药板块尤其是中药消费品、中药独家基药品种等具备相对收益。第三,UVL事件后,我们认为,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尤其是医药产业链上游,包括生物药制药设备及耗材、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影像设备等。   2022年组合推荐:   弹性组合:我武生物(300357)、太极集团(600129)、华润三九(000999)、达仁堂(600329)、济川药业(600566)、寿仙谷(603896)、楚天科技(300358)、健麾信息(605186)、上海医药(601607)、冠昊生物(300238)。   稳健组合: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药明康德(603259)、片仔癀(600436)、云南白药(000538)、同仁堂(600085)、智飞生物(300122)、恒瑞医药(600276)、爱美客(300896)、通策医疗(600763)。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新冠疫情爆发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6页
      2022-06-20
    • 2022年6月第三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首款国产PCSK9申报上市)

      2022年6月第三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首款国产PCSK9申报上市)

      医药商业
        新冠口服药研发进展   目前全球3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1款药物提交NDA,10款药物处于临床Ⅲ期(包括老药新用,其中3款药物获得EUA)。辉瑞的Paxlovid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国内研发进度最快的分别为处于Ⅲ期临床的君实生物的V116、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和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   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本周走势   2022年6月第三周,陆港两地创新药板块共计21支个股上涨,39支个股下跌。其中涨幅前三为南新制药(+14.29%)、嘉和生物-B(+11.01%)、贝达药业(+10.69%)。跌幅前三为再鼎医药-SB(-14.39%)、开拓药业-B(-12.96%)、百济神州(-12.80%)。本周A股创新药板块上涨5.26%,跑赢沪深300指数3.61pp,生物医药上涨3.91%。近6个月A股创新药累计下跌13.99%,跑输沪深300指数5.2pp,生物医药累计下跌14.45%。本周港股创新药板块上涨1.9%,跑赢恒生指数5.26pp,恒生医疗保健下跌1.87%。近6个月港股创新药累计下跌24.15%,跑输恒生指数12.61pp,恒生医疗保健累计下跌18.31%。   国内重点创新药进展   6月国内共有1款新药获批上市,本周国内无药物获批上市。   海外重点创新药进展   6月FDA共有5款新药获批上市,本周有2款新药获批。6月欧洲无新药获批上市。6月日本无新药获批上市。   本周小专题-首款国产PCSK9申报上市   2022年6月13日,信达生物的PCSK9单抗托莱西单抗申报上市获受理,适应症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在SAD/MAD研究中,托莱西单抗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并且是有长效潜力的PCSK9抑制剂。三项中国关键注册临床研究均已达到主要临床终点。   本周全球重点创新药交易进展   本周全球共达成16起重点交易,披露金额的重点交易有4起。1)Organon与复宏汉霖签订全球许可协议,负责Pertuzumab和Denosumab生物仿制药商业化。该交易对价包括7300万美元预付款和某些里程碑付款。2)D.E.ShawResearch向礼来授权首创免疫疾病治疗药物。礼来将支付6000万美元初始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高达4.75亿美元,以及全球销售的特许权使用费。3)Endo与TLC签署协议,将治疗骨关节炎膝关节疼痛的3期骨科产品商业化。EVL将主要负责在美国获批和商业化。TLC将获得3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高达1.1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4)上海医药从四环医药引进2款抗感染新药,获得其原料药和制剂在大中华区的许可、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等独家权益。轩竹生物将获得2100万元人民币预付款,并有权收取不超过4.19亿元人民币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最高可达两位数的销售分成。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2-06-20
    • 医药供应链自主可控——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百花齐放,国内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医药供应链自主可控——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百花齐放,国内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试剂行业品类繁多,研发、生产、服务多环节壁垒较高。生命科学产品行业主要集中在蛋白类、核酸类以及细胞类三大试剂以及模式动物。1)研发端,每类试剂种类均达万种,单一企业很难全部覆盖所有品类满足下游需求,且每样产品的评价指标,适用范围各异,较难形成规范化模板,研发难度较大。2 )生产端,以重组蛋白试剂为例,培养基配方、工艺技术参数等属于核心机密,需经过多方多次调试方可成功。3 )服务端,科研机构客户需求多样,工业客户要求较严,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客户黏性。4)商业模式:通过品类扩增、产业链整合形成规模效应。   行业受益于上游生物药市场快速扩容、政策支持,市场规模达百亿级别。1 ) 国内生命科学领域资金投入增速迅猛,预计CAGR为18.8%,将从2019 年的866 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2434亿元。由此将会带动研发端、生产端生命科学试剂行业快速扩容。2)政策导向下,创新是药企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生命科学试剂行业的卖水人属性突显,有望在行业发展路径中持续受益。3 )市场规模全球千亿,国内百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2019 年达到175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246亿美元,CAGR为7.1%。中国市场增速较快,预计2024年将达到260亿元。   国产替代如何实现:1 )不同试剂种类扩充,覆盖多品类产品,提升客户数量及范围,重点关注企业SKU新增速度以及新品类拓展进度;2)加强产业链体系建设,逐步拓展产业链上游、中游制造能力、下游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及客户认可度,重点关注企业海外业务占比提升速度。   海外龙头成长路径,给国产企业的提示:内生+外延。1)加强研发,巩固自身优势品种,提高客户黏性及品牌影响力;2)紧跟产业趋势,把握产业性机遇,以工业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外延并购重组,明确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业务方向(如mRNA疫苗、基因治疗等领域)。   关注个股。蛋白类试剂:金斯瑞、义翘神州、百普赛斯、近岸蛋白等;酶试剂:诺唯赞等;IVD 原材料:菲鹏生物等;科学试剂服务:泰坦科技、阿拉丁、优宁维等;细胞类试剂:奥浦迈等;模式动物:药康生物、南模生物、百奥赛图等。   风险提示: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行业景气度下降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1页
      2022-06-1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