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03)

    •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脱发推动“头部”经济繁荣,防脱产品需求旺盛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脱发推动“头部”经济繁荣,防脱产品需求旺盛

      化学制药
        脱发是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市场,其规模庞大。脱发在医学上定义为由遗传、免疫、应激、服药、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导致头发的非正常脱落,造成头发稀疏或形成斑秃。根据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数据,我国脱发人群已突破2.5亿人,其中男性数量和女性数量分别为1.63亿人、0.88亿人,占比分别为65%和35%,男性脱发比例显着高于女性。脱发类型以雄激素性脱发为主,其余类型包括斑秃、瘢痕性脱发、休止期脱发、生长期脱发、牵拉性脱发等。   女性脱发市场不容忽视。在我国和美国分别有35%和40%的脱发患者是女性。从全球市场来看,2022年女性脱发市场份额占比为45.28%。此外,由于女性消费能力较强,且在对“美”有更深层次的需求,所以在面临脱发问题时可能更愿意寻求医疗帮助,女性脱发市场潜在空间大。   目前仅有两款药物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AGA)患者占比超过90%,是最常见的脱发类型。雄激素性脱发是一个进行性加重直至秃发的过程,因此早期和长期治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系统用药、局部用药和毛发移植等。迄今为止,美国FDA只批准了两种药物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分别是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非那雄胺是一种口服药物,主要适用于男性患者,并且可能造成性功能障碍。在国内,米诺地尔是主要的脱发治疗药物,其中三生制药的蔓迪和振东制药的达霏欣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米诺地尔在美国的meta分析临床数据。美国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种浓度的局部用米诺地尔都能够比对应的安慰剂组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在OlsenEA等人进行的关于治疗AGA的随机多中心双盲对照实验中,最终的结果显示在经过2%和5%的米诺地尔的治疗后,与安慰剂组相比,雄脱患者最终发量的平均差异分别可以达到8.11根/平方厘米和14.90根/平方厘米。而在女性患者中,2%的米诺地尔溶液制剂组和安慰剂组的平均发量差异为12.41根/平方厘米。   开拓药业KX-826即将完成男性脱发中国III期临床试验,预计11月中下旬会有III期数据读出。KX-826是一款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通过‘抢先占位’与雄激素竞争结合雄激素受体,从而在局部抑制雄激素及其受体所介导的信号通路的传导。目前,KX-826即将完成男性脱发中国III期临床试验,预计11月中下旬会有III期数据读出。KX826男性脱发中国II期数据显示:经过24周的治疗,KX-8260.5%浓度BID组在目标区域内非毳毛数量呈现明显的改善。与基线相比,每平方厘米增加22.73根(P<0.001)。与安慰剂组相比,每平方厘米增加15.34根(P=0.024)。KX-8260.5%浓度BID为男性脱发中国III期临床试验的推荐给药剂量。KX-826的整体安全性良好可控。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AE)、不良药物反应(ADR)及死亡。此外男性脱发美国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女性脱发中国III期临床试验正在准备中。GT20029(ARPROTAC)在中国II期男性临床及美国I期临床均在开展。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防脱发领域相关企业如:三生制药、开拓药业、科笛-B、振东制药、泰恩康等。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策变化风险;仿制药风险;集采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3-11-13
    • 医药行业点评:诺和诺德扩大产能,阿斯利康引进口服GLP-1RA

      医药行业点评:诺和诺德扩大产能,阿斯利康引进口服GLP-1RA

      医药商业
        诺和诺德将投资 60 亿美元扩大丹麦工厂产能。 2023 年 11 月 10 日诺和诺德表示,将从 2023 年起投资逾 420 亿丹麦克朗(约合 60 亿美元)扩大其在丹麦的生产设施,用于生产当前和未来严重慢性疾病的产品组合。该公司补充称,这些建设项目将从 2025 年底到 2029 年逐步完成。诺和诺德表示,这项投资将在该公司的全球价值链上创造更多产能,包括原料药生产和包装,其中绝大多数投资将用于提高原料药产能。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投资将提高公司满足包括 GLP-1 产品在内的未来市场需求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 GLP-1 是诺和诺德大受欢迎的减肥药 Wegovy 及其糖尿病治疗药物 Ozempic 的关键成分。   阿斯利康引进下一代口服 GLP-1R 激动剂。 11 月 9 日,阿斯利康宣布,其已与诚益生物达成独家许可协议,获得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 ECC5004 作为单一疗法和联合疗法的全球权益。 ECC5004 是一款每日一次、低剂量、小分子 GLP-1 受体激动剂,目前正在美国进行针对健康受试者和 2型糖尿病(T2D)患者的 I 期临床试验。 ECC5004 已在临床前研究中证明具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 I 期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 ECC5004 具有差异化的临床优势,与安慰剂相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能促进血糖和体重的降低。根据协议条款,诚益生物将获得 1.85 亿美元的首付款。此外,诚益生物未来还将有资格获得高达 18.25 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该产品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阿斯利康将获得诚益生物小分子 GLP-1 受体激动剂 ECC5004 在中国以外所有国家和地区所有适应症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益。在中国, ECC5004 将由诚益生物和阿斯利康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   口服 GLP-1 药物研发备受关注。 口服小分子 GLP-1 与现有产品相比具有便利性优势: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口服药在中国已处于 NDA 阶段; 礼来的orforglipron 已经处于临床 III 期; 恒瑞医药 HRS-7535、中美华东的 TTP273、德睿智药的 MDR-001 处于临床 2 期; 辉瑞 Danuglipron、信立泰 SAL0112、海思科 HSK34890、闻泰医药 VCT220 处于临床 1 期。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全球及国内 GLP-1 领域研发进展,关注相关药企及其产业链投资机遇。 建议关注: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华东医药、通化东宝、诺泰生物、药明康德等。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产能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仿制药风险,集采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11-12
    • 医药行业周报:创新进展不断,关注防脱赛道

      医药行业周报:创新进展不断,关注防脱赛道

      医药商业
        医药周观点:估值、持仓、市场情绪三重共振向上,看好四季度院内复苏拐点。本周开始重点关注防脱赛道。   1)CXO:细分领域三季度业绩呈现积极的边际变化,短期需求、订单有小幅波动,全球投融资有望持续环比改善,下游创新需求持续回暖,一体化龙头和具备强α成长的细分领域龙头仍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2)创新药:出海、大单品、医保谈判等五重催化叠加,继续看好Q4创新药行情。脱发是巨大的未被满足市场,目前仅有两款药物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关注防脱发领域相关企业。3)中医药:受到2022Q3基数和2023Q3终端需求影响,2023Q3板块业绩表观增速放缓。基药目录修订持续推进,建议关注基药目录调整进展。中医药板块中长期稳健增长,建议关注年底估值转换契机。4)疫苗与血制品:2023Q3随着新冠疫情影响出清,疫苗板块内生业绩逐步反弹。关注带状疱疹疫苗、HPV疫苗等产品需求的提升,国内疫苗行业有望进入新景气周期。受到2022Q3基数和2023Q3发货影响,2023Q3血制品板块业绩表观增速仍保持较好增长。血制品国企化进程不断推进,伴随院内复苏有望实现批签发和销售量的恢复,关注下半年行业供给与需求双重景气度提升。5)医药上游供应链:创新药行情回暖,叠加国内复工复产+海外市场开拓,带动生科链板块业绩+估值修复,关注制药工业端大订单落地节奏。6)医疗设备与IVD:关注双11/双12三诺生物CGM产品放量及FDA获证节奏。关注IVD集采进度。7)医疗服务:建议关注刚性医疗服务,具备较高的业绩韧性,考虑到下半年属于传统医疗旺季,且部分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8)线下药店:门诊统筹政策陆续落地实行,处方流转平台逐步建成,相关区域处方外流占比逐步提升,随着门诊统筹管理药房渗透率提升带来人流量提升,Q4药房利润有望环比改善;药店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叠加业绩环比改善,有望迎来估值加业绩的双重催化。9)高值耗材:第三轮国家高值耗材集采持续推进,人工晶体及骨科运动医学最高限价设置情况符合预期,运动医学及眼科人工晶体集采均设置托底价格机制,且托底限价相对合理,有望在提高行业集中度及国产化率的导向下控制竞争烈度,建议本次报量靠前的运动医学及晶体行业国产头部公司。10)原料药:特色原料药产业链跨国转移带来增量机会,部分产品价格周期触底有望较快迎来系统性修复,原料药+制剂/CDMO等强协同方向打开成长天花板,重点关注减肥药产业链相关原料药公司,中长期关注具有多层次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及产业链,以及产品价格有望率先反转的肝素及沙坦领域重点公司。11)仪器设备:科学仪器需求端有望随经济好转复苏,看好国产仪器在需求端、政策端、产品端三重共振下的长期成长性机会;关注临床检测设备增量市场机会,肝脏弹性检测设备检测有望受益于NASH新药获批和glp-1药物适应症拓展。12)低值耗材:关注GLP-1相关上游辅包材需求提升和潜在国产厂商切入供应链的机遇;关注疫后下游需求恢复、补库存、以及供给端格局优化的相关上游耗材领域。   医药政策跟踪:第九批国家集采开标,降幅符合预期,对企业边际影响渐弱。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迈瑞医疗、祥生医疗、迈得医疗、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诺泰生物、阳光诺和、普蕊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科伦博泰、康诺亚、科伦药业、通化东宝、甘李药业、开拓药业、智飞生物、百克生物、华润三九、昆药集团、达仁堂、普瑞眼科、固生堂、国际医学。   风险提示:集采压力大于预期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政策监管环境变化风险;药物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3-11-12
    • 医疗行业专题研究:临床未满足需求较大,AD诊断市场前景广阔

      医疗行业专题研究:临床未满足需求较大,AD诊断市场前景广阔

      医疗服务
        临床未满足需求较大, AD 诊断领域前景广阔。 全球 AD 患者病例数数约3500 万,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每年以约 650 万新增病例的势头高速增长。 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 2021》,截至 2019 年,我国现存的 AD 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为 1314 万例(其中阿尔兹海默症患者 983 万例),是世界上 AD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由于痴呆症患者主要以老年人群体为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预期痴呆症患者群体将持续扩张, 旺盛的底层需求有望推动阿尔兹海默病相关诊疗产业链蓬勃发展。   国内政策环境友好,有望推动阿尔兹海默疾病知晓率、就诊率持续提升。 自2016 年以来,政策层面对于提升老年人生活健康水平、加强干预老年痴呆症发展等方面给予了深切关注。 今年 5 月,国家卫健委决定 2023-2025 年在全国组织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本次防治行动明文表示 1)不断提高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在全社会营造积极预防老年痴呆的社会氛围。 2)指导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转诊和干预服务。   血液检测可与传统影像学诊断形成有力互补。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大多使用量表评估,辅以脑影像与生物标志物水平进行判断。 然而,由于患者的行为表现不稳定、磁共振成像的结果不直观、正电子成像费用高昂、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尚不成熟,以及其他如 AD 和血管性痴呆等疾病混杂等诸多难点,使得 AD 诊断并非易事。 新型血液检测具有收费低、侵入性均低的强优势, 可与传统诊断方法学互补,共同推进 AD 的早期发现的诊疗。   目前国内基于血液样本的生物标志物检测试剂盒上市产品较多,但有效市场竞争格局仍未形成。 根据 NMPA 注册证数据梳理,当前阶段暂无进口产品可开展基于血液的 AD 检测产品。国内已获证企业相对来说体量较小,并没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及对应的检测设备支持,后续放量阶段的实际竞争力仍然有待确认。因此,立足当前阶段,我们认为基于血浆的 AD 检测行业仍然未出现有力的市场玩家,未来在“AD 患者基数持续扩张+替代传统检测手段+AD 早诊渗透率提升”的多重增长驱动因素下,潜在蓝海市场有望迎来蓬勃发展。 预期 2030 年我国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将达约 2000 万例,对应血液标志物的 AD 检测市场规模约 30亿元。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 1) PET-CT 检测: 联影医疗、东城药业(示踪剂); 2)AD 生物标志物检测:诺唯赞、亚辉龙、新产业、迈瑞医疗、热景生物、西陇科学、金域医学; 3) AD 原料提供商: 百普赛斯、近岸蛋白、义翘神州。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政策监管环境变化风险, 药物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 现有技术迭代升级的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3-11-12
    • 医药行业点评:飞利浦获资金支持,AI赋能超声诊断迈向欠发达市场

      医药行业点评:飞利浦获资金支持,AI赋能超声诊断迈向欠发达市场

      化学制药
        事件:盖茨基金会拨款4,460万美元赋能飞利浦开发“AI+超声”便携设备,以实现产品使用的平民化。11月7日,飞利浦获得盖茨基金会支持,将额外获得4,460万美元(约3.2亿人民币),这笔资金将用于加速推动飞利浦Lumify手持式超声系统的AI算法集成,使之可以辅助非超声影像专业人员进行超声检查和分析,此前,飞利浦于2021年从盖茨基金会获得了1,540万美元拨款,用于开发AI应用程序,以改善中低收入国家的产科护理能力。   AI技术实现超声诊断从图像采集到图形解释的一站式即时反馈,完成飞利浦Lumify向欠发达广阔市场下沉的最后一块拼图。Lumify于2015年获得FDA批准,于2019年获得NMPA批准上市,产品基于手机或平板上的App应用,连接外置超声探头使用,用于快速超声扫查诊断,可用于腹部、心脏、产科/妇科检查和FAST(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检查。通过AI功能集成实现升级后的Lumify超声系统通过自动执行图像采集或图形解释来进行全面的产检,从而提高妊娠早期超声检查的质量。AI技术可以简化关键步骤,识别六项重要指标:孕龄、胎位、胎盘位置、羊水指数、心脏活动和多胎妊娠。一线卫生人员可以更加轻易地发现妊娠期的异常情况。超声系统的使用培训时间也能大大缩短,可以从几周缩减到几个小时,使得孕产期超声检查在欠发达广阔市场的具有更高的可及性。   全球孕产期医疗实践存在巨大短板,AI技术及超声设备的下沉或将系统解决未满足需求。全球孕产妇和儿童死亡是紧迫的医疗问题,2020年每天有近800名妇女死于可预防的怀孕和分娩相关原因,95%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2019年,全球有240万婴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去世。超声技术是应用于孕产期的常规手段,用于确定胎儿健康标志及各种孕期状况,如胎龄、胎先露、多胎妊娠(多个胎儿)、胎儿存活性、脐带血流和异位妊娠,提高超声产品在广阔市场的可及性有望系统性解决。   盖茨基金会持续赋能“AI+超声”产品,AI技术引领超声产业发展方向。GE医疗于2023年9月份从盖茨基金会获得4,400万美元资助,用于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和工具以帮助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经验不足的卫生专业人员进行超声波扫描,以解决胎儿和孕产妇健康问题。2022年手持式智能手机连接超声系统制造商ButterflyNetwork获得盖茨基金会500万美元的资助,以扩大其产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使用。   投资建议:AI+超声集成有望成为行业变革方向,以实现超声产品应用场景的持续扩面及可及性的显著提升。重点推荐祥生医疗,其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软件系统SonoAI应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降低误诊漏诊概率,助力诊断更准确高效,有望通过公司便携式超声设备的软硬件集成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及开立医疗,迈瑞医疗已发布的TE10/20系列超声搭载了心脏结构自动识别功能,开立医疗凤眼S-Fetus搭载了产前筛查AI技术以实现自动识别抓取和自动测量。   风险提示:产品竞争风险、产品注册风险、行业监管风险、主要经营资质申请和续期的风险、法规变化风险等。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11-09
    • 医药行业点评:ADC研发合作进展不断,看好具有技术平台企业

      医药行业点评:ADC研发合作进展不断,看好具有技术平台企业

      化学制药
        ADC研发进展不断,创新布局逐步进入兑现时代。2023年10月19日,默沙东与第一三共就第一三共的三款ADC候选药物达成了全球开发和商业化协议;2023年10月20日翰森制药与葛兰素史克共同宣布,双方就ADC新药HS-20089达成独家许可协议;2023年10月25日,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收到NMPA签发的《受理通知书》,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受理;2023年10月30日,恒瑞医药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HRS-1167片和注射用SHR-A1904项目有偿许可给MerckHealthcare;2023年10月31日,百利天恒全球首款HER3/EGFR双抗ADC启动III期临床;2023年11月1日,科伦递交的SKB264上市申请纳入优先审评。   国内ADC管线数量丰富阶梯分布。目前国内ADC领域研发如火如荼,进入临床阶段的ADC创新药数量达到139个,其中已经获得批准文号的产品有7个,包括6款进口ADC药物和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目前处于上市申请中的产品有4个,包括一款进口药物,和瓴路药业的CD19ADC、科伦博泰的HER2ADC和TROP2ADC;处于III期临床的ADC产品有20个,处于II期临床的ADC产品有32个,处于I期临床的ADC产品有53个,处于临床申请及批准临床阶段的ADC产品有23个,产品数量众多,阶梯分布,看好未来ADC产品不断获得研发及上市进展。   HER2、TROP2、CLDN18.2是热门靶点。目前国内ADC研发聚焦热门靶点,其中HER2ADC、TROP2ADC、CLDN18.2ADC是最热门的靶点,分别有29个、15个、12个药物已进入临床阶段,TOP10热门靶点还包括B7-H3、Nectin-4、HER3、FRα、EGFR、MET、FIII、和CD79B。   肺癌、胃癌、乳腺癌是热门适应症。目前国内ADC研发适应症聚焦在肿瘤领域,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最为热门的适应症,有20款药物开展了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有17款药物开展了针对胃癌的临床试验;在乳腺癌领域,有16款药物开展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有7款药物开展针对三阴乳腺癌的临床试验,还有7款药物开展针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临床试验。   投资建议:看好国产ADC研发进展及出海潜力。建议关注具有研发进度领先、具有ADC技术平台以及拥有出海潜力的企业,建议关注:科伦药业/科伦博泰、恒瑞医药、康方生物、百利天恒、荣昌生物、迈威生物、石药集团、翰森制药、乐普生物、华东医药等。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产能不及预期风险,监管政策变化风险,仿制药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09
    • 医药行业点评:仑卡奈单抗销售攀升,关注AD药物研发及诊断

      医药行业点评:仑卡奈单抗销售攀升,关注AD药物研发及诊断

      化学制药
        事件。11月7日,卫材发布2023财年Q2财报,报告显示,在2023财年上半年(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AD新药lecanemab(仑卡奈单抗)销售额达到4亿日元(约合1933万人民币,约合266万美元)。卫材预计2023财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全年仑卡奈单抗销售额将达到100亿日元(约合4.83亿人民币,约合0.66亿美元)。目前仑卡奈单抗已于7月6日在美国获批,于9月25日在日本获批,并已在欧盟、中国大陆、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瑞士、韩国、以色列、新加坡、中国台湾、巴西、中国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上市申请。   AD患者人群庞大,市场前景广阔。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认知正常和AD痴呆的中间阶段,具有向AD痴呆转归的高可能性。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中AD患者约为983万人,MCI患者约为3877万人。   AD领域新药研发难度较大,近期AD领域单抗药物研发进展不断。近期AD领域单抗药物研发进展不断,提振了AD领域创新药研发信心和预期。2022年9月,卫材/渤健公布了其Aβ单抗仑卡奈单抗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III期临床ClarityAD的试验结果,基于这一结果,2023年7月6日,FDA批准了仑卡奈单抗在美国完全获批,仑卡奈单抗成为了20年来首款获得FDA完全批准的AD新疗法。目前仑卡奈单抗已向中国药监局提交了上市申请,并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2023年7月17日,礼来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上发布了Aβ单抗Donanemab的III期临床试验TRAILBLAZER-ALZ2完整结果,基于这一结果,礼来已于2023年Q2向FDA提交了上市申请,2023年10月31日,Donanemab上市申请获得NMPA受理。   关注国内AD新药研发进展,国产创新药阶梯式布局。目前,在国内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的针对AD的新药共有34款;处于III期及以后的产品以进口产品为主,并聚焦在Aβ靶点,包括渤健/卫材的仑卡奈单抗,礼来的Donanemab和Remternetug,渤健的Aducanumab,罗氏的克瑞珠单抗和甘特珠单抗;此外还有BACE1靶点的两款药物,礼来/阿斯利康的Lanabecestat和卫材的Elenbecestat。国产新药中:绿谷制药的甘露特纳已获批上市;长春华洋/通化金马的八氢氨吖啶已处于III期临床;处于II期临床的有康缘药业、先声药业、海正药业等公司的产品;处于I期临床的有先声药业、东阳光、恒瑞医药、新华制药等公司的产品;批准临床的有信立泰、石药集团百克生物等公司的产品。   AD研发进展有望进一步催化需求,全球生物大分子CDMO供需格局预期持续向好。AD人群庞大,且单人用药量较大,市场需求量大,有望进一步催化全球生物大分子CDMO行业需求。我们认为随着AD领域单抗类药物的积极进展,有望改善现有生物大分子CDMO的供需格局。   投资建议:关注AD领域药物研发进展,关注恒瑞医药、先声药业、新华制药、康缘药业、东阳光、通化金马等;AD筛查与诊断方向关注造影剂、AD检测试剂盒等方向,东诚药业(18FMNI-958)、诺唯赞、热景生物等。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产能不及预期风险,监管政策变化风险等,仿制药风险,集采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11-09
    • 医药行业点评:海外药企深耕肥胖市场,多项举措应对减重

      医药行业点评:海外药企深耕肥胖市场,多项举措应对减重

      化学制药
        礼来Tirzepatide减肥适应症获FDA批准。11月8日,礼来宣布Zepbound(Tirzepatide)获FDA批准用于慢性体重管理,适用于肥胖(BMI≥30kg/m2)或超重(BMI≥27kg/m2)成人患者,且这类患者伴有与体重相关合并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II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心血管疾病。   诺和诺德将开启复方司美格鲁肽头对头替尔泊肽。2023年11月2日诺和诺德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中显示诺和诺德将开启复方司美格鲁肽头对头替尔泊肽。CagriSema是司美格鲁肽和卡格列肽的复方制剂,具备比司美格鲁肽单药更有效的减重降糖效果。2023年9月,诺和诺德启动了第一个IIIa期试验REIMAGINE2,重点关注CagriSema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患者。这项为期68周的试验旨在比较两剂每周一次的CagriSema和安慰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预计将有大约2700名II型糖尿病患者参加REIMAGINE2,这标志着REIMAGINE计划内四项关键试验的初始阶段。此外REIMAGINE4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启动,将在一项为期68周的试验中探索CagriSema和替尔泊肽之间的比较,该试验涉及约1,000名II型糖尿病患者。   诺和诺德与GE医疗合作开发超声降糖/减重疗法。2023年10月19日,GE医疗宣布与诺和诺德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基于超声技术的非侵入降糖、减重疗法。PFUS是一种突破性的非侵入性超声技术,利用超声波激活神经系统,引发有望治疗疾病的反应。初步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究表明,它有可能通过神经通路的个性化超声刺激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代谢。《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最近发表的一篇题为“用聚焦超声刺激肝门神经丛可恢复糖尿病小鼠、大鼠和猪的葡萄糖稳态”的文章揭示了PFUS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利用外周聚焦超声干扰肝门丛,每天只需三分钟即可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这种非药物疗法在预防或逆转II型糖尿病方面显示出希望。该治疗涉及使用1.1MHzpFUS刺激探头进行超声传输,以每脉冲200mV、150个突发周期和500μs突发周期产生超声刺激。与神经电刺激不同,PFUS的突出之处在于它能够通过皮肤非侵入性地精确定位特定的解剖位置,到达深层器官目标进行治疗。   司美格鲁肽火热导致食品行业改革,雀巢为减肥药研发配套健康辅助食品。雀巢于10月19日宣布,正在开发产品来补充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等减肥药物。雀巢首席执行官在财报发布会上宣布,公司正在积极开发一系列健康辅助工具,旨在支持使用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等减肥药物的个人。随着这些药物导致食物消耗量减少,施耐德强调了补充剂等产品的机会这些产品有助于减肥,同时确保个人获得因食物摄入减少而可能缺乏的必需维生素、矿物质和营养物质。这些补充产品被称为“配套产品”(companionproducts),可以帮助防止瘦肌肉质量的损失并保持长期的减肥效果。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全球及国内GLP-1领域研发进展,关注相关药企及其产业链投资机遇。建议关注: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华东医药、通化东宝、诺泰生物、药明康德等。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产能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仿制药风险,集采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11-09
    • 氟化工行业点评报告:制冷剂配额方案落地,行业供需或持续修复带动现货价格上涨

      氟化工行业点评报告:制冷剂配额方案落地,行业供需或持续修复带动现货价格上涨

      化学制品
        事件: 2023 年 11 月 6 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2024 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的通知, 其中(1) 明确了 2024 年 HFCs 生产配额总量为 18.53 亿吨二氧化碳、进口配额总量为 0.1 亿吨二氧化碳、内用生产配额总量为 8.95 亿吨二氧化碳;(2) 企业的 HFCs(除去 HFC-23)生产配额核算按照各品种 2020-2022 年生产总量除以 3 来确定,内用配额按照生产配额减去出口量来计算; (3) 各生产单位应当于 2023 年 11 月 24 日前向生态环保部提交2024 年度 HFCs 生产配额、内用生产配额和进口配额申请; (4)企业可以在申请 2024 年度配额时申请调整配额,也可以在获得 2024 年度配额后的实施过程中申请年中调整, 申请日期分别为 2024 年 4 月 30 日前和 2024 年 8 月 31 日前;(5) 同一品种的 HFCs 可以在生产单位间等量调整,不同品种的调整仅可在申请 2024 年度配额时调整,调整不得增加二氧化碳当量,也不得超过该单位该品种原先配额量的 10%;(6)生态环保部可以对 HFCs 的生产配额、内用生产配额和进口配额进行统一调整。   配额分案整体与之前披露的征求意见稿出入不大。 2023 年 9 月 21 日,生态环境部披露了配额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此次配额方案整体上与之前披露的征求意见稿出入不大, 在一些细节上较意见稿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如明确了申请 2024 年配额的时间点在 2023 年 11 月 24 日前,也明确了在 2022 年 12 月31 日后依法投产的 HFCs 装置也允许进行配额调整,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产线的闲置浪费。   供需平衡表改善, 制冷剂现货进入涨价通道。 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截至2023 年 11 月 7 日, R32 价格为 1.68 万元/吨, R134a 价格为 2.65 万元/吨,R125 价格为 2.60 万元/吨,分别相较于 2023 年 8 月 1 日价格上涨了 19.64%、27.71%、 20.93%,考虑到制冷剂需求相对平稳,而供给端的产能将确定性减少,预计制冷剂涨价将持续。   投资建议: 考虑到制冷剂现货价格上涨,制冷剂企业盈利或将修复,建议重点关注(1) 三美股份, 制冷剂业务占比高;(2) 巨化股份, 龙头制冷剂企业;(3) 永和股份, 制冷剂板块与高分子板块齐头并进;(4) 昊华科技, 子公司中化蓝天制冷剂产能大。   风险提示: 原材料大幅上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11-08
    •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2023Q3总结及医药策略展望:否极泰来,刚需复苏,创新驱动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2023Q3总结及医药策略展望:否极泰来,刚需复苏,创新驱动

      化学制药
        估值、持仓、市场情绪三重共振向上,看好四季度医药板块行情。 随着三季报的陆续披露,反腐对医疗板块负面影响市场已充分消化,看好四季度院内复苏拐点,估值、持仓、市场情绪三重共振向上,四季度医药补仓β行情。看好创新药、创新器械、 CXO、中医药、医疗服务等重点方向。同时,关注GLP-1, AD,眼药水,创新疫苗, CGM等大单品主题催化。   创新药: 国产创新药出海开启新天地,减肥&GLP-1带动大单品主题持续,四季度ESMO等学术会议催化不断,年底医保谈判有望催化新一轮放量,关注创新及出海方向。 CXO: GLP-1药物放量拉动上游供应链高景气,关注国内产业链的订单落地情况;海外生物医药投融资有望持续改善,关注海外客户询单、新签订单恢复节奏,一体化龙头和具备强α成长的细分领域龙头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高值耗材: Q3 政策变化叠加常规手术淡季扰动行业基本面,短期优先关注外部扰动下 Q3 手术量仍呈现较强刚性的方向,其次推荐政策转向后具有较大复苏弹性的领域。短期推荐康复、电生理、神经介入和大小支架领域,中期关注 Q3 一过性影响后, Q4 及明年初有望出现持续修复的骨科和吻合器领域。 医疗设备& IVD: 受院内反腐影响, Q3业绩短期承压,预计Q4招采标将得到逐步恢复。关注内窥镜、测序仪、 CGM等方向。 血制品与疫苗: 2023Q3 随着前期影响出清,疫苗板块内生业绩逐步反弹。关注带状疱疹疫苗、 HPV 疫苗等产品需求的提升,国内疫苗行业有望进入新景气周期。受到2022Q3 基数和 2023Q3 发货影响, 2023Q3 血制品板块业绩表观增速仍保持较好增长。血制品国企化进程不断推进,同时伴随院内复苏有望实现批签发和销售量的恢复,关注下半年行业供给与需求双重景气度提升。 中医药: 基药目录修订持续推进,建议关注基药目录调整进展。中医药板块中长期稳健增长,建议关注年底估值转换契机。 线下药店: 关注门诊统筹相关政策在各区域落地情况及相关影响,后续随着门诊统筹在各个区域落地,我们预计药店将迎来更多的处方外流。 医疗服务: 随着相关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消费医疗具备较好的弹性空间,后续建议重点关注去年低基数、业绩确定性相对较高的眼科消费医疗方向。此外关注刚性医疗服务,具备较高的业绩韧性,下半年进入传统医疗旺季,板块估值处于历史底部。 医药上游供应链: 创新药行情回暖,叠加国内复工复产+海外市场开拓,带动生科链板块业绩+估值修复,关注下半年制药工业端大订单落地节奏。 原料药: 23 年底到 24 年上半年去库因素落地或将成为板块催化,“原料药+制剂”、“原料药+CDMO” 等一体化强协同方向打开成长天花板,行业机遇逐步显现,同时关注减肥产业链相关订单。 科学仪器及高端设备行业:下游需求偏弱不改国产替代趋势,关注需求持续改善背景下国产头部公司业绩反转机遇。 低值耗材: 关注GLP-1相关上游辅包材需求提升和潜在国产厂商切入供应链的机遇;关注疫后下游需求恢复、补库存、以及供给端格局优化的相关上游耗材领域。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迈瑞医疗、祥生医疗、华大智造、迈得医疗、爱博医疗、南微医学,智飞生物、百克生物,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翰森制药、康诺亚、长春高新、科伦药业、通化东宝、甘李药业、百奥泰、新诺威、兴齐眼药,华润三九、昆药集团、达仁堂,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普蕊斯、诺泰生物、阳光诺和,爱尔眼科、普瑞眼科、固生堂、国际医学等。    风险提示: 集采压力大于预期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政策监管环境变化风险;药物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6页
      2023-11-0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