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国内ADC药物竞争格局复杂,清晰且准确地认知相
关企业ADC技术有助于挖掘产业投资机会。本报告中我们梳理了国内主要ADC参与企业的技术平台并对相关技术做了清晰明了的解析,我们发现国内主流的ADC技术主要是基于第一三共、Seagen、Immunomedics等平台进行优化改造而来,但相关优化改造已展现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潜力。结合已有ADC药物临床数据,以及基于对ADC药物结构(包含抗体、Linker、Payload)和体内作用方式复杂性的认知,我们认为ADC药物领域并不存在“包打天下”的技术平台,国内相关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
国内主流的ADC技术主要是基于第一三共、Seagen、Immunomedics等平台优化改造而来。从技术路线来看,主流的国产ADC技术主要是基于第一三共、Seagen、Immunomedics、Synaffix、Ambrx等技术平台进行的优化改造或者引进产品或技术所得。目前全球有多家药企布局ADC领域,包括第一三共、Seagen、Immunomedics、Ambrx、Synaffix、ADCTherapeutisc、ImmunoGen、Mersana、NBETherapeutics、Zymeworks、Alteogen等,上述企业在ADC技术领域均有各自独有特色。对国内ADC企业来说,主流的ADC技术还是来源于对第一三共、Seagen、Immunomedics、Synaffix、Ambrx等技术平台进行优化改造或者引进产品或技术所得,相关优化改造已展现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潜力。
第一三共技术路线:主要针对毒素进行优化改造,部分企业同时优化接头,主要参与者有恒瑞医药、百利天恒、百奥泰、正大天晴、百济神州等。第一三共目前已基于其ADC平台开发出了HER2、TROP2、HER3等不同靶点的ADC药物,其ADC主要结构大致可分为“抗体-(Mc-GGFG-Dxd)n”结构。国内以第一三共ADC技术平台为基础进行优化改造的ADC企业,主要有恒瑞医药、百利天恒、百奥泰、正大天晴、百济神州等,其主要针对毒素Dxd、接头进行改造。上述国内公司针对毒素Dxd、接头等进行优化改造,主要是为了获得可规避专利、稳定性良好、安全性与有效性良好的ADC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已披露的临床数据已验证其改造的有效性。
Seagen技术路线:主要基于接头部分改造优化,主要参与者有迈威生物、石药集团、科伦博泰、荣昌生物、乐普生物等。Seagen(已被辉瑞收购)目前已基于其ADC平台开发出了Nectin-4、CD30、TF等不同靶点的ADC药物,其ADC主要结构大致可分为“抗体-(Mc-VC-PABC-MMAE)n”结构。国内以SeagenADC技术平台为基础进行优化改造的ADC企业,主要有迈威生物、石药集团、科伦博泰、荣昌生物、乐普生物等,由于SeagenADC技术已过专利保护期,部分企业未对相关技术做进一步改造,而部分企业出于更优效设计的考虑对接头做了改造。
Immunomedics技术路线:主要针对接头、毒素等进行优化,代表企业科伦博泰。Immunomedics(已被吉利德收购)目前已基于其ADC平台开发出了TROP2ADC等不同靶点的ADC药物,其ADC主要结构大致可分为“抗体-(CL2A-SN38)n”结构。国内以ImmunomedicsADC技术平台为基础进行优化改造的ADC企业,主要有科伦博泰等,其主要针对接头、毒素进行改造。
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百利天恒、科伦博泰、迈威生物、荣昌生物、乐普生物、百奥泰、石药集团、信达生物、康宁杰瑞、君实生物、百济神州、康诺亚、浙江医药。
风险提示:临床试验推进进度低于预期或失败的风险;专利中主要创新药分子结构与实际进入临床创新药分子结构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创新药未来出海存在专利纠纷的风险。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