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88)

    • 安琪酵母:海外延续高增,期待成本改善

      安琪酵母:海外延续高增,期待成本改善

      个股研报
        安琪酵母(600298)   事件:   安琪酵母发布2023年一季报。23Q1,公司营业收入34.0亿元(+12.0%),归母净利润3.5亿元(+12.8%),扣非归母净利润3.3亿元(+24.8%)。   点评:   收入分析:海外业务收入保持高增   23Q1,公司营业收入34.0亿元,同比+12.0%。   1)分产品:23Q1,酵母及深加工产品收入23.3亿(+5.4%),其中烘焙面食处于恢复状态,增速较快,ye增速放缓。制糖产品收入4.8亿(+33.2%),包装类产品收入1.1亿(+1.7%);   2)分地区:23Q1,国内收入增速22.0亿(+1.7%),公司国外收入11.7亿(+40.7%),国外业务收入保持高增。   3)经销商数量:截至23Q1末公司经销商数量达20821家(环比净增441家,其中国内/国外净-173/+614家)。   利润分析:盈利能力较为稳健   23Q1,公司毛利率为25.4%(-1.3pct),预计毛利率下降主要由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低毛利的产品占比提升所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1.5、+0.1、-0.1、-0.6pct至5.2%、3.3%、3.8%、0.4%,销售费用率的下降主要跟保健品相关的销售人员数量减少有关,公司整体费用管控得当。综上,归母净利率10.4%(+0.1pct),扣非归母净利率9.7%(+1.0pct)。   23年展望:收入稳步增长,毛利率小幅恢复。   收入端:国内方面,预计今年酵母主产品收入增速上升,Q1主产品呈现供不应求状态,烘焙酵母库存量已到安全库存之下,预计23年产品或有提价。海外方面,海外出口增速受加息影响降速,但公司在海外市场竞争力逐年增强,已建设全球销售型子公司,预计海外收入占比会逐年提升。预计公司收入端或实现10%+双位数增长。利润端,预计成本整体到下半年逐渐向好,糖蜜成本呈高位回落趋势,2023年预计毛利率有个小幅恢复。   未来展望:十四五规划200亿收入有望实现。2021-2025年为公司十四五规划的五年,公司制定十四五收入目标200亿元。从产品结构来看,酵母类产品将维持10%到20%的平稳增长;酵母衍生类产品将实现20%+的较快增长;同时公司也会涉及一些新的产品领域,比如生物医药、生物发酵等,公司利用目前的生产设备、技术优势、全球渠道和客户资源,对下游进行相对深度的延伸和扩张,在高毛利、小格局的行业提前进行布局和投资,是未来酵母和衍生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这部分某些产品在国内还不能销售,只能作为原料出口,行业规模也比较小,但是可以代表未来生物发酵的方向。成本端,公司持续在建设水解糖生产线,预计未来成本端将更加可控。   盈利预测与评级: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是国内酵母行业绝对龙头,收入增速近年来维持在双位数稳健增长,利润受提价周期、糖蜜周期、产能周期影响波动。我们预计2023-2025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2%、12%、14%;利润增速分别为19%、21%、19%;对应EPS为1.81、2.18、2.59元/股。我们按照2024年的EPS给25倍PE,一年目标价55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食品安全问题;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5-08
    • 基期新冠IVD相关需求拖累表观业绩,项目获取及推进快速

      基期新冠IVD相关需求拖累表观业绩,项目获取及推进快速

      个股研报
        奥浦迈(688293)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0.68亿元,同比下滑6.53%,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下滑4.26%。   上年同期新冠IVD相关企业对培养基的备货需求拖累收入表现,盈利能力基本稳定。从收入端来看,2022年第一季度IVD企业对于培养基采购量临时提升和备货需求,剔除主要IVD企业客户采购培养基收入后,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较去年同期稳中有升,其中培养基收入显著增加,我们认为彼时疫情防控政策趋严,而疫情加剧一方面带来庞大的检测需求,一方面带来供应链受阻的风险,公司相关下游客户对培养基的备货量系基于其对全年的生产销售规划而定,展望第二至第四季度,来自基期IVD企业培养基采购的影响有望逐渐减小,此外2023年1月国内新冠感染仍处在高峰期,亦是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而我们认为后续国内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复对培养基相关产业链的冲击较小。从成本费用率来看,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4.56%、4.43%、14.32%、17.89%、-7.31%,分别下降0.99pct、上升0.8pct、上升6.93pct、上升4.77pct、下降7.68pct,公司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使毛利率稳中有升,而公司在2022年11月成立奥华院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同时在疫情初步放开的背景下,公司加大力度进行海内外市场拓展,据此我们认为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有明显的费用前置效应,未来随新产品的销售增加,费用率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使用公司培养基的已确定中试工艺的管线快速增加,漏斗效应将持续显现。截至报告期末,共有125个已确定中试工艺的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的培养基,其中临床前、I期、II期、III期分别为72个(+2个)、25个(+6个)、10个(+3个)、17个(+3个)、1个(+0个),整体较2022年末增加14个,增加速度与22年全年平均水平相当(22年末相较21年末增加37个),反映公司保持优秀的新项目获取能力和客户粘性,漏斗效应将持续显现。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2.10/2.88亿元,同比增长34.12%/48.42%/37.2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订单量不及预期;客户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5-04
    • 疫情扰动短期业绩,今年外部环境改善后有望恢复稳健运营

      疫情扰动短期业绩,今年外部环境改善后有望恢复稳健运营

      个股研报
        透景生命(300642)   事件:4月21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16亿元,同比增长9.38%;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下降22.55%;扣非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17.53%;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65亿元,同比增长99.39%,主要系公司加强了应收账款的催收和回款。   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下降1.44%;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比下降33.79%;扣非净利润0.32亿元,同比下降10.34%;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0.34亿元,同比增长2341.30%。   同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下降16.03%;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增长111.17%;扣非净利润0.09亿元,同比增长207.79%;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0.02亿元,同比下降102.90%。   疫情扰动短期业绩,外部环境改善后有望恢复稳健运营   2022年,受公共流行病事件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明显影响,同时医院、体检中心等终端客户的常规诊疗活动受限,对公司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等重要产品的使用和市场推广活动造成一定影响。公司虽然积极调整短期营销工作重点,并及时推出核酸检测所需的配套仪器和耗材,以应对短期市场需求的变化,但公司新客户开拓数量及配套流式荧光检测仪和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新装机数量不及预期,公司的试剂收入和净利润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7.16亿元,同比增长9.38%,其中:(1)试剂收入5.34亿元,同比下降5.05%,营业占比74.54%,同比减少11.33pct;(2)仪器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102.04%,全年完成1,076台各类仪器的装机(含销售)。截止2022年底,公司产品在国内2,100余家终端用户使用,三级医院覆盖率不断提升,其中三级医院占医院客户的72.87%,2022年新增三级医院客户数超过200家。   低毛利的仪器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和净利率双双受到影响   2022年度,公司体外诊断仪器收入占营业收入的24.89%,同比增加11.41pct;由于仪器的毛利率仅为15.96%,远低于试剂70.64%的毛利率,因此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7.04%,同比下降9.81pct。期间费用率方面,全年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0.53pct至27.18%;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1.50pct至5.20%;研发费用率同比降低0.03pct至11.08%;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0.96pct至-1.57%。公司虽然加强了经营管控,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与上年同期相比均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但由于毛利率的下滑,公司的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7.32pct至17.28%。体外诊断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强,特别是公司主要涉及的肿瘤领域检测,相对属于刚性需求,随着外部环境改善,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将恢复至正常水平,利润率水平也有望恢复正常。   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60.71%、30.28%、3.42%、13.07%、-1.44%、18.25%,分别变动-5.29pct、+1.61pct、-2.41pct、+1.55pct、-0.12pct、-9.44pct。   2023年度第一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7.09pct至57.74%;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3.37pct至31.81%;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0.06pct至7.72%;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3.43pct至14.93%;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0.48pct至-0.66%;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4.98pct至8.59%。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39亿/11.86亿/14.74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1%/26%/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亿/2.36亿/2.99亿,同比增速分别为45%/30%/27%;EPS分别为1.10/1.44/1.82,按照2023年4月21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21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备时间较长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和注册风险;监管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29
    • 自动化产品需求萎缩影响短期收入,诉讼和解后全球放量可期

      自动化产品需求萎缩影响短期收入,诉讼和解后全球放量可期

      个股研报
        华大智造(688114)   事件:2023年4月24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31亿元,同比增长7.69%;归母净利润20.26亿元,同比增长319.04%;扣非净利润2.64亿元,同比下降46.43%;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4.21亿元,同比增长32.43%。   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9.41亿元,同比下降13.03%,我们预计主要系同期自动化产品需求萎缩所致;归母净利润0.04亿元,扣非净利润-1.23亿元,我们预计主要系外汇套期产品公允价值变动、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所致。   同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主要原因系同期自动化产品需求萎缩,同比下降49.25%;归母净利润-1.50亿元,扣非净利润-1.65亿元,主要系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增加,以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所致。   加大自主研发,完善三大业务板块产品矩阵   公司围绕基因测序加大自主研发、保持国际领先,完善三大业务板块产品矩阵,2022年主要经营成果如下:   (1)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的研发和生产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2年基因测序仪业务实现收入17.58亿元,同比增长37.74%。2022年,公司各型号基因测序仪全球新增装机总数超600台,其中国内新增装机总数超470台,国外新增装机总数超130台;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装机数量超过2,500台,装机总量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测算,公司占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份额约5.2%,占国内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份额约26.1%。   (2)公司实验室自动化产品销售稳健,2022年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实现收入12.48亿元,同比下降43.06%。全年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及全自动化核酸提取纯化仪等产品实现新增装机超过900台。   (3)公司新业务板块呈现快速增长,2022年新业务实现收入12.00亿元,同比增长180.59%。全年BIT产品实现新增装机约350台,移动实验室产品实现新增交付约110套,超声影像平台实现新增装机约30台。   专利诉讼获得重大进展,正式进入美国市场销售测序产品   2022年,公司专利诉讼获得重大进展,大部分涉诉国家和地区的业务拓展将不再受到影响,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打开欧美等重要国际市场,拓宽公司全球业务覆盖范围。公司已与Illumina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基于此,Illumina向华大智造子公司CGUS支付3.25亿美元的净赔偿费,公司于2023年1月开始全线测序产品在美销售。此外,2023年3月,欧洲专利局申诉委员会公布Illumina与公司专利无效纠纷的纪要,显示EP3002289专利无效,这意味着公司将不再受这个专利限制,公司全线测序仪可在欧多国销售。   此外,公司于2023年2月发布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刷新行业测序仪通量,可将单个人全基因测序成本降低至100美元以内,标志着一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从30多亿美元降至100美元以下。   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下降,影响短期盈利水平   2022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12.86pct至53.58%,主要系市场需求变化影响导致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下降,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1.21pct至14.57%;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1.40pct至14.30%;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3.76pct至19.25%,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在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高密度测序芯片耗材、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和远程超声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产品创新及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6.87pct至-3.59%,主要系美元、欧元对人民币升值产生汇兑收益,募集资金到位及收到赔偿费导致公司存款利息收入增加;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35.71pct至47.82%,主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与Illumina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并收到Illumina支付的3.25亿美元净赔偿费。   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47.54%、12.48%、22.08%、30.71%、-8.31%、0.35%,分别变动-12.31pct、-5.24pct、+0.30pct、+16.69pct、-12.78pct、-1.36pct。   2023年度第一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7.53pct至55.91%,主要系销售产品结构变化所致;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17.21pct至26.21%;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7.14pct至17.00%;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22.54pct至35.35%;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3.34pct至-2.46%;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52.28pct至-24.2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将大幅下降,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7.88亿/49.22亿/62.82亿,同比增速分别为-10%/30%/2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2亿/3.93亿/5.62亿,同比增速分别为-87%/50%/43%;EPS分别为0.63/0.95/1.36,按照2023年4月26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126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收入不可持续的风险,关联交易占比较高的风险,知识产权诉讼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对供应链及产品销售的风险;部分原材料存在依赖进口采购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4-28
    • 一季度业绩大超预期,高毛利率耗材占比环比提升

      一季度业绩大超预期,高毛利率耗材占比环比提升

      个股研报
        怡和嘉业(301367)   事件:怡和嘉业发布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80亿元,同比增长131.85%;实现归母净利润155.45亿元,同比增长192.03%   一季度业绩超预期,淡季不淡收入毛利率环比提升。公司淡季不淡,在23Q1营收实现了4.8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1.85%,同时,23Q1公司实现毛利率47.02%,同比显著提升4.79pcts,盈利能力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公司一季度单季度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基于海外收入高速增长,其中:1)呼吸机设备基于高价质量产品推出,设备毛利率预计提升;2)高毛利率耗材增速更快,占比预计环比提升,驱动公司收入及综合毛利率环比提升,同比大幅提升。   规模效应初现,期间费率有所下降。23Q1公司发生销售费用0.20亿元,销售费率4.19%,同比降低2.48pcts;发生管理费用0.09亿元,管理费率1.79%,同比降低0.62pcts;发生研发费用0.20亿元,研发费率4.07%,同比降低1.28pcts;发生销售费用0.03亿元,同比增加233%,主要系汇率变动影响所致。总体来看,随公司营收规模的快速扩张,期间费率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深耕呼吸健康领域长坡厚雪赛道,盈利模式持续验证。中短期看,公司将继续显著受益于行业龙二召回事件,公司作为国产呼吸机出海龙头高性价比优势无可替代,伴随海外经销商3B公司(现ReactHealth)的全面升级,能够与公司更好的相互扶持,积极扩大在全球市场呼吸机领域的市占率。中长期看,公司目前呼吸机配套耗材营收占比依然较低,对标海外龙头收入结构,公司高毛利率耗材占比有望持续提升,驱动综合毛利率向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公司注重多产品创新,围绕睡眠呼吸领域不断迭代现有产品以及开发拓展新品类,凭借前期搭建的呼吸科技产品平台,海外渠道复用性好,有望持续推进公司营收利润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收22.15、28.85、37.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50%、30.25%、30.12%;实现归母净利润6.48、9.06、12.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43%、39.81%、41.81%,以当前市值对应PE25.77/18.43/13.00x,考虑到公司国产呼吸机龙头地位稳固,产品竞争力突出,海内外渠道持续扩张,渠道复用性好,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设备及耗材推进不及预期;外部环境压力发展超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4-27
    • 常规业务稳步增长,业务深度+广度再增强

      常规业务稳步增长,业务深度+广度再增强

      个股研报
        义翘神州(301047)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同比下滑40.47%,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下滑57.90%。非新冠病毒相关业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企稳。公司22年非新冠病毒相关的业务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14.67%,其中7-11月常规业务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23.37%,考虑到22年12月国内大面积感染导致相关产业链生产经营受阻,公司非新冠病毒相关业务保持良好的成长动力。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2年毛利率为85.03%,同比下滑8.94pct,其中22年Q1-Q4季度毛利率分别为89.85%、85.52%、81.6%、81.84%,我们认为毛利率有较大下滑的主要原因系新冠相关业务占比下降,而从22年下半年的情况来看毛利率有企稳趋势,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在22年分别为21.57%、14.51%、10.47%,分别同比增加13.13pct、8.29pct、6.31pct,反映公司正加速推进业务地域拓展、产品线及服务内容丰富化。   生物试剂SKU持续增加,人工智能、Beacon技术为CRO业务增加活力。生物试剂方面,22年公司新增上线蛋白、抗体等各类生物试剂约1,000种,截至2022年底,公司现货产品约6.8万种,持续保持传染病研究试剂主要供应商的核心地位。CRO服务方面,公司引进建设了最新的Beacon光导单细胞技术促进抗体开发技术升级,与合作伙伴开展了AI智能技术和自动化实验室研究,截至目前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伙伴包括Ainnocence(通过Ainnocence研发的可自我优化的人工智能引擎,提升公司抗体开发CRO服务能力)、镁伽科技(镁伽的全自动质粒构建系统将助力公司更快速地为客户提供经济、高通量、高品质及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圆壹智慧(公司将在其现有的抗体开发CRO服务中添加圆壹智慧基于人工智能的先进预测技术)等。   在国内外多地推进产研基地建设,促进全球业务均衡发展。公司在22年8月完成苏州子公司验收,已建设完成高标准的研发和检测实验室,并组建了高水平团队,增强公司面向南方药企的竞争力;在22年11月开始运营泰州子公司,承接重组表达服务业务,在泰州加强培养基等试剂的规模化生产;在22年11月,启动美国第一个研发生产中心C4B的建设;在22年12月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入区协议》,计划建设生物医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及成果转化基地,预计2023年投入运营。对于科研试剂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一站式供应能力及快速响应能力,而遍布全球的客户需求多样,我们认为强化全球布局可明显帮助公司强化新客户获取能力及增强与老客户间的粘性。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是国产蛋白类科研试剂领军企业,依托于全面的技术平台构建丰富重组蛋白和抗体产品库,受益于下游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研发需求以及质优价廉趋势下的国产替代潮流,未来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预计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2.85/3.79/4.74亿元,对应当前PE为48/36/2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订单量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价格降幅超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26
    • 苏灵销售反转蓄势待发,KC1036等在研产品即将进入收获期

      苏灵销售反转蓄势待发,KC1036等在研产品即将进入收获期

      个股研报
        康辰药业(603590)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8.67 亿元,同比增长 7.03%, 扣非归母净利润 0.89 亿元,同比下滑 22.00%; 公司发布2021 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1.65 亿元,同比增长 5.71%, 扣非归母净利润 0.23 亿元,同比增长 229.85%   医保解限为苏灵带来的明显弹性已得到验证,密盖息连续完成业绩承诺。 公司 22 年实现苏灵销售收入 5.39 亿元,同比下滑 4.53%,考虑到 22 年疫情反复对国内手术量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苏灵作为品质领先的血凝酶品种保持了较好的市场韧性。在 2023 年 1 月份国内新冠感染仍处在高峰期、 手术需求同比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苏灵一季度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 30.51%,我们认为主要原因系 3 月 1 日执行新的医保政策使苏灵的人均使用量提升,且相对竞品受到了更多医患青睐,有力驱动了苏灵销售增长(3 月起苏灵开始取消“预防使用不予支付”、“二线用药”的限制,而其他血凝酶品种仍保留此限制)。展望 2023 年,公司将围绕现有医院进行分级管理,聚焦核心医院,开发空白医院,激活低活跃医院, 我们认为当下苏灵的人均使用量和渗透手术量有较大提升空间, 销售额可在政策红利窗口中快速稳健增长,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多临床认可。 公司 22 年实现密盖息营业收入 2.95 亿元,同比增长约 28%,完成不低于 1 亿元的业绩承诺,进一步支撑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创新药 KC1036 多个临床试验同步推进,即将迈入中药创新药、宠物药高景气市场。 公司多个在研项目即将进入收获期: 1) KC1036:以 AXL、 VEGFR、 FLT3 为主要靶点的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截至一季报披露日,公司同时开展 KC1036 临床研究包括消化系统肿瘤(Ib/II 期)、 胸腺肿瘤(II 期)、 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和 PD-1/PD-L1 抗体治疗失败的晚期无驱动基因肺腺癌(II 期),其中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试验近期已有数据读出,显现出 KC1036 在二线及以上食管鳞癌中优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ORR 为 29.6%、 DCR为 85.2%, 彼时入组患者中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受试者占比高达50%, KC1036 在国内主要在研方案中有效性占优,我们认为 KC1036的研发进程有望在以上数据的支撑下快速推进; 2)金草片:中药创新药,有望填补“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治疗空白,II 期临床结果显示, 连续治疗 12 周后,金草片高剂量组 vs 低剂量组 vs 安慰剂组的疼痛消失率为 53.45% vs 43.33% vs 11.86%, 镇痛效果显著,目前该品种处于 III 期临床阶段,我们预计其有望在 2025 年上市销售; 3) 犬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宠物医疗具备较高的消费属性,我们认为公司可凭借在人用止血酶积累的声誉快速打开面向宠物的血凝酶市场,预计其有望在 2024 年上市销售。   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2/1.67/2.09 亿元,同比增长 48.67%/26.23%/24.93%。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其他类型止血药的竞争;公司抗肿瘤创新药研发进度不达预期;公司推出新产品后销售能力不及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26
    • 第一季度常规诊断服务加速恢复,经营性现金流增长良好

      第一季度常规诊断服务加速恢复,经营性现金流增长良好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事件: 2023 年 4 月 24 日晚, 公司发布 2022 年年度报告: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54.76 亿元,同比增长 29.58%;归母净利润 27.53 亿元,同比增长 24.02%;扣非净利润 27.05 亿元,同比增长 23.58%;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19.48 亿元,同比下降 6.71%。其中, 2022 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 32.68 亿元,同比下降 1.74%;归母净利润 3.04 亿元,同比下降 44.39%;扣非净利润 2.91 亿元,同比下降 46.11%;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6.18 亿元,同比下降 39.54%。   同日,公司发布 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 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18 亿元,同比下降 50.19%; 归母净利润 1.50 亿元,同比下降82.40%;扣非净利润 1.41 亿元,同比下降 83.20%;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2.20 亿元,同比增长 143.47%。   业务向高端层次发展的同时,有序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公司坚持聚焦医检主航道, 强化“顶天立地” 的业务格局, 2022年医学诊断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28.54%。   (1)盈利能力提升: 公司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子公司盈利能力, 2022 年 48 家医学实验室中的 40 家实现盈利,亏损实验室亏损额大幅减少。   (2)客户结构优化: 公司拥有 79 类检测技术, 全年新项目开发超过 600 项, 可提供超 3600 项检验项目, 其中感染、神免、血液三个疾病线市场份额全国领先; 三级医院客户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2.54pct 至 38.40%(常规业务) , 高端平台业务占比提升 1.62pct 至52.07%, 带动公司整体业务向高端层次发展。   (3)医疗资源下沉: 持续发展“合作共建”业务模式和推进孙公司建设,推动新签项目近百个,全年在运营项目近 740 个,有效助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   2022 年费用管控见成效,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2022 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 4.16pct 至 43.13%,我们预计主要系新冠检测终端价格持续下降所致。 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2.26pct 至 9.76%, 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 1.00pct 至 6.43%, 研发费用率同比降低 0.25pct 至 4.09%, 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 0.17pct 至-0.08%, 费用管控见成效。 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1.42pct 至 18.37%。其中, 2022 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36.81%、11.64%、 7.33%、 5.37%、 -0.36%、 9.42%,分别变动-12.21pct、 -1.90pct、-1.23pct、 +0.68pct、 -0.43pct、 -9.14pct。   第一季度常规诊断服务加速恢复,信用减值损失影响净利润   2023 年度第一季度,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50.19%, 主要原因是受检验需求减少影响,公司医学诊断服务收入下降明显; 但同时,公司常规医学诊断服务收入正在加速恢复, 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常规医学诊断服务收入 19.91 亿元,同比增长 19.52%。   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 8.39pct 至 37.92%;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 1.07pct 至 11.03%;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 0.01pct 至 6.54%;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 2.87pct 至 6.22%;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 0.11pct至-0.02%;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 14.75pct 至 6.64%。公司整体净利率下滑幅度较大,我们预计主要系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48 亿所致(去年同期为 5463.55 万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将大幅下降, 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6.12 亿/128.04 亿/154.54 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1%/21%/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76 亿/16.67 亿/21.56 亿, 同比增速分别为-54%/31%/29%; EPS 分别为 2.73 /3.57 /4.61,按照 2023 年 4 月 24日收盘价对应 2023 年 31 倍 PE。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监管政策变动风险, 市场竞争风险, 检验项目价格下降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25
    • 疫情扰动影响短期表现,持续复苏有望带来快速增长

      疫情扰动影响短期表现,持续复苏有望带来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九强生物(300406)   事件:4月20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11亿元,同比下降5.53%;归母净利润3.89亿元,同比下降4.07%;扣非净利润3.85亿元,同比下降3.00%;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3.96亿元,同比增长16.14%,主要系销售回款增加所致。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1.90%;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26.26%;扣非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6.89%;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39亿元,同比下降17.79%。   与巨人共行顺利进行,积极布局检验新领域   2022年,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受到一定影响,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也受到一定影响。从产品构成来看,诊断试剂业务仍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2022年实现收入14.28亿元,同比下滑3.24%;试剂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4.72%,同比提升2.25pct;毛利率同比提升1.68pct至78.33%。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展销售渠道,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与雅培国际的合作正在按计划进行。此外,公司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产品,丰富产品结构,2022年新增医疗器械注册证数量23张。公司积极布局生化诊断以外的细分检验领域,增资中科纳泰(循环肿瘤细胞体外诊断),进一步收购福州迈新(免疫组化检测)的股权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2022年,福州迈新实现营业收入6.45亿元,同比增长7.25%。   试剂占比提升推高毛利率,期间费用率增加影响净利率水平   2022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52pct至74.59%,我们预计与毛利率较高的生化检测试剂收入占比提升有关;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2.19pct至23.06%,主要系销售人员工成本增加,加大业务推广力度所致;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0.30pct至7.21%;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1.14pct至9.08%;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2.06pct至3.19%,主要系发行可转换债券摊销利息所致;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3.25pct至26.11%。   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76.15%、21.32%、4.58%、8.17%、2.51%、30.83%,分别变动+3.65pct、+0.02pct、-1.57pct、-2.18pct、-0.38pct、+4.51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9.39亿/23.38亿/27.96亿,同比增速分别为28%/21%/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6亿/6.67亿/8.37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5%/27%/26%;EPS分别为0.89/1.13/1.42,按照2023年4月21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24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研发和注册风险,业务整合、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24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宁德时代发布凝聚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应用加速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宁德时代发布凝聚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应用加速

      化学原料
        报告摘要   1.重点行业和产品情况跟踪   锂电/钠电新材料:宁德时代发布凝聚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应用加速。本周宁德时代发布创新前沿电池技术——凝聚态电池,其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解决了动力电池高比能和高安全不能兼得的难题,开启海陆空全域电动化的时代,为产业发展打开广阔空间。同时奇瑞汽车官宣,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相关车型,钠离子电池应用加速。硬碳是最有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圣泉集团不断拓展生物质化工产业链新空间,布局硬碳负极材料,于2022年12月公告了年产10万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目前已经过20余家电芯厂验证,并开始小批量化销售。公司主营合成树脂及复合材料、生物质化工材料及新能源相关产品。另外公司年产1000吨官能化聚苯醚项目正在建设中,该产品广泛应用于5G/6G覆铜板,人工智能等领域。圣泉集团本周上涨13.94%,位列基础化工板块涨幅第一。   氟化工产业链:萤石价格持续探涨,制冷剂市场维稳运行。萤石市场整体上行,价格持续上涨,市场交投情绪平静。本周仍受环保、安全检查等不利因素影响,矿山开工恢复较慢,五一前供应紧张局面或将持续。制冷剂市场行情向好,成本波动较小,价格稳定。当前处于空调生产旺季,市场需求不断回暖,但行业开工率较低,供应情况偏紧张,供需关系持续好转。   2.近期投资建议   (1)半导体材料:半导体需求稳步上行叠加chatgpt热门话题带动AI、芯片关注提升。建议关注:晶瑞电材、彤程新材(光刻胶)、雅克科技(前驱体)、华特气体(电子特气)、鼎龙股份(抛光液)等。   (2)氟化工产业链:氟化液被应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却液、半导体冷却板的冷却等,随着AI算力配套要求提升,液冷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氟化工行业今年以来将迎来底部回升景气行情。建议关注:永和股份、三美股份、巨化股份、金石资源。   (3)钠电材料:钠离子电池具备成本低、原材料供应稳定等优点,产品应用正在加速落地。建议关注:圣泉集团(硬碳)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3-04-2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