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656)

    • 收入短期承压,发布股权激励和回购方案,看好长期成长潜力

      收入短期承压,发布股权激励和回购方案,看好长期成长潜力

      个股研报
        奕瑞科技(688301)   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6.54%,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26%。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97亿元,同比增长26.54%;归母净利润4.33亿元,同比降低14.78%;扣非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增长21.26%。单季度看,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40亿元,同比增长14.71%;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降低53.23%;扣非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1.59%。公司第三季度收入增速放缓,主要系下游齿科及工业锂电需求承压,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导致。   毛利率创新高,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拖累归母利润增长。2023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系持有联影医疗和珠海冠宇股票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66亿元(去年同期为正收益1.13亿元),汇兑损益减少以及可转债利息费用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0.25亿元,拖累利润增长。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扣非净利率分别为58.70%/30.32%/35.20%,同比变动+0.20/-15.65/-1.53pct。2023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毛利率分别为57.04%/59.28%/59.68%,毛利率再创新高。费用端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4.44%/4.58%/13.17%/-1.70%,同比变动-0.82/-0.76/-1.63/+3.68pct。   发布回购计划和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彰显发展信心。1)回购计划:公司2023年10月10日发布公告,拟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至2000万元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及/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不超过345元/股。2)股权激励计划:公司2023年10月14日发布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权益300万份(含100万股限制性股票和200万份股票期权),占总股本的2.95%,激励力度较大。激励对象不超过455人,占员工总数的36.78%,激励范围广泛,包含董事长顾铁、外籍高管Richard Aufrichtig以及其他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均是对公司业绩和长期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骨干。公司制定业绩考核目标为2024/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8.2/10亿元,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技术被赶超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数字化X射线探测器龙头,卡位上游核心零部件环节,掌握底层核心技术,快速拓展产品线及应用领域,在国产替代大趋势下成长空间广阔。考虑到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较大,我们下调盈利预测至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64/9.63/12.02亿元(前值8.30/10.56/13.67亿元),对应PE为34/23/19倍,维持“买入”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10-17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GLP1RA全产业链梳理之综述篇,降糖/减重明星药物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GLP1RA全产业链梳理之综述篇,降糖/减重明星药物

      生物制品
        从降糖到减重, GLP1RA成为全球焦点。 糖尿病与超重/肥胖影响全球几十亿人的健康, 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 抑制食欲等作用, GLP-1受体激动剂( GLP1RA) 已在临床上验证了优秀的降糖和减重作用。 2022年全球GLP1RA销售超200亿美元, 其中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销售约110亿美元, 并处于快速增长期。   三大开发方向, GLP1RA拓展潜力巨大。 在司美格鲁肽取得成功之后, GLP1领域有三大开发方向: 1) 多靶点GLP1RA: 礼来的替尔泊肽去年获批糖尿病适应症, 销售呈爆发式增长; 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即将有减重3期临床数据读出, 进度在国内领先。 2) 口服GLP1RA的研发也在快速推进中: 口服司美格鲁肽已经获批上市, 礼来的小分子Orforglipron处于3期临床阶段。 3) 向降糖和减重适应症之外进行拓展:GLP1R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 、 阿尔兹海默症( AD) 、 慢性肾病( CKD) 等慢病适应症中有广泛的探索, 并取得了临床验证。   国产GLP1RA进入收获期。 国产GLP1RA的研发主要分为两条路径: 1) 单靶点/多靶点GLP1RA创新药: 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临床数据优秀且国内进度领先, 预计将于2024-25年获批上市, 恒瑞医药、 博瑞医药等公司的双靶点GLP1RA处于2期临床阶段; 2) GLP1RA生物类似药: 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已经获批上市, 九源基因、 联邦制药等多家公司的司美格鲁肽也已经进入3期临床阶段。 我们认为, 进口产品、 国产创新药与国产生物类似药将成为未来国内GLP1RA市场竞争的三股主要力量。 建议关注: 信达生物、 华东医药、 恒瑞医药等。   产业链: 多肽原料药&CDMO、 胰岛素笔和CGM值得关注。 GLP1RA为多肽类产品, 多肽合成与纯化技术复杂, 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严苛,尤其是长链多肽规模化大生产难度极大, 具有较高技术壁垒。 目前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在CDE和FDA的备案厂家较少, 竞争格局较好。 凭借性价比优势, 国内规模化多肽CDMO企业有望显著受益于GLP1产业链的高景气。 建议关注: 1) 具备先发优势的国内规模化多肽原料药CDMO及上游企业, 如诺泰生物、 圣诺生物、 普利制药、 昊帆生物等; 2) 布局多肽赛道、 资金实力雄厚的CDMO龙头, 如药明康德、 凯莱英、 九洲药业等。 3) 并推荐关注渗透率低、 进口替代空间广阔的国产胰岛素注射笔产业链和持续血糖监测产品, 如美好医疗、 迈得医疗等。   催化剂: 诺和诺德、 礼来季报披露GLP1RA药物的销售超预期;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三期数据读出; 替尔泊肽减重适应症获批;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及礼来替尔泊肽减重适应症在国内获批上市; 礼来三靶点药物的临床数据读出; GLP1RA在不同适应症的临床数据读出。   风险提示: 临床进度或数据不及预期的风险, 销售格局恶化导致价格下降的风险, 销售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监管收紧的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3页
      2023-10-16
    • 医药生物周报(23年第39周):降糖/减重产业链主题投资行情复盘,持续关注后续催化剂

      医药生物周报(23年第39周):降糖/减重产业链主题投资行情复盘,持续关注后续催化剂

      生物制品
        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生物制品板块领涨。本周全部A股下跌0.38%(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0.71%,中小板指上涨0.06%,创业板指下跌0.36%,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2.00%,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2.62%,生物制品上涨4.11%,医疗服务上涨3.40%,医疗器械上涨1.46%,医药商业下跌0.45%,中药下跌1.13%。医药生物市盈率(TTM)28.05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34.13%分位数。   从降糖到减重,GLP1RA成为全球焦点。降糖/减重药投资主题近一个月的股价走势显示,有明确产业趋势和广阔市场空间的领域在估值高度和投资宽度上将得到显著扩展。在降糖/减重的产业浪潮下,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向的投资机会:1)首先看好国产相关制剂公司,特别是处于临床后期或者有差异化多靶点布局的公司。我们认为,进口产品、国产创新药与国产生物类似药将成为未来国内GLP1RA市场竞争的三股主要力量,建议关注:信达生物、华东医药、恒瑞医药等。2)布局多肽赛道、资金实力雄厚的CDMO龙头,如药明康德、凯莱英、九洲药业等。3)具备先发优势的国内规模化多肽原料药CDMO及上游企业,如诺泰生物、圣诺生物、普利制药、昊帆生物等。4)并推荐关注渗透率低、进口替代空间广阔的国产胰岛素注射笔产业链和持续血糖监测产品,如美好医疗、迈得医疗等。   10月月度观点:上市公司三季报将陆续披露,和院内诊疗需求相关度较高的标的预计短期业绩受到影响,但市场对于医药行业整顿的影响已较充分预期。在这个大前提下选择产品、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大概率能在未来3年医药行业向上的周期中获得超额收益。医药行业处于基本面向上(需求稳定可持续,优质供给涌现,一般供给持续退出,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长期发展路径清晰(创新、合规、国际化)的大周期。   风险提示:研发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3-10-16
    • 精草铵膦行业专题:减量增效、绿色环保的新一代除草剂

      精草铵膦行业专题:减量增效、绿色环保的新一代除草剂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防效、 性价比优势凸显, 精草铵膦有望逐步替代普通草铵膦。 精草铵膦是草铵膦中的有效成分, 可实现药效翻倍、 用量减半效果, 市场价格约为普通草铵膦的 1.5-1.6 倍, 目前终端制剂的性价比已优于普通草铵膦, 未来有望逐步替代普通草铵膦, 契合国家农药减量增效的政策。   草铵膦市场竞争激烈, 开发精草铵膦是行业发展趋势。 受前两年草铵膦价格走高、 行业利润丰厚影响, 国内草铵膦产能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大幅下调, 目前国内草铵膦市场价格约 6 万元/吨, 已接近成本线, 行业利润长期微薄, 而当前精草铵膦价格则在 10.3-10.5 万元/吨, 单吨毛利润约 2-3 万元, 因此开发精草铵膦也是草铵膦行业的发展趋势。   部分替代其他除草剂、 复配、 转基因作物推广等多领域打开精草铵膦需求增长空间。 过去限制草铵膦推广的原因是产品价格过高, 而随着价格不断下行,目前草铵膦在终端已具有性价比优势, 再加上受让部分百草枯退出市场、 复配及转基因领域需求不断增长, 全球草铵膦需求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长期全球草铵膦年需求量有望达到 10 万吨(精草铵膦折半计) 。   技术领先的普通草铵膦企业将保持长期竞争力, L-高丝氨酸工艺有望成为未来主流。 当前精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可分为以草铵膦为原料的生物酶催化法和以 L-高丝氨酸为原料的 L-高丝氨酸法, 生物酶催化法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草铵膦生产装置, 因此是目前的主流工艺, 之前具有成本优势的草铵膦企业将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而 L-高丝氨酸法可以大大简化生产工艺, 工艺成熟后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有望成为未来的主流工艺。   行业布局热度高企, 终端品牌建设将成为企业布局关键环节。 目前国内精草铵膦行业产能突破 2 万吨/年, 而远期规划产能达 50 万吨/年以上, 若全部投产则行业将面临严重供过于求, 此时终端市场品牌建设领先的企业将占据市场主动权, 反哺上游精草铵膦原药生产端。 从未来精草铵膦市场价格的演绎看, 我们认为未来精草铵膦的定价机制将综合行业供需、 性价比、 成本等多方面影响, 其中供需是主导因素。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变动的风险; 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具有技术优势的普通草铵膦企业以及布局 L-高丝氨酸法精草铵膦的企业。 1) 利尔化学: 现有精草铵膦产能 2.3 万吨/年, 另有 13万吨/年拟在建产能, 产能规模全球最大, 建设进度领先行业, 且同时掌握生物酶催化法和 L-高丝氨酸法, 终端市场布局较早。 2) 利民股份: 气相连续法生产普通草铵膦具有技术优势, 1 万吨/年精草铵膦一期项目预计年内投产。 3) 兴发集团: 子公司规划了 5 万吨/年 L-高丝氨酸法精草铵膦产能。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3-10-13
    • 2023年生物医药行业三季报业绩前瞻:Q3业绩对股价影响逐步消化,看好Q4医药行情

      2023年生物医药行业三季报业绩前瞻:Q3业绩对股价影响逐步消化,看好Q4医药行情

      医药商业
        我们对A股医药生物行业60家公司2023年Q3业绩进行了前瞻预测: 预计较多公司受到行业整顿的短期扰动, 但短期Q3业绩对股价的影响已经逐步消化, 建议关注Q4环比改善情况及行业长期趋势。   我们认为2023Q4是布局未来三年医药行情的最佳时机。 医药行业处于基本面向上(需求稳定可持续, 优质供给涌现, 一般供给持续退出, 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 、 长期发展路径清晰(创新、 合规、 国际化) 的大周期。 过去5年国内医药公司研发强度持续增大, 收入增长和扣非利润增长均弱于研发增长, 医药行业处于持续转型升级过程中。 从2023年H1的数据来看, 行业即将迎来研发收获期, 收入增长和扣非利润增长有望跑赢研发增长, 释放转型升级的红利。 以研发投入最大的创新药为例, 23H1行业整体的归母净亏损大幅收窄, 主要是因为在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 各项费用率均有一定的下降, 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越来越多创新药公司实现商业化盈利。   医药行业的整顿虽然在持续, 但预计将更加聚焦“关键少数” 和“关键岗位” , 随着正常的采购使用及学术推广陆续恢复, 预计相关公司的业绩将月度环比改善。 行业处于政策、 估值、 业绩三重底部, 建议在今年Q4加大对于医药行业的配置, 我们看好以下几个方向:   短期手术量受到影响, 23Q4之后业绩有望快速恢复的骨科手术耗材企业, 如爱康医疗、 春立医疗、 威高骨科、 大博医疗、 三友医疗等; 短期招标采购进度受到影响, 有望于Q4到明年Q1逐步恢复的医疗设备龙头企业, 如迈瑞医疗、 联影医疗、 澳华内镜、 开立医疗等;   鼓励创新药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短期销售及学术推广受到影响, 研发实力强, 长期空间看海外的公司, 如百济神州、 康方生物、 康诺亚-B、科伦博泰生物-B等;   不受行业整顿短期影响的民营医疗服务公司, 展望Q4, 由于去年低基数效应, 将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 如爱尔眼科、 华厦眼科等;   疫情影响逐步消退、 回归常规业务增长逻辑的ICL、 疫苗、 低值耗材企业, 如金域医学、 智飞生物、 康泰生物、 振德医疗等;   部分有公司经营α 的CXO、 生命科学上游企业药明康德、 凯莱英、 百诚医药、 药康生物、 百普赛斯等。   10月投资组合: A股: 迈瑞医疗、 药明康德、 智飞生物、 威高骨科、 春立医疗、 澳华内镜、 康泰生物、 金域医学、 药康生物、 百诚医药; H股:康诺亚-B、 康方生物、 爱康医疗、 科伦博泰生物-B、 石四药集团。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 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 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10-11
    • 萤石行业点评:萤石价格大幅上行,稀缺资源属性显现

      萤石行业点评:萤石价格大幅上行,稀缺资源属性显现

      化学制品
        事项:   截至10月10日,国内97%湿粉市场均价在3667元/吨,其中华北市场97%湿粉主流出厂价格参考3550-3700元/吨,华中市场参考3550-3700元/吨,华东市场参考3650-3850元/吨。该价格已经较上周、上月、上季度、年初、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6.72%、13.25%、19.97%、16.87%、28.21%。近期此轮价格上涨是从8月中旬约3050元/吨开启的,现已上涨了约600-700元/吨。展望后市,四季度是传统萤石生产淡季、下游需求剂备货旺季,我们看好短期内萤石价格将维持高位且仍有上涨空间。长期来看,新能源、新材料需求催生萤石新增需求,萤石长期价值仍有望重塑。   国信化工观点:   1)萤石价格上涨因素之一:资源品稀缺性凸显,国内高品位富矿体量持续减少。我国萤石储量(4900万吨)占全球的18.8%,而萤石产量(570万吨)占比却高达68.7%。参照USGS统计口径,2022年我国查明的萤石资源基础储量有所增加;若参照我国自然资源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萤石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减少6.3%,在所有矿产资源中下降幅度排名第二。另外,随着国内不断开采,我国高品位富矿占比持续减少,目前CaF2品位大于80%的高品位富矿占总量不足10%。新增矿山方面,矿产调查工作仍然困难重重,中期来看,新型勘探中的矿山对萤石供给市场的增量有限;长期来看,我国将保护性开采萤石资源。未来我国氟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向是:以回收氟资源为基础发展无水氟化氢和单质氟,深加工发展氟系新材料及含氟精细化学品为主。在这方面,国内金石资源“包钢金石稀尾与铁尾伴生萤石回收工程”较为领先,“白云鄂博矿山选化一体化”项目进展也十分顺利。   2)萤石价格上涨因素之二:落后矿山将持续淘汰,安全环保督察持续加码,萤石开工受限供应或延续偏紧态势。近几年国家环保、生态要求有所提高,随着行业标准提高、环保督察工作将常态化运行,我们认为部分安全环保不达标或规模较小的矿山将继续存在关停风险。近期,安全环保督察行动在全国各地有力执行,8-9月全国萤石开工持续下滑;江浙地区部分萤石粉大厂停车检修,预计10月中旬开工,截止到9月底市场开工降至30%左右;华中、西北、华北地区开工也有一定程度下滑。进入四季度,北方即将季节性停产,而下游氢氟酸及制冷剂开工正处于备货旺季,正展开冬储行动,我们看好酸级萤石精粉需求即将迎来旺季,短期萤石价格有望维持强势,仍有上涨动力。   3)萤石价格上涨因素之三:2023年1-8月我国进口>97%萤石大幅减少95.41%,加剧国内高品位萤石紧缺问题。2023年,我国萤石进口量大幅增加且再次恢复为萤石的净进口国,但主要以冶金级矿为主。根据海关数据,氟化钙含量≤97%萤石方面,2023年1-8月,我国进口量为53.90万吨,进口同比增长298.43%,出口量为12.69万吨,出口同比减少9.57%;氟化钙含量>97%萤石方面,2023年1-8月,我国进口量为947.763吨,进口同比减少95.41%,出口量为13.79万吨,出口同比减少5.49%。整体来说,受关税及运输压力影响,国内低品萤石原矿进口成本高昂、进口仍以冶金级矿为主,酸级萤石精粉进口量极少,加剧了国内短期高品位萤石紧缺问题。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四季度是传统萤石供给淡季、下游制冷剂备货旺季,我们看好短期萤石价格将维持高位且仍有上涨空间。长期来看,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行业发展将对萤石长期需求形成支撑。我们看好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行业快速发展,将长期对萤石需求形成支撑。我国氟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有望延续,萤石需求前景仍然广阔。我们继续看好全国萤石规模优势最大、已率先进军伴生矿提氟领域的全国萤石资源巨头【金石资源】、产业一体化配套萤石资源的【永和股份】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供给端产能大幅增加,矿企安全生产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10-11
    • 与GSK达成合作,独家代理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与GSK达成合作,独家代理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个股研报
        智飞生物(300122)   事项:   2023 年 10 月 9 日, 智飞生物与葛兰素史克生物、 葛兰素史克香港(以下合称: GSK) 签署了《独家经销和联合推广协议》, GSK 将向智飞生物独家供应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并许可智飞生物根据约定在合作区域内(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就本协议而言, 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营销、推广、 进口并经销有关产品。 此外, 协议还约定 GSK 将优先在合作区域内任何 RSV 老年人疫苗的联合开发和商业化方面成为智飞生物的独家合作伙伴。   国信医药观点: GSK 公司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Shingrix 是全球重磅品种, 2022 年全球销售额接近 30 亿英镑(同比+72%); 国内仅 Shingrix 和百克生物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两款带状疱疹产品分别于 2019 年和2023 年获批上市, 目前处于商业化推广早期阶段, 适龄人群整体渗透率处于低位。 此次独家代理协议签署, 进一步丰富智飞生物产品管线, 同时有望发挥公司销售能力强、 终端覆盖度高的优势。 考虑到带状疱疹疫苗带来的业绩增量, 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进行调整, 维持 2023 年净利润 94.96 亿元, 调整 2024-2025年净利润至 119.74/143.40 亿元(前值为 113.11/124.52 亿元), 目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4/11/9x, 维持“买入”评级。   评论:   带状疱疹疾病负担较重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感染, 会引致疼痛的皮疹。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重新激活引起, 该病毒与引起水痘的病毒相同。 症状包括该区的疼痛、 瘙痒或刺痛, 随后会发展为皮疹,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发烧、 头痛、 发冷和胃部不适等。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约 9%至 34%的带状疱疹患者存在发生 PHN 的潜在风险, 其他并发症可能导致涉及眼睛的严重并发症, 在罕见情况下, 还可能导致肺炎、 听力问题、 脑部炎症或死亡。   国内带状疱疹发病率岁老龄化加深不断增长, 50 岁以上人群新发病人数由 2015 年的约 250 万增加至 2021年的 390 万, 复合年增长率 7.8%, 预计 2025 年和 2030 年将分别增长至 490 万例和 600 万例。 随着公众对带状疱疹认知度提升及相关疫苗产品加大市场投放力度, 预计国内带状疱疹疫苗市场也将快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预计 2025 年和 2030 年分别增长至 115 亿元和 285 亿元。   带状疱疹疫苗是全球重磅品种   药物治疗手段效果有限, 全球共四款预防性疫苗产品上市。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抗病毒及止痛药物, 治疗效果有限, 仅能暂时缓解症状。 目前全球有 4 款带状疱疹疫苗获批上市, 默沙东公司的 Zostavax(2006)、SK 化工株式会社的 SkyZoster(2017)、 葛兰素史克的 Shingrix(2017) 和百克生物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2023)。 其中, SkyZoster 仅在韩国销售且其市场份额占全球带状疱疹市场约 1%, 而百克生物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仅在中国销售。   Shingrix(欣安立适) 为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并采用新型佐剂 AS01B(MPL+QS-21), 保护效力达到 90%以上, 较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大幅提升, 且各年龄层无显著差异(减毒活疫苗保护效力随年龄增大而快速降低), 具有良好的保护持久性(Zostavax 单剂接种 5 年内能提供~50%保护效力, 5~8 年后逐步降低)。 因此, Shingrix 上市后快速取代了上一代产品 Zostavax, 2022 年全球销售额接近 30 亿英镑, GSK 预计 2026年 Shingrix 全球销售额将超过 40 亿英镑   国内带状疱疹疫苗竞争格局良好   国内目前仅有两款带状疱疹疫苗上市, 其中 GSK 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Shingrix(欣安立适) 于 2019 年 5月获批附条件上市, 百克生物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于 2023 年 1 月获批。   目前国内企业布局减毒活疫苗研发进度较快, 百克生物已获批上市, 上海所完成 II 期临床; 重组蛋白平台方面, 绿竹生物即将启动 III 期临床、 迈科康处于 II 期临床、 上海怡道处于 I/II 期临床阶段, 整体竞争格局良好。   未来三年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最低采购金额合计超 200 亿元   智飞生物与 GSK 协议期限为 2023 年 10 月 8 日至 2026 年 12 月 31 日,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2024~2026年最低年度采购金额分别为 34.4/68.8/103.2 亿元, 合计超 200 亿元。 最低年度采购金额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调整, 具体以双方书面确认的订单为准, 协议若履约正常, 将有望进一步拉动公司整体业绩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产品推广及销售不及预期等风险。   投资建议: GSK 公司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Shingrix 是全球重磅品种, 2022 年全球销售额接近 30 亿英镑(同比+72%); 国内仅 Shingrix 和百克生物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两款带状疱疹产品分别于 2019 年和 2023年获批上市, 目前处于商业化推广早期阶段, 适龄人群整体渗透率处于低位。 此次独家代理协议签署, 进一步丰富智飞生物产品管线, 同时有望发挥公司销售能力强、 终端覆盖度高的优势。 考虑到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带来的业绩增量, 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进行调整, 维持 2023 年净利润为 94.96 亿元, 调整 2024-2025年净利润至 119.74/143.40 亿元(前值为 113.11/124.52 亿元), 目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4/11/9x, 维持“买入”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10-11
    • 医药生物周报(23年第38周):从Moderna和BioNTech管线布局,看全球mRNA药物研发进展

      医药生物周报(23年第38周):从Moderna和BioNTech管线布局,看全球mRNA药物研发进展

      化学制药
        9月最后一周(9.25-9.29)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医疗服务板块领涨。9月最后一周(9.25-9.29)全部A股下跌0.54%(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1.32%,中小板指下跌0.58%,创业板指下跌0.47%,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2.63%,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3.10%,生物制品上涨2.02%,医疗服务上涨4.42%,医疗器械上涨0.84%,医药商业上涨0.81%,中药上涨3.29%。医药生物市盈率(TTM)27.50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33.1%分位数。   mRNA技术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23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以表彰其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突破性发现,这些发现助力疫苗开发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对于在2020年初开始的大流行期间开发出有效的mRNA疫苗来预防COVID-19至关重要。   传染病领域是短期突破重点布局方向。现阶段mRNA修饰技术和递送系统没有完全解决mRNA自身免疫原性及长期大剂量使用的安全性难题,传染病疫苗剂量小、频次低以及需要激活自身免疫应答等特点恰好做到了扬长避短,两款新冠mRNA疫苗充分验证成药性,因此短期来看,RSV和流感得到了海内外mRNA企业的密集布局。   10月医药行业投资策略: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陆续披露,业务和院内诊疗需求相关度较大的标的,我们预计短期Q3业绩受到影响,但我们认为市场对于医药行业整顿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已较充分预期,Q3业绩已经不是市场最核心关注的点。行业整顿对于医药行业长期的影响积极正面,在这个大前提下选择产品、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大概率能在未来3年医药行业向上的周期中获得超额收益。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10-10
    • 2023年中报点评:收入端增长稳健,制剂事业部、食品事业部增速亮眼

      2023年中报点评:收入端增长稳健,制剂事业部、食品事业部增速亮眼

      个股研报
        东富龙(300171)   核心观点   收入端稳健, 毛利率同比下滑。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29.51 亿元(同比+21.58%) , 归母净利润 4.26 亿元(同比+5.82%) , 扣非归母净利润 3.93亿元(同比+5.72%) 。 其中, 2023Q2 营收 15.28 亿元(同比+28.43%) , 归母净利润1.95 亿元(同比+2.01%), 扣非归母净利润1.67 亿元(同比+3.56%)。2023 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 4.12 个百分点, 主要是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 叠加海外布局处于前期投入阶段。 受毛利率下降影响, 利润端增速不及收入端。   分板块业绩: 制剂事业部、 食品事业部表现亮眼。 2023 年上半年, 公司基于产品的功能划分制剂、 生物工艺、 工程、 食品四大事业部。 制剂事业部: 受益于检测包装单机及系统等业务的高速发展, 2023 年上半年保持稳健增长,实现收入 15.81 亿元(同比+26.63%) 。 生物工艺事业部: 2023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8.00 亿元(同比+7.18%) , 其中, 原料药单机及系统业务高增长,生物工程、 生命科学业务增长承压。 工程事业部、 食品事业部: 2023 年上半年分别实现收入 2.65 亿元(同比+11.77%) 、 1.49 亿元(同比+59.49%) 。   海外收入阶段性下滑, 但长期发展趋势不变。 2023 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营收 5.81 亿元(同比-6.93%) , 占总营收 19.70%。 由于海外市场交付过程中产品复杂度较高, 整体交付周期较长, 已交付订单的收入确认、 售后的技术支撑尚处于完善阶段, 叠加 2022 年同期的高基数, 2023 年上半年海外收入略有下滑。 随着公司海外布局的逐步完善, 我们认为其有望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   投资建议: 海外市场空间广阔, 维持“买入” 评级。 2023 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端稳健, 制剂事业部、 食品事业部增速亮眼。 考虑到竞争加剧导致的毛利率下降、 行业景气度下行等因素, 下调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 8.99/10.33/12.16 亿元(原值 10.61/13.47/16.93 亿元) , 同比增速+6.2%/+14.9%/+17.7%, 随着前期投入布局的完成, 技术创新驱动国际化,海外收入占比有望提升, 为公司提供新引擎。   风险提示: 海外竞争风险, 供应链恢复不及预期, 研发失败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10-09
    •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10月投资策略:三季报业绩披露期将至,看好Q4医药表现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10月投资策略:三季报业绩披露期将至,看好Q4医药表现

      医药商业
        10月医药行业投资观点:   随着GLP-1减肥药、 AD、 NASH等新兴领域研发热度不断提升, 以及市场对于短期负面事件的持续消化, 医药行业在9月份迎来反弹, 申万医药指数9月份整体上涨4.30%,跑赢沪深300指数6.31%。 展望10月, 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陆续披露, 业务和院内诊疗需求相关度较大的标的, 我们预计短期Q3业绩受到影响, 但我们认为市场对于医药行业整顿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已较充分预期, Q3业绩已经不是市场最核心关注的点。 行业整顿对于医药行业长期的影响积极正面, 在这个大前提下选择产品、 经营、 管理等各方面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 大概率能在未来3年医药行业向上的周期中获得超额收益。   我们认为2023Q4是布局未来三年医药行情的最佳时机。 医药行业处于基本面向上(需求稳定可持续, 优质供给涌现, 一般供给持续退出, 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 、长期发展路径清晰(创新、 合规、 国际化) 的大周期。 过去5年国内医药公司研发强度持续增大, 收入增长和扣非利润增长均弱于研发增长, 医药行业处于持续转型升级过程中。 从2023年H1的数据来看, 行业即将迎来研发收获期, 收入增长和扣非利润增长有望跑赢研发增长, 释放转型升级的红利。 以研发投入最大的创新药为例,23H1行业整体的归母净亏损大幅收窄, 主要是因为在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 各项费用率均有一定的下降, 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越来越多创新药公司实现商业化盈利。   医药行业的整顿虽然在持续, 但预计将更加聚焦“关键少数” 和“关键岗位” , 随着正常的采购使用及学术推广陆续恢复, 预计相关公司的业绩将月度环比改善。 行业处于政策、 估值、 业绩三重底部, 建议在今年Q4加大对于医药行业的配置, 我们看好以下几个方向:   短期手术量受到影响, 23Q4之后业绩有望快速恢复的骨科手术耗材企业, 如爱康医疗、 春立医疗、 威高骨科、 大博医疗、 三友医疗等;   短期招标采购进度受到影响, 有望于Q4到明年Q1逐步恢复的医疗设备龙头企业, 如迈瑞医疗、 联影医疗、 澳华内镜、 开立医疗等;   鼓励创新药、 创新器械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短期销售及学术推广受到影响, 研发实力强, 长期空间看海外的公司, 如百济神州、 康方生物、 康诺亚-B、 科伦博泰生物-B等;   疫情影响逐步消退、 回归常规业务增长逻辑的ICL、 疫苗、 低值耗材企业, 如金域医学、 智飞生物、 康泰生物、 振德医疗等。   部分有公司经营α 的CXO、 生命科学上游企业药明康德、 凯莱英、 百诚医药、 药康生物、 百普赛斯等;   10月投资组合: A股: 迈瑞医疗、 药明康德、 智飞生物、 威高骨科、 春立医疗、 澳华内镜、 康泰生物、 金域医学、 药康生物、 百诚医药; H股: 康诺亚-B、 康方生物、爱康医疗、 科伦博泰生物-B、 石四药集团。    细分板块投资策略:   创新药: 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 供需格局逆转, 景气度向上的趋势明确, 从行业发展阶段(产品力大幅提升, 部分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 、 估值(PS、 潜在PE) 、边际变化、 想象力及爆发力角度来看, 具备很好的投资机会。 短期建议关注重磅产品临床进度、 数据读出、 上市申请、 销售放量、 潜在的对外授权合作等事项,中长期关注头部企业的差异化创新能力和对全球规则的适应能力快速提升后的国际竞争力提升, 推荐恒瑞医药、 百济神州、 康方生物、 康诺亚-B、 科伦博泰生物-B等。   医疗器械: 短期而言, 关注集采后回归常态化经营的细分板块的投资机会, 推荐关注骨科板块爱康医疗、 春立医疗、 威高骨科、 大博医疗、 三友医疗等; 中长期而言, 关注具备“创新+国际化” 潜力的公司: 迈瑞医疗、 联影医疗、 南微医学、 惠泰医疗、 新产业、 开立医疗、 澳华内镜等; 以及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上游公司:华大智造、 美好医疗、 海泰新光等。   医疗服务: 短期而言, 关注疫后复苏理想且商业模式优异的专科连锁公司, 如爱尔眼科、 锦欣生殖、 固生堂等; 中长期而言, 同时需关注定位第二国家队的国企办医医院集团环球医疗的运营及管理能力改善带来的投资机会。   生命科学上游: 国内上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丰富现有产品线并切入CGT等前沿领域; 加大CAPEX投入, 产能扩张形成规模效应; 加速全球化步伐, 拓展海外高价值客户; 随着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回暖, 生命科学上游赛道有望恢复高增速。 建议关注产品/服务具备竞争力, 未来有望突围国内市场、 成功国际化的生命科学上游优质企业, 如药康生物、 百普赛斯、 毕得医药等。   CXO: 关注三条主线的投资机会: 1) 关注部分有公司经营α /订单维持较高增长的CXO, 例如百诚医药; 2) 目前处于美联储新一轮加息周期的末期, 假如24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宽松, CXO板块存在估值和业绩双升的机会, 且临床前CRO弹性更大, 建议关注关注竞争格局良好、 需求逐步企稳、 临床前业务占比较大、 海外业务占比高的国内CXO龙头公司, 如药明康德; 3) 多肽、 寡核苷酸、 CGT等新分子业务的快速发展有望进一步打开CXO板块的增长空间, 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例如诺泰生物。   中药: 结合资源、 品牌、 创新、 渠道等因素, 关注中药创新药及中药OTC企业: 1) 中药创新药: 康缘药业等。 2) 消费属性标的: 华润三九、 太极集团、 羚锐制药、 济川药业等。   消费医疗: 建议关注消费医疗领域的部分疫苗公司如智飞生物、 康泰生物、 欧林生物, 以及隐形正畸龙头时代天使。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 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 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5页
      2023-10-0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