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679)

    • 医药生物行业寻找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2):小细胞肺癌,TCE、ADC有望改写治疗范式

      医药生物行业寻找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2):小细胞肺癌,TCE、ADC有望改写治疗范式

      生物制品
        报告摘要   小细胞肺癌存在高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每年在中国有约16万新发患者,根据疾病发展阶段,小细胞肺癌可以分成局限期(LS-SCLC)和广泛期(ES-SCLC)两个阶段,分别约占到小细胞肺癌的1/3和2/3。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手段以化疗和免疫治疗为主:ES-SCLC1L标准治疗为免疫治疗(PD-1/PD-L1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一线治疗进展后的患者,一般采用其他化疗手段。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较差,存在高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新靶点、新机制的产品有潜力改写SCLC临床指南。   DLL3TCE:Tarlatamab临床数据优秀。DLL3在小细胞肺癌中有广泛的表达,是理想的治疗靶点。在经历了DLL3ADC的失败之后,安进的DLL3TCE(T细胞衔接器)tarlatamab在经治的SCLC患者中展现出优秀的临床数据,且于2024年5月获FDA加速批准ES-SCLC2/3L适应症。目前tarlatamab在ES-SCLC1L和LS-SCLC中也开启了3期临床,致力于覆盖更前线的SCLC患者。泽璟制药、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等公司通过自研、对外合作等方式布局DLL3TCE赛道,产品在在研品种中进度靠前。   B7-H3ADC:领先产品进入关键临床。B7-H3是一种跨膜免疫调节蛋白,在包括SCLC在内的多瘤种中过表达,是治疗SCLC的热门靶点之一。第一三共的I-DXd/DS-7300是进度最快的B7-H3ADC,在SCLC2L适应症中已进入3期临床,并在早期的临床中展现出优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且具备在多瘤种中拓展的潜力。翰森制药的HS-20093是研发进度仅次于I-DXd的B7-H3ADC,已在中国进入3期临床;翰森也与GSK达成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HS-20093。   SCLC的免疫组合疗法仍在探索中。SCLC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率较低,目前仅有PD-1/PD-L1单抗获批上市,TIGIT单抗等的临床数据均不理想。君实生物的BTLA单抗JS004在早期的联合用药中体现出了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正在进行全球多中心的3期临床。   投资建议:创新疗法进入收获期,关注研发进度靠前的国产创新药公司。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范式将在未来2~3年内发生显著的改变,DLL3TCE、B7-H3ADC以及BTLA单抗等新靶点、新机制的产品有望成为主角,建议关注各靶点研发进度靠前的国产创新药公司:泽璟制药、翰森制药、君实生物等。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临床数据不及预期的风险、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5页
      2024-08-22
    • 麻醉产品销售同比增长51%,两款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

      麻醉产品销售同比增长51%,两款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

      个股研报
        海思科(002653)   核心观点   麻醉产品销售同比增长51%。2024H1,公司实现营收16.87亿元(同比+23.1%),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119.4%),扣非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2.5%)。分季度看,2024Q1/Q2分别实现营收7.52/9.35亿元(同比+20.6%/+25.3%),归母净利润0.92/0.73亿元(同比+219.9%/+57.1%),扣非归母净利润0.30/0.46亿元(同比+14.3%/+9.4%)。   分产品看,麻醉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17亿元(同比+50.9%),截止2024年5月,环泊酚在静脉麻醉市场份额已达21.5%,超过丙泊酚、咪唑、右美、瑞马等同类产品连续两个月跃居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环泊酚在美国开展的2项Ph3临床研究均已完成,未来将在美国申报NDA;肠外营养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57亿元(同比-7.5%),毛利率59.59%(同比-2.4pp);肿瘤止吐和原料药(肝胆消化为主)产品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36/3.17亿元,分别同比+101.4%/+33.4%,核心产品思复(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和立必复(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于2023年完成销售模式转换,全面回收医院终端转为自营团队专业化学术推广模式。   两款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临床管线进入收获期。公司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苯磺酸克利加巴林胶囊(商品名:思美宁)和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考格列汀片(商品名:倍长平)于2024上半年获批上市。此外,镇痛药物思舒静(HSK21542注射液)“腹部手术术后镇痛”适应症已于2023年10月申报NDA,目前处于上市审评阶段;“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瘙痒”适应症的已完成pre-NDA沟通交流会议,并于2024年6月纳入优先审评;呼吸系统药物(HSK31858片)“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适应症国内已完成Ph2临床研究,Ph3临床试验准备中。   投资建议:公司创新药转型进入收获期,环泊酚国内静脉麻醉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美国2项Ph3临床达到预设主要终点;思美宁及倍长平于上半年获批,HSK21542已提交NDA申请,有望年内获批;布局DPP1、THRβ等靶点,PROTAC等技术平台,管线储备丰富。我们维持此前的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1/6.59/9.16亿元,对应PE为75/51/37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估值的风险、盈利预测的风险、在研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产品商业化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08-21
    • 核心产品销售快速增长,新适应症持续开拓

      核心产品销售快速增长,新适应症持续开拓

      个股研报
        荣昌生物(688331)   核心观点   核心产品销售持续增长,销售费用率下降。荣昌生物2024上半年实现营收7.42亿元(+75.6%),Q1/Q2营收分别为3.30/4.1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6.4%/61.8%,Q2营收环比增长为24.5%;销售增长主要由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驱动,增长势头良好。上半年净亏损7.80亿元,同比扩大11.0%;研发费用为8.06亿元(+49.2%),管理费用为1.48亿元(-9.9%),销售费用为3.90亿元(+11.3%),销售费用率为52.5%(-30.4pct),随着公司的销售团队趋于成熟,我们预计销售费用率将呈现下降趋势。   泰它西普:新适应症获批上市,海外临床持续推进。泰它西普治疗RA的适应症在今年7月获批,将拓展其可覆盖人群;gMG适应症在中国的3期临床已达到主要临床终点,pSS、IgAN等适应症在中国的3期临床已完成患者入组。泰它西普SLE适应症的3期国际多中心临床正在患者入组中,MG适应症在美国的3期临床在今年8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pSS、IgAN等适应症在美国获批开展3期临床。   维迪西妥单抗:积极布局优势领域,适应症向前线治疗拓展。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表达UC的3期临床已完成患者入组,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HER2表达的MIBC的2期临床已完成患者入组,且在今年的ASCO上读出了良好的初步数据。在美国,维迪西妥单抗单药治疗UC2/3L的关键2期临床,以及联合PD-1治疗UC1L的3期临床也在推进中。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的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销售快速增长,销售费用率下降、人均单产提升,公司在自免和肿瘤领域的商业化能力提升。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新适应症的拓展顺利推进,RC88、RC148、RC198、RC248等创新产品均在进行早期临床。我们维持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4-26年营收分别为16.29、22.73、30.97亿元,同比增长50.4%、39.5%、36.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6、-4.65、-0.71亿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失败或进度低于预期;创新药销售不及预期。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08-20
    • 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9):数十年磨一剑,阿尔茨海默症诊疗进入新阶段

      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9):数十年磨一剑,阿尔茨海默症诊疗进入新阶段

      化学制药
        摘要   AD疾病负担沉重。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根据2016年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研究,全球AD及其他痴呆症患者数由1990年的2020万人增加至2016年的4384万人(+117%),患者数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所致,是造成全球老年人能力丧失和依赖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病例数达到238万人,是全球第7大死因;2016年中国AD及其他痴呆症患者数达到1043万人(发病率+5.6%,增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死亡病例数47.7万人,患者病例数/死亡数占全球~1/5,疾病负担沉重。   AT(N)诊疗体系逐步完善。AD是一个连续疾病谱,在出现典型症状前20多年,脑组织就可能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最新的修订版NIA-AA指南强调将临床综合征(症状/体征)从底层的生物学(病因学)概念独立开,即症状是疾病的结果,而非诊断疾病所必需,并进一步完善AT(N)生物标志物分类体系,AD诊断/治疗时间点提前。目前,Aβ-PET是诊断金标准,Tau-PET主要用于诊断后分级和预测疾病进展;基于CSF的Aβ、t-tau、p-tau等标志物亦有较高的准确性,是AD诊断的重要参考;与影像学及CSF诊断产品相比,外周血检测具有成本低、检测方便的特点,适合用于AD早期筛查,但产品开发难度大,海外尚无AD外周血检测产品上市,海外企业主要通过实验室自建项目模式提供检测服务,国内已有多款基于流式荧光/ELISA/化学发光技术的AD外周血检测试剂盒取得注册证。   数十年磨一剑,Aβ抗体药物取得突破。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是目前AD的发病机制中最经典的学说,该假说认为Aβ是导致AD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始动因素,2010年开始,多个Aβ抗体推进至Ph3临床阶段,但大多以失败告终。Lecanemab(Eisai/Biogen)及Donanemab(Eli Lilly)分别于2023年7月及2024年7月获得FDA完全批准,AD进入疾病修饰治疗新阶段。   Tau靶向疗法仍在探索中,其他在研疗法百花齐放。Tau蛋白与AD疾病进展高度相关,围绕其合成、聚集机制及抗体/疫苗药物形态,多个在研疗法探索中,整体进度慢于Aβ相关药物。此外,GLP-1RA等靶点对于AD治疗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免疫/代谢等新机制值得关注。   建议关注:1)早筛检测:诺唯赞、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2)影像诊断:联影医疗;3)治疗药物:恒瑞医药(Aβ抗体药物处于Ph2临床阶段)。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临床失败或有效性低于预期的风险;产品商业化不达预期的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0页
      2024-08-14
    • 季度营收环比改善,在研管线有序推进

      季度营收环比改善,在研管线有序推进

      个股研报
        凯因科技(688687)   核心观点   季度营收环比改善。2024H1,公司实现营收5.97亿元(同比+4.9%),归母净利润4240万元(同比+10.5%),扣非净利润4466万元(同比+6.8%),主要由于凯力唯产品销量增长及公司严格控制运营成本等因素。   分季度看,2024Q1/Q2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13/3.84亿元(分别同比+10.3%/+2.1%,Q2单季度环比+80.5%),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22/0.20亿元(分别同比+4.8%/+17.7%)。   毛利率企稳,销售费用率持续改善。2024H1,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82.9%(同比+0.7pp),预计主要由于产品收入结构变化所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2.4%/9.4%/10.4%,分别同比-6.1pp/+1.2pp/+2.7pp,其中销售费用率改善主要由于丙肝新药销售额和销售占比均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幅,单位销售成本降低,以及复方甘草酸苷系列产品集采后整体销售投入占比较低等因素。   加大研发投入,在研管线有序推进。2024H1,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7055万元(同比+25.7%),占营收比例达到11.8%。培集成干扰素α-2注射液治疗低复制期慢性HBV感染Ph3临床试验项目完成数据锁库,有望于24H2提交上市申请;针对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KW-045项目、治疗带状疱疹的KW-051项目和用于治疗尖锐湿疣的KW-053目前均处于Ph2临床阶段。   投资建议:公司核心品种凯力唯23年医保续约适应症扩大至全部国内主要基因型,国内丙肝患者基数较大,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金舒喜是国内唯一干扰素泡腾片剂型,23年省际干扰素集采降价温和,随着各省价格落地,金舒喜销售有望恢复;派益生乙肝适应症Ph3临床完成数据锁库,有望年内申报NDA。考虑到干扰素集采影响等因素,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进行调整,预计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6.70/21.51/26.14亿元(前值为17.13/22.13/26.8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3/2.00/2.62亿元(前值为1.39/2.00/2.59亿元),目前股价对应PE为31/20/16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估值的风险、盈利预测的风险、在研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产品商业化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8-13
    • 盈利能力改善明显,十二导心电衣大单品推出

      盈利能力改善明显,十二导心电衣大单品推出

      个股研报
        乐心医疗(300562)   核心观点   1H24业绩高速成长,盈利能力修复明显。1H24公司实现总收入4.99亿元(YoY+29.63%),实现总利润0.35亿元(YoY+303.72%),对应2Q24单季度实现营收2.5亿元(YoY+12.56%,QoQ+0.5%),实现归母净利润0.21亿元(YoY+2.19%,QoQ+55.02%)。分产品来看,公司家用医疗产品营收3.48亿元(YoY+32.13%),毛利率33.34%,家用健康产品1.08亿元(YoY+53.64%),毛利率38.01%。1H24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6.61%,较去年同期提升了8.27pct。   健康IoT业务覆盖多维度体征检测,多个产品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公司深耕智能健康领域二十余年,具备医疗级智能可穿戴产品ODM能力,客户包括伟伦、WITHINGS、博朗、飞利浦等。公司多维度体征监测产品线较全,包括智能电子血压计、电子体重秤、电子厨房秤、脂肪测量仪、心电检测设备,1H24新增智能血糖仪、OTC助听器;智能可穿戴产品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除秤和手环外均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上半年,公司OTC助听器入驻知名OTC连锁药房,未来将在深耕欧美市场同时加速进军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RPM一揽子解决方案深度供应欧美大客户,是医疗数字化的重要一环。远程健康管理(RPM)是一种医疗服务模式,其通过一系列设备来测量并传输用户的生命体征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回医疗服务提供者,以供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评估、风险预警、健康指导等服务。RPM是医疗健康行业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欧美市场发展迅猛,公司基于健康IoT硬件ODM能力,叠加后续数据传输、分析与反馈,为客户提供RPM一揽子解决方案。公司已和欧美头部RPM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如Teladoc、Livongo、Lark等,随着全球医疗保健支出增长,医疗数字化推进,RPM市场有望高增。   AI+医疗,数字健康服务业务大单品推出。数字健康服务主要包括血压管理服务和远程动态心电服务,公司的十二导联智能心电衣在6月21日举办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亮相。其具备无感穿戴、实时监测等优势,并荣获2023德国iF设计大奖。它属于中国二类医疗器械,适用于两梗风险筛查及患者术后随访管理等临床应用场景。随着十二导联心电衣正式推出面向更广泛的用户和开发群体,公司有望迎来新的大单品放量。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1H24公司毛利率改善幅度较大,高于此前预期,因此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2024-26年归母净利润从0.50、0.64、0.84亿元上调至0.73、0.94、1.23亿元(YoY+111.1%、28.9%、31.8%),当前市值对应PE为26、20、15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新兴市场拓展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品研发低于预期。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8-12
    • 单二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40%,自产试剂快速放量

      单二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40%,自产试剂快速放量

      个股研报
        迈克生物(300463)   核心观点   单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加快代理产品剥离及重塑自主产品经销体系。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2.79亿(-7.37%),归母净利润2.02亿(+15.38%),扣非归母净利润1.99亿(+11.49%);其中单二季度营收6.63亿(-5.93%),归母净利润0.81亿(+40.23%)。近两年公司加快代理产品剥离以及重塑自主产品经销体系的调整速度,自主产品保持稳健增长且收入占比提升较快,且自主产品成本优势远高于代理产品,自主产品销售增长和结构提升将驱动业绩增长,自主产品净利润贡献由2019年75.27%提升至87.24%。   自主产品试剂销量同比增长23%,持续推进大型仪器及流水线的终端装机。2024年上半年自主产品收入9.32亿(+7.61%),毛利率为72.42%(+1.54pp);其中自主产品试剂收入8.59亿(+5.9%),试剂销量同比增长23.4%,收入增速慢于销量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集采政策落地和经销体系调整带来的价格变化影响。公司大力推进全实验室智能化检验分析流水线并协同各平台单机的终端装机,2024年上半年公司自主产品大型仪器及流水线市场端出库2301台(条),其中生免流水线109条,血液流水线110条,铺入终端的仪器持续带来试剂销量增长。高速发光仪i6000和高速生化仪C2000在上半年获得产品注册证,为加快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价廉质优的硬件选择。   盈利能力不断改善,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57.00%(+3.62pp),销售费用率22.49%(+1.74pp),管理费用率6.02%(+1.00pp),研发费用率11.30%(+1.99pp),财务费用率0.58%(-0.01pp),净利率15.83%(+3.40pp)。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86亿(+13.81%),占自主产品收入的19.98%,公司新增研发立项38项,项目开发结题19项,工艺/转产完成24项,完成11项原料的开发结题和9项原料工艺转产,核心原材料自给率进一步得到提升。公司在海外新增27家经销渠道,产品累计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积极进行海外营销网络布局,产品注册证获证提速。   投资建议:维持2024-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6年归母净利润4.13/5.30/6.37亿,同比增速32.2%/28.3%/20.2%;摊薄EPS=0.67/0.87/1.04元,当前股价对应PE=18/14/11x。公司业务涵盖生化、免疫、血球等9大平台,各平台新品迭出,并大力推进全实验室智能化检验分析流水线,同时加速代理业务和直销转型分销的战略调整,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体外诊断试剂集采降价风险、研发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08-11
    • 单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5%,与创新药企合作持续深化

      单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5%,与创新药企合作持续深化

      个股研报
        艾德生物(300685)   核心观点   业绩增长稳健,剔除股权激励后利润增速高于收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43亿(+18.4%),归母净利润1.44亿(+13.5%),扣非归母净利润1.32亿(+20.7%)。单二季度实现营收3.10亿(+17.5%),归母净利润0.80亿(+14.7%),扣非归母净利润0.75亿(+16.7%),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同期较高基数情况下仍然实现稳健增长。若剔除股权激励费用摊销的影响(不考虑所得税影响),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26.78%),扣非归母净利润1.49亿元(+36.13%)。   检测试剂保持良好增长,药物临床研究快速放量。2024年上半年检测试剂营收4.48亿(+16.8%),毛利率90.9%(+0.4pp),公司构建了从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的全方位伴随诊断产品体系,随着刚性检测需求的渗透率持续提升,作为合规、领先企业的艾德生物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检测服务0.32亿(-28.0%),毛利率51.5%(+8.5pp),在合规监管趋势下部分医院可能会倾向于院内检测,因此对于检测服务业务造成一定影响。药物临床研究服务0.60亿(+136.1%),毛利率63.0%(+2.0pp),公司凭借从研发、生产、质控、注册到销售的整体优势,与国内外众多知名药企达成伴随诊断合作,近期与勃林格殷格翰、施维雅等国际龙头药企达成新的伴随诊断合作。按经营管理口径分,2024年上半年国内销售4.13亿(+16.0%),国际销售和BD业务1.30亿(+26.5%),推进国际市场本地化布局,影响力不断提升。   毛利率稳步提升,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85.2%(+1.5pp),销售费用率29.5%(-1.9pp),研发费用率19.6%(-0.5pp),管理费用率8.1%(+0.4pp),财务费用率-1.9%(+3.2pp),净利率26.5%(-1.1pp)。上半年研发投入1.06亿(+15.6%),占营收比例达到19.6%,高强度研发投入成为持续推出创新产品的源动力。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39亿元(-2.7%),与归母净利润比值为96.7%,保持优质健康状态。   投资建议:考虑宏观环境和业务投入影响,略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3.19/3.93/4.82亿元(2024-26年原为3.26/4.05/4.95亿),同比增长21.9%/23.2%/22.7%,当前股价对应PE23/19/15倍。艾德生物是肿瘤精准诊断领域的龙头企业,构建了从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的全方位伴随诊断产品体系,有望分享肿瘤精准治疗的时代红利,同时产品顺利实现出海,加速开拓国际市场,中长期发展空间广阔,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价风险;海外销售推广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08-11
    • 定增预案点评:控股股东拟全额认购12亿元,有望助力财务状况进一步改善

      定增预案点评:控股股东拟全额认购12亿元,有望助力财务状况进一步改善

      个股研报
        隆平高科(000998)   事项:   公司公告:隆平高科发布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本次定增拟由公司控股股东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农业”)全额认购,募集金额拟不超过12亿元,认购股数拟不超过1.52亿股,发行价格为7.87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国信农业观点:1)根据预案,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预计进一步加强,资本结构优化有望助力长期发展。其中股权方面,中信农业及中信兴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有隆平高科的持股比例将由17.36%提升至25.93%,为公司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体现了大股东支持公司稳定发展的决心,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经营方面,经模拟测算,公司2024Q1末资产负债率将由62.80%降至58.34%,资本结构及负债结构将得到优化,抗风险能力将得到增强,且在国内生物育种产业化加速背景下,有望助力公司进一步开展育种研发、产业整合,带动主业持续做优做强。2)公司作为国内玉米种子龙头,传统育种储备充足,近年依靠参股杭州瑞丰、北京国丰、隆平生物等转基因性状公司稳步推进转基因玉米研发落地,当前旗下过审转基因玉米品种数量领先,先发优势明显。后续随转基因玉米种子持续渗透,公司玉米种子业务有望分享“种子提价+份额提升”带来的双重红利,进而实现量利齐增。3)风险提示:恶劣天气带来的制种风险,转基因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4)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玉米种子龙头,兼具品种、性状双重优势,未来随转基因玉米渗透率提升,公司玉米种子业务有望迎来量利双击。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1/6.3/7.3亿元,2024-2026年每股收益为0.39/0.48/0.55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6/21/18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8-09
    • 维生素行业快评:海外突发事件扰动,VA、VE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维生素行业快评:海外突发事件扰动,VA、VE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化学制品
        事项:   事项:2024年7月29日,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基地南部的一处工厂发生有机溶剂泄漏,随后发生火灾,目前该工厂处于关闭状态。据巴斯夫官网8月7日的报道,巴斯夫欧洲公司宣布,对部分维生素A、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产品以及部分香气成分的交付实施不可抗力。受此此突发事件影响,VA、VE国内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据博亚和讯,截至8月7日,VA市场均价上涨至185元/公斤,VE市场均价上涨至142.5元/公斤,较7月29日价格分别上涨104.42%、54.05%,较年初价格分别上涨155.17%、139.50%;值得一提的是,在巴斯夫此次突发事件之前,维生素价格便进入上行通道,今年年初至7月29日期间,VA市场价格由69元/公斤上涨至96元/公斤,涨幅39.13%,VE市场价格由57元/公斤上涨至95.5元/公斤,涨幅67.54%。   国信化工观点:1)全球80%的维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其中85%的VA和68%的VE被用于生产饲料。在配合饲料中维生素添加比例一般为0.05%~0.1%,占产品成本的比重约为2%~5%,下游一般对维生素的价格变动的敏感性较低。2)目前全球VA产能合计约5.39万吨/年,VE产能合计约14.5万吨/年,中国企业的产能占比分别约为50.1%、65.5%。巴斯夫VA产能1.44万吨/年,占比约27%,VE产能2万吨/年,占比约14%。若巴斯夫此次爆炸事件的影响延续一段时间,则将造成全球维生素阶段性供应偏紧。3)维生素对保障动物健康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刚需属性,7月底国内猪料价比提升至6.14,与维生素A在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年初的涨价大行情时极为相近,我们认为在当前养殖业利润逐渐改善的背景下,下游饲料厂及养殖业对高价维生素的接受程度较此前一段时间有一定提升。4)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巴斯夫作为全球重要的VA、VE以及原料柠檬醛生产商,其产生产装置受到此次火灾影响而暂时关停,复产时间尚难以预期,全球的维生素行业将出现阶段性供给偏紧,VA、VE的价格有望延续近期的上涨趋势,国内VA、VE企业有望充分享受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增厚,因此重点推荐国内VA产能第二,VE产能第一,且具有原料柠檬醛配套的维生素行业龙头企业【新和成】。   风险提示:巴斯夫快速恢复生产、维生素新产能投放、下游对高价抵触使得需求不及预期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4-08-0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