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56)

    • 集采推进影响短期业绩表现,但中长期公司产品渗透率提升可期

      集采推进影响短期业绩表现,但中长期公司产品渗透率提升可期

      个股研报
        威高骨科(688161)   投资要点   事件内容:10月28日盘后,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3亿元,同比下滑11.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42亿,同比下滑10.53%。   因脊柱国采开标,经销商正常的采购活动受到扰动,公司三季度业绩大幅放缓。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1.3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0.53%;本次为2013年至今公司首次出现收入增速同比下降。同时,以22Q3单季度来看,公司Q3当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下滑39.44%,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下滑64.59%;比较22Q2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3.5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35%,Q3单季业绩大幅放缓。究其原因,根据公司三季报中所述,主要是由于脊柱类骨科耗材国采9月开标,下游终端及经销商客户在三季度的采购均相对谨慎、经销商有意减少合理备货。   从单位盈利来看,毛利率季度环比及同比均有所下降,费用支出金额环比和同比也有不同程度的走低。1)22Q3公司季度毛利率72.56%,比较22Q2季度毛利率77.84%和21Q3季度毛利率81.13%,毛利率环比和同比均有明显下滑;2)比较费用中占比最高的销售费用,22Q3销售费用支出共1.42亿,比较22Q2和21Q3销售费用支出1.88亿和1.98亿元,销售费用金额分别下滑24.5%和28.3%;而同期,公司营业收入季度同比下滑39.44%、环比下滑64.2%,费用或呈现一定刚性,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收入端。我们倾向于认为,在收入端明显下降背景下成本及费用端的偏刚性支出,使得公司当期盈利出现大幅下滑。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三大产品线均陆续执行集采,集采靴子或已经基本落地,政策风险预计已经得到极大释放。公司共有创伤、关节和脊柱三大骨科耗材产品线。根据时间线,去年以来,三大产品集采均已经陆续落地,政策风险得到较为充分的反应;1)2021年7月以河南省牵头的十二省骨科创伤类集采开启、十二省市创伤类集采部分省市已经自2021年11月开始执行;2)2021年9月人工关节国家集采正式开标、2022年3月至4月已经落地执行;3)2022年9月脊柱类国家集采正式开标、预计将于2023年1月至2月落地执行。   公司处于国内骨科耗材行业的领先地位,最新的脊柱国采也全线中标,共斩获18个拟中选产品;有望受益于后集采时代的进口替代加速推进和行业集中度提升。从2022年9月脊柱类骨科耗材集采结果来看,受益于公司多品牌战略及完善的产品线,公司脊柱类国采全线中标,共斩获18个拟中选产品,包括颈椎前路钉板固定融合系统、颈椎后路钉棒固定系统、胸腰椎前路钉棒固定融合系统、胸腰椎前路钉板固定融合系统等;公司中选产品数位列第一。比较来看,本次国采采购周期延长至3年,采购量约120万套、预计不低于上一年使用量的90%,释放稳定的市场需求;而以脊柱类进口产品占比约六成、但本次集采中选率仅12%,预计将有大量的进口产品份额待释放;公司作为国产脊柱耗材龙头及本次中选品种最多的企业,我们倾向于认为大概率或将实现“以价换量”。   投资建议:公司三季度因集采开标等暂时性因素导致业绩放缓,略低于我们预期。可能来说,伴随着集采中标结果已经落地,脊柱类骨科耗材采购活动将逐渐恢复正常,公司盈利能力也将得到改善;同时,公司作为国产骨科耗材龙头在主要产品集采中均获得良好的中选结果,未来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和国产替代推进,“以价换量”可期。我们依旧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综合考虑,由于集采对于公司三季度经营活动的影响,我们略微下调了公司业绩,预测2022年至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64、2.26和2.86元,但维持公司买入-B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带量采购持续推进带来的降价超预期风险;2、医保政策调整风险;3、原材料依赖进口及相关国际贸易风险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0-30
    • 业务发展依旧稳定,高投入暂时拖累利润表现

      业务发展依旧稳定,高投入暂时拖累利润表现

      个股研报
        皓元医药(688131)   投资要点   事件内容:10月27日盘后,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0亿元,同比增长39.3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58亿,较同期增长9.63%。   22Q3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指标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9.3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9.63%,剔除股权激励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49%。同时,单季度增速变化来看,22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44.7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41亿元、同比下滑15.34%;比较22Q2单季度收入增速39.95%、归母净利润增速32.39%,Q3单季收入增速继续提速、而归母净利润增速则出现环比向下迹象。   分产品结构来看,分子砌块和创新药CDMO业务依旧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并推动公司收入端保持向好。2022年前三季度,分具体产品看,公司分子砌块实现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75.60%,工具化合物实现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45.30%,创新药CDMO实现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67.69%;仿制药原料药实现收入1.47亿元、同比下降14.15%;比较来看,分子砌块和创新药CDMO业务的快速发展是公司收入业绩实现较快增长的重要来源。其中,1)分子砌块上,产品种类和产品数量不断增长;根据中报,公司已完成约1.6万种产品的自主研发、合成,累计储备超7.1万种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同时,公司2021年10月公告收购欧创基因股权,新增生物管线布局,截至22年中期,公司已累计形成了重组蛋白、抗体等各类生物大分子超过2800种;2)创新药CDMO上,特色ADC项目拓展良好,承接项目逐渐推进;根据中报,公司已经协助客户完成7个ADC药物IND/NDA申报,同时,截至中报期末,公司在创新药CDMO业务中累计承接了234个项目,部分产品已逐渐进入临床Ⅱ期、临床Ⅲ期或者新药上市申报阶段。   22Q3,公司毛利率环比下降及研发、人员等费用端延续高投入,使得在收入端保持稳定快速增长背景下,净利润增速却呈现边际放缓。1)单季度毛利率来看,22Q1-22Q3单季毛利率依次为57.48%、55.13%、48.03%,22Q3单季度毛利率较上期环比下降约7.1个百分点。我们倾向于认为,毛利率下滑或与公司新增产线投产有关、带来了相关折旧等成本端上升;最新三季报显示,公司固定资产从半年报的2.5亿上升至3.7亿,预计报告期有1.2亿的在建工程转固;截至最新,公司在建工程尚有4.2亿,四季度或仍将有新增产能将陆续投产。2)从研发费用来看,Q3单季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8.1%,较Q2单季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7.1%,研发费用增长加速;可能来说,报告期内,随着合肥、烟台、上海生化、上海CDMO创制研究中心的投入运营,技术人员数量增加及在研项目推进,公司研发呈现加速高投入迹象;3)从管理费用来看,Q3单季公司管理费用0.44亿、同比增长53.4%,比较Q2单季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9.3%明显提升,预计在人员扩张和股权激励的共同影响下,公司管理费用也呈现加速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三季报是略低于预期的。但分拆来看,公司业务发展还是较为稳定,收入端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利润端的下滑预计主要是因新增产能投产、研发扩容、股权激励实施等成本费用高投入所致。短期来看,由于新增产能依旧将陆续释放、股权激励将继续逐季摊销、产品线扩容也将持续推进,高投入或将延续,并略微影响公司暂时的业绩表现;而中长期,当前公司正在进行的研发、人员、产能等投入都将有助于夯实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完善药研全产业链布局,公司总体发展向好依旧可期。综合考虑,我们略微下调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2年至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11、3.67和5.96元,维持公司买入-B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第三方专利侵权风险;2,新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3、政策风险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0-28
    • 碳纤维行业快报:大丝束碳纤维国产化提速,产业链企业持续受益需求高景气

      碳纤维行业快报:大丝束碳纤维国产化提速,产业链企业持续受益需求高景气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主要事件:10月14日中国石化新闻办发布,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中国石化研发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7至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中国石化是国内首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此次项目全部建成后总产能将达2.4万吨/年原丝以及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   大丝束碳纤维国产化提速,多企业持续扩大产能。根据《2021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数据,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大约为11.8万吨,中国碳纤维总需求约为6.2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52.9%,碳纤维进口量约为3.3万吨,比例为53.1%,我国碳纤维长期海外进口依赖度较大。近年来碳纤维国产化成为主要政策扶持对象,尤其是新能源、航空、交通等下游市场应用逐步爆发,应用率不断提升,市场需求量猛增,越来越多厂商开始在大丝束碳纤维领域猛扩产能。例如吉林化纤系目前碳纤维有效产能约为2.5万吨,7月初又启动年产6万吨碳纤维项目,总投资为103亿元;新疆隆炬新材料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60亿元,建设大丝束碳纤维年产5万吨项目,预计今年年底有效产能达到5000吨。   大丝束碳纤维风电需求两头在外,长期看碳纤维替换玻纤为未来风电领域主要增量。从终端应用看,风电叶片是碳纤维主要应用领域,其中以大丝束需求为主。2021年全球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约为3.3万吨,占总需求的28%,我国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约为2.3万吨,占我国总需求的36.1%,但我国需求主要体现为碳梁代工,实际运用以海外风电龙头维斯塔斯为主。换算成实际需求,2021年我国风电厂家碳纤维用量约不到5000吨,海外风电厂商用量为3.2万吨,国内实际需求占比仅为15%。根据克拉克森数据,当前我国海风装机容量已经达到全球海风装机容量的45%,2021年新增装机容量在全球占比已经超过80%,是主要的海风增量市场。随着陆风向海风的转移,风电叶片大功率和大型化是必然趋势,而玻纤将无法适用于大尺寸叶片,碳纤维对玻纤的替换将成为风电叶片碳纤维增量的主要增长极。今年7月19日维斯塔斯拉碳纤维叶片核心专利拉挤工艺到期,未来碳纤维产业链有望降本提效,碳纤维长期看需求放量确定性高。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中复神鹰(新股组覆盖)、精功科技(未覆盖)。中复神鹰是国内高性能小丝束碳纤维龙头,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碳/碳复材、压力容器等。根据公司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和净利润同步大幅增长(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95.88%至115.75%;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101.26%至121.78%,业绩增长超预期,根据新股组预计,随着公司新增产能释放及下游需求保持景气的共同推动下,2022年公司全年业绩保持高增速确定性较高。精功科技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整线的厂商,目前企业碳纤维成套生产线以12K、24K、48K及以上原丝为原料,具备年生产1千吨以上碳纤维生产能力,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当前公司碳纤维整线业务占比超过50%,公司为吉林系、宝旌系、新疆隆炬等企业的设备主要供应商,未来潜在订单充足,业绩爆发确定性强。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丙烯腈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碳纤维价格持续高位国内风电叶片需求受阻难以放量、中游企业扩产不及预期。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0-19
    • 新股覆盖研究:华厦眼科

      新股覆盖研究:华厦眼科

      个股研报
        华厦眼科(301267)   投资要点   下周三(10月19日)有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华厦眼科”询价。   华厦眼科(301267):公司面向国内外广大眼科疾病患者提供眼科全科诊疗服务,包括白内障、屈光、眼底、斜弱视及小儿眼科、眼表、青光眼、眼眶和眼肿瘤、眼外伤在内的眼科八大亚专科及眼视光专科。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25.15亿元/30.64亿元,YOY依次为14.46%/2.37%/21.86%,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12.61%;实现归母净利润2.18亿元/3.34亿元/4.55亿元,YOY依次为32.59%/53.59%/36.01%,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40.44%。最新报告期,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9亿元,同比增长7.02%;实现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8.37%。公司预计2022年1-9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9,500万元至40,500万元,同比增长约17.34%至20.31%。   投资亮点:1、公司为国内领先的大型民营专科眼科医院,分院数量、年诊疗人次等多个指标据行业前列。自2004年成立至今,公司已实现从区域运营至全国连锁的跨越,为业内少数具有全国网点布局的公司;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已在全国17个省、46个城市已开设了57家眼科专科医院,覆盖华东、华中、华南、华北、西北等地区,分院数量仅次于行业龙头爱尔眼科。2021年,公司年门诊人次达167.14万人次,实施眼科手术的手术眼数达29.28万眼,运营规模据行业前列。公司已通过连锁运营的模式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诊疗服务网点体系,通过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已构筑起一定的先发优势;并且在过往连锁扩张的过程中积累了较好的标准化、体系化运营经验,为未来的异地复制奠定良好基础。2、公司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覆盖眼科八大亚专科及眼视光领域的眼科学界专家团队,在复杂眼科疾病诊疗上具备一定优势;且公司与多个国内知名高校已达成“医教研”合作,带动公司诊疗实力维持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汇聚了黎晓新、赵堪兴、葛坚、刘祖国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眼科学界专家,此外,刘旭阳、王利华、王骞等9名学科带头人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各专业学组中分别担任副组长或委员;其中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玻璃体手术外科的开拓者,中国眼科界高学术影响力(H因子)在我国眼科曾排名第三,而专家委员会主席赵堪兴为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开拓者和领军人物,担任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等,被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誉为“国际斜视与小儿眼科界的思想领袖”。另外,公司已与厦门大学建立了多年合作,且目前联合北京大学开展了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并联合其他院校设立眼科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持续加大医务人才培养力度,为公司带来了较好的医师人才资源。出众的专家团队加之与多个高校达成的“医教研”合作带动公司诊疗实力保持业内领先。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公司主营业务为眼科医疗服务,根据业务的相似性,选取爱尔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为可比上市公司。根据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1年同业平均收入规模为58.91亿元、PE-TTM(算数平均)为82.22X、销售毛利率为45.09%;相较而言,公司的营收规模及毛利率处于同业上市公司中上游水平。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2-10-17
    • 新股覆盖研究:泓博医药

      新股覆盖研究:泓博医药

      个股研报
        泓博医药(301230)   投资要点   10月13日(周四)有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泓博医药”询价。   泓博医药(301230):公司是一家新药研发以及商业化生产一站式综合服务商,致力于药物发现、制药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原料药中间体的商业化生产。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5亿元/2.83亿元/4.48亿元,YOY依次为94.89%/15.41%/58.39%,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52.73%;实现归母净利润0.47亿元/0.49亿元/0.74亿元,YOY依次为414.68%/3.04%/51.11%,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100.11%。最新报告期,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8.67%;实现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降8.70%。公司预计2022年1-9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范围为3,704.86-4,528.16万元,同比变动-10.21%至9.75%。   投资亮点:1、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药物发现领域,目前具备较好的技术优势。公司创始人PINGCHEN曾于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制药公司担任资深首席科学家、肿瘤项目负责人,为1.1类抗癌创新药“达沙替尼”的主要发明人、38项创新药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公司自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小分子药物化学研究服务,凭借创始人及所带领的药物化学团队在创新药发现,特别是药物化学方面的技术优势,公司多年以来累计为国内外数百家活跃客户提供过医药研发服务,并受到AgiosPharmaceuticals,Inc.、AlexionPharmaceuticals,Inc.、KSQTherapeutics,Inc.、JnanaTherapeutics,Inc.、Nuvalent,Inc.、BeiGene,Ltd.等国外罕见病创新药研发客户的充分认可。公司目前拥有以构效关系为核心的分子模型设计技术平台,并且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与客户合作的创新药物研发项目中,已经成功发现了21个临床候选药物。2、公司进一步向CRO下游的商业化生产业务延伸,目前主要商业化产品包括替格瑞洛、维帕他韦、帕拉米韦系列中间体等。为了不断满足创新药和仿制药客户对于工艺开发及生产的需求,公司通过合并开原泓博向下游延伸出商业化生产业务,目前具备了涵盖药物发现、工艺研究与开发及商业化生产的涉及药物研发和生产全阶段的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公司现有已产生收入的产品包括替格瑞洛、维帕他韦、帕拉米韦,其中替格瑞洛是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公司目前为替格瑞洛全球主要的供应商。另外,公司在印度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客户资源,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印度代表处2020年1月11日发布的“印度制药协会(Ipapharma)公布印度TOP100家制药公司”,印度前五大制药公司中有四家为公司客户。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公司主营业务为CRO、CDMO、CMO服务,根据业务的相似性,选取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药石科技、美迪西、皓元医药为可比上市公司。根据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1年同业平均收入规模为90.47亿元、PE-TTM(算数平均)为36.09X、销售毛利率为41.00%;相较而言,公司的营收规模及毛利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2-10-06
    • 新股覆盖研究:怡和嘉业

      新股覆盖研究:怡和嘉业

      个股研报
        怡和嘉业(301367)   投资要点   10月14日(周五)有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怡和嘉业”询价。   怡和嘉业(301367):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呼吸健康领域医疗设备与耗材产品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家用无创呼吸机、通气面罩、睡眠监测仪、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并提供呼吸健康慢病管理服务。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5.60亿元/6.63亿元,YOY依次为36.37%/117.29%/18.20%,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51.87%;实现归母净利润0.39亿元/2.28亿元/1.46亿元,YOY依次为55.39%/487.23%/-36.07%,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80.02%。最新报告期,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106.31%;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114.23%。公司预计2022年1-9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26,235.10万元至27,939.80万元,同比增长120.91%至135.26%。   投资亮点:1、公司是国内的家用无创呼吸机及通气面罩龙头企业。公司核心产品包括家用无创呼吸机、通气面罩、睡眠监测仪、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并提供呼吸健康慢病管理服务,覆盖家用、医用、耗材以及慢病管理平台产品组合的构建,产品线布局丰富且协同互补;同时,公司在境内外均建立了完善的分销网络,产品分销往国内超过30个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并出口至亚洲、欧洲、北美、南美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已成为家用无创呼吸机及通气面罩领域的国产龙头厂商;2020年公司家用无创呼吸机、通气面罩的国内市场份额分别第三、第一,在全部国产品牌中均排名第一。海外市场方面,公司是市场上少有的通过认证并进入美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家医保市场的国产无创呼吸机制造商;2020年出口销售额排名第一,占据近三分之一的份额。随着全球居民医疗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以及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公司作为家用无创呼吸机国产龙头有望从中受益。2、受益于竞争对手产品召回事件,公司产品有望提升短期业绩,进一步促进公司产品的渗透提速。目前全球家用无创呼吸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分布较为集中,前五大厂商均为海外龙头企业,其中的瑞思迈和飞利浦就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然而,近期呼吸机召回事件波及广泛且影响重大,使得呼吸机市场暂时出现供应缺口;公司作为家用无创呼吸机的细分领域国产龙头,本次召回事件预计有利于公司短期业绩提升,有望进一步加速在国际市场的渗透。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选取康泰医学、鱼跃医疗、宝莱特、理邦仪器等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企业为怡和嘉业的可比上市公司。根据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1年同业平均收入规模为26.33亿元、PE-TTM(剔除异常值/算数平均)为30.82X、销售毛利率为46.50%;相较而言,公司的营收规模和销售毛利率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2-10-06
    • 新股覆盖研究:康为世纪

      新股覆盖研究:康为世纪

      个股研报
        康为世纪(688426)   10月11日(周二)有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康为世纪”询价。   康为世纪(688426):公司核心产品包括分子检测酶原料、核酸保存试剂、核酸提取纯化试剂以及分子诊断试剂盒,以及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筛查和诊断领域,实现了分子检测“核心酶原料+试剂盒+检测服务”的一体化布局。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74亿元/2.33亿元/3.38亿元,YOY依次为32.44%/215.41%/45.13%,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82.34%;实现归母净利润0.09亿元/1.08亿元/1.26亿元,YOY依次为36.44%/1105.55%/16.36%,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167.49%。最新报告期,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110.23%;实现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142.75%。公司预计2022年1-9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00.00万元至15,00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4.47%至70.14%。   投资亮点:1、公司是国内少数围绕分子检测展开产品一体化布局的企业,具备从原料酶到核酸保存试剂、核酸提取及核酸提取纯化试剂的供应能力。公司立足于分子检测领域十余年,是国内少数具有分子检测全产品链提供能力的厂商之一,核心产品包括分子检测酶原料、核酸保存试剂、核酸提取纯化试剂等。目前公司在分子检测行业中积累了较好的口碑,在科研领域,公司客户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多家顶尖科研院所,其中包括多个院士团队,产品被多次引用在Nature、Science、Cell、PNAS等国际顶级系列期刊;商业客户包括华大基因、圣湘生物、透景生命、乐普医疗和博奥晶典在内的多家国内外知名体外诊断企业和医学检验所。2、公司在核酸保存试剂及核酸提取纯化试剂产品领域处于国内领先,为国内核酸保存产品最齐全的企业之一、核酸提取纯化试剂国内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现有70多种核酸保存产品,为国内核酸保存产品最齐全的企业之一,其中在游离DNA保存试剂上国内市场占比达到7.5%,病原微生物核酸保存占比为4%。在核酸提取纯化领域,公司创始人王春香博士是国内核酸提取行业的开创者之一,参与起草了2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及1项团体标准;目前公司有核酸提取试剂产品200余种,已取得34个不同类型的提取试剂盒的医疗器械备案证书,基本覆盖目前全部检测需要的生物样本类型,现公司已成为国内主要的核酸提取纯化试剂供应商之一,在国产厂商中排名第四,国内市占率达到3.9%。3、公司凭借上游已有优势切入分子检测下游领域,发展了呼吸道、消化道试剂盒产品及筛查诊断服务,报告期内业务发展较为良好。公司凭借上游优势,切入下游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筛查、诊断。目前公司主要聚焦于幽门螺杆菌及结直肠癌的筛查与诊断,公司于2021年开始开展基于粪便样本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和结直肠癌早筛研究,截至报告期末已完成10万份样本的收集和检测,是国内首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大众人群粪便样本的相关研究。报告期内,公司陆续推出了多款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并取得了一定的销售收入,且公司现有2款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剂盒已进入临床评价或审评审批阶段,有望于2年内上市;另外,公司持续开拓幽门螺杆菌检测及结直肠癌筛查技术服务业务,报告期内拓展了包括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南京市第一医院、泰州市高新区和高港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客户。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公司主营业务为分子检测产品及分子检测服务,根据业务的相似性,选取艾德生物、诺唯赞、透景生命为可比上市公司。根据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1年同业平均收入规模为11.47亿元、PE-TTM(算数平均)为31.19X、销售毛利率为77.38%;相较而言,公司的营收规模及毛利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2-09-30
    • 新股覆盖研究:美好医疗

      新股覆盖研究:美好医疗

      个股研报
        美好医疗(301363)   下周三(9月21日)有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美好医疗”询价。   美好医疗(301363):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精密组件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目前,公司的核心业务集中在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组件。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42亿元/8.88亿元/11.37亿元,YOY依次为27.48%/19.60%/28.10%,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为25.00%;实现归母净利润2.32亿元/2.58亿元/3.10亿元,YOY依次为77.43%/10.96%/20.21%,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为33.26%。最新报告期,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32.67%;实现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40.00%。根据初步预测,公司2022年1-9月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000.00万元至31,0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53至31.49%。   投资亮点:1、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家用呼吸机组件制造商,深度绑定医疗器械呼吸机市场龙头客户A,并配合核心客户需求、就近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凭借医疗器械组件及产品的研发实力、精密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等,公司已与核心客户A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报告期间,来自全球最大的家用呼吸机制造商之一的客户A的销售收入占比均在65%以上。目前,客户A拟推出新一代家用呼吸机,公司作为新一代呼吸机的核心供应商,从2017年开始参与了整套结构组件的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开发,并已开始为客户A批量试产。此外,公司为响应核心客户需求,就近在海外建设呼吸机组件的生产基地;通过生产基地配套战略,不仅助力公司尽早融入新产品合作开发过程、减少公司产品的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还利于公司结合售后反馈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持续巩固客户关系。2、公司不断拓展新客户和产品线,有望支撑公司未来业绩的稳定增长。近年来,公司不断拓展全球医疗器械优质客户,成功进入包括迈瑞、强生、西门子、雅培、瑞声达听力等在内多家全球医疗器械100强企业的供应链;产品线方面,公司不断向医疗器械领域其它细分市场进行了纵深发展,从家用呼吸机和植入人工耳蜗领域拓展至监护、消毒、急救等细分领域。同时,公司还在呼气检测、心血管、器械消毒、骨科手术定位、眼科器械等细分领域与全球多家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开展产品及工艺技术开发和生产制造方面的合作。公司在客户和产品线上的顺利拓展,有望支撑公司未来业绩的稳定发展。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选取科森科技和昌红科技等属于精密制造行业且下游行业存在医疗器械领域的上市公司为美好医疗的可比公司。根据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1年同业平均收入规模为26.37亿元、可比PE-TTM(算数平均)为70.86X、销售毛利率为23.81%。相较而言,公司的营收不及同业平均水平,但毛利率要略好于可比公司;同时,由于美好医疗与上述可比公司具体经营的产品差异性较大,估值参考性可能相对有限。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2-09-19
    • 新股覆盖研究:毕得医药

      新股覆盖研究:毕得医药

      个股研报
        毕得医药(688073)   下周二(9月20日)有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毕得医药”询价。   毕得医药(688073):公司是一家聚焦于新药研发产业链前端,为新药研发机构提供药物分子砌块及科学试剂等产品的企业,产品主要服务于药物靶点发现,苗头化合物筛选,先导化合物发现、合成及优化,药物候选化合物发现等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3.91亿元/6.06亿元,YOY依次为52.54%/57.47%/54.86%,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54.94%;实现归母净利润-0.01亿元/0.59亿元/0.98亿元,YOY依次为94.15%/5452.03%/65.37%,于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最新报告期,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元,同比增长37.41%;实现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36.91%。根据初步预测,公司2022年1-9月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200.00万元至9,2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94%至37.93%。   投资亮点:1、公司为国内产品库最大的药物分子砌块自主品牌供应商;有望受益于药物分子砌块国产替代趋势。公司多年密切跟踪新药物分子实体的动态,形成以药物分子砌块研发设计、定制化合成、分子结构确证、纯度检测及纯化等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体系,可向新药研发机构提供超过30万种药物分子砌块,其中常备药物分子砌块现货库存超过7万种,是国内最大的药物分子砌块供应商之一。目前公司已与药明康德等CRO机构、罗氏、默克等创新药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厚合作,客户数量达近8,000家。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改变,近年来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且基于成本优势,国内药物砌块分子进口替代效应逐渐增强,公司有望受益于市场规模增长及国产替代带来的行业机遇。2、报告期内公司抓住行业机遇持续提升产量,实现业绩稳健增长;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全球布局,随着募投项目中四个全球区域中心的建成,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或将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在技术人员数量、检测技术、提纯技术、设备仪器配备、仓储布局能力等方面不断加强,实现药物分子砌块及科学试剂产量的持续增长,2020年、2021年药物分子砌块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49%、130.16%,科学试剂同比分别增长95.68%、222.61%,带动收入稳健增长。此外,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药物分子砌块领域的领先企业,并为此积极开展全球布局,现已在美国、欧洲、印度等全球新药研发高地成立境外子公司;随着募投项目“药物分子砌块区域中心项目”拟定的美国、印度、上海、成都四个新区域中心的落成,公司有望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公司是一家聚焦于新药研发产业链前端,为新药研发机构提供药物分子砌块及科学试剂等产品的企业,根据业务的相似性,选取药石科技、皓元医药、阿拉丁为可比上市公司。根据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1年度同业平均收入规模为8.20亿元,PE-TTM(算数平均)为59.12X,销售毛利率为54.84%;相较而言,公司的营收规模和毛利率均处于同业中下游。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2-09-16
    • 新股覆盖研究:近岸蛋白

      新股覆盖研究:近岸蛋白

      个股研报
        近岸蛋白(688137)   投资要点   下周四(9月15日)有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近岸蛋白”询价。   近岸蛋白(688137):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重组蛋白应用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36亿元/1.80亿元/3.42亿元,YOY依次为38.37%/399.79%/90.11%,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136.02%;实现归母净利润-0.08亿元/0.83亿元/1.49亿元,YOY依次为31.37%/1077.21%/79.42%,于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最新报告期,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26.87%;实现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增长33.87%。公司预计2022年1-9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392.94-10,709.58万元,同比下降16.21%-18.69%。   投资亮点:1、公司为国内基因重组表达蛋白领域领先厂商,实现了产品从实验室至量化生产的跨越;长期来看,有望受益于该领域国产替代趋势的发展。公司深耕重组蛋白十余年,目前已推出了2,900余种靶点及因子类蛋白产品、60余种重组抗体产品,500余种酶及试剂产品,并具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数据,公司占据了国内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4.1%的市场份额,为国内重组蛋白领域领先厂商之一。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在重组蛋白试剂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国内酶及试剂行业起步较晚,国产品牌在技术储备、人才积累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但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产品供应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国产重组蛋白企业快速崛起,国产替代路径越发清晰,公司作为领先企业有望受益。2、公司是国内少数具有mRNA原料酶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为该领域的国产龙头,且在市场份额上领先优势较大;长期来看,公司有望从此产品入手,逐步搭建与下游药企的合作关系并延伸至其他产品。公司于2013年开始布局mRNA原料酶的发展,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出多种高质量标准的mRNA生产关键原料;且公司具备mRNA疫苗原料酶规模化生产能力,综合来看在生产规模及技术上相对同业公司较为领先。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公司在国内mRNA原料酶及试剂市场国内厂家排名第一,相关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度国内市占率为39.80%,远大于国产厂商第二名的5%。公司mRNA原料酶及试剂的主要客户为在国内变异株重组新冠疫苗研发上较为领先的沃森生物,目前其mRNA变异株疫苗已完成III期临床研究,预计随着研发的进一步推进及未来疫苗进入量产接种阶段,公司在mRNA原料酶上的需求或将有一定保障。除沃森生物以外,截至2022年5月15日,公司已经凭借mRNA产品与包括艾博生物、丽凡达生物、斯微生物在内的60余家疫苗药物生产客户形成合作,未来有望受益于由mRNA产品形成的客户资源上的先发优势。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公司主要从事重组蛋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选取主要产品较为相似的义翘神州、百普赛斯、诺唯赞为可比公司。根据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1年度同业平均收入规模为10.73亿元,PE-TTM(算数平均)为37.99X,销售毛利率为89.25%;相较而言,公司的营收规模及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2-09-1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