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06)

    • 其他化学制品Ⅲ:供应短缺,TMA强势上涨

      其他化学制品Ⅲ:供应短缺,TMA强势上涨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事件:据百川盈孚,2024年4月12日TMA(偏苯三酸酐)市场价为25000元/吨,较4月1日的19500元/吨上涨28.2%,较年初的14000元/吨上涨78.6%。   需求。偏苯三酸酐(TMA)学名1,2,4-苯三甲酸酐,别名偏酐,分子式C9H4O5,外观为白色片状。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2年TMA消费量为12.53万吨,其中环保增塑剂、粉末涂料、高性能绝缘材料固化剂为TMA三大主要用途,分别占其需求量52%、40%和7%。TMA目前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和异辛醇反应生产环保型增塑剂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TOTM作为一种无毒环保型增塑剂,具有耐高温、抗老化、耐腐蚀、耐迁移、绝缘性能优良等特性,替代邻苯类增塑剂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TMA用途还包括生产粉末涂料,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用、耐腐蚀、少污染且涂覆方便、固化迅速等特点,用于金属表面涂层、高档轿车漆、新型水溶性涂料、高档油漆等。由TMA制成的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漆和聚酯酰亚胺漆主要用作F级、H级高端电机绝缘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电绝缘性和耐磨性能,用于较为高档的防爆电极、超重电机、空调以及电冰箱的电机等。由TMA制成的偏苯三酸酯(TMT)具有优良的高低温性能,高温蒸发小、结焦量低,与各种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是合成高温链条油、高粘度压缩机油以及调和高级润滑油理想的基础油。在下游行业发展的拉动下,TMA行业亦将保持增长。   供给。TMA合成方法主要有以偏三甲苯为原料的硝酸氧化法、气相空气氧化法、液相空气氧化法和以间二甲苯为原料的甲醛液相空气氧化法四种。合成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和多段氧化工艺。其中以偏三甲苯为原料的液相空气氧化法因具有原料较易得、原料及公用工程消耗低、腐蚀小、“三废”问题较易解决等优点成为目前国内外TMA生产的主要方法。从国内来看,我国TMA产能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两省,下游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区域等经济发达的工业集聚地区。国内TMA行业基本形成了以正丹股份、百川股份、波林化工、泰达新材四大企业几乎占据全部产能的产业格局,其中波林化工2万吨已于2021年关停,综合百川盈孚数据和各公司公告,目前行业总产能约15.5万吨,其中正丹股份8.5万吨,百川股份4万吨产能,泰达新材3万吨,供给集中格局良好,2023年实现产量10.3万吨。据百川盈孚资讯,3月左右美国某7万吨TMA工厂传出爆炸听闻,后又传永久关停通知,供应端产量骤减,为TMA价格上涨提供支撑。年后至今,国内市场TMA现货流动整体偏紧,加之美国工厂停产,国内TMA进口数量减少,出口订单增多,工厂生产现货流向国内市场数量再度缩减。   价格。百川盈孚数据显示,随供需失衡,TMA库存数据从2023年7月中旬的1790吨下行至2024年4月12日750吨,处于低位。价格2023年4-9月保持在13000元/吨以下,2023年9-11月稳定在13000元/吨,逐步上行至2023年底的14000元/吨。2024年2月底价格稳步站上16000元/吨,进一步加速上行至2024年3月底的19500元/吨,然后跳涨至当前25000元/吨,年初以来已上涨11000元/吨。在价格强势上涨下,带动TMA毛利润从2023年三季度650元/吨左右低点提升至当前超过13000元/吨,盈利大幅改善。   投资建议:偏苯三酸酐价格大幅上涨,将带动相关企业盈利上行,建议关注正丹股份(300641.SZ)、百川股份(002455.SZ)、泰达新材(430372.NQ,三板)。   风险提示:海外工厂复产超预期;新增扩产超预期;需求低于预期;安全环保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15
    • 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内镜业务表现亮眼

      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内镜业务表现亮眼

      个股研报
        开立医疗(30063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实现营收21.20亿元(+20%,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4.54亿元(+23%);扣非归母净利润4.42亿元(+30%);2023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52亿元(+28%),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1亿元(+3%)。   超声业务平稳增长,内镜业务保持较高增速。细分业务来看,超声业务实现营收12.23亿元(+13%),受到国内合规政策影响,公司超声业务面临部分压力,2023年公司新一代超高端彩超平台S80/P80系列正式小规模推向市场,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未来随着以旧换新政策需求拉动下,有望凭借高端新产品为公司营收贡献增长;内镜业务实现营收8.50亿元(+39%),实现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推出HD-580系列内镜,产品性能进一步提升,有望推动公司三级医院装机实现快速增长;微创外科方面,公司启动了多个外科研发新项目,涵盖摄像系统、电子镜、光学镜、配套设备以及器械的全方位研发,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公司将持续加大团队规模和市场学术投入,推动微创外科业务发展;心血管介入领域,新上市的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及配套产品已成功中标国内省际联盟集采项目,为未来业务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公司多产品线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未来在保持超声和内窥镜基本盘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持续推动微创外科和血管介入新业务的快速发展。   夯实海外市场布局,海外业务稳定增长。2023年实现海外收入9.39亿元(+18%),营收占比44.31%,公司海外业务保持持续增长,同时在新产品推广、全球学术互动、本地化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超声业务方面,便携超声X系列、E系列销售额持续增长;推出Cupid系列超声方面加快海外中高端市场扩展。通过与全球专业协会的合作及会议推广,加强学术影响力。欧美市场通过本地化策略和智能超声产品的快速导入实现快速增长;内窥镜业务,超声内镜系统(EUS)在25+国家获得积极反馈;动物专用超声产品ProPet系列机型和动物专用一体化内镜产品V-2000,构建了综合性的动物医疗产品解决方案,为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公司在国际市场建立了覆盖全球近170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并持续加强本地化运营,在海外多地成立分子公司,打造常驻海外的营销和售后服务团队,为公司产品在海外的销售和推广提供重要支撑,为公司业务持续增长打开空间。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设备装机受行业合规政策影响,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2/7.41/9.44(24-25前值为6.45/8.07亿元),增速分别为28%/27%/27%,对应PE分别为29/23/18倍。考虑到公司超声业务稳健增长,内镜产品贡献高速营收,微创外科和血管介入快速发展。随着中高端新产品陆续获批上市,海外市场稳步开拓,有望带动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维持“增持-B”建议。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集中带量采购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海外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15
    • 商业化及产能建设稳步推进,Nectin-4 ADC多管线积极进展

      商业化及产能建设稳步推进,Nectin-4 ADC多管线积极进展

      个股研报
        迈威生物(688062)   投资要点   迈利舒上市贡献新增量。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1)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28亿元(+361.03%,同增,下同),主要包括技术服务收入8559.53万元及迈利舒销售收入4208.96万元。2023年公司亏损10.5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9819.81万元;扣非亏损10.60亿元,亏损同比扩大9310.13万元。亏损扩大主要由于商业化建设带动销售费用增加以及关键临床推进导致高水平研发投入所致,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1.43亿元(+81.99%)、2.25亿元(+19.23%)、8.36亿元(+10.17%)。(2)单Q4来看,公司实现营收2832.42万元(+287.79%);亏损3.80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17亿元;扣非亏损3.82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16亿元。   生物类似药商业化稳步推进,新兴市场持续开拓。生物类似药方面,目前公司已有3款产品获批上市,BD聚焦新兴市场增量开拓,商业化预期良好。(1)迈利舒(地舒单抗,骨质疏松):2023年3月底获批上市。2023年发货84474支,确认收入4208.96万元;2023年完成28省招标挂网、29省医保对接,准入医院605家、覆盖药店2061家,为接下来放量奠定基础。海外已于巴基斯坦提交上市申请。(2)迈卫健(地舒单抗,肿瘤领域):2024年3月29日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骨巨细胞瘤;其他适应症上市申请正在推进。目前公司已组建专属肿瘤团队全面负责迈卫健的推广及销售。海外已于巴基斯坦提交上市申请。(3)君迈康(阿达木单抗):截至2023年末发货166921支,完成26省招标挂网、各省均已完成医保对接,累计准入医院173家、覆盖药店1316家。公司已于2024年4月与君实生物签订补充协议,君迈康MAH直接由君实生物转让给公司。海外已于印尼、埃及、巴基斯坦提交上市申请。   在研管线高效推进,Nectin-4ADC多适应症展现积极疗效。9MW2821(Nectin-4ADC)已布局尿路上皮癌(UC)、宫颈癌(CC)、食管癌(EC)等多个适应症,目前入组超280例患者,是全球同靶点药物中首款在EC及CC适应症披露有效临床数据的品种。针对2L及以上UC,单药治疗III期临床已完成首例患者入组,截至2023年12月5日II期单药ORR及DCR分别为62.2%及91.9%;针对1LUC,与PD-1联用治疗I/II期临床已完成首例入组。针对CC,公司已在SGO读出单药II期数据,截至2023年9月25日共入组40名患者,Nectin-4表达检出率89.67%,Nectin-43+检出率67.82%;全人群中37例肿评ORR及DCR分别为40.54%及89.19%,Nectin-43+患者中26例肿评ORR及DCR分别为50.00%及92.31%,经含铂双药化疗及免疫检验点抑制剂治疗失败患者中21例肿评ORR及DCR分别为38.10%及85.71%。针对EC,美国已获FDA授予FTD;国内2L及以上单药治疗II期正在推进,截至2024年2月20日II期30例肿评ORR及DCR分别为30%及73.3%,公司将尽快启动III期沟通交流;国内1L联合疗法正进行科学评估及筛选。其他在研管线方面,8MW0511(HSA-G-CSF)NDA已获受理;9MW2921(Trop-2ADC)及7MW3711(B7-H3ADC)I/II期临床正积极推进;9MW1911(ST2)、9MW3011(TMPRSS6)、9MW3811(IL-11)在研进度国内领先、全球前列,早期临床积极推进中。   具备成熟生产转化体系,前瞻布局大规模商业化产能。泰州基地(泰康生物)拥有抗体药物产能8000L、重组蛋白药物产能4000L,制剂生产线可满足1ml预充针和多个规格西林瓶灌装;截至2023年末已完成9项在研品种的临床试验样品制备及1项品种(地舒单抗)的商业化生产。在建项目泰州基地主要用于ADC及抗体药物生产,截至2023年末ADC车间已完成9MW2821临床III期试验样品制备,标志着公司ADC药物已实现从研发到生产全产业链布局并实践。在建项目金山基地(朗润迈威)按数字化工程标准建设,计划服务于全球市场,2条原液线(6*2000L)及1条西林瓶制剂线已具备生产条件,1条预充针制剂线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工作。   投资建议:公司商业化稳步推进,生物类似药销售预期良好,有望快速放量;后期管线品种丰富,长期动能充足;前瞻布局创新靶点,ADC领域差异化布局,研发实力雄厚。基于公司2023年年报,我们调整原有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为3.68/13.31/24.38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4.08/10.71亿元),增速188%/261%83%。维持“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尚未盈利风险、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产品上市审批不确定性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生物类似药竞争加剧风险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13
    • 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海外拓展持续完善

      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海外拓展持续完善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实现营收39.30亿元(+29%,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16.54亿元(+25%);扣非归母净利润15.47亿元(+25%);2023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22亿元(+36%),实现归母净利润4.67亿元(+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46亿元(+15%)。   国内大型医疗终端拓展成效显著,试剂收入及单机产出快速提升。2023年国内营收26.01亿元(+26%),其中国内仪器类业务收入随着大型发光仪器及流水线相关产品销量的增加带动国内仪器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4%,高于国内业务整体增速;国内试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通过高速化学发光分析仪MAGLUMIX8、MAGLUMIX6的持续推广,有效拓展国内大型医疗终端客户数量,带动常规试剂销量稳步提升;2023年公司服务的三级医院数量较2022年末增加了155家,其中三甲医院客户数量增加了67家。2023年国内市场完成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装机1,465台,大型机装机占比为63.34%。随着中大型终端客户数量不断增加,带动国内试剂收入及单机产出的快速提升。   持续完善海外渠道,海外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23年海外实现营收13.19亿元(+36%),其中海外试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海外仪器类收入同比增长17%。2023年海外市场共计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3,564台,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提升至56.73%,较上年同期增长20.19个百分点。随着海外市场装机数量的快速增长及中大型机占比的持续提升,推动海外试剂业务快速增长,海外试剂类产品收入占海外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58.04%,同比增加了6.91个百分点,进而带动海外主营业务综合毛利同比增长9.86个百分点。学术推广+区域化细分管理,持续加大海外市场布局。通过学术推广,搭建国内外专家交流平台,提升公司Snibe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将海外市场逐步细分,实施区域化管理模式,每个区域采用独立的营销、售后、市场及商务四位一体模式,提升区域产品服务质量与能力;同时,持续提高产品流通渠道覆盖的广度与深度,借鉴印度子公司经验,继续加大对重点市场国家的支持和投入及本地化运作,在意大利、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新设立3家海外全资子公司,并于2024年1月完成了印度尼西亚海外子公司的设立,截止目前公司已完成设立10家海外全资子公司(不含香港新产业及香港新产业控股),进而推动海外重点区域业务的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年报披露,我们微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20.88/26.60/33.51(2024-2025年前值为20.64/26.20)亿元,增速分别为26%/27%/26%,对应PE分别为25/19/15倍。考虑到公司大型装机占比提升,带动国内试剂收入及单机产出快速增长。海外市场加速开拓,公司业绩有望持续稳定增长,维持“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13
    • 粘胶:粘胶长丝供给格局良好,国风需求提振价格

      粘胶:粘胶长丝供给格局良好,国风需求提振价格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事件: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止4月10日,粘胶长丝市场价达43500元/吨,较4月1日市场价43000元/吨上涨约500元/吨,较1月1日市场价42500元/吨上涨约1000元/吨。   粘胶长丝性能优良,应用于高端服装。粘胶长丝,又叫“人造丝”,是天然真丝的替代品,是以棉浆粕、木浆粕或其他天然纤维为原料,经碱化、黄化等工序制成纺丝原液,经湿法纺丝而制成。具备天然真丝的特点,质地轻薄、柔软、色泽亮丽、抗静电、透气、吸湿和穿着舒适,在主要纺织纤维中含湿率最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与其他纤维结合可制出服装面料、里料、提花面料、电脑绣花线等高档次织物,主要应用于高端服装和家用纺织品,同时也应用于医用和工业领域。   需求端出口稳定,国风潮拉动内需。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3年国内粘胶长丝产量为20.7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1.7万吨,出口量为9万吨。出口方面,我国粘胶长丝大量出口到南亚、东南亚、中东及欧洲等海外市场,出口需求较为稳定。国内需求方面,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增强,国潮风起,国内新中式服饰如马面裙等持续风靡。2023年双11淘宝卖出了超73万条马面裙,今年1月京东特色服装汉服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300%其中以马面裙最受欢迎。抖音马面裙相关话题累计播放量超200亿次;《2024抖音电商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马面裙订单量同比增长841%;在小红书,马面裙相关笔记超112万篇。马面裙主要分三个面料-涤纶、粘胶长丝和真丝,粘胶长丝缩率小、染色鲜亮,是制作中高档马面裙经线的首选,随马面裙为代表国风服饰的流行将进一步增加粘胶长丝的国内需求。   供给格局稳定,高度集中。近年来粘胶长丝的全球产能约为25-28万吨之间,其中2023年我国粘胶长丝产能为23.5万吨,占全球产能的80%以上,开工率约为86.6%。近年来粘胶长丝行业不断洗牌,其他企业因产能落后和环保等原因已陆续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主要集中在新乡化纤、吉林化纤、宜宾丝丽雅、奥园美谷等企业。其中吉林化纤粘胶长丝产能约为8万吨/年,新乡化纤产能约为9万吨/年,两家企业产能约占国内总产能的72%。此外,由于粘胶长丝生产过程耗能高污染大限制多,工信部于2010年发布的《粘胶纤维行业准入条件》中就已提出严禁新建粘胶长丝项目,供给冲击有限,行业格局较为稳定。   价格提振,库存低位。2016-2019年粘胶长丝价格较稳定,长期处于37000-38000元/吨之间。2020年二季度以后,受宏观经济下行因素影响,下游服装消费需求不振纺织企业开工率不足,粘胶长丝价格有所下降。2021年下半年至今,随着行业下游开工率逐步回暖,粘胶长丝价格走势逐步企稳后回升,已由2020年7月的36000元/吨回升至2022年9月43000元/吨,反弹幅度明显,此后粘胶长丝价格逐步稳定在43000元/吨附近小幅波动。粘胶长丝主要原料包括浆粕(木、棉浆粕)、烧碱(32%离子膜),每吨粘胶长丝成品中约消耗浆粕1.023kg、烧碱0.681kg,目前浆粕、烧碱价格波动较小。2019年初浆粕价格由7500元/吨下降至2020年9月5300元/吨,2021年浆粕价格大幅上涨,2022年9月末浆粕价格在8700元/吨上下波动,至2023年末浆粕价格约为7500元/吨。纺织服装市场复苏情绪良好,下游纺织行业开工率较高,粘胶长丝产品销售情况良好,库存处于较低水平,百川数据显示库存从2023年10月底的7.6万吨下降至当前2.2万吨左右,行业龙头新乡化纤数据显示其长丝库存从2021年7月的超3万吨降至2023年末的8092吨销售周期约40天。   投资建议:粘胶长丝行业集中度高,格局稳定,国风潮提振需求,有望带动行业价格向上,相关标的受益涨价带来业绩弹性。建议关注新乡化纤、吉林化纤。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出口贸易摩擦;新增扩产超预期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12
    • 公司业绩持续高增,中高端产品销量稳步提升

      公司业绩持续高增,中高端产品销量稳步提升

      个股研报
        澳华内镜(68821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实现营收6.78亿元(+52%,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0.58亿元(+167%);扣非归母净利润0.44亿元(+361%);2023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49亿元(+52%),实现归母净利润0.13亿元(-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7亿元(+36%)。   AQ-300终端认可度持续提升,中高端产品销量稳步增加。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6.78亿元(+52%),业绩增长迅速,主要系公司持续布局国内营销,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加大临床推广,推动公司产品快速放量。细分业务来看,内窥镜设备实现销售收入6.22亿元(+59%);诊疗耗材实现销售收入4,257.24万元(-14%);内窥镜维修服务实现销售收入1,234.97万元(+235%)。公司以重磅单品AQ-300为依托,推动终端客户数量快速增长,2023年中高端机型主机、镜体在三级医院装机(含中标)数量分别是96台,316根,装机(含中标)三级医院73家,带动公司中高端产品销量稳步提升。加强学术服务能力,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临床终端方面,拓展“全国、省级、地级市”三个层级的三甲标杆医院,基于“医工结合”理念,先后与多家标杆医院建立合作并辐射周边基层医院;通过联合举办第一届“澳华杯”CBI全国病例大赛,积极参与各级学术会议,承办消化内镜技术手把手培训班等方式,持续加大公司产品宣传力度。同时,海外方面来看,公司也将持续推进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准入工作,开拓国际销售渠道,为海外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持续聚焦研发创新,加快产品迭代。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1.47亿元(+52%),营收占比22%。产品管线进展稳步推进,多款产品获批上市。公司发布全新UHD系列十二指肠镜,为ERCP(内镜逆行性胆管-胰管造影)诊疗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发布超细内镜、超细经皮胆道内镜、支气管镜等多款细镜产品;发布全新AQ-200Elite内镜系统,适配胃肠镜、光学放大内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鼻咽喉镜以及经皮胆道镜,适用于多个科室;发布UHD系列双焦内镜,双焦内镜是一种用于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内镜设备,拥有两个焦点,可以协助医生完成近距离详细观察黏膜细节和远距离观察整体状况之间的场景切换;发布分体式上消化道内镜,大大缩短了污染路径。持续推进内窥镜技术创新,积极开发3D软性内镜和AI诊疗技术及内窥镜机器人,提升内窥镜产品附加功能。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持续加大新产品销售推广,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1.83/2.78(24/25年前值为1.39/1.99)亿元,增速分别为95%/63%/52%,对应PE分别为67/41/27倍。同时,公司重磅产品AQ-300临床认可度持续提升,产品销售快速增加,随着产品梯度不断完善,有望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维持“增持-B”建议。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10
    • 公司业绩持续高增,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公司业绩持续高增,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个股研报
        微电生理(68835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实现营收3.29亿元(+26%,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0.06亿元(+85%);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211%);2023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0.93亿元(+36%),实现归母净利润-0.06亿元(-17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8亿元(-67%)。   集采助力公司产品入院,重磅创新单品获批上市。公司积极参与电生理相关带量采购,三维手术量实现快速增长。其中,福建牵头的省际联盟电生理带量采购工作,完成27个省份带量采购落地实施;参与北京市医疗机构DRG付费和电生理带量采购,TrueForce?压力导管、EasyStars?星型标测导管等多款产品全线中标,已于2023年12月15日开展执行,冷冻系列产品已申请增补;参与京津冀“3+N”联盟电生理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包括冷冻消融系列产品在内的4个组套及单品部件全部中标,有望借助集采机会加快公司产品进院,带动公司业务快速增长。重磅创新单品陆续获批上市,为公司增加新营收点。TrueForce?压力导管作为首款获得NMPA批准上市的国产压力导管,已在多家中心完成了1000余例压力监测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均获得满意疗效和术者好评。2023年8月,IceMagic?球囊型冷冻消融导管及IceMagic?冷冻消融设备获得NMPA注册证,成为首个获批用于房颤治疗的国产冷冻消融产品,截至目前已完成20多个省份的挂网,并在解放军北部战区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等多个中心开展试用,在温度控制技术、贴靠和封堵等方面有着良好表现,可进一步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率。随着两大重磅创新单品商业化持续推进,有望推进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海外收入增长亮眼。2023年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营销方面,重点加强代理渠道建立,提高海外临床使用量;产品方面,2023年8月TrueForce?压力导管获得欧盟MDR认证和英国UKCA认证,在西班牙、希腊、波兰等国家顺利开展首批临床应用;参加欧洲心律大会、美国心律大会、亚太心律大会等20场国际性会议,组织7场国际学术交流会、8场Columbus病例论坛,加快提升国际市场行业知名度。同时加强海外市场代理商培训,提高临床手术应用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渠道影响力,推动产品放量。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研项目稳步推进。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0.91亿元(+38%),研发创新持续推进。在研项目方面,压力脉冲消融导管项目完成临床入组,已进入随访阶段,公司通过投资上海商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加快完善PFA领域研发布局;肾动脉消融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通过与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联用以实现更加精准的靶点消融,降低X射线对术者和患者的伤害;对已上市产品TrueForce?压力导管、EasyStars?星型标测导管、IceMagic?球囊型冷冻消融导管等重点产品进行持续优化迭代研发,更好满足房颤及复杂术式的临床需求。研发项目合作情况,持续推进与Stereotaxis的合作,其核心产品第五代“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磁导航系统”(GenesisRMN?System)已由公司提交注册申请,预计2024年获得NMPA注册批准;完成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磁导航模块开发,可实现设备远程操控,共同合作研发的磁导航消融导管已递交注册申请。   投资建议:考虑集采降价和公司新产品推广情况,预计公司销售费用将持续增加,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4/0.68/1.13(24/25年前值为0.57/1.06)亿元,增速分别为321%/184%/66%,对应PE分别为482/170/102倍。考虑到公司重磅新品压力导管和冷冻消融导管商业化持续推进,三维电生理手术量快速增加,海外业务增长亮眼,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维持“增持-B”建议。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03
    • 自主选择产品贡献高增量,产能+BD持续拓展

      自主选择产品贡献高增量,产能+BD持续拓展

      个股研报
        诺泰生物(68807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陆续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Q1业绩预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0.34亿元(+58.69%,同增,下同),归母净利润1.63亿元(+26.20%),扣非归母净利润1.68亿元(+102.31%);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4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55-0.70亿元,同比增加161.74%-233.13%;扣非归母净利润0.55-0.70亿元,同比增加135.22%-199.37%。公司积极推进产能建设,矩阵式BD提质扩面,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自主选择产品持续快速放量,优质产能极具竞争力。(1)自主选择产品方面,2023年实现收入6.29亿元(+145.48%),营收占比达60.83%;毛利率64.43%(+3.27pp),再创新高。细分项目看,2023年原料药及中间体实现收入4.16亿元(+141.16%),制剂实现收入2.13亿元(+154.34%)。自主产品持续快速放量及毛利率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多肽原料药产能、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极具竞争优势。目前多肽原料药产能已达吨级规模,随着新规划生产车间逐步投产,预计2025年底多肽原料药产能将达数吨级;公司已取得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原料药的FDAFirstAdequateLetter,可满足下游制剂客户申报需求;司美格鲁肽等多个长链修饰多肽原料药的单批次产量已超10公斤,位于行业领先水平。(2)定制类产品及服务方面,2023年实现收入4.04亿元(+3.07%),全年稳中有升。凭借较强的研发实力及完备的技术体系,公司已与国内外知名药企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客户粘性良好;产能方面,建德生产基地二期多功能GMP车间已投产,新增总产能18万升,可为公司承接更高附加值的GMP项目提供硬件基础。(3)新兴业务方面,子公司诺泰诺和于2022年7月设立,布局寡核苷酸技术领域,目前GMP中试产线已顺利投产,能够满足公司寡核苷酸和多肽工艺从研发向中试放大转移;2023年诺泰诺和净利润为643.67万元,已实现盈利。   BD团队焕新,矩阵式拓展成果显著。公司目前建立以管理层为核心的高端BD团队体系,通过矩阵式BD拓展提质扩面,全面覆盖中国、欧美及亚太地区市场,新开拓巴西、希腊、意大利、加拿大、日韩等地区重要客户,客户结构量质齐升。2023年公司BD取得丰硕成果:签订国内GLP-1创新药原料药CDMO合同,并约定制剂在国内上市后原料药阶梯式供货价格;签署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欧洲区域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提供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双方销售分成实现双赢;签署司美格鲁肽原料药拉丁美洲区域战略合作协议,产品上市后指定该客户独家采购并销售推广;与欧洲某大型药企签署总金额1.02亿美元CDMO长期供货合同,并于2024年开始阶梯式供货。   投资建议:公司多肽原料药深度布局,持续加强技术创新;随着产能建设有序推进、矩阵式BD加速拓展,公司业绩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我们上调原有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2.22/3.12/4.44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1.82/2.47亿元),增速36%/41%/42%;对应PE为52/37/26倍。维持“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在研产品上市不确定风险、环保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03
    • 氟化工:旺季临近需求旺盛,制冷剂涨势有望延续

      氟化工:旺季临近需求旺盛,制冷剂涨势有望延续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天气预期+政策预期+出口复苏,空调生产排产高增。据产业在线,2024年开年家用空调实现超预期增长,2024年1-2月家用空调生产同比增长16.9%,内销同比增长16.3%,出口同比增长18.9%,2月末库存同比下降9.4%。最新排产报告显示,二季度整体排产较去年同期生产实绩有较大增长。2024年4/5/6月份家用空调排产分别较去年同期生产实绩增长22.7%/17.7%/14.7%,其中内销排产分别较去年同期内销实绩增长20.9%/16.3%/13.5%,出口排产分别较去年同期出口实绩增长28.3%/16.7%/3.1%。对旺季高温天气及“以旧换新"政策的预期,拔高了整体空调行业对于市场的期待。此外在高涨的铜价刺激下,部分企业发布涨价通知,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经销商的提货打款速度。空调出口复苏明显,受红海局势影响海运价格上涨促进了欧洲区域订单提前锁定出货,此外去年消耗的欧美区域库存也存在较大的补给需求,旅游业增长以及房地产的回弹有望拉动需求增长。空调市场高增将有力拉动对制冷剂需求。   三代制冷剂配额管理供给约束,集中度高。三代制冷剂2024年开启配额管理,根据环境部公示,总量上看三代制冷剂(不含R23)生产配额74.6万吨内用生产配额34.0万吨内用占比46%,巨化股份(含淄博飞源)/三美股份/昊华科技(中化蓝天)/东岳集团/永和股份/东阳光生产配额分别为28.1/11.7/10.2/7.6/5.5/4.8万吨,各企业配额占比分别为38%/16%/14%/10%/7%/6%,CR3为68%。其中主要品种   24.0/16.6/21.6/4.6/3.3/3.1万吨,对应品种CR3分别为77%/75%/87%/91%/82%/74%,各品种集中度较高。   旺季临近,制冷剂价格涨势延续。据百川盈孚,空调厂商正迎来生产旺季,制冷剂需求增长显著,订单量增加,市场整体供应略显紧张,市场普遍持有看涨预期。3月28日,R22均价在22500元/吨,较上周价格持平,较上月上涨2.27%,较年初上涨15.38%;R134a均价32500元/吨,较上周持平,较上月上涨3.17%,较年初上涨16.07%;R125均价44000元/吨,较上周持平,较上月上涨4.76%,较年初上涨58.56%;R32均价28000元/吨,较上周上涨7.69%,较上月上涨12.29%,较年初上涨62.32%;R410a均价35500元/吨,较上周上涨1.43%,较上月上涨7.58%,较年初上涨57.78%。制冷剂市场逐步落实新月订单,当前内贸市场价格上移,外贸市场水涨船高,也趋向走暖。4月主流制冷剂市场持续回暖,预计5月排产需求旺盛下,市场紧缺程度预计仍难以缓解。   投资建议:三代制冷剂开启配额管理,各品种集中度较高,供给端约束有利于行业供需格局改善,带动行业景气回升和企业盈利修复。需求旺季来临,价格涨势有望持续。建议关注制冷剂一体化和弹性标的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东岳集团、东阳光和上游原料萤石标的金石资源。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下游空调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四代制冷剂替代进度超预期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01
    • 集采影响逐步出清,海外业务拓展加速

      集采影响逐步出清,海外业务拓展加速

      个股研报
        春立医疗(68823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实现营收12.09亿元(+0.58%,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2.78亿元(-9.72%);扣非归母净利润2.54亿元(-8.32%);2023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16亿元(-5.72%),实现归母净利润0.97亿元(-0.8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2亿元(-0.23%)。   集采影响逐步出清,公司基本业务有望重回新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2.09亿元(+0.58%),公司积极拓宽营销推广渠道,加大产品营销力度,收入与上年度相比略增。细分业务方面,公司对国家带量采购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积极贯彻执行,确保中选产品稳定供应,规范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行为等方面推动人工关节集采中选结果平稳实施。骨科关节领域,公司参与报量的髋关节所有产品全部中标。脊柱领域,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产生中选结果,公司提交的八个产品系统类别全部中标,各地区于2023年第一季度起陆续落地执行。运动医学领域,2023年11月,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公司运动医学产品全线中标,有望借助集采契机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同时通过公司骨科产品渠道协同优势,加快公司产品入院。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国外营收实现快速增长。2023年实现海外收入1.98亿元(+82%),营收占比提升至16%。公司持续优化海外战略规划,加快各国注册,增加销售团队人员的数量及团队建设,引进具有国际销售经验的高端人才,加速海外市场本土化进程。产品方面,加快海外产品市场准入,2023年公司取得了多个国家的产品注册证。公司髋、膝、脊柱三个系列产品均顺利通过了CE年度体系审核和监督审核,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未来公司将通过整合市场、拓宽销售、加强售后服务持续拓展区域,推动公司海外业务快速发展。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获批取证加快。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约1.57亿元,营收占比约13%。多款产品获批,有望为公司增加新的营收增长点。在人工关节领域,公司获得骨小梁髋臼垫块注册证、3D打印“髋关节假体”注册证、3D打印翻修髋臼杯等,标志着我公司在3D打印人工假体领域取得突破。此外,公司维他命E高交联聚乙烯髋、膝产品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关节产品线品类,将推动公司人工关节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升;在脊柱领域,公司取得自稳型颈椎椎间融合器、人工椎体固定系统和椎板固定板系统等产品注册证;在运动医学领域,公司获得了PEEK材料带线锚钉、一次性刨削刀头、界面螺钉、不可吸收带线锚钉、带袢钛板、门型钉等多个运动医学注册证;在创伤领域,接骨板、髓内钉、外固定支架、金属骨针等多款产品获批上市;在口腔领域,公司取得了正畸丝、正畸托槽、正畸颊面管、隐形矫治器等正畸产品注册证;颌面接骨板系统、3D打印颌面截骨导板等颌面外科注册证;牙科磷酸酸蚀剂、牙科氢氟酸酸蚀剂、牙科临时冠桥树脂、氟化泡沫等齿科修复产品注册证;PRP产品方面,公司先后获批上市了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套装、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器以及医用离心机,其中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套装是国内首家全自动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系统。多品类注册证的获取,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有望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我们微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0/4.39/5.43亿元(24/25年前值分别为3.66/4.82),增速分别为26%/25%/24%,对应PE分别为21/17/13倍。考虑到公司关节和脊柱库存影响逐步出清,膝关节产品有望续标带来业绩弹性,基本盘业务有望恢复增长,同时多款新产品获批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海外业务拓展加速,预计公司业务有望恢复增长,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集中带量采购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0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