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95)

    • 2021半年报点评: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创新研发持续推进

      2021半年报点评: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创新研发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复星医药(600196)   2021半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5,239.77万元,同比增长20.85%;利润总额330,422.95万元,同比增长43.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237.27万元,同比增长44.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7,022.70万元,同比增长20.38%;基本每股收益0.97元,同比增长44.78%。   制药产品以价换量,医疗器械业务稳中有增。报告期内,公司制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2.48亿元,同比增长22.33%;毛利率58.30%,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20个百分点。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37亿元,同比增长7.42%;毛利率47.83%,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61个百分点。医疗健康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44亿元,同比增长35.59%;毛利率18.06%,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18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制药业务中的非布司他片和匹伐他汀钙片集采中选,销售价格下滑,毛利承压但收入保持增长。但公司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等制药产品快速增长,叠加公司国际销售网络逐步打开,医疗器械业务稳步增长,驱动公司整体业绩快速提升。   研发费用维持高增长,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156,188.51万元,同比增长29.68%。目前公司在研药品项目合计为240项,其中72项为创新药项目,12个项目步入Ⅲ期临床阶段。报告期内,合营公司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于中国获批上市,属于我国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产品。新冠疫苗进展方面,公司获得BioNtech授权的mRNA新冠疫苗进展顺利,并于7月同台积电、鸿海、永龄基金会以及慈济基金会签署1500万剂疫苗销售协议。公司目前在研项目较多,未来在研项目或逐步进入收获期,为公司提供更多业绩增长点,同时随着mRNA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不断推进,未来成功上市后,有望为公司增厚业绩。   股权激励锁住核心人才。3月13日公司发布激励计划,激励对公司业绩、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骨干。公司有望借助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提升核心骨干积极性及团队凝聚力,充分绑定核心成员利益,锁住优质技术、管理人才,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暂不考虑转增的影响)的EPS分别为1.75元、2.01元和2.28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9.10倍、34.00倍和29.98倍。复星医药作为我国较为领先的医药研发企业,覆盖多个治疗领域,研发创新逐步落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3页
      2021-08-25
    • 2021年中报点评:Q2业绩显著恢复,资金储备支撑长期研发创新

      2021年中报点评:Q2业绩显著恢复,资金储备支撑长期研发创新

      个股研报
        信立泰(002294)   2021年中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632.40万元,同比减少10.38%;利润总额28,296.55万元,同比增长24.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693.14万元,同比增长20.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867.06万元,同比增长31.63%;基本每股收益0.22元,同比增长15.79%。   集采影响整体收入,Q2业绩显著恢复。报告期内,公司制剂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2,908.21万元,同比减少3.02%;原料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1,651.43万元,同比减少34.33%;医疗器械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254.74万元,同比减少45.12%;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818.02万元,同比增长984.32%。分季度来看,公司2021Q2实现营业收入61,039.29万元,同比减少8.86%;归属于上市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87.36万元,同比增长75.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058.14万元,同比增长130.39%。受集采政策影响,公司上半年整体收入出现下滑,随着我国疫情常态化管控和各项负面因素的逐步消除,高血压市场恢复高速增长,同时公司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产品销量保持快速增长,公司Q2业绩出现显著恢复。   现金储备丰富,研发投入长期无忧。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拥有货币资金341,329.90万元,同比增长220.37%,主要系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集资金195,187.11万元。研发收获进度方面,公司SAL0951预计于2022年上市;S086、SAL0107、SAL0108项目预计于2024/2025年上市;SAL007项目将于2028年上市。公司研发产品围绕心脑血管等领域,市场需求较高,公司现有现金储备充足,长期来看,将为公司创新研发的布局提供坚实保障,随着各项研发项目有序推进及获批上市,有望为公司提供新的增长点。   拟发行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医疗器械板块筹备分拆上市。7月29日,公司表示计划回购6,060,606股股票,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公司快速、可持续发展信心。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启动医疗器械板块分拆境内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未来随着公司医疗器械公司上市成功,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投资收益。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0.49元、0.63元和0.82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51.61倍、39.93倍和30.77倍。考虑到业绩恢复和研发兑现的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3页
      2021-08-25
    • 中药行业深度报告:“经”“时”致远,创“新”流传

      中药行业深度报告:“经”“时”致远,创“新”流传

      中药
        核心观点:   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6801.2亿元,中药占据我国医药市场32.1%市场份额。但在药品流通市场结构中占比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大幅挤压了中药的消费和使用。截至2021年7月31日,中药板块上市公司71家,在医药生物行业中市值占比为11.41%,自2011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考虑到新获批的中药新药数量少,中药行业进入存量博弈的时代。过去一年、五年和十年的市场表现显示,短、中和长期的中药上市公司都呈现两极分化的结构性行情。   中药迎来长周期的政策红利窗口期。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医药产业发展,表示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基药目录的调整数据显示,中药品种的增速最快。医保目录自2004年开始启动,对比2004年和2020年的医保目录,中药数量增长同样是最快的,尤其是内科用药。同样,我们认为,未来中成药大品种或有望纳入集采行列,进一步优化中成药市场格局,比较优势突出的中成药品种或将从中受益。   我国目前拥有中药材资源12807种,根据采收方式分类,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三种。其中植物类中药材有11146种,动物类中药材有1581种,矿物类药材有80种。中药产业链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中药材种植、制造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根据产业形态,可以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注射剂和中药保健品。2019年我国中药材市场规模为1653亿元,其中批发市场规模为1571.85亿元,零售市场规模为81.15亿元。近年随着中药材需求幅度和市场价格提高,中药材市场规模整体呈平稳增长趋势,未来市场空间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其中,出口金额11.77亿元,较2018年有所反弹。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的下游,也是我国中药产业第二大市场。2019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为1932.50亿元,同比增长12.69%,恢复增长态势。中成药作为我国中药市场中第一大品类,近年市场规模稳定增长。2019年我国中成药市场规模为5386.55亿元,同比增长7.5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7879.30亿元。其中,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注射剂呈现一升一降的发展态势。此外,中药保健品市场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2019年我国中药保健品市场规模为974.50亿元,同比增长9.47%。   需求端的数据显示,老龄化人口结构趋势构建长期需求基础。综合考虑城镇和农村人口的收入情况、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和医保基金的盈余情况,我们认为中药产业具备持续向好的基础。   中药行业标准配置比例先升后降,重仓持股比例进入下降通道。2011H至2017年间,中药板块行业标准配置比例在医药生物7个二级板块中长期处于领先位置。2017年后行业标准配置比例逐渐回落,目前标准配置比例细分行业第五。2016H至2021H期间的数据显示,中药板块长期处于低配状态,2021H板块低配3.35%,达到近五年低点。   历史市盈率分位数据显示,中药板块目前处于较低水平。中药板块目前PE为32.12,处于35.93%分位,历史最低PE为17.29,最高为92.98,历史PE中位数为35.04。目前中药板块整体分位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低于板块历史中位数。市净率方面,中药板块同样低估。中药板块目前PB为1.80,处于28.83%分位,历史最低PB为1.80,最高为7.4,历史PB中位数为3.87。中药板块市净率同样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同A股相比,中药行业市盈率溢价比率自2018年以来显著处于下滑通道中,和2011年相当,市净率溢价比率自2013年以来便进入下降通道。   投资策略。追溯中药行业的发展历程、来源和市场应用场景,中药行业目前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供给侧的数据显示,在鼓励发展创新药的药政环境下,获批的中药新药占比越来越少,并且趋势不可逆转,因此可以说中药行业已经进入了存量博弈的阶段。临床应用上的使用特征显示,中药会在慢病、未病、保健和疗养等领域重构自己的价值体系,同时临床效果突出的中药产品会同创新药一样持续绽放光芒,因此中药行业的投资逻辑会同时具备医药和消费的属性。综合考虑政策环境、供给侧、需求侧和消费结构等因素,建议在存量博弈的市场环境中围绕“真创新”和“强消费”属性的上市公司布局。   重点公司。具体到上市公司层面,可以通过产品壁垒、需求弹性、市场空间、临床效果、品牌价值和治疗领域六个维度筛选投资标的,建议关注以岭药业、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和白云山。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市场增长不及预期风险;药品不良反应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中航证券
      60页
      2021-08-11
    • 2021半年报报点评:业绩平稳增长,研发投入创同期新高

      2021半年报报点评:业绩平稳增长,研发投入创同期新高

      个股研报
        恩华药业(002262)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502.34万元,同比增长25.81%;利润总额47,817.11万元,同比增长17.2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090.55万元, 同比增长16.4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628.60万元,同比增长17.50%; 基本每股收益0.41元,同比增长17.14%。   核心产品高速增长,推动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麻醉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86,639.86万元,同比增长63.43%;毛利率90.9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62个百分点。 精神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4,322.99万元,同比减少4.77%;毛利率83.34%,较前值上升了0.12个百分点。 公司2020全年麻醉类产品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手术数量大幅下滑, 导致药品销量下滑导致。 随着我国疫情形势逐渐缓和,公司核心产品恢复明显,麻醉类药品销量已超过2019和2020同期水平。公司麻醉类产品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公司整体业绩平稳增长。   研发力度持续加大,为同期历史最高。 报告期内, 公司研发费用为15,657.07万元, 同比增长53.94%。目前公司在开展中的研发项目共计70个,包括15项创新药项目、 38项仿制药在研项目和19项一致性评价项目。一致性工作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等4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工作,预计下半年仍有产品陆续获批一致性评价。创新药研发方面,公司麻醉镇痛药TRV-130注射液已进入Ⅲ期桥接临床试验阶段。 公司研发力度近年来持续加大, 2021H研发费用为公司上市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随着公司各项项目逐渐步入成熟,未来公司有望迈入研发收获期,进一步丰富产品管线,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公司市场空间,增厚公司业绩。   好欣晴IPO工作稳步推进。 公司联营公司江苏好欣晴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服务产业, 利用新冠疫情快速开展自身互联网医疗业务。目前好欣晴IPO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持续推进,公司表示目前已与多家基金开展对接工作,2021Q3将完成2亿规模融资,未来如好欣晴IPO成功, 将有望提升公司投资收益。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摊薄后(暂不考虑转增的影响)的EPS 分别为 0.90 元、 1.09 元和 1.32 元, 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 14.63倍、 12.10 倍和 10.05 倍。 恩华药业是我国麻醉药品领先企业之一,核心产品在疫情形势稳定后恢复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药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风险
      中航证券
      3页
      2021-08-03
    • X线探测器龙头实力彰显,一季报业绩保持高速增长

      X线探测器龙头实力彰显,一季报业绩保持高速增长

      个股研报
        奕瑞科技(688301)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一季报数据,2021年一季度,公司营收2.23亿元,同比大增65.40%;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大增132.00%。公司毛利率50.66%,同比增加0.72个百分点;净利率33.93%,同比增加10.15个百分点,盈利质量有所提高。公司研发费用23.92百万元,同比增长22.05%;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97%、4.81%和-4.44%,分别同比下降0.55pct、2.34pct和3.53pct,公司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   公司一季度末合同负债0.26亿元,相比去年国内疫情最严重的一季度大幅增长55.78%,表明疫情好转后公司高增速仍可持续。   投资要点:   成本控制能力优秀,规模效益显现:   奕瑞科技从公司成立开始,就注重培养本土化的供应链。凭借自主培育的完整供应链和分散的采购策略,有效控制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自2018年公司太仓基地投入使用以来,极大地缓解了公司产能不足的情况,公司规模经济效应凸显。2018年-2020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5.99%、49.27%、51.80%;净利率分别为13.50%、17.45%、28.45%,均逐年上升。   X线探测器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持续提高:   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可用于探索人体及其他生命体或物体的内部构造并成像,是用于生产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的关键部件,可用于医疗、工业、安防、兽用、食品等领域。麦姆斯咨询预测,2018年,X射线探测器市场规模为20亿美元,2018-2024复合年增长率为5.77%,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8亿美元。   产品优质广受大客户青睐,新产品放量值得期待:   奕瑞科技凭借卓越的研发及创新能力,公司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掌握全部主要核心技术的数字化X线探测器生产商之一。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数字化X线探测器,目前,公司的客户群体包括柯尼卡、锐珂、富士、西门子、飞利浦、安科锐、上海联影、万东医疗、普爱医疗等国内外知名影像设备厂商。   公司在无线、齿科、兽用、工业等领域不断与新产品推出,持续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平板探测器、线阵探测器产品线,提高了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公司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66.35百万元、1418.25百万元、1843.72百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9.49百万元、414.44百万元、536.76百万元,对应2021-2023年的PE为58X、44X、34X。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下游景气度降低;国外疫情对经济冲击加剧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4页
      2021-05-06
    • 2020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点评:全年平稳增长,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2020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点评:全年平稳增长,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个股研报
        乐普医疗(300003)   2020 年年报和 2021 年一季报: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3,866.75万元,同比增长3.12%;利润总额220,331.32万元,同比增长 6.7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193.25万元, 同比增长4.4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1,289.07万元,同比增长13.87%。 2021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929.11万元,同比增长64.96%; ;利润总额91,695.81万元,同比增长97.9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613.82万元,同比增长89.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8,255.38万元,同比增长81.76%;基本每股收益0.41元,同比增长86.73%。    医疗服务业务表现亮眼, 带动全年业绩平稳增长。 2020年公司医疗器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0,039.81万元,同比下降1.05%;毛利率64.62%,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67个百分点。药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1,167.43万元,同比下降11.35%;毛利率76.20%,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89个百分点。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2,659.52万元,同比增长140.36%;毛利率47.93%,较去年同期增长7.71个百分点。 2020年我国首次对高值耗材冠脉支架进行集采, 公司药品板块受招标集采影响业绩承压,叠加公司2020年一季度业务受新冠疫情影响, 公司器械、药品业务全年有所下滑,但公司大力发展心血管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业务,全年业绩实现平稳增长。   研发步入收获期,分拆上市助发展。 2020 年公司冠脉药物球囊、 切割球囊、左心耳封堵器等多款重磅产品获批,长期来看,随着公司研发的持续落地,产品管线逐渐丰富,有望逐渐强化公司在市场中的龙头地位,同时逐渐减少冠脉支架集采对公司造成的影响。 公司 2020 年 7 月表示计划将乐普诊断分拆上市,未来有望提升公司整体估值水平,助推公司长期发展。    疫情驱动一季度业绩,器械有望持续放量。 2021 年一季度,公司新冠疫情相关产品销量大幅上升,实现营收 60,655.04 万元,驱动公司一季度业绩大幅提升。剔除此影响,公司原有业务实现同比增长 28.57%, 同时,公司介入无植入创新产品上市后实现快速增长,实现营收 1.32 亿元,同比增长1400%,未来随着公司推广力度的加大持续放量,增厚公司业绩。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摊薄后的 EPS 分别为 1.49 元、 1.76元和 2.04 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 21.18 倍、 17.88 倍和 15.48 倍。公司作为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 内部业务结构有望逐渐优化, 合理的产业和平台布局以及研发成果不断释放,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研发低于预期的风险、 集采风险
      中航证券
      3页
      2021-04-29
    • 2020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点评:一季度恢复态势明显,看好公司全年业绩表现

      2020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点评:一季度恢复态势明显,看好公司全年业绩表现

      个股研报
        科伦药业(002422)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6,420.13万元,同比减少6.65%;利润总额95,503.08万元,同比减少23.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938.63万元,同比减少1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2,832.14万元,同比减少20.43%。2021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5,133.10万元,同比增长17.35%;利润总额17,177.63万元,同比增长429.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43.90万元,同比增长701.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453.77万元,同比增长1,032.99%;基本每股收益0.12元,同比增长500.00%。   疫情抑制2020年业绩。2020年公司输液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18,177.05万元,同比减少12.22%;毛利率66.0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78个百分点。非输液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94,583.34万元,同比增长1.60%;毛利率40.37%,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69个百分点。2020年前期,医疗机构多数非疫情相关科室工作停摆,公司主营输液业务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全年业绩有所下滑。   伊犁川宁表现亮眼,一季度业绩恢复明显。公司子公司伊犁川宁产能饱和生产,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6.00亿元,同比增长17.41%;实现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248.02%。伴随需求的修复,伊犁川宁产品价格有望得到恢复性上涨,为公司业绩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我国疫情形势缓和,公司业绩逐季恢复的趋势较为明显,2021年一季度公司业绩亮眼,呈现显著恢复性增长态势。   一致性评价、研发持续推进,看好长期发展。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公司奥硝唑片等18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目前注射用头孢他啶等10个产品仍在申报中。研发方面,A167、A166等12个创新项目获批临床;2021年预计将有20余个仿制药产品获批,开始进入诊断、造影、肾病等重大或特色疾病领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0.81元、0.90元和1.00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6.11倍、23.43倍和21.26倍。科伦药业是我国输液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向创新药企业转型,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缓和,伊犁川宁提供有力支撑,新批药物持续放量,公司业绩有望实现高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研发风险、创新药推进低于预期。
      中航证券
      3页
      2021-04-29
    • 2021年一季报点评:业绩恢复增长,长期看好

      2021年一季报点评:业绩恢复增长,长期看好

      个股研报
        信立泰(002294)   2020年一季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593.11万元,同比减少11.56%;利润总额18,677.61万元,同比增长4.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05.79万元,同比增长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808.92万元,同比增长9.30%;基本每股收益0.15元,同比增长7.14%。   2020年业绩筑底,2021年恢复增长在即。2020年公司制剂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16,436.92万元,同比减少42.70%;原料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0,617.64万元,同比减少17.46%;医疗器械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095.06万元,同比减少11.43%;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06.62万元,同比减少35.62%。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主要系公司重点产品“泰嘉”在联盟采购未中标,导致销量下滑,同时新冠疫情影响了公司核心产品信立坦、泰加宁等产品销售。此外,公司子公司苏州桓晨计提商誉减值2.83亿元直接冲击财务报表。总体来看,多项因素表明公司2020年业绩筑底。随着各项负面因素的逐步消除,2021年一季度迎来恢复增长。   研发支出行业领先,创新管线丰富。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为37,119.52万元,占公司营收比重13.55%;研发支出总额占营收比重28.21%,位居行业前列。2021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7448.81万元。公司研发收获布局结构合理,短期来看,公司SAL0951预计于2022年上市;中期来看,S086、SAL0107、SAL0108项目预计于2024年上市;长期来看,SAL007项目将于2028年上市。公司研发产品围绕心脑血管等领域,市场需求较高。随着各项研发项目有序推进及获批上市,有望为公司提供新的增长点。   现金储备充足,非公开发行增厚资金实力。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货币资金86,513.47万元,现金储备较为充足。2020年9月,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表示将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95,187.12万元,其中146,007.00万元将用于心脑血管及相关领域的5项创新药研发项目。公司资金储备充足,非公开发行将进一步增厚公司资金实力,助力公司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0.52元、0.67元和0.87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69.71倍、53.93倍和41.56倍。考虑到业绩恢复和研发兑现的预期,给予买入评级。
      中航证券
      3页
      2021-04-25
    • 2020年报点评:研发创新持续兑现,医疗器械业务增长亮眼

      2020年报点评:研发创新持续兑现,医疗器械业务增长亮眼

      个股研报
        复星医药(600196)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0,698.13万元,同比增长6.02%;利润总额467,784.44万元,同比增长3.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6,281.29万元,同比增长10.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1,750.80万元,同比增长21.65%;基本每股收益1.43元,同比增长10.00%。   主营业务稳中有增,医疗器械表现亮眼。报告期内,公司制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8.80亿元,同比增长0.52%;毛利率61.54%,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10个百分点。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17亿元,同比增长39.64%;毛利率52.6%,较去年同期增加了0.22个百分点。医疗服务实现营业收入31.72亿元,同比增长4.34%;毛利率20.52%,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01个百分点。公司制药业务稳中有增,由于替米沙坦片、恩格列净片等6款产品入围第四轮药品集采,产品毛利有所下降。受疫情影响,公司核酸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及呼吸机等抗疫类产品销售量有所提升,带动医疗器械业务高速增长。   研发费用维持高增长,新品上市助力业绩。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279,549.41万元,同比增长36.94%,连续3年维持高增长水平。目前公司在研药品项目合计为247项,包括56项创新药项目,其中,6个项目目前处于临床Ⅲ期阶段。2020年8月,公司新产品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上市销售,均已实现1.4亿元收入,带动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营收大幅提升,同比增长138.39%。公司目前在研项目较多,随着公司研发力度持续提升,在研项目或逐步进入收获,为公司提供更多业绩增长点。   股权激励锁住核心人才。公司于3月13日发布年度最新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总数为88人,均为对公司业绩、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骨干。公司有望借助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提升核心骨干积极性及团队凝聚力,充分绑定核心成员利益,在锁住优质技术、管理人才的同时,彰显公司可持续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暂不考虑转增的影响)的EPS分别为1.75元、2.02元和2.29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2.35倍、19.38倍和17.21倍。复星医药作为我国较为领先的医药研发企业,覆盖多个治疗领域,研发创新逐步落地,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中航证券
      3页
      2021-04-01
    • 2020年报点评:业绩快速增长,研发项目步入收获期

      2020年报点评:业绩快速增长,研发项目步入收获期

      个股研报
        丽珠集团(000513)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2,040.98万元,同比增长12.10%;利润总额248,943.57万元,同比增长44.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491.04万元,同比增长31.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3,154.91万元,同比增长20.14%;基本每股收益1.83元,同比增长31.65%。   诊断试剂业务高速增长,驱动公司整体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化学制剂业务实现营收540,293.58万元,同比增长9.56%;毛利率77.59%,较去年同期增加了0.15个百分点。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实现营收244,026.34万元,同比增长3.84%;毛利率32.19%,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20个百分点。中药制剂业务实现营收120,726.68万元,同比减少5.78%;毛利率73.25%,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05个百分点。诊断试剂及设备业务实现营收138,277.10万元,同比增长83.29%;毛利率70.05%,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91个百分点。受益于新冠疫情影响,公司诊断试剂业务增长亮眼,同时毛利率大幅提升,驱动公司整体业绩快速增长。   原料药业务毛利率持续增长。得益于公司原料药业务自身高端定位及海外出口业务的增长,公司原料药业务连续多年毛利率呈稳定上升趋势,长期来看,有望持续为公司提供优质稳定的业绩支撑。   研发创新持续推进,丰富产品管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为88,409.54万元,同比增长20.63%。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项已完成Ⅲ期临床入组;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Ⅲ期临床试验全部入组。一致性评价方面,替硝唑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胶囊报告期内通过一致性评价。随着公司研发、一致性评价工作持续推进,有望逐渐形成更加丰富的产品管线,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增厚公司业绩。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暂不考虑转增股本的影响)的EPS分别为2.12元、2.48元和2.85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9.49倍、16.62倍和14.49倍。公司各项业务平稳推进,艾普拉唑纳入医保目录后持续放量,研发项目逐渐步入收获期,新冠疫情常态化管控下的海外试剂需求依旧旺盛,有望为公司持续贡献业绩,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研发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中航证券
      3页
      2021-03-2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