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4)

    • 2021年报点评:业务平稳增长,新冠防治药物或成新动力

      2021年报点评:业务平稳增长,新冠防治药物或成新动力

      个股研报
        复星医药(600196)   2021年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00,508.66万元,同比增长28.70%;利润总额605,383.84万元,同比增长29.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3,526.97万元,同比增长29.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7,729.64万元,同比增长20.60%;基本每股收益1.85元,同比增长29.37%。   业务全面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制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9.04亿元,同比增长32.10%;毛利率52.12%,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27个百分点。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38亿元,同比增长13.82%;毛利率48.77%,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89个百分点。医疗健康服务实现营业收入41.18亿元,同比增长29.82%;毛利率19.06%,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46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制药业务中的优立通(非布司他片)、邦之(匹伐他汀钙片)集采中选,叠加产品原料涨价影响,业务毛利率出现下滑。公司报告期内mRNA新冠疫苗在我国非大陆地区销量快速放量,妥昔单抗注射液、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等制药产品快速增长,叠加医疗器械业务稳步增长,驱动公司整体业绩快速提升。   获得辉瑞、默沙东新冠口服药MMP授权,有望带来业绩增量。1月20日,公司与日内瓦药品专利池签订协议,将生产低成本版的默沙东新冠口服药物Molnupiravir的原料药及制剂产品,在全球105个低收入国家地区进行供应;3月17日,公司签署生产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成份之一奈玛特韦(Nirmatrelvir)的协议,公司可生产奈玛特韦的原料药及制剂,向95个低收入国家地区进行供应。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新冠治疗的需求也较为明确。公司同时获得辉瑞、默沙东MMP授权,未来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研发支撑成长动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到49.57亿元,同比增长24.28%。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总比重的12.7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报告期内共获得重组抗CD38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等20个临床批件;申报注册注射用人干扰素γ等14个产品。公司目前在研项目较多,未来在研项目或逐步进入收获期,为公司提供更多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摊薄后(暂不考虑转增的影响)的EPS分别为2.15元、2.41元和2.75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3.54倍、20.96倍和18.35倍。复星医药作为我国较为领先的医药研发企业,覆盖多个治疗领域,研发创新逐步落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3页
      2022-03-24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药板块的上涨空间还有多大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药板块的上涨空间还有多大

      中药
        本期行情回顾   本期(12.20–12.24)上证综指收于3618.05,下跌0.39%;沪深300指数收于4921.34,下跌0.67%;中小100收于9810.99,上涨0.04%;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11036.16,上涨0.53%,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0位。7个二级板块中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医药商业和医疗器械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12月22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紧急批准了辉瑞公司的口服新冠药用于12岁以上高危人群,使其成为美国首个获批的口服新冠药物。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这款药物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冠肺炎,适用人群为12岁以上、体重40公斤以上的高危患者,患者可在家中服用这款药物。不过FDA称,该药物只能通过处方获得,应在患者出现症状后的5天内尽快服用,以防止病情恶化成重症。FDA在一份声明中说,辉瑞公司生产的这款口服药物由两种抗病毒药物组成。该口服药一个完整疗程包含30粒药片,患者须持续服用5天,每天服用两次,每次3粒。目前,辉瑞尚未公布Paxlovid的定价,但其已宣布提供给低收入国家的药品将不收取特许权使用费,这将大幅降低药品价格。对于价格以及生产计划,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辉瑞方面,但截至发稿还未收到回复。不过根据此前披露,美国政府的采购价为每疗程530美元。   12月21日,中成药省际联盟集采拟中选结果下发,整体来看,各产品组降价幅度均在市场预期内。此前,2021年11月,我国首批中成药省际联盟集采正式开启。湖北省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管理服务网于11月19日下发《中成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ZCYLM-2021-1)》,由鄂冀晋内蒙古辽闽赣豫湘琼渝川贵藏陕甘宁新新疆兵团19省组成的中成药联盟。本次中成药平均降幅约为46.55%,最高降幅为四川森科制药有限公司的银杏叶片,价格下降82.63%。   核心观点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本期上涨0.53%,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板块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0位。7个二级板块中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医药商业和医疗器械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疫情方面,新的变异毒株的出现和免疫逃逸情况的出现为海外疫情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Omicron变异毒株在美国新增确诊病例中占比高达73%,我国西安地区出现多名本土确诊病例。新冠疫苗接种方面,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稳步推进,根据我国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共计27.33亿剂次。消息方面,辉瑞、默沙东新冠口服药分别于12月22日、12月23日在美国获批上市,辉瑞此前披露的采购价格为每疗程530美元。   我们在2021年8月《“经”“时”致远,创“新”流传—中药行业深度报告》的报告中率先挖掘了中药板块的投资机会,并在12月11日和12月18日发布的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我国首款新冠中和抗体治疗药物获批,关注市场温和复苏下的边际改善和估值修复板块》、《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美国新一轮实体清单引发板块恐慌,震荡中继续关注中药板块的复苏机会》中连续提示了中药板块的投资机会。12月初以来,SW中药板块71家公司中,共有62家公司实现上涨,其中上涨50%的公司有2家,占比2.83%;医药生物行业为3家,占比0.73%。上涨30%-50%的公司有4家,占比5.63%;医药生物行业为7家,占比1.71%。上涨10%-30%的公司有36家,占比50.70%;医药生物行业为63家,占比15.40%。上涨0%-10%的公司有19家,占比26.76%;医药生物行业为127家,占比31.05%。   12月21日,中成药省际联盟集采拟中选结果下发,本次中成药平均降幅约为42%,最高降幅为四川森科制药有限公司的银杏叶片,价格下降82.63%。从目前中成药省际联盟集采结果来看,此次集采属于后续全国范围开展中成药集采的区域试点,降价幅度整体低于此前国家开展的化药、耗材和生物药集采,进一步催化了中药板块的上涨行情。   2021年前三季度以来,中药板块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96%和20.45%,尽管三季度环比增速有所下滑,但同比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2010年以来的数据显示,中药板块的归母净利润自2018年便开始出现下滑,营业收入自2019年出现显著下滑,需求和用药结构的变化是内因,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中药板块触底。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趋于稳定、集采降价靴子落地和中药材涨价潮启动,中药板块的触底反弹便在2021年开始兑现。整体来看,这一轮中药板块的上涨来源于业绩边际改善逻辑下的估值修复,中药产业链产品的涨价强化了业绩改善的预期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和前几轮集采相比,19省组成的中成药联盟首次集采产品的平均降价幅度好于预期,催化了板块行情。站在当前的时点,中药板块的估值水平依然合理,并未出现泡沫,持续上涨可期。中药在慢病、未病、保健和疗养等领域重构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同时临床效果突出的中药产品会同创新药一样持续绽放光芒,建议继续聚焦中药创新和消费品赛道,围绕通胀逻辑下的涨价预期,布局边际改善和估值修复逻辑确定的“真创新”和“强消费”属性的上市公司,同时回避短期涨幅较高的题材个股,具体可以关注以岭药业、片仔癀、同仁堂、华润三九、天士力、白云山、九芝堂和羚锐制药等。   基于新冠疫情短期波动和反复的不确定性的判断,短期内还可以继续关注新冠防治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包括新冠口服药、疫苗和抗体类等,同时可以关注深度参与新冠防治药物供应链的上市公司。长期来看,医药行业目前处于历史估值低位,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相对较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凯莱英、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和普洛药业等;   2)进口替代能力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和鱼跃医疗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波动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0页
      2021-12-26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1医保目录谈判结果公布,平均降价幅度创历史新高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1医保目录谈判结果公布,平均降价幅度创历史新高

      生物制品
        本期行情回顾   本期(11.29–12.03)上证综指收于3607.43,上涨1.22%;沪深300指数收于4901.02,上涨0.84%;中小100收于9780.34,上涨0.35%;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11120.71,下跌1.63%,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7位。7个二级板块中,中药跑赢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12月1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基因治疗产品长期随访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进行研发和注册申报的具备基因治疗属性的产品,如质粒DNA、RNA、基因改造的病毒、细菌或细胞以及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产品等,旨在为该类产品开展长期随访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及时收集迟发性不良反应的信号,识别并降低这类风险,同时获取这类产品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息。本指导原则是对基因治疗产品开展长期随访临床研究相关技术问题的建议和推荐,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认知深入和经验积累,本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更新。申请人在研究中应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并建议及时与药审中心就长期随访研究方案的具体设计和细节进行沟通。   12月3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2021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1年药品目录》收载西药和中成药共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另外,还有基金可以支付的中药饮片892种。本次调整,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从谈判情况看,本次调整,共计对117个药品进行了谈判,谈判成功94个,总体成功率80.34%。其中,目录外85个独家药品谈成67个,成功率78.82%,平均降价61.71%。74个目录外新增药品涉及21个临床组别,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精神病等慢性病用药20种,肿瘤用药18种,丙肝、艾滋病等抗感染用药15种,罕见病用药7种,新冠肺炎治疗用药2种,其他领域用药12种,患者受益面广泛。   核心观点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本期下跌1.63%,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板块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7位。7个二级板块中,中药跑赢沪深300和中小100。疫情方面,海外国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持续呈现回升趋势,周内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在9月之后再次突破70万人,目前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确诊病例数量居前。新冠疫苗接种方面,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稳步推进,根据我国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共计25.24亿剂次。   消息方面,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印发2021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本次收录的目录共计药品2860种,包括1486种西药和1374种中成药,均为历轮医保目录谈判品种数量之最。本次医保目录调整中,对117个药品品种进行谈判,谈判成功94个,成功率为80.34%;目录外85个独家药品谈成67个,成功率78.82%;整体降价幅度为61.71%,降价幅度最高达到94%。对比此前的医保目录谈判情况来看,本次医保目录谈判的最高降价幅度和平均降价幅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在我国人均医疗收入增速放缓和新冠疫苗支出对医保基金形成冲击之下,医保基金支付压力愈来愈大,本次医保目录降价幅度较高的情况符合我国目前医保目录谈判腾笼换鸟的底层逻辑,而较高的谈判成功率一方面表明了国家对于医保谈判普惠性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医保目录谈判框架基本已定的前提下,市场及医药公司针对谈判准备越来越充分。医药市场将会加速分化,一方面,国产替代提速;另一方面,龙头效应将会加剧。医药行业估值分化加剧,中长期来看处在阶段性相对低位,业绩确定的低估值二线蓝筹或迎来买入良机。成长和估值在一段时期内会向合理的范围动态匹配,在估值切换渐行渐近的时点,提前布局尤其需要关注成长的可持续性。受经济预期下行的影响,医药行业防御属性受到了机构的青睐,呈现持续回暖的态势。此前我国新冠特效药研发顺利推进的消息,明显提振了生物制品等板块,此次新VOC变异毒株的出现或将促使海外疫情短期内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短期来看,维持关注新冠疫苗、新冠特效药的投资机会的观点。长期来看,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长期推进逻辑不变,安全边际相对较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医疗消费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信立泰、恩华药业、科伦药业、凯莱英、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和普洛药业等;   2)进口替代能力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和鱼跃医疗等;   3)对药械降价免疫的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爱尔眼科和盈康生命等;   4)不受医保约束的消费类医药企业,包括成长消费类、疫苗类和保健类等领域,建议关注智飞生物、华兰生物和片仔癀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波动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10页
      2021-12-05
    • 深度报告:高温合金业务加速兑现,军品业务进入收获期

      深度报告:高温合金业务加速兑现,军品业务进入收获期

      个股研报
        万泽股份(000534)   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明显改善。公司主营业务为微生态制剂、高温合金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70%;归母净利润0.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56%。2021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11%;归母净利润0.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34%,业绩增涨提升明显。   股权置换,两大业务并行发展。万泽股份包括万泽集团旗下万泽高温合金、万泽医药两块资产。2019年公告,公司以持有的常州万泽天海100%股权、北京万泽碧轩69%股权与万泽集团、万泽医药投资合计持有的内蒙双奇100%股权进行置换。内蒙双奇是国内唯一专注于消化和妇科两大微生态系统的厂家,微生态研究方面在业内具有明显优势。   高温合金技术先进,军品业务进入收获期。公司已掌握高温母合金与叶片制造的先进技术,已建立超高纯度高温合金熔炼核心技术体系、涡轮叶片精密铸造工艺体系,并且成功制备了铸造定向、单晶及等轴晶叶片和粉末涡轮盘等样品,具备了大规模量产的技术基础,拥有较大发展潜力。2021年上半年公司高温合金业务收入2156万元,同比增长73%。万泽中南研究院开展了某系列商用发动机叶片的研发工作,立项并交付了部分产品。深汕万泽精密铸造的高温合金母合金熔炼线扩产扩批成功,单炉产量实现翻番,已具备航空发动机用先进高温合金年产150吨的量产能力,并开展了以250kg制粉炉、25kg熔炼炉为重点的配套建设,形成了涡轮盘小批生产能力。批产扩产有助于推动军工业务迅速发展,促进业绩持续提升。   股权激励彰显公司信心。公司为顺利推进公司发展战略,健全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于2021年11月发布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拟向155名激励对象授予50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49571.31万股的1.009%,授予价格为每股7.70元。   投资建议   公司已掌握高温母合金与叶片制造的先进技术,并且成功制备了铸造定向、单晶及等轴晶叶片和粉末涡轮盘等样品,军品业务逐步进入收获期。受益于国内高温合金需求快速增长,叠加公司高温合金业务批产扩产,公司将迎来业绩高速成长。预计2021/2022/2023年实现营收6.30/7.18/8.2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11/1.32/1.56亿元,对应PE71/60/50。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盈利水平风险,高温合金业务的市场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4页
      2021-11-28
    • 2021三季报点评:平稳成长,核心产品有望进一步恢复

      2021三季报点评:平稳成长,核心产品有望进一步恢复

      个股研报
        恩华药业(002262)   2021年三季报: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9,197.47万元,同比增长21.79%;利润总额77,308.90万元,同比增长16.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291.13万元,同比增长17.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7,875.13万元,同比增长18.22%;基本每股收益0.67元,同比增长19.64%。   公司单季、整体业绩均实现平稳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695.14万元,同比增长15.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00.57万元,同比增长19.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246.53万元,同比增长19.38%。公司三季度和前三季度业绩整体来看均实现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疫情形势逐渐缓和,公司核心麻醉类产品有望进一步恢复,增厚公司业绩。   Q3研发费用持续提升,加速布局中枢神经研发管线。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23,522.86万元,同比增长35.55%。7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与比利时ComplixNV公司开展研发合作,利用其细胞跨膜抗体“CPABs”技术平台,加速中枢神经领域的药物靶点创新生物药研发。公司研发力度持续加大,随着公司各项项目逐渐步入成熟,未来公司有望迈入研发收获期,进一步丰富产品管线,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公司市场空间,增厚公司业绩。   好欣晴增资,加快推进上市进程。10月25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联营公司江苏好欣晴拟引入新股东增加资本金,计划融资10,000万元,此次增资后好欣晴股权结构得到优化的同时,也为其资金需求得到补充,利于好欣晴引进优质人才,同时进一步推进好欣晴上市进程。好欣晴是公司重点培育孵化的创新性企业,目前好欣晴IPO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持续推进,未来如好欣晴IPO成功,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投资收益。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暂不考虑转增的影响)的EPS分别为0.90元、1.09元和1.32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6.23倍、13.42倍和11.16倍。恩华药业是我国麻醉药品领先企业之一,核心产品在疫情形势稳定后恢复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3页
      2021-10-27
    • 2021年中报点评:业绩超预期,无植入产品大幅放量

      2021年中报点评:业绩超预期,无植入产品大幅放量

      个股研报
        乐普医疗(300003)   2021年中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2,056.53万元,同比增长53.87%;利润总额217,193.59万元,同比增长56.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581.44万元,同比增长51.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1,764.31万元,同比增长54.12%;基本每股收益0.96元,同比增长49.42%。   医疗器械业务受益疫情,带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1H公司医疗器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9,728.27万元,同比增长130.30%;毛利率61.03%,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0.63个百分点。药品制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5,914.43万元,同比增长0.82%;毛利率79.99%,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42个百分点。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0,491.06万元,同比增长5.99%。2020年我国首次对高值耗材冠脉支架进行集采,公司药品板块受招标集采影响业绩承压,叠加公司2020年一季度业务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器械、药品业务全年有所下滑,但公司大力发展心血管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业务,全年业绩实现平稳增长。整体来看,受疫情驱动,新冠检测试剂业务高速增长,带动整体业绩快速提升,扣除疫情部分收入影响,公司医疗器械业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5.91%。   无植入产品大幅增长,抵消冠脉支架集采影响。2020年11月我国首次对冠脉支架开展全国范围集采,公司传统支架业务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可降解支架、药物球囊、切割球囊等无植入创新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6,386.63万元,同比增长1,951.55%,二季度环比增长75.58%,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集采对于公司冠脉支架产品集采的影响。未来伴随公司产品销售结构逐步优化,公司医疗器械业务有望得到进一步恢复。   国际化脚步加速,海外收入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海外收入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44.04%,同比增长229.44%,为公司历年最高。自公司2020年成立国际业务部以来,公司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截至报告期内,公司拥有海外业务团队300人,营销网络触及120余个国家及地区。公司有望通过持续渗透海外市场,加深国际化布局,为公司提供更多业绩支撑。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1.49元、1.76元和2.04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6.82倍、14.20倍和12.29倍。公司作为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内部业务结构有望逐渐优化,合理的产业和平台布局以及研发成果不断释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研发低于预期的风险、集采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3页
      2021-08-31
    • 社会服务行业周报:医美行业监管加剧,利好头部正规医疗美容机构

      社会服务行业周报:医美行业监管加剧,利好头部正规医疗美容机构

      医疗服务
        本周行情:   休闲服务(申万)板块指数周涨跌幅为+4.87%,在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中排名第6。   上证综指(+2.77%)、深证成指(+1.29%)、沪深300(+1.21%)和创业板指(+2.01%)。   休闲服务行业涨幅前五:三特索道(+18.19%)、桂林旅游(+17.39%)、国旅联合(+17.10%)、长白山(+15.81%)、张家界(+12.95%);   休闲服务行业跌幅前五:锋尚文化(-12.78%)、科锐国际(-5.52%)、*ST海创(-3.51%)、*ST海创B(-3.20%)、*ST腾邦(-2.11%)。   行业新闻动态:   2021年中国餐饮连锁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多样化营销方式助力行业逆境突围   聚焦亚太酒店复苏策略:超过70%的高管在探索新业务,推动技术升级   2021年中国酒店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广东省一枝独秀、一二线城市优势较大   更多健身会员,开始投资健身房   餐饮新势力崛起巴奴火锅翻台率超越海底捞和九毛九   核心观点:   医美行业:监管趋严,利好头部公司。8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关于征求《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意见稿提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着力解决危害性大、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其中包括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等十项行为。   根据产业信息网数据,目前我国医疗美容市场渗透率低,对比美国、巴西、韩国等医美市场成熟国家10%左右的渗透率,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仅在2%左右,有着5倍的发展空间。随着医美行业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持续的严监管能有效带动行业的规范经营,利好上下游的头部正规企业。医美行业有望从野蛮生长过渡到健康、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阶段,加速行业出清,从而提升行业集中度。建议关注头部医美上市公司:华熙生物、爱美客、贝泰妮;中游正规医美机构:朗姿股份、奥园美谷。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的控制;国家政策的调控;行业监管风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8页
      2021-08-29
    • 2021中报点评:新药板块大幅放量,伊犁川宁净利润显著提升

      2021中报点评:新药板块大幅放量,伊犁川宁净利润显著提升

      个股研报
        科伦药业(002422)   2021中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3,233.06万元,同比增加13.84%;利润总额50,377.70万元,同比增长109.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281.71万元,同比增长142.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5,989.83万元,同比增长234.70%;基本每股收益0.35元,同比增长150.00%。   疫情逐渐可控,业绩显著恢复。报告期内公司输液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8,956.62万元,同比增长20.99%;毛利率66.26%,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87个百分点。非输液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7,234.75万元,同比增长6.78%;毛利率44.53%,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33个百分点。公司业绩随着新冠疫情可控得到显著恢复,叠加公司仿制药品持续放量,伊犁川宁保持良好业绩贡献,推动公司整体业绩增长。   伊犁川宁净利润大幅提升,一致性评价有序推进。公司子公司伊犁川宁产能饱和生产,硫氰酸红霉素等产品持续满产,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6.60亿元,同比减少10.14%;实现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60.68%。伊犁川宁产品需求得到恢复,产品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得到恢复性上涨,公司净利润得到大幅提升。一致性评价方面,公司2021年1月至7月获得一致性评价批件17个,其中7个为国内首家一致性评价。公司预计下半年会有6-10个产品获批,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管线。   非输液药品销量快速增长,新药板块大幅放量。报告期内,公司对康复新液等产品市场推广力度加大,公司非输液药品实现营业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21.47%。新药板块方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8亿元,同比增长38.78%。其中,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纳入集采大幅放量,实现营业收入2.05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6.12%。肠外营养输液产品得益于公司销售团队的持续推广,实现营业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38.32%。公司核心产品放量明显,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0.82元、0.90元和0.98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2.51倍、20.34倍和18.65倍。科伦药业是我国输液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向创新药企业转型,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缓和,伊犁川宁提供有力支撑,新批药物持续放量,公司业绩有望实现高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研发风险、创新药推进低于预期。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4页
      2021-08-29
    • 2021半年报点评: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创新研发持续推进

      2021半年报点评: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创新研发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复星医药(600196)   2021半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5,239.77万元,同比增长20.85%;利润总额330,422.95万元,同比增长43.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237.27万元,同比增长44.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7,022.70万元,同比增长20.38%;基本每股收益0.97元,同比增长44.78%。   制药产品以价换量,医疗器械业务稳中有增。报告期内,公司制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2.48亿元,同比增长22.33%;毛利率58.30%,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20个百分点。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37亿元,同比增长7.42%;毛利率47.83%,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61个百分点。医疗健康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44亿元,同比增长35.59%;毛利率18.06%,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18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制药业务中的非布司他片和匹伐他汀钙片集采中选,销售价格下滑,毛利承压但收入保持增长。但公司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等制药产品快速增长,叠加公司国际销售网络逐步打开,医疗器械业务稳步增长,驱动公司整体业绩快速提升。   研发费用维持高增长,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156,188.51万元,同比增长29.68%。目前公司在研药品项目合计为240项,其中72项为创新药项目,12个项目步入Ⅲ期临床阶段。报告期内,合营公司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于中国获批上市,属于我国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产品。新冠疫苗进展方面,公司获得BioNtech授权的mRNA新冠疫苗进展顺利,并于7月同台积电、鸿海、永龄基金会以及慈济基金会签署1500万剂疫苗销售协议。公司目前在研项目较多,未来在研项目或逐步进入收获期,为公司提供更多业绩增长点,同时随着mRNA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不断推进,未来成功上市后,有望为公司增厚业绩。   股权激励锁住核心人才。3月13日公司发布激励计划,激励对公司业绩、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骨干。公司有望借助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提升核心骨干积极性及团队凝聚力,充分绑定核心成员利益,锁住优质技术、管理人才,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暂不考虑转增的影响)的EPS分别为1.75元、2.01元和2.28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9.10倍、34.00倍和29.98倍。复星医药作为我国较为领先的医药研发企业,覆盖多个治疗领域,研发创新逐步落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3页
      2021-08-25
    • 2021年中报点评:Q2业绩显著恢复,资金储备支撑长期研发创新

      2021年中报点评:Q2业绩显著恢复,资金储备支撑长期研发创新

      个股研报
        信立泰(002294)   2021年中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632.40万元,同比减少10.38%;利润总额28,296.55万元,同比增长24.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693.14万元,同比增长20.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867.06万元,同比增长31.63%;基本每股收益0.22元,同比增长15.79%。   集采影响整体收入,Q2业绩显著恢复。报告期内,公司制剂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2,908.21万元,同比减少3.02%;原料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1,651.43万元,同比减少34.33%;医疗器械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254.74万元,同比减少45.12%;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818.02万元,同比增长984.32%。分季度来看,公司2021Q2实现营业收入61,039.29万元,同比减少8.86%;归属于上市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87.36万元,同比增长75.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058.14万元,同比增长130.39%。受集采政策影响,公司上半年整体收入出现下滑,随着我国疫情常态化管控和各项负面因素的逐步消除,高血压市场恢复高速增长,同时公司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产品销量保持快速增长,公司Q2业绩出现显著恢复。   现金储备丰富,研发投入长期无忧。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拥有货币资金341,329.90万元,同比增长220.37%,主要系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集资金195,187.11万元。研发收获进度方面,公司SAL0951预计于2022年上市;S086、SAL0107、SAL0108项目预计于2024/2025年上市;SAL007项目将于2028年上市。公司研发产品围绕心脑血管等领域,市场需求较高,公司现有现金储备充足,长期来看,将为公司创新研发的布局提供坚实保障,随着各项研发项目有序推进及获批上市,有望为公司提供新的增长点。   拟发行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医疗器械板块筹备分拆上市。7月29日,公司表示计划回购6,060,606股股票,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公司快速、可持续发展信心。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启动医疗器械板块分拆境内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未来随着公司医疗器械公司上市成功,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投资收益。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0.49元、0.63元和0.82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51.61倍、39.93倍和30.77倍。考虑到业绩恢复和研发兑现的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3页
      2021-08-2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