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91)

    • 化工:美联储七月再加息,供需格局支撑油价

      化工:美联储七月再加息,供需格局支撑油价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事件:据美联储消息,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1.50%-1.75%上调75个基点至2.25%-2.50%。7月27日,Brent和WTI原油期货价格分别收于106.62美元/桶和97.26美元/桶,单日上涨2.22美元/桶和2.28美元/桶,涨幅分别为2.1%和2.4%。   点评:   美联储持续加息,引发经济下行预期。美国加息致需求预期承压:本次加息是美联储连续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符合市场前期预期。今年以来,美联储已加息4次,累计加息幅度达225个基点。此前3次加息分别在3月、5月、6月,分别加息25、50、75个基点,75个基点也是美联储1994年11月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美联储称,预计继续上调目标区间将是合适的,并在此次的决议声明中重申,坚定致力于将通胀率恢复至2%这一目标。在美国大幅加息影响下,市场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预期并不乐观。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行:当地时间7月26日,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2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2%,较2021年6.1%下降2.9个百分点,较今年4月的预测值下调0.4个百分点。其中,美国方面,家庭购买力下降和货币政策收紧使其增速预测值被下调1.4个百分点;中国方面,进一步采取防疫封锁措施且房地产危机加深,导致增速预测值被下调1.1个百分点,产生重大全球溢出效应;欧洲地区,受乌克兰战争溢出效应影响,加之货币政策收紧,导致欧洲各国增速预测值被大幅下调。经济下行预期或将导致原油等大众商品需求预期下行。   短期供给乏力库存见底,供需格局支撑油价。国际油价自2020年4月低点以来持续复苏,进入2022年之后,受地缘政治、供给乏力、疫情反复、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宽幅震荡。需求端,美国进入传统成品油需求旺季,成品油裂解价差相较前两月有所回落,但仍处于2015年以来的高位,根据Wind,7月27日美国汽油/柴油/煤油裂解价差为37.32/57.06/50.55美元/桶;国内京沪等主要城市疫情已基本稳定,生活生产等方面逐步恢复正常,主要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回升,对成品油和原油需求有望稳步复苏。供给端,(1)OPEC高油价诉求或仍将继续,据OPEC发布的7月月报统计,6月份OPEC原油产量28.72百万桶/天,环比5月增加0.24百万桶/天;根据IEA数据,在不考虑利比亚入市情况下,6月份OPEC成员国中仅沙特、阿联酋、伊拉克和尼日利亚有一定规模的剩余产能,分别为1.6/1/0.4/0.4百万桶/天,OPEC剩余产能集中已导致OPEC+增产计划“有心无力”。美总统此次访问沙特,美国沙特两国签署了18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内容涉及能源、投资、通信、太空和卫生等领域。但在美国政府寻求的石油增产方面,目前沙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表态,考虑到美沙两国关系,美总统此行或将“空手而归”。(2)俄罗斯方面,据IEA统计,6月俄罗斯原油产量9.74百万桶/天,相较5月增长48万桶/天,但其6月份石油出口量下降25万桶/天至740万桶/天,成为2021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随着欧盟对俄原油的制裁加剧,未来俄原油供给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库存端,3月底,美国宣布将在6个月内释放共1.8亿桶战略石油储备。截至今年3月25日,美国SPR储备为5.7亿桶,按计划释放1.8亿桶原油后,美国剩余SPR仅为3.9亿桶,逼近IEA所规定的最小SPR储备量。7月22日,美国SRP仅4.7亿桶,位于1987以来最低位置。同时,当地时间7月26日,美国政府表示将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额外出售2000万桶原油。原油库存对油价波动的缓冲效果减弱。   长期上游资本开支不足,油价有望继续高位震荡。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原油上游资本开支处于历史低位,据IMF统计,2021年全球上游资本开支不足GDP的0.4%,较2014年高点下滑超50%。而伴随全球碳中和进程不断推进,更多国家和国际石油公司在石油开采领域采用更加保守的策略,资本开支难以大幅增加,长期来看,全球原油供给弹性缺乏,现有几大生产方或将把控原油价格。在全球三大原油供给方中,美国页岩油更加依赖于高资本开支,根据达拉斯联储调查结果,近60%的受访者认为投资者对资金的约束是制约石油公司扩产的主要原因。进入2022年以来,国际油价暴涨,但美国活跃钻机数量却增长缓慢,在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新井挖掘,美国页岩油企业优先选择加大对库存井(DUC)的完井操作,据EIA统计,美国DUC数量自2020年8月以来持续下降,至2022年6月已降至4245口,下降近50%。   关注油价未来预期影响因素:(1)关注OPEC国家增产意愿。8月初OPEC+会议是后续油价节奏的关键节点。若增产可能导致油价短期下跌。(2)关注美联储加息节奏及经济周期。全球经济下行预期增强,全球经济发生系统风险的因素或在增加。(3)关注我国疫情控制及生产复苏情况。我国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疫情已基本控制,但局部地区仍有反复,应警惕疫情反复带来的新一轮需求下滑。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油”、“服”、“替”相关企业。油价高位震荡拉动石油企业业绩,上游资本开支回暖,相关化学品价格增扩,建议关注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曼石油、中海油服、迪威尔、宝丰能源、卫星化学等企业。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不稳、OPEC+政策变化、俄罗斯制裁变动、全球疫情反复。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7-29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29:苯酚等产品价格涨幅居前,福建打造万亿级石化化工产业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29:苯酚等产品价格涨幅居前,福建打造万亿级石化化工产业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年初以来,板块领先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涨幅为1.45%,创业板指数跌幅为-0.84%,沪深300指数下跌-0.24%,上证综指上涨1.30%,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0.15个百分点。2020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下跌幅度为-8.34%,创业板指数下跌幅度为-17.62%,沪深300指数下跌幅度为-14.21%,上证综指下跌幅度为-10.16%,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1.82个百分点。   事件:1)本周苯酚价格涨幅居前,据wind,本周苯酚价格为9375元/吨,同比上涨12.95%;2)近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5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石化化工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万亿支柱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规划石化化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万亿元。   点评:   1)装置停车供给缩减,苯酚价格迅速回弹。供给端,据卓创资讯,部分酚酮装置降负及停车,供应存在强烈的缩减预期,供需缺口缩窄。需求端,数套双酚A新增装置投产也在持续推进,目前预计商品量或在四季度陆续释放,但短期内终端需求修复乏力。成本端,上端原料纯苯供需格局仍处于偏紧局面,价格或将处于相对高位水平,对苯酚市场成本支撑作用仍强;2)打造特色石化化工产业集群,优化提升石化化工产业链。《意见》提出加快打造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鞋服新材料产业集群、氟新材料产业集群、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化工型石油加工产业链、低碳轻烃产业链、工程塑料产业链、聚氨酯材料产业链、高端聚烯烃产业链、高性能橡胶产业链、高性能纤维产业链、功能性膜材料产业链、氟新材料产业链以及电子化学品产业链。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涨幅居前品种:苯酚(12.95%)、丙酮(7.69%)、棕榈油(24度)(7.30%)、磷矿石(贵州30%车板含税)(6.86%)、正丁醇(5.81%)。   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盐酸(-31.25%)、氯化铵(干铵)(-24.24%)、焦炭(-13.84%)、马尾松节油(优级,福建)(-13.40%)、环氧氯丙烷(-9.27%)。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2-07-2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Q2医药持仓仍处低位,积极把握优质赛道价值区间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Q2医药持仓仍处低位,积极把握优质赛道价值区间

      医药商业
        本周观点:   医药持仓仍处于历史低位,政策底部预期明确,建议积极配置优质赛道。本周沪深 300下跌 0.24%,医药生物行业下跌 0.76%,处于 31 个一级子行业第 27 位,市场整体处于震荡调整状态。 2022 年二季度 A 股基金(偏股型&灵活配置基金)前十大重仓医药板块占比 10.37%(环比下降 1.38pp),扣除医药基金后占比 5.39%(环比下降 1.37pp)。扣除医药基金后医药板块低配 2.43%,配置占比较 2022Q1 下降 0.58pp。2022 年二季度基金持有市值前十大的医药个股为: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康龙化成、泰格医药、智飞生物、长春高新、凯莱英、通策医疗、九洲药业,较 2022 年 Q1 前十新增长春高新、通策医疗、九洲药业。持有市值前十大的医药个股中有 5 家为 CRO/CDMO板块企业,以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疫苗等优质龙头,优质赛道持续受到资金青睐。2022 年二季度持仓基金数排名靠前的个股为: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智飞生物、长春高新、泰格医药、恒瑞医药、康龙化成、药明生物、凯莱英、通策医疗,相比Q1 新增长春高新、康龙化成、通策医疗。基金持仓增持金额前五的医药个股为:爱尔眼科、长春高新、康龙化成、通策医疗、同仁堂,高景气赛道在前期政策悲观情绪充分释放之后,仍然备受资金青睐,建议积极把握长期价值区间。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平稳推进,继续看好民营医疗龙头。 7 月 19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本次通知基本延续了 2021 年 9 月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的思路,1)继续强调公立医院的基本医疗公益属性; 2)总量范围内有升有降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突出体现对技术劳务价值的支持力度;3)继续加强价格动态调整及价格监测考核机制。相较 21 年的试点方案,本次通知有以下变化:1)更加强调政策组合拳(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集中带量采购等)的协同效应;2)对于医疗服务项目的调整给出了更加明确、切实可行的标准: “优先从治疗类、手术类和中医类中遴选价格长期未调整、技术劳务价值为主的价格项目纳入价格调整范围”、“对技术难度大、风险程度高、确有必要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可适当体现价格差异”。3)加大对基于临床价值的医疗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新增价格项目主要体现创新性,“加快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受理审核进度”、“对优化重大疾病诊疗方案或填补诊疗空白的重大创新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我们认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希望通过建立合理补偿机制,一方面优化医务人员激励机制、技术劳务价值能够得到体现;另一方面确保患者医疗负担总体稳定,从而实现多方共赢。体现技术水平和人力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大概率会向上调价,调整幅度与功能定位、成本结构、医疗技术复杂程度等相关。继续看好医生资源丰富、医疗实力突出的龙头公司受益,如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海吉亚医疗、锦欣生殖、国际医学、三星医疗等。   展望下半年,我们强调重视估值回归后,医药产业链的景气繁荣选择。 2022 年呈现出由高成长向稳增长的切换的特点,对于估值和确定性的要求较高,围绕新冠疫情主题反复催化和扰动。因此我们建议,结合长期与短期,寻求下半年的投资机会,并布局明年。(1)业绩&性价比:①兼顾成长与性价比:特色原料药、专科制剂、连锁药店、中药等。②高成长的估值修复:持续看好业绩强劲的细分赛道,积极把握调整后的估值修复,包括 CRO/CDMO、生命科学服务;以及成长空间广阔的创新药械等。(2)疫后修复:下半年环比拐点,明年上半年同比低基数下高增,一年维度的业绩催化。①终端服务及渠道:连锁药店、医疗服务;②产品型:消费属性产品,专科耗材、疫苗、生长激素、血制品等。 (3)新冠产业链:2022 年重要的主线之一,随着疫情反复、被市场反复关注。后阶段建议关注:新冠药物进度靠前的创新药企、CDMO/API 配套企业;核酸检测 ICL及上游耗材;新技术新冠疫苗研发企业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中泰医药重点推荐本周平均下跌 2.52%,跑输医药行业 1.76%。7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爱尔眼科,智飞生物,百济神州,康龙化成,泰格医药,长春高新,凯莱英,欧普康视,信达生物,昭衍新药,华兰生物,益丰药房,大参林,安图生物,我武生物,迪安诊断,康方生物,拱东医疗,同和药业,奥锐特。   一周市场动态: 对 2022 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17.6%,同期沪深 300 收益率-14.2%,医药板块跑输沪深 300 收益率 3.4%。本周沪深 300 下跌0.24%,医药生物行业下跌 0.76%,处于 31 个一级子行业第 27 位。本周化学制药、医药商业 子板块上涨,涨幅分别为 1.51%、1.67%;其他子板块均下跌,其中医疗服务子板块跌幅最大,为 3.23%。以 2022 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 28.2 倍PE,全部 A 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 31.7 倍 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 A 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11.00%。以 TTM 估值法计算, 目前医药板块估值 25.7 倍 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9 倍 PE),相对全部 A 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 27.8%。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2-07-2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政策底部预期强化,建议长期配置创新龙头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政策底部预期强化,建议长期配置创新龙头

      医药商业
        本周观点:   政策底部预期强化,建议长期配置创新龙头。本周沪深 300 下跌 4.07%,医药生物行业下跌 4.06%,处于 31 个一级子行业第 16 位;以 TTM 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5.9 倍 PE,相对全部 A 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 30.0%。自 2021 年下半年以来,受医保控费、高值耗材集采等政策影响,板块整体情绪低迷,估值也重回历史底部区间。我们认为,当前医药处于估值和政策的双重底部,随着本周第七批集采落地、北京发布支持创新的支付新政,板块情绪有望得到修复,叠加下半年院内诊疗复苏,看好医药板块修复行情。   第七批集采整体降价温和,关注企业边际变化。7 月 12 日,第七批集采在南京产生并公示拟中选结果。本次集采有 60 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 48%,降幅相比前几批集采(平均降幅均在 52%以上)有所温和。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 185 亿元。本次集采共有 295 家企业的 488 个产品参与投标,217 家企业的 327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经过多轮规则调整,集采的政策已经更加清晰合理。我们认为随着集采常态化推进,当前应重点关注两类企业:1)存量品种受损边际弱化、或是有望通过集采实现快速放量的“光脚”企业,如恒瑞医药、华东医药、苑东生物、科伦药业、司太立、普洛药业、健友股份、美诺华、天宇股份等;2)医保基金通过集采腾笼换鸟,向创新产品倾斜,持续看好创新药及其产业链。   北京试行 DRG 新政,鼓励创新、利好优质龙头。7 月 13 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 CHS-DRG 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试行)》,提出满足相关条件的创新性药品、医疗器械、诊疗项目可通过申报获得除外支付,条件包括:1)三年内上市或适应症变化较大的创新药/创新器械;三年内新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三年内由于价格调整新增的可另行收费的医疗器械;三年内北京新增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2)临床效果较传统药械/治疗项目有较大提升者; 3)对 DRG 病组支付标准有较大影响。 DRGs政策下药品和耗材变为成本端,很容易导致医院为了控费而减少使用一些临床效果更佳但价格昂贵的药械,进而可能导致医疗质量下降。此次的北京医保新政明确创新产品豁免 DRG,从支付端层面直接鼓励创新,尤其支持真正有临床意义的创新药械,释放出以创新为导向的积极信号。我们认为此次北京试行 DRG 新政具有一定示范效应,后续其他发达地区有望陆续跟进。   展望下半年,我们强调重视估值回归后,医药产业链的景气繁荣选择。 2022 年呈现出由高成长向稳增长的切换的特点,对于估值和确定性的要求较高,围绕新冠疫情主题反复催化和扰动。因此我们建议,结合长期与短期,寻求下半年的投资机会,并布局明年。(1)业绩&性价比:①兼顾成长与性价比:特色原料药、专科制剂、连锁药店、中药等。②高成长的估值修复:持续看好业绩强劲的细分赛道,积极把握调整后的估值修复,包括 CRO/CDMO、生命科学服务;以及成长空间广阔的创新药械等。(2)疫后修复:下半年环比拐点,明年上半年同比低基数下高增,一年维度的业绩催化。①终端服务及渠道:连锁药店、医疗服务;②产品型:消费属性产品,专科耗材、疫苗、生长激素、血制品等。 (3)新冠产业链:2022 年重要的主线之一,随着疫情反复、被市场反复关注。后阶段建议关注:①国产新冠药物的正式获批、在研优质产品的进度;②常态化核酸检测持续推进带来的增量;③新技术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④疫情反复下关注度的提升。看好新冠药物进度靠前的创新药企、CDMO/API 配套企业;核酸检测 ICL 及上游耗材;新技术新冠疫苗研发企业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中泰医药重点推荐本周平均下跌 4.29%,跑输医药行业 0.23%。7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爱尔眼科,智飞生物,百济神州,康龙化成,泰格医药,长春高新,凯莱英,欧普康视,信达生物,昭衍新药,华兰生物,益丰药房,大参林,安图生物,我武生物,迪安诊断,康方生物,拱东医疗,同和药业,奥锐特。   一周市场动态: 对 2022 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16.9%,同期沪深 300 收益率-14.0%,医药板块跑输沪深 300 收益率 2.9%。本周沪深 300下跌 4.07%,医药生物行业下跌 4.06%,处于 31 个一级子行业第 16 位,子板块全部下跌,生物制品跌幅最大为 5.89%,医药商业跌幅最小为 1.84%。中药、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医疗器械跌幅分别为 4.30%、4.26%、3.58%、3.41%。以 2022 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 28.4 倍 PE,全部 A 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 31.3 倍 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 A 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9.31%。以 TTM 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 25.9 倍 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9倍 PE),相对全部 A 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 30.0%。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2-07-18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28:国际油价迎来震荡,DMC价格继续上行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28:国际油价迎来震荡,DMC价格继续上行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年初以来,板块领先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跌幅为-3.81%,创业板指数跌幅为-2.03%,沪深300指数下跌-4.07%,上证综指上涨下跌-3.81%,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0.006个百分点。2022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下跌幅度为-9.64%,创业板指数下跌幅度为-16.92%,沪深300指数下跌幅度为-14.00%,上证综指下跌幅度为-11.31%,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1.67个百分点。   事件:7月13日,美国总统抵达以色列,开始其就任总统以来对中东地区的首次访问。据WIND,截至7月15日,布伦特和WTI原油期货价格分别收于101.13美元/桶和97.57美元/桶,分别较上周下跌5.6%和6.9%。   点评:   预期变化扰动国际油价,供需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截至7月15日,布伦特和WTI原油期货价格分别收于101.13美元/桶和97.57美元/桶,分别较上周下跌5.6%和6.9%。需求端:国际上,近期多位美联储官员都先后发表观点支持美联储在7月份继续加息75个基点以遏制美国高企的通胀。加息预期增强导致美元指数继续维持高位,市场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从而减少对原油等能源类大宗商品的需求。中国方面,疫情褪去拉动出行复苏或将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原油需求衰退。供给端:俄罗斯方面,据IEA统计,6月俄罗斯原油产量9.74百万桶/天,相较5月增长0.48百万桶/天,但其6月份石油出口量下降25万桶/天至740万桶/天,成为2021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随着欧盟对俄原油的制裁加剧,未来俄原油供给扔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美国方面,本周活跃钻井数小幅增加2座至599座,但在长期“碳中和”背景下,页岩油企业资本开支难以大幅增加,据EIA统计,美国DUC数量在6月已降至4249口,自高点下降近50%,预计难以在9-12月内形成有效新增产能。OPEC方面,6月份OPEC原油产量28.72百万桶/天,环比5月增加0.24百万桶/天;根据IEA数据,在不考虑利比亚入市情况下,6月份OPEC成员国中仅沙特、阿联酋、伊拉克和尼日利亚有一定规模的剩余产能,分别为1.6/1/0.4/0.4百万桶/天,OPEC剩余产能集中已导致OPEC+增产计划“有心无力”。拜登此次访问沙特,美国沙特两国签署了18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内容涉及能源、投资、通信、太空和卫生等领域。但在美国政府寻求的石油增产方面,目前沙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表态,考虑到美沙两国关系,美总统此行或将“空手而归”。库存端:3月底,美国宣布将在6个月内释放战略石油储备,若按计划释放,美国SPR将逼近IEA所规定的最小SPR储备量。7月8日美国SRP仅4.85亿桶,位于1987以来最低位置。原油库存对油价波动的缓冲效果减弱。短期波动不影响油价长期走势,国际油价有望持续在100-120美元/桶区间宽幅震荡。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涨幅居前品种:美国HenryHub期货(31.76%)、碳酸二甲酯(6.06%)、环氧氯丙烷(4.64%)、液化气(FOB东南亚)(3.44%)、新戊二醇(2.86%);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PTA(华东)(-15.85%)、苯酚(-13.54%)、PX(CFR中国)(-10.50%)、丙烯酸(-10.31%)、丁二醇(BDO)(-10.29%)。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9页
      2022-07-18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27:化工产品价格回落,DMC价格淡季上涨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27:化工产品价格回落,DMC价格淡季上涨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年初以来,板块领先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跌幅为-1.18%,创业板指数涨幅为1.28%,沪深300指数下跌-0.85%,上证综指上涨下跌-0.93%,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0.25个百分点。2022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下跌幅度为-6.06%,创业板指数下跌幅度为-15.20%,沪深300指数下跌幅度为-10.36%,上证综指下跌幅度为-7.79%,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1.73个百分点。   事件:据百川盈孚,本周国内有机硅中间体DMC市场价格有所反弹,市场均价为20500元/吨,较上周涨幅9.04%。   点评:   DMC市场价格出现反弹,市场价格重回2万。目前DMC主流价格价格在20000-20800元/吨,实单侧重商谈。本周有机硅单体开工负荷82.62%,较上周90.7%有所回落。上周六主力工厂报盘拉涨,下游观望情绪有所消退,因库存普遍偏低,市场抄底补仓情况有所增加。本周库存40600吨,较上周下降2000吨。周一开始其余单体厂报盘跟进上调,涨幅在500-1000元/吨,受买涨不买跌气氛影响,下游拿货气氛升温,单体厂新单接单气氛普遍好转。本周,恒业成、恒星及浙江中天装置停车检修,湖北兴发降负运行,DMC产量较上周下降,是支撑此次行情反弹的原因之一。本周原材料金属硅421及一氯甲烷价格止跌企稳,成本面跌幅收缓,单体厂利润亏损局面有所缓解。尽管在需求淡季中,下游企业心态并没有出现明显波动,除个别在月初有刚需拿货操作外,整体交投活动相对平静,但随着DMC价格反弹,多数厂家预售接单好转。国内单体厂家计划内及计划外检修交织叠加,开工负荷下降,供需关系有所改善。预计下周DMC价格稳中向好为主。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涨幅居前品种:美国HenryHub期货(16.10%)、碳酸二甲酯(13.79%)、甲基环硅氧烷(DMC)(9.04%)、嘧菌酯(5.88%)、吡虫啉(5.00%)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硫磺(固体硫磺)(元/吨)(-17.32%)、环氧氯丙烷(-15.07%)、液氨(-13.68%)、维生素C(VC粉,99%)(-11.67%)、脂肪醇(C12-14)(-11.24%)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2-07-11
    • 稳增长与新能源共振,纯碱景气有望延续

      稳增长与新能源共振,纯碱景气有望延续

      化学制品
        供给端增量仍需时日,检修季开工率或向下。根据卓创,2021年底我国纯碱总产能3293万吨/年,同比减少24万吨/年,考虑2021年底连云港碱业的130万吨/年产能退出,供给端出现缺口加大。今年以来,纯碱开工率整体呈现82-90%窄幅震荡的稳定趋势,我们认为年内的供给端高点或已出现;步入夏季检修密集,当下开工率为83%,较往年同期仍有5%的下降空间,短期或将维持供应紧张格局,下半年随着金大地、河南俊化、红四方、湘渝盐化等70万吨新增产能陆续投产,供给紧张格局或有所缓和,但同比去年产能仍下滑40万吨,需关注2023年上半年远兴能源340万吨/年产能的释放节奏。   稳增长与新能源共振,需求增速有望超预期。根据百川盈孚,2021年平板玻璃需求占比46%、日用玻璃需求占比18%、光伏玻璃需求占比为8%,此外硅酸盐、磷酸盐、小苏打等产品合计占比接近30%。(1)平板玻璃超预期:年初,行业存在对长期服役的玻璃产线大面积冷修的担忧,虽然上半年玻璃进入行业盈亏平衡区间,但日熔量仍处高位,根据卓创,6月30日当周全国浮法玻璃企业库存7129万重箱,环比+77万重量箱。其中浙闽鄂等省份玻璃库存下降明显,分别较上周下降7.2%、6.8%、5.6%,已出现需求恢复迹象,在稳增长背景下,房地产销售有望回暖,带动竣工复苏。(2)光伏玻璃需求加速:根据卓创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光伏玻璃在产生产线共计313条,日熔量合计59710吨,环比增加4.55%,同比增加66.14%。根据对在产企业已披露新增产能投放进度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行业产能大幅扩张,行业预计新增日熔量5.43万吨,整体行业产能有望于2023年突破2000万吨。按照光伏玻璃对纯碱单耗0.23测算,2022/2023/2024年光伏玻璃拉动纯碱需求分别为352/430/472万吨。(3)碳酸锂贡献增量:据高工锂电,未来四年国内锂电池出货量复合增速将超39%持续攀升,带动锂盐企业资本开支,理论上生产1吨碳酸锂消耗1.8-2吨纯碱,大幅拉动纯碱需求。我们预计2021-2025年全球碳酸锂拉动纯碱需求分别为57/72/96/115/138万吨。(4)出口持续高增:根据海关总署,2022年5月,纯碱单月出口达19.56万吨,创2017年以来的单月新高,根据ICIS,中欧的某些纯碱企业继续面临无烟煤短缺的问题,最近几个月不得不将产量削减5-10%,欧洲产能占比为20%,能源危机背景下有望维持出口景气。   相关标的:天然碱法龙头企业远兴能源;联碱法龙头企业和邦生物、双环科技、华昌化工、云图控股;氨碱法龙头企业中盐化工、三友化工、山东海化等。   风险提示:疫情反弹影响需求复苏、光伏玻璃投产不及预期、房地产竣工不及预期、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数据更新不及时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9页
      2022-07-07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26:石脑油等价格上涨,纯碱供需稳定运行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26:石脑油等价格上涨,纯碱供需稳定运行

      化学原料
        年初以来,板块领先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涨幅为2.87%,创业板指数跌幅为1.50%,沪深300指数上涨1.64%,上证综指上涨1.13%,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1.74个百分点。2022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下跌幅度为4.94%,创业板指数下跌幅度为16.27%,沪深300指数下跌幅度为9.59%,上证综指下跌幅度为6.93%,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1.99个百分点。   事件:据百川盈孚,本周国内纯碱市场价格走势平稳,轻质纯碱市场均价为2920元/吨,重质纯碱市场均价为3043元/吨,均与上周持平。   点评:   纯碱市场供需变化相对较小,价格维稳运行。供给端,纯碱生产厂家现货供给能力不足,行业开工率小幅下跌,为84.71%。据百川盈孚,本周纯碱企业库存总量为33.98万吨,较上周下降15.05%。成本方面,纯碱整体成本小幅回升,涨幅为2.70%,涨幅较为明显;原盐市场价格回升,合成氨市场价格先跌后涨。需求端,纯碱下游需求量小幅下跌,平板玻璃、光伏玻璃开工率均有小幅下降;轻碱下游日用玻璃、焦亚硫酸、泡花碱、两钠、冶金、印染、水处理等行业对纯碱需求变化相对较小。下游用户整体拿货成本高位运行,对纯碱存抵触心理,仅刚需拿货。预计下周国内纯碱企业开工率或将继续下降,华中部分企业检修逐步复产、华东部分厂家持续有检修及开产变化,西南区域部分厂家存检修计划,在产企业开工基本高位。轻碱下游厂家开工变化相对有限,整体刚需采购。预计下周纯碱市场行情维稳运行,整体纯碱市场价格或将区间整理。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涨幅居前品种:液化气(FOB东南亚)(4.69%)、硫酸(98%)(3.85%)、石脑油(FOB新加坡)(3.83%)、纯苯(FOB韩国)(3.72%)、碳四原料气(2.96%)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棕榈油(24度)(-18.13%)、六氟丙烯(浙江巨化)(-16.00%)、美国Henry Hub期货(-13.06%)、THF(华东)(-12.50%)、PC(-11.36%)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2-07-04
    • 化工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逆全球化下的景气、边际和成长

      化工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逆全球化下的景气、边际和成长

      化学制品
        引言   全球化浪潮带来低成本,中国崛起为制造中心。过去四十年,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世界每个角落,影响了每个人生活,更重塑了全球化工行业格局。一批批的化工装置在中国拔地而起,中国也崛起为全球化工的制造中心;而欧洲企业则借助技术和终端优势,通过分拆合并实现了资本收益率优化;美国则借助页岩油革命和技术优势,在大化工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受益于此,全球化工品成本不断下降,优秀企业在抢占产业链位置后,通过规模化扩张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逆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资源品争夺首当其冲。自2018年开始,全球化浪潮初现拐点,美国以贸易关税为手段试图迎来制造业回流,而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的物理隔断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制造-需求的节奏异步,进一步加速了逆全球化。时至今日,疫情在全球各地逐渐消退,但是从资源到制造再到消费的全球化供应链已经受到极大的挑战。当OPEC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推高油价的时候,摩洛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推高磷矿石的价格也就显得可以理解,而这一局面并未看到被打破的迹象。   资源品搭台,国内化工制造有望迎来高光时刻。当资源品的价格高企已经被市场逐渐默认为现状后,我们认为,化工中游制造业有望迎来景气反转和布局窗口。   首先,利润修复:供给端的成本支撑在年内有望继续维持,而以烯烃为代表的大宗品价差已经达到底部,美国经济的韧性和中国经济的复苏,为价格传导和价差修复提供必要条件;   其次,量价齐升:逆全球化过程中资源品的争夺,将演化为工业品及其下游市场的竞争,年初以来的国内外能源套利将在三季度迎来“高光时刻”,并且将演化到更细微的行业竞争中;   最后,高质量发展:在2016年以来厚盈利周期推动下,国内化工行业的高附加值攻关项目将陆续进入落地期,在逆全球化过程中,通过国产替代,依靠国内市场,实现企业成长和产业升级。   投资建议   (1)资源品景气延续,原油+化肥仍被低估。受长周期资本开支缺乏影响,全球资源品仍处于景气周期。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将继续保持在较高位置,等待新一轮需求周期。一方面,供给端OPEC为代表的产油国剩余产能有限而集中,而页岩油受限于碳中和无法提供充足产量,另一方面需求端则在后疫情时代迅速复苏,尽管存在衰退预期,但是本轮周期中,供给端仍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从而保持原油价格在高位震荡。化肥则在逆全球化下,全球贸易受到明显影响,粮食价格不断抬高需求预期,磷肥、钾肥和氮肥均处于供需紧平衡,考虑到下游需求的季节性,预计下半年化肥需求紧张或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相关公司仍处于较低估值,我们保持继续推荐。重点关注:原油、油服、磷肥、钾肥和尿素。   (2)中游加工迎来改善,龙头企业有望先行。能源价格高企,已重塑了全球化工成本曲线。作为全球第二大生产基地的欧洲,在俄乌冲突影响下脆弱性凸显。一方面,能源安全引发供给端担忧且高企的成本丧失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碳中和下欧盟规模性投资暂停,ESG并购为主要方向,长周期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年初以来,国内化工品出口呈现两大特点——高基数下的增长和原料端强于产品端。我们认为,进入下半年,需求旺季将进一步加剧产业链供应紧张,供应稳定的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成本曲线陡峭下的出口拉动。重点关注:聚氨酯、PVC、纯碱、维生素、蛋氨酸等品种。   (3)紧握下游需求景气,关注代糖+光伏+电动车。作为中游加工制造业,下游需求景气对上游材料的传导往往会拉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代糖随着“减糖”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甜味剂也饮料、调味品、烘焙食品、药品等各个领域对糖类进行替代。三氯蔗糖、阿洛酮糖将分别是高倍甜味剂和低倍甜味剂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代糖品种,特别是后者甜度和蔗糖相似、下游空间更广。在光伏产业链高景气的带动下,EVA、工业硅、纯碱、三氯氢硅等相关材料迎来供需紧平衡。电动车则更多聚焦于产品升级换代过程中对材料的需求迭代,我们预计车用TPU、LiSFI、导电炭黑等新型产品有望不断提升渗透率,带动行业快速发展。   重点关注公司:   资源品景气延续:中国海油、中海油服、中曼石油、迪威尔;制造业比较优势: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安迪苏;新材料成长突破:百龙创园、金禾实业、凯胜新材。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8页
      2022-07-01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25:万华集资助力大乙烯项目,供需缺口支撑油价高位震荡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25:万华集资助力大乙烯项目,供需缺口支撑油价高位震荡

      化学原料
        年初以来,板块领先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跌幅为-0.75%,创业板指数涨幅为6.29%,沪深300指数上涨1.99%,上证综指上涨上涨0.99%,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1.75个百分点。2021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下跌幅度为-7.60%,创业板指数下跌幅度为-14.99%,沪深300指数下跌幅度为-11.04%,上证综指下跌幅度为-7.97%,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0.37个百分点。   事件:1)6月22日,由山东工行独家承销的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转型+科创)成功发行,募集资金2亿元,用于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2)本周原油价格有所回调。据wind,本周WTI期货价格为104.4美元/桶,同比下降10.79%,Brent期货价格为110.1美元/桶,同比下降7.78%。   点评:   1)万华化学募集2亿助力大乙烯项目,节能减排树立行业能效新标杆。该项目创新性采用轻烃裂解制乙烯路线,为中国第一套纯丙烷进料裂解装置,通过原料的轻质化、采用高效率裂解炉以及热泵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生产过程的能耗和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碳减排效益,对缓解全球气温升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项目乙烯装置单位乙烯产品能耗和单位双烯产品能耗分别优于行业能效标杆水平、行业先进值,预计每年可实现节约标准煤10.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55万吨;2)原油需求预期下滑油价略有回调,供需缺口支撑油价高位震荡。据IMF统计,2021年全球上游资本开支不足GDP的0.4%,原油上游资本开支处于历史低位。供给端,OPEC高油价诉求或仍将继续,俄罗斯方面,预计到2022年底,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将减少90%。需求端,美联储加息引发对经济衰退的担忧,石油需求预期下滑。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涨幅居前品种:煤焦油(4.49%)、聚合MDI(3.66%)、金属硅(441)(3.49%)、氯化铵(湿铵)(3.45%)、纯MDI(3.23%)   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新戊二醇(-20.81%)、美国HenryHub期货(-15.68%)、辛醇(-14.29%)、乙二醇(MEG,华东)(-13.40%)、正丁醇(-13.13%)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2-06-2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