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91)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8:春耕来临磷肥回暖,磷矿紧平衡价格上行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8:春耕来临磷肥回暖,磷矿紧平衡价格上行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年初以来,板块领先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涨幅为0.79%,创业板指数跌幅为-0.83%,沪深300指数上涨0.66%,上证综指上涨1.34%,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0.54个百分点。2022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为10.00%,创业板指数上涨幅度为3.50%,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为4.89%,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5.76%,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4.24个百分点。   事件:1)2月20日,发改委、工信部等14个部分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湖北、贵州、云南等磷矿石产出大省要全面清理废除限制磷矿石全国流通的政策;2)据观磷肥数据,2月中上旬四川磷矿石率先上调了40-50元后,贵州磷矿石交易价格跟涨30-40元,本次报价又再次调涨20元。开阳地区28%车板价报价上涨20元至1020元/吨,30%车板报价后续有跟涨可能。福泉地区28%车板报价上涨20元至1020元/吨。进口埃及磷矿28%品位报价上涨5美金至120美元/吨CFR以上。   点评:   春耕行情短期提振需求,紧供需或延续涨价趋势。目前国内磷复肥市场处于春耕备肥旺季,短期需求激增对原料价格或有一定提振,但磷矿石全国流通的解封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春耕行情对上游磷矿石原料价格的持续推动,所以我们认为,磷矿石涨价的核心原因来源于市场对磷矿石全年紧供需格局的预期。   新能源拉动湿法净化酸需求,产能释放在即促使磷矿紧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的极大市场需求催生了全国对磷酸铁材料的加速布局,而作为稳定高效的原材料,湿法净化酸也被企业纷纷布局,在2023年将迎来产能释放。据百川盈孚统计,2023年湿法净化酸新增产能为111.2万吨,其中兴发集团10万吨、湖北宜化16.2万吨、洋丰楚元25万吨、湖北大峪口5万吨、川恒股份10万吨、大地云天10万吨、新都化工35万吨。相比于普通磷酸,湿法净化酸对磷矿品味要求更高,故生产中使用的单吨磷矿石消耗也更大,据卓创资讯,生产一吨普通磷酸需消耗磷矿石2.7吨,而据云天化生产一吨工业级磷酸的单耗为3.7吨。若假设以云天化生产工业级磷酸的3.7吨单耗测算,2023年111.2万吨的新增湿法净化酸产能将拉动400万吨以上的磷矿石需求,供需边际仍将趋紧。近年来安全环保趋严,小磷矿加速出清,新建磷矿从建设到正式投产需要4-5年,叠加需求端磷肥需求刚性、湿法净化磷酸拉动明显,磷矿石供需紧平衡下,看好磷矿石价格景气维持,看好一体化磷化工和具备磷矿成长性的企业。   短期旺季来临,磷肥价格回暖。据百川盈孚,进入Q1磷肥行业开工率季节性提升,今年1月,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开工率分别为47.23%和52.1%,环比+3.37%和1.94%。库存方面,截至2023年2月24日,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行业库存分别为20.38万吨和22.74万吨,环比-4.23%和-10.96%。磷酸一铵市场均价3356元/吨,年同比+11.27%;磷酸二铵市场均价3798元/吨,年同比+8.36%,化肥价格已底部回暖,随春耕景气即将到来以及法检政策存在调整的可能,我们看好磷肥复苏延续。   价格涨幅居前品种:盐酸(23.08%)、苯胺(12.79%)、异丁醛(9.35%)、丙酮(6.36%)、双氧水(27.5%)(5.15%)。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正丁烷(-13.10%)、丙烷(CFR华东)(-13.10%)、固体烧碱(99%片碱,华东)(-11.63%)、烯草酮(-10.71%)、液体烧碱(32%离子膜,华北)(-9.48%)。   风险提示事件:产能统计误差,宏观经济波动。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3-02-28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7:中国化学尼龙66装置成功投产,助力高端尼龙领域快速发展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7:中国化学尼龙66装置成功投产,助力高端尼龙领域快速发展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年初以来,板块领先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跌幅为-0.76%,创业板指数跌幅为-3.76%,沪深300指数下跌-1.75%,上证综指上涨下跌-1.12%,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0.36个百分点。2022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为9.14%,创业板指数上涨幅度为4.37%,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为4.21%,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4.36%,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4.77个百分点。   事件:近日,中国化学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尼龙66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第一批优级品。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投资104亿元,占地1800亩,以丁二烯为主要原料,生产20万吨/年己二腈以及丙烯腈、己二胺、尼龙66成盐及切片等产品。   点评:   尼龙66装置投产助力我国高端尼龙新材料领域快速发展。在庞大的尼龙材料家族中,尼龙6和尼龙66是两大主要品种。凭借着抗震、耐热、耐磨、耐腐蚀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尼龙66被广泛应用于民用丝、工业丝、工程塑料、航空航天等领域,是高端瑜伽服、速干服、弹力锦纶外衣、冲锋衣等民用服装的理想材料,也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在汽车发动机、电器、车体,高铁车体,大型船舶的涡轮、螺旋桨轴、螺旋推进器、滑动轴承等部件上有着广泛应用。从全球市场看,我国尼龙66的市场发展还很不充分。2021年全球尼龙66产能300万吨,其中我国占比约25%;尼龙66表观消费量203.2万吨,我国占比约30%。本次中国化学尼龙66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投产对破解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制约具有重大意义,将对补齐我国尼龙产业链短板,推动高端尼龙新材料领域技术升级,改变市场供应格局、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化学依靠自有技术打通尼龙66生产全产业链。尼龙66的原料为己二酸和己二胺,己二胺的原料为己二腈。之所以尼龙66在国内未能规模发展即是因为关键原料己二腈长期垄断在国外公司手里,导致供给无法满足。我国的己二腈国产化历经前后近五十余年的历程,但多次碰壁。2015年,中国化学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己二腈生产技术,并于2015年9月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建成50吨/年中试连续生产装置。2019年,中国化学与齐翔腾达合资建立天辰齐翔公司,采用自主研发技术建设尼龙新材料项目。项目规划建设50万吨己二胺、50万吨己二腈及配套尼龙项目,其中一期项目以丁二烯为主要原料,生产20万吨/年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盐及切片等产品。项目于2020年5月开工,于2022年7月成功打通己二腈全流程,全国首台套“卡脖子”技术丁二烯法己二腈项目成功投产。本次尼龙66成功投产是中国化学继丙烯腈、己二胺、己二腈装置后,又一套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完整产业链体系全面形成,为高端尼龙新材料产业集群沿链聚合、集群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价格涨幅居前品种:双氧水(27.5%)(7.26%)、煤焦油(5.63%)、液氨(5.48%)、丁二烯(5.43%)、丙酮(5.21%)。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双甘膦(-12.90%)、异丁醛(-9.76%)、黄磷(-7.37%)、代森锰锌(-6.67%)、六氟丙烯(浙江巨化)(-6.38%)。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2-2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把握窗口期,持续关注低估值、有催化的细分领域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把握窗口期,持续关注低估值、有催化的细分领域

      化学制药
        本周观点:   看好医药慢牛行情,持续关注低估值、有政策催化的细分领域机会。本周沪深300下跌1.75%,医药生物行业下跌0.07%,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8位。本周医药板块随大盘调整,但中药、连锁药店子板块在中药注册新政、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等政策催化下表现亮眼,申万二级行业指数中药、医药商业分别上涨4.65%、5.58%。结合当前医药基本面、基金持仓、估值等情况,我们持续看好2023年开始的医药慢牛行情,2月将继续侧重复苏;低估值、有政策催化的细分领域将有望持续引领结构性行情。看好创新产业链、医疗服务、连锁药店、常规疫苗、血制品、常规诊断等板块的修复。2月重点关注Q1可能带来基本面业绩或事件性催化的细分方向,例如医疗新基建的落地、诊疗及消费复苏数据的验证、连锁药店的业绩持续、特色原料药的业绩改善等。此外考虑新冠流感化趋势,相关疫苗、药物、自我诊疗预计长期持续,可能在业绩、逻辑上不断催化板块行情,持续关注新冠疫情变化。   中药注册新政发布,持续关注板块龙头机会。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了中药人用经验的合理应用以及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注册分类的研制原则和技术要求,其中:1)人用经验证据的合理应用:明确了中药人用经验的具体内涵,合理豁免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及部分临床试验的情形、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应用人用经验的情形,以及引入真实世界证据作为支持产品上市的依据。2)中药创新药:规定了临床、药学及药理毒理方面的相应要求。3)中药改良型新药:明确了改良型新药研发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改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功能主治、改变工艺或辅料等引起药用物质基础或药物吸收、利用明显改变等改良型新药情形,分别提出了研制要求。4)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明确了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的注册管理总体要求、研制基本要求、审评模式,以及该类制剂上市后的研究要求。5)同名同方药:明确了同名同方药的研制基本原则,规定了对照同名同方药的选择要求,以及同名同方药开展临床试验以及豁免临床试验的条件。《规定》进一步落实了加快推进完善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三结合”)的中药审评证据体系,有利于中药的创新传承发展,中长期来看,在政策、创新、消费升级等因素推动下,中医药迎来较好的发展时机,建议关注龙头优质企业如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以岭药业、太极集团、华润三九、同仁堂、康缘药业等。   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关注头部连锁药店机会。2月1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1)积极支持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统筹地区医保部门要优化申请条件、完善服务流程,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2)完善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支付政策:明确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凭定点医药机构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保目录内药品发生的费用可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完善预算管理,统筹地区医保部门根据门诊费用等因素科学编制年度门诊医保资金支出预算,探索总额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的激励约束作用;加强协议管理,细化各项措施,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做好费用审核结算,原则上医保经办机构自收到定点零售药店结算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医保结算,并及时拨付结算费用。3)明确配套政策:加强药品价格协同,倡导参考省级医药采购平台价格销售医保药品;加强处方流转管理,加快医保电子处方中心落地应用;加强基金监管。《通知》的发布意味着药店纳入门诊统筹正式起步,药店将获得医保消费增量,分享“处方外流”政策红利,同时高门槛、严准入的标准也更加考验药店实力,建议关注竞争力强的头部连锁药店机会,如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健之佳、漱玉平民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2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爱尔眼科、泰格医药、康龙化成、通策医疗、新产业、康泰生物、海吉亚医疗、安图生物、普洛药业、百克生物、锦欣生殖、南微医学、奥锐特、百诚医药、同和药业、华兰股份;本周平均下跌3.70%,跑输医药行业3.63%。   一周市场动态:对2023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5.8%,同期沪深300收益率4.2%,医药板块跑赢沪深300收益率1.6%。本周沪深300下跌1.75%,医药生物行业下跌0.07%,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8位,子板块中医药商业、中药、化学制药上涨,涨幅分别为5.58%、4.65%、0.5%,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疗器械下跌,跌幅分别为3.83%、2.28%、0.85%。以2023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4.1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5.3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57.7%。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5.9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4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5%。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02-20
    • 医药行业周报:调整提供布局良机,积极把握复苏行情

      医药行业周报:调整提供布局良机,积极把握复苏行情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周观点:   调整提供布局良机,积极把握复苏行情。本周沪深300下跌0.85%,医药生物行业下跌0.65%,处于28个一级子行业第10位,本周市场受中美关系等外部因素扰动波动较大,CRO/CDMO板块亦受此影响有所调整。由于医药生物行业以内需为主,且随着复苏行情从预期演绎逐步过渡到基本面兑现,院内常规检验、治疗等活动正在复苏,医疗服务、IVD等板块均有不错表现。结合当前医药基本面、基金持仓、估值等情况,我们持续看好2023年开始的医药慢牛行情,2月将继续侧重复苏。看好创新产业链、医疗服务、连锁药店、常规疫苗、血制品、常规诊断等板块的修复。2月重点关注Q1可能带来基本面业绩或事件性催化的细分方向,例如医疗新基建的落地、诊疗及消费复苏数据的验证、连锁药店的业绩持续、特色原料药的业绩改善等。此外考虑新冠流感化趋势,相关疫苗、药物、自我诊疗预计长期持续,可能在业绩、逻辑上不断催化板块行情,持续关注新冠疫情变化。   四川开展口腔牙冠历史采购数据填报,种植牙集采最后一环落地。四川省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口腔牙冠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工作,采集范围为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代码前15位为C07060114405001、主要材质为氧化锆的口腔牙冠产品,包含白锆、彩锆(含单色彩锆和分层彩锆)。此前全国统一开展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调控以及口腔种植体联盟采购均已落地,根据2022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牙冠价格以探索竞价挂网为主,由四川省先行先试,形成牙冠价格的参照系,其他省份做好价格联动。公立医疗机构自行加工制作种植牙牙冠的,采取“产品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以成本要素计价、自主确定价格并挂网,与竞价挂网牙冠的比价关系保持在合理区间。我们认为,本次四川开展口腔牙冠历史采购数据填报也意味着种植牙集采最后一环落地,即将正式落地执行。种植牙市场供需不平衡仍然存在,降价有望带来需求爆发,会进一步加大供需缺口。考虑到种植牙医学习曲线较短,大型民营口腔连锁医生产能更具弹性,有望承接更多增量需求。此外,集采背景下个体诊所低价种植牙引流的营销策略失效,尾部机构加速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以通策医疗、瑞尔集团为代表的民营口腔服务龙头有望迎来业绩+估值的双重修复。看好种植牙需求爆发下的产业链国产化机遇,建议重点关注产业链相关标的正海生物、奥精医疗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2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爱尔眼科、泰格医药、康龙化成、通策医疗、新产业、康泰生物、海吉亚医疗、安图生物、普洛药业、百克生物、锦欣生殖、南微医学、奥锐特、百诚医药、同和药业、华兰股份;本周平均下跌1.94%,跑输医药行业0.79%。   一周市场动态:对2023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5.9%,同期沪深300收益率6.1%,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0.2%。本周沪深300下跌0.85%,医药生物行业下跌0.65%,处于28个一级子行业第10位,所有子板块中仅医疗器械上涨,涨幅为0.69%,下跌的子板块中医疗服务跌幅最高,为-2.35%。以2023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4.3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5.4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57.5%。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6.3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4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4%。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2-13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6:中石化新增百万吨乙烯项目,加快炼化一体化产业链整合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6:中石化新增百万吨乙烯项目,加快炼化一体化产业链整合

      化学制品
        年初以来,板块领先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涨幅为0.29%,创业板指数跌幅为-1.35%,沪深300指数下跌-0.85%,上证综指上涨下跌-0.08%,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0.37个百分点。2023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为9.97%,创业板指数上涨幅度为8.45%,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为6.06%,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5.55%,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4.43个百分点。   事件:近日,中国石化洛阳地区新建百万吨乙烯项目通过了河南省生态环境技术中心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此项目名称为中国石化洛阳地区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乙烯工程。建设内容为100万吨乙烯+65万吨PE+35万吨EVA+60万吨PP。   点评:   本项目新建10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下游共14套装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百万吨乙烯项目位于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项目建设投资246亿元,其中环保投资共17.25亿元,约占建设投资的7.01%。乙烯工程以洛阳石化炼油厂提供原料为基础,建设以10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龙头的15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6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40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3万吨/年苯乙烯抽提装置、30万吨/年m-LLDPE装置、35万吨/年HDPE装置、25万吨/年LDPE/EVA装置、10万吨/年EVA装置、20万吨/年环氧乙烷装置、40万吨/年3#聚丙烯装置、20万吨/年4#聚丙烯装置、5万吨/年SEBS装置等13套石油化工生产装置。   布局乙烯炼化一体化为国家和企业重要发展战略。企业乙烯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是石油化工基础性原料,乙烯装置则是石化工业龙头,70%以上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源自乙烯装置,乙烯装置的规模、产量、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石化工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参照,但长期以来,我国乙烯自给率并不高。在民营企业加速抢滩炼化一体化市场的当下,中石化也致力于实现传统炼化的蜕变,在湖南、辽宁、福建等省份已布局多个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总产能超千万吨。此次百万吨大乙烯项目建成后,除了进一步夯实中石化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也将弥补河南省在聚乙烯资源上的空缺,形成门类齐全的化工产品序列,助力企业从“燃料型”炼厂向“化工型”炼厂转型,并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该项目还延伸出高性能茂金属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EVA等,丰富的产品线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原材料支持。其中,茂金属聚乙烯是我国严重依赖进口的产品,茂金属聚乙烯装置建成后将缓解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涨幅居前品种:THF(华东)(14.47%)、碳四原料气(6.92%)、三氯氧磷(4.79%)、丙烷(CFR华东)(4.59%)、正丁烷(4.59%)。   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维生素B5(泛酸钙,98%)(-10.71%)、烯草酮(-9.68%)、动力煤(-9.36%)、硫磺(固体硫磺)(元/吨)(-7.69%)、辛醇(-7.44%)。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3-02-13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5:海南百万吨乙烯试车成功,未来带动千亿下游市场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5:海南百万吨乙烯试车成功,未来带动千亿下游市场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年初以来,板块领先于大盘: 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涨幅为 3.08%,创业板指数跌幅为-0.23%,沪深 300 指数下跌-0.95%,上证综指上涨下跌-0.04%,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 3.12 个百分点。 2020 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为 21.74%,创业板指数下跌幅度为-13.02%,沪深 300 指数下跌幅度为-20.53%,上证综指下跌幅度为-6.04%,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 27.78 个百分点。   事件: 近日, 100 万吨/年乙烯裂解、 55 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等 10 套生产装置就在海南炼化化工区内约 3700 亩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且陆续开工投产,目前聚烯烃 4 套工艺装置已全部实现一次试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预计 2 月 10 日乙烯装置投料,2 月 15 日全流程贯通。   点评:   海南百万吨乙烯试车成功,自给率缺口进一步缓解。 我国乙烯行业目前供给仍存在一定缺口, 2022 年我国目前乙烯产能 4486 万吨,产量约 3617 万吨,整体开工率约81%,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 2022 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量约 6000 万吨,整体自给率仅为 60%。 “十四五” 我国累计新增乙烯产能 3832 万吨,预计未来我国乙烯供给将满足我国需求。近日,中石化海南炼化区 100 万吨乙烯装置试车成功,促进我国乙烯产能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弥补我国的乙烯供给缺口。   未来乙烯项目完全投产,激发千亿下游市场。 围绕海南乙烯项目,海南炼化不断对下游产业链进行补链、强链、延链,推动和引进了逸盛石化二期、奥克化学 20 万吨/年环氧衍生绿色能源新材料、巴陵石化 17 万吨/年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金发科技高性能新材料、岳阳兴岳石油化工橡塑助剂及海南众扬 FFS 重包装膜等项目,仅这些乙烯下游配套项目每年产值就可达 188 亿元,税收达 6.45 亿元,整体来说项目完全达产后将直接拉动逾千亿元的下游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的发展。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 价格涨幅居前品种: 丙烯酸(14.07%)、丙烯酸丁酯(13.23%)、基础油(华东)( 12.28%)、丙烯酸乙酯( 11.58%)、聚合 MDI( 10.20%)。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 美国 Henry Hub 期货(-21.10%)、正丁烷(-17.10%)、丙烷(CFR 华东)(-17.10%)、盐酸(-11.72%)、萤石粉(湿粉,华东)(-10.40%)。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9页
      2023-02-06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复苏行情有望持续,积极把握配置窗口期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复苏行情有望持续,积极把握配置窗口期

      医药商业
        复苏行情有望持续演绎,建议积极布局。本周沪深300下跌0.95%,医药生物行业下跌1.15%,处于28个一级子行业第24位。本周医药板块波动较大,前期受益于防疫政策变化积累较多涨幅的新冠药产业链、连锁药店均有所调整,个股行情呈现多点开花,当前医药仍处于积极寻找共识与主线的阶段。随着全国整体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复苏行情从预期演绎逐步过渡到基本面兑现。2月复苏行情有望持续演绎,其中三类企业建议重点关注:1)创新产业链,1月在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创新药海内外进展、CRO/CDMO优异业绩密集披露下,高成长的创新产业链回暖明显,我们认为2023年有望持续表现;2)消费医疗,复苏预期下民营医疗服务、消费属性的药品和耗材预期持续修复;3)常规受损严重的诊疗及药品。结合当前医药基本面、基金持仓、估值等情况,我们持续看好2023年开始的医药慢牛行情,2月将继续侧重复苏。看好创新产业链、医疗服务、连锁药店、常规疫苗、血制品、常规诊断等板块的修复。2月重点关注Q1可能带来基本面业绩或事件性催化的细分方向,例如医疗新基建的落地、诊疗及消费复苏数据的验证、连锁药店的业绩持续、特色原料药的业绩改善等。此外考虑新冠流感化趋势,相关疫苗、药物、自我诊疗预计长期持续,可能在业绩、逻辑上不断催化板块行情,持续关注新冠疫情变化。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2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爱尔眼科、泰格医药、康龙化成、通策医疗、新产业、康泰生物、海吉亚医疗、安图生物、普洛药业、百克生物、锦欣生殖、南微医学、奥锐特、百诚医药、同和药业、华兰股份;本周平均下跌1.94%,跑输医药行业0.79%。   一周市场动态:对2023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6.6%,同期沪深300收益率7.0%,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0.4%。本周沪深300下跌0.95%,医药生物行业下跌1.15%,处于28个一级子行业第24位,所有子板块均下跌,其中医疗服务跌幅最高,为-2.63%,化学制药跌幅最小,为-0.18%。以2023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4.3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5.4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57.5%。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6.2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4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4%。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2-06
    • 海外医械财报解读系列一:雅培2022年报解读:常规诊断疫后恢复强劲,CGM、电生理驱动美国医械板块快速增长

      海外医械财报解读系列一:雅培2022年报解读:常规诊断疫后恢复强劲,CGM、电生理驱动美国医械板块快速增长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全年业绩增长稳健,新冠基数影响Q4表观增速。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436.53亿美元,同比增长1.3%,内生增长6.4%;剔除新冠检测以及停产的婴儿配方奶粉业务后,2022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9%,内生增长7.4%。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9.33亿美元,同比下降1.95%,主要系新冠检测试剂减少。公司预计2023年剔除新冠业务后有望实现高个位数内生增长,新冠收入预计约20亿美元。   分季度看:公司2022Q4营业收入为100.91亿美元,同比下降12.01%,内生增长下滑6.1%,主要受新冠检测试剂负面影响;剔除新冠后2022Q4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内生增长5.4%。2022Q4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0.33亿美元,同比下降48.06%。   体外诊断:常规业务疫后增速强劲,新冠基数影响表观业绩。2022年公司诊断业务营收165.84亿美元(同比+6.0%,内生+10.4%),2022Q4诊断业务营收33.05亿美元(同比下滑26.1%,内生增长下滑21.3%)。剔除新冠业务后,2022年公司常规诊断业务收入82.16亿美元(同比+3.1%,内生+8.6%),2022Q4公司常规诊断业务收入22.36亿美元(同比+3.8%,内生+11.2%)。公司常规诊断业务实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多条线诊断业务的持续恢复,其中分子诊断(内生+13.8%)、快检业务(内生+19.1%)增速显著,传统实验室业务(内生+4.8%)实现稳健增长,床旁诊断业务(内生-0.6%)有序恢复。   医疗器械:CGM、电生理等驱动美国市10+%高增,疫情影响下海外增速放缓。2022年公司医疗器械营收146.87亿美元(同比+2.2%,内生+8.1%),2022Q4营收37.5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内生增长7.4%)。1)美国市场得益于电生理、结构性心脏病和血糖监测等产品的强劲增长,实现可观增速(同比+10.9%,内生+10.9%),其中公司的CGM系列产品FreeStyleLibre2022Q4美国市场增速达到40%。2)海外业务则因为中国大陆新冠疫情管制以及电生理、糖尿病等板块供应链紧缺而增速放缓,2022年海外收入全年同比-3.8%,内生+6.2%。3)2022年,雅培医疗器械板块多管线取得突破,多项产品获得美国FDA批准,包括新一代CGM产品FreeStyleLibre3、最新一代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系统Navitor等。   营养:成人业务增速稳健,美国工厂停产影响婴儿板块表现。2022年公司营养产品营收74.59亿美元(同比-10.1%,内生-6.2%),2022Q4公司营养产品营收18.17亿美元(同比-11.1%,内生-5.7%),增速放缓主要受婴儿板块业绩拖累。分产品来看:2022年公司婴儿营养品同比下滑19.0%,内生增长-16.6%,22Q4同比下滑15.2%,内生增长-11.8%,主要因密歇根州特吉斯婴儿配方奶粉工厂停产。成人营养品方面,2022年全年全球销售额同比下降0.4%,内生增长4.8%;2022Q4下降6.8%,内生增长0.5%,主要得益于全面均衡营养品品牌Ensure的带动。   药品:新兴市场多产品线持续驱动成长。2022年公司药品营收49.12亿美元(同比+4.1%,内生+10.6%),2022Q4营收12.16亿美元(同比+1.0%,内生增长7.9%)。药品业务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新兴市场仿制药产品组合的持续贡献包括印度、中国、巴西和墨西哥在内的多个地区以及多个治疗领域(包括心脏代谢、女性健康和中枢神经系统/疼痛管理)。2022年主要新兴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5.4%,内生增长11.8%,22Q4同比增长3.9%,内生增长10.3%。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及行业监管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产品降价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及注册风险,产品质量及潜在责任风险等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3-02-06
    • 海外医疗器械专题:复苏机会有望贯穿全年,积极把握当前时点

      海外医疗器械专题:复苏机会有望贯穿全年,积极把握当前时点

      医疗器械
        我们分析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洲新冠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雅培、希森美康、BD、波士顿科学、爱尔康、德康医疗等几家代表性公司在新冠疫情前后的变化,比较体外诊断、择期手术、消费医疗等几个细分赛道,并以此就国内新冠管制放开后的行业变化进行推理演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IVD疫后一年基本恢复,分子、快检增速显著。1、海外经验:澳新洲放开后单季度内医院就诊人次有所下滑,但从下一季度开始,入院人次以及隔夜治疗人次基本接近2019年均值水平,呈现良好的恢复趋势,我们预计相关检验人次或将呈现类似规律;分业务来看,雅培发光、免疫等传统诊断项目在放开1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2019年同季度水平,表现出良好的恢复趋势,而分子诊断、快速检测等业务疫后迎来加速发展,22年平均增速显著高于2018、2019年,预计主要是得益于相关设备环境的完善以及市场认知的提升。2、国内推演:我们预计国内常规检验项目需求在放开1年内有望持续复苏,同时短期内新冠及相关疾病诊疗需求激增,心标、炎症等POCT检验需求可能迎来快速增长,我们看好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领域龙头标的持续复苏,如安图生物、新产业、迈瑞医疗、圣湘生物等,同时建议把握国内POCT疫后检验契机,建议关注相关头部公司如万孚生物、东方生物、普门科技等。   疫后择期手术恢复持续性更强,传统院内医用耗材业绩稳定向好。1、海外经验:从医院就诊情况来看,澳新洲管制放开后急诊量快速回升,且连续几个季度处于高位,造成的医疗挤兑经过两个季度后尚未缓解;择期手术量虽然环比显著提升,但非急性择期手术如期治疗率相比2019年仍有显著差距,未来还有较大恢复空间。从企业表现来看,注射穿刺等传统医用耗材在疫情期间表现出较好的韧性,且疫后仍保持良好增速,超过疫情前水平;择期手术类耗材疫后复苏的持续性更强,虽然2022年同比增速尚未完全恢复,但单季度收入普遍提升且超过19年水平。2、国内推演:我们预计院内传统医用耗材场景广泛,需求相对刚性,放开后有望持续稳定增长;常规择期手术短期内因院内资源挤兑等因素可能略有承压,但后续恢复弹性更大。因此我们建议把握择期手术耗材的疫后修复机会,重点推荐相关高耗头部标的,如南微医学、心脉医疗、微电生理、惠泰医疗等;同时建议关注经营业绩持续向好,更具增长韧性的传统医用耗材龙头,如维力医疗、康德莱等。   消费医疗表现整体优于院内,新冠品种疫后快速下滑。1、海外经验:美国新冠管制放开后居民消费能力有望快速恢复,个人医疗消费支出放开一年已超过疫情前水平;从企业表现来看,院外消费医疗整体恢复速度可能快于院内诊疗,其中院外消费品的表现整体优于手术类产品;同时新冠相关品种需求以后快速下滑。2、国内推演:我们预计国内新冠放开后院外消费品有望复制海外修复路径,建议重点把握两条主线,一方面居民消费能力恢复叠加CGM等新品上市,院外常规医疗品种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建议关注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院外消费医疗龙头,另一方面建议把握如人工晶体、种植牙等消费手术类耗材的持续修复契机,如爱博医疗、正海生物等。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新项目研发风险,新冠持续时间不确定性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3-02-03
    • 医药板块2月月报:医药持仓仍旧低位,业绩预告密集披露,积极把握复苏主线

      医药板块2月月报:医药持仓仍旧低位,业绩预告密集披露,积极把握复苏主线

      化学制药
        复苏新起点,重点布局医药板块2023年机会。2023年1月医药生物行业上涨5.47%,同期沪深300收益率上涨7.37%,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约1.90%,位列31个子行业第17位。除医药商业下跌0.64%,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化学制药、中药、医疗器械分别上涨9.35%、7.06%、4.51%、4.43%、4.11%。12月中旬全面放开以后,各地感染人数迅速达峰并度过重症高峰,尽管面临疫情反复及居家隔离的可能,但全面放开的趋势下,复苏预期持续,1月复苏行情持续演绎,其中三类企业表现亮眼:1)创新产业链,1月在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创新药海内外进展、CRO/CDMO优异业绩密集披露下,高成长的创新产业链回暖明显,我们认为2023年有望持续表现;2)消费医疗,复苏预期下民营医疗服务、消费属性的药品和耗材预期持续修复;3)常规受损严重的诊疗及药品。尽管医药板块在10月迎来修复,当前板块仓位仍旧偏低,2022Q4A股基金(偏股型&灵活配置基金)前十大重仓医药板块比占比12.34%(环比上升2.83pp),扣除医药基金后占比4.42%(环比上升0.01pp)。扣除医药基金后医药板块低配4.23%,配置占比较2022Q3仅上升0.09pp。结合当前医药基本面、基金持仓、估值等情况,我们持续看好2023年开始的医药慢牛行情,“复苏”与“防疫”仍将是医药中期的两条主线,2月将继续侧重复苏。看好医疗服务、连锁药店、常规疫苗、血制品、常规诊断等板块的修复。2月重点关注Q1可能带来基本面业绩或事件性催化的细分方向,例如医疗新基建的落地、诊疗及消费复苏数据的验证、连锁药店的业绩持续、特色原料药的业绩改善等。此外考虑新冠流感化趋势,相关疫苗、药物、自我诊疗预计长期持续,可能在业绩、逻辑上不断催化板块行情,持续关注新冠疫情变化。   业绩预告收官,期待2023年持续复苏。1月共有238家医药上市公司披露年度业绩预告,实现增长的有144家,94家出现亏损。其中46家增速中位数达到100%以上,50-100%有42家。其中三类公司业绩表现亮眼:1)受益疫情,包括中药、疫苗、检测、药店、CDMO、原料药等企业。2)高景气赛道的优质个股,2022年在不考虑新冠影响下,部分CRO/CDMO、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持续实现亮眼业绩表现。3)经营拐点和改善的个股,前期市场关注度较低的部分仿制药、中药龙头公司实现业绩明显的反转与改善。2023年在复苏预期的持续演绎下,高成长赛道的回暖、企业经营拐点的改善有望持续。   医药持仓仍处于历史低位,建议积极把握布局窗口期。2022Q4A股基金(偏股型&灵活配置基金)前十大重仓医药板块比占比12.34%(环比上升2.83pp),扣除医药基金后占比4.42%(环比上升0.01pp)。扣除医药基金后医药板块低配4.23%,配置占比较2022Q3上升0.09pp。2022Q4基金持有市值前十大的医药个股为: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泰格医药、药明生物、康龙化成、恒瑞医药、通策医疗、智飞生物、同仁堂,较2022Q3前十新增药明生物、通策医疗。持有市值前十大的医药个股中有4家为CRO/CDMO板块企业,以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疫苗等、创新药等优质龙头,优质赛道持续受到资金青睐。2022Q4持仓基金数排名靠前的个股为: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爱尔眼科、恒瑞医药、药明生物、泰格医药、人福医药、智飞生物、康龙化成、华东医药,相比Q3新增药明生物、人福医药、华东医药。基金持仓增持金额前五的医药个股为:药明生物、人福医药、康龙化成、通策医疗、金域医学,多重底部明确,医药牛市可期,建议积极把握长期价值区间。   2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爱尔眼科、泰格医药、康龙化成、通策医疗、新产业、康泰生物、海吉亚医疗、安图生物、普洛药业、百克生物、锦欣生殖、南微医学、奥锐特、百诚医药、同和药业、华兰股份。   中泰医药重点推荐1月平均涨幅6.30%,跑赢医药行业0.83%,其中康泰生物+16.52%、药明康德+15.12%、普洛药业+12.81%、泰格医药+10.97%、海吉压医疗+10.63%、新产业+10.19%、康龙化成+9.12%、药明生物+9.02%、安图生物6.53%,表现亮眼。   行业热点聚焦:(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发布;(2)Aβ单抗lecanemab(商品名:Leqembi)获批上市;(3)《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六十六批)》(征求意见稿)发布;(4)《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发布;(5)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百悦泽)、非共价BTK抑制剂Jaypirca(pirtobrutinib)获FDA批准上市;(6)《2022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发布。   市场动态:2023年1月医药生物行业上涨5.47%,同期沪深300收益率上涨7.37%,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约1.90%,位列31个子行业第17位。本月医药商业下跌0.64%,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化学制药、中药、医疗器械分别上涨9.35%、7.06%、4.51%、4.43%、4.11%。以2023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4.1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约为15.3倍,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57.3%。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5.9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5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4%。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3-02-0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