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33)

    • 2023年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剔除医学感染类业务高速增长

      2023年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剔除医学感染类业务高速增长

    •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医疗反腐影响情绪,左侧战略布局良机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医疗反腐影响情绪,左侧战略布局良机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周、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2.75%、-7.50%,相对沪指的超额收益分别为-3.13%、-13.93%;本周医疗服务、商业及中药等股价跌幅较小,器械、生物制品及化药等股价跌幅较大;本周涨幅居前赛托生物(+15.69%)、神奇制药(+15.40%)、海欣药业(+14.57%),跌幅居前港通医疗(-22.52%)、吉贝尔(-19.11%)、立方制药(-18.06%)。涨跌表现特点:本周医药板块中大市值个股跌幅更加明显,尤其是受到医疗反腐影响,制药及器械板块跌幅更加明显。   药店板块估值水平低,2024年业绩加速增长可期,当前配置性价比高:政策方面:至2023年二季度,河北、湖北、湖南、上海等地的门诊统筹政策相关方案陆续出台,各地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进程明显加速,有望为药店带来显著客流增长;如若同时非处方药品的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则有望抵消处方产品带来的毛利率下降影响,助力整体业绩增长。此外,小规模纳税减免延期,对于业绩影响消除。我们认为,短期药店板块估值水平较低,但考虑到基数问题,2024年业绩将会加速。政策方面有望推动药店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加速处方外流,龙头企业或从中受益。建议关注:健之佳、大参林、益丰药房、老百姓、漱玉平民。   齐鲁制药首款长效微球药物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诺华Brolucizumab注射液(布西珠单抗)在国内申报上市;睿健医药递交的人源多巴胺能前体细胞注射液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批准:8月3日,齐鲁制药首款长效微球药物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并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这意味着齐鲁制药成为该产品的国内首家上市企业,同时,这也是国内首个按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要求批准上市的长效微球制剂;8月2日,据CDE官网显示,诺华的Brolucizumab注射液(布西珠单抗)在国内申报上市。至此,全球5款眼用抗VEGF-A药物已在国内获批上市/申报上市;8月2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睿健医药递交的人源多巴胺能前体细胞注射液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批准,针对的适应症为帕金森病。   具体配置思路:1)医疗服务领域:普瑞眼科、华厦眼科、爱尔眼科、爱美客等;2)其它医疗服务领域:三星医疗、海吉亚医疗、固生堂等;3)中药领域:太极集团、佐力药业、方盛制药、康缘药业等;4)血制品领域:天坛生物、卫光生物、博雅生物等;5)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恒瑞医药、海思科、荣昌生物、康诺亚、泽景制药-U等;6)优秀仿创药领域:吉贝尔、恩华药业、京新药业、仙琚制药、立方制药、信立泰等;7)耗材领域:惠泰医疗、威高骨科、新产业等;8)其它消费医疗:三诺生物,建议关注我武生物等;9)低值耗材及消费医疗领域:康德莱、鱼跃医疗等;10)科研服务领域:金斯瑞生物、药康生物、皓元医药、诺禾致源等。   风险提示:药品或耗材降价超预期;新冠疫情反复;医保政策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3-08-06
    • 2023年中报点评:产品收入继续维持高增速,核心产品海内外放量超预期

      2023年中报点评:产品收入继续维持高增速,核心产品海内外放量超预期

      个股研报
        百济神州(688235)   投资要点   事件: 2023 年上半年,公司产品收入达到 9.64 亿美元(同比+70%),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 5.19亿美元(同比+123%) ,其中美国销售达 3.62 亿美元(同比+132%),欧洲等其他地区销售额0.61 亿美金(同比+818%) ,替雷利珠中国销售额达 2.644 亿美金(同比+37%)。公司 2023 年Q2 取得了强劲的业绩,产品总收入达 5.54 亿美元(同比+82%),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 3.08亿美元(同比+139%,环比+46%),其中美国销售达 2.235 亿美元(同比+152.9%,环比+61%),主要得益于泽布替尼在 CLL/SLL 适应症的放量;替雷利珠在中国的销售额为 1.495 亿美元(同比+42.5%,环比+30%),主要得益于替雷利珠领先的市场份额及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百济上半年净亏损 7.295 亿美元, 2022 年同期为 10.057 亿美元,亏损连续两个季度同比收窄,产品收入增长超过了经营费用增长,看到盈利信号。目前现金、现金等价物为 35 亿美金,可支撑公司较长时间研发。   泽布替尼放量仍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范围持续扩大: 泽布替尼全球多中心头对头打败伊布替尼, 2023H1 已获批跻身 CLL/SLL 一线用药,成为 CSCO/NCCN 指南的双优推荐, CLL/SLL适应症将为百济 BTK 的海外销售带来持续高速的增长。当前泽布替尼已在美国、中国、欧盟、英国等超过 65 个国家及市场获批,百济的全球开发布局兑现亮眼,泽布替尼成为百济第一个超级重磅炸弹产品。   替雷利珠单抗适应症快速拓展,渗透率持续扩大,即将于海外市场获批: 替雷利珠单抗目前已获批 11 项适应症, 数量成为国内第一,五大一线获批,其中医保纳入 9 项适应症,为国内首位。国内 1L HCC 的 sBLA 正积极沟通,预计将提交 1L SCLC NDA;美国 2L ESCC 的 FDA查厂已经结束,正在积极推进上市进程, 2L ESCC 已获得 EMA CHMP 的积极意见,替雷利珠有望实现欧美上市。替雷利珠单抗国内市场份额有望持续保持领先,伴随美国等全球市场的持续打开,替雷利珠单抗的未来销售收入将保持高增速,天花板将进一步拉高。   创新研发管线积极推进: BCL-2 抑制剂 BGB-11417、 BTK CDAC BGB-16673 有望与泽布替尼协同夯实血液瘤地位,扩大市场份额; TIGIT、 OX40、 TIM3、 HPK1 等联用替雷利珠单抗,打造多机制联合 IO 网络,继续扩大实体瘤覆盖面和渗透率。百济引进多款创新 ADC 产品,多款双抗产品也在推进中,为百济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核心产品销售额高速增长,我们将公司 2023 至 2025 年营业收入由 139.98、 203.02、 280.02 亿元上调至 162.62、 243.94、 317.12 亿元。 公司催化剂不断兑现,海外市场进一步打开,成长确定性较高,当前市值有较大增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及审批进展不及预期,药品销售不及预期,产品竞争格局加剧,政策的不确定性,全球业务相关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04
    • 和黄医药(00013)2023年中报点评:收入符合预期,呋喹替尼出海在即

      和黄医药(00013)2023年中报点评:收入符合预期,呋喹替尼出海在即

    • 2023年半年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看好全年恢复增长

      2023年半年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看好全年恢复增长

      个股研报
        正海生物(300653)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中报实现收入2.25亿元(-2.99%,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1.10亿元(+5.53%),扣非净利润1.09亿元(+6.04%);23Q2收入1.15亿元(+1.51%),归母净利润0.56亿元(+15.04%),扣非净利润0.56亿元(+15.90%)。   口腔修复膜占主要收入来源,预计下半年有望恢复增长:上半年口腔修复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3.57%),占比47.24%;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产品实现销售收入0.91亿元(+6.13%),占比40.50%。其他业务收入0.28亿元,占比12.26%。公司通过6月促销口腔修复膜已同比实现较快增长,预计趋势下半年有望维持。   集采稳步推进,公司进一步扩大营销版图:截止上半年,公司产品在全国31省挂网(其中活性生物骨10省、硬脑(脊)膜补片6省、外科用填塞海绵17省),各省级产品挂网超过2,600个品次,相较于2022年末增加了约270个品次;日益壮大的销售网络为未来销售的稳健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新产品收获颇丰:截止上半年,公司产品磷酸酸蚀剂、光固化复合树脂注册申请获得受理,生物修复膜产品首次提交注册资料,其在已上市产品口腔修复膜(国械注准20153170386)工艺基础上研发,将更好满足临床需求。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临床试验顺利完成全国入组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宫腔修复膜完成第一例受试者随机入组,正式进入临床试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上半年主营业务恢复不及预期,看好下半年稳步恢复,我们将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由2.36/3.11/4.04亿元调整为2.11/2.71/3.4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29/22/18倍,看好公司全年恢复性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幅超预期,种植牙手术恢复不及预期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02
    • 2023年半年报点评: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海外业务有望持续高增长

      2023年半年报点评: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海外业务有望持续高增长

      个股研报
        诺禾致源(688315)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7月31日晚诺禾致源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H1公司营收9.30亿元(+9.44%),归母净利润7503万元(+32.34%)扣非归母净利润5837万元(+24.43%);单Q2营收4.89亿元(+5.66%),归母净利润5253万元(+38.87%),扣非归母净利润3845万元(+11.37%)。   海外业务与测序建库平台业务保持高增长:分地区来看,2023H1国内业务营收4.66亿(-5.7%,剔除核酸检测业务同比+3.19%),海外业务营收4.63亿(+30.8%),单Q2国内营收2.57亿(-7.8%,剔除核酸检测业务同比持平),海外营收2.33亿(+25.2%)。分业务来看,建库测序平台服务营收4.45亿元(+24.2%),生命科学基础科研服务营收3.0亿元(+14.9%),医学研究与技术服务营收1.33亿元(+6.6%)。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海外业务增速有望持续:2023H1公司海外业务占比已提升至49%,连续8个季度海外业务增速均大幅高于国内业务。考虑到海外较低的外包渗透率与公司全球龙头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海外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此外受益于较强的规模优势与Falcon系统的降本增效,公司在短期下游竞争趋于激烈,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建库测序平台服务业务占比提升的情况下毛利率仍然稳定,单Q2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环比均有提升,我们认为也显示了公司龙头地位稳固,拥有较强竞争优势。随着下游需求逐步恢复以及测序平台更换阵痛期结束,公司业绩有望重返高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下游需求恢复弱于预期,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营收由25.4/33.0/42.1调整为21.5/27.6/34.7亿元,归母净利润由2.80/3.80/5.01调整为2.20/2.93/3.8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8/36/2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海外外包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01
    • 收购海外知名IVD品牌德赛,加速全球化布局

      收购海外知名IVD品牌德赛,加速全球化布局

      个股研报
        迈瑞医疗(300760)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7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拟收购DiaSys DiagnosticSystems GmbH(中文简称“德赛诊断”)的75%股权,收购价预计约1.15亿欧元。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加上交割完成后公司向德赛诊断出资用于支持其未来业务发展的3000万欧元,上述交易总额合计约1.45亿欧元。   收购海外知名IVD品牌德赛诊断,完善IVD产品海外供应链布局:德赛诊断是全球知名IVD品牌,深耕IVD业务30余年。2022财年(21年10月1日至22年9月30日)营收7,277万欧元(剔除新冠收入后约为6700万欧元),净利润470万欧元。通过收购德赛,公司将逐步导入和完善化学发光等全线IVD产品在海外的供应链平台,补强IVD产品的质控品和校准品配套,从而实现海外中大样本量客户群的全面突破,加速公司IVD业务国际化进程。此外,通过此次收购,公司将收获优秀的IVD国际化人才,加强海外拓展能力。   23Q2国内诊疗活动快速恢复,带动国内IVD和影像业务快速反弹: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2023年3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同比提高13.6%,环比提高27.8%。国家医保局近期披露的20231-5月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运行情况也印证常规诊疗活动的持续复苏。得益于国内常规诊疗活动的强劲复苏,医院试剂消耗和超声常规采购得以快速恢复,推动公司IVD和医学影像业务在二季度的增长实现了显著反弹。我们对于实现二季度和全年的业绩增长目标充满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17/140/16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31/26/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带量采购政策超预期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01
    • 锦波生物(832982):功能蛋白一体化龙头,薇旖美快速放量驱动增长,敷料护肤前景可期

      锦波生物(832982):功能蛋白一体化龙头,薇旖美快速放量驱动增长,敷料护肤前景可期

    •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简易续约等创新药政策利好拐点凸显,强烈推荐创新药板块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简易续约等创新药政策利好拐点凸显,强烈推荐创新药板块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周、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2.76%、-4.88%,相对沪指的超额收益分别为-0.66%、-10.92%;本周生物制品、化药及医疗服务等股价涨幅较大,医药商业、中药及器械等股价涨幅较小;本周涨幅居前百利天恒-U(+16.68%)、康希诺-U(+15.02%)、贝达药业(+14.81%),跌幅居前卫信康(-10.48%)、特宝生物(-8.41%)、药易购(-6.80%)。涨跌表现特点:本周医药板块大小市值个股均出现明显上涨,尤其是创新药涨幅明显;底部的医疗服务、疫苗等生物制品涨幅较大。   经过4-6月的调整A股和港股创新药已经回到相对较低的估值区间,具备性价比,加上当前宏观环境下汇率和利率已经处于高位,人民币升值以及加息停止的预期强,下半年宏观环境向好带来的分子端改善助力创新药行情的启动。此外医保续约谈判新规则边际利好长生命周期大单品的放量,政策鼓励创新方向不变。2023年年中FDA对国内多家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进行现场省察,完成整改意见后在美获批帮助恢复国产创新药的出海信心。多重利好推动创新药Beta行情,建议下半年重点关注优质创新药标的的投资机会。A股建议关注泽璟制药、迈威生物、百济神州、贝达药业等,港股建议关注荣昌生物、康诺亚、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加科思等。   仁会生物GLP-1创新药「贝那鲁肽」获批新适应症;罗氏销售额Top1药物奥瑞利珠单抗国内申报上市;正大天晴首款首个siRNA药物申报临床:7月27日,NMPA官网显示,由仁会生物申报的贝那鲁肽注射液(菲塑美®)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用于成年人的体重管理。具体适应症为:BMI≥28kg/m2者,或BMI≥24kg/m2伴随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7月28日,CDE官网显示,罗氏制药的「奥瑞利珠单抗」申报上市获得受理(受理号:JXSS2300064/5)。奥瑞利珠单抗是一款CD20单抗,用于多发性硬化症,也是罗氏药品销售额TOP1的扛把子产品,2022年度全年销售额达到60.36亿瑞士法郎;7月26日,CDE官网显示,正大天晴的TQA3038注射液申报临床,这是一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也是正大天晴的首款siRNA药物。   具体配置思路:1)血制品领域:天坛生物、卫光生物、博雅生物等;2)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恒瑞医药、海思科、荣昌生物、康诺亚、泽景制药-U等;3)优秀仿创药领域:吉贝尔、恩华药业、京新药业、仙琚制药、立方制药、信立泰等;4)耗材领域:惠泰医疗、威高骨科、新产业等;5)中药领域:太极集团、佐力药业、方盛制药、康缘药业等;6)消费医疗领域:济民医疗、华厦眼科、爱尔眼科、爱美客等;7)其它医疗服务领域:三星医疗、海吉亚医疗、固生堂等;8)其它消费医疗:三诺生物,我武生物等;9)低值耗材及消费医疗领域:康德莱、鱼跃医疗等;10)科研服务领域:金斯瑞生物、药康生物、皓元医药、诺禾致源等。   风险提示:药品或耗材降价超预期;新冠疫情反复;医保政策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9页
      2023-07-31
    • 2023年中报点评:业绩稳健增长,新产品持续兑现

      2023年中报点评:业绩稳健增长,新产品持续兑现

      个股研报
        恩华药业(002262)   业绩稳健增长,麻药产品表现亮眼:1H23公司实现营收24.0亿元(同增20.0%,下同),归母净利润5.4亿元(+21.7%)。2Q23收入12.2亿元(+21.1%),归母净利润3.2亿元(+22.6%)。预计1-3Q23归母净利润8.2-9.6亿元(+10-30%)。拆分:1H23,麻醉类药品12.7亿元(+29.7%),依托咪酯、咪达唑仑和“羟瑞舒阿”等品种放量为主要驱动因素。商业板块2.9亿元(+27.3%),精神类药品5.5亿元(+2.0%),神经类药品0.7亿元(-12.4%)。关键比率:2Q23,毛利率74.2%,净利率26.1%,销售费用率29.6%,研发费用率10.5%,管理费用率3.6%。   研发持续推进,多品种将进入后期:公司目前共有25个在研创新药项目,II期临床研究项目1个(NH600001乳状注射液),开展I期临床研究项目6个(NH112、NH102、NH130、Protollin鼻喷剂、NHL35700、YH1910-Z02),预计2023年下半年递交新药临床申请的项目3个。在重点仿制药产品研发及一致性评价方面,富马酸奥赛利定注射液及依托咪酯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10ml:20mg)获批上市;在研仿制药项目43个,其中仿制药申报生产在审评项目6个(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5ml:2.5mg)、地佐辛及注射液、普瑞巴林胶囊、氯硝西泮注射液、盐酸咪达唑仑口服溶液(5ml:10mg、10ml:20mg)、拉考沙胺注射液)。   增长逻辑通顺,估值仍有上行空间:1)公司2023-25年增长中枢有望达20-25%,新产品上市驱动业绩加速,业绩增长确定性、持续性较强;2)高毛品种驱动增长,原依托咪酯、咪达唑仑价格较低,镇痛新药价格较高,品类拓展+定价提高+销售人均单产提高=盈利能力提升,利润增速有望高于收入;3)公司目前估值仍为近10年估值中枢偏下的位置,随着业绩持续释放、奥赛利定放量,以及创新药NH600001(2期)+35700(1期完成)进入后期,经营质量提升+科技属性体现+高壁垒赛道稀缺性体现,驱动估值上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对公司2023-24年归母净利润的预测,为11.1/13.8亿元。基于对麻醉类新产品放量的测算,将2025年归母净利润由17.6亿元下调至16.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22/18/15倍。由于:1)新品上市,驱动业绩加速;2)镇痛药物矩阵初成,创新药即将进入后期;3)高壁垒赛道稀缺标的;4)集采利空出清,长逻辑通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药放量不及预期,带量采购风险,竞争恶化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7-3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