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38)

    • 化工行业周观点:碳纤维保障复兴号动车组运行安全,浙江海正15万吨/年聚乳酸首期项目启动

      化工行业周观点:碳纤维保障复兴号动车组运行安全,浙江海正15万吨/年聚乳酸首期项目启动

      化工行业
        市场回顾:   上周新材料板块上涨 5.09%,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上涨 2.69%,新材料板块领先大盘 2.40 个百分点。个股方面,板块中 96 只个股中有60 只上涨,跑赢大盘的有 46 只股票。涨幅前五的分别是阿石创(26.92%)、三孚股份(21.20%)、 ST 丹邦(20.43%)、中环股份(18.61%)、东方锆业(16.89%);跌幅前五的分别神工股份(-9.48%)、普利特(-7.20%)、银禧科技(-6.91%)、广信材料(-6.75%)、合盛硅业(-5.16%) 。   投资要点:    碳纤维: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基于强度高、密度低、模量高、耐高温、抗摩擦、耐腐蚀等优质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军工及多种民用领域,轨道交通便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6 月 25 日起,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将在京沪、京广、京哈等高铁线路上陆续正式上线。为强调“轻量化”、“防火、阻燃”等特殊性能,本次复兴号动车组的车体材料在采用了强度高、轻量化的铝合金车体材料的基础上,同时在车体局部结构件中使用了更轻、阻燃性更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即便遇到高温明火也不会燃烧,更不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烟雾,能更好地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现阶段我国对于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正日益攀升,且仍需依赖进口。但随着碳纤维应用领域的广泛化,国内企业高性能碳纤维国产技术突破的进程正不断提速,未来我国碳纤维依赖进口的现状也将逐步改善,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发展动态   聚乳酸: 近日,浙江省台州市举行了 66 个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 其中包括台州新材料产业园海正聚乳酸首期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 13 亿元,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由台州和临海两级专班进行科学调度,因而该项目从引进、到落地、到开工的各环节均实现了高效推进,该项目首期预计于 2023 年建设完成,届时将形成 15 万吨/年的聚乳酸产能,年产值约 34.5 亿元。浙江海正是我国首家实现聚乳酸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继美国道达尔科碧恩公司之后全球第二大聚乳酸产业化生产企业,本项目建成后不仅将使浙江海正在聚乳酸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看好可降解塑料蓝海市场。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 2 条主线: 1.随 5G、新基建建设进程加速而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的新材料,如碳纤维、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等;2.政策面强劲支撑下,市场需求持续放量的环保材料,如汽车尾气处理相关材料、可降解塑料等。   险因素: 国际原油价格震荡明显、化工品价格波动明显、 高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产替代化进程不及预期、 可降解塑料在建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国内丙交酯技术突破进展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1-06-28
    • 化工行业周观点:利尔化学大幅上调草铵膦报价,聚合MDI继续小幅上行

      化工行业周观点:利尔化学大幅上调草铵膦报价,聚合MDI继续小幅上行

      化工行业
        上周市场回顾:   上周,CS基础化工指数上涨3.97%,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2.69%,基础化工指数同期领先大盘1.28个百分点。石油石化指数上涨5.13%,同期领先大盘2.44个百分点。其中,安利股份(49.80%)、裕兴股份(27.40%)、呈和科技(25.85%)、川金诺(23.25%)、中船汉光(23.04%)位列涨幅前五;跌幅前五分别是:*ST达志(-22.34%)、中农立华(-15.37%)、锦鸡股份(-10.78%)、拉芳家化(-9.76%)、三维股份(-9.70%)。   行业核心观点:   聚合MDI:上周聚合MDI价格持续上涨。6月25日,上海地区聚合MDI主流价报价为18000元/吨,7日环比上涨4.65%,30日环比上涨5.88%。供给端来看,上海巴斯夫以及上海亨斯迈检修结束装置重启,但目前排单较为缓慢。海外日本东曹装置进入检修停车末期,少量产能恢复生产,但到港货源仍相对较少。贸易商仍处于货源相对稀少库存低位状态,供应吃紧对聚合MDI的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主流贸易商报价坚挺。但考虑到目前下游整体处于采购淡季,需求相对理性,贸易商高报价或将引发采购方的抵触情绪。同时处于检修状态的装置将陆续恢复运行,预计后续国内聚合MDI市场价格上行阻力较大,将在短期内横盘整理。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草铵膦:上周五,草铵膦价格单日涨幅显著。据百川数据显示,6月25日草铵膦价格为202500元/吨,较前一日上涨3.85%。市场价格单日内明显上涨主要系6月24日95%草铵膦主要生产商宣布高端产品报价上调5万元/吨至25万元/吨,提振了市场信心。目前来看,供应端主流供应商装置开工情况稳定,以完成前期订单为主,行业库存仍处于相对低位。需求端方面,国内外下游采购商目前多以按需采购为主,出口需求良好。考虑到目前草铵膦新增产能尚未投放上市,下游需求良好的情况下供应方议价能力更加凸显,预计短期内草铵膦价格或仍将呈现上调趋势。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投资建议:我们建议关注2条主线:1.顺周期阶段下价格及景气度持续上涨的传统化工品及相关龙头企业;2.具有政策支撑的国产替代相关的新材料板块,如碳纤维、涉及5G、半导体产业链的相关新材料。   风险因素:海外疫情严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聚合MDI、草铵膦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1-06-28
    • 化工行业周观点:聚合MDI市场价格小幅反弹,有机硅DMC持续上涨

      化工行业周观点:聚合MDI市场价格小幅反弹,有机硅DMC持续上涨

      化学制品
        上周市场回顾:   上周, CS 基础化工板块下跌 1.67%,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下跌2.34%,基础化工板块同期领先大盘 0.67 个百分点。 石油石化指数下跌 4.68%, 同期落后大盘 2.34 个百分点。 其中,润禾材料( 30.02%)、 *ST 达志( 22.53%)、三维股份( 20.54%)、东岳硅材( 17.37%)、建龙微纳( 16.36%)位列涨幅前五;跌幅前五分别是:永太科技( -11.69%)、河化股份( -11.23%)、瑞丰新材( -11.22%)、六国化工( -10.90%)、瑞华泰( -10.82%)。   行业核心观点:   聚合 MDI: 上周,国内聚合 MDI 市场价格小幅反弹上涨。 6 月18 日,上海地区聚合 MDI 主流价报价为 17200 元/吨, 7 日环比上涨 4.88%, 30 日环比上涨 2.99%。供给端来看, 节后市场整体仍处于供货紧张状态, 厂家库存吃紧,因而经销商方面报价坚挺并略有上调,惜售情绪显著。 而需求端方面, 6 月属于MDI 需求淡季,下游终端整体采购情绪较为谨慎,仅部分经销商补仓积极性略有提高,整体来看需求端放量有限。 综合来看,我们预计后市国内聚合 MDI 市场价格在短期内或继续稳中小涨, 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及主要装置开工情况。   有机硅 DMC: 上周有机硅 DMC 价格持续上涨。据百川数据显示,6 月 18 日有机硅 DMC 价格为 30500 元/吨。供应端来说,在政策收紧、规模扩展受限的背景下,主力生产省份新疆和四川已经基本停止燃煤电站审批以限制产能新增,进入产能产量放缓的阶段,供给缺口开始出现。需求端方面,国内有机硅下游需求的多用途、广增长、新领域等增长速度明显,有力支撑有机硅的需求。整体来看,在供给依旧处于相对偏紧状态下,下游有机硅需求大幅增长,有机硅 DMC 市场价格短期内将持续高位震荡。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投资建议:我们建议关注 2 条主线: 1.顺周期阶段下价格及景气度持续上涨的传统化工品及相关龙头企业; 2.具有政策支撑的国产替代相关的新材料板块,如碳纤维、涉及 5G、半导体产业链的相关新材料。   风险因素: 海外疫情严重,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 聚合 MDI、有机硅 DMC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1-06-21
    • 化工行业周观点:莱特光电即将登陆科创板,中石化汽车轻量化材料项目取得新进展

      化工行业周观点:莱特光电即将登陆科创板,中石化汽车轻量化材料项目取得新进展

      化工行业
        市场回顾:   上周新材料板块上涨 2.06%,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下跌 2.34%,新材料板块领先大盘 4.40 个百分点。个股方面,板块中 96 只个股中有 63 只上涨,跑赢大盘的有 75 只股票。涨幅前五的分别是阿石创(19.55%)、东岳硅材(17.37%)、华特气体(15.70%)、安集科技(15.52%)、上海新阳(15.16%);跌幅前五的分别永太科技(-11.69%)、瑞华泰(-10.82%)、ST 丹邦(-9.80%)、奥克股份(-8.02%)、新疆众合(-7.61%)。   投资要点:   OLED 材料:6 月 16 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莱特光电的科创板 IPO 申请。莱特光电主要从事 OLED 有机材料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其中以OLED 终端材料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且公司是国内首家为大陆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供应 OLED 发光功能材料,并具备自主专利的厂商,也是目前京东方 OLED 发光功能材料供应商中唯一的国内企业。公司计划通过本次 IPO 募资十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 OLED 终端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现阶段,我国在 OLED 终端材料方面主要依赖海外进口,国内仅个别企业实现了自主生产,作为国内 OLED 终端材料领军企业,本次莱特光电的上市将有助于其更好地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夯实自身生产研发实力,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加快推动我国在 OLED 终端材料方面的国产替代进程。    汽车轻量化材料: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位居全球首位,因此机动车耗能管控及尾气污染治理在如今环保和节能理念逐渐深化,以及在我国在世界面前做出实现“碳中和”承诺的背景下显得愈发重要。汽车轻量化可以有效实现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减少尾气污染物排放,因此成为了目前我国及全球汽车的发展趋势。使用轻质材料是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近期,中石化“绿色环保汽车轻量化材料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通过了总部鉴定,预示着该项目所开发出的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整体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于我国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技术和产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 2 条主线:1.随 5G、新基建建设进程加速而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的新材料,如碳纤维、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等;2.政策面强劲支撑下,市场需求持续放量的环保材料,如汽车尾气处理相关材料、可降解塑料等。   风险因素:国际原油价格震荡明显、化工品价格波动明显、 OLED 材料国产替代化进程不及预期、汽车轻量化材料普及度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1-06-21
    • 化工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化工行业景气度显著修复,“十四五”开年持续看好新材料产业发展

      化工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化工行业景气度显著修复,“十四五”开年持续看好新材料产业发展

      化学制品
        行业核心观点:   2021年一季度至上半年,基础化工行业整体延续2020年下半年起呈现出的景气修复趋势。且在全球疫情得到抑制、宏观经济回暖、主要产油国原油减产等背景下,2021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上行,带动化工品价格显著上涨,加速了基础化工行业的景气修复进程。2021Q1基础化工行业及其二、三级子板块各项业绩指标明显改善。我们综合供给端、需求端以及原料端三重因素,预计2021年下半年上市化企利润水平将继续企稳回升。下半年我们主要推荐三条投资主线:1.随下游回暖需求逐渐修复的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如恒力石化;2.具备核心壁垒、规模优势的长期成长性确定的传统周期大白马,如万华化学;3.“十四五”期间重点规划、国产替代化趋势显著的新材料,主要涉及5G、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环保理念下政策驱动打开需求空间的环保材料,如汽车尾气处理材料、可降解塑料等领域龙头企业,如奥福环保、万润股份。   农用化工板块:农产品价格上涨激发农耕积极性,带动农药化肥需求增长。2020年下半年起,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农作物价格一改此前疲软态势进入了快速上行通道,有效带动农户的农耕积极性,从而引发了对于农药、化肥的需求增长。而目前在化工安全及环保政策管控下,我国农药、化肥行业正处于去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的阶段,市场供应偏紧。下游快速增长的需求使得主流农化产品去库存明显,厂家多需排单生产,产品价格也被推至高位。我们预计下半年农化板块主流产品价格有望维持高位运行,利好农药、化肥领域龙头企业。   民营炼化-化纤产业链:PTA装置密集投产供需格局或将转变,利润将沿产业链向下游化纤传导。2020年起我国PTA进入了密集投产阶段,预计2021-2022年合计投产产能将超2000万吨。从PTA下游产品产能增速来看,后期增长的PTA产能或将难以消耗,PTA行业库存将逐步上行,过剩的产能将使PX-PTA环节利润缩水。但考虑到行业新增产能主要来自龙头公司,且民营大炼化企业具有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和规模优势,未来即使在产业链景气度趋于缓和情况下仍保持足够的竞争力,看好相应龙头企业发展。   新材料板块:“十四五”开年之际,新材料热度持续升温。“十四五”是我国产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于2021年起被加速提上日程。结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的“十四五”期间化工新材料发展规划,我们建议主要关注政策驱动和国产替代两大方向,包括1.在面板产能向大陆转移的趋势下,有待实现国产替代的终端显示材料,包括液晶材料和OLED材料;2.为治理白色污染全国加强限塑的背景下,产能不足而导致供不应求的可降解塑料;3.“碳中和”愿景下,“国六”标准即将全面落地,需求随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升级而增长的汽车尾气处理材料。   风险因素:海外疫情严重、国内部分地区疫情二次抬头、国际原油价格震荡明显、化工品价格随原油价格变化大幅波动、可降解塑料政策大幅减弱、国六标准实施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1页
      2021-06-18
    • 化工行业周观点:上海石化“斥巨资”成立全资碳纤维子公司,华润微计划扩建晶圆产线

      化工行业周观点:上海石化“斥巨资”成立全资碳纤维子公司,华润微计划扩建晶圆产线

      化工行业
        市场回顾:   上周新材料板块上涨1.03%,同期沪深300下跌1.09%,新材料板块领先大盘2.12个百分点。个股方面,板块中95只个股中有45只上涨,跑赢大盘的有52只股票。涨幅前五的分别是永太科技(33.87%)、福斯特(31.90%)、联泓新科(15.62%)、ST德威(12.35%)、海优新材(11.22%);跌幅前五的分别是巨化股份(-11.46%)、丹化科技(-11.03%)、安集科技(-10.59%)、鼎龙股份(-9.49%)、亿帆医药(-8.91%)。   投资要点:   碳纤维:近日,中国石化所属上海石化以10亿元的注册资本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金山石化碳纤维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主要从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上海石化自2017年主持召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起,开始重点攻关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应用,并于2018年成功开发出了48K大丝束碳纤维的聚合、纺丝、氧化炭化成套工艺技术,使国产碳纤维实现了大丝束技术瓶颈的突破。2021年5月,上海石化1000吨/年碳纤维装置进入开车准备阶段,公司碳纤维总产能提升至1500吨/年。本次成立碳纤维子公司,将加速上海石化及中国石化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进程,从而助力中国石化加快实现转型发展、产业升级。同时也将对我国高端制造业及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形成全新推动力。   晶圆:2020年以来全球相继遭遇了新冠疫情大面积爆发和多地极端天气,海外工厂开工率明显下滑。同时全球电子产品需求仍在持续加码,因此本就供应紧缺的芯片自2020年下半年起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演变成了“芯片荒”。晶圆是芯片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芯片供应失衡、价格大涨的同时,晶圆也正处于产能紧缺价格飙涨的状态。为摆脱晶圆及芯片受制于海外企业的现状,我国企业正逐步加大对半导体产业链核心环节的生产研发力度。近日,华润微公告称其子公司华微控股计划投资建设12寸功率半导体晶圆产线,本项目不仅有助于优化公司产业布局,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2条主线:1.随5G、新基建建设进程加速而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的新材料,如碳纤维、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等;2.政策面强劲支撑下,市场需求持续放量的环保材料,如汽车尾气处理相关材料、可降解塑料等。   风险因素:国际原油价格震荡明显、化工品价格波动明显、国产高端碳纤维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晶圆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1-06-15
    • 化工行业周观点:限塑政策持续升级,多家企业加速布局可降解塑料

      化工行业周观点:限塑政策持续升级,多家企业加速布局可降解塑料

      化工行业
        市场回顾:   上周新材料板块上涨 1.67%,同期沪深 300 下跌 0.73%,新材料板块领先大盘 2.40 个百分点。个股方面,板块中 95 只个股中有 61 只上涨,跑赢大盘的有 67 只股票。涨幅前五的分别是石大胜华(31.13%)、奥来德(18.12%)、南大光电(18.08%)、永太科技(17.11%)、沪硅产业(15.80%);跌幅前五的分别是福斯特(-10.94%)、C 博云(-9.84%)、联泓新科(-9.14%)、彩虹股份(-6.25%)、中航高科(-5.49%)。   投资要点:   可降解塑料:自年初最新一轮禁塑政策在我国各省市全面铺开实行起至今,多种传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正逐渐被纸质或可降解塑料制品所替代,且禁塑名录正逐步拓宽至更多领域。随着环保及碳中和等理念的深化,近期各行业及各省市禁塑政策的执行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近日,深圳市工信局发布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推动塑料生产领域绿色化发展的通知》,计划严格禁止淘汰类塑料制品生产,全面淘汰关停列入“禁塑”名录的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同时深圳市鼓励提高可降解塑料制品供给、鼓励塑料生产企业对现有塑料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塑料污染治理的强化使各行各业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正持续攀升,不少企业也于近期再度陆续发布了可降解塑料的扩产计划,可降解塑料供不应求的现象也将逐步得到改善,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光学膜:近日,安徽皖维集团年产 700 万平方米聚乙烯醇光学薄膜项目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已告一段落,并于 5 月 31 日在合巢产业新城举行了封顶仪式,项目预计于 2021 年 10 月末完成全部建设工作并陆续投产。该项目以皖维公司自产的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可用于制造 60 寸及以下液晶显示器件光学膜。光学膜是液晶显示技术的核心材料之一,而我国作为液晶面板全球第一大生产国,目前在高端光学膜方面还需依赖日韩等企业,光学膜进口替代空间仍十分可观,皖维集团 PVA 光学膜项目的顺利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其自身竞争力,同时也将加速我国在光学膜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 2 条主线:1.随 5G、新基建建设进程加速而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的新材料,如碳纤维、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等;2.政策面强劲支撑下,市场需求持续放量的环保材料,如汽车尾气处理相关材料、可降解塑料等。   风险因素:国际原油价格震荡明显、化工品价格波动明显、可降解塑料扩产进度不及预期、光学膜国产替代化进程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1-06-07
    • 化工行业周观点:尿素市场行情延续,草甘膦维持高位运行

      化工行业周观点:尿素市场行情延续,草甘膦维持高位运行

      化工行业
        上周市场回顾:   上周,CS 基础化工板块上涨 3.21%,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下跌0.73%,基础化工板块同期领先大盘 3.94 个百分点。石油石化板块上涨 0.47%,同期领先大盘 1.20 个百分点。其中,ST 达志(34.63%)、柳化股份(32.64%)、石大胜华(31.13%)、彤程新材(30.65%)、新纶科技(30.21%)位列涨幅前五;跌幅前五分别是:金力泰(-13.93%)、利安隆(-12.59%)、玲珑轮胎(-10.00%)、艾艾精工(-9.64%)、联泓新科(-9.14%)。   行业核心观点:   尿素:上周尿素上涨行情延续,据百川数据显示,6 月 3 日山东及两河出厂报价在 2470-2530 元/吨,成交价在 2460-2520元/吨,七日环比上涨 7.61%,较年初上涨 40.07%。供给端来看, 近期部分尿素装置集中检修,供应量下滑,货源较为紧张,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保持零库存,且待发订单量较大,因此厂家开始限制接单。而需求端方面,新疆地区正值需求旺季,南北疆地区企业涨价情绪高涨,单日涨幅在 100 元/吨左右。印标方面,由于国内外尿素市场价格齐涨, 此前结束的上一轮印标中标量略低于预期。而印度本身对于尿素缺口量较大,因此市场对印度下一轮招标持有良好预期。综合来看,预计短时间内尿素市场将依旧保持坚挺态势,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草甘膦: 上周草甘膦缩量上调。据百川数据显示, 6 月 4 日 95%草甘膦原粉供应商谨慎报价,实际成交参考至 4.6-4.65 万元/吨,港口 FOB 报价 7300-7380 美元/吨。供应端来说,目前市场维持高负荷开工, 部分前期相对低价的订单仍在执行中,生产商订单多已安排至 2021 年 9 月,目前大多以完成在手订单为主,可少量接新单。需求端方面,目前下游对于草甘膦的需求仍较为旺盛,厂家销售无压力。另外从成本端来看,黄磷价格的持续上涨对草甘膦价格上调起到了有力支撑,预计短期内草甘膦将维持高位运行,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投资建议:我们建议关注 2 条主线: 1.顺周期阶段下价格及景气度持续上涨的传统化工品及相关龙头企业; 2.具有政策支撑的国产替代相关的新材料板块,如碳纤维、涉及 5G、半导体产业链的相关新材料。   风险因素:海外疫情严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尿素、草甘膦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1-06-07
    • 化工行业周观点:可降解塑料热度再起,多家企业持续加码

      化工行业周观点:可降解塑料热度再起,多家企业持续加码

      化工行业
        市场回顾:   上周新材料板块上涨 4.52%,同期沪深 300 上涨 3.64%,新材料板块领先大盘 0.88 个百分点。个股方面,板块中 95 只个股中有 81 只上涨,跑赢大盘的有 55 只股票。涨幅前五的分别是广信材料( 29.24%)、安集科技( 24.95%)、银禧科技( 22.73%)、丹化科技( 22.40%)、晶瑞股份( 21.57%);跌幅前五的分别是彩虹股份( -8.45%)、联泓新科( -5.48%)、普利特( -4.47%)、凯美特气( -3.49%)、瑞华泰( -2.59%)。   投资要点:   可降解塑料: 2020 年 12 月 1 日,《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正式落地实施,新一轮禁限塑政策率先在海南省拉开帷幕,随后《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便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截至目前新一轮禁限塑政策已在海南及全国各省市开展近半年时间,从期间内商超、外卖、奶茶店等提供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转变中不难看出,本次限塑令已实现自上而下的顺利推进。近日,民航局印发实施《民航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计划( 2021-2025 年)》,预计于 2022 年起不再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等制品。海南省也于近日公开表示正在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进行调整。本次限塑政策所覆盖的范围正逐渐延伸至更多领域,对于可降解塑料的需求也将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加码布局可降解塑料的企业队伍愈发壮大,预计日后可降解塑料制品价格将随产能扩张而逐渐回落,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光刻胶: 近日,彤程新材全资子公司彤程电子“半导体光刻胶及高纯试剂项目”在上海化学工业区正式开工,该项目是上海“十四五”开局落地的首批重大产业项目之一,预计于 2022 年投产,达产后将形成 1.1万吨平板显示、半导体用光刻胶及 2 万吨相关配套试剂产能。目前我国在光刻胶领域仍受制于日本,而近来在全球光刻胶及晶圆产能受限的背景下,国内晶圆厂难免将面临光刻胶缺货的处境。本项目不仅有助于彤程新材完善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布局、提升公司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推动光刻胶加速实现国产替代化,进一步脱离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窘境。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 2 条主线: 1.随 5G、新基建建设进程加速而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的新材料,如碳纤维、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等; 2.政策面强劲支撑下,市场需求持续放量的环保材料,如汽车尾气处理相关材料、可降解塑料等。   风险因素: 国际原油价格震荡明显、化工品价格波动明显、国内部分地区疫情二次抬头、限塑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可降解塑料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光刻胶国产替代化进程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1-05-31
    • 化工行业周观点:云南限电政策持续加码,黄磷涨势延续

      化工行业周观点:云南限电政策持续加码,黄磷涨势延续

      化工行业
        上周市场回顾:   上周中信行业指数中,基础化工板块上涨5.01%,同期沪深300上涨3.64%,基础化工板块同期领先大盘1.37个百分点。石油石化板块上涨1.42%,同期落后大盘2.22个百分点。其中,天原股份(61.02%)、英力特(30.62%)、中盐化工(29.30%)、广信材料(29.24%)、中伟股份(25.00%)位列涨幅前五;跌幅前五分别是:康德退(-23.08%)、百川股份(-16.15%)、三孚新科(-13.90%)、龙高股份(-10.43%)、ST金正(-8.50%)。   行业核心观点:   尿素:上周尿素行情延续上涨趋势。据百川数据显示,5月28日山东及两河出厂报价在2320-2370元/吨,七日环比上涨2.27%。供给端方面,近期部分工厂停车检修导致局部地区货源紧张依旧,行业整体日产量约16.5万吨,预计检修装置恢复生产以前尿素价格将维持坚挺;需求端方面,目前夏季备肥已基本进入尾声,下游高氮复合肥生产厂家在手订单陆续减少,因此在原材料尿素价格处于高位的条件下,下游企业装置开工率持续下滑,以按需生产、按需采购为主。印标方面,上周周内也已公布新一轮招标价格,较上次招标价格上涨超50美元/吨。印标提价进一步提振了国内尿素市场的信心,同时叠加国内低库存的现状来看,我们认为短期内尿素价格将维持坚挺,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黄磷:上周云南地区限电政策再度加码,导致黄磷价格涨势延续。据百川数据显示,5月28日黄磷净磷出厂参考报价25000元/吨,主流成交23000-24000元/吨。目前云南暂定六月以前所有装置全部停车,具体恢复生产时间未定,黄磷供应将急剧缩减,现货市场供应紧张情况显著加剧。黄磷价格的上涨同步带动了下游草甘膦价格上行,而近期草甘膦景气上行趋势显著,下游需求旺盛,因此企业采购积极性短期内并未随原材料价格上行而出现明显削弱,反之对黄磷价格上行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考虑到云南限电情况何时恢复暂不明确,短期内供应缩减将使黄磷价格维持高位运行并带动下游产品价格持续跟涨,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投资建议:我们建议关注2条主线:1.顺周期阶段下价格及景气度持续上涨的传统化工品及相关龙头企业;2.具有政策支撑的国产替代相关的新材料板块,如碳纤维、涉及5G、半导体产业链的相关新材料。   风险因素:海外疫情严重、部分地区疫情二次抬头、尿素需求不及预期、黄磷产量下滑供不应求。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1-05-3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