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168)

    • 康方生物(09926):卡度尼利单抗快速放量,新药开发迎来上市潮

      康方生物(09926):卡度尼利单抗快速放量,新药开发迎来上市潮

    • 信达生物(01801):商业化品种增至10款,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信达生物(01801):商业化品种增至10款,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 中报点评:业绩稳步增长,中药订单增长较快

      中报点评:业绩稳步增长,中药订单增长较快

      个股研报
        博济医药(300404)   投资要点:   公司创建于2002年,2015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专业从事CRO服务业务,临床研究服务是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此外,公司业务也涵盖临床前自主研发业务,临床前服务业务、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以及CDMO业务,同时也单独承接研究方案设计,数据管理,数据统计分析,中美双报业务等技术咨询服务。2018年公司获得了GLP实验室认证,具备中药、化药、生物药的临床前评价能力。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32.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1.91万元,同比增长18.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971.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53.93%。基本每股收益0.05元。   分业务板块看,公司的主营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于临床研究服务业务,上半年业绩的提升也来自于临床研究服务业务的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临床研究服务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51.37%,新增临床研究服务合同额4.47亿元,同比增长68.26%。疫情之后,公司通过人才引进提升了临床研究服务能力,临床研究服务订单金额及项目数量均明显提高;临床前研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59.11万元,同比减少5.24%,主要与项目确认收入的进度有关;从上半年新增临床前研究服务合同额看,金额为0.84亿元,同比增长18.76%。下半年临床前研究服务收入环比和同比均会有所改善。临床前自主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的收入确认是有所波动的;报告期内,临床前自主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服务未产生收入,下半年该板块或将贡献收入。CDMO业务仍处于爬坡状态。   从盈利能力看,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36.40%,较上年同期下滑了3.3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来自于临床前研究服务业务,其他咨询服务业务等其他业务人员数量增加等因素带来的毛利率下滑。报告期内,临床研究服务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了0.63个百分点。   从期间费用率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7.79%,较上年同期下滑了0.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13.52%,较上年同期下滑了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2.31-0.24%,上年同期为-0.22%;研发费用率为10.09%,较上年同期下滑了0.6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订单转化速度加快,预计期间费用率将进一步下降。   上半年在手订单充沛,中药订单超预期增长。截至2023年中报,公司新增业务合同金额约5.59亿元,同比增长约49%,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中药类研发服务新增合同金额约1.94亿元,同比增长约40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执行的合同尚未确认收入的金额约18.66亿元,订单转化为收入的时间需要根据项目进度而定,考虑到四季度是订单确认的传统旺季,下半年公司订单转化速度或加快。   预计公司2023年每股收益为0.14元,2024年每股收益为0.19元,2025年每股收益为0.26元,对应9月5日收盘价8.85元,动态市盈率分别为63.50倍,47.59倍和33.92倍,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政策风险,订单确认不及预期,技术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9-06
    • 业绩符合预期,基础眼科持续增长

      业绩符合预期,基础眼科持续增长

      个股研报
        华厦眼科(301267)   投资要点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9.9亿元,同比+26.3%,归母净利润3.5亿元,同比+50.1%,扣非后约3.6亿元,同比+41.3%。   省内外积极扩张,布局均衡且具备区位优势。目前公司在福建省内各地级市医院布局已完成,在本部所在地厦门深度布局视光中心,叠加省内多年塑造的良好品牌力以及名医资源,省内基本盘稳固;公司积极向省外扩张,现共覆盖18个省及49个城市,辐射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等地区;区位方面,公司医院分布省、市大部分位于人口净流入地区,保障需求端助力公司长期发展。公司已在国内开设眼科医院57家,视光中心52家(相比年初新增29家),并将持续布局眼科医院与视光中心。2023年上半年华东地区收入达14.6亿元,占总收入73.2%;西南地区收入达1.75亿元,占比8.8%。   消费眼科业务略显疲软,基础眼科业务持续放量。受经济环境影响,消费眼科业务略显疲软,基础眼科等刚性需求逐步释放,更多依靠基础眼科实现营业收入较快增长。2023年上半年屈光业务收入6.5亿元,同比+13.8%,占比32.7%;眼视光业务收入4.8亿元,同比+17.8%,占比23.8%;眼后段业务收入2.8亿元,同比+35.8%,占比13.9%;白内障业务收入5亿元,同比+44.9%,占比24.9%。   成本费用管控进一步优化,公司加大研发未来可期。公司成本费用管控持续向好,毛利率持续提升,分项目看,公司白内障业务毛利率上涨8.1%,眼后段业务毛利率上涨4.8%。公司加大投入研发,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0.4亿元,同比+95.2%;新增专利授权13项,以厦门眼科中心为技术中心实现“医教研”协同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亿元、8.9亿元和11.2亿元,EPS分别为0.82元、1.06元、1.3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3、41、3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收入或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9-06
    • 2023年中报点评:23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白内障业务强势复苏

      2023年中报点评:23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白内障业务强势复苏

      个股研报
        爱尔眼科(300015)   核心观点   上半年疫后复苏强劲,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2.52亿元(+26.45%),归母净利润17.12亿(+32.61%),扣非归母净利润17.59亿(+27.23%)。其中Q2单季度实现营收52.31亿(+32.81%),归母净利润9.31亿(+36.82%),环比一季度进一步加速。2023年上半年实现门诊量726.95万人次(+31.19%),手术量60.78万例(+36.62%)。截至2023H1,公司境内医院229家,门诊部168家,分级连锁医疗体系不断完善;海外已布局124家眼科中心及诊所,形成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   毛利率稳定,管理费用率有所下降。2023H1毛利率为49.5%(+0.1pp),白内障和视光服务项目的毛利率均提升1.6个百分点,进一步释放规模效应。销售费用率10.2%(+0.5pp),眼健康科普活动及健康教育人员薪酬等费用相应增加;管理费用率12.9%(-0.7pp),财务费用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汇兑损益变动。上半年研发投入1.48亿(+29.59%),公司持续加大对眼科临床运用技术及数字化转型研究投入。净利率略微提升至18.9%(+1.3pp)。   白内障项目在低基数下高速增长,眼病及视光业务维持高景气度。2023H1屈光项目收入达40.28亿(+17.15%),毛利率为57.72%(+0.03pp),各医院手术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高端手术占比也有提高,但上半年仍部分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白内障业务收入16.74亿(+60.28%),毛利率为37.48%(+1.60pp),主要由于部分去年因外部环境延迟的老年患者在上半年就医,且公司眼科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视光项目收入23.01亿(+30.50%),毛利率为55.24%(+1.55pp),随着国家青少年近视防控战略的实施和公司视光产品线不断完善,爱尔视光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5P近视防控体系进一步推广,青少年儿童建档量不断增加。此外,眼前段及眼后段项目上半年也实现了较好增长。   投资建议:2023年上半年复苏态势良好,视光和白内障业务增长强劲。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5年归母净利润34.55/45.36/57.83亿,同比增速36.9%/31.3%/27.5%;摊薄EPS=0.37/0.49/0.62元,当前股价对应PE=51.0/38.9/30.5X。公司是国内眼科医疗服务领域的龙头公司,通过分级连锁模式迅速扩张,“内生+外延”共同支撑业绩成长。营收净利稳健增长,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并已形成完善的医教研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新十年“二次创业”稳步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并购整合进度不达预期、医疗事故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3-09-06
    • 单季度净利润创历史新高,生物基项目稳步推进

      单季度净利润创历史新高,生物基项目稳步推进

      个股研报
        华恒生物(688639)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35.14%;实现营业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49.53%,实现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48.26%;按1.57亿股的总股本计算,实现摊薄每股收益1.22元(扣非后为1.21元),每股经营现金流为1.65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收4.50亿元,同比增长25.42%;实现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49.18%;折合单季度EPS为0.70元。   上半年氨基酸类产品产销量增加,缬氨酸价格同比上行也为收入增长带来动力: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氨基酸类产品产销量增加;从价格上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缬氨酸产品价格同比实现上涨,根据博亚和讯,2022年上半年缬氨酸市场均价为23.15元/千克,2023年上半年缬氨酸市场均价为25.99元/千克,同比上行12.27%。2023年第二季度,缬氨酸市场均价为25.26元/千克,同比上行6.19%。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毛利3.56亿元,同比增加1.14亿元,yoy+47.08%,毛利率为41.86%,同比增加3.4个百分点;2023年二季度实现毛利2.0亿元,同比增加0.64亿元,yoy+46.64%,毛利率为44.56%,同比增加6.47个百分点。   高度重视研发工作,持续增加研发投入。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合计1.3亿元,同比增加0.33亿元,yoy+34.0%,期间费用率为21.65%,同比增加0.77个百分点。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研发工作,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0.54亿元,同比增加0.21亿元,yoy+63.6%,研发费用率6.4%。新增发明专利9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7项,累计获得专利数为180项。   在建工程稳步推进,增资睿嘉康丰富公司下游产品技术布局。2023年上半年,公司赤峰基地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项目已于2023年4月取得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函,秦皇岛华恒已于2023年3月和4月分别取得年产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建设项目的环评批复函,赤峰智合已于2023年7月取得生物法年产5万吨1,3-丙二醇建设项目的环评批复函。8月11号,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出资人民币500万元认购参股公司武汉睿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2.0576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睿嘉康11.0345%的股权。睿嘉康专注于绿色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研发与应用,主要针对非粮厌氧有机醇酸管线的生物燃料、生物材料进行布局与研究。本次向睿嘉康增资,有助于加深公司与睿嘉康在非粮生物质原料发酵技术方面的合作,丰富公司生物制造所需碳源及下游产品技术布局。   盈利预测与估值:综合考虑公司主营产品产销情况、成本端变化,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6.1、7.5亿元(前值为4.7、6.6、8.1亿元),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系列较为单一风险、主要产品应用领域较为集中风险、市场需求放缓及容量有限风险、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9-06
    • 首次发布回购公告,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公司价值静待兑现

      首次发布回购公告,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公司价值静待兑现

      个股研报
        普瑞眼科(301239)   投资要点   事件:普瑞眼科2023年9月4日晚间发布公告,计划回购32.95~39.54万社会公众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2%~0.26%);回购价格不超过151.74元/股;回购期限不超过6个月;股份回购完成后的36个月内,将全部用于实施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上市后首次回购,股权激励进展明朗。本次为公司上市以来首次股权回购,以回购数量区间和价格上限计算,预计回购金额为5000~6000万元。回购前有限售条件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为52.56%,回购后预计提高至52.91%~52.92%。公司通过本次回购计划,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未来有望通过股权激励优化治理结构,保证长期战略落实的确定性。   高溢价回购彰显长期发展信心。本次回购价格上限151.74元较当日收盘价111.10元大幅溢价36.58%,彰显管理层对长期发展的信心及公司价值定位,有利于减缓短期因市场情绪带来的股价波动。   内生增长亮眼,外延扩张稳健,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业务端看,2023H1公司四大业务收入增速均超30%,屈光/视光/白内障/基础眼病分别同比增长33.37%/52.87%/137.04%/70.71%;同期公司整体归母净利率17.05%,同比增长11.32个百分点。医院端看,截至2023H1公司开业医院数27家(上半年开业湖北二院、上海二院),预计下半年仍有1~2家新院开业。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公司继续发力白内障业务、旗下医院逐步扭亏、股权激励稳健落地,公司有望持续保持高增。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新院继续爬坡扭亏,规模持续扩张,且公司发布回购计划传递管理层信心,我们将公司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由2.59/2.87亿元调整至3.11(其中约0.9亿元投资收益)/3.13亿元,2025年为4.12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54X/54X/4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扩张或整合不及预期,医院盈利提升不及预期,医疗事故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9-06
    • 2023Q2业绩波动加大,下半年预计逐季改善

      2023Q2业绩波动加大,下半年预计逐季改善

      个股研报
        怡和嘉业(301367)   事件:   公司怡和嘉业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6亿元(同比+32.58%),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59.70%),扣非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47.18%)。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同比-25.26%),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11.19%),扣非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同比-30.66%)。   分区域来看,公司上半年国内收入增长142.40%、海外收入增长8.07%。公司整体收入增速符合预期。   点评:   海外市场2023Q2收入下降,影响公司整体收入水平   受益于竞争对手飞利浦伟康产品召回事件,2020-2022年,公司对3B的销售额分别为1602.38万元、1.77亿元和8.72亿元。2022年公司海外收入达到了11.99亿元,同比增长约158.41%,也是由于2022年同期的基数偏高,随着飞利浦伟康召回事件导致的需求外溢影响逐渐被市场消化,行业增长回归到常态水平,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海外收入预计同比大幅下降,尤其是美国市场。2023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场实现收入约4.97亿元,同比增长约8.07%。   展望未来,公司海外市场仍存在较大空间,(1)公司在2021-2022年海外市场销售了较多的呼吸机设备,预计随着公司在客户终端的服务粘性逐渐加强,随后也将带动耗材的进一步放量;(2)公司在美国市场和独家代理商合作伙伴RH公司的战略合作持续进展,预计新一轮的合同签定也会很快落地;(3)公司新产品也在持续海外注册中,如氧疗产品线。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获得的国内医疗器械注册项目5项、国外资质认证13项,涉及NMPA、巴西、新加坡HAS、马来西亚MDA、韩国MFDS、哥伦比亚INVIMA相关注册。未来公司有望凭借较低的生产成本优势,在全球实现更高的市场份额。   国内市场潜在消费人群大、渗透率低,终端患者教育持续改善,线下渠道带动国内持续高增长   2023年上半年公司国内市场实现收入约2.49亿元,同比增长约142.40%,我们预计一方面与疫情放开后,院内市场对公司高流量氧流仪、R水平呼吸机(医用级别)的产品需求大增有关,另一方面,疫情放开后,国内民众对呼吸类疾病更为重视,线下渠道对终端民众的普及和教育持续加强,线下渠道带来的收入增长快速上升有关。另外,公司也有新产品如5L制氧机的销售,预计也带来一定的收入增量。   展望未来,国内慢阴肺人群和有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人群合计约5亿人,国内每年销售的家用呼吸机台数在30-50万台区间,渗透率非常低,而参考美国市场的空间,我们预计国内市场未来3年有望成长为100万台销售量的市场。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20年的21.6%提升至2022年的25.8%,国产品牌中国内市场排名第一,在国内市场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   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4.34亿元、17.93亿元和22.07亿元(前次预测分别为18.60亿元、23.83亿元和30.34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1.3%、25.0%和23.1%,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3.99亿元、5.13亿元和6.35亿元(前次预测分别为4.77亿元、6.34亿元和8.26亿元),增速分别为4.9%、28.5%和23.8%,2023-2025年EPS预计分别为6.23元、8.01元和9.92元,对应2023-2025年的PE分别为20x、16x和13x,我们认为公司在家用呼吸行业全球竞争格局里具有显著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未来耗材放量和国内市场占比提升均能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行业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汇率剧烈波动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9-06
    • 2023年半年报点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下滑19.7%,集采影响持续出清

      2023年半年报点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下滑19.7%,集采影响持续出清

      个股研报
        春立医疗(688236)   核心观点   业绩受集采影响,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下滑19.7%。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41亿(-5.4%),归母净利润1.26亿(-19.7%),扣非归母净利润1.10亿(-29.6%)。其中单二季度实现营收2.94亿(-6.3%),归母净利润0.70亿(-15.4%)。公司营收下滑主要是受“带量采购”影响,脊柱国家集采于2023年第一季度起在各地区陆续执行。利润下滑多于营收,主要是因为公司考虑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重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截至2023H1,公司共取得十九个国家的注册证。   毛净利率有所下滑,销售费用率上升较多。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72.4%(-2.13pp)。销售费用率30.87%(+3.74pp),主要由于突发性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市场活动逐步恢复;管理费用率3.51%(+0.80pp),主要为固定资产折旧增加;研发费用率13.79%(+1.14pp),财务费用率-0.92%(+0.09pp),上半年汇兑收益有所增加。2023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0.39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0.82亿已大幅好转。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定平台化发展。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457万,同比增长3.16%,维持高强度投入。公司已对多孔钽、镁合金、PEEK等新材料研发进行了相应布局,并加大了关节手术机器人、运动医学、PRP(富血小板血浆)、口腔等新管线的产品研发,上述战略布局都是为了达到积极应对集采、持续完善公司产品线的目的。   投资建议:考虑脊柱集采执行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9/4.09/5.13亿(2023-25年原为3.54/4.46/5.63亿),同比增长3.5%/28.5%/25.3%;EPS为0.83/1.07/1.34元,当前股价对应PE26/20/16倍。春立医疗已在关节假体产品领域建立起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领先的市场地位,借助国采提升市场份额,巩固龙头地位,运动医学、PRP、口腔等新管线等将成为新增长点。当前国内关节手术渗透率较低,未来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度。集采风险出清,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关节和新产品放量低于预期,市场竞争风险,集采续约降价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09-06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收入持续高增长,利润环比逐步改善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收入持续高增长,利润环比逐步改善

      个股研报
        皓元医药(688131)   收入超预期增长,利润环比逐渐改善   2023H1公司实现营收8.81亿元,同比增长41.78%;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下滑18.50%;扣非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下滑22.10%。单看Q2,公司实现营收4.63亿元,同比增长43.95%;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下滑10.04%;扣非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下滑14.58%。公司营收超预期增长,利润端环比逐渐改善。公司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8900家合作伙伴;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共有员工3526人,较2023年3月底减少55人,我们预计随着成本端逐渐优化,利润端有望逐步恢复。考虑目前公司成本端压力较大,我们下调2023-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9/3.06/4.17亿元(原预计3.02/4.36/6.19亿元),EPS为2.05/2.86/3.8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51.9/37.2/27.3倍,鉴于公司利润端逐步在恢复,长期成长性较好,维持“买入”评级。   产品品类数量持续提升,前端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2023H1公司前端业务实现营收5.35亿元,同比增长39.35%,累计储备超10.4万种分子砌块(7.4万种)和工具化合物(3万种)。其中,分子砌块业务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26.10%(占比约26.60%);工具化合物业务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44.87%(占比约73.40%)。公司积极推进海外仓储建设,并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组建商务团队,可快速响应海外客户的需求。   后端业务快速成长,ADC业务服务能级持续提升   2023H1后端业务实现营收3.40亿元,同比增长45.77%,在手订单约4.5亿元。其中,仿制药营收1.32亿元(+40.05%),拥有263个项目,其中商业化项目58个;创新药CDMO营收2.08亿元(+49.63%),拥有531个项目,其中商业化项目73个。作为国内领先的ADC药物研发生产服务供应商,2023H1公司承接ADC项目数超60个,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2.96%;合作客户超过570家,同比增长48.32%。截至2023年6月底,马鞍山研发中心共有4条ADC高活产线顺利投产,可满足最高等级的高毒性化合物的操作规范,ADCGMP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风险提示:医药外包服务需求下滑、核心成员流失、新产品开发失败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9-0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