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801)

    • 创新研发收获期将至,“云天上”联盟加速推进

      创新研发收获期将至,“云天上”联盟加速推进

      个股研报
        上海医药(60160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收入2319.8亿元(+7.5%);实现归母净利润56.2亿元(+1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3亿元(+7.4%)。   业绩稳定增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收入拆分来看,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67.6亿元(+6.6%),其中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157.3亿元(+13.1%);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2052.2亿元(+7.6%)。利润拆分来看,工业板块贡献利润22.5亿元(+10.6%);商业板块贡献利润31亿元(+12.6%);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4.4亿元(-38.8%)。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28亿元(+11.9%)。其中研发费用21.1亿元(+6.3%)。   医药工业:坚持大产品聚焦战略,稳中求进,新一轮增长引擎即将启动。1)创新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收获期将至。截至2022年末,已有3款创新药上市,2款1类新药进入申报上市阶段,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62项,其中创新药50项(含美国临床II期3项),改良型新药12项。在创新药管线中,已有2项提交preNDA或上市申请,6项处于关键性研究或临床III期阶段。2)上海医药、云南白药与天津医药的“云天上”产业联盟建设加快推进。已确定首批中药材集采8个品种并推进实施,以保证中药材的稳定供应并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三方将开展从中药材联合采购、共建GAP基地到医药商业、OTC渠道领域、保健品、研发、供应链等方面合作。   医药商业:创新转型推动新业务快速发展,持续巩固领先地位,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1)加速布局商业网络覆盖。公司分销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通过控股子公司直接覆盖全国25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覆盖各类医疗机构超过3.2万家,零售网络分布在全国16个省区市,零售药房总数超过2000家。2)保持全国进口药和创新药服务龙头地位。2022年公司加快新品引进,创新药板块销售同比增幅约15%,全年成功引入20+个进口总代品种。进口疫苗代理方面,公司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约44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3)推进器械大健康等非药业务。2022年公司器械、大健康等非药业务销售约341亿(+40%)。4)构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医药商业科技平台。以高值药品特送和处方流转平台为特色的上药云健康正在推进C轮融资,凭“沪惠保”刷屏的镁信健康也于去年完成C+轮融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6亿元、73亿元、82.9亿元,分别同增14.9%/13.1%/13.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波动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疫情波动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03
    • 创新药步入兑现期,流通变革价值重构

      创新药步入兑现期,流通变革价值重构

      个股研报
        上海医药(601607)   事件   2023年3月30日,公司公告2022年全年业绩,2022年公司营收2319.81亿元,同比上涨7.49%;归母净利润56.17亿元,同比增长10.28%。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医药工业、商业收入稳步增长,60个重点品种销售增速达13.12%。公司业务分工业、商业两大板块。(1)营收端,工业板块收入267.58亿元,同比增长6.61%,占比总营收12%;商业板块收入2052.24亿元,同比增长7.6%,占比总营收88%。其中,工业板块中60个重点品种的销售收入157.27亿元,同比上升13.12%。(2)利润端,工业板块毛利率58.55%,与去年减少0.2pct,毛利润156.63亿元;商业板块下分销业务毛利率6.58%,与去年基本持平,毛利润135.43亿元;商业板块下零售业务毛利率12.63%,较去年减少0.54pct,毛利润10.43亿元。两大板块贡献利润基本相当。(3)费用端,总体控制得当,研发投入持续。销售费用142.79亿元,同比增加7.22%;管理费用49.91亿元,同比减少2.95%;研发费用211.22亿元,同比增加6.29%。   研发投入高达28亿,创新药产品逐步进入收获期。(1)创新转型步伐加快,2022年提交2项新药上市申请,研发总投入高达28亿元,同比增长11.87%,占比工业营收10.47%。目前,公司共有3款原研商业化产品安科瑞、凯力康、培菲康、临床阶段创新药50项,其中p-cab抑制剂X482在中国上市申请已获受理、I008-A提交preNDA,6项出于关键性/3期临床中。(2)商业板块注重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为全球创新产品提供全供应链一站式服务管理。2022年,该平台上的创新药销售同比增加15%。进口代理方面,公司2022年共引进20余个产品,进口疫苗代理业务实现收入44亿元,较去年基本持平。   国企改革推进,140亿定增落地,“云天上”联盟加速中药发展。云南白药作为战略投资者,助力中药业务协同发展。上海医药、云南白药、天津医药一起成立“云天上”联盟,加快中药资源协同,保证中药资源领域的稳定供应。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考虑到未来创新药的逐步兑现,我们预测2023/24/25实现营收2572/2856/3198亿元,同比增长10.87%/11.03%/12%;归母净利润63/73/86亿元,同比增长12%/16%/1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失败、商誉减值以及战略合作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03
    • 泰格医药首次覆盖报告:临床CRO龙头风华正茂

      泰格医药首次覆盖报告:临床CRO龙头风华正茂

      个股研报
        泰格医药(300347)   投资摘要:   深耕中国,卓越全球。泰格医药致力于成为最有影响力的CRO公司,不断强化临床业务的领先优势,通过并购成为全球化的研发平台。目前业务覆盖五大洲54个国家,海外临床业务的收入占比不断加大,在2022年第一季度首次超越国内收入。   中国丰富的临床资源有望带动临床外包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的关键资源有一定的稀缺性,中国临床资源丰富是未来临床试验的主战场之一。不仅跨国药企在加快新药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新兴Biotech也瞄准中国作为首发市场,未来会有更多的临床项目在中国展开。   泰格医药国际化,一体化和数字化的布局将会建立起真正的优势壁垒。临床CRO竞争格局还比较分散,临床试验效率受到伦理审查效率、研究者经验和临床试验资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作为临床外包服务市场的佼佼者,泰格医药优势明显。   中国药企积极参与MRCT临床试验。国产创新药变得更具竞争力,企业也有迫切的出海需求。出海药企对临床试验数据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泰格医药有望成为可靠的合作伙伴。未来不仅欧美国家,一带一路国家也会是中国药企出海目的地。   中国的创新药行业方兴未艾,未来几年临床试验数量有望稳定持续的增加。新兴的生物科技公司和转型的仿制药企业会有旺盛的临床研究需求。大型药企有实力自建临床团队,但是对于众多的Biotech公司,将临床试验外包出去将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创新格局和研发政策的变化。跨国药企的研发投入在增加,而Biotech公司也在提供越来越多的创新活力。另一个趋势就是药企青睐开发泛适应症药物,或者通过改良递送系统,重新开发老药,快速推向临床,这些变化有利于增加临床CRO的渗透率和业务量。   政策的利好。MAH制度激活了国内的创新活力;中国加入ICH促进新药以更高的标准做临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颁布后,国外医药企业为了规避法律风险会选择将临床试验外包出去,或者licenseout药品在中国的开发权益,有利于增加临床CRO的渗透率。   外界影响逐步减少,市场逐渐迎来复苏。公共卫生事件压抑了正常的临床试验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在最近几年完成的临床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可能会受到影响,NDA时有需要补充数据的风险。随着生产生活的全面复苏,临床试验CRO有望迎来一个订单爆发潮。   投资建议:我们根据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和每个业务板块的增长潜力,对公司的未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做出预测。我们看好泰格医药的长期发展潜力,根据PE估值法,对比可比公司均值,2023年给予公司38倍的PE估值,对应市值为1088亿元,股价125元。首次覆盖公司,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作为临床试验CRO行业,人才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存在人才成本上升及人力资源流失的风险。药物临床阶段由于开发过程漫长,成本高昂且结果充满不确定性,公司的服务合同执行周期较长,医药企业有可能提前终止临床试验,造成临床外包CRO企业业务量减少,业绩不达预期;现在国内外CRO公司较多,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果泰格医药拿不到足够的订单,可能会有损其商业前景。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4-03
    • 核心产品表现突出,国企改革释放强劲动力

      核心产品表现突出,国企改革释放强劲动力

      个股研报
        太极集团(600129)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0.51亿元(同比+15.65%);归母净利润3.5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67亿元,大幅扭亏为盈。   分析点评   营业收入创出历史新高,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幅提升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2Q4收入为35.07亿元,同比+35.96%;归母净利润为1.0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9亿元,大幅扭亏。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5.43%,同比+2.94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40.33%,同比-3.60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33.04%,同比-1.6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6.02%,同比-1.45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1.27%,同比-0.49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8.01亿元,同比+222.25%。主要系随销售规模增长回款增加,年末畅销产品供不应求、收到大额预收货款。   医药工业聚焦主品,中药核心产品增长迅猛   医药工业营业收入50.35亿元(同比+46.86%),毛利率为63.60%,同比增加5.63个百分点;医药商业营业收入8.14亿元(同比+13.76%),毛利率为9.48%,同比增加0.95个百分点。   核心产品方面,几款核心中药产品增速迅猛。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实现销售收入15.67亿元,同比增长70%;急支糖浆实现销售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89%;通天口服液实现销售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53%;鼻窦炎口服液实现销售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67%。   化药方面稳健增长。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益保世灵)实现销售收入15.11亿元,同比增长9%;洛芬待因缓释片(思为普)实现销售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15%;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8.6%。   研发聚焦六大治疗领域,加速在研项目进度   公司在研项目80余项,新增立项近20项。2022年公司获得4类化学药产品注册证书2件;一致性评价2件;新增立项近20项,新产品立项取得新突破,GLP-1激动剂SPTJS22001立项并加速推进。   中药创新药持续推进。公司研制的创新中药口服制剂芪灯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附条件批准上市”临床试验已完成部分病例入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创新中药丹七通脉片完成IIb期研究总结报告及专家咨询论;开展3.1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究3项;完成4类化学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临床试验、完成2.2类化学药盐酸吗啡缓释片(24h渗透泵型)完成I期临床预试验研究;完成2.2类中药双苓止泻颗粒饮片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大品种二次开发成果显著。完成藿香正气口服液“以证统病”治疗湿疹及肠易激综合征、芪鹿补血颗粒治疗放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症和通天口服液人体机理研究3个项目的上市后再评价研究总结报告。   改革成效显著,2023年经营计划彰显信心   国企改革效果显著,公司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未来战略方向:现代中药智造(主),麻精特色化药(辅),区域商业领军企业(辅)。2023年经营计划出台,2023年公司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力争医药工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医药商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彰显信心。   中药材资源建设方面加大力度。2022年,公司计划加速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双基地建设,发展规范化种植基地15万亩,新增种植基地2.4万亩;通过自建或合作新增中药材加工中心10个,累计建成15个加工中心。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171.5/206.5/24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1%/20.4%/20.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8.3/1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8%/43.0%/43.2%,对应估值为41X/29X/20X。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监管风险;公司治理改革不及预期;核心品种销售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03
    • 紫杉醇胶束放量增长,进院提速在即

      紫杉醇胶束放量增长,进院提速在即

      个股研报
        上海谊众(688091)   事件   2023 年 3 月 31 日, 公司发布 2023 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营收 9200-9300 万元,同比增加 167.89%-170.81%;归母净利润为5300-5800 万元,同比增加 72.39%-88.6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500-5100 万元,同比增加 94.62%-120.57%。   点评   紫杉醇胶束持续放量, 适应症扩展进行时。 (1) 核心产品 2.2 类新药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继续放量, 2023 年 Q1 收入、利润同比增长迅速。 (2)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于 2021 年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该产品是在传统紫杉醇的基础上进行剂型创新,通过独特高分子合成技术,独家研发与天然紫杉醇药物活性成分精准匹配、分布系数极窄的药用辅料,利用纳米技术(约 18-20nm)制成的独家紫杉醇创新剂型。(3)纳米紫杉醇胶束20 余项临床在研,适应症扩展中。临床中涉及的癌种包含乳腺癌、肺癌、胰腺癌、胃癌、胆管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头颈部肿瘤和卵巢癌等癌种,其中针对乳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 IND 已获 CDE批准,针对晚期肺鳞癌、联合 PD-1 的Ⅲ期临床试验已提交 IND。根据 WHO 数据, 2020 年中国新发胃癌、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患者分别有 48、 42、 12、 6 万,纳米紫杉醇胶束的患者基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自营销售+合作销售相结合,共同推进注射用紫杉醇胶束终端放量。 (1)公司销售模式以自营和百洋医药合作相结合, 合力推动紫杉醇胶束商业化。 (2) 产能持续扩张,新增产线计划于 2023年年中实现商业化,产能将得到充分扩充,达到 100 万支,满足患者临床需求。 (3) 截至 2022 年底,公司已经在全国 27 个省市成功挂网,目前自营销售团队超过 120 人;结合产品进入 CSCO 临床指南等催化,预计 23 年将有显著入院提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23/24/25 年实现营收 4.98/8.6/13.53亿元,同比增长 111%/73%/57%;归母净利润 3.04/5.58/8.96 亿元,同比增长 112%/84%/6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单一产品依赖、商业化不达预期、公司所处药物递送系统创新领域技术快速更迭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03
    • 2022年年报点评:新药研发稳步推进,慢病领域厚积薄发

      2022年年报点评:新药研发稳步推进,慢病领域厚积薄发

      个股研报
        信立泰(002294)   投资要点   业绩稳中有进,经营质量提升。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34.8亿元(同比+13.9%),其中制剂业务实现营收29.3亿元(同比+13.4%)。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19.3%),扣非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94.8%)。2022年,销售费用率为31.4%(同比-2.4pct),研发费用率为15.3%(同比+3.65pct),管理费用率为6.8%(同比-3.1pct),财务费用率为-3.0%(同比-2.0pct)。销售毛利率71.5%(同比-2.6pct),销售净利率18.2%(同比+1.0pct)。   4Q22,公司实现营收9.3亿元(同比+7.2%);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31.3%);实现扣非净利润0.8亿元(同比+259.3%)。4Q22,销售费用率为25.3%(同比-5.2pct),研发费用率为18.8%(同比+6.0pct),管理费用率为4.8%(同比-2.6pct),财务费用率为-1.2%(同比+3.0pct)。销售毛利率64.1%(同比-8.6pct),销售净利率10.3%(同比-11.4pct)。   慢病产品线丰富,延展性强、梯队清晰。1类降压药阿利沙坦为已上市,协同布局了S086、复方制剂SAL0107、SAL0108。恩那度司他、SAL0107、复格列汀、已提交NDA。S086(高血压、慢性心衰)、SAL0108、SAL056(特立帕肽长效,骨质疏松)处于Ⅲ期临床。国际化推进JK07、JK08,广泛布局PSCK9、GLP1、FXla等慢病用药。S086有望成为“降压领域的恩必普”,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终端市场广阔。阿利沙坦已经获批上市,S086、SAL0107、SAL0108预计陆续上市,覆盖轻度、高危、合并症高血压患者。S086预计成为国内第二款ARNI类降压药,对标沙库巴曲缬沙坦。SAL0107、SAL0108定位于单药控制不佳的患者,复方制剂壁垒高、价格稳定。我们认为,公司创新药协同性强,有望带来百亿级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4Q22、1Q23受疫情扰动,仿制药价格小幅下降,我们将2023-24年归母净利润由8.2/10.2亿元,下调为7.5/9.1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1.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53/44/36倍。由于:1)S086、恩那司他即将上市,商业潜力大;2)阿利沙坦持续放量,公司团队和商业化能力已被证明;3)慢病领域用药人群巨大,市场星辰大海,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药放量不及预期、集采续约降价、新冠疫情反复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页
      2023-04-03
    • 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持续推进视光终端建设

      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持续推进视光终端建设

      个股研报
        欧普康视(30059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收入15.3亿元,同比+17.8%,实现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1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6亿元,同比+14.7%,公司利润端稳步改善。   医疗及护理产品收入快速增长,收入占比均有提升。公司2022年医疗板块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42.9%,收入占比为16.6%,较2021年提升3pp,公司医疗板块在疫情影响下逆势增长;护理产品收入增速表现亮眼,2022年护理产品收入约3亿元,同比增长30.8%,收入占比为19.6%,较2021年提升2pp。   角膜接触镜放量符合预期,近视防控在研产品丰富。2022公司硬性角膜接触镜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11%,收入占比为50%,疫情影响下收入增速符合预期;公司在视光产品方面在研种类丰富,2022年完成了巩膜镜临床试验的备案和部分入组、周边远视离焦用硅水凝胶材料的自研以及成合肥康视眼科医院阿托品滴眼剂的院内制剂审批等,此外新型光疗产品以及离焦框架镜开发均已完成,丰富在研管线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持续推进眼视光终端建设,终端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视光服务方面,公司控股了一批视光服务终端,包括眼科医院、门诊部、诊所、视光中心,为公众直接提供包括定制角膜塑形镜镜片等视光产品及售后服务在内的专业、便利的眼视光服务,2022年终端业务收入占比47.40%,同比增长24.10%,2023年将持续加大在视光终端方面布局,计划投入4-5亿元,扩增视光服务终端的数量和业务规模,进一步提升视光服务收入在公司总业务收入中的占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99元、1.29元、1.72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33倍、26倍、19倍。公司23年持续推进视光终端建设,看好全年加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经营风险,新冠疫情反复风险,竞争格局加剧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02
    • 研发保持高投入,期待疫后主业恢复高增长

      研发保持高投入,期待疫后主业恢复高增长

      个股研报
        万孚生物(300482)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收入56.81亿(+69.01%),归母净利润11.97亿(+88.67%),扣非净利润11.05亿(+100.70%),EPS2.69元。经营性现金流16.82亿(+152.98%)。   新冠抗原业务贡献弹性收入,常规业务经营维持稳健。1)传染病检测:全年实现营收39.36亿元(+136.02%),毛利率50.33%(-4.91pct)。新冠产品收入约35亿,扣除新冠产品同比下滑,主要是受到各地多发疫情及年末防疫政策调整影响,检测量下降。基于各地封控解除,2023年流感、艾滋等常规传染病产品有望恢复放量;2)慢病管理:全年收入为9.39亿元(+2.55%),毛利率65.02%(-9.93pct),公司围绕心血管疾病、出凝血疾病、呼吸急症等危急重症,提供多平台、多场景的解决方案,利用免疫荧光、化学发光仪器覆盖优势,结合政策实现仪器增项上量。毛利率下降原因主要系竞争策略调整导致的价格因素;3)毒品/药物滥用:全年营收2.94亿元(+8.78%),毛利率50.67%(+0.57pct),公司积极加强美国本土FDA注册体系,探索家用OTC检测与线下实验室结合模式,推进新品导入并开拓电商渠道;4)优生优育:全年营收2.42亿元(+16.87%),毛利率43.13%(-1.12pct),国内电商自营及OTC连锁均实现大幅增长,金秀儿和万孚品牌领先地位持续巩固。海外妊娠系列产品IVDR注册稳步推进,随着销售体系布局愈发完善,品牌影响力正逐步形成。   研发持续投入保障产品创新,多领域陆续取得战略突破: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4.47亿元,占营收比例为7.78%,研发费用为4.19亿元(+7.09%),研发费用率7.37%。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产品注册证602个(国内279+美国FDA70+欧盟CE241+加拿大MDALL12),新增62个(国内47+欧盟CE15),并在多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1)免疫:血栓化学发光产品受到临床广泛认可,单人份发光业务条线顺利推进;2)分子:自研优博斯U-Box系统于2022年3月获批,优卡斯U-Card系统完成CE认证及试销;3)病理: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平台PA3600(自主知识产权)已在百余家医院试用和运营,免疫组化二抗系统核心原料实现自研。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B+2C”双足并行:公司在国内市场秉承“深度营销”理念,通过与经销商深度战略合作,推动销售快速增长;海外方面,公司已在欧美等POCT成熟消费区形成了市场准入、渠道建设方面的较强先发优势。此外,公司产线涵盖2B(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感染、肿瘤标志物)及2C(优生优育、传染病检测)业务领域,有利于促进营销渠道及应用场景拓展,保障业绩稳定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POCT诊断龙头,在技术平台及产品管线方面拥有显著优势,随着疫情褪去,国内及国际市场共同发力,长期前景依然良好。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净利润为8.11/9.84/12.42亿元,同比-45.69%/+19.02%/+19.79%,EPS为1.82/2.21/2.7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7/14/1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降价超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3-04-02
    • 公司简评报告:各项业务稳步发展,业绩表现良好

      公司简评报告:各项业务稳步发展,业绩表现良好

      个股研报
        丽珠集团(000513)   投资要点   收入和利润实现良好增长。公司3月31日发布2022年度报告。公司202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6.30亿元(+4.69%)、归母净利润19.09亿元(+7.53%)、扣非归母净利润18.80亿元(+15.57%),对应EPS2.04元。其中2022年Q4单季实现营业收入31.41亿元(+16.58%)、归母净利润4.03亿元(+24.66%),新冠疫苗V-01贡献部分业绩增量。全年来看,尽管受到疫情负面影响,公司收入和利润端均实现良好增长。   化学制剂平稳增长,原料药盈利能力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化学制剂板块实现收入70亿元(+0.02%),消化道、促性激素、精神和抗感染领域收入分别为34.36亿元(-6.48%)、25.91亿元(+5.64%)、5.45亿元(+32.19%)和3.84亿元(+4%)。1)消化道领域核心品种艾普拉唑针剂2022年显著降价使得销售额小幅下滑,但产品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维持快速放量态势,2022年销量增速预计超过50%。艾普新适应症有望今年获批上市,用药人群将得以进一步扩大。引进产品Zastaprazan为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进一步丰富了消化道产品管线。2)促性激素领域核心产品亮丙瑞林适应症广泛、竞争格局良好,预计维持良好增态势;曲普瑞林微球(一个月)预计今年获批上市,微球领域竞争优势不断巩固。3)精神领域产品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布南色林和鲁拉西酮预计今年获批,与德国LTSLohmann Therapie-SystemeAG联合开发的改良型新药阿塞那平透皮贴剂的临床申请已获受理,公司精神领域管线不断扩充。公司现金流充足,有望通过引进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产品布局。2022年原料药及中间体板块实现收入31.38亿元(+7.89%),毛利率提升5.74pp,报告期内获得国际认证证书4个。   中药板块增速回升,生物制剂产品逐步丰富。2022年中药板块实现收入12.54亿元(+17.07%),核心品种抗病毒颗粒受疫情影响实现快速放量;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基层医院具备良好市场口碑,收入端逐步恢复正增长。公司在中药领域具备深厚研究基础和多项独家品种,有望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下迎来发展新阶段。公司目前共有8项在研中药新药,其中改良型新药SXSHL凝胶已完成临床前实验研究,1.1类新药TGDX颗粒完成院内制剂单中心临床试验。2022年生物制品板块实现收入4.08亿元(+80.94%),重新冠疫苗V-01于2022年6月获批序贯加强紧急使用,预计贡献2亿左右销售收入。2023年1月托珠单抗获批上市;IL-17A/F单抗已完成Ⅱ期临床;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2022年12月已启动III期临床。随着在研管线的陆续推进,公司生物制剂品种将逐步丰富。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3.04亿元、27.00元和30.7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46元、2.89元和3.2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18/12.95/11.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疫情扰动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02
    • 2022年报点评:并购实现器械板块高速增长,医疗服务有望实现疫后修复

      2022年报点评:并购实现器械板块高速增长,医疗服务有望实现疫后修复

      个股研报
        盈康生命(30014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1.56亿元(+6.1%,表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5.96亿元(-63.7%);扣非归母净利润-5.97亿元(-26%);经营现金流净额1.61亿元(+27.91%)。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实现净利润7213万元。收入利润低于预期,主要由于疫情扰动、需求端萎缩等。   医疗板块受疫情扰动较大,Q1以来诊疗人次恢复明显。2022年,公司医疗服务板块收入9.97亿元(-3.04%),毛利率24.2%(+0.76pt)。2022年公司经营及管理的医院床位规模3258张,医院总诊疗人次156万(+155%),门诊量合计148.6万;分医院看,友谊医院收入约4亿元,净利润6240万元;广慈医院收入5亿元,净利润5006万元;其余收入来自于友方医院与其他医院托费。   收购圣诺生物,产品线拓宽带动医疗器械板块高速增长。2022年,医疗器械板块实现收入1.6亿元(+157.96%),毛利率41.13%(+8.8pt)。公司先后完成对河北爱里科森、深圳圣诺医疗的并购,使公司整体研发能力、渠道能力、产品丰富度得以进一步提升,公司通过高端脑科学的自研产品(如在研的TTF磁波刀)及并购的方式,达成围绕肿瘤预诊治康的设备加耗材作为主要稳定现金流的盈利模式。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大型医疗配置证规划出台,伽玛刀的销售也将有望迎来恢复。   线上平台构筑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用户及订单量协同提升。2022年,公司建设完成了盈康一生在线医疗总平台“体验云”,形成数字化医疗平台的生态服务能力。公司全年互联网医院新增用户54.8万,累计线上订单量104万,同比增长765%,订单金额同比增长200%以上,累计触达人次达101万人,其中友谊医院实现入院-出院患者100%覆盖,患者就医频次提升89%。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医疗服务业务完全修复仍需时间及费用摊销等,我们将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由2.46/3.00亿元下调至1.38/1.95亿元,预计2025年为2.26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51/36/3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经营和盈利或不及预期;医院事故风险;医药行业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0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