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168)

    • 迈得医疗(688310):业绩高速增长,隐形眼镜CDMO勾勒第二增长曲线

      迈得医疗(688310):业绩高速增长,隐形眼镜CDMO勾勒第二增长曲线

    • 上半年利润增速亮眼,“自建+收购”双轮驱动

      上半年利润增速亮眼,“自建+收购”双轮驱动

      个股研报
        健之佳(605266)   主要观点:   事件   健之佳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 2023 年上半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43.38 亿元, 同比+44.29%; 归母净利润为 1.58 亿元, 同比+74.85%;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56 亿元, 同比+65.40%;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 5.52 亿元, 同比+65.04%。   事件点评   上半年利润增速亮眼,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公司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 21.71 亿元, 同比+39.52%, 归母净利润为0.82 亿元, 同比+38.98%;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81 亿元, 同比+42.11%。   23H1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34.81%, 同比-1.18 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率为 25.72%, 同比-1.63 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为 2.03%, 同比-0.49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为 1.49%, 同比+0.14 个百分点。 得益于公司上半年营收增速较快, 公司费用端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   “自建+收购” 双轮驱动, 上半年净增门店 438 家   公司“自建+收购” 双轮驱动的门店扩张模式持续推进, 在现有区域进一步向地级、 县级市场深耕, 2023 年上半年公司自建门店 381 家,收购门店 61 家, 净增门店 438 家, 期末门店总数达到 4,493 家。 整体门店数较期初+10.80%, 同比+36.86%, 其中医药门店数同比+40.25%。截至2023年6月, 店龄一年以内新店550家, 占比12.24%,店龄二年以内次新店 628 家, 占比 13.98%, 新店、 次新店合计 1,178家, 占比 26.22%, 处于较高水平。   强化区域渗透, 川渝桂辽地区门店数较期初增长超 17%   公司通过强化区域渗透和下沉工作巩固云南、 河北两个利润中心龙头优势地位, 同时推动川渝桂辽地区快速突破、 发展, 门店规模保持两位数增长。 公司在云南地区新进 4 个县级市场后, 覆盖率由 2022 年的 85%提升至 88%, 药店数达 2,577 家, 门店数较期初增长 7.64%,在全国医药门店数的结构占比下降到 61.53%; 川渝桂冀辽门店快速增长, 结构占比提升至 38.47%, 门店数较期初增长 17.68%, 达 1611家。   积极承接处方外流, 医保资质门店数量稳步提升   公司积极申请慢病、 特病、 双通道、 门诊统筹药店资质, 截至期末,慢病门店 561 家、 特病门店 144 家、 双通道资格门店 129 家、 门诊统筹药房 188 家, 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承接处方外流、 助力业绩提升。同时公司获取的医保资质门店数量稳步提升, 已取得各类“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 资格的药店达 3,814 家, 占药店总数 91.07%。   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 评级   根据公司发布的半年报, 我们更新盈利预测。我们预测, 公司 2023-2025 年收入分别 98.51/122.86/149.2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1.1%/24.7%/21.4%,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5.17/6.25 同比增长 16.9%/21.8%/20.8%, 对应估值为15X/12X/10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并购及跨区域经营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行业政策风险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9-08
    • 23H1业绩如期恢复,磁刺激产品增长强劲

      23H1业绩如期恢复,磁刺激产品增长强劲

      个股研报
        伟思医疗(688580)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中报, 2023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 2.20 亿元,同比增长 63.87%,归母净利润 7,056 万元,同比增长 84.43%,扣非净利润6,534 万元,同比增长 141.60%。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税后) 257.05 万元影响,扣非净利润 6,791 万元,同比增长 94.13%。   其中,公司2023 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24 亿元,同比增长55.29%,归母净利润 4,048 万元,同比增长 90.50%,扣非净利润 3,887 万元,同比增长 116.64%。   事件点评   2023H1 业绩如期恢复, 收入超 2021 年同期水平   2023 年上半年,收入实现 2.20 亿元,较 2021 年同期水平 1.91 亿元,增长约 15%。分产品看, 磁刺激类产品收入 9,831 万元( +76.45%),电刺激产品收入 3,130 万元( +15.40%),电生理类产品收入 2,947 万元( +41.18%),耗材及配件收入 3,388 万元( +35.08%)。   磁刺激产品保持强势增长,按磁刺激终端使用领域, 我们预计精神康复、神经康复贡献了较高增长。公司二代经颅磁于 2022 年下半年拿到注册证, 2023Q1 正式推出市场,为公司磁刺激产品高速增长贡献力量。根据第三方医械数据云对 2023 年 6 月中标统计,伟思磁刺激设备中标金额排名行业第二,其中型号 Magneuro100 排名行业第四。我们预计公司后续产品迭代仍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一大重要驱动因素,截至目前公司二代盆底功能磁刺激仪、二代经颅磁刺激仪、二代团体生物反馈仪均取得良好市场反馈。   伟思美学产品逐渐丰富,期待 2024 年贡献业绩增量   医美是公司第二大战略方向,在医美领域公司目前已经上市的产品包括:私密电、私密磁和私密射频三款设备。 塑形磁 2023 年内将注册完成, 将成为全国首证首临床的产品,而且该产品已在 2023 年 3 月完成 FDA510K 注册拿证。皮秒激光类设备公司目前也在推进临床注册中,预计在 2024 年上半年拿到产品注册证。 射频类设备,包括射频溶脂设备和射频抗衰设备预计在 2024 年下半年拿到产品注册证,届时公司在产品布局将变得更丰富。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 收入有望分别实现 4.84 亿元、 6.07 亿元和7.79 亿元(前次预测 4.89 亿元、 6.05 亿元和 7.49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 50.4%、 25.4%和 28.3%。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 1.43 亿元、 1.85 亿元和 2.43 亿元(前次预测为 1.64 亿元、2.04 亿元和 2.5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 52.4%、 29.6%和 31.3%。2023-2025 年的 EPS 分别为 2.08 元、 2.70 元和 3.55 元,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29x、 23x 和 17x。 展望未来, 公司持续改善产品结构, 拓展在能量源器械领域的布局,看好公司在医美、康复、泌尿等多个领域的发力,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新品种研发及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9-08
    • 重组蛋白主营业务稳健,生物药出海放量在即

      重组蛋白主营业务稳健,生物药出海放量在即

      个股研报
        科兴制药(688136)   平安观点:   科兴制药生物制药实力雄厚,具备核心竞争力。科兴制药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公司营收端增长稳健,2023H1,受疫情放开影响,公司营收加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6.49亿元,同比增长3%。利润端短期承压,2023H1归母净利润亏损0.48亿元,同比扩大1741%,净利润下滑主要源于公司研发费用增加和引进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未来随着集采影响逐步出清,海外市场新产品的放量,研发投入资本化和销售端控费力度加强,公司净利润有望恢复并加速增长。   “四大金刚”各具优势构建公司营收主体,产品毛利基本稳定。公司主要产品“四大金刚”包括:人促红素(依普定)、人干扰素α1b(赛若金)、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特喜)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常乐康)。2022年分别实现收入7.22、2.76、1.80、1.22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54.8、21.0、13.7、9.3%。2017-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9.0、81.1、81.5、80.0、79.4%、75.4%,整体基本保持稳定。四款产品各具优势,依普定是价格优势显著的抗贫血临床一线用药,赛若金是具备儿童用药优势的短效干扰素,白特喜具备价格和适应症优势的升白一线用药,常乐康是老幼孕产妇均可使用的独家益生菌产品。   聚焦生物药出海,引进品种海外市场放量在即。科兴制药拥有20多年海外商业化经验,海外商业化经验深厚。截至2023年H1,公司已引进7款出海品种,聚焦肿瘤和自免生物类似药治疗领域,出海地区涵盖法规及新兴市场。其中,靶向VEGFR的贝伐珠单抗,靶向TNF-α的英夫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重点聚焦海外新兴市场国家,有望于2023Q4开始上市销售。自产品种白蛋白紫杉醇具备剂型优势,出海欧洲竞争格局良好,有望成为欧洲第二家白紫仿制药企业,预计2024H1实现海外商业化。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将分别实现营收15.69/21.82/29.0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3/-0.92/0.49亿元。按照公司业务的绝对估值情况,我们给予公司整体估值49.85亿元,对应目标价25.03元。考虑到公司克癀胶囊销售放量以及未来还有多款在研和引进产品将持续推进临床和海外商业化,管线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成本上升风险。公司主要产品原材料价格存在上升风险。2)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公司在研项目众多,存在研发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3)海外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公司引进品种众多,存在海外上市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4)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国家基药目录及医保目录会不定期调整。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3-09-07
    • 业绩稳步兑现,新产品放量可期

      业绩稳步兑现,新产品放量可期

      个股研报
        东阿阿胶(000423)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1.7亿元,同比+18.7%,实现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7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83.6%,公司利润端稳步改善。   业绩稳步兑现,阿胶龙头迎来增长新起点。公司核心产品阿胶块2018年因渠道库存积压,公司清理渠道库存并减少发货,2019业绩出现大幅下降,近年经过调整,目前渠道库存周期已经降至合理区间,预计未来阿胶块发货有望保持平稳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8.7%,利润端实现5.3亿元,同比增长72.3%,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存货方面,2023年上半年公司存货为12.2亿元,同比下降12.6%;经营性现金流方面储备充裕,公司整体经营向好。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加大销售投入促进新品放量。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70.3%,同比增长4.1pp,净利率24.5%,同比增长7.7pp,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费用方面,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为7.5亿元,同比上涨7.7%,销售费用率为34.8%,同比下降3.5pp,公司加大电商渠道投入导致销售费用提升,但由于收入增速快于费用增速,销售费用率有所降低。线上销售布局助力公司新品放量。   管理层调整到位,新产品布局助力公司发展。近年公司管理层持续调整,目前已调整到位,管理团队成员在产品营销、战略制定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预计将为阿胶产品市场推广等方面带来新的驱动力。此外,公司产品类型逐渐丰富,在阿胶块、复方阿胶浆、“桃花姬”三大核心产品外,增加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生活习惯的阿胶速溶粉,以及发展男士滋补条线产品如龟鹿二仙口服液、健脑补肾口服液等,具有丰富市场推广经验以及管理经验的管理层调整到位,公司新大单品打造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1.64元、1.82元、2.05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30倍、27倍、24倍。公司23年改革动作持续落地,看好全年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经营风险,市场竞争格局加剧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9-07
    • 新股覆盖研究:万邦医药

      新股覆盖研究:万邦医药

      个股研报
        万邦医药(301520)   投资要点   本周五(9月8日)有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万邦医药”询价。   万邦医药(301520):公司是一家同时提供药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服务的综合型CRO企业,其中临床研究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9亿元/2.11亿元/2.61亿元,YOY依次为35.02%/51.72%/23.54%,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36.27%;实现归母净利润0.55亿元/0.82亿元/0.99亿元,YOY依次为104.94%/50.18%/20.60%,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54.83%。最新报告期,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上升53.28%;实现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上升50.23%。根据初步预测,预计公司2023年1-9月实现归母净利润8,287.50万元至8,712.50万元,较上年同期变动20.24%至26.40%。   投资亮点:1、公司具备承接对某一药品研发的药学研究及临床研究全流程服务的能力,其中在生物等效性研究环节具有较强竞争力。公司现已建立起“药学研究服务+临床研究服务”综合服务能力,二者具备良好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能有效提升药物研发成功率。其中,在生物等效性(BE)研究环节具有较强竞争力;一方面,公司的生物等效性研究项目数充沛,占全国生物等效性研究备案数较高,根据CDE官网公布数据,2020年至2022年该比例分别为6.53%、7.50%和9.77%;另一方面,公司开展生物等效性研究业务效率高,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2022年正式试验项目平均周期为5-9个月,低于行业6-12个月的均值。2、公司现有业务相对聚焦于仿制药领域,客户基础及服务能力相对较强。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较早开展药物研发服务的CRO企业之一,现有客户覆盖国内知名药企,包括华润集团旗下如华润赛科、华润双鹤药业等多家公司,以及科伦药业、上海现代制药、济川药业等,在仿制药领域经验相对丰富。同时,公司承接的利培酮口服溶液为全国第一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恩替卡韦分散片为安徽省第一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甲硝唑片为全国第二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凸显公司的仿制药研发服务能力。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综合考虑业务与产品类型等方面,选取泰格医药、博济医药、百花村、阳光诺和、诺思格、百诚医药为万邦医药的可比上市公司;从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2年平均收入规模为16.30亿元,销售毛利率为46.20%;剔除负值和极值的可比PE-TTM(算术平均)为33.65X;相较而言,公司营收规模低于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高于行业可比公司平均。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等。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9-07
    • 23Q2业绩环比下降,等待新产品和新订单落地

      23Q2业绩环比下降,等待新产品和新订单落地

      个股研报
        海泰新光(688677)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 2023 年上半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8亿元( yoy+36.48%),归母净利润 8933 万元( yoy+11.85%),利润受股份支付及投资损失影响较大,剔除后归母净利润增速约 31%。   其中, 2023Q2 实现营业收入 1.19 亿元( yoy+16.2%),归母净利润 4087 万元( yoy-7.28%)。   事件点评:   内窥镜业务受订单影响增速放缓,预计与大客户产品推广节奏有关分业务, 2023 上半年, 公司医用内窥镜收入 2.11 亿元( yoy+46.26%),收入占比79%,光学产品收入0.56亿元( yoy+7.34%),收入占比 21%。公司 2023Q2 收入实现约 1.19 亿元,较 2023Q1 环比下降约 19.57%, 2023Q2 增速放缓,预计主要为史赛克 1788 上市时间相对延迟。 根据史赛克中报, 2023Q3 末 1788 可正式批量上市, 届时公司 SPY 镜体发货量有望提升。   内蓄力量,等待新产品和新订单落地   23 年上半年, 公司多款内窥镜包括小儿镜、神经内镜正在开发,关节镜、宫腔镜等正提交注册检验,其中 4K 除雾内窥镜系统、胸腔镜、3D 荧光腹腔镜分别于 2023 年 2 月、 4 月和 7 月取得注册证; 公司第二代荧光整机持续推进,预计 9 月底有望获批并上市, 而且公司通过中国史赛克、国药新光、自主渠道(包括代理商等)共同做大公司整机和相关零部件的销售额,提高公司在市场的影响力。   此外, 公司也时刻与大客户史赛克保持紧密沟通,海外建厂也正在进展中,预计后续新订单也能顺利落地。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收入端有望分别实现 5.93 亿元、 7.62 亿元、9.46 亿元(前值分别为 6.57 亿元、 8.91 亿元、 11.56 亿元),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24.3%、 28.5%和 24.1%,归母净利润预计 2023-2025 年分别实现 2.07 亿元、 2.84 亿元和 3.51 亿元(前值分别为 2.27 亿元、 3.27亿元和 4.24 亿元),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13.3%、 37.2%和 23.5%。2023-2025 年对应的 EPS 分别约 1.70 元、 2.33 元和 2.88 元,对应的PE 估值分别为 30 倍、 22 倍和 17 倍,考虑到公司硬镜产品行业领先,在光学技术积累深厚, 和大客户史赛克的合作紧密,且自身从零部件进军整机系统,未来在国产替代浪潮中有望取得一定市场份额,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大客户供应链体系变化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9-07
    • 恒瑞医药:上市创新药增至15个,“双艾”在美申报获受理

      恒瑞医药:上市创新药增至15个,“双艾”在美申报获受理

      个股研报
        恒瑞医药(600276)   事件 : 公司发布 2023 半年报, 2023 上半年实现收入 111.68 亿元(yoy+9.19%),归母净利润 23.08 亿元(yoy+8.91%)。 2023H1 创新药收入 49.62 亿元(含税,占比为 44.43%)。 2023Q2 实现收入 56.76 亿元(yoy+19.51%),归母净利润 10.69 亿元(yoy+21.17%)。   点评:   上市创新药增至 15 个, 6 项创新药申报上市未来可期   2023H1 创新药收入 49.62 亿元, 3 项创新药获批,上市创新药已增至15 款,阿得贝利单抗(PD-L1,小细胞肺癌)、瑞格列汀(DPP-4, 2型糖尿病)、奥特康唑(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继获批上市。 3项新适应症获批, “双艾”组合用于一线治疗晚期肝癌中国获批上市。 6项 创 新 药 申 报 上 市 , SHR-1314 ( IL-17A, 特 应 性 皮 炎 )、SHR0302(JAK1,银屑病)、 SHR8058(NOV03, 干眼病)、 SHR8028(环孢素 A,干眼病)、 SHR-1209(PCSK9,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及 HRX0701(DPP-IV/二甲双胍, 2 型糖尿病)六项上市申请获受理。另有 80 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 270 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双艾”组合 NDA 获 FDA 受理   目前公司开展近 20 项创新药国际临床试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美国申报上市已获 FDA 受理。该研究主论文近日发表于《柳叶刀》主刊,结果表明,“双艾”组合治疗晚期肝癌中位总生存期达 22.1 个月,是目前已公布数据的晚期肝癌一线治疗关键研究中位总生存期最长的治疗方案。   2023 年 2 月,公司将 EZH2 抑制剂 SHR2554 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授权给 Treeline,首付款 1100 万美元,里程碑付款至多 6.95 亿美元+年净销售额提成(10%-12.5%)。 8 月,公司将 TSLP 单抗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授权给 One Bio,首付款 2,500 万美元+至多 10.25亿美元里程碑款+销售提成。   集采致仿制药收入短期承压   2023H1 仿制药收入基本持平,诊疗复苏后手术麻醉、造影等产品以及新上市的仿制药销售同比增长明显,但第二批集采涉及产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醋酸阿比特龙片因多数省份集采续约未中标及降价等因素影响,销售额同比减少 5.23 亿元, 2022 年 11 月开始执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产品销售额同比减少 5.78 亿元。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40.55 亿元、282.33 亿元和 324.4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9.46 亿元、 62.33 亿元和 81.37 亿元; 2023-2025 年 EPS 分别为 0.78 元、 0.98 元和 1.28元,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53、 42 和 32 倍。   风险因素: 市场拓展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同质化竞争风险;产品降价及集采风险;全球疫情等不可抗力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9-07
    • 技术延展能力强,新业务拓展打开成长空间

      技术延展能力强,新业务拓展打开成长空间

      个股研报
        美好医疗(301363)   投资要点   医疗器械精密组件领域种子选手。美好医疗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医疗器械精密组件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公司核心业务是家用呼吸机和人工耳蜗组件的开发制造和销售。同时,公司还提供监护、给药、介入、助听等细分领域产品和组件的开发及生产服务,在呼气检测、心血管、器械消毒、骨科手术定位、眼科器械等细分领域与全球多家企业开展产品及工艺技术开发和生产制造方面的合作。   家用呼吸机和人工耳蜗基石业务,客户合作有望进一步加深。公司主要产品为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组件,其中2022年家用呼吸机组件收入10.59亿元,营收占比为75%,2020-2022营收CAGR为33%;人工植入耳蜗组件收入0.98亿元,营收占比7%,2020-2022营收CAGR为33%。全球家用呼吸机行业集中度较高,公司呼吸机组件产品的主要客户A为全球龙头。目前客户A拟推出新一代家用呼吸机,公司从2017年开始参与了整套结构组件的材料、结构、模具、自动化、生产工艺、品质标准等方面的开发,并已开始为客户A批量试产,合作有望进一步加深。客户B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植入耳蜗制造商之一,公司与客户B已有10余年的合作历史,获得高度认可,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持续加深客户合作,加强新产品研发和拓展力度,实现基石业务稳定增长。   外延消费电子及其他医疗领域,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掌握医疗器械精密组件从设计开发、加工制造、自动化生产全流程的技术工艺,包括液态硅胶等多种特色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母婴、电子等多个领域,能够快速切入多个领域,为下游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组合。公司深耕医疗器械精密组件领域多年,技术驱动下得到核心客户高度认可,塑造高品质口碑,进而延展至消费电子及其他医疗领域,开拓新客户打开成长空间。2022年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收入0.77亿元,营收占比为5%,2020-2022营收CAGR为27%。公司持续加强在全球医疗器械其他细分领域的拓展,加强与已建立关系的十余家百强客户的业务合作,增加公司的营收,2022年其他医疗产品组件收入0.80亿元,营收占比为6%,2020-2022营收CAGR为22%。未来随着新客户持续开发,外拓下游领域取得相关业务,逐步降低大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0/6.41/8.33亿元,增速分别为22%/31%/30%,对应PE分别为27/20/16倍。考虑到公司和核心客户合作持续加深,家用呼吸机和人工耳蜗基石业务稳定增长,外延家用消费电子及其他医疗领域增加新营收,公司业绩有望稳定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09-07
    • 中报点评:玉米、水稻种子主业量利双收,创新成果储备丰富

      中报点评:玉米、水稻种子主业量利双收,创新成果储备丰富

      个股研报
        隆平高科(000998)   事件: 公司近日发布 2023 年中期报告。 上半年, 实现营收 17.84亿元,同增 4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4 亿元, 较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减亏,上年同期-2.97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5 亿元,上年同期-2.3 亿元。 单 2 季度,实现营收 7.19 亿元,同增 146.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5 亿元,上年同期-3.52 亿元。 点评如下:   上半年减亏成效显著。 减亏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核心种子产品销量大幅提升,以及公司加快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等。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42.22%,同比上升 1.74 个百分点; 三项费用率为 37.64%,同比下降了 16.83 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率下降最为明显,下降了8.1 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归还了部分美元贷款所致。   水稻、玉米种子等主导产品收入保持增长,毛利率上升。 上半年,公司水稻种子板块内生和外延并举,成效显著。实现收入 7 亿元,同增 34.4%。毛利率 37.66%,同比上升 1.23 个百分点。内生方面, 玮两优、冠两优、臻两优、隆晶优等新品系市场口碑好,销量持续提升;外延方面, 收购了福建科力 51%的股权,在水稻种子渠道、市场、制种基地上形成良好的协同和互补效应;同时在海外杂交水稻市场占有率进一步稳固,营收同比增长 9.48%。玉米种子板块,国内和国外市场同时发力,上半年实现收入 5.71 亿元,同增 74.89%;毛利率 41.83%,同比上升 1.43 个百分点。国内市场,公司深耕黄淮海市场,完成了东华北、西北、西南及特用玉米板块的基本布局,实现品种和区域全覆盖;海外市场, 增持部分隆平发展股份,加快国内外资源的融合协同创新;   加强研发创新, 积极参与转基因试点,创新成果储备丰富。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转基因玉米产业化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在研发创新方面,公司持续在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育种、基因编辑等领域加强创新投入。公司创新成果储备丰富, 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申报的抗虫耐除草剂玉米 BFL4-2 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已创制出一批绿色安全水稻新种质。玮两优 8612、玮两优 7713、隆两优 8612 等 3 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冠名为超级稻品种;中玉 303、晶两优华占、中麦 578 等入选为 2023 年农业主导品种;公司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培育的国内首个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臻两优 8612,圆满完成湖南省政府下达的120 万亩推广任务。   有望充分受益转基因商业化全面落地,维持增持评级。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2023年 8 月农业农村部公告称, 2023 年转基因商业化试点范围将扩展至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 5 个省 20 个县并在甘肃安排试种并标出了良好的效果,转基因玉米大豆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 90%以上,除草效果在 95%以上;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 5.6%-11.6%。转基因商业化全面落地将给行业带来增量市场空间和龙头市场份额提升。 公司种子产业布局全面, 积极投身生物育种产业,具备成长为全球转基因种业巨头的潜力。 维持“增持”评级。 结合半年报业绩情况,下修公司 23/24/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1.67/5.92/7.68 亿元。按照 24 年业绩给予 40 倍 PE,未来 6 个月目标价 18 元,距离现价有 20+%的空间。   风险提示:种子市场大幅波动,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不及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9-0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