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168)

    • 创新兑现,成长确定,实控人拟增持近亿元

      创新兑现,成长确定,实控人拟增持近亿元

      个股研报
        复星医药(600196)   事件   2023 年 9 月 13 日, 公司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复星高科技以自有资金近两千万元增持本公司 A 股股份 72 万股,约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0.03%;复星高科技(及/或通过一致行动人) 拟于 2023 年 9 月13 日起的 12 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择机增持本公司股份(包括 A/H 股),累计增持总金额不低于 1 亿元、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截至 2023 年 9 月 13 日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2%。   经营分析   创新陆续兑现,药品板块营收占比提至 74.7%;成长确定。(1) 子公司复宏汉霖的 PD-1 产品汉斯状 11 项联合疗法在全球展开,中国覆盖医院近 1500 家,东南亚与 KGbio 合作,美国自己团队并与Syneos Health 合作。(2)合营公司复星凯特的 CAR-T 产品奕凯达新增获批二线治疗成人大 B 细胞淋巴瘤(r/rLBCL) ,截至 2023 年6 月底,奕凯达已治疗超过 500 位患者,备案的治疗中心超过 140家及 25 个省市。(3)公司包括 DaxibotulinumtoxinA 型肉毒杆菌毒素、盐酸替纳帕诺片等在内的多款在研药品在中国境内的上市申请(NDA)获受理,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在美国的上市申请(BLA)也已获受理。 在 1H23 药品营收已升至近 75%的基础上,创新管线蓄力充足。   控股股东近亿元增持计划彰显管理层信心,后劲可期。(1) 2022年 10 月 24 日,公司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复星高科技自 2022 年 9月 14 日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含首尾两日), 已累计减持公司 3911万股 A 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1.46%; 经综合考虑,复星高科技决定提前终止减持计划,并承诺自 2022 年 10 月 24 日起的一年内不减持本公司股份。(2)此次,公司更进一步,控股股东已增持公司72 万股 A 股股份,累计持有公司 9.58 亿股,约占截至 2023 年 9月 13 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35.85%;且复星高科技(及/或通过一致行动人)拟于 2023 年 9 月 13 日起的 12 个月内将择机增持本公司股份(包括 A 股及/或 H 股),累计增持总金额不低于 1 亿元(含本次增持)、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截至 2023 年 9 月 13 日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2%。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23/24/25 年营收 446/594/685 亿元,同比增长 1%/33%/15%;归母净利润 39/51/63 亿元,同比增长 4%/30%/2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品研发及销售不及预期、产品竞争加剧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9-15
    • 阿立哌唑微球获批在即

      阿立哌唑微球获批在即

      个股研报
        丽珠集团(000513)   投资要点   事件:9月1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上市申请获受理。阿立哌唑微球是公司自研长效缓释制剂,适用于成人精神分裂症,每月给药一次;Ⅰ期临床研究显示多次给药稳态及单次给药爬坡数据良好,已豁免Ⅲ期临床,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受理。   阿立哌唑微球疗效优异,替代空间广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分析,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数量由2016年662万人增至2020年678万人,CAGR为0.6%;预计于2030年达到698万人。随着新一代药物疗效提升及普及率提高,中国抗精神病药物市场规模有望由2020年72.7亿元增至2030年159亿元,CAGR达8.14%。根据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一旦确定精神分裂症诊断,应尽早开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用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D2受体,包括氯丙嗪、奋乃静等,其对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效,但对患者的认知损害与阴性症状疗效有限,且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包括一系列药理机制或化学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如阿立哌唑、氯氮平等,可有效改善阳性症状、部分阴性症状与认知损害,治疗中断率低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微球作为长效缓释制剂,与普通剂型相比,血液浓度更平稳;每月给药一次,给药次数减少,有望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复发及入院比率。目前阿立哌唑长效制剂国内仅有1款进口产品于2023年5月上市,暂无国产厂家取得生产批件,2家处于临床阶段。阿立哌唑微球有望成为国内首款上市的自研阿立哌唑长效缓释制剂,替代空间广阔。   微球在研管线高效推进。公司在研微球等高壁垒复杂制剂共7项,其中醋酸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前列腺癌适应症于2023年5月获批,子宫内膜异位症适应症上市申请于2023年8月获受理;阿立哌唑微球(1个月缓释)上市申请于2023年9月获受理;亮丙瑞林微球(3个月缓释)已申报临床,其余4个项目处于中试阶段。   投资建议:公司创新驱动加速,高壁垒复杂制剂及生物药创新产品逐步兑现,业绩迎来新的增长点。我们维持原有盈利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6/25.87/29.19亿元,增速分别为17%/16%/13%,对应PE分别为15/13/11倍。维持“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产品降价风险、新药研发风险、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波动风险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9-15
    • 瑞普生物(300119)2023年中报点评:主业稳健增长,看好宠物板块未来潜力

      瑞普生物(300119)2023年中报点评:主业稳健增长,看好宠物板块未来潜力

    • 公司简评报告:毕得医药:Q2业绩再创新高,经营管理效率持续优化

      公司简评报告:毕得医药:Q2业绩再创新高,经营管理效率持续优化

    • 百奥泰:生物类似药出海在望,将进入规模爆发期

      百奥泰:生物类似药出海在望,将进入规模爆发期

      个股研报
        百奥泰(688177)   公司多个III期临床阶段生物类似药有望密集向海外授权,托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FDA获批在望。   根据mckinsey,欧美地区在现阶段占据生物类似药全球市场中的绝大部分,对于生物类似药厂商而言欧美市场在现阶段蕴含极高商机。公司正在就贝伐珠单抗、托珠单抗积极推进FDA、EMA现场核查工作,近期有望获得上市批准,此外,过去公司的每个生物类似药品种通常在II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给药后达首次针对主要市场的对外授权,且随着III期临床研究的后续推进(达到主要临床终点、递交主要市场上市申请等),公司会逐渐完成针对其余主要市场的对外授权(参考BAT1706的情况),目前公司的乌司奴单抗、戈利木单抗、司库奇尤单抗生物类似药均已完成III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给药,目前尚未充分授权,我们预计在2024年年底前公司将针对以上三个品种密集对外授权,公司生物类似药板块处在打开海外市场的拐点处。   公司有望针对托珠单抗、戈利木单抗、司库奇尤单抗三款重磅自免药物在欧美地区推出首个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市场前景佳。   公司针对托珠单抗、戈利木单抗、司库奇尤单抗在欧美地区的研发进度占优,对应的产品有望在上市后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且这几个品种针对自身免疫类疾病,具有用药周期长的特点,有望凭借与存量患者之间的粘性形成相对后来者的优势,销售量在达到峰值后以有限的速度和幅度下滑,自免领域代表品种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原研药(分别为Humira、Remicade)和首个生物类似药(分别为Amjevita、Inflectra)的历史销售情况可作为佐证。   ADC板块再出发,叶酸受体品种彰显新技术平台潜力。   公司创新型ADC通过自主研发的可剪切连接子,将抗体与毒性小分子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连接而成,具有高效抗肿瘤活性、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临床前实验结果可作为一定佐证:1)条件培养基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公司的ADC系统具有比GGFG-Dxd系统(具备旁观者效应的ADC代表)略强的旁观者效应;2)在各类血浆中体外孵育21天,药物脱落率小于0.3%,3mg/kg食蟹猴单次给药实验中,药物的暴露量Cmax和AUC仅为ADC的0.01%和0.004%,稳定性略优于T-DXD(非头对头比较,T-DXD在各类血浆中体外孵育21天,药物脱落率为1.2%-3.9%不等);3)在动物模型中,HER-2ADC和TROP-2ADC的药效优于同靶点ADC品种。BAT8006已在2023年8月读出I/II期临床研究剂量爬坡的早期数据,在国内叶酸受体αADC赛道中进度第3,且小样本的有效性数据明显优于进度更快的两个品种,随着更多患者被纳入评价,更多数据将在近期的国际学术会议上进一步展示,进一步证明BAT8006乃至公司ADC新平台的价值。   采用DCF估值法,假设WACC为9%,生物类似药板块、创新药板块永续增长率分别为0、1.5%,生物类似药板块合理市值为137亿元,创新药板块合理市值为40亿元,总计合理市值177亿元,对应43%空间。   风险提示:海外授权及获批进度不及预期,海外合作方销售能力不及预期,新药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3-09-15
    • 业绩表现亮眼,严肃诊疗为增长之基

      业绩表现亮眼,严肃诊疗为增长之基

      个股研报
        华厦眼科(301267)   事件   2023年8月30日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9.94亿元(同比+26.30%),实现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同比+50.08%),扣非净利润约3.63亿元(同比+41.26%),业绩符合预期。   事件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基础眼科增速亮眼,白内障业务行业领先   公司2023H1收入快速增长,利润增长亮眼,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10.63亿元(同比+38.06%),实现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64.60%)。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高,控费有所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毛利率50.30%(+2.89pct),净利率18.32%(+3.28pct);实现销售费用率12.31%(+0.06pct)、管理费用率10.81%(+0.2pct)、研发费用率2.00%(+0.71pct)、财务费用率0.46%(-0.64pct)。   拆分收入结构,23H1公司白内障营收4.97亿元(+44.89%),毛利率44.16%(+8.06pct),毛利率超预期,我们认为主要系疫情积压的需求释放以及公司高端术式占比持续提高等。眼后段23H1营收2.76亿元(+35.81%),毛利率44.72%(+4.77pct)。屈光营收6.51亿元(+13.84%),毛利率56.86%(+0.91pct)。视光营收4.75亿元(+17.75%),毛利率50.00%(-0.67pct)。   核心医院表现优异,部分医院扭亏进一步推高利润率   截至23H1,公司旗下拥有眼科医院57家,视光中心52家,覆盖18个省、49个城市,华东地区收入占比73%,公司在福建省内及周边地区影响力深远。公司体内核心医院表现良好,厦门眼科中心营收5.06亿元(+25.31%),净利率25.24%;福州眼科医院营收87.12百万元,净利率14.41%;上海和平眼科医院营收1.13亿元(+103%),净利率5.33%;郑州华厦视光营收64.03百万元(+14.86%),净利率21.09%。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单季度收入利润均呈良好增长趋势,省内布局已完善,省外扩张节奏稳定,业绩稳定增长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将实现营业收入41.9/52.63/64.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5%/25.6%/22.4%;实现归母净利润6.68/8.44/10.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26.3%/24.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9-15
    • 心血管龙头企业,创新转型持续兑现

      心血管龙头企业,创新转型持续兑现

      个股研报
        信立泰(002294)   摘要   信立泰以心脑血管领域为龙头,拓展降血糖、抗肿瘤、骨科及抗感染等目标领域,拥有 1.1 类降血压创新药“信立坦”、 3.1 类首家上市化学药“泰加宁”、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泰嘉”等知名产品。未来公司将加速创新转型,预计每年均有创新产品上市, 有望在公司体量及质量上实现突破。   核心品种竞争格局良好,集采影响逐渐出清   创新药板块, 信立泰核心创新品种信立坦( 阿利沙坦酯) 信立坦已经经历三次医保谈判, 240mg/片价格从 2017 年的 7.05 元/片降至 2021 年的 4.30元/片。虽然受医保降价及疫情影响, 公司通过加大零售渠道覆盖和电商渠道销售力度,进一步加强在广阔基层市场的商业合作, 2023 上半年信立坦实现销量同比、环比增长。   仿制药板块,公司主要品种泰嘉(氯吡格雷)的临床需求持续增长,并进一步抢占阿司匹林市场,带动泰嘉销量增长;欣复泰 Pro®(特立帕肽注射液)上市后,积极开拓医院周边市场,目前已替代粉针成为主要销售剂型。未来公司将积极参与国家带量采购, 争取产品中标,提升仿制药市占率。   在研管线品种丰富,创新转型持续兑现,   信立泰聚焦慢病领域,持续创新研发,创新产品立项。公司围绕阿利沙坦酯,布局了 1 类新药 S086(高血压、慢性心衰适应症)、首个国产 ARB/CCB类 2 类复方制剂 SAL0107、 ARB/利尿剂类 2 类复方制剂 SAL0108,针对性覆盖不同细分市场领域,满足更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截至 2023 年 8月,公司在研管线内 3 款品种处于 NDA 阶段、 2 款产品处于临床Ⅲ期阶段,研发进度稳步推进,商业化在即。随着公司创新管线逐步兑现,公司创新产品矩阵持续丰富,公司创新药板块营收有望保持高增长,占公司收入比重稳步提升。   盈利预测   考虑到公司主要品种市场空间大,创新药业务开始持续兑现、仿制药业务集采影响基本出清, 看好公司发展, 我们预计公司 2023 至 2025 年营业收入为 36.34/41.97/48.68 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为 6.97/8.16/9.61 亿元人民币,对应 EPS 分别为 0.63/0.73/0.86。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 给予 2024 年45 倍 PE,目标价 32.95 元/股。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政策变化带来的价格下降风险、成本上升风险、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09-15
    • 集采扰动基本出清,创新管线打开成长空间

      集采扰动基本出清,创新管线打开成长空间

      个股研报
        通化东宝(600867)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集采扰动基本出清。集采落地首年公司胰岛素全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4.9%,其中胰岛素类似物同比增长超100%,未来有望维持稳定放量。2)新产品有望为公司带来新增长点。公司陆续获批多款三代胰岛素,利拉鲁肽正在上市审评中,另有三款糖尿病创新药和两款痛风创新药在研,未来有望为业绩增长注入强大动力。3)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公司人胰岛素上市许可申请获欧洲药品管理局受理;胰岛素类似物海外注册工作稳步推进。   集采带来竞争格局变动,国产龙头迎来发展机遇。2022年5月起第六批国采胰岛素专项在全国陆续落地实施,为国产龙头带来新发展机遇。2022年公司胰岛素全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4.9%,其中人胰岛素销量同比近双位数增长,胰岛素类似物同比增长超100%,公司胰岛素产品销售收入同比降幅远小于胰岛素集采产品销售单价降幅,显示出强大的增长韧性,未来有望维持稳定放量。   创新管线兑现在即,为公司带来新增长点。公司于2011年开始胰岛素类似物研究,现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及预混制剂已获批上市;GLP-1RA利拉鲁肽注射液2022年6月申请上市,有望年内获批;URAT1抑制剂处于二期临床阶段。公司创新管线储备丰富,为公司未来持续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2022年公司人胰岛素欧盟注册III期临床试验已全部完成,上市申请获正式受理;胰岛素类似物在多个发展中国家注册准备及申请工作稳步推进。2022年12月公司与科兴制药签订协议,将合作推进GLP-1RA利拉鲁肽在海外新兴市场共17个国家的国际化工作,公司将由此加速产品出海进程,进一步开拓潜在市场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胰岛素龙头企业,集采扰动基本出清,新品陆续上市放量。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4.3%,给予公司2024年21倍PE,对应目标价12.3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3-09-15
    • 平台型合成生物龙头,构筑“氨基酸+维生素+新材料”三重成长曲线

      平台型合成生物龙头,构筑“氨基酸+维生素+新材料”三重成长曲线

      个股研报
        华恒生物(688639)   投资要点:   全球平台型合成生物学龙头,产品矩阵扩张推动业绩成长。基于合成生物制造,公司深耕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研发生产,实现了全球首次厌氧发酵法规模化生产L-丙氨酸,2021年于科创板上市,推动了L-缬氨酸厌氧发酵法技术的产业化,并布局丁二酸、苹果酸、丙二醇、肌醇等新品。公司设有河北秦皇岛、合肥、内蒙古巴彦淖尔和内蒙古赤峰四大生产基地,现有和规划生物基产品产能共计23.6万吨。   “环保替代+国内渗透率提升+日化领域拓展”等因素推动MGDA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厌氧发酵法L-丙氨酸优势显著,龙头地位有望维持。L-丙氨酸下游应用广泛,是合成新型绿色螯合剂MGDA的主要原料,占总需求的50%以上。2016-2023年期间全球丙氨酸需求复合增长率为12.83%,2023年需求或为8.1万吨,L-丙氨酸占比近八成。受益于对传统螯合剂的替代、国内洗碗机渗透率提升以及MGDA在日化等下游领域应用的扩张,预计MGDA需求提升有望推动L-丙氨酸持续成长。公司于2012年实现了全球首次万吨级的厌氧发酵L-丙氨酸商业化生产,2022年全球市占率已超60%。公司依托厌氧发酵法技术优势有望维持龙头地位。   拥有发酵法和酶法两大平台,经验积累向氨基酸与维生素新品迁移。自成立以来,公司构建了发酵法和酶法两大工艺平台,除丙氨酸以外,积累了缬氨酸和维生素等生产工艺。公司长期坚持产学研结合,通过技术转让、委托研发和增资控股等形式与天工所等机构以及张学礼、郑华宝等科学家协作,推动技术经验向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新品迁移。公司L-缬氨酸、D-泛酸钙和DL-丙氨酸等产品已为公司贡献增量业绩。L-缬氨酸:饲料必需氨基酸,受益于豆粕减量替代,2020-2023年期间CAGR为24%;D-泛酸钙:亦称维生素B5,依托β-丙氨酸酶法工艺生产,兼具环保和成本优势;DL-丙氨酸:以自产L-丙氨酸为原料使用酶法生产,食品添加剂增长稳健。   核心客户稳定,可降解材料、苹果酸及维生素等新品推动成长。公司在生物制造方面的领先经验与优质的产品性能表现使客户粘性较强,面向巴斯夫等大客户的销售稳中有增,募投和后续储备品类丰富。丁二酸:相比化工合成法纯度高污染小,有望受益于可降解塑料PBS需求增长,预计满产贡献营收22.4亿元。1,3-丙二醇:PTT纤维主要原材料,有望对涤纶等纤维形成替代,公司入局有望加速国产替代。苹果酸:增量需求广阔的酸味剂,公司已完成食品安全认证,预计满产贡献营收7.9亿元。肌醇:生物体所需维生素B族之一,发酵法成本优势显著。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我们预测2023年至2025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9.4/29.28/47.06亿元,同比增长36.8%/50.9%/60.7%;实现归母净利润4.53/6.8/8.92亿元,同比增长41.4%/50.2%/31.3%,对应EPS分别为2.87/4.31/5.66元,PE为35.1/23.4/17.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宏观环境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8页
      2023-09-14
    • 老牌国货焕发新生,彩妆贡献新增量

      老牌国货焕发新生,彩妆贡献新增量

      个股研报
        丸美股份(603983)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主品牌丸美升级调整完成,聚焦头部、优化长尾,精简SKU超200个,重组胶原蛋白系列表现亮眼,小红笔+小金针2023年GMV有望破5亿;2)恋火持续高速增长,深耕底妆赛道建立优势壁垒,多次登顶天猫底妆细分类目榜首,预计未来2-3时间内仍保持每年翻倍增速,已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3)电商运营提效,渠道结构调整,公司重新组建了新的电商运营团队之后加大线上营销投放力度,抖音等新兴电商平台提效显著,23H1线上渠道增速超50%,有望继续延续。   主品牌丸美调整大单品策略,研发优势明显。主品牌丸美深耕眼部护理和抗衰主线,聚焦如小金针、小红笔、小紫弹等强调品牌理念的大单品,精简长尾SKU。另外公司自主研发的全人源重组双胶原蛋白赋能新系列,拓展胜肽、A醇之外的第三大抗衰成分,爆款单品小金针销售额破亿,有望成为丸美品牌又一核心产品系列。目前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壁垒较高,终端产品应用尚处于发展初期,公司布局较早,研发优势明显,目前已成为公司TOP3单品,具备高附加值的该系列未来将是重点打造对象。   彩妆品牌恋火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彩妆品牌恋火专注底妆赛道,针对消费者痛点分别推出油皮和干皮适用的两大产品系列,全面发力线上渠道,与李佳琦共创合作产品“看不见”粉底液等,全网GMV破亿,登上天猫底妆品类热销榜等多项榜单第一。国内底妆市场较为分散,国货市占率在持续提升,恋火品牌增长势能强劲,23H1营收超22全年,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电商运营进入新阶段,提效成果显著。公司自2021年开始发力线上渠道,自播+达播结合、跨界IP合作、多平台KOL推广、电影广告植入等等,公司主攻抖音平台,同时与头部主播李佳琦共同推出合作系列产品,全面进入线上营销新阶段,23H1线上营收增速超50%,以抖音为主的线上直营同比增长接近120%。全方位的渠道运营和营销投放将公司形象打造为核心科技+爆款产品傍身的研发型国货美妆品牌,预计未来抖音等内容电商进一步放量,天猫等平台电商维持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续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72、0.91、1.13元,对应PE分别为37、30、24倍。公司作为老牌国货品牌力强、消费者粘性高,多措并举焕发新生,彩妆提供新增长曲线,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美妆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品推出不及预期、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3-09-1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