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801)

    • 可视化新品实现放量,一季度经营快速修复

      可视化新品实现放量,一季度经营快速修复

      个股研报
        南微医学(688029)   业绩简述   4月25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9.80亿元,同比+2%;实现归母净利润3.31亿元,同比+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9亿元,同比+9%。分季度来看,2022Q4实现收入4.68亿元,同比-16%;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36%;扣非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23%。2023Q1公司实现收入5.50亿元,同比+24%;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134%;扣非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131%。   经营分析   整体经营稳中有升,可视化新品快速放量。2022年公司虽然内镜耗材品种出现一定下滑,可视化新产品依然带动公司实现了业务增长。可视化产品实现收入1.90亿元,同比+1851%。公司以胆道镜在消化领域内的临床试用、多中心研究、学术推广等为契机,目前已基本完成一次性内镜在消化领域的营销布局,实现100多家医院装机,一次性胆道镜品种全年实现快速放量。   坚持创新技术研发,一次性内镜技术拓展顺利。公司全年研发费用率8.4%,同比+0.5pct。公司在研发方面聚焦一次性内镜技术,一次性胆道镜延伸产品、一次性支气管镜等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一次性支气管镜抓住年底ICU扩容机遇入局重症医学新市场,未来可视化产品将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一季度经营快速修复,利润率提升显著。2023年一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62.9%,同比+1.2pct;净利率达到18.8%,同比+8.5pct,预计主要系公司内镜耗材产品Q1销售快速恢复的同时,公司费用率水平也有显著下降。公司2023年Q1管理费用率达到13.9%,同比-5.5pct。若不考虑股份支付的影响,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增速约为74%,目前业绩增长已经重回高速增长轨道。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在消化内镜耗材及一次性内镜领域的发展潜力,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4、6.30、8.27亿元,同比增长41%、36%、31%,EPS分别为2.47、3.36、4.40元,现价对应PE为32、23、18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医保控费政策风险;院内需求恢复速度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汇兑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4-26
    • 一季报持续亮眼,各产品线多轮驱动增长

      一季报持续亮眼,各产品线多轮驱动增长

      个股研报
        佐力药业(300181)   事件: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5亿元,同比+23.86%;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52.17%;扣非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52.94%。   2023Q1实现营业收入4.96亿元,同比+12.81%;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41.76%;扣非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42.01%。   分析点评   利润持续高增长,费用率控制效果明显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2Q4收入为4.61亿元,同比+21.59%;归母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44.1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67亿元,同比+44.40%。2023Q1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41.76%;扣非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42.01%。   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70.57%,同比-0.86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54.90%,同比-3.36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46.03%,同比-2.59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8.59%,同比-0.43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28%,同比-0.35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19亿元,同比+26.53%。   乌灵系列持续增长,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快速放量   分板块来看,乌灵系列部分收入为10.92亿元,同比增速为+28.45%;毛利率为86.98%,同比-0.50个百分点。其中乌灵胶囊(折36粒/盒)2022年销售量为2895.54万盒,同比增长24.75%,保持较高增长。百令片系列部分收入为2.56亿元,同比增速为-3.24%;毛利率为76.30%,同比-2.42个百分点。销量上百令片(折60片/盒)2022年销售量为650.24万盒,同比下降0.74%,集采影响下维持稳定。   中药饮片系列部分收入为3.78亿元,同比增速为+30.51%;毛利率为20.85%,同比+0.46个百分点。中药配方颗粒剂部分收入为0.59亿元,同比增速为+36.17%;毛利率为57.25%,同比+2.80个百分点。持续推进中药新药和中药配方颗粒的产品研发储备下,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高速增长。   核心产品乌灵系列市占率提升+二次开发打开空间,一体两翼战略未来放量可期   乌灵胶囊是公司独家产品,也是中药国家一类新药。上市二十多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作为有明确的作用机理、安全性高的安神类中成药,针对失眠、焦虑、抑郁等适应症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主导产品乌灵胶囊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在各级市场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最高的城市公立医院为11.88%,最低的乡镇医院为3.98%)。   公司继续围绕乌灵胶囊进行二次开发,主要针对乌灵胶囊在阿尔茨海默症领域的治疗研究。另外一款系列基药产品灵泽片是一种适合前列腺疾病并伴随夜尿频多患者的创新药物,其作用机理独到,从补肾的角度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肾虚血瘀湿阻证),填补了此症型的用药空白,市场空间广阔。   公司始终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力争把乌灵系列打造成20亿、百令片打造成10亿、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打造成10亿规模的大品种,重点培育聚卡波非钙片为新的潜力品种;同时,通过外延式并购、研发创新丰富品种线,以及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助力公司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23.4/30.3/3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6%/29.5%/3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0/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1%/36.1%/36.2%,对应估值为27X/20X/14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营销拓展不及预期;大品种依赖风险;集采影响超出预期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6
    • 23Q1收入受医院诊疗恢复节奏影响,看好增速持续回升

      23Q1收入受医院诊疗恢复节奏影响,看好增速持续回升

      个股研报
        正海生物(300653)   事项:   公司公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实现收入1.09亿元,同比下降7.35%;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下降2.9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下降2.71%。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平安观点:   23年一季度收入下降或受医院择期诊疗需求恢复慢影响。23Q1收入1.09亿元(-7%),我们认为收入下降可能与医院端诊疗需求恢复节奏有关。口腔种植等医疗需求具有明显的择期属性,受到疫情因素影响。盈利能力略有提升,毛利率89.78%,净利率48.95%,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0.72和2.22个pp。净利率提升主要是23Q1投资收益691万元,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我们认为伴随着医院诊疗持续恢复,公司收入增速有望持续提升。   公司新产品持续丰富,看好活性生物骨放量。2022年公司获得自酸蚀粘结剂、活性生物骨、硬脑(脊)膜补片等新产品注册证书。2023年3月磷酸酸蚀剂注册申请获得受理,主要用于口腔修复或正畸治疗时对牙釉质和牙本质表面进行酸蚀处理。2月宫腔修复膜完成第一例临床入组,用于宫腔黏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有利于恢复女性生育功能,是潜在重磅品种。23年活性生物骨进入完整放量年度,其相比骨科现有修复材料优势明显,看好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诊疗复苏+活性生物骨放量+口腔集采利好,维持“推荐”评级。我们认为23年大的趋势是诊疗恢复,带动公司核心产品收入增速回升。活性生物骨有望贡献可观增量。同时口腔种植体集采,有利于种植量的快速提升,带动口腔修复膜、骨修复材料等需求同步增长。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2.39亿、2.97亿、3.72亿元的预测,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PE为3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集中风险:公司产品集中在口腔修复膜和硬脑(脊)膜,若竞争格局或市场政策变化,或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2)研发风险:公司在研品种较多,存在不及预期风险。3)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活性生物骨等新品种放量受销售能力、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存在不及预期可能。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6
    • 疫情中实现稳定增长,公司持续扩张增强规模优势

      疫情中实现稳定增长,公司持续扩张增强规模优势

      个股研报
        爱尔眼科(300015)   事项: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61.10亿元(+7.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4亿元(+8.65%),扣非净利润29.19亿元(+4.89%)。   四季度单季,公司实现收入30.58亿元(-10.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7亿元(-47.73%),扣非净利润4.15亿元(-31.67%)。   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公司实现收入50.21亿元(+20.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1亿元(+27.92%),扣非净利润7.52亿元(+20.73%)。   公司分配预案为:以71.77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   平安观点:   疫情中公司逆势增长,23年一季度重拾高增速:2022年,公司实现门诊量1125.12万人次,同比增长10.35%;手术量87.07万例,同比增长6.54%,疫情中实现逆势增长。其中屈光项目收入63.37亿元(+14.80%)、白内障业务由于手术不便出现下滑,实现收入21.43亿元(-2.19%)、眼前段项目13.39亿(-8.00%)、眼后段项目10.55亿(+6.08%)、视光服务项目37.79亿(+11.85%)。2023年1月,由于新冠患者数量较多,影响了公司的诊疗业务。但随着2、3月份门诊及手术的快速恢复,公司一季度仍然实现了27.92%的业绩增速。随着眼科需求的释放,叠加去年的低基数,2023年公司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经营恢复稳定叠加产品结构调整,将推动公司毛利率提升:2022年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从上年同期的51.92%降至50.46%。公司毛利率的下滑我们认为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疫情影响公司收入增长,老店及新增门店固定成本不变,带来毛利率下滑;2)2022年为爱尔眼科成立20周年,促销活动带来毛利率下滑。2023年公司经营恢复稳定,随着公司高附加值项目占比的提升,毛利率将稳步提升。   公司持续扩张,为公司长期成长添动力:2022年,公司先后并购广东顺德爱尔、南漳爱尔、忻州爱尔、西安爱尔等30家医院。2023年1月,公司收购绍兴爱尔、周山爱尔等14家医院。公司并购稳步展开,不断扩张,推动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国眼科医疗服务近年来快速增长,考虑我国眼科疾病患病人群数量众多,未来行业将维持高速增长。爱尔眼科全国布局,为我国眼科医疗服务机构的龙头企业。公司现有扩张模式可助力其快速、低风险且高质量的发展。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屈光、视光和白内障手术市场广阔,近年来增速较快,助力公司业绩稳定增长。考虑疫情的影响的褪去,我们调整2023-2024并新增2025年的盈利预测(原预测2023-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6.82亿元和48.06亿元),预计2023-2025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7.10亿元、48.17亿元和61.36亿元。考虑公司所处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以及公司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的龙头地位,我们维持公司的“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增长低于预期的风险: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的增速有低于预期的可能,从而影响公司业绩的增长。2)收购、新建医院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收购新建医院时,可能由于一系列原因造成收购不顺利,无法按期完成,或有些医院诊所无法完成收购,从而影响公司业绩的增长。3)新冠疫情再次爆发的风险:新冠疫情若再次爆发,或对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业绩增长。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6
    • 常规业务加速恢复,应收账款回款改善

      常规业务加速恢复,应收账款回款改善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   新冠检测需求旺盛+期间费用率下降,推动2022年业绩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76亿元,同比+29.58%;实现归母净利润27.53亿元,同比+24.0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05亿元,同比+23.58%。公司2022年业绩实现快速增长主要因为:(1)新冠检测需求旺盛;(2)受益于规模效应以及费用管控成效显现,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3.67pcts至20.20%。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2.26pcts、1.00pcts、0.25pcts、0.16pcts。受新冠核酸检测价格下降等影响,公司2022年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4.16pcts至43.13%。   业务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产品创新成效显现。2022年,公司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来自三级医院的营收占比(常规业务)达38.40%,同比提升2.54pcts。公司引进全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全光谱流式细胞技术等,进一步加强实体瘤、血液病、神经免疫等高端技术平台建设。2022年,公司来自高端技术平台的收入占比达52.07%,业务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公司持续提升产品创新力度,产品创新成效显现。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达6.33亿元,同比增长22.14%;新开发项目超过600项,近3年新开发项目为2022年贡献收入3.70亿元。   2023Q1常规业务加速恢复,应收账款回款改善。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8亿元,同比-50.19%;实现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比-82.4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83.20%。公司2023Q1业绩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因为:(1)新冠检测需求减少;(2)公司计提1.48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上年同期信用减值损失为0.55亿元。伴随着新冠疫情影响减弱,公司常规诊断服务加速恢复。2023Q1,公司常规医学诊断服务实现营收19.91亿元,同比增长19.52%。此外,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资金管理成效显现。截止2023年3月底,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65.89亿元,较年初减少6.21%。2023Q1,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20亿元,同比增长143.37%。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3-2025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18/16.50/21.41亿元,EPS分别为2.61/3.53/4.58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31.02/22.89/17.64倍。考虑到:(1)国外可比公司美国控股实验室新冠疫情出现前的2005-2019年的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8.15%、4.45%,PE均值为18.06倍;(2)未来三年,公司常规业务有望保持20%左右的增长,并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给予公司2023年30-35倍PE,对应的目标价为78.30-91.35元/股,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检验样本控制风险,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执业风险,新冠疫情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6
    • 2022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常规业务持续高增长,海外市场空间广阔

      2022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常规业务持续高增长,海外市场空间广阔

      个股研报
        百普赛斯(301080)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4月25日晚百普赛斯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与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营收4.74亿元(+23.23%),归母净利润2.04亿元(+16.94%),扣非归母净利润1.83亿元(+11.94%);2023Q1营收1.37亿元(+19.79%),归母净利润4505万元(-15.80%),扣非归母净利润4461万元(-17.63%)。   常规业务保持高增长,业务布局进一步丰富:公司表观收入增速放缓主要系新冠相关产品增长乏力,2022年公司常规业务营收3.85亿元(+29.82%),新冠业务营收8928万元(+1.10%);2023Q1公司常规业务营收1.19亿元(+32.37%),新冠业务营收1752万元(-27.30%),在2022年与2023年初疫情持续扰动的情况下公司常规业务依然实现了强劲增长。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慢于收入以及2023Q1下滑主要系公司为加快业务布局持续投入,研发/销售人员大幅增长,2022年销售/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57%/91%,2023Q1分别同比增长70%/28%。公司2022年重组蛋白SKU数量超过2800,总SKU数量超过3200,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在重组蛋白、CGT、抗体等领域的持续发力,有望厚积薄发。分产品来看,公司2022年重组蛋白营收3.94亿元(+21%)业务占比83%,抗体/试剂盒及其他试剂营收5778万元(+45%),业务占比12%,检测服务营收1485万元(+31%),业务占比3%;重组蛋白持续高增长的同时业务品类逐步丰富。   国内业务受投融资扰动,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分区域来看,公司境内营收1.80亿元(+12%),境外营收2.95亿元(+31%)。若单看常规业务,公司境内营收1.45亿元(我们估计同比增长不足10%),业务占比38%,境外营收2.40亿元,业务占比62%,其中美洲区营收1.77亿元,业务占比46%,2022年境外常规业务营收增速近50%。受医药投融资影响公司国内常规业务增长相对乏力,考虑到行业仍处于国产替代关键期,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我们认为若投融资出现回暖公司国内业务有望重回高增长。此外,境外重组蛋白行业规模数倍于国内,而且公司产品已广泛进入海外Pharma供应链,海外业务受投融资影响较小,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我们将公司2023-2024年业绩预期由6.67/8.67亿元调整为5.78/7.22亿元,归母净利润由2.20/3.08亿元调整为2.21/2.84亿元,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营收9.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7/29/2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及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汇兑损益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26
    • 紫杉醇胶束单季销售近亿,产能蓄力后劲可期

      紫杉醇胶束单季销售近亿,产能蓄力后劲可期

      个股研报
        上海谊众(688091)   事件   2023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1季报,1Q23营收9240万元,同比增长169.06%;归母/扣非净利润5503/4780万元,同比增长78.98%/106.73%。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紫杉醇胶束纳入指南,销售提速在即。(1)相较1Q22的3434万,1Q23公司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单季度销售近1亿元,扣非净利润翻倍,增势确定。(2)该产品自2021年10月上市以来相继纳入多个权威诊疗指南:2023年4月24日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I级推荐。我们认为,随着更多的指南推荐,产品影响力和进院销售有望进一步加大和提速。   研发加力,管线丰富,成长后劲充分。(1)公司针对核心产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已开展Ⅱ/Ⅲ期临床试验20余项,涉及的癌种包含乳腺癌、肺癌、胰腺癌、胃癌、胆管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头颈部肿瘤和卵巢癌等癌种。其中,针对乳腺癌的扩大适应症Ⅲ期试验,以及针对晚期肺鳞癌、联合PD-1(特瑞普利单抗)与白紫联合PD-1做头对头比较的Ⅲ期试验,皆已获批临床。(2)公司同时已在开展两种靶向纳米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研发,一种为针对胰腺肿瘤治疗研发的靶向性PMC(靶向多肽偶联纳米胶束)药物;另一种为针对前列腺肿瘤、胰腺肿瘤治疗研发的靶向性AMC(靶向小分子偶联纳米胶束)药物。两种药物是通过在紫杉醇纳米胶束表面修饰靶向性多肽或小分子,通过主动靶向性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大幅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富集量,以增强疗效。   产能就绪,紫杉醇放量可持续。(1)产能建设方面,公司现有厂房新增设的生产线已完成全部硬件建设,具备年产100万支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产能,预计2023年中期可正式商业化投产;随着公司500万支紫杉醇聚合物配套设施募投项目的推进,产品的营销需求将获得充足产能保障。(2)产品商业化持续推进。公司自营销售队伍已有120余人,紫杉醇胶束在全国27个省市挂网成功。我们认为,随着该产品进入权威临床指南推荐等各项催化推动进院提速,相较于此前DTP药房为主的销售市场,新增院内销售市场将使公司销售增长提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4/25年营收4.98/8,6/13.53亿元,同比增加111%/73%/57%;归母净利润3.04/5.58/8.96亿元,同比增加112%/84%/6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单一产品依赖、商业化不达预期、大股东减持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6
    • 23Q1常规疫苗保持增长,研发和海外开拓持续推进

      23Q1常规疫苗保持增长,研发和海外开拓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康泰生物(300601)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1.57亿元,同比降低13.55%,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降低110.5%,扣非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降低115.35%。2022年Q4单季实现营业收入5.92亿元,同比降低53.54%,归母净利润-3.36亿元,同比降低247.85%,扣非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降低262.24%。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7.48亿元,同比降低14.12%,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降低24.9%,扣非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降低23.6%。   22年常规疫苗销售收入增长明显,新冠疫苗资产减值影响利润;23Q1常规疫苗保持增长   公司常规疫苗(不含新冠疫苗)销售收入增长显著,实现销售收入29.46亿元,同比增长85.39%;其中,主要产品四联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18%,乙肝疫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34%,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销售逐步放量。公司业绩变动主要系由于2022年公司新冠疫苗销量较去年大幅下滑,同时对2022年度新冠疫苗相关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致。2023Q1公司常规疫苗(新冠疫苗除外)销售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3.42%   产品研发持续推进,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   2022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已完成注册现场核查及GMP符合性检查;水痘减毒活疫苗已申请药品注册批件,并已完成注册现场核查及GMP符合性检查;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已获得Ⅲ期总结报告;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和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处于Ⅰ期临床;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和吸附破伤风疫苗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未来随着公司重磅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将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022年公司先后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合作方就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达成合作;2023年2月,公司与巴基斯坦合作方就共同推动公司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及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达成合作;2023年3月,公司、阿斯利康和印度尼西亚Combiphar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康泰生物疫苗在印度尼西亚的本土化生产及商业化合作。   盈利预测与估值评级   考虑到常规疫苗疫苗接种仍需逐步恢复,我们预测2023~2025年预测归母利润调整至10.18/14.54/17.99亿元(前值23~24年16.86/21.1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究进度不及预期;疫苗获批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接种疫苗不良事件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26
    • 年报及一季报点评:减值影响短期业绩,常规疫苗有望持续增长

      年报及一季报点评:减值影响短期业绩,常规疫苗有望持续增长

      个股研报
        康泰生物(300601)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及2023Q1业绩。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1.57亿元(-13.55%),归母净利润-1.33亿元(-110.50%),扣非归母净利润-1.83亿元(-115.35%)。其中,2022Q4实现营业总收入5.92亿元(-53.54%),归母净利润-3.36亿元(-247.85%),扣非归母净利润-3.26(-262.24%)。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48亿元(-14.12%),归母净利润2.05亿元(-24.90%),扣非归母净利润1.90亿元(-23.60%)。   新冠资产减值拖累业绩,常规疫苗增长靓丽。公司2022年对新冠疫苗资产计提减值8.96亿元,还原后利润可高达7.63亿元,高于2019和2020年水平。公司2022年常规疫苗实现销售收入29.46亿元,同比增长85.39%;其中,四联苗收入同比增长54.18%,乙肝疫苗收入同比增长26.34%,新产品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销售逐步放量。公司2022Q4常规疫苗收入约5.63亿元,单季同比增长约68.95%;2023Q1常规疫苗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3.42%。2023Q1疫苗销售或受疫情过峰影响,随着疫苗接种秩序逐渐恢复正常,常规疫苗销售有望恢复正常增长。   推进二类疫苗出海有望贡献新增长点。公司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2022年以来,公司推进了23价肺炎疫苗在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的出海工作以及13价肺炎疫苗在菲律宾、印尼、巴基斯坦的出海工作。2023年以来,公司与合作方推动康泰生物疫苗在印度尼西亚的本土化生产及商业化。由于国内新生儿数量承压,开辟出生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有望为面向婴幼儿的疫苗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投资建议:公司具有多款重磅二类疫苗品种,研发储备丰富,长期成长空间大。我们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4/15.23/18.56亿元,同比增长916.97%、40.50%、21.86%,对应EPS为0.97/1.36/1.66元,对应PE为31/22/18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苗新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新生儿数量超预期下降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26
    • 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点评:氨基酸增长符合预期,多元化布局打开新空间

      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点评:氨基酸增长符合预期,多元化布局打开新空间

      个股研报
        华恒生物(688639)   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90.23%。公司公告2022年实现营收14.19亿元,同比增长48.69%;实现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90.2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108.95%。其中4Q2022实现营收4.35亿元,同比增长30.62%;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55.6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85.38%。同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23Q1实现营收4亿元,同比增长48.02%,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增长47.0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45.97%。据公告,公司营收及利润增加的原因主要系缬氨酸及丙氨酸产品的产销量增加所致。   氨基酸主业:重点项目按计划建成达产,产品效益提升迅速。据公告,22年公司主业氨基酸实现营收11.66亿元,同比增长42.74%,其中产量及销售量分别为6.4万吨/5.9万吨;实现毛利率42.37%,较去年增加6.81个百分点。公司坚定主业氨基酸业务发展,积极布局产能建设,其中1)已建成项目:2022年年内,公司IPO募投项目巴彦淖尔交替生产丙氨酸、缬氨酸项目和秦皇岛发酵法丙氨酸技改扩产项目均按计划建成达产,其中巴彦淖尔项目的建成投产增强了公司在动物营养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公司主营业务的多元化;秦皇岛项目的扩产成功,巩固了公司丙氨酸行业的龙头地位,使得公司的竞争优势更为突出。2)在建项目:23年内,公司将继续推进巴彦淖尔基地三支链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项目和长丰基地beta丙氨酸衍生物项目的建设,预计随以上项目的建成投产,公司氨基酸系列产能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新产品:公司积极进行多元化布局,有望成为业绩发展的新空间。基于在合成生物学领域长年的深耕,公司凭借成熟的合成生物学技术研发平台、完善的生物制造核心技术体系及先进的生物制造能力,在赤峰基地启动建设了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项目和年产5万吨生物基PPO项目;在秦皇岛基地启动建设年产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建设项目。公司将持续推动以上三个重点产品项目的共同实施和落地,预计项目建成后,PDO/丁二酸/苹果酸产品将与现有氨基酸、维生素主业、核心技术之间形成良好的协同效率,能够进一步丰富公司的横向产业链,丰富产品结构,看好公司的长期业绩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是合成生物学领先企业,主业丙氨酸、缬氨酸厌氧工艺行业领先,三大新产品有望贡献新的利润增量。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将实现归母净利4.48亿元、6.32亿元和7.56亿元,EPS分别为4.13元、5.83元和6.97元,对应4月26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37、26和2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核心技术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2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