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168)

    • 填料主业增速环比提升,发布新品增强GLP-1类药物纯化能力

      填料主业增速环比提升,发布新品增强GLP-1类药物纯化能力

      个股研报
        纳微科技(688690)   事件:纳微科技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下滑4.05%(剔除基期核酸检测磁珠影响,同比增长8.55%);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下滑81.61%(剔除股权支付费用摊销及基期收购赛谱投资收益影响,归母净利润1.34亿元(-28.55%));扣非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滑85.47%;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下滑11.54%。   公司同步发布新产品UniSil?Revo系列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GLP-1、胰岛素类药物原料纯化上,反相硅胶色谱填料主要集中应用在精纯步骤,要求硅胶填料分辨率高、纯化收率高,同时载量也得有保证,以缩短纯化周期和成本。   色谱填料主业增速提升,毛利率保持稳定。   公司前三季度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9.12%,相比上半年5.45%的同比增速有所提升,我们认为是公司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持续从疫情中恢复从而对原材料的需求进一步显现漏斗效应、公司应对外部环境挑战积极调整营销策略并持续扩充产品品类的结果。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31026-20231027)(以下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司填料业务目前在国内、全球市场分别占大约10%、不到1%的市场份额,公司在色谱填料市场引领国产替代的长期逻辑不变。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79.00%,和上半年的79.06%基本持平,且根据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司的填料产品毛利率前三季度同比保持基本稳定,反映公司的色谱填料的产品性能通常能够在国产同类产品中胜出,保持着良好的产品定价权。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为28.57%,同比增加12.9pct,研发投入有所前置,体现公司在下游需求短期调整的情况下保持攻关高精尖技术的热情,有望持续把握下游的新需求。   推出新品加强GLP-1类药物整体分离纯化工艺服务能力。   根据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司的离子交换层析介质、聚合物反相色谱填料等产品已在GLP-1类多肽药物导入多个研发及生产项目,在具备客户资源的基础上,此次发布反相硅胶填料UniSil?Revo后公司针对GLP-1类药物的整体分离纯化工艺服务能力大幅提升。UniSil?Revo系列硅胶填料可用于发酵类和全合成类GLP-1的纯化,GLP-1类药物纯化能力2   相比纳微已有硅胶填料,UniSil?Revo系列产品在分辨率和耐碱性上做了进一步提升,应用UniSil?Revo、进口品牌同类产品纯化索玛鲁肽、重组人胰岛素,数据显示应用UniSil?Revo得到的纯度和收率可媲美进口品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国产色谱填料行业领军企业,依托纳米微球底层制备技术创新优势,已积累形成较齐全的产品线、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专业高效的应用技术服务能力,在下游生物制药行业蓬勃发展以及国产替代潮流下有望实现稳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   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1.2/1.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订单量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价格降幅超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1-02
    • 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波动,继续关注AI产品进展

      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波动,继续关注AI产品进展

      个股研报
        润达医疗(603108)   投资要点:   润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致力于体外诊断流通服务领域,主营业务为通过自有综合服务体系向各类医学实验室(以二级及以上的公立医院实验室为主)提供体外诊断产品及专业技术支持的综合服务,是业内最早探索整体综合服务的企业之一。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杭州市拱墅区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10月13日,股权占比20.01%,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9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9.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下滑7.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87亿元,同比下滑35.23%,每股收益0.49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4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9亿元,同比下滑17.55%,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滑25.95%,扣非后净利润3025.90万元,同比下滑78.60%。   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1)上年同期客观因素影响,华东地区第三方实验室检测业务规模增幅明显,而今年同期客观因素消除后,对总体收入基数影响较明显;2)医疗政策对院端的医疗需求有所扰动。   从现金流量情况看,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5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26.48%,主要得益于2023年院端回款情况好转。   从盈利能力看,公司前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为25.84%,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31个百分点,主要来自于第三季度毛利率的下降。公司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23.64%,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主要还是受到当期医疗政策的扰动。第三季度受到医疗政策环境影响,公司业务在收入端增长放缓,但仪器折旧等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导致边际效应下降,毛利率和净利率阶段性下降。后续随着医疗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公司各项业务逐步恢复正常增长,公司的毛利率将恢复至正常水平。   未来展望。医疗政策影响边际递减,IVD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未来公司IVD业务有望环比改善,工业板块方面看好AI业务的发展前景。公司工业板块业务包括IVD产品研发生产业务和数字化检验信息系统业务,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在AI产品的研发投入,积极与华为等国内大模型技术公司开展合作,基于慧检产品开发基础结合华为盘古大模型技术,开发普惠AI医疗服务大模型。针对检验数据分析解读环节,开发了润达“慧检-人工智能解读检验报告系统”、“慧好—全周期健康管理互联网平台”等AI产品。面对B端医疗机构,开发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AI医疗大模型产品,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患者服务水平和运营管理水平;同时面向C端老百姓,开发专业可信的医疗健康大模型,为大众提供专业可信的检验结果解读、科学精准的医疗健康科普和主动友好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个性、友好的健康管理服务。看好该系列产品未来的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近期医疗政策对公司的影响,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年、2024年、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1元,0.90元、1.16元,对应11月1日收盘价19.57元,市盈率为27.56倍,21.74倍和16.87倍,考虑到公司AI大模型的发展空间,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新品推广力度不及预期风险,集采风险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02
    • 三季度增长稳健,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三季度增长稳健,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个股研报
        阳光诺和(688621)   事件:   10月30日,阳光诺和发布2023年三季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92亿元,同比增长39.73%;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32.72%;扣非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39.31%。   观点:   三季度增长稳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单季度来看,2023Q3公司实现营收2.31亿元,同比增长35.12%;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增长27.84%;扣非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增长36.54%。业绩实现稳健增长,主要和公司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商务拓展不断加大以及在手订单充足有关。   研发投入加大,占比持续提升。2023Q3实现研发支出2976万元,同比增长44.68%,研发投入占比为12.89%,相较于2022Q3增加了0.86个百分点,主要是公司持续加大了对自主立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特色仿制药的研发投入。截至2023H1,公司研发人员共有987人,占比83.29%,其中硕博共有180人,占研发人员的比例为18.24%。   深耕仿制药领域多年,夯实一体化服务能力。公司深耕仿制药CRO领域10余年,不断打造全流程一体化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公司持续布局创新药业务,不断推进自研品种,2023H1公司新立项自研项目40余项,累计已超过290项。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2023/24/25年收入为9.48/13.06/17.5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25/3.28/4.40亿元,对应当前PE为33/23/17X,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仿制药订单规模下降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自主立项产品研发失败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02
    • 低基期下Q3净利YOY+56%,符合预期

      低基期下Q3净利YOY+56%,符合预期

      个股研报
        同仁堂(600085)   结论与建议:   公司业绩:公司发布三季报,2023Q1-Q3实现营收137.2亿元,YOY+25.9%,录得归母净利润13.9亿元,YOY+38.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8亿元,YOY+39.2%,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收39.6亿元,YOY+16.7%,净利4.0亿元,YOY+55.8%,扣非后YOY+56.5%。   低基期叠加动销恢复,Q3实现较好增长:公司Q3营收实现较快增长,净利大幅增长,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去年基期偏低(22Q3营收YOY+2.1%,净利YOY-12.3%),另一方面是防疫管控新政后,公司动销更加顺畅,另外新冠疫情后大品种及补益类品种销售需求均较好。从公司控股公司同仁堂科技(1666.HK)公布的业绩来看,Q3单季度营收13.9亿元,YOY+24%,录得归母净利润1.5亿元,YOY+145%,补益类需求较好。   综合毛利率提升,费用管控加强:Q3单季毛利率为46.7%,同比增1.3个百分点,环比增1个百分点,主要是产品销售结构差异。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6.9%,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主要是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的下降,公司费用管控加强。   盈利预计:我们认为在政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优质产品及服务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公司也在重点培育和推广潜力品种,有计划的研发和引进新品种,加强品种群资源优势,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的发展。预计公司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17.5亿元、20.3亿元、22.8亿元,YoY分别+22.9%、+15.7%、+12.3%,EPS为1.3元、1.5元、1.7元,对应PE为41倍、36倍、32倍。公司目前估值虽不低,但公司同仁堂品牌溢价能力高,中医药支持政策下也有较大发展空间,我们维持“买进”建议。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群益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3页
      2023-11-02
    • Peptide business becoming a new growth driver

      Peptide business becoming a new growth driver

      个股研报
      # 中心思想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药明康德(603259 CH)的最新业绩和未来增长动力,并维持“买入”评级。 * **非新冠业务健康增长与全年目标调整:** 报告指出,尽管早期研发服务需求疲软,导致全年收入增长目标下调,但非新冠业务依然保持健康增长,同时上调了非IFRS毛利率目标,反映了运营效率的提升。 * **TIDES业务成为新增长引擎:** 报告强调,TIDES(主要包括寡核苷酸和多肽)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驱动力,该业务在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了显著增长,且订单储备大幅增加。 # 主要内容 ## 业绩回顾与展望 * **三季度业绩概览:** 药明康德2023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0.3%,达到人民币106.7亿元;归属于公司的经常性净利润同比增长23.8%,达到人民币29.48亿元;归属于公司的调整后非IFRS净利润同比增长24.3%,达到人民币30.72亿元。 * **全年业绩展望调整:** 考虑到早期研发服务需求的疲软,管理层将全年收入同比增长目标从5-7%下调至2-3%,但同时将非IFRS毛利率目标小幅上调0.5%至41.7-42.1%。 ## 业务分析 * **非新冠项目增长强劲:** 剔除商业COVID-19项目后,药明康德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3.4%,主要得益于化学业务中D&M服务48.2%的同比增长。 * **TIDES业务增长迅猛:** 2023年前三季度,TIDES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1%,2022年同比增长337%。截至2023年9月,TIDES业务的订单储备同比增长245%,管理层预计2023年和2024年TIDES业务收入将分别增长60%以上。 * **产能扩张计划:** 为满足多肽药物快速增长的需求,药明康德计划在2023年底前将其用于多肽生产的固相合成器产能增加到32,000升,比原计划提前一年。 ## 财务分析 * **盈利预测:** 预计药明康德2023E/24E/25E收入将分别同比增长2.8%/17.2%/23.5%,调整后非IFRS净利润将分别同比增长15.2%/17.8%/24.7%。 * **估值分析:** 基于10年期DCF模型,WACC为10.73%,终端增长率为2.0%,维持目标价人民币116.01元。 ## 其他事项 * **终止激励计划与股份回购:** 管理层提议终止2023年H股激励计划,并回购及注销超过1550万股H股(约占总股本的0.52%),价值13亿港元。 # 总结 本报告对药明康德的最新业绩进行了分析,并强调了TIDES业务作为新的增长引擎的潜力。尽管面临早期研发服务需求疲软的挑战,公司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和调整业务结构,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人民币116.01元。
      CMB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
      6页
      2023-11-02
    • 3Q23业绩略逊预期,公司下调全年收入指引

      3Q23业绩略逊预期,公司下调全年收入指引

      个股研报
        药明康德(603259)   公司3Q23业绩略逊预期,公司预计4Q早期药物研发需求将较此前预期疲软,下调全年收入增速指引至+2%-3%(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增长25%-26%)。我们看好未来全球投融资回暖后公司业绩复苏的弹性,且当前PE仍具吸引力,维持“买入”,调整港股/A股目标价至112.4港元/人民币110.6元。   3Q23业绩略逊预期,公司下调全年收入指引。9M/3Q23收入同比+4%/+0.3%,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收入同比+23%/+16%,经调整归母净利同比+21%/+24%,业绩略逊于预期。公司全年指引调整:下调2023收入指引至增长2%-3%(此前指引:增长5%-7%),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收入增速下调至25%-26%(此前指引:增长29%-32%),但上调全年经调整毛利率指引约0.5pcts至41.7%-42.1%并上调全年自由现金流指引。公司预计未来几年剔除新冠项目收入增速可维持20%以上。   WuXiChemistry:剔除新冠项目收入稳健增长,GLP-1订单带动TIDES高增长。9M/3Q23收入同比+2%/-1%(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31%/+22%),经调整毛利率同比+4.5pcts/+4.9pcts。管线分子数较2Q23末增加343个至3,014个。9M23TIDES收入+38%,受GLP-1订单带动,TIDES今明两年收入增速预计>60%。小分子CDMO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且需求相对健康,因此公司未对订单价格做出调整。   WuXiTesting:实验室服务与临床CRO&SMO均稳健增长。9M/3Q23收入同比+16%/+12%,经调整毛利率同比+1.8pcts/+1.2pcts。其中,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9M/3Q23收入同比+16%/+12%(其中安评业务+27%/+32%),CRO&SMO收入同比+16%/+12%(SMO+31%/+26%)。   WuXiBiology:增速受全球投融资环境拖累。9M/3Q23收入同比+7%/-4%,经调整毛利率同比+1.6pcts/+3.3pcts。询单虽保持恢复趋势,但询单转化为订单的周期拉长且平均订单金额有所下降。9M23新分子种类及生物药相关收入+35%,占板块收入比例由1H23的25.3%提升至25.9%。   WuXiATU:管线中项目临近获批。9M/3Q23收入同比+12%/+3%,经调整毛利率同比+0.4pcts/-1.4pcts。板块管线中共68个项目,其中2个已提交BLA(TIL和LVV项目),2个处于BLA准备阶段。   WuXiDDSU:继续受国内订单需求下滑冲击。9M23/3Q23收入同比-27%/-31%,经调整毛利率+3.5%/+12.3pcts。目前管线中已有2个项目获批上市(新冠&肿瘤药),2个项目处于NDA阶段,公司维持接下来十年DDSU板块收入CAGR近50%的预期。   维持“买入”评级,调整港股/A股目标价至112.4港元/人民币110.6元:   我们下调2023-25E归母净利润1%-6%。给予公司港股25x2024EPE目标估值(与过去三年均值低0.7个标准差)和7%的A/H溢价(较历史均值低0.2个标准差),略降港股/A股目标价2%/5%至112.4港元/人民币110.6元。   投资风险:融资环境变化;地缘政治风险;项目失败。
      浦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10页
      2023-11-02
    •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海外收入提速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海外收入提速

      个股研报
        联影医疗(688271)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3亿元(+26.86%,同比,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10.64亿元(+18.4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29亿元(+15.11%)。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高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毛利显著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48.67%(+2.87pp),我们认为,主要系公司中高端及高端产品的收入明显提速。以MR为例,2023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66.4%,其中3.0T及以上的MR产品的收入增速同比超过100%。同时,公司近年来不断推出具备竞争力的新品,如23H1推出的分子影像产品uMI Panorama等不断获得市场的认可,这些新进推出的产品单价和毛利都较高,同样对公司毛利率的提升作出贡献。此外,公司服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中报,服务收入达到5亿元,同比增长40.5%。随着装机数量的增加,服务收入占营收的比重持续增长,2023H1达到9.5%,较22年同期同比提升了1个百分点。   管理能力持续加强,研发投入进一步扩大: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继续深化技术和人才的储备,加强营销体系的建设,三大费率较上年同比均有所增长,其中2023Q1-Q3销售费率为16.9%,主要为业务人员的增加以及为海外市场开拓,持续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参加国际重磅展会和学术年会等。2023Q1-Q3研发费率为18.4%,较上年同比增加3.6个pct,稳步提升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源源不断的推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23Q1-Q3管理费用率5.1%,较上年同比增加0.5个pct。   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产品不断突破海外顶级医疗机构:2023H1,公司多款高端产品在海外顶级医疗机构持续突破,如数字化PET/CT系统uMI Panorama正式入驻全美顶级癌症中心之一的Huntsman CancerInstitute(HCI)Hospital等。此外,截至2023中报,公司累计41款产品通过FDA认证,获准在美国销售;累计39款产品获得了欧盟CE认证,可销往60+国家和地区。2023H1国际市场实现收入7.18亿元(+32.29%),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达13.62%(2022年海外收入占比为11.67%)。我们预计Q3海外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业务覆盖区域逐步扩大,费用端需要加大投入,我们将公司23-25年盈利预测由20.27/25.77/31.53亿元略微下调至20.07/25.03/29.9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49/39/33倍,同时考虑到公司作为国产高端影像设备的龙头企业,长期成长空间十足,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11-01
    • 原料价格上涨推高营业成本,Q3业绩承压

      原料价格上涨推高营业成本,Q3业绩承压

      个股研报
        力诺特玻(301188)   23Q3收入同增18.4%,归母净利同减45.8%   公司23Q1-3收入6.91亿,同增21.5%,23Q1/Q2/Q3收入及同比增速分别为2.24亿(yoy+19.0%),2.38亿(yoy+27.1%),2.29亿(yoy+18.4%);23Q1-3归母净利0.54亿,同减38.1%,23Q1/Q2/Q3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分别为0.23亿(yoy-26.8%),0.17亿(yoy-43.4%),0.13亿(yoy-45.8%);   23Q1-3毛利率17.3%同减6.4pct,净利率7.8%同减7.5pct   23Q1-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1.7%,主要系销售收入增长及原料能源采购价格上升影响;   23Q1-3销售费用率4.1%,同增1.0pct,主要系公司销售人员增加,差旅及市场开发费用增加影响;管理(包含研发)费用率6.1%,同减1.4pct;财务费用率-0.2%,同增1.3pct,主要系可转换债券利息及汇兑损益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41亿元大幅增长,主要系本期销售增长、回款增加影响。   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扩充药用玻璃产能   受益于政策支持,低硼硅的药用玻璃产品向中硼硅药用玻璃产品进行转换升级的速度逐渐提升。根据制药网预测,未来5-10年内,中硼硅药用玻璃市场空间增长4-5倍,公司积极抓住发展黄金机遇期,坚持“聚焦药用玻璃”发展战略,快速扩产。1)23H1公司继续推进中硼硅药用玻璃扩产项目建设,LED光学透镜用高硼硅玻璃生产项目和轻量化高硼硅玻璃器具生产项目成功投产,轻量药用模制玻璃瓶(I类)产业化项目开始施工建设,预计23Q4能够正式投入使用。2)23Q3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继续扩充中硼硅药用玻璃业务产能,进一步优化和丰富产品与满足客户需要。   持续增强技术研发优势,巩固客户长期合作关系   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积累了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截至23H1拥有九十余项各类有效专利技术,是国内唯一的医药包装协会药用玻璃研学基地。同时在药用玻璃方面,公司拥有全国性的销售服务网络,与全国悦康药业、华润双鹤等多家客户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日用玻璃方面,公司开发新产品能力较强,重点客户涵盖美国OXO、韩国LOCK&LOCK,德国双立人等国外知名企业以及美的、格兰仕等国内知名客户。   调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硼硅玻璃制品企业,其中药用玻璃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随着募投项目投产进度推进,公司将进一步扩充中硼硅药用玻璃业务产能。此外,23Q1-3公司由于原材料与能源价格上涨业绩持续承压,考虑到公司业绩(23Q3收入同增18.4%,归母净利同减45.8%),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0.81/0.91/1.05亿元(前值为1.78/2.34/3.07亿元),EPS分别为0.35/0.39/0.45元/股,对应PE分别为36/32/28x。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升,毛利率水平下降,投资项目收益不达预期,汇率波动等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01
    • 表观业绩短期承压,新签订单略有波动

      表观业绩短期承压,新签订单略有波动

      个股研报
        昭衍新药(603127)   主要观点:   事件概述   2023年10月30日,昭衍新药披露2023年三季报:2023Q3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同比增长15.11%,实现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减少9.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减少10.04%。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长24.34%,实现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减少48.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减少48.62%。   事件点评   营收延续稳健增长态势,归母净利润受生物资产扰动   昭衍新药作为国内安评业务领域龙头,2023Q3营收保持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实现毛利率42.79%(同比-8.06pp),净利率41.16%(同比-11.01pp)。净利润波动原因系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韧性增长、资金管理收益贡献净利润以及生物资产公允价格波动,实验室服务业务稳定增长,贡献净利润3.09亿元(+16.03%),资金管理收益贡献净利润1.03亿元,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净损失1.01亿元。   新签订单短期略有波动,静待下游新药研发热情回暖   2023Q3,公司整体新签订单约18亿元,截至三季度末在手订单约36.6亿元,同比2022Q3减少将近10亿元(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约46亿元人民币),受新药投融资环境变化影响,公司新签订单短期略有波动。我们认为随着未来几年新药研发热情的修复,公司订单有望得到改善。   海外子公司运营稳定,出海布局稳步推进   美国市场方面,2023H1,海外子公司承接订单约2.4亿元,同比增长约16%。Biomere营收达1.81亿元,同比增长28.96%,净利润达2288.48万元,同比增长91.21%。公司海外订单持续增长,海内外业务协同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23.88/25.14/28.99亿元,同比增速为5.3%/5.3%/15.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5/6.16/6.76亿元,同比增速为-52.1%/19.6%/9.6%,对应2023~2025年EPS为0.69/0.82/0.90元/股;PE估值为34x/28x/26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资产减值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01
    • 2023年三季报点评:实验室服务业务保持韧性增长

      2023年三季报点评:实验室服务业务保持韧性增长

      个股研报
        昭衍新药(60312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了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长24.34%;实现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下降48.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下降48.62%。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实验室服务业务保持韧性增长。分季度来看,公司2023Q3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5.75亿元和2.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11%和-9.18%,收入保持正增长,主要得益于实验室服务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净利润仍有所下滑,但下滑幅度较Q2有所收窄,主要受益于收入增长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达到0.89亿元,而Q2公允价值变动带来2.96亿元的净损失。   Q3盈利能力环比Q2有所回升。2023Q3,公司毛利率42.79%,同比仍下降8.06个百分点,但环比Q2回升2.71个百分点;净利率达到41.16%,同比仍下滑11.01个百分点,但相比Q2净利率-15.28%的水平显著回升,主要得益于收入增长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增加。   新签订单短期波动,在手订单较为充足。2023年前三季度,在国内医药行业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整体处于低谷期背景下,公司新签订单存在一定的波动,但仍然表现出了一定的韧性。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约18亿元,Q3新签订单约5亿元。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整体在手订单金额约为36.6亿元,为未来业绩确定性奠定了一定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临床前CRO龙头,短期业绩受到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核心主营业务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韧性;在手订单较为充足。预计公司2023-2024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93元、1.3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倍、20倍,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上游研发投入下降、人才流失、新业务拓展风险、行业政策风险、贸易摩擦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11-0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