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801)

    • 门店持续扩张,展望23年稳健增长

      门店持续扩张,展望23年稳健增长

      个股研报
        老百姓(603883)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与2023年一季报。22年全年营收201.76亿元(+29%),归母净利润7.85亿元(+17%),扣非归母净利润7.36亿元(+29%),2022年单Q4营收63.99亿元(+45%),归母净利润1.75亿元(+28%),扣非归母净利润1.68亿元(+77%)。23年Q1营收54.41亿元(+31%),归母净利润2.91亿元(+20%),扣非归母净利润2.81亿元(+30%)。   点评:   主营业务持续增长,中西成药销量快速提升。2022年全年零售业务实现收入175.97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加盟、联盟及分销业务收入24.50亿元,同比增长37.2%;实现其他业务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7.2%。分产品情况,中西成药收入156.6亿元,同比增长25.9%;中药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22.1%;非药品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48.0%。   门店规模高速增长,加盟战略持续推进。22年底公司拥有直营门店7649家(+1695家),加盟店3134家(+1069家),门店总数达到10783家(+29%),收入增速与门店增速基本匹配;23年Q1新增自营店298家,加盟238家,总门店数达到11231家。我们认为公司持续加码加盟战略,门店规模持续稳健扩张。   三项费用控制平稳,营运能力不断提升。22年销售费用率19.32%(-1.49pct),管理费用率5.5%(+0.89pct),财务费用率1.15%(-0.03pct),销售毛利率31.88%(-0.25pct)。零售业务毛利率34.56%(-0.17pct),加盟、联盟及分销毛利率12.49%(+0.71pct),其他业务毛利率34.28%(-2.28pct)。分产品情况,中西成药毛利率29.39%(-0.28pct),中药毛利率47.82%(-2.26pct),非药品毛利率37.21%(+0.33pct)。23年Q1销售费用率20.18%(-0.87pct),管理费用率4.45%(-0.27pct),财务费用率0.68%(-0.21pct),销售毛利率33%(-1.32pct)。我们认为公司经营能力持续优化,费用率不断降低。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由于收入结构调整影响。   盈利预测:老百姓作为“自建+并购+加盟+联盟”特色突出的全国龙头药店,轻资产扩张深入各级市场,我们认为目前正进入内部精细管理和对外有序扩张的红利释放阶段,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公司20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9.4、11.5、14.2亿元,增速分别为20.2%、22.1%、23.1%,根据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48.30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医保政策收紧风险,门店管理风险,门店扩张不达预期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1页
      2023-05-30
    • 事件点评:回购方案彰显发展信心

      事件点评:回购方案彰显发展信心

      个股研报
        爱尔眼科(30001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了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   点评:   拟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不低于3亿元且不超过5亿元(均含本数)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44.16元/股(含本数)。按回购资金总额下限人民币3.00亿元、回购价格上限44.16元/股进行测算,预计回购股份为679.3478万股,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0947%;按回购资金总额上限人民币5.00亿元、回购价格上限44.16元/股进行测算,预计回购股份为1,132.2464万股,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1578%。公司回购股份拟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回购价格高于市价,表明公司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回购价格不超过44.16元/股,高于前日收盘价50%以上,表明公司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司拟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提高员工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   业绩增速有望持续回升。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0.21亿元,同比增长20.44%;实现归母净利润7.81亿元,同比增长27.92%;增速环比2022Q4和同比2022Q1均有所回升,主要得益于疫情防控放松后眼科需求释放。预计屈光项目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屈光手术量保持增长,同时高端手术占比进一步提高;视光项目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青少年近视防控战略的实施及公司视光产品线不断完善。短期来看,公司业绩增速有望受益于疫情防控放开而保持回升。从中长期来看,国内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持续扩容,公司不断巩固龙头地位,有望受益于行业增长红利。   投资建议:公司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全球一体化加速推进,规模及平台优势越来越凸显,长期发展可期。预计公司2023-2024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5元、0.6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6倍、44倍,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医疗事故、人才流失、扩张不及预期、商誉减值等风险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5-29
    • 医教研一体化驱动,服务网络辐射全国

      医教研一体化驱动,服务网络辐射全国

      个股研报
        华厦眼科(301267)   主要观点:   深耕福建、辐射全国,眼科医疗服务品牌迎来发展黄金期   华厦眼科是国内眼科医疗服务品牌龙头之一,成立于 2004 年,已实现省内外布局,截至目前公司覆盖 17 个省、 46 个城市,旗下共 57 家医院、 23 家视光中心, 医院数量业内第二, 辐射华南、西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规模国内领先。公司以厦门眼科中心为发展原点,目前已成功运营上海和平、福州眼科、深圳华厦等多家区域旗舰眼科医院,省外扩张卓有成效。 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33 亿元( +5.51%) ; 实现归母净利润 5.12 亿元( +12.5%) 。 2023Q1 公司实现营收 9.31 亿元( +15.10%) ; 实现归母净利润 1.50 亿元,同比增长 34.01%。 在管控全面放开、消费全面复苏的背景下,感染高峰已于春节前结束,我们认为公司即将迎来业绩恢复和发展黄金阶段。   公司始终以眼科全科诊疗业务作为基础, 近年公司持续优化收入结构, 高毛利项目如视光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2021/2022 年毛利率分别为 56.4%/55.60%) , 在近视防控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眼科诊疗业务中, 公司屈光项目占比显著提升( 2022 年占比 33.19%),已超过白内障项目,消费眼科医疗服务提升趋势明显,未来将助力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专科实力雄厚、医师资源丰富,医教研一体化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夯实和提高核心医疗业务实力, 已建立覆盖白内障、屈光、眼底、斜弱视及小儿眼科、眼表、青光眼、眼眶和眼肿瘤、眼外伤在内的八大眼科亚专科科室及眼视光的眼科全科诊疗服务体系,多位学科带头人为医院发展保驾护航。厦门眼科中心是公司学术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承担公司科研和医师培训等任务,成熟的培养体系为公司提供优质医师资源,持续吸引患者、巩固品牌口碑,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升级,近视防控等政策助推消费眼科医疗市场扩容;疫情感染高峰结束,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修复性增长确定性高   1)我国屈光患者数量庞大且仍在持续扩容, 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全球第一( 2018 年 53.6%),大批未被满足的需求为公司视光中心业务和屈光业务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手术矫正是主流手段,未来随着医疗服务的消费升级,中高端术式占比有望持续提高,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 2)我国白内障手术量增速明显、老龄人口增长带来的患者基数也快速增长, 行业规模有望快速增加。未来随着中高端晶体使用比例的提高,公司白内障业务客单价有望持续提升。 3)三年疫情对线下诊疗形成很大冲击,放开后有望实现快速复苏。 2019 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累计 77.45 亿人次, 2020/2021 年分别累计实现 49.47 亿和 60.52 亿人次,分别同比 2019 年下降 36.13%/21.86%。 2022 年 1-11 月,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 58.57 亿( +6.20%),医院总诊疗人次 36.06 亿( +3.75%)。 2021 年民营医院诊疗人次 6.13 亿( +15.46%)。 单月看, 2022 年 9 月总诊疗人次 5.25 亿,同比 2019 年下滑 26%。 放开以来,各地医疗机构经过感染高峰的医疗挤兑后逐步恢复正常,今年医院端诊疗人次有望实现快速复苏,眼科服务需求有望爆发。   投资建议: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是业内有口皆碑的眼科医疗服务连锁集团,具备完善的医师培养体系和持续优化的业务结构,体内医院大部分已进入快速爬坡阶段,全面扭亏可期。我们看好公司在眼科医疗服务高景气赛道的先发优势和扩张能力,预计 2023~2025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41.58/52.71/65.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8.6%/26.8%/24.2%;实现归母净利润6.50/8.33/10.9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7.0%/28.2%/31.5%。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疗政策变动风险;人才资源短缺风险;医疗纠纷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3-05-29
    • 打造智能生态,剑指世界一流

      打造智能生态,剑指世界一流

      个股研报
        迈瑞医疗(300760)   迈瑞医疗于5月25日举行投资者日,重点介绍了未来2-3年的研发方向及当前进展,生命信息与支持、IVD及超声三大业务线均将在2025年完成升级换代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我们总结了主要亮点:1)三大产线打造智能化应用生态;2)多模态融合构建产品独特竞争力;3)新兴业务支撑长期稳健增长。   生命信息与支持:公司将围绕急救、手术、麻醉、病房、新生儿科、重症六大学科,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打造独具竞争力的智能化生态。比如在重症监护领域实现状态监护,实时跟踪识别病人状态变化,提前预警。在呼吸领域,通过多维数据及智能算法,分析患者通气状况,预测患者脱机成功率,辅助医生提高通气治疗质量。在麻醉领域通过麻醉决策系统实现给药效果度量及术中给药的自动闭环。目前,公司在上述智能化研究中均取得不错进展,在恶化状态识别的灵敏度、不协调事件的识别种类及准确率方面均优于人工识别或行业现有算法,并实现了静吸复合麻醉的辅助决策。我们认为公司具备多产线优势,可融合多维医疗数据并整合学习,帮助公司率先实现更高质量的智能化应用,巩固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   体外诊断:公司目标在2025年实现血球、生化、化学发光三大子板块全面一流,并继续拓展尿液、凝血、流式、微生物及糖化等子业务,探索分子诊断与微生物质谱。设备层面,公司持续深耕高速化、自动化与智能化;试剂层面,公司在收购海肽生物后加强了试剂开发与创新能力,通过多种自研技术增强试剂灵敏度及抗干扰能力等性能,以满足高端市场复杂临床场景的需求。此外公司积极针对海外需求开发产品,以支撑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   医学影像:公司超声设备将在2025年完成全线超高端突破,并通过多设备融合(如超声与监护机、呼吸机、硬镜)、创新成像技术及AI智能化平台植入全面辅助临床诊疗,形成差异化竞争。我们认为公司平台化优势有利于整合多领域技术,实现创新多模态数据融合,引领临床诊疗管理新业态。   新兴业务:微创外科作为迈瑞医疗目前投入最大的种子业务,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腔镜全系列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并推出四合一能量平台及吻合器等高值耗材。展望未来,公司还将立足数字化布局术中导航和手术机器人。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微创外科产品布局逐渐完善,微创外科业务将维持高速增长势头,为公司增长提供新动能。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396.48元人民币。我们预计迈瑞医疗主营业务的高端突破及新兴业务的高速发展将推动公司稳健增长,基于9年的DCF模型,维持396.48元人民币的目标价(WACC:8.5%,terminalgrowthrate:3.0%)。
      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6页
      2023-05-29
    • 营业收入短期承压,关节类产品表现亮眼

      营业收入短期承压,关节类产品表现亮眼

      个股研报
        大博医疗(002901)   事件:   2023年4月29日,公司同时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度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34亿元,同比降低28.09%,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降低86.30%,扣非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降低85.24%。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3.91亿元,同比降低9.21%,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降低47.81%,扣非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降低51.11%。   点评:   创伤类产品暂遇挑战,微创外科、关节类增长迅速   2022年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略有下降,其中创伤类产品共实现销售收入5.42亿元,同比降低51.89%;脊柱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72亿元,同比降低16.50%,主要系医用耗材集采降价所致。微创和关节类产品强劲增长,其中微创外科类产品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同比增加28.05%;关节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0.59亿元,同比增加173.25%。未来公司将积极应对集采带来的行业变化,持续巩固在骨科耗材领域的优势,抓住集采带来的机遇,有望通过中标带量采购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Q1费用率波动,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2023年Q1费用率略有波动。其中财务费用率为-1.91%,同比下降0.74pct,主要系存款利息增加所致;研发费用率为16.11%,同比上升5.15pct,主要系研发人员增加薪酬及研发投入增加所致。公司致力于医用高值耗材的研发,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有300个批次的注册证在申请中,新增取得二类及三类注册证共97个,取得证书的专利536项,部分产品通过了美国FDA、欧盟CE认证许可,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公司致力于医用高值耗材的创新。在巩固骨科植入耗材领域领先优势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完善新产品线,持续推动口腔种植体生产线建设,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除此之外,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积极拓宽融资渠道。2022年公司非公开发行项目发行完毕,募集资金总额为4.96亿元,将用于骨科植入性耗材产线扩建项目、口腔种植体生产线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有利于扩大公司骨科植入性高值耗材的生产产能。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63/24.15/30.30亿元(2023/2024前值分别为32.37/42.04亿元),下调原因为创伤集采对业绩造成一定影响,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0/5.02/6.58亿元(2023/2024前值分别为12.86/16.53亿元),下调为“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销售推广不及预期、核心产品在带量采购中未中标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5-28
    • 常规业务快速恢复,消费医疗开启新增长

      常规业务快速恢复,消费医疗开启新增长

      个股研报
        乐普医疗(300003)   事件:   2023年4月26日,公司同时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度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06.09亿元,同比下降0.47%;归母净利润22.03亿元,同比增长28.12%,扣非归母净利润21.42亿元,同比增长15.50%。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24.37亿元,同比下降4.39%,归母净利润5.97亿元,同比增长9.45%,扣非归母净利润5.62亿元,同比增长2.78%。   点评:   常规业务恢复趋势良好,心血管植介入创新产品组合正向发展   2023年Q1公司收入端略有下滑,主要系2022年Q1应急检测试剂销售收入基数高,而2023年1月常规业务医院端销售收入下降所致。分业务板块看:1)医疗器械板块常规业务快速恢复。2023年1月,择期手术全国范围内基本停滞,2、3月手术量恢复增长。2023年Q1心血管植介入创新产品组合仍实现同比正向增长。2)药品板块收入与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3)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06%。   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   2023年Q1公司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销售费用率18.09%,同比下降0.37pct,管理费用率7.94%,同比提升1.02pct,研发费用率9.42%,同比提升1.09pct。未来公司拟计划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尝试全球化研发,包括自有知识产权创新产品的临床及注册申请;拟在海外投资新建生产基地,提高产能支持全球产品供应;拟在海外建立具备客户服务能力的销售及分销网络,提高乐普全球品牌知名度。   持续推进AI赋能,消费医疗板块驱动新增长   2023年将是消费医疗创收元年,有望开启新一轮增长曲线:1)齿科:子公司乐普乐齐专注儿童和成人隐形正畸,推出efree儿童生长趋势矫治器等系列特色产品;2)眼科:子公司上海菁视代理并销售角膜塑形镜及配套护理产品,公司快速推进角膜塑形镜及配套护理产品的自主研发;3)皮肤科:公司利用材料学研发平台,布局注射类皮肤科产品。另外,公司探索人工智能在后端治疗领域中的扩展应用,研制个体性智能专家系统。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0.22/127.01/147.41亿元(2023/2024前值为115.86/137.20亿元),收入下调原因系新冠相关业务收入下滑;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97/29.60/33.15亿元(2023/2024前值分别为24.77/29.58亿元),净利润上调主要系消费医疗收入提升,整体净利率有所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所带来的降价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进入新领域带来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5-28
    • Q1业绩稳定增长,“蒲公英计划”进展顺利

      Q1业绩稳定增长,“蒲公英计划”进展顺利

      个股研报
        通策医疗(600763)   事件:   2023年4月28日,公司同时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度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7.19亿元,同比下降2.23%,归母净利润5.48亿元,同比下降21.99%,扣非归母净利润5.25亿元,同比下降21.73%。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3.04%,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1.49%,扣非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0.42%。   点评:   Q1业绩逐步恢复,修复收入增速加快   2023年Q1主营业务逐渐回升。2023年1月份受客观因素影响单月营收同比下降31.8%,2月份业务恢复正常,单月营收同比增长32.3%,3月份市场因受种植牙集采观望情绪影响,单月营收同比增长5.6%。总体而言,2023年Q1收入增长呈逐步恢复态势,其中种植业务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7%;修复业务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5.4%;综合服务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5.7%。   期间费用率基本稳定,现金流稳健增长   2023年Q1公司费用率同比基本持平,其中销售费用率为0.82%,同比小幅下降0.17pct;管理费用率为9.91%,与2022年Q1一致;财务费用率为0.80%,同比小幅下降0.10pct。与此同时,现金流稳健增长,2023年Q1,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7亿元,同比增长141.92%,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现金增加及支付税费减少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4.24%,主要系收回眼科部分财务资助所致。   稳步推进蒲公英计划,持续扩张助力长期发展   蒲公英分院处于筹建或培育期,生产力尚未充分释放。2022年,公司存量医院门诊人次245.84万人次,同比下降4.42%;蒲公英分院贡献4.04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52%。公司通过“区域总院+分院”模式,加速开展蒲公英计划,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及客户粘性。截至2023年Q1,公司蒲公英分院累计开业37家,2023年预计交付8家医院投入运营。2022年陆续开业的医院有7家在2023Q1实现盈利,Q1蒲公英贡献业务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60%。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93/43.14/52.91亿元(2023/2024前值分别为39.69/50.04亿元),下调原因为种植牙采集落地对公司短期收入和利润造成一定影响,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7/9.54/11.92亿元(2023/2024前值分别为9.07/11.51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安全风险,新院区培育效果的风险、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5-28
    • Q1营业收入保持高增长,海外市场增速亮眼

      Q1营业收入保持高增长,海外市场增速亮眼

      个股研报
        惠泰医疗(688617)   事件:   4月7日,公司发布2022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6亿元,同比增长46.74%;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增长72.19%;扣非归母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92.02%。4月28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31.71%;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53.71%;扣非归母净利润9006.44万元,同比增长49.08%。   点评:   市场覆盖率不断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74%,电生理产品销售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25.92%,主要系国内电生理如期实现三维手术对传统二维手术的升级与市场份额的抢占所致;冠脉通路类销售收入5.69亿元,同比增长49.08%;外周介入类销售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53.13%,主要系血管介入类产品的覆盖率及入院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所致;OEM产品销售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79.06%,呈现良好增长趋势。2023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71%,主要系公司销售规模持续扩大,血管介入类产品的覆盖率及入院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及OEM业务持续良好增长所致。   费用率控制良好,国际市场飞速发展   2023年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9.79%,同比下降0.86pct;管理费用率为5.11%,同比下降1.44pct;研发费用率为15.04%,同比下降1.71pct。2022年,公司国际业务同比增长72.05%,PCI自主品牌及EP自主品牌是增长的驱动源头。2022年,公司开展面向终端客户、渠道及内部员工的全方位培训,与国际专家深入合作,开展核心产品在临床应用领域的研究并组织多国间的学术交流,使公司品牌形象在国际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首个海外项目投入使用,研发加速产品线升级完善   2022年,公司完成印尼子公司的建设并投入运营。印尼子公司作为公司海外运营的第一个项目,将为印尼本地的销售和品牌建设起到桥头堡的作用,也将为公司后续建立海外基地提供丰富的经验。研发方面,公司不断加速已有产品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研发,持续升级冠脉产品线,完善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线。2022年多款产品取证或已进入注册审核阶段。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87/22.90/30.8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5/6.53/8.77亿元(2023/2024前值分别为4.48/5.99亿元),上调原因主要系公司持续完善内控制度和管理体系,盈利能力增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中带量采购范围扩大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及注册风险,原材料及配件价格波动风险,科研及管理人才流失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5-26
    • 加强覆盖销售密度,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加强覆盖销售密度,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个股研报
        诺唯赞(688105)   事件:   2023年4月26日,公司同时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度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5.69亿元,同比增长90.99%,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下降12.39%,扣非归母净利润5.97亿元,同比下降7.28%。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同比下降69.02%,归母净利润-5062.33万元,同比下降111.74%,扣非归母净利润-7512.58万元,同比下降118.21%。   点评:   2022年主营业务稳定增长,2023年Q1收入降幅较大2022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65亿元,同比增长91.18%。分产品看,生物试剂销售收入20.10亿元,同比增长46.30%,主要系企业经营回归常态化,公司加强销售覆盖密度,大力拓展宏基因组测序等业务上量所致;诊断试剂销售收入14.37亿元,同比增长234.59%,主要系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实现放量所致;诊断仪器销售收入1573.34万元,同比增长66.65%;技术服务销售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97.03%,主要系公司积极拓展疫苗类客户所致。2023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同比下降69.02%,主要系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销售规模变动所致。   各项费用保持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明显下降   2023年Q1公司销售费用1.03亿元,同比增长14.75%;研发费用8490.76万元,同比增长19.32%;管理费用6629.29万元,同比增长35.07%,主要系公司管理人员数量同比增加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9亿元,同比下降249.97%,主要系销售回款对比同期下降规模大于经营支出下降规模所致。   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   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68.91%,同比下降12.43个百分点,主要系集采政策导致产品价格降低,产品销售结构变动所致。2022年公司海外收入2.30亿元,同比下降14.91%,主要系海外疫情变化和行业竞争因素所致。公司海外销售产品主要是新冠检测试剂盒,2022年公司分子类生物试剂产品在海外地区实现销售,公司利用成熟产品线、快速响应能力等优势推动新冠业务客户向常规分子类产品采购的转化与新客户开发。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53/19.54/27.32亿元(2023/2024前值分别为26.67/28.8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6/4.99/7.33亿元(2023/2024前值分别为10.74/12.20),下调原因系公司新冠业务受疫情常态化影响波动较大,下调为“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品研发和推广不及预期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5-26
    • 大博医疗(002901):营业收入短期承压,关节类产品表现亮眼

      大博医疗(002901):营业收入短期承压,关节类产品表现亮眼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