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801)

    • 药明生物(02269):2023H1收入稳健增长,ADC、阿尔茨海默症等药物外包需求值得期待

      药明生物(02269):2023H1收入稳健增长,ADC、阿尔茨海默症等药物外包需求值得期待

    • 生长激素收入快速增长,推进产品研发与上市

      生长激素收入快速增长,推进产品研发与上市

      个股研报
        安科生物(300009)   事件:安科生物发布2023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12.87亿元,同比增长19.11%;实现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14.23%;实现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15.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增长19.02%。   点评:   母公司业务持续发力,生长激素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据中报,今年上半年,公司母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发力,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8亿元(同比+29.76%),其中,生长激素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62%,母公司实现净利润3.80亿元(同比+9.91%),利润端增速低于收入端,原因有:1)上半年,母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达0.77亿元(同比+86.65%);2)去年同期,公司向子公司余良卿管理层释放部分股权,母公司2022Q2确认投资收益3722.43万元,存在高基数效应。   此外,公司在2022年11月实施了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首次授予登记,2023H1,该计划确认了3619.04万元的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对短期利润增速产生一定影响。我们认为,母公司业务持续发力,生长激素产品销售潜力较好,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强化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对公司长期发展具有正向意义。   子公司业务稳步拓展,余良卿营销改革盈利能力有望改善。上半年,余良卿公司、安科恒益、苏豪逸明及安科华捷等四家子公司营业收入合计3.45亿元(同比+3.33%),实现净利润合计0.37亿元(同比+10.39%),其中,余良卿公司持续推进营销模式改革,加强“余良卿号”这一百年老字号品牌的推广与建设,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公司价值,2023H1余良卿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76%,收入增速受到影响,但盈利指标保持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20.63%。   加大新品研发和注册申报投入力度。据中报,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7.65%,公司新品研发和产业化进程顺利推进,AK2017注射液正在筹备开展II期临床试验,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申报生产的相关审评审批工作在推进中,重组人生长激素进入注册申报和产业化准备阶段。在现有产品方面,中药贴膏和化学药品种进行持续升级创新,法医DNA检测试剂盒拓展至疾病筛查等医疗健康领域。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安科生物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29.15/35.34/41.9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1/11.31/13.56亿元。   风险因素:集采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研发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8-24
    • 康师傅控股(00322):业绩符合预期,全年净利润指引维持

      康师傅控股(00322):业绩符合预期,全年净利润指引维持

    • 公司简评报告:二季度业绩企稳回升,研发管线获积极进展

      公司简评报告:二季度业绩企稳回升,研发管线获积极进展

      个股研报
        丽珠集团(000513)   二季度业绩恢复良好增长态势。公司2023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90亿元(+6.15%)、归母净利润11.35亿元(+11.50%)、扣非归母净利润10.94亿元(+4.52)。其中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77亿元(+16.06%)、归母净利润5.53亿元(+19.04%)。公司一季度业绩受疫情影响短期放缓,随着医院诊疗服务的逐月企稳回升,公司二季度业绩恢复良好增长。   化学制剂板块逐渐企稳。2023H1化学制剂板块实现收入34.80亿元(-2.42%)。1)消化道领域实现收入16.25亿元(-7.75%),艾普拉唑针剂新适应症(预防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获批上市,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增量。报告期内公司引进P-CAB,进一步加强消化道领域产品布局。2)促性激素领域实现收入13.76亿元(+2.71%),微球类产品竞争格局良好,辅助生殖领域产品种类丰富,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获批上市,黄体酮注射液已报产。3)精神领域实现收入2.78亿元(+5.31%),布南色林获批上市,鲁拉西酮已报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4)抗感染领域实现收入1.99亿元(+2.11%),注射用伏立康唑获批上市。整体来看,随着医院就诊量的恢复,化学制剂板块全年有望恢复良好增长。   中药板块增速靓丽,原料药和生物制品板块平稳增长。报告期内,中药制剂板块实现收入9.54亿元(+94.42%),上半年受新冠和流感等因素的影响,公司核心品种抗病毒颗粒和参芪扶正注射液市场需求旺盛,实现快速放量。报告期内,原料药及中间体板块实现收入17.82亿元(+3.03%),抗生素系列产品实现良好增长;报告期末公司共有33个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在63个海外国家/地区完成了135个国际注册项目,49个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在国内完成了58个注册项目。报告期内,生物制品板块实现收入1.13亿元(+5.93%),托珠单抗成功上市并新增适应症。   研发持续投入,多个项目取得积极进展。2023H1公司研发费用6.11亿元(+10.15%),在研管线快速推进。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子宫内膜异位症完成Ⅲ期临床,准备报产;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1个月缓释)完成I期多次给药临床试验及临床数据分析,并已完成与CDE沟通交流,准备报产;司美格鲁肽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完成入组;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和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已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2.68亿元、26.69亿元和31.1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42元、2.85元和3.3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78/11.71/10.0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24
    • 生长激素快速放量,二季度业绩实现高增长

      生长激素快速放量,二季度业绩实现高增长

      个股研报
        安科生物(300009)   业绩简评   2023年8月23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2.87亿元(+19%);实现归母净利润3.96亿元(+1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83亿元(+19%)。单季度来看,公司二季度实现收入6.93亿元(+27%);实现归母净利润2.11亿元(+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5亿元(+25%)。   经营分析   生长激素加速放量,带动母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发力,生长激素在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3%的基础上,二季度放量速度进一步加快,上半年销售收入整体同比增加31.62%。受生长激素快速放量驱动,上半年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29.76%,实现净利润3.80亿元,同比增长9.91%,净利润增速小于收入增速主要为母公司研发费用等大幅增长以及新增股权激励成本摊销所致。   子公司改革稳步推进,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公司中成药、化学制剂药物、多肽原料药等子公司业务稳步拓展,上半年余良卿公司、安科恒益、苏豪逸明及安科华捷等四家子公司营业收入合计3.45亿元,同比增长3.33%,实现净利润合计0.37亿元,同比增长10.39%。其中余良卿公司持续推进营销模式改革,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上半年余良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76%,但净利润等盈利指标保持增长,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长20.63%。   持续加码研发创新,HER-2单抗等产品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夯实研发创新能力,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1.01亿元,同比增长67.65%。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自提交上市许可申请获CDE受理后,已完成药品生产现场核查、临床试验现场核查、GMP符合性检查、中检院的样品注册检验以及按CDE要求开展的补充研究等工作,目前申报生产的相关审评审批工作在推进中。此外,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处于报产前准备阶段,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正在整理资料,处于生产注册申请准备阶段。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81(+25%)、11.16(+27%)、13.94亿元(+25%)。2023-2025年公司对应EPS分别为0.53、0.67、0.83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7、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不达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化及集中带量采购导致药品降价的风险,业务整合、规模扩大带来的集团化管理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24
    • 血制品业务稳健增长,新产品放量可期

      血制品业务稳健增长,新产品放量可期

      个股研报
        博雅生物(300294)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 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41亿元,同比+10.16%;实现归母净利润 3.26 亿元,同比+16.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57 亿元,同比+3.97%。单看 2023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35 亿元,同比-1.23%;实现归母净利润 1.56 亿元,同比-11.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20 亿元,同比-14.10%。 公司 2023Q2业绩同比下降主要由于:( 1)前期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血浆采集量有所减少;( 2)部分产品由于集采、医保等因素影响, 价格或销量有所下降。   血制品业务增长稳健,新建浆站投产、新产品上市贡献未来业绩增量。2023H1, 母公司华润博雅生物( 主要负责血制品业务) 实现营收 7.62亿元,同比+10.03%;实现净利润 5.52 亿元(包含血制品业务净利润、理财收益、控股子公司分红 2.52 亿元等),同比+124.50%;血制品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分具体产品看, 人血白蛋白、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分别实现收入 2.25、 2.57、 2.11 亿元,同比变动+7.83%、+20.36%、 -6.08%;产品毛利率分别为 64.75%、 66.83%、 76.06%,同比变动+1.81、 +2.40、 -1.50pcts; 人纤维蛋白原的营收及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因为广东联盟区域集采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同比稳健增长主要受益于医疗需求恢复及新冠防治需求增加。 此外,新产品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PCC)实现收入 0.23 亿元,同比+106.89%; 新产品人凝血因子 VIII 于 2023 年 5 月正式上市销售,各省挂网准入工作稳步推进。 从产品批签发来看, 人血白蛋白(折合10g/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折合 2.5g/瓶)、 人纤维蛋白原 (折合 0.50g/瓶)、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200IU/2ml/瓶)、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批签发量分别同比变动-9.10%、 -1.06%、 -10.76%、 -29.50%、 +61.43%, 人凝血因子Ⅷ( 200IU/10ml/瓶)的批签发量为 44806 瓶,上年同期批签发量为 0 瓶。 除新获批上市的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人凝血因子Ⅷ外,其余血制品批签发量同比减少主要由于 2023Q1 受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前期血浆采集量减少。 从浆站建设及血浆采集量来看, 2023 年 6 月,公司阳城浆站获得山西省卫健委颁发的《 单采血浆许可证》,公司血浆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3H1, 在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 公司血浆采集量达 215 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从新产品研发进展来看,截止 2023 年 6 月底,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IVIG, 10%)、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vWF)项目处于临床试验入组阶段, C1 酯酶抑制剂于 2023年 6 月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公司产品研发稳步推进。展望未来,受益于新建浆站投入运营、原有浆站采浆潜力释放以及新产品上市放量等,公司血制品业务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产品集采+医保退出 +原料药生产尚未规模化,非血制品业务拖累业绩增长。 2023H1, 糖尿病业务(天安药业) 实现营收 0.60 亿元,同比-40.81%;实现净利润 0.07 亿元,同比-60.11%;糖尿病业务业绩下降主要因为:受“集采” 政策的影响,产品销量及毛利率下降。 生化药业务(新百药业) 实现营收 1.85 亿元,同比-11.43%;实现净利润 0.15亿元,同比-23.25%;生化药业务业绩下降主要受部分产品退出医保及地区“集采” 政策影响。 化学药业务(欣和药业) 实现营收 0.05 亿元,同比-48.47%;实现净利润-0.15 亿元,上年同期亏损 0.19 亿元,亏损幅度有所减小;化学药业务出现亏损主要因为:原料药品种生产尚未实现规模化,销售毛利不能完全消化固定资产折旧。 药品经销业务(复大医药) 实现营收 5.36 亿元,同比+33.98%;实现净利润 0.25 亿元,同比+7.40%;药品经销业务营收大幅上涨主要由于白蛋白、静丙、重组人凝血因子 VIII 等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带来销量增长,利润增速显著低于营收增速主要因为:受集采等因素影响,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下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2023-2025 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41/5.81/6.83 亿元, EPS 分别为 1.07/1.15/1.35 元,当前股价对应的 PE分别为 27.90/26.00/22.11 倍。考虑到:( 1) 根据 Wind 一致预期, 可比公司天坛生物、华兰生物 2023 年的 PE分别为 37.55、 26.57 倍, PE均值为 32.06 倍;( 2) 受非血制品业务逐渐剥离影响,公司整体业绩增速呈现波动,但血制品业务将保持稳健增长;给予公司 2023 年 30-34倍 PE,对应的目标价格为 32.10-36.38 元/股,维持公司“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风险;浆站申请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商誉减值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24
    • 重组胶原蛋白先行者,医美+医疗需求广阔

      重组胶原蛋白先行者,医美+医疗需求广阔

    • 带状疱疹疫苗销售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带状疱疹疫苗销售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个股研报
        百克生物(68827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51.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49.1%。   带疱疫苗贡献带动公司业绩增长。分季度看,公司2023Q1/Q2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3.8亿元(+30%/+25%),实现归母净利润0.2/0.9亿元(+6%/+65%),主要系Q2季度公司带状疱疹疫苗首次实现上市销售,截至2023年8月23日,带状疱疹疫苗已经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准入。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2023H1毛利率为88%(-0.2pp)。销售费用率37.8%(-0.3pp),管理费用率为12.2%(-8.7pp),研发费用率为15.5%(-1.7pp),主要系单纯疱疹病毒-2疫苗项目、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项目投入所致。公司23H1净利率为19.9%(+3.2pp)。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带状疱疹疫苗已获首批批签发,全年放量可期。公司重磅创新品种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试生产批次已经获得批签发,公司接种程序拟采用1针法,价格为1369元/支,定价低于GSK疫苗(约1600元/支),且GSK采用两针法的免疫程序,有利于渗透价格敏感度较高的老年人群。其他管线中,百白破疫苗(三组分)完成Ⅰ期临床试验工作,目前正处于验证及生产Ⅲ期临床样品准备阶段;液体鼻喷流感疫苗完成Ⅰ期、Ⅱ期临床试验现场工作;狂犬单抗处于临床Ⅰ期阶段。冻干狂苗(MRC-5细胞)已完成pre-IND。   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发展信心。公司于2022年9月23日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共108人,占公司总员工的8.8%,参与对象包含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公司核心骨干。本次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320万股,约占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0.78%。从业绩目标来看,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17/23/29.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5.7/8亿元。本次激励计划发布有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助力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1.11元、1.51元、2.00元,对应PE分别为46、34、26倍。考虑到目前疫情影响逐渐消除,预计23年对于传统疫苗的影响将会边际减弱。同时公司带状疱疹疫苗有望开始放量,带来较大业绩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下滑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8-24
    • 业绩持续高增长,中高端产品不断突破

      业绩持续高增长,中高端产品不断突破

      个股研报
        开立医疗(300633)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公司2023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0.43亿元(+24.87%),归母净利润2.73亿元(+56.18%),扣非净利润2.73亿元(+67.97%),经营性现金流1.51亿元;2023年Q2实现营业收入5.70亿元(+22.67%),归母净利润1.35亿元(+8.75%),扣非净利润1.48亿元(+29.59%)。   公司营收增长稳健,净利润增速亮眼。2023上半年,医院门诊逐步恢复,呼吸、消化科全面复苏。医院采购重心转向一般医疗物资,带来内镜、超声等市场需求增加。分业务来看,内窥镜及镜下器具业务实现收入3.77亿元(+38.40%),超声业务实现收入6.49亿元(+19.54%),两大业务增长稳健。公司毛利率为68.98%,同比增加3.76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高端产品占比增加。净利润增速亮眼,主要系公司期间费用率逐渐下降,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内窥镜:内窥镜多产品战略稳步推进,高端产品性能优越。公司拥有丰富的内窥镜产品管线,已推出全高清消化道内窥软镜系统、三芯片2k硬镜、4k硬镜、4K荧光硬镜等产品,涵盖低中高市场。公司的高端内镜产品HD-550系列性能优越,与SFI、VIST技术相结合,提供早期疾病诊疗解决方案,获临床正面反馈。此外,高端镜种不断突破,公司推出了光学放大内镜、超细内镜、刚度可调内镜等产品。   超声:高端超声不断突破,产品品类拓展扩大市场范围。公司高端产品S60和P60系列获得三甲医院医生高度认可。2022年发布的产前超声筛查技术凤眼S-Fetus4.0进一步提高公司产科超声的竞争力;2023年2月,公司超高端超声S90Exp系列取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美国获FDA批准,在超高端超声市场不断突破;2023年公司发布血管内超声(IVUS),有利于公司打开心血管领域市场;兽用超声方面,公司于2022年发布了专业的兽用超声ProPet系列,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   海外业务稳步推进,业务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公司注重海外市场业务拓展和本土化建设,实现诸多成果。1)公司便携超声E系列、X系列通过方舱和应急采购等方式扩展到更多发达国家和高端医院,进一步打开市场。2)公司人工智能产前超声筛查技术“凤眼SFetus”的全球发布获得一致好评,夯实了海外超声市场3)公司是全球第四家超声内镜系统(EUS)的制造商,在量产首年就取得的20个国家的销售和装机。4)公司兽用产品ProPet和V-2000在海外取得积极反馈。   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推动外科业务加速增长。公司同财报一起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一共34人,主要为公司微创外科业务团队员工(包含外籍员工)及董事会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人员。拟授予股份329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0.76%。授予价格为22.18元/股。激励计划的考核目标为公司2023-2026在中国大陆地区外科业务总收入,考核目标为1/1.45/2.5/4亿,2024-2026年同比增长45%/72%/60%,解锁下限为目标的80%。此次举措有利于激励微创外科员工积极性,加速促进公司外科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产超声和内镜的龙头,我们看好公司在中高端市场的布局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22.24/28.01/35.1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89/6.39/8.33亿元,同比增长32.25%/30.70%/30.35%,EPS分别为1.14/1.48/1.93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37/28/22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全球政治经济波动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24
    • 半年报业绩表现亮眼,产品升级与高端化助力增长

      半年报业绩表现亮眼,产品升级与高端化助力增长

      个股研报
        开立医疗(300633)   事件:   8 月 22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报, 2023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0.43 亿元,同比增长 24.87%,归母净利润 2.73 亿元,同比增长 56.18%,扣非归母净利润 2.73 亿元,同比增长 67.97%。二季度单季实现收入 5.7 亿元,同比增长22.67%,归母净利润 1.35 亿元,同比增长 8.75%,扣非归母净利润 1.48 亿元,同比增长 29.59%。   点评:   公司规模效应显现,期间费用率不断优化   2023 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 68.98%,同比提升 3.76 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40.71%,同比下降 3.88 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 22.19%,管理费用率 5.31%,同比基本持平,研发费用率 16.27%,同比下降 2.53 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3.06%,同比下降 1.47 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基本持平。公司业务发展进入规模效应阶段。   超声产品可及市场增加,产品矩阵日益完善   2023 年上半年公司超声业务销售收入为 6.49 亿元,同比增长 19.54%。公司在超声领域已覆盖高中低端各种类型产品,并推出妇产专科产品, 2023年推出的新一代超声平台进入更高端的应用。此外,公司在 2023 年上半年正式发布血管内超声( IVUS),助力业务增长。   内镜高端品类持续突破,技术加码促进产品放量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内镜业务销售收入为 3.77 亿元,同比增长 38.4%。除常规胃肠镜外,公司已推出支气管镜、光学放大内镜、刚度可调镜体、超声内镜、十二指肠镜等多个高端镜体。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公司有 8 项内窥镜及配套产品处于 NMPA 注册申请中, EG-UC5T、 EG-UR5 超声电子上消化道内窥镜处于 FDA 注册申请中,未来有望进一步放量。   加大渠道开发力度, 扩大市场占有率   海外市场稳健增长,其中,超声板块便携超声 E 系列、 X 系列,人工智能产前超声筛查技术“凤眼 S-Fetus”的相关产品 S60、 P60 扩展到更多的发达国家和高端医院。内镜业务方面,随着 2K 高清硬镜系统逐步装机、 4K超高清硬镜系统的上市和推广、超腹联合解决方案的海外样板医院装机,公司初步建立了专业化团队和专业渠道网络。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1.99/27.86/34.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75/6.15/7.91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风险、海外销售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政策风险、营销团队稳定性风险、 新增固定资产折旧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2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