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801)

    •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四大技术平台铸就核心竞争壁垒,ODM业务迅速发展,自主品牌放量在即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四大技术平台铸就核心竞争壁垒,ODM业务迅速发展,自主品牌放量在即

      个股研报
        海泰新光(688677)   核心观点   中国内窥镜行业高速发展   中国内窥镜市场空间广阔,2017年至2021年我国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从171亿元增长到248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达9.70%。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下游市场需求增加,促使内窥镜技术的创新迭代,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93亿元,2021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12.20%,2030年预计增长至609亿元,2025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9.20%。   内窥镜国产渗透率低,国产化替代空间大   2021年国内内窥镜市场国产渗透率仅6.90%,93.10%的内窥镜市场被进口品牌所垄断。国产内窥镜在图像清晰度、色彩还原度等核心性能指标上已逐渐追赶进口中高端产品。未来,在中国医疗内窥镜市场中,鼓励国产采购、国产价格优势及相关政策的叠加作用下,国产内窥镜具有相当大的放量空间。预计2025年,国产渗透率将达到18.30%,2030年达到35.20%。   四大技术平台铸就核心竞争力,自主品牌放量在即   公司聚焦光学和微创医疗器械技术,围绕“光学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及数字图像技术”四大技术平台形成了光学系统设计、光学加工、光学镀膜、光学系统集成与检测、精密机械设计及封装、电子控制、数字图像处理等多项核心技术。在国内开展自有品牌产品的开发、注册和销售,目前,已形成了从荧光腹腔镜扩展到白光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宫腔镜、3D腹腔镜等产品线,产品应用从普外科扩大到妇科、泌尿科、骨科等多个科室。同时,4K荧光内窥镜系统以及4K除雾摄像系统分别进入临床销售和注册阶段,产品也具有较强竞争力。自有品牌整机梯队已初见雏形,公司还将进一步扩大产品梯队,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2023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94.73、782.58、1,010.50百万元,YOY分别为24.73%、31.59%、29.12%;EPS分别为1.76元/股、2.31元/股、2.99元/股,YOY分别为17.15%、31.50%、29.19%,目标价为62元/股,给予公司“推荐(首次)”投资评级。   投资风险提示   对单一大客户依赖风险,国际贸易环境多变风险,技术转化不确定风险等
      华通证券国际有限公司
      29页
      2023-09-19
    • 国内模式动物引领者,持续创新并开拓海外市场

      国内模式动物引领者,持续创新并开拓海外市场

      个股研报
        药康生物(688046)   平安观点:   供需两端共推基因修饰小鼠产品及服务市场高速扩容。从供给端看,ES打靶技术和Crispr/Cas9技术、国内研发前置的产品模式大幅提高了基因编辑模型的可及性;从需求端看,工业端和科研端客户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且实验动物可以前置临床风险来降低与日俱增的药物开发成本。供需两端共同推动基因修饰小鼠的需求增加。根据Frost&Sullivan,2019-2025年中国试验小鼠产品及服务市场规模将以CAGR24.3%从28亿元增长至103亿元。   公司标准化模型产品品类行业领先,前瞻性品系引领市场需求。药康生物成立于2017年,从事基因编辑小鼠模型的研发创制、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截至23H1,公司累计拥有超2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数量居行业前列。基因敲除模型“斑点鼠”、人源化及疾病模型“药筛鼠”推出后受到市场追捧。公司还开创了真实世界动物模型,包括野化鼠和无菌鼠,能更好地模拟人体内环境并提高药物临床前评价准确性,有望拓展小鼠模型应用场景、提升行业天花板。   公司国内业务半径扩大,海外布局持续深化。小鼠模型作为活体,存在一定的运输半径。23H1公司广东二期和上海的设施投产,北京设施预计2023年9-10月逐步实现规模供应,三处新设施将提供额外9万笼设计产能并扩大业务半径,国内营收及市占率有望提升。公司自2019年开始布局海外业务,截至2022年,已在美国、日本等超20个国家实现销售。凭借丰富的商品化小鼠品系、高性价比产品及服务,叠加美国子公司及本土化团队的建立、与经销商渠道合作的加深,公司海外业务前景明朗,广阔的海外市场空间将为公司打开营收天花板。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2.24、2.71亿元,对应2023-2025年EPS为0.44、0.55、0.66元,对应2023E估值39.6倍。考虑到公司商业化小鼠品系数量及相关服务能力行业领先,且国内及海外市场布局持续深化,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实验小鼠模型供应及服务商的长期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周期和投融资周期;2)小鼠品系更新不及预期风险;3)真实世界小鼠模型推广不及预期风险;4)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3-09-19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把握药用胶塞国产替代,启航药包材新成长曲线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把握药用胶塞国产替代,启航药包材新成长曲线

      个股研报
        华兰股份(301093)   药用胶塞龙头企业, 多年深耕助力国产替代,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华兰股份深耕药用胶塞领域 31 年,重研发、稳质量、筑品牌牢牢占据龙头地位,近年通过快速响应能力满足市场新需求,药企客户群不断壮大。国内在政策和供应链加持下把握药用胶塞国产替代大机会,海外不断开疆扩土承接新客户和新品类合作。新建智能和启航车间有望进一步提高新产品附加值, 优化收入结构,助力业绩快速增长。 考虑公司目前处于新产能蓄力阶段, 药包材项目有望快速放量,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6/1.68/2.50 亿元, EPS 分别为 0.86/1.24/1.84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8.9/27.0/18.2 倍,与可比公司比利润增速较快, 公司成长性较强,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政策端: 药品集采凸显国产成本优势,共同审评&一致性评价产品质量为王   药品集采: 药企面临降价压力,降价需求已传至上游, 采用进口药用胶塞的药企有动力去寻找国产性价比产品,国产价格相对较低、供应链稳定且响应快速、质量沉淀多年可满足要求, 集采有望助力国产药用胶塞企业进行国产替代、份额提升; 共同审评&一致性评价: 在药品审评过程药企对药包材质量负责,药用胶塞产品质量会影响药品注册、临床和上市进度, 与质量稳定的龙头胶塞企业合作大势已现,行业将迎来优胜劣汰阶段, 且药企更换药包材的评估工作量大,申报周期长,客户合作粘性相对较强,份额将进一步向龙头集中。   药用胶塞行业集中度&覆膜胶塞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强者恒强   据中国医药包装协会数据, 2019 年我国药用胶塞市场规模约为 400 亿只, 其中国内龙头华兰股份占 10%份额, 而美国西氏全球市场份额超 50%, 国产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 其中覆膜胶塞约 20 亿只(渗透率 5%),华兰股份占 28%份额,随着国内制药行业高端化、生物药等审批加速,覆膜胶塞渗透率提升速度有望加快,其中赛道龙头凭借工艺技术优势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亦将强者恒强。   华兰股份客户群强背书,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新项目增长潜力大   公司客户覆盖中国医药工业百强 80%的企业,产品远销海外四十多个国家, 其中包括辉瑞制药、恒瑞医药、赛诺菲、阿斯利康、诺华制药等制药巨头, 知名客户群为公司产品强背书,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开拓其它药企;配方与工艺技术积累、覆膜技术、质量、研发、品牌、规模在国内同行竞争中优势十分明显;精品车间精品胶塞项目和启航车间(卡式瓶铝盖复合垫片、胶塑组合盖、 TPE、COP/COC、胶塞)药包材项目 2023 年将进入产能爬坡期,产能设计空间较大,有望成业绩快速增长强力助推器。   风险提示: 公司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贸易争端影响海外订单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3-09-19
    • 合作进军美国市场,持续加速国际化进程

      合作进军美国市场,持续加速国际化进程

      个股研报
        通化东宝(600867)   投资要点   事件:9月17]日,公司与健友股份关于甘精、门冬、赖脯三种胰岛素注射液在美国市场的战略合作举办了签约仪式。   与健友股份战略合作,进军美国胰岛素市场。根据协议,通化东宝与健友股份将根据美国FDA药品注册要求,共同开展上述三种胰岛素合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同时健友股份将获得产品上市后在美国市场独家商业化权益。   美国胰岛素市场空间广阔,糖尿病相关的年治疗费用达到约3795亿美元。根据IDF(国际糖尿病联盟)2021年数据,美国20-79岁的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约3220万人,居世界第四位,糖尿病患病率为10.7%;同年,美国糖尿病相关的治疗费用达到约3795亿美元,为全球最高。   胰岛素原料药已远销波兰、格鲁吉亚、孟加拉等欧洲以及周边亚洲国家。公司在多渠道布局和开发胰岛素产品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寻求具有当地优势的海外合作伙伴。目前已经与东欧、东南亚、西亚、中亚、中东、非洲、南美洲和中美洲地区的企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业务联系为后续国际化生产及海外商业化注入了强大动能。   持续加速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各项产品的海外注册工作。公司甘精胰岛素已在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注册资料的准备及申请工作,同时完成了门冬胰岛素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注册申请的前期准备工作。此外,公司人胰岛素注射液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正式受理;利拉鲁肽注射液方面,公司将携手科兴制药共同开拓17个海外新兴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胰岛素龙头企业,集采扰动基本出清,新品陆续上市放量,国际化战略也稳步推进。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4.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9-19
    • 三大业务板块焕然一新,创新驱动长期向好

      三大业务板块焕然一新,创新驱动长期向好

      个股研报
        科伦药业(002422)   主要观点:   坚持“三发驱动”终收获,创新驱动引新增长曲线   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医药行业改革持续深入的大环境下,公司坚持“三发驱动,创新增长”的发展战略,努力贯彻“全力创新、全员营销、饱和生产、压缩成本、创造蓝海”二十字经营管理方针。多年来,公司所坚持的以“大输液+抗生素+新药研发”为核心的“三发驱动”战略,在经过集采等行业变化后终取得成效,输液业务大幅恢复,川宁生物成功登陆科创板,科伦博泰出海在即。2023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发力明显,营收同比增长17.64%。   大输液:市场格局逐渐稳定,巩固领先地位   输液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市场格局逐步稳定。2023年上半年,公司从产品结构升级、新产品推广、医疗终端开发和市场准入积极寻求销售增量。秉承安全输液的理念,公司继续推进安全密闭式输液替代半密闭式输液进程,密闭式输液销售占比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达到52.4%,输液产品的销售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力推动新获批输液产品市场推广,提升销售质量;强化内部激励机制,通过股权激励等措施,加大医疗终端市场的开发力度;坚持准入先行,积极参与国家及地方集采,随着“应采尽采”推进,价格压缩将见底。   非输液: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应对难估风险   2023年上半年,伊犁川宁以饱和生产为基础,以科研创新为抓手,研发目标集中在保健品原料、生物农药、高附加值天然产物、高端化妆品原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17亿元,同比增长21.84%,实现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64.82%。广西科伦通过科学的生产系统再评价,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充分匹配现有产能设计和人员,提高产能利用率;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精准开发,拓宽了下游产品市场;广西科伦坚持以质量为基石,通过对生产设备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升级改造,降本增效,使产品结构逐步升级,进一步推升了在高品质市场的影响力,通过产销联动实现扭亏为盈。非输液药品领域,公司通过加大市场投入、提高市场覆盖率、调整产品结构、持续推广新获批品种以积极应对难估风险。   仿创新药:加码高端仿制,下一代ADC龙头冉冉升起   创新药子公司科伦博泰已经单独拆分上市,并于2023年7月正式登陆港交所,公司数次获得跨国药企默沙东的大额管线合作,头部管线TROP2ADC已推进至临床3期,其三阴乳腺癌适应症上市申报在即;海外联合PD-1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2期临床,由合作伙伴默沙东正在稳步推进中。在不同的新药板块公司根据实际经营情况选择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均交出了良好的答卷,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08,138.63万元,同比增长28.25%。公司仿制药、创新药研发均较为顺利,研发投入逐步进入收获期,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升新动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1.25亿元、229.60亿元、248.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7%/8.7%/8.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1亿元、32.51亿元、38.00亿元,同比增长50.5%/26.4%/16.9%,对应PE为16X/13X/11X。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审批准入不及预期风险;成本上升的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3-09-19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人二倍体狂犬疫苗获批上市,增添公司发展新动力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人二倍体狂犬疫苗获批上市,增添公司发展新动力

      个股研报
        康泰生物(300601)   事件   康泰生物股份近期发布报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海生物”)研发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用于预防狂犬病。   投资要点   狂犬疫苗属于刚性需求,市场空间广阔。   狂犬病一旦有症状出现,病死率接近100%。暴露后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在我国属于刚性需求。据统计,2021年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产值约为94亿元,较2017年增长一倍,年复合增长率为20.22%。2022年全年狂犬病疫苗共完成批签发912批次,在各类疫苗产品中排名第一,已经成为我国非免疫规划疫苗中批签发量最大的疫苗之一,属于用量大、成熟稳定的疫苗品种,市场空间广阔。   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优势显著,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我国目前Vero细胞狂犬疫苗市占比最高,人二倍体狂苗市占率2021年约占5%。民海生物研发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使用人二倍体细胞制备,采用“5针法”和“2-1-1”(四针法)两种免疫程序。临床结果表明,两种免疫程序全程接种后,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与其他疫苗相比,人二倍体细胞是人源性的细胞,具有免疫原性好、安全性好、免疫持续时间长等优势。目前国内已上市的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仅康华生物一家,市场格局良好。此外,相比国内狂犬疫大多数苗的5针法接种方式,四针法可为患者节约接种时间。鉴于二倍体狂犬疫苗的显著优势,且随着产能增长,其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市场前景良好。   新版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发布,增加四针法接种方式   2023年9月16日,国家疾控局发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将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增至两种(五针和四针),其中四针为新增,且规定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原则上应配备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狂犬病疫苗。此次规范的发布,将有助于狂犬疫苗四针法的推广和接种应用。   二倍体狂犬疫苗获批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增添公司发展新动力   公司目前上市销售的产品主要有双载体13价肺炎疫苗、四联苗、乙肝疫苗、Hib疫苗等。此次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的获批上市,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公司的市场地位,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增加新动力。   盈利预测   公司常规疫苗持续发力,新获批人二倍体狂犬疫苗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预测2023E-2025E年收入分别为39.66、50.11、60.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6、15.27、18.51亿元,EPS分别为0.90、1.37、1.6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2.3、21.3、17.6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行业政策的风险;在研项目临床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3-09-19
    • 洪九果品(06689):现金流量表改善,进入健康增长周期

      洪九果品(06689):现金流量表改善,进入健康增长周期

    • 公司简评报告:重磅品种人二倍体狂苗正式上市,四针法接种优势显著

      公司简评报告:重磅品种人二倍体狂苗正式上市,四针法接种优势显著

      个股研报
        康泰生物(300601)   投资要点   事件:二倍体狂苗获批上市。9月15日,公司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民海生物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用于预防狂犬病。   国内第二款人二倍体狂苗,市场竞争格局良好。人用狂犬病疫苗作为控制和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方式和关键手段,具备巨大的市场需求,批签发量位居我国疫苗种类前列,每年批签发量约6000-8000万剂。根据细胞基质划分,目前我国已上市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有三大类,分别为Vero细胞、地鼠肾细胞和人二倍体细胞,其中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使用量最大,其次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金标准”狂犬病疫苗,具备安全性高、杂质低、无致癌风险、免疫原性好等优势。目前我国上市销售的人用二倍体狂苗仅有康华生物一家产品(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10.00亿、12.65亿和14.25亿,按照300元/剂估算对应销售分别约为333万、422万、475万),公司作为国内第二家厂商,具备良好市场竞争格局,其他同类产品仅智飞生物已完成三期临床进度靠前。   获批“四针法”免疫接种程序,优势显著。公司产品具备“5针法”和“2-1-1”(四针法)两种免疫程序,成为国内首个获批“四针法”人二倍体狂苗。四针法相较于五针法,将接种频次由5次(0、3、7、14、28天)减少为3次(0、7、21天),全程免疫接种时间也由28天缩短至21天,为患者带来更大的便利。9月16日卫健委发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新版工作规范在原5针暴露后免疫程序的基础上,新增已批准使用并有相应疫苗产品的“2-1-1”免疫程序;同时也提出优化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管理,要求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原则上应配备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狂犬病疫苗,以便出现特殊情况时可及时进行疫苗替换。新版工作规范利好二倍体狂苗放量,并且四针法免疫程序有望被更多人使用,公司产品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管线再添重磅产品,迈向高速成长期。公司疫苗产品种类丰富,具备独家产品四联苗、大品种13价肺炎和传统优势乙肝疫苗。二倍体狂苗上市后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管线,有望于今年年底开始逐步贡献收入增量。目前我国二倍体狂苗市占率较低,随着大众对于优质疫苗品种需求的不断提升,二倍体狂苗在人用狂苗市场的渗透率有望逐步提高。按照300元/支单价估算,以每年8000万剂人用狂犬病疫苗销量估算,当公司产品渗透率达到5%、10%、15%时,分别对应12亿、24亿、36亿收入,具备广阔市场空间,为公司未来业绩高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40.25亿元、52.61亿元、67.5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46亿元、14.13亿元、19.1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4/1.26/1.71元,对应PE分别为29.4倍/21.8倍/16.1倍。维持推荐,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降价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9-18
    • 中报点评:重点关注AI产品进展

      中报点评:重点关注AI产品进展

      个股研报
        润达医疗(603108)   投资要点:   润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致力于体外诊断流通服务领域,主营业务为通过自有综合服务体系向各类医学实验室(以二级及以上的公立医院实验室为主)提供体外诊断产品及专业技术支持的综合服务,是业内最早探索整体综合服务的企业之一。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杭州市拱墅区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中报,股权占比20.01%,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5.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加9.67%。每股收益0.30元。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客观因素影响,华东地区第三方实验室检测业务规模增幅明显,而今年同期客观因素消除后,同期第三方实验室检测业务规模下降87.72%,对总体收入基数影响较明显;公司除第三方实验室外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期对比增加7.08%,销售规模增长恢复稳定。上半年,医院常规诊疗服务逐步恢复,公司各项业务随之稳步恢复。预计下半年常规诊疗业务与上半年相当。   集约业务上半年仍在稳步推进。2023年上半年集约化业务/区域检验中心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37亿,较去年同期增长3.46%。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医疗机构受医疗政策环境影响,部分医疗机构招投标工作暂缓,部分签约客户进度出现一定的推延;同时,公司终止了部分回款期长的集约化客户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集约化/区检中心客户数为409家。下半年,受到医疗政策影响,预计集约业务签约仍会有一定推延。预计后续随着医疗政策环境影响消除,公司集约化业务/区域检验中心业务将恢复高速增长。   工业板块,看好AI业务的发展前景,公司工业板块业务包括IVD产品研发生产业务和数字化检验信息系统业务,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63%;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在AI产品的研发投入,积极与华为等国内大模型技术公司开展合作,基于慧检产品开发基础结合华为盘古大模型技术,开发普惠AI医疗服务大模型。针对检验数据分析解读环节,开发了润达“慧检-人工智能解读检验报告系统”、“慧好—全周期健康管理互联网平台”等AI产品。面对B端医疗机构,开发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AI医疗大模型产品,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患者服务水平和运营管理水平;同时面向C端老百姓,开发专业可信的医疗健康大模型,为大众提供专业可信的检验结果解读、科学精准的医疗健康科普和主动友好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个性、友好的健康管理服务。看好该系列产品未来的发展空间。   从毛利率看,公司的毛利率为27%,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8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常规业务恢复正常增长,同时公司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提升呈现,毛利率有所提升;从期间费用率看,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为10.01%,较上年同期了1.0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4.86%,较上年同期提升了0.6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1.46%,较上年同期提升了0.2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3.47%,较上年同期提升了0.3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基数带来期间费用率的提升,预计下半年随着收入端恢复,费用率将回归到平稳水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年、2024年、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8元,1.13元、1.36元,对应9月14日收盘价14.21元,市盈率为16.19倍,12.58倍和10.48倍,给予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新品推广力度不及预期风险,集采风险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9-18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立足仿制药CRO,自研新药转化加速业务转型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立足仿制药CRO,自研新药转化加速业务转型

      个股研报
        阳光诺和(688621)   全力打造一体化药物研发服务平台,充沛的订单支撑业绩高增长   历经14年发展,公司已搭建“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生物分析”的综合药物研发服务平台,业务涵盖仿制药开发、一致性评价以及新药开发等。公司以创新为基本,技术实力与服务能力已获得客户的一致认可,新客拓展持续加速。短期看,公司新签订单增长稳健,充沛的订单为业绩高增长提供保障。中长期看,公司针对多肽和小核酸类新药进行自主研发立项,并与多家企业合作加速自研新药的转化,有望为未来业绩增长贡献新动能。我们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2.38/3.45/4.99亿元,EPS为2.12/3.08/4.4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6.8/18.5/12.8倍,估值合理,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仿制药研发需求快速释放,仿制药CRO企业迎来新发展   相较于创新药,仿制药的开发具有上市周期短、研发费用低、成功率高等诸多优势;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部分重磅新药即将迎来“专利悬崖”,全球仿制药市场预计将持续扩容。自2015年起,多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速国内仿制药行业的结构升级;随着多轮集采的不断推进,药企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以及高端仿制药的研发需求快速释放。国内“药学+临床”综合型CRO主要助力仿制药客户实现降本增效,阳光诺和在营收规模与人均产出上保持行业领先。   立足仿制药CRO,自主立项新药项目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以创新为基本,全力搭建全面高效的核心研发团队与技术服务平台,研发投入与研发人员规模均快速增长。药学研究板块覆盖自主立项的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和仿制药,在研项目累计超过250项,人均产值逐年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公司创新药开发主要聚焦于多肽和小核酸类药物,目前研发标的的来源均为自主立项,未来有望通过项目转让及销售分成的方式打开成长空间。随着疫情的边际影响逐渐减弱,公司临床CRO及生物分析业务的业绩预期将迎来修复。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变动、仿制药研发需求下降、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3-09-1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