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588)

    • 完成股权激励首次授予,增长确定性再提升

      完成股权激励首次授予,增长确定性再提升

      个股研报
        长春高新(000661)   业绩简评   7月25日,公司审议通过《关于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的公告》,确定了此次激励首次授予的具体内容。   经营分析   首次授予对象为278名激励对象,长期增长确定性再提升。本次激励计划的首次授予日为2022年7月25日,向符合条件的278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228.67万股(占本次激励计划拟授出限制性股票总数的92%),授予价格为112.55元/股;向符合条件的371名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109.86万份(占本次激励计划拟授出股票期权总数的70%)。   业绩考核指标涵盖全面,利润考核目标稳健高增长。公司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业绩考核年度为2022-2024年,业绩考核指标为金赛药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净利润增长率的考核目标以金赛药业2019-2021年的净利润平均数(27.98亿元)为基数,2022-2024年年度的金赛药业净利润增长率考核目标为不低于52.50%、75.50%和102%,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应确认总成本约为2.14亿元,2022-2026年摊销成本分别为3341、8018、6236、2851和935万元。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权应确认总成本约为3952万元,2022-2026年摊销成本分别为618、1482、1153、527和173万元。   深度绑定企业核心人才,促进企业长期稳健发展。2021年金赛药业实现归母净利润36.84亿元,贡献集团归母净利润的98%,是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此次股权激励的举措将金赛药业核心管理者、优秀人才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结合,有望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完成既定目标、实现价值最大化。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考虑激励费用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1.8(+38%)、67.3(+30%)、82.8亿元(+23%),对应当前EPS分别为12.8元、16.6元、20.5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6.1、12.4、10.1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保降价和控费风险;生长激素竞争加剧风险;疫苗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7-26
    • 立足辽宁,发挥视光领域优势布局全国

      立足辽宁,发挥视光领域优势布局全国

      个股研报
        何氏眼科(301103)   投资逻辑   公司是立足辽宁的眼科医疗服务机构,采用三级眼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形成双向转正、上下联动的眼科医疗服务网络。公司深耕辽宁省内,辽宁省内收入占比98%,形成了三级眼科医疗服务模式,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3家三级眼保健服务机构,32家二级眼保健服务机构,55家初级眼保健服务机构;2021年,公司实现门诊量119万余人次,手术量4.6万余例,视光服务人次近40万。   公司发挥视光领域优势,加大视光中心投入。公司视光服务收入规模及其占比呈快速增长趋势,2021年公司视光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6%,未来三年,公司拟在全国20个城市新建67家视光中心门店,其中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等14座城市新建30家视光中心门店;辽宁省外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等6座城市新建37家视光中心门店,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视光业务板块增速分别为35%、40%、40%。   公司IPO发行305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42.5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2.96亿元。公司已实现辽宁省内地市级医院全覆盖,正开始加密辽宁省内并积极拓展全国业务,公司计划布局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深圳为中心的大湾区和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等地,在各区域投资建立眼科专科医疗机构,初步形成各区域连锁网络布局和全国重点城市的战略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积极在辽宁省内及省外完善眼科医疗服务网络,未来在视光中心领域的布局有望进一步贡献业绩增量。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1.40/1.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30%30/%,对应EPS分别为0.68/0.89/1.15元,现价对应22/23/24年PE倍数为49/38/29倍;我们选用相对估值法对公司进行估值,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可比公司情况,给予公司12个月内目标市盈率54X,对应上市公司2023年目标市值58.32亿元,对应目标价为36.91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环境变化风险、省外市场扩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疫情反复导致门诊量下降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2-07-25
    • 新股系列专题报告(十二):家用无创呼吸机龙头

      新股系列专题报告(十二):家用无创呼吸机龙头

      个股研报
        怡和嘉业(301367)   核心内容:   家用无创呼吸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产品牌稀缺。2020年全球家用无创呼吸机市场达到约27.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家用无创呼吸机市场规模将达到5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5%。全球市场主要以瑞思迈和飞利浦为代表,占据了接近80%的市场份额。怡和嘉业是国内领先的呼吸健康领域医疗设备与耗材产品制造商,为以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为主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以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主的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患者提供全周期(从诊断、治疗到慢病管理)、多场景(从医疗机构到家庭)的治疗服务整体解决方案。2020年公司在全球市场中份额约1.7%,中国市场份额中约15.7%,国产品牌第一,以40.5%的出口额成为国内最大的出口商。   呼吸机技术壁垒高,公司充分掌握主营产品所涉及的核心技术、软件算法等技术,创新能力强。家用无创呼吸机类产品技术复杂,涉及输出压力控制技术,对呼吸事件的识别、判断、人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高速风机控制,电磁兼容性等。公司目前产品已经过多次迭代升级,产品组合丰富;研发团队稳定,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   风险提示:经销商模式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公司新产品研发、上市不及预期风险;新冠疫情带来的短期业绩大幅上升、高毛利率存在不可持续的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页
      2022-07-25
    • 营销改革+品种多元,中药贴膏龙头行稳致远

      营销改革+品种多元,中药贴膏龙头行稳致远

      个股研报
        羚锐制药(600285)   主要观点:   耕耘贴膏市场,成就国内市场龙头   羚锐制药成立于 1992 年,多年来核心专注于骨科贴膏剂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国家医保目录品种 45 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 24 个,独家品种 13 个。公司经过近 30 年的风雨征程,奠定了国内贴膏剂市场龙头地位。   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6.94 亿元,归母净利润 3.62 亿元,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公司净利率从 2019 年到2022 年 Q1 略有下降,但仍然处于高位区间,销售毛利率从 2018 年至 2020 年均稳健增长,增速稳定。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员工利益,业绩信心十足。公司于 2021 年实施股票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解锁标准为 2021-2023 年剔除股权激励费用等影响后,以 2020 年净利润为基数, 扣非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20%/44%/65.6%。   营销改革+产品丰富,未来增长可期   深化营销改革,推动营销创新。 2019 年公司对羚锐医药进行深度整合,形成 OTC、基层医疗、临床三大营销渠道网络。公司深入推进连锁客户的战略合作,扩大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覆盖。也积极探索营销新模式,加快布局快消品销售渠道,通过新零售、商超、电商,加大新渠道拓展力度。公司产品覆盖骨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麻醉科等领域。随着老龄化与国家医保的发展将贴膏剂受众群体不断扩大。贴膏剂产品营收占比最高, 占比超过 60%。其中公司主打骨科“两只老虎”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麝香壮骨膏等,“两只老虎”系列产品销量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羚锐独家产品通络祛痛膏药效好、无副作用,近年来销量持续稳健增长,同时公司新型销售策略“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的高毛利组合推广顺利。胶囊剂、片剂系列产品销量持续增长,随着公司营销改革后,招商效率提升,公司口服制剂产品销售规模将持续扩大。软膏剂产品业务增速快,销量持续增长。公司的麻醉类药剂芬太尼透皮贴剂竞争格局良好,未来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大。   研发进行时,在研品种丰富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工作,研发投入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处于中等水平。公司目前在研项目 7 项,其中 5 项进入药学阶段, 1 项入组, 1项进入技术审评。   在业务方面,公司聚焦医药制造主业,以北京药物研究院为核心平台开展品种筛选、立项调研、仿制药研发、质量标准提高和产品稳定性考察等研发工作,加快培元通脑胶囊等上市品种的二次开发;羚锐生物完成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注册研究和申报、非甾体抗炎镇痛类外用乳膏联苯乙酸凝胶转为非处方药。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贴膏剂品牌龙头企业,具有多个优势品种,品牌效应好,消费者口碑佳。随着公司营销改革,未来业绩发展具有潜力。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 31.4/36.0/41.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6.5%/14.8%/1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5/5.5/6.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4.5%/21.5%/20.0%,对应估值为 15X/12X/10X。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产品质量风险、成本波动风险、研发风险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2-07-25
    • 好博医疗(A21725)新股系列专题报告(十三):大康复赛道龙头企业

      好博医疗(A21725)新股系列专题报告(十三):大康复赛道龙头企业

    • 生命科学上游平台龙头,国产替代持续加速

      生命科学上游平台龙头,国产替代持续加速

      个股研报
        诺唯赞(688105)   投资逻辑   生物试剂行业持续高景气,国产替代方兴未艾。1)生物试剂高景气: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我国生物试剂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136亿元;其中分子类试剂市场规模约69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124亿元。2)疫情凸显本土供应链重要性,国产替代步入加速期:2020年分子类生物试剂进口比例高达70%以上,其中ThermoFisher、Qiagen、Takara、Bio-rad四家外企占比超40%,公司市占率4%领跑国内同行,国产替代空间大。   生物试剂SKU丰富,公司平台优势突出,持续拓品类,推动非新冠业务快速增长;服务抗疫,整体业务规模上新台阶。1)生物试剂由于下游应用领域多,SKU数量多达千万级。公司依托于自主建立的四大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先后进入了生物试剂、体外诊断和生物医药领域,已开发出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2)非新冠业务增长迅猛:2021年实现收入5.33亿元(YOY66%),2017-2021年CAGR为51.9%。3)新冠业务贡献较多收入:2020、2021、2022Q1新冠疫情相关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1.84亿元(占比75.7%)、11.49亿元(占比61.5%)、7.6亿元(占比77.8%)。4)公司21年11月于科创板上市,募资约12亿元,用于总部研发基地建设、营销网络扩建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多元布局多点开花,疫苗上游业务或将带来业务弹性,海内外兼修打开成长天花板。1)公司2019年成立生物医药事业部,专注于药企研发试剂、mRNA疫苗/抗体药原料、疫苗CRO等,有望成为新业务增长点。2)mRNA疫苗管线持续推进,原料酶占生产成本50%以上,盈利预测尚未考虑该部分贡献,但后续mRNA疫苗若有落地有望带来业绩弹性。3)借助新冠产品海外市场销售,海外营销网络建设突破显著,鉴于海外市场需求广泛,有望带动常规试剂销售。   投资建议与估值   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9.1/11.2亿元,我们给予公司非新冠部分估值300亿元,新冠部分估值22亿,共计322亿,对应股价80.55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限售股解禁、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业务拓展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2-07-25
    • 人福医药(600079)公司深度报告:高质量内生增长的麻醉细分领域龙头

      人福医药(600079)公司深度报告:高质量内生增长的麻醉细分领域龙头

    • 海峡石油化工(00852):生物资产公允价值损失超预期

      海峡石油化工(00852):生物资产公允价值损失超预期

    • 2022H1业绩预告点评:22H1业绩符合预期,新冠业务持续带来现金流

      2022H1业绩预告点评:22H1业绩符合预期,新冠业务持续带来现金流

      个股研报
        诺唯赞(688105)   事件概述:公司于7月21日发布2022H1业绩预告,预计实现营收16亿元至16.5亿元,同比增长93.81%至99.86%,归母净利润为6亿元至6.3亿元,同比增长53.12%至60.7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6亿元至5.9亿元,同比增长48.34%至56.28%。   公司2022Q2常规收入维持高增长,新冠业务持续注入新动力。单Q2来看,公司收入约为6.4-6.5亿元,同比增长125%-132%,归母净利润约为1.7-2.0亿元,同比增长约204%-259%,其中常规业务收入约为2.3-2.4亿元,同比增长约45%-51%,环比增长10%-14%,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影响,尤其是华东地区部分科研院所和厂家停工停产;新冠业务收入约为4.1-4.2亿元,同比增长228%-236%,其中核酸原料约2.3亿元,抗原抗体相关试剂盒约1.9亿元,环比下滑约46%,系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常态化核酸和新冠抗原自检,供需双方逐步达到平衡。   步入快车道发展,平台型和全球化布局不断深入。1)产品布局上,公司会继续增加生物酶的SKU,丰富动物检疫和检测终端试剂品类,同时布局工业酶领域,如日化、食品、水洗等,预计下半年有相关产品上市,正快速成长为国内生物试剂行业的平台型企业;2)全球化布局上,预计今年海外团队扩至200-300人,以东南亚和欧洲地区为切口向全球化迈进。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分子类生物试剂龙头,随着产品品类的不断延展,未来业绩增长具备确定性。考虑新冠业务相关增量,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25.46/25.83/30.6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0/10.50/12.58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上市及拓展不及预期;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系统性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7-24
    • 塑料餐具优质制造商,生物降解制品前景广阔

      塑料餐具优质制造商,生物降解制品前景广阔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