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629)

    • 大消费北交所上市公司系列研究之中科美菱:公司专注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

      大消费北交所上市公司系列研究之中科美菱:公司专注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

      个股研报
        中科美菱(835892)   投资要点:   公司是我国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优质企业。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是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合资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以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核心,布局生命科学、智慧冷链、家庭健康三大业务板块,业务范围覆盖了全国34余省级行政区、300余地级行政区、2800余县级行政区。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数据,2020-2021年公司的生物医疗领域低温存储专用设备,在国内品牌中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   疫情带动我国生物医疗低温存储市场规模实现较快增长,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16-2019年,我国生物医疗低温存储市场规模从22.22亿元增加至22.28亿元。新冠疫情发生后,社会对疫苗接种需求增加,叠加研发投入加大、市场参与企业增加等因素影响,我国生物医疗低温存储市场规模实现较快增长。2020年与2021年我国生物医疗低温存储市场规模分别为33.22亿元与49.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10%与47.59%。与全球市场相比,我国生物医疗低温存储市场规模较低,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GlobalMarketInsights报告,2021年全球生物医疗低温存储市场约33亿美元,预计2022年至2028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5%。   产品+渠道+研发齐发力,公司业绩稳中向好。分产品看,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低温仓储产品是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同时公司近几年优化产品结构,加大智慧冷链与家庭健康的布局。分渠道看,公司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采用经销与直销相结合的方式,以经销为主直营为辅拓展业务渠道。从研发水平来看,公司专注于低温存储技术的研发与生产,目前已突破了超低温制冷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化量产,部分产品关键性能参数与竞争对手同类设备相近。多因素共同作用推动公司业绩近几年稳中向好。2017-2021年,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从1.43亿元增加至4.6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34.29%;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从0.12亿元增加至0.6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52.50%。   风险提示:行业标准制定有待完善,技术升级换代较快,市场竞争加剧,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2-10-10
    • 核药审评审批迎重磅利好,核药房布局再添两城

      核药审评审批迎重磅利好,核药房布局再添两城

      个股研报
        东诚药业(002675)   事项:   2022年9月30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关于改革完善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共提出7个方面重点任务。10月10日,东诚药业公告,重庆、昆明两个核药房获批投入运营。   平安观点:   核药审评审批获全面支持,利好行业龙头。在9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共提出7方面重点任务,涵盖扩充专家队伍、鼓励药品研发、优化审评机制、完善技术评价体系、加强检验能力、加强生产流通环节监管、推动立法等各方面内容。其中扩充核药审评专家队伍、对核药注册申请给予优先审评审批等措施有望大幅加快核药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在优化审评机制中,重点突出核药的特殊性,提出审评环节设立放射性药品专门通道,给予单独审评序列等,对业界关注的管理分类、申报路径等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完善技术评价体系中注重与国际对接,利好创新核药的License-in和License-out;而加强检验能力和生产流通环节监管,都有利于核药房全国网络化布局的行业龙头。我们认为东诚药业作为行业龙头,将全面受益于核药审评审批体系的逐步完善。   核药房网络再添两城,研发管线落地有望逐步体系核药房战略价值。近期公司新增重庆、昆明两个核药房,截至目前共有正电子类核药房20个,单光子类核药房7个,预计未来2年投入运营的核药房将超30个,覆盖全国93.5%的人口。当前公司正电子类核药房以生产[18]F-FDG为主,产品较为单一。我们认为2023年开始公司研发管线陆续获批后,核药房可以生产更多品种,提升产能利用效率。另外,凭借网络化核药房布局,公司在承接核药品种引进方面优势明显。核药房基础设施战略价值逐步显现。   看好核药产品增速回升,核医学龙头价值有望重估,维持“强烈推荐”评级。我们认为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核药品种增速有望逐步回升,叠加创新研发管线逐步迎来收获期,业绩和估值均处于上升趋势。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9亿、5.30亿、6.80亿的预测,当前股价对应2022年PE仅27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原料药价格波动风险:当前肝素钠原料药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2022年上半年原料药利润贡献得益于毛利率提升,一旦API价格大幅下降,将对公司盈利产生不利影响。2)核药产品放量不及预期:2022上半年核药受疫情影响放量不及预期,如果下半年疫情仍有大规模反复,或导致核药恢复速度变慢。3)研发风险:当前公司创新药在研品种较多,存在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可能。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0-10
    • 国产骨科龙头具有平台化优势,加速进口替代

      国产骨科龙头具有平台化优势,加速进口替代

      个股研报
        威高骨科(688161)   核心观点   威高骨科是平台化发展的国产骨科龙头。威高骨科成立于2005年4月,通过自主创新以及合作并购持续完善产品线,稳扎稳打、逐步崛起成为国产骨科龙头。截止2021年末,公司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及手术器械共计取得312项产品备案或注册证,其中第II、III类产品注册证94项,是国内在骨科领域产品线最齐备的公司之一。公司管理层在骨科耗材或器械领域具有丰富行业经验,通过股权激励实现利益绑定。公司历史营收净利稳健快速增长,2017-2021年收入CAGR达24.2%,归母净利润CAGR为35.8%。   骨科医疗器械是长坡厚雪的赛道,过往全球竞争格局稳定。全球骨科市场规模超500亿美元,行业增速为低个位数,关节植入物在骨科植入物中占比最高。2018年中国骨科手术总量达445万例,骨科器械市场规模超过500亿人民币。由于人口老龄化及产品可及性的提高,年增速超过15%。未来国内骨科各细分市场将以老龄化所引发的退行性病变为主要驱动,叠加渠道下沉提升治疗渗透率和进口替代改变存量结构,在关节、运医等领域进口占比仍然较高。国际五大骨科龙头地位稳固,持续并购扩张业务边界是发展主旋律。   威高骨科持续创新研发,享受进口替代红利。威高是全国骨科器械市场前五大企业中唯一的国产厂商,份额为4.6%(2019年),与部分外资巨头差距较小,在脊柱/创伤/关节领域分别位列国产品牌的第一、第二、第三。脊柱类是公司的拳头业务,创伤及关节类也在快速成长,技术储备充足,且有独创的专利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发投入维持高强度,2017-21年累计研发投入达3.6亿,多项产品处于注册阶段。骨科集采陆续落地,价格降幅可控,公司的关节、脊柱产品全线中标,份额显著提升,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风险提示:集采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创新研发、注册上市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的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是平台化发展的国产骨科龙头,实现了脊柱、创伤、关节和运动医学的全面覆盖,集采趋势下公司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巩固龙头地位。考虑疫情扰动,下调2022年盈利预测;同时公司面临的集采风险大体出清,看好公司的长期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上调2023-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7.86/9.65/12.68亿元(原为7.92/9.37/11.29亿),同比增长13.9%/22.7%/31.5%,EPS为1.96/2.41/3.17元,当前股价对应PE32/26/20倍。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公司一年期合理股价为67.48-72.30元,相较当前股价有8.8-16.6%溢价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2-10-10
    • 康缘药业(600557):自营表现亮眼,抗疫方散寒化湿获批

      康缘药业(600557):自营表现亮眼,抗疫方散寒化湿获批

    • 山高环能(000803):加速布局生物柴油全产业链,或有望率先受益全球航空 航海需求崛起

      山高环能(000803):加速布局生物柴油全产业链,或有望率先受益全球航空 航海需求崛起

    • 智慧医疗龙头公司,股权激励显信心

      智慧医疗龙头公司,股权激励显信心

    • 华领医药-B(02552):全球首创新药获批上市,多格列艾汀放量在即

      华领医药-B(02552):全球首创新药获批上市,多格列艾汀放量在即

    • 国产培养基龙头,抢占自主可控高地

      国产培养基龙头,抢占自主可控高地

      个股研报
        奥浦迈(688293)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我国 培养基需求高速增长,进口替代率有望快速提升。2021年国内培养基市场规模约为 26 亿元,预计 2025 年有望达到 60 亿元。2021 年主要海外培养基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约为 65%,未来进口替代率有望快速提升。2)细胞培养基替代周期长,企业先发优势显著。已上市生物药更换培养基供应商属于关键成分变更,涉及的时间、资金成本较大,因此在药物研发早期阶段渗透客户的培养基企业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3)奥浦迈是国产培养基龙头,产品自主可控有望率先实现进口替代。公司凭借培养基定制开发能力、本地化的产品供应能力,有望率先实现进口替代。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 亿元、1.6 亿元、2.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9.8%、59.8%、44.6%。   中国生物药商业化时代大幕拉开,下游需求高速增长,国产培养基后来居上。培养基是生物药生产的核心原材料,2019-2021 年我国共有 52 款单抗药获批,其中 27款为国产产品,远超 2013-2018 年期间获批数量。随着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管线不断推进,中国培养基市场快速增长。2021 年国内培养基市场规模约为 26亿元。预计 2025年细胞培养基市场有望达到 60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2021年主要海外培养基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约为 65%,预计商业化阶段培养基订单替代空间更大。考虑到国产培养基商业化产品上市时间较短,未来进口替代率有望快速提升。已上市生物药更换培养基供应商属于关键成分变更,涉及的时间、资金成本较大,因此生物药进入商业化阶段后较难更换培养基,在药物研发早期阶段渗透客户的培养基企业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奥浦迈是国产培养基龙头企业,有望引领细胞培养基进口替代。公司培养基产品类型丰富,产品竞争力国内领先。公司 2021 年实现收入 2.1 亿元,同比增长70.2%。归母净利润 6039 万元,同比增长 416.2%。截至 2021 年底共有 74 个在研药物使用了公司的培养基,其中三期临床项目 12个,商业化项目 1个。2021年公司培养基客户数量 518个,较 2019年数量实现翻倍增长。公司单客户平均销售额亦快速增长,2021年客户平均销售额约 24.7万元,同比 2020年提升近10 万元。公司于 2013 年在上海张江成立,多年来坚持研发投入,核心专利CHO-K1 悬浮驯化培养基及驯化方法于 2018年 9月申请。公司凭借培养基定制开发能力、快速稳定且具备本地化优势的产品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随着近年新冠疫情海外供应链受阻、医保控费等因素驱动下游药企加快培养基国产化进程,公司有望加速成长。   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亿元、1.6亿元、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9.8%、59.8%、44.6%,对应 PE 分别为 98、62、43 倍。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格局恶化风险、政策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2-10-09
    • 振德医疗(603301)重大事项点评:回购股份用于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发展信心

      振德医疗(603301)重大事项点评:回购股份用于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发展信心

    • 苑东生物深度报告:差异化立项的医药高端制造公司

      苑东生物深度报告:差异化立项的医药高端制造公司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