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801)

    • 生命科学产业链系列深度(一):生命科学卖水人,分子试剂领头羊

      生命科学产业链系列深度(一):生命科学卖水人,分子试剂领头羊

      个股研报
        诺唯赞(688105)   国内分子试剂龙头,终端产品全面开花   诺唯赞主营业务为分子类生物试剂,目前终端产品已涵盖多个领域。通过对四大核心技术平台的充分应用,公司现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拥有500多个终端产品。公司业绩表现优异,2017-2020年,营收从1.12亿元增至15.64亿元,CAGR=141%,扣非归母净利润从14万元增至8.14亿元,CAGR约17倍,且始终保持80%以上的毛利率水平。   生物试剂方兴未艾,公司产品和平台优势明显   公司生物试剂产品线丰富且产品性能不输跨国企业产品,此外,公司可以通过自主研发的蛋白质定向进化和改造平台提供能适配于不同生产体系的定制化高端突变酶,满足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对标赛默飞,公司有望通过更为低廉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巩固国内细分领域龙头地位,且进一步占据进口产品的市场份额。   POCT后起之秀,一体化生产模式优势明显   POCT模式由于及时便捷性广受追捧,近年来发展迅速。公司基于自主研发技术平台,POCT检测,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且灵敏度较高。截至2021年6月,公司已取得67张产品注册证,覆盖8大系列检测项目,产品种类较为完备,累计装机2,700余台,终端客户覆盖了2,200多家医院、第三方检验中心等医疗机构,未来有望迅速扩容。   借创新研发东风,快速切入药物和疫苗开发产业链   借助新冠契机,公司通过给药企提供高性能抗体筛选服务、临床CRO服务以及mRNA疫苗原料,帮助药企更高效地完成新药研发,也有助于公司更清楚的了解药企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需求,从而为后期产品线的扩展方向提供指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根据公司在原料酶、抗原和抗体等蛋白领域的研发技术优势,考虑到新冠疫情逐步褪去带来的业绩下降风险,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7.26亿元、18.49亿元和20.4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7%和11%;净利润分别为7.46亿元、8.11亿元和9.2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2%、8.7%和14.2%。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集采风险,可能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经销商管理风险;公司与赛默飞业务不完全相同,相关比较仅供参考;新股上市股价波动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1-11-22
    • 助听器领域优质企业

      助听器领域优质企业

      个股研报
        锦好医疗(872925)   投资要点:   国内助听器优质企业。 锦好医疗成立于 2011 年, 2018 年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2021 年进入精选层。 公司从事康复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助听器、雾化器和防褥疮气垫。 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海外,境外营收占比在80%以上。 2020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1 亿元、归母净利润 4139 万元, 2016-2020 年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 54%和 73%。   听力受损人群日益扩大, 助听器市场平稳发展。 2018 年全球大约有 4.66 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的人群,占全球总人口的 6%,根据 WHO 关于未来残疾性听力损失人群的数量预测,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6.30 亿人, 2050 年将达到 9.30 亿人。随着听力障碍人群数量的增加以及助听器渗透率的提升,全球助听器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0 年达到 64.7 亿美元,于 2025 年达到 83.3 亿美元的水平,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 5.18%,呈现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   高端助听器占比不断提升, 自有品牌推广良好。 公司产品销售以 ODM 模式为主、自有品牌为辅, 其中助听器分为 ODM 产品及自有品牌产品,雾化器和防褥疮气垫主要通过 ODM 模式销售。 助听器为公司的核心产品,营收占比从 2017 年的 41%快速提升至 2021H1 的 80%。 从助听器产品结构上看,公司不断推进技术的优化升级, 单价较高的高端数字机占比逐步提升,2021H1 高端机销售金额占接近 30%。 2020 年公司助听器出口数量占比为 12.26%,出口金额占比为 6.61%,出口地区覆盖全球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8 年开始,公司逐步加大自有品牌的发展,积极布局国内市场, 高端产品逐步向自有品牌倾斜,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随着高端产品占比的稳步提升以及自有品牌建设的持续推进, 公司在助听器领域有望维持良好竞争优势,带动公司整体业绩的良好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 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0.45 亿元、 0.62 亿元、 0.82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25 元、 1.72 元、 2.27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分别为 18.7/13.6/10.3 倍,首次覆盖,给予“审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外币汇率波动风险; 技术研发风险;国内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5页
      2021-11-19
    • 烟碱获生产许可,行业龙头乘风而起

      烟碱获生产许可,行业龙头乘风而起

      个股研报
        金城医药(300233)   事件:   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于2021年11月10日取得了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下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新取得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在原有许可范围内增加了“烟碱[品名:(S)-3-(1-甲基吡咯烷-2-基)吡啶]200吨/年”的许可内容。金城医化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即可在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关业务,有利于公司烟碱项目生产和销售进度的推进,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司竞争力,对公司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点评:   合成尼古丁的重要用途之一是用于烟油的制作,而烟油是决定电子烟使用体验的重要环节,因此电子烟的发展使得市场对尼古丁有更大需求。近年来电子烟逐步兴起,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对比提取法尼古丁,公司生产的合成尼古丁优势明显。在应用于下游电子烟产品方面,天然尼古丁存在部分问题,而合成尼古丁能够较好的解决。1.当前合成尼古丁受到的监管比天然尼古丁更宽松。2.提取法提取尼古丁存在部分有害杂质,而合成法尼古丁不含亚硝胺等有害杂质,且纯度极高;3.合成尼古丁口感较提取法柔和度高4.合成尼古丁质量相对稳定。   公司生产工艺优势明显,有望加速合成尼古丁对天然尼古丁的替代趋势。公司使用半发酵半化学合成法生产工艺,该工艺为金城医药独家拥有,可直接生产出高纯度左旋尼古丁,生产成本在美国NGL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随着公司获批生产尼古丁,未来产能持续上升,叠加合成尼古丁自身特性优势,合成尼古丁有望更快推广,加速对天然尼古丁的替代趋势。   作为烟油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尼古丁市场前景广阔。结合尼古丁市场规模及报价,我们测算全球对尼古丁需求超过700吨。根据QYResearch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尼古丁市场规模达到32亿元。以450万/吨的报价估算,全球对尼古丁的需求超过700吨。金城医药取得许可证后,年产量额度目前为200吨。公司规划产能目前为200吨,未来尼古丁生产额度和规划产能有望进一步上涨,成为公司重要盈利增长点。   公司头孢产业链延伸,已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头孢类医药中间体产业基地和供应商,技术和成本优势明显。公司抗感染类主要品种有头孢侧链中间体和注射用粉针制剂两类。其中:头孢侧链中间体主要包括AE活性酯、头孢他啶活性酯、呋喃铵盐、头孢克肟活性酯、头孢地尼活性酯以及三嗪环等主要产品。   公司是全球生物原料药谷胱甘肽行业龙头,谷胱甘肽应用范围广。谷胱甘肽在医药、食品、饲料及其它行业具有重要用途。在护肤品领域,谷胱甘肽具有抗氧化功能,保护细胞的完整性;在对抗黑色素上,能阻断酪氨酸酶的活性,从根源上达到美白功效;对于受损细胞有着修复功效,改善皮肤的细腻度和平整度的作用。在医美领域,谷胱甘肽是医美产品“美白针”里的主要成分。在保健品领域,谷胱甘肽可以参与生物转化,排泄出机体内有害物质,帮助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等多个功效;保护自身肝脏、心脏等。在医药领域,谷胱甘肽可用于肝胆辅助治疗、解毒等。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长期来看,电子烟市场持续扩大是趋势,合成尼古丁凭借自身优势有望对提取尼古丁形成加速替代,公司尼古丁产能释放后能够较快成为新增长点。公司的中间体以及原料药板块业务预计保持平稳增长。尼古丁带来的收入及利润波动范围较大,本文在表2已经进行弹性分析测算。不考虑尼古丁板块,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收入有望达到31.04、38.54、44.37亿元、净利润有望达到1.68、3.49、4.2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0、0.86、1.05元。看好公司经营持续向好,尼古丁板块贡献高营收,原有主营业务平稳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不及预期、医药产品销售不达预期、新药审批不达预期。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1-11-18
    • 诺唯赞:分子类生物试剂领航人,多元化布局探索新市场

      诺唯赞:分子类生物试剂领航人,多元化布局探索新市场

      个股研报
        诺唯赞(688105)   生物试剂行业景气度高,国产企业突破抗体与分子酶等关键技术,解决上游核心原材料“卡脖子”难题,实现进口替代   我国生物科研试剂2019年市场规模为约136亿元;其中分子类试剂市场规模约69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124亿元(2019-2024年CAGR为12.3%)。外企市占率高(ThermoFisher、Qiagen、Takara、Bio-rad占比超过40%),可替代空间大。   诺唯赞等国产企业突破抗体与分子酶等关键技术,解决上游核心原材料“卡脖子”难题,并基于高性价比+优质服务等优势,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生物试剂产品:诺唯赞是国内领先的分子类生物试剂企业,掌握底层核心技术且平台延展性强,先发优势明显   2012年成立之初,公司即专注于生物试剂业务,首先推出PCR、qPCR系列等科研领域生物试剂;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产品管线,陆续推出基因测序系列等工业研发和生产领域生物试剂。通过长时间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公司在生物试剂产业化的多个关键环节具备一定竞争优势:   (1)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成功改造200种以上的酶,形成上万种庞大的突变酶库,大幅提升性能。开发出具有多种适用性的生物试剂,酶的活性、催化效率、稳定性、特异性和耐受性等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规模化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基于对载体和工程细胞株的改造,生产效率获得提升(单批次产能达百亿活性单位,蛋白表达量达到2-8g/L),单位生产成本下降,是产品高毛利的保证。开发了上百种酶原料的分离纯化工艺,大部分均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满足工业化的生产需求(工业化放大生产的壁垒远高于实验室级别的表达)。   通过200多种酶的改造,形成了近600个终端产品,并实现大规模稳定制备,诺唯赞搭建了核心技术平台,形成完整的平台化开发体系。平台化开发体系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满足科研人员的多样化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生物酶,在国内外竞争中占据优势,保持领先地位。   体外诊断产品:诺唯赞具备酶、抗原、抗体等上游核心原材料的自产能力,凭借产业链的完整性,在新品开发上具备竞争优势   基于在生物试剂开发过程中积累的抗体筛选和制备技术,2016年公司开展IVD业务,2017年取得POCT诊断试剂产品注册证并开始对外销售。公司现已形成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抗体等关键原料的技术储备,自研高性能抗体提升试剂产品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建立了先进的技术平台:   (1)单B细胞抗体发现平台:周期短、通量高、成功率提升数十倍,可以开发高难度稀缺产品,特别是在一些传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性抗体的开发过程中有较大优势。平台不限种属,公司开发出了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兔单克隆抗体(相比鼠抗与靶分子结合力提升数百倍),大幅提升了POCT诊断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平台:运营成本低,便捷快速。量子点材料相较于传统荧光探针,性能达到10倍以上的提升,可实现一个样本、一步操作,即可得到多个检测结果的效果,非常适合于多重标记和多指标的联合检测。   基于该技术平台,公司开发了系列量子点免疫荧光试剂,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而且联检相较于单卡检测,在成本控制、检测效率方面都有较大改善。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收入分别为16.11/17.01/20.0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1%/5.59%/17.7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7/7.35/8.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35%/6.97%/20.33%。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存货减值风险,分子诊断试剂业务拓展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6页
      2021-11-17
    • 调研分析报告:三季度临床服务业务继续回暖,未来有望受益行业快速发展

      调研分析报告:三季度临床服务业务继续回暖,未来有望受益行业快速发展

      个股研报
        博济医药(300404)   公司创建于2002年,2015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专业从事CRO服务业务,临床研究服务是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2020年,临床研究服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53.29%,2021年上半年该比例提升至57.41%。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临床研究服务收入6740万元,较上年同期提升30%,主要得益于国内疫情的良好控制,按照半年度临床业务占比57.41%推算,公司第三季度临床研究服务收入约5591万元,较上半年增长加速。   近年来,在医保控费,带量采购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创新药行业快速发展。随之带来临床市场规模的快速提升,2020年国内CRO市场规模83亿美元,其中临床CRO市场规模60亿美元,临床前CRO市场规模23亿美元,预期未来3年复合增速27.49%,远远高于全球市场增速。公司在消化、肿瘤、肝病等领域具备临床资源优势,有望受益行业增长。此外公司已获得GLP实验室认证,CDMO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同时在开展创新药临床前研发服务业务,一体化项目承接能力正在加强。   预计公司2021年每股收益为0.21元,2022年每股收益为0.24元,2023年每股收益为0.36元,对应11月15日收盘价13.75元,动态市盈率分别为65.48倍,57.29倍和38.19倍,给予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在手订单无法持续稳定确认收入,疫情再度爆发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1-11-17
    • 苏州广慈收购落地,持续扩张值得期待

      苏州广慈收购落地,持续扩张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盈康生命(300143)   事件   2021 年 11 月 10 日,公司召开的 2021 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苏州广慈医院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议案,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苏州广慈 100%股权,苏州广慈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苏州广慈医院盈利能力较好, 未来发展可期   收入端, 2020 年苏州广慈营业收入为 3.95 亿元,较 2019 年增长 0.57 亿元,增幅为 17.03%,通过盈康医管的持续赋能, 广慈医院的业务水平得以提升,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2021 年上半年,苏州广慈主营业务收入为 2.36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 38%,经营规模持续提升。利润端, 2020 年苏州广慈净利润为 0.30 亿元,同比增长 14.07%, 较 2017 年盈康医管收购之初大幅增长 265.87%, 2021 年上半年净利润为 0.18 亿元。根据公司公告,其预测广慈医院 2021-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39 亿元、 4.88 亿元、 5.45 亿元、 5.98亿元和 6.42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9.97%。预测净利润分别为 0.37 亿元、 0.49亿元、 0.59 亿元、 0.70 亿元和 0.8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1.26%,标的资产的盈利能力未来预计不断提升,本次收购有望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公 司切入长三角市场,肿瘤医疗服务版图不断扩大   苏州广慈医院区域优势明显,其地处长三角地区,位于经济水平较高、人均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其次,苏州广慈所处地区医疗政策优势显著,其所在省市区有相应肿瘤行业扶持政策扶植,部分地区还将医保参保人员进行门诊放、化疗时的相关治疗以及非放疗、化疗期间恶性肿瘤镇痛治疗纳入放、化疗门诊专项支付范围, 显著提升了当地患者的就诊量。 随着苏州广慈医院的注入, 公司在长三角的肿瘤医疗服务市占率或将不断提升,全国肿瘤医疗服务版图不断扩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 年的收入为 6.84/14.31/17.17 亿元(未考虑到苏州广慈合并报表,根据公司公告,其预测广慈医院 2021-2023 年营业收入为 4.39/4.88/5.45 亿元)及归母净利润为 1.31/1.43/1.57 亿元(未考虑到苏州广慈合并报表,根据公司公告,广慈医院 2021-2023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承诺为 0.37/0.49/0.59 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交易对价资金筹措风险;商誉减值风险;苏州广慈业绩承诺不达预期。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11-16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苏州广慈有望年内并表,目前已启动支付股权转让款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苏州广慈有望年内并表,目前已启动支付股权转让款

      个股研报
        盈康生命(300143)   股东大会通过苏州广慈医院并购议案,公司已完成第一笔股权转让款支付   11月12日,公司发布公告苏州广慈医院收购进展:2021年11月10日召开的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苏州广慈医院交易的相关议案,有望加快苏州广慈医院并表进度。截至公告披露日,已向盈康医管支付了第一笔股权转让款,支付金额为人民币2.295亿元(本次股权转让对价的51%)。公司将与盈康医管、苏州广慈尽快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我们认为苏州广慈医院交易的顺利推进,是对公司运营效率、管理能力的验证,苏州广慈医院的交易将为公司未来收购医院建立标准,公司积累的经验有望为未来收购医院、不断完善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奠定有力基础。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2.56/3.48亿元,EPS分别为0.21/0.40/0.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1.9/38.5/28.3倍,维持“买入”评级。   苏州广慈医院在当地具有较强口碑效应,放疗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测算苏州广慈2021-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4.64万元、4,867.92万元、5,931.96万、7,042.92万元和7,957.11万元,复合增长率为20.74%。预计广慈2021-2025年业绩快速增长的原因:(1)患者人次及人均费用增长带动营业收入增长。(2)苏州广慈医院作为苏州市唯一一家肿瘤专科医院,以及苏州市首家五星级3A非公立医院,在苏州当地具有较强口碑效应。(3)未来拓展放疗业务有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海尔优秀的医院运营能力有望在其他医院得以复制,借力海尔未来可期   海尔强大的医院运营能力、丰富的医院资产等全方位赋能公司发展。苏州广慈医院于2018年被海尔被收购后,在海尔高效运营下,医院核心指标提升明显,如床位使用率从2017年的88%提升至2021H1的98%,床位周转天数从8.66天下降至7.51天,住院门诊人次和诊疗能力明显提升,净利率超7%,有望在其他医院得以复制。海尔控股后公司聚焦肿瘤+康复医疗赛道,深入推进“1+N+n”布局,器械+服务一体化提升规模效应,未来扩张空间大。   风险提示:苏州广慈并表进度不及预期,伽玛刀销售不及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1-11-14
    • 2021三季报点评:线上拓展尚未显效,利润端承压明显

      2021三季报点评:线上拓展尚未显效,利润端承压明显

      个股研报
        丸美股份(603983)   投资要点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 年三季报。 2021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1.38 亿元( yoy +0.04%),归母净利润 1.42 亿元( yoy -57.98%)。 单季来看,2021Q3 实现营收 2.64 亿元(同比-23.2%,环比-43.81%);归母净利润-0.47 亿元(同比-167.5%,环比-152.96%)。   眼部产品量价双降, 洁肤/护肤个位数下滑。 2021Q3 公司眼部/护肤/洁肤/化妆品及其他产品分别实现营收 0.72/1.47/0.31/0.13 亿元,同比分别-50.6%/-6.7%/-2.5%/+84.2%。 2021Q3 眼部产品销量和单价分别同比下滑 31.5%和 27.8%, 主因公司拓展线上直播渠道,配赠力度加大,但销售效果不佳。 2021Q3 洁肤类产品销量和单价分别同比下滑 0.2%和 2.4%;护肤类产品销量和单价分别同比下滑 0.01%和6.7%。   线上拓展尚未显效, 业绩承压明显。 疫情零星复发,公司线下业务恢复受阻,进而将业务重心转至线上。 发力线上配赠力度较大, 叠加物流费用计入成本, 2021Q3 毛利率 57.3%(同比-9.9pct,环比-6.9pct)。除天猫旗舰店外, 公司积极布局抖音、快手等新兴直播渠道。近年来新兴渠道竞争加剧, 流量成本、红人成本日益提升,公司 2021Q3 销售费用率 63.7%( 同比+24.4pct,环比+21.6pct)。 团队扩张、人工上涨及各项业务推进下, 管理费用率 10.2%( 同比+3.2pct,环比+5.7pct)。2021Q3 公司归母净利率-17.9%(同比-38.2pct,环比-36.8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线上拓展致公司成本费用端承压, 因此我们将2021-2023 年营收预测从 20.1/23.07/26.29 亿元下调至 18.09/20.25/23.09 亿元,同比增长 3.7%/ 11.9%/14.0%; 将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预测从 5.47/6.45/7.43 亿元下调为 2.25/ 3.02/ 3.9 亿元,同比增速为-51.5%/ 34%/29.4%, 当前市值对应动态 PE 为 53/ 40/ 31 倍。 考虑到公司布局线上渠道时点较晚,激烈竞争下显效较慢,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风险、 线上转型不及预期、 新品开发及销售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11-05
    • 2021年三季报点评:收入承压,成本费用增长致Q3转亏

      2021年三季报点评:收入承压,成本费用增长致Q3转亏

      个股研报
        丸美股份(603983)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   报告要点:   收入承压,产品配赠力度加大+费用投放大幅增加导致Q3转亏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8亿元,同比增长0.04%,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57.98%。单Q3公司营收2.64亿,同比下降23.19%,归母净亏损0.47亿,同比下降167.51%。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62.49%,同比下降4.95Pct.,单Q3毛利率57.28%,主要系直播配赠力度加大所致;销售费用率42.50%,同比提升9.46Pct.,单Q3销售费用率达到63.72%,主要系线上流量成本、红人成本等各项费用大幅上升所致;管理费用率6.07%,同比提升1.30Pct.,单Q3管理费用率达到10.18%,主要系团队扩张、人工上涨等因素所致。前三季度净利率12.02%,同比下降17.69Pct.。   1-9月主品牌丸美同比持平,彩妆品牌恋火受爆品推动增速较快   收入层面,前三季度主品牌丸美营收约10.7亿,同比持平,占比94%。Q3春纪品牌转正增长,恋火品牌得益于“看不见的粉底液”成为爆品,同比增长167%。分品类看,前三季度眼部类/护肤类/洁肤类产品收入3.3/6.8/1.1亿元,同比增速-19%/+14%/-12%,销量同比增速-16%/-3%/-5%,平均售价同比变动-4%/17%/-8%。分渠道看,前三季度线上/线下收入约6.7/4.7亿元,同比增速8%/-10%。线上方面,线上直营(含天猫、抖快)同增90%+,抖快渠道收入1.8亿元,但由于线上竞争加剧、流量成本趋高,直播业务增收不增利,同时影响了原有电商平台销售目标的达成,线上分销有所下滑。线下方面,百货/美容院/CS渠道增速22%/17%/-27%,其中百货渠道恢复性增长,美容院渠道增长稳健,CS渠道恢复缓慢,受多地零星疫情反复影响,持续承压。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是少数主品牌定位中高端的国产化妆品公司,去年以来公司推进渠道转型,发展线上直营,成本费用大幅增加导致利润阶段性下滑,后续伴随新模式逐渐成熟,盈利能力有望改善。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2.57/3.14/3.56亿元,EPS为0.64/0.78/0.89元,对应PE为49/40/35x,下调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品牌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景气度下降,新品牌孵化不达预期。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11-05
    • 泛酸钙供应格局优化,创新药持续推进

      泛酸钙供应格局优化,创新药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亿帆医药(002019)   事件:   泛酸钙价格自 9 月份以来,从 73.5 元/kg 上升到 115 元/kg,增速较快。 经过1 年多时间的价格调整,企业之间竞争关系逐步改善, 已有企业尝试主动提价。   点评:   泛酸钙价格出现回升,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在和上下游谈判及协作时享受更大优势而在未来胜出。公司原料药维生素 B5 ( D-泛酸钙)及原 B5 产品 70%以上销往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占有率 40-45%,居龙头地位。上半年泛酸钙价格低迷,行业整体收入均受到影响。自今年 9 月份以来,泛酸钙价格从 73.5 元/kg 上升到 11 月 3 号的 115 元/kg, 2 个月涨幅超过 50%。我们认为泛酸钙价格经过 1 年多时间调整,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步得到改善,最近已经有企业尝试主动提价,预计 2021 年年底或 2022 年初,提价有望逐步达成一致。 公司凭借自身龙头地位有望享受相对更高的议价权,在与上下游谈判协作时也享有更大优势,维生素板块利润有望回升。   F-627 有望近期上市,国内合作凸显产品价值。 F-627 是基于亿一生物现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Di-KineTM 双分子技术平台开发的创新生物药品种。公司已经完成 F-627 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 FDA 正式受理,正式进入技术审核阶段; 2021 年 9 月, F-627 在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获得上市许可申请( MAA) 受理; 同时公司在持续推进中国境内 F-627 的上市申请,预计 2021 年四季度正式提交。 2021 年 9 月,公司将 F-627 中国大陆商业权益授出给正大天晴南京顺欣。 国外市场方面,我们预估 F-627 能占领美国市场 5%~10%左右的份额,即 2.10~4.19 亿美金;国内市场方面, 产品收入空间约为 15.8 亿元。   F-652 和 F-899 进展顺利,市场潜力大。 2021 年 9 月, F-652 中国慢加急肝衰竭获得 II 期临床批件。 F-652 为全球首例 IL-22 重组蛋白类在研药物,并在中美申请了结构专利,是具有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创药。 F-899(重组人生长激素)已进入临床 I 期,并完成第一个剂量组的入组工作。和竞争者相比,F-899 分子量增大,体内半衰期明显延长,在临床上可探索两周给药一次,有望为使用者降低成本。 结合市场空间,我们预计 F-899 能为公司带来 17.4亿元收入。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长期来看,公司创新药在国内国外均具有强竞争力,陆续上市后有望迅速打开市场为公司带来高额收益;泛酸钙目前我们认为处于波动周期底部向上回升的阶段,在未来相关企业竞争缓和、产品价格进一步回升后,泛酸钙板块利润有望回升到理想的水平。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收入有望达到 45.59、 47.89、 51.28 亿元、归母净利润有望达到 4.60、8.54、 9.54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44、 0.81、 0.90 元。 看好公司经营持续向好,创新药进展理想,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创新药研发不及预期、 医药产品销售不达预期、新药审批不达预期。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1-11-0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