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168)

    • 疫后回归医检常规业务,看好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

      疫后回归医检常规业务,看好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2年全年实现收入154.76亿(+29.58%),归母净利润27.53亿(+24.02%),扣非净利润27.05亿(+23.58%),EPS5.89元,经营性现金流19.48亿(-6.71%)。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18亿元(-50.19%),归母净利润11.50亿(-82.40%),扣非净利润1.41亿(-83.20%),经营性现金流2.20亿元(+143.47%)。   医学检验回归常规业务,高端技术平台愈发丰富。2022年公司医学检验服务实现收入145.2亿元(+28.54%),占比93.88%(-0.76pct),毛利率为42.94%(-4.26pct),我们估计新冠相关占全年收入比例约不到一半,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是新冠检测降价及设备折旧、人员消化所致。2023年Q1扣除新冠业务后常规医学检验服务收入19.91亿元(+19.52%),增长符合预期。公司持续整合多种技术平台及检测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综合诊断信息服务,截至2022年,公司拥有医学实验室48家,合作共建实验室740家,检测技术79项,可提供检验项目3,600项,累计服务医疗机构2.3w+,三级医院常规收入占比提升至38.40%,感染、神免、血液疾病线市场份额全国领先。   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整体经营质量持续改善。公司深入推进数字化战略转型,其中:1)业务数字化建设方面,公司立足血液病、感染等重点疾病线及相关技术平台,不断加大数字化项目研发投入;2)数字业务化方面,公司加速推进病理数字化融合,淋巴瘤、遗传代谢病等疾病专病模型及病理报告结构化取得实效,并启动智能送检助手、智慧报告解读等项目;3)技术与数据基础方面,公司不断完善IT基础环境,推动PaaS中台建设,保障安全合规运营。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20.20%(-3.6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9.76%(-2.26pct),管理费用率6.43%(-1.00pct),研发费用率4.09%(-0.25pct);2023年一季度期间费用率为23.76%(环比-0.2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11.03%(环比-0.51pct),管理费用率6.54%(环比-0.79pct),研发费用率6.22%(环比+0.85pct)。我们认为,除了新冠业务的影响(收入基数影响、设备折旧和人员消化的滞后影响等),数字化转型驱动经营质量改善的效果正逐步体现,我们看好不利因素出清后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   应收账款回款进展顺利,计提短暂影响表观业绩。截至2022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74.24亿元,坏账准备计提3.99亿元(计提比例5.37%),根据账龄来看,一年以内账面余额占比达89.58%,表明公司过往回款进展顺利。2023年Q1应收账款账面价值65.89亿元(环比-6.2pct),信用减值损失计提1.48亿元,系影响一季度表观利润水平的主要原因,我们看好公司2023Q2起盈利水平修复,尽管预计仍会有一定减值,但回款亦会冲回利润,故对利润的影响会明显减小。   投资建议:ICL行业符合医保控费提质的政策诉求,DRGs政策推行对行业龙头长期利好,金域医学作为国内ICL头部企业,有望借助技术及规模优势充分受益,看好新冠业务消退后公司主业常规业务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4/17.79/22.74亿元,同比-49.74%/+28.59%/+27.78%,EPS分别为2.96/3.81/4.8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27/21/1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检验服务降价超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亏损实验室业绩表现不达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3-04-27
    • 药明康德(603259)23Q1点评:高基数下业绩延续稳健增长,一体化规模优势显著

      药明康德(603259)23Q1点评:高基数下业绩延续稳健增长,一体化规模优势显著

    • 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恢复

      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恢复

      个股研报
        太极集团(600129)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5亿元(+15.7%),归母净利润3.5亿元(+991.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7亿元(+227.6%),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18亿元(+227.6%),业绩复合预期。   收入端:2023年收入制定更高增长目标。1)工业:全年工业实现收入87.9亿元(+14.2%),其中中药收入51亿元(+22%),化药收入36.8亿元(+14.2%),主要大品种超预期增长,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收入15.67亿元(+70%),急支糖浆口服液5.26亿元(+89%),通天口服液2.88亿元(+53%),鼻窦炎口服液2.14亿元(+67%)。2)商业:收入80亿元(+9.7%),其中分销收入65.8亿元(+9.8%),零售收入14.3亿元(+9.3%)。随着中药材资源及中药饮片逐步发展,虫草逐步贡献业绩增量,预计2023年商业板块将实现快速发展。2023年公司力争营业收入同比实现20%增长,其中工业增长30%,商业营收同比增长20%。   利润端:工业端毛利提升显著。2022年主要大品种提价带来毛利率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45.4%(+2.9pp),工业毛利率63.6%(+6.6pp),受益于大品种提价。主力品种及二线培育品种太罗、补肾益寿胶囊、还少丹等品种预计2023年仍然具有较大毛利提升潜力。低毛利、负毛利品种在2022年完成提质增效任务,2023年盈利品种持续贡献业绩增量。此外,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大约亏损1693万元,主要系持有股票市值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2亿元影响。   费用端:加强费用管控,研发费用加大投放。2022年研发费用率0.8%,研发费用1.1亿元,新增研发立项20项,GLP-1激动剂SPTJS22001立项并加速推进,生物药有望实现零的突破。在研品种芪灯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附条件批准上市”临床试验已完成部分病例入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创新中药丹七通脉片完成Ⅱb期研究总结报告及专家咨询论证;预计2023年将新增投入1亿元。2022年管理费用在人员调整和部门精简下有所下降,管理费用率6%(-1.5pp),财务费用率1.3%(-0.5pp)。展望2023年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绝对值不增长,费用率将进一步下降。销售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长,预计销售费用率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鉴于国药入主太极带来经营业绩快速改善,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亿元,8.9亿元,14亿元,对应PE分别为40倍、27倍和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费用管控不及预期、核心品种销售不及预期、处置土地资产不及预期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7
    • 2023Q1业绩强劲复苏,消费医疗业务维持较好增长

      2023Q1业绩强劲复苏,消费医疗业务维持较好增长

      个股研报
        爱尔眼科(300015)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61.1亿元,同比增长7.39%,归母净利润25.24亿元,同比增长8.65%,扣非归母净利润29.19亿元,同比增长4.89%。2023Q1公司实现营收50.21亿元,同比增长20.44%,归母净利润7.81亿元,同比增长27.92%,扣非归母净利润7.52亿元,同比增长20.73%。   点评:   2023Q1业绩强劲复苏。2022Q4公司实现营收30.58亿元,同比增长-10.17%,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47.73%,扣非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31.67%,业绩有所波动,主要受疫情影响较大。2023Q1公司业绩实现强劲复苏,在2022Q1高基数的基础上,营收利润均实现20%以上增长。   屈光及视光业务维持较好增长,香港及东南亚地区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屈光业务实现收入63.37亿元,同比增长14.8%,毛利率为56.82%,同比变动-2.13pct,视光业务实现收入37.79亿元,同比增长11.85%,毛利率为56.44%,同比变动-1.6pct,白内障手术实现收入21.43亿元,同比增长-2.19%,毛利率为35.34%,同比变动-2.33pct,眼前段手术实现收入13.39亿元,同比增长-8%,毛利率为44.46%,同比变动-3.49pct,眼后段业务10.55亿元,同比增长6.08%,毛利率为33.61%,同比变动-0.91pct。2022年,中国大陆地区实现收入141.74亿元,同比增长6.66%,中国香港地区业务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13.76%,美国地区收入0.59亿元,同比增长1.13%,欧洲地区收入14.11亿元,同比增长6.9%,东南亚地区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57.77%。   公司门诊及手术量稳健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门诊量1125.12万人次,同比增长10.35%,手术量87.07万例,同比增长6.54%。公司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率0.0083%(国家统计三甲医院发生率约0.03%),玻切术后眼内炎发生率0.0115%(国内外相关统计发生率约0.05%),平均医院处方合格率97.7%,平均医院医嘱合格率98.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9.0%,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6.6%,以上指标均达到国家三级眼科医院评价标准。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境内医院215家,门诊部148家,海外已布局118家眼科中心及诊所,逐渐形成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2022年公司前十大医院收入合计31.44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8.9%。   净利率创历史新高。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50.46%,同比变动-1.46pct,净利率为16.69%,同比变动0.22pct。2023Q1公司毛利率为47.49%,同比变动0.49pct,净利率为17.94%,同比变动1.32pct。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66%、14.24%、0.04%,同比变动0.01pct、1.19pct、-0.67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208.09、261.67、324.16亿元,同比增长29.2%、25.8%、23.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54、48.11、64.74亿元,同比增长36.8%、39.3%、34.6%,对应PE分别为74.88、53.76、39.95倍,考虑公司分级连锁模式的成功及眼科疾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医疗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商誉减值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4-27
    • 海尔生物(688139):业绩维持稳健增长,海外营销网络数量持续突破

      海尔生物(688139):业绩维持稳健增长,海外营销网络数量持续突破

    • 海外市场加速拓展,积极布局新产品新领域

      海外市场加速拓展,积极布局新产品新领域

      个股研报
        毕得医药(688073)   事件概要   公司于2023年4月19日公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营收8.34亿(yoy+37.55%),其中,分子砌块业务营收7.35亿元(yoy+37.92%),科学试剂业务营收9,861.62万元(yoy+35.12%);归母净利润1.46亿元(yoy+49.60%),扣非归母净利润1.37亿元(yoy+52.41%),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包括1000多万政府补贴及40多万投资亏损。公司2023Q1营业收入2.52亿元(yoy+42.58%),单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3692.82万(yoy+45.22%),扣非归母净利润3896.68万。   积极布局全球市场,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持续提升,2022年净利率为17.51%(+1.41pp),存货周转率为0.93(+0.05次),2023Q1净利率为14.63%(+0.27pp),存货周转率为0.26。前瞻性战略布局国际市场,在美、印、德等地进行全球多中心布局,海内外客户资源储备丰富,2022年境外收入4.06亿元(yoy+45.12%),2019-2022年复合增长率58.30%。2022年分别扩建印度和德国区域中心,预计2023年实施完成后全球化服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大。   全方位壁垒构筑护城河,稳固砌块龙头优势   公司积极打造Ambeed、毕得、BLD等全球化自主品牌,掌握分子砌块研发设计、合成纯化、检测等核心技术能力,覆盖苯环类、手性等多种药物分子砌块合成研究,现货库存产品种类数已超9.5万种,其中分子砌块8.6万种,科学试剂0.9万种,目录产品种类数超40万种,供货能力处于领先水平。生产规模效应叠加技术工艺升级促进降本增效,2022年公司客户数量增至约8500家,交付订单度达167.9万个。   加大研发投入与人才扩充,积极布局新产品新领域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与人才扩充,2022年研发投入4607.35万元(yoy+32.08%),研发团队人数增至168人(yoy+84.62%)。公司引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史壮志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官,重点布局硼酸及硼酸酯、含氟砌块产品线,含硼类产品销售额快速提升。基于公司在化学试剂领域积累的品牌、客户与渠道,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板块,切入生物试剂领域,率先布局血清产品,致力于生物试剂产品的国产替代。   盈利预测   考虑到公司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和海外市场拓展,调整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11.70/16.07/21.59亿元(原2023-2024年为11.23/14.8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6/2.85/3.89亿元(原2023-2024年为1.90/2.53亿元);对应EPS为3.18/4.40/5.99元/股(原2023-2024为2.93/3.90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境外运营风险、汇兑损益风险、人才流失风险、存货高余额风险、涉及第三方专利的销售风险、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27
    • Healthy non-COVID revenue growth in 1Q23

      Healthy non-COVID revenue growth in 1Q23

      个股研报
        泰格医药(300347)   Tigermedreported1Q23revenueofRMB1,805mn,down0.7%YoY,andattributablerecurringnetincomeofRMB381mn,up0.7%YoY.1Q23revenue/attributablerecurringnetincomeaccountedfor21.2%/19.2%respectivelyofour2023full-yearestimates,whichwereinlinewithitshistoricalaveragelevel.1Q23revenuewouldgrowby27-28%YoYifexcludingCOVIDrelatedrevenue.Grossprofitmargin(GPM)in1Q23was39.7%,improvingby1.6pptQoQand0.8pptYoY,thankstothedecreasedproportionofrevenuefromCOVID-19relatedprojects(includingpass-throughrevenuetooverseassub-contractors)aswellasbusinessnormalizationinChinasinceFeb2023.Accordingtomanagement,GPMwouldbeabove41%ifexcludingCOVIDpass-throughrevenue.Neworderssignedin1Q23waslargelyflatYoY,whilemanagementexpectsasignificantpickupinnewordersgrowthfrom2Q23giventherecoveryofrequestsforproposalsince1Q23.   Operation fully resumed after the COVID pandemic, laying a soundfoundation for full-year growth. Management indicated that COVIDinfection among employees had disrupted business operations in Jan 2023,with China-based laboratory services taking the most hit. According toFrontage (1521 HK), revenue declined by 1.8% YoY while adjusted net profitdropped by 77% YoY in 1Q23. With business operation resumed normal,management expected both revenue and GPM to see sequentialimprovements in 2Q23.   Globalization remains a business focus. Tigermed acquired a Croatiabased clinical CRO, Marti Farm, in Jan 2023, further enhancing its servicecapability in Europe. The Company is integrating its BD team in Europe toenhance BD capabilities. In the US, Tigmerd aims to double its local clinicaloperation team to over 100 staff in 2023. The Company’s strategies inEurope and US include collaborating with small- to mid- sized clients withrelatively inadequate access to resource of global clinical CROs andChinese clients going to developed markets. Additionally, Tigermed takes aproactive approach in Southeast Asia and Latin America. Such regions arepotential end markets for Chinese drug developers, which will createadditional demand for Tigermed in overseas market.   Operating cash flow to recover. Net operating cash flow substantiallydeclined by 91% YoY to RMB29mn, due to 1) delay in part of cost paymentfrom 4Q22 to 1Q23 due to COVID outbreak; 2) sizable income from COVIDvaccine projects in 1Q22 which caused a high base; and 3) the increasingstaff cost due to the growing employee number. Management guided netoperating cash flow to rebound from 2Q23.   Maintain BUY. We revised our TP from RMB134.24 to RMB123.50, basedon a 10-year DCF model (WACC: 10.6%, terminal growth: 3.0%), to factorin slower revenue growth projection. We forecast Tigermed’s revenue togrow 15.4%/ 25.0%/ 24.1% YoY and attributable recurring net income to grow21.8%/ 25.0%/ 25.3% YoY in FY23E/ 24E/ 25E, respectively.
      CMB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
      5页
      2023-04-27
    • 创业慧康(300451)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短期承压,强强联合布局AI+医疗

      创业慧康(300451)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短期承压,强强联合布局AI+医疗

    • 2023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0%,分级连锁医疗网络不断完善

      2023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0%,分级连锁医疗网络不断完善

      个股研报
        爱尔眼科(300015)   核心观点   2022年业绩因疫情有所承压,2023年一季度强劲复苏。2022年实现营收161.10亿元(+7.39%),归母净利润25.24亿(+8.65%);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收30.58亿(-10.17%),归母净利润1.67亿(-47.73%),由于外部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多地医院多次限流或停诊,影响患者就医,但公司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并得益于持续增强的品牌影响力,全年业绩仍实现稳健增长。2022年实现门诊量1125.12万人次(+10.35%),手术量87.07万例(+6.54%)。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0.21亿(+20.44%),归母净利润7.81亿(+27.92%),扣非归母净利润7.52亿(+20.73%),复苏强劲。   毛利率略有下滑,管理费用率略微增长。2022年毛利率为50.5%(-1.5pp),各项业务的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预计与疫情等多重因素有关,但净利率仍稳定在16.7%(+0.2pp)。销售费用率9.7%,管理费用率14.2%(+1.2pp),主要是由于股权激励费用增加,人员薪酬、设备保养等费用增加。财务费用同比下降94%,主要受益于汇兑收益。研发投入2.72亿(+22.1%),公司持续加大对眼科临床运用技术及数字化转型研究投入。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4.9亿(+10.0%),与归母净利润的比值为178%。   屈光及视光业务维持良好增长,进一步完善医教研平台提升学术实力。2022年屈光项目收入达63.37亿(+14.8%),毛利率56.82%,屈光手术量增长的同时,高端手术占比进一步提高,形成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白内障业务受疫情影响,项目收入同比下降2.19%,毛利率35.34%(-2.33pp),随着复明性白内障向屈光性白内障升级,白内障业务仍具有巨大发展空间。视光项目收入同比增长11.85%,达到37.79亿,毛利率56.44%(-1.60pp),随着国家青少年近视防控战略的实施和公司视光产品线不断完善,爱尔视光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促进视光业务的稳定增长和品质升级。2022年公司与西北大学和河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以“多院”“多所”“两站”为核心的医教研体系,不断提高科研学术能力。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影响、并购整合进度不达预期、医疗事故风险等。   投资建议:下调2023-24年盈利预测,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5年归母净利润34.55/45.36/57.83亿(2023-24年原为37.90/49.30亿元),同比增长36.9%/31.3%/27.5%,当前股价对应PE=60.6/46.1/36.2X。公司是国内眼科医疗服务领域的龙头公司,通过分级连锁模式迅速扩张,“内生+外延”共同支撑业绩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3-04-27
    • 传统疫苗高速增长,明年三大品种齐发力

      传统疫苗高速增长,明年三大品种齐发力

      个股研报
        康泰生物(30060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1.6亿元,同比下滑13.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亿元;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亿元。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同比下滑14.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1亿元,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下滑23.6%。   常规疫苗增速亮眼,新冠疫苗高基数影响表观增速。分季度来看,公司2022Q1/Q2/Q3/Q4单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8.7/9.6/7.4/5.9亿元(+214.6%/+23.4%/-44%/-53.5%),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1.5/0.8/-3.4亿元(+987.7%/-149%/-88%/-247.9%)。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主要系新冠灭活疫苗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及Ⅲ期临床支出费用化所致。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84.2%(+11pp),销售费用率为34.4%(+18.6pp),主要系新冠疫苗销量下滑所致,管理费用率为7.3%(+0.4pp),基本保持稳定。净利率为-4.2%,主要系新冠资产减值以及研发费用化处理所致,研发费用率为25.4%(+15.7pp),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主营产品均实现较高增长。2022年公司常规疫苗(不含新冠疫苗)实现销售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85.4%。其中,主要产品四联苗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54.2%,乙肝疫苗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6.3%,公司新产品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逐步放量。2023年第一季度常规疫苗(不含新冠疫苗)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   未来2-3年产品获批阶梯性增长,贡献公司长期业绩增量。公司目前共有在研项目30多个,已有13项进入注册程序。预计未来两年有4-5个新品种获批。其中冻干二倍体狂苗作为行业金标准已经收到现场核查通知书,冻干水痘疫苗已于22年3月完成Ⅰ、Ⅲ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结果显示公司疫苗对1~55岁健康水痘易感人群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此外,MCV4、IPV等疫苗均进入或完成临床Ⅲ期阶段,重组EV71疫苗已经完成Ⅱ期临床,目前正准备转做四价手足口病疫苗,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等均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产品管线立足创新,着重解决现存未满足需求,长期发展动力充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96元、1.39元及1.69元。长期看,新产品13价肺炎疫苗、人二倍体狂苗获批上市2023年有望加速放量,作为国内创新疫苗企业龙头,公司在研管线丰富,未来2-4年将有多个品种获批,长期增长确定性较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低于预期风险,产品降价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