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223)

    • 化工行业信用风险回顾与2023年展望

      化工行业信用风险回顾与2023年展望

      化学制品
        2022年地缘冲突及经济衰退预期下,全球原油供需格局寻求再平衡,北溪事件冲击欧管道气供应,部分化工品全球供应格局重构,化工品价格走势弱于原油,行业盈利回落;   预计2023年,基础化工品需求复苏与高端材料替代共振,能源价格中枢下移,化工品价格及化工企业利润将触底修复;同时行业进入新一轮产能释放期,新增供给冲击压制盈利复苏力度;   化工行业产业园区协同化、集群化+企业延伸产品链、提升业务耦合性,塑造竞争新格局:综合性龙头强化多板块业务协同增效;炼化企业减油增化、提升化工品差异度;化纤企业供应链主导力增强;磷钾肥企业深化新能源材料布局;   化工企业整体信用质量将有所修复,新材料等精细化工产品占比高、产业链控制力强的企业更为受益;部分企业债务负担重,资本支出规模大且产品竞争力偏弱,信用质量改善不大。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34页
      2023-04-26
    •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研究:农药:2022年全球创制药农化企业经营情况几何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研究:农药:2022年全球创制药农化企业经营情况几何

      化学制品
        2022年创制药农化企业经营情况   根据S&PGlobal统计,2022年全球植保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实现6.2%的增长,销售额达到692.56亿美元(销售规模采用作物用农药口径,下同)。由于全球对玉米和大豆的持续强劲需求以及俄乌战争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全球植保和种子产品价格上涨,同时销量增加,四大创制药农药企业销售额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先正达(先正达集团,以下简称“先正达”)全年销售额为334亿美元,yoy+19%;拜耳CropScience部门整体实现营收251.7亿欧元,yoy+24.6%,其中植保业务营收131.8亿欧元,yoy+36.3%,种子业务营收92.7亿欧元,yoy+16.2%。科迪华实现收入174.6亿美元,yoy+11.5%;其中农药业务84.8亿美元,yoy+16.9%;种子业务89.8亿美元,yoy+6.9%。巴斯夫AgriculturalSolutions部门实现收入102.8亿欧元,yoy+26.0%;其中农药业务76.0亿欧元,yoy+28.8%;种子业务26.8亿欧元,yoy+18.4%。   除草剂为各公司植保业务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分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业务的销售额看,先正达集团分别为90.8/38.8/54.9亿美元,yoy+30.1%/-5.7%/+9.3%;拜耳分别为83.3/15.8/32.7亿欧元,yoy+56.3%/+11.8%/+11.9%;科迪华分别为45.9/18.3/14.5亿美元,yoy+20.3%/+5.8%/+10.7%;巴斯夫分别为35.7/10.6/29.8亿欧元,yoy+41.3%/+14.1%/+21.6%。   从销售区域来看,北美地区仍是创制药农化企业销售贡献主要区域,拉美地区增速较快。2022年,先正达、拜耳、科迪华、巴斯夫在北美地区分别实现销售额56.1亿美元/103.41亿欧元/82.9亿美元/40.1亿欧元,yoy+18%/+18.6%/+10.1%/+29.9%。在拉美地区,先正达、拜耳、科迪华、巴斯夫分别实现销售额89.8亿美元/75.5亿欧元/44.5亿美元/27.1亿欧元,yoy+43%/+48.1/+25.4%/+36.3%,各公司在拉美地区销量增长较快主要由于该地区需求强劲,植保和种子产品价格增长较快。   整体上看,2022年创制药农化企业的产品销量及产品价格对收入增量的影响程度相比2020年更显著,反映过去一年企业主营产品量价齐升。除拜耳外,其余三家公司21年量、价对销售额的正面影响幅度分别在3%~8%、2.5%~15%;而22年范围扩大至5.5%~9%、9%~16%。分季度看,22年四季度产品价格与销量对营收贡献力度均环比减弱,但仍同比实现增长。22Q4,先正达、拜耳、科迪华、巴斯夫销售额分别实现37亿美元、55.7亿欧元、21.8亿美元、22.8亿欧元,yoy+5.7%/+18.7%/+4.4%/+29.7%。其中,产品价格上涨对企业营收增长力度由22Q3开始减弱,2022年Q1-Q4拜耳植保产品价格上涨分别带动营收增长16%/20%/19%/9%;同期,科迪华分别为11%/14%/15%/7%,巴斯夫为7%/11%/17%/12%,此外,汇率变动对各创制药农化企业营收产生了不同影响。利润率方面,受美国高通胀影响,22Q4科迪华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率环比有所下滑。   23年经营展望——高通胀环境下预计需求增速放缓   从2022年四大创制药农化企业经营业绩看,公司通过提高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并同时提高产销量等方法来应对能源等上游产品价格的上升,最终均实现销售业绩的同比增长。2022年下半年能源价格逐渐走弱,成本增长放缓,一定程度上刺激需求端增长,同时农作物价格有效支撑了农民的盈利能力,预计2023年全球主要农作物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但2023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预计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较高,且利率上升压力明显,因此预计2023年全球农作物市场增长幅度将有所缓和。   风险提示:农作物价格大幅波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3-04-26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0422:宁东泰和BDO、PTMEG项目报批,氨纶一体化布局加速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0422:宁东泰和BDO、PTMEG项目报批,氨纶一体化布局加速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年初以来,板块落后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跌幅为-3.65%,创业板指数跌幅为-3.58%,沪深300指数下跌-1.45%,上证综指上涨下跌-1.11%,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2.54个百分点。2020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下跌幅度为-3.31%,创业板指数下跌幅度为-0.24%,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为4.16%,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6.86%,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10.17个百分点。   事件:4月13日,宁东泰和新建12.5万吨BDO+10万吨PTMEG项目报批,总投资15亿元。   点评:   新建12.5万吨BDO+10万吨PTMEG。该项目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园区宁夏宁东宁东泰和有限公司厂区内,总投资150000万元。项目新建1套12.5万t/a1,4-丁二醇(BDO)生产装置和1套10万t/a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生产装置,并配套建设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和环保工程。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环评。   核心下游氨纶产业前景广阔,推动企业向上游延申。PTMEG是BDO的主要下游应用,消费占比约53%,已建成产能规模约85万吨。近年来中国BDO投资持续火热,受益于三大产业方向:生物可降解塑料,新能源产业锂电池溶剂、PTMEG-氨纶产业链。PTMEG的消费领域包括氨纶、聚氨酯弹性体,其中氨纶是最大消费领域占比约95%。氨纶性能优异,随着人们在纺织服装领域对舒适性需求的提升,氨纶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扩能周期;以及未来技术壁垒突破在高端领域的应用也将成为PTMEG新的增长点。基于氨纶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大规模BDO产业链的延伸,新建PTMEG项目发展火热并呈现两大趋势,BDO-PTMEG一体化和PTMEG-氨纶产业集聚。在内蒙古乌海市,利用本地资源优势,BDO规划产能近300万吨,其中配套PTMEG产能144万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打造百万吨级中国“氨纶谷”,已建成和规划的配套PTMEG产能近50万吨;在重庆市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和签约了中石化川维化工74.5亿元年产30万吨BDO一体化项目、中润化学29亿元NMP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等。   宁东泰和持续扩张,加强一体化竞争优势。宁东泰和拥有宁夏和烟台两大生产基地。烟台基地主要生产氨纶、芳纶、芳纶纸,宁东基地主要生产氨纶和芳纶。目前,宁东宁东泰和氨纶项目一期、二期已建成投产,产能达到8.5万吨。三期全部建成后宁东宁东泰和氨纶产能将达到16.5万吨。年产4500吨对位芳纶项目于2018年8月开始建设,单套装置规模国内最大。产品涵盖高模型对位芳纶、标准型对位芳纶等产品类型。此外,宁东泰和在宁夏还有3200吨/年芳纶深加工产品生产能力。2022年3月,宁东泰和1.2万吨/年防护用对位芳纶项目在宁夏开工。项目计划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届时宁东基地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芳纶生产基地。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涨幅居前品种:美国HenryHub期货(10.15%)、聚合MDI(5.48%)、甲基丙烯酸甲酯(MMA)(5.31%)、丁二烯(4.05%)、纯MDI(3.93%)。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煤焦油(-23.14%)、硫酸(98%)(-11.11%)、百草枯(42%母液)(-11.11%)、工业萘(-10.71%)、固体烧碱(99%片碱,华东)(-4.29%)。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3-04-25
    • 电子基金重仓持续回升,海康重回第一大重仓

      电子基金重仓持续回升,海康重回第一大重仓

    • 新股认购:绿竹生物(02480.HK)

      新股认购:绿竹生物(02480.HK)

      财通国际
      2页
      2023-04-25
    • 2023年中国降脂药行业词条报告

      2023年中国降脂药行业词条报告

      化学制药
        降血脂药是通过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醇随粪便排出,激活脂蛋白代谢,促进TG的水解,从而降低血浆TG或TC含量水平的药品。可选药物有很多,其中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为这两类临床中首选药物。2017-2021年中国降脂药行业市场规模从274.4亿元上升至402.3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0.0%,数据预测2024年突破500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13.5%,增速升高原因是国内药企逐渐实现进口替代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
      头豹研究院
      1页
      2023-04-25
    • 万华化学基本面周度动态跟踪:万华新产能持续扩增,MDI出口保持高增长

      万华化学基本面周度动态跟踪:万华新产能持续扩增,MDI出口保持高增长

      化学原料
        周度观点   2023年3月中国聚合MDI出口量101,846.28吨,环比下降12.4%,同比增长1.5%。2023年1~3月中国聚合MDI累计出口量309,483.75吨,相较于去年1~3月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长28.0%。   截至2023.04.21,聚合MDI/纯MDI/TDI/硬泡聚醚/软泡聚醚价格分别为15600/18300/19400/9500/9850元/吨,周环比分别为+4.70/+2.81/+4.57/-2.06/-1.99%,聚合MDI/纯MDI/TDI/硬泡聚醚价差周环比分别为+5.81/+1.52/+8.39/-0.60%。   目前MDI供应商装置检修结束开始恢复,库存处于历史中枢水平,下游需求有待跟进,价格短期震荡。未来地产竣工端及出行链的逐步修复叠加下半年需求改善预期,我们预计未来MDI价格中枢将有所上移。万华化学40万吨MDI装置于2022年底投产,MDI及TDI价格、价差的修复将改善公司主营业务业绩。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装置不可抗力的风险;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3-04-2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新冠关注再起,复苏进入验证关键期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新冠关注再起,复苏进入验证关键期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周观点:   新冠关注再起,复苏主线进入数据验证关键期。本周沪深300下跌1.45%,医药生物行业下跌4.16%,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26位,子板块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化学制药、中药均下跌,跌幅分别为7.98%、4.40%、3.89%、3.62%、3.20%、1.84%。美国限制对华关键领域投资、第二轮新冠感染高峰可能到来等预期引发市场悲观情绪,医药回调较多,尤其前期涨幅较好的医疗服务、生物制品等回调明显,但Q1业绩超预期个股、新冠概念股等涨幅明显,如莎普爱思(本周五涨跌幅+10.03%,下同)、华润双鹤(+10.00%)、众生药业(+6.78%)、舒泰神(+6.74%),部分新冠疫苗相关个股周五也有所表现。进入到4月末,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和一季报密集披露,市场更为关注Q2的基本面展望与市场演绎,复苏的数据验证尤为关键,我们认为复苏趋势较为确定,Q2在低基数与复苏趋势下,企业经营预计会取得更好增速,建议重点关注环同比大幅改善相关公司。   我们持续强调:进入4月,可以对医药板块更为乐观。一方面医药调整回到12月的底部区间,行情分化已经演绎到较为极致的局面。其次进入业绩期,医药板块作为业绩持续稳健的行业,关注度有望提升。我们看好:1)医药板块的修复:重点看好困境反转、业绩催化。2023年我们整体看好困境反转类的公司,且具备未来2-3年的持续成长性,主要包括中药、创新药、仿制药、部分器械等。同时积极把握Q1业绩有望亮眼的个股。2)强势板块的持续:主要集中在中药、AI两个方向。我们认为中药是医药Q1业绩最好的板块之一,在业绩期有望进一步催化板块上涨。而AI作为目前市场重要的主线方向,可能持续催化医药中与AI相关的板块与个股。   新冠新变异株引起重视,关注疫情走向。截至4月18日,全球至少有33个国家或地区报告了XBB.1.16变异株3647条(例),主要来自印度(63.4%)、美国(10.9%)和新加坡(6.9%)。3月以来印度报告的序列中XBB.1.16占比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印度主要流行株。美国目前流行的变异株中仍以XBB.1.5为主,但XBB.1.16和XBB.1.9.1近期占比均上升。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XBB.1.16,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XBB.1.16的占比增加。我国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印度和部分国际媒体报道,XBB.1.16可引起儿童眼睛发痒、发红(结膜炎),出现“粘眼”,非脓液。随着第二轮新冠感染高峰可能到来的预期不断加强,建议从检测、预防、治疗等角度切入布局新冠产业链机会,新冠检测如九安医疗、安旭生物、热景生物、东方生物、硕世生物等,新冠疫苗如石药集团、神州细胞、康希诺、万泰生物、丽珠集团、三叶草生物、沃森生物等,新冠药物及对症药如复星医药、君实生物、先声药业、开拓药业、云顶新耀及莎普爱思、华润双鹤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4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爱尔眼科、同仁堂、华润三九、康龙化成、海吉亚医疗、健友股份、普洛药业、百克生物、迪安诊断、仙琚制药、九强生物、联邦制药、奥翔药业、百诚医药、诺泰生物。本月平均上涨2.17%,跑赢医药行业3.15%;本周平均下跌2.80%,跑输医药行业3.57%。   一周市场动态:对2023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0.87%,同期沪深300收益率4.16%,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3.28%。本周沪深300下跌1.45%,医药生物行业下跌4.16%,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26位,子板块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化学制药、中药均下跌,跌幅分别为7.98%、4.40%、3.89%、3.62%、3.20%、1.84%。以2023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4.6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6.3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50.5%。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5.0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3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27%。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4-25
    • 化工:国内BDO市场震荡上行,聚醚市场价格小幅探涨

      化工:国内BDO市场震荡上行,聚醚市场价格小幅探涨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当日行情回顾:本日,上证综合指数下跌0.78%,创业板指数下跌1.71%,沪深300下跌1.24%,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1.08%,申万化工指数下跌0.91%。化工板块子行业涨跌幅:本日,化工板块涨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钾肥(0.83%)、印染化学品(0.43%)、复合肥(0.35%)、涤纶(0.19%)、轮胎(0.04%);化工板块涨跌幅后五的子行业分别为有机硅(-2.9%)、钛白粉(-2.79%)、其他化学原料(-2.03%)、纯碱(-1.98%)、橡胶制品(-1.77%)。   化工板块个股涨跌幅:本日,化工板块涨跌幅前十的公司分别为:艾艾精工(10.01%)、名臣健康(8.05%)、返利科技(7.27%)、红宝丽(5.84%)、瑞丰新材(4.49%)、润禾材料(3.96%)、金奥博(3.72%)、新洋丰(3.48%)、世名科技(3.13%)、斯迪克(2.86%)。化工板块涨跌幅后十的公司分别为:安纳达(-9.97%)、华特气体(-8.43%)、容大感光(-7.67%)、嘉澳环保(-6.77%)、延安必康(-5.02%)、天铁股份(-4.54%)、苏博特(-4.06%)、天赐材料(-3.97%)、贝泰妮(-3.97%)、金发科技(-3.96%)。   当日主要产品价格跟踪:本日,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前5的产品分别为:维生素B1(115元/千克,3.14%)、BDO(11050元/吨,1.61%)、软泡聚醚(10075元/吨,1.45%)、硬泡聚醚(10300元/吨,0.98%)、苯胺(11905元/吨,0.85%)。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后5的产品分别为:PTFE悬浮中粒(48000元/吨,-4%)、POM(13916.7元/吨,-3.58%)、草甘膦(30500元/吨,-3.17%)、磷酸(7470元/吨,-2.61%)、硫酸(213.8元/吨,-2.29%)。(资料来源:卓创资讯)   主要产品涨跌幅分析:(1)BDO:4月24日,国内BDO市场震荡上行,多套装置停车检修、降负或释放5月检修消息,供应端支撑偏强,供方现货惜售挺市,压制贸易市场操盘空间,主流报盘高端向上,然终端需求跟进一般,下游行业多入市观望,刚需小单采购为主,市场重心震荡上行但高价普遍性不高,供需双方商谈博弈;(2)聚醚:今日,国内聚醚市场价格小幅探涨,节前备货氛围持续较好,场内交投活跃。在产厂家出货顺畅,库存中等偏低,厂家持稳价挺市意愿,成本支撑强势。上周四开始下游观望环丙聚醚后市跌幅有限,集中节前小单刚需备货跟进,聚醚工厂新单签订短暂好转。然上周末开始新单签订转淡,当前聚醚厂家以交付前期订单为主,新单多谨慎刚需签订,市场需求一般。终端需求持续弱势,无明显利好支持,但顾及五一假期物流瘫痪,下游存节前备货刚需,下游积极刚需节前备货,然节前备货刚需有限;(3)PTFE:4月24日,聚全氟乙丙烯市场弱稳运行,价格大稳小动,企业按需生产。供应端,企业开工中低位,行业供应提升有限;需求端,线缆料市场价差较大,偏低端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窄幅阴跌为主,企业面临亏损压力;模压料供应相对紧张,需求面稳定。因厂家成本构成与生产品质不同,产品间价差较大;(4)POM:4月24日,POM市场价格跌幅较大,兖矿鲁化、开封龙宇POM装置5月份有检修计划,短线提振业者心态,贸易商小单按需补货,鉴于目前价格接近成本线,市场下行趋势将趋缓,终端用户谨慎观望心态,零星成交;(5)草甘膦:4月24日,草甘膦市场维持弱势,实时供应长时间低位,但需求持续疲软,终端库存高位,出口市场低迷,市场订单少量,供应商销售压力大,成交下移。(资料来源:百川盈孚)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4-2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角膜塑形镜集采落地,关注OK镜产业链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角膜塑形镜集采落地,关注OK镜产业链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一周市场回顾:   过去一周,上证综指下跌1.11%收3301.26,深证指数下跌2.96%收11450.43,沪深300指数下跌1.45%收4032.57,创业板指下跌3.58%收2341.19,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申万)下跌4.16%收9149.20,医疗器械行业指数(申万)下跌3.62%收7837.45,跑输沪深300指数2.16个百分点。体外诊断板块表现相对较强。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各子板块涨跌幅分别为-3.20%、-2.95%、-4.97%。截止2023年4月21日,医疗器械板块估值PE为17.49倍(TTM,整体法)。溢价率方面,医疗器械板块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50.91%,医疗器械板块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各子板块估值水平PE分别为36.80倍、6.51倍、28.52倍。   行业动态:   1)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有关工作的通知》;   2)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在京召开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3)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关于做好国采脊柱类和本市集采六类耗材中选结果执行准备工作的提醒》;   4)湖南省低值医用耗材市际联盟集采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湖南省市际联盟低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的通知》。   投资分析:   角膜塑形镜集采文件正式公布,政策整体较温和,采购行为影响有限,建议关注OK镜产业链投资机会。4月10日,河北省牵头三明采购联盟医用耗材集采披露采购文件,包含角膜塑形镜,涉及11市,约定采购量为14342片。本次三明联盟地区采购量较少,预测此次OK镜集采的降价幅度有限,政策整体较为温和,预计对行业冲击有限,长期看不改变眼科耗材行业和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的成长性。疫后修复叠加集采落地,建议持续关注OK镜产业链投资机会,重点关注相关龙头标的。   新冠相关概念股再迎风口,短期可关注新冠疫情相关产业链。截至4月18日,全球至少有33个国家或地区报告了XBB.1.16变异株3647条(例),主要来自印度(63.4%)、美国(10.9%)和新加坡(6.9%)。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XBB.1.16,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XBB.1.16的占比增加。我国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新冠相关概念股在上周五再次迎来风口,短期可关注新冠疫情相关产业链。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医疗需求复苏、创新器械及产业链、医疗新基建。   风险因素:疫后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发生较大变动;宏观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研发、销售不及预期。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7页
      2023-04-2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