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周报:三部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硝酸、黄磷价格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周报:三部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硝酸、黄磷价格上涨

      化学原料
        本周重点新闻跟踪   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生能源,现阶段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通知》要求,以各地区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为基数,“十四五”期间每年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在全国和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时予以扣除。   本周重点产品价格跟踪点评   本周WTI油价下跌5.6%,为81.64美元/桶。重点关注子行业:本周橡胶/乙烯法PVC/乙二醇/尿素价格分别上涨3.8%/2.9%/2.4%/2.4%;DMF/纯MDI/醋酸/氨纶/电石法PVC/轻质纯碱/固体蛋氨酸/聚合MDI/VA价格分别下跌8.7%/4.2%/3.3%/2.8%/2.3%/1.8%/1.4%/1.4%/0.5%;TDI/烧碱/有机硅/粘胶短纤/钛白粉/重质纯碱/VE/粘胶长丝/液体蛋氨酸价格维持不变。   本周涨幅前五子行业:天然气(HenryHub)(+47.5%)、天然气(美国德克萨斯)(+41.2%)、硝酸(+11.5%)、黄磷(+9.6%)、磷酸一铵(+8.6%)。硝酸:本周硝酸市场重心上行,因原料合成氨价格持续走高,叠加局部地区生产企业部分装置检修或开工负荷低致使地区供应量缩紧,推动浓硝酸价格上涨,本周上涨由安徽、河南地区带动,浙江、河北部分企业多积极跟涨,预计下周国内硝酸大稳小动,需继续关注后市供需面的变化情况。   黄磷:本周黄磷价格触底反弹,低端价格逐步收紧,成交价格逐步向高端价格靠拢,主要由于黄磷价格降至低位,下游和中间商抄底采购,需求略有提升。供应端,供应商积极签单走货,手里订单增多,库存逐渐降低,出货压力略有缓解,议价主动权增加。从主流心态看,黄磷价格降至低位,在成本线附近徘徊,部分企业成本倒挂,低价出货意向低,供应端开始集体挺价,维持推涨心态。   本周化工板块行情表现   基础化工板块较上周下跌0.95%,沪深300指数较上周上涨0.35%。基础化工板块跑输大盘1.3个百分点,涨幅居于所有板块第22位。据申万分类,基础化工子行业周涨幅较大的有:粘胶(+8.95%),涂料油漆油墨制造(+6.58%),石油贸易(+4.17%),氨纶(+3.07%),纺织化学用品(+2.96%)。   重点关注子行业观点   (1)多因素影响子行业22年景气程度变化,农药行业在耕地面积预期提升、粮价维持在较高水平、国内供给有序且21年四季度价格走高之下22年整体盈利水平有望改善,重点推荐扬农化工、润丰股份、广信股份、利民股份;轮胎行业景气见底,新能源领域带来发展机遇,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2)需求经济相关程度较弱,半导体材料、军工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中长期自主可控;重点推荐化学合成平台型公司万润股份。(3)下游需求稳定,高度关注光伏、风电、新能源、代糖等细分领域;重点推荐新能源功能材料龙头新宙邦,全球甜味剂龙头金禾实业。(4)龙头纵横扩张,一体化优势凸显,盈利中枢有望抬升;重点推荐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新和成(与医药组联合覆盖)。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新冠疫情导致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安全环保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2-11-22
    • 医药行业一周一席谈:关注防疫政策优化下抗感染药物的投资机遇

      医药行业一周一席谈:关注防疫政策优化下抗感染药物的投资机遇

      医药商业
        消炎药应用广泛,多种类治疗场景各有千秋。 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和治疗场景,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消炎药。 消炎药可以主要分为激素类、非甾体抗炎药、抗感染药物、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其中, 感染性疾病常常引起炎症反应, 应对常见感染性疾病,头孢类药物为我国常见用药。   头孢类产业规模最大,大环内酯等占据重要份额。 我国现有的国产抗感染药物品类众多,包括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类、多肽类、大环内酯和林可酰胺类、抗结核类和抗病毒类等抗感染药物。其中产业规模最大的是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头孢氨苄居多,大环内酯和林克酰胺类药物的批准数量次之,以红霉素居多;喹诺酮类以左氧氟沙星居多;青霉素类以阿莫西林居多。   抗感染药物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类药品,不仅药物种类及产品众多,而且制剂生产厂家丰富。 抗感染药物包含种类复杂,对应的制剂产品及生产厂家数量众多,由于用量巨大,对应上游的原料药多为大宗原料药产品,格局相对稳固,在当前需求旺盛基数上,有产能释放叠加涨价预期带来的提升空间,建议重点关注丽珠医药、国邦医药、金城医药、普洛药业、东亚药业、联邦制药、科伦药业等多家企业。   本周股票建议关注组合: 1)成长组合:药石科技、金斯瑞生物科技、聚光科技; 2)稳健组合:华润三九、普洛药业、 一心堂; 3)弹性组合: 东亚药业、迪瑞医疗、金城医药    投资建议: 抗感染药物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类药品,格局相对稳固,在当前需求旺盛基数上,有产能释放叠加涨价预期带来的提升空间,建议重点关注丽珠医药、国邦医药、金城医药、普洛药业、东亚药业、联邦制药、科伦药业等多家企业。   风险提示: 消费恢复不及预期,产品生产销售不及预期,政策变动的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2-11-22
    • 化工:碳纤维持续放量,国产替代正当时

      化工:碳纤维持续放量,国产替代正当时

      化学制品
        行业点评   碳纤维是实现轻量化的重要材料之一,下游应用广泛。碳纤维是指含碳量在90%以上的碳化纤维。碳纤维高模高强,其抗拉强度在3500MPa以上,超越钢铁,但密度仅为钢的1/5。此外碳纤维还具备耐高温和低温、导电性能好等多种优异性能。碳纤维应用广泛,据赛奥碳纤维《2021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碳纤维下游应用包括风电叶片、体育休闲、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等。按产量口径,上述四者2021年分别占碳纤维下游消费的28.0%、15.7%、14.0%、9.3%。   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具备最高附加值,复材渗透率持续提升。航空航天是碳纤维附加值最高的领域,2021年航空航天用碳纤维的平均销售价格为72美元/kg,是风电叶片领域的4倍,因此航空航天也成为占碳纤维销售额比例最高的下游行业。近年来轻量化成为航空飞行器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复材用量占比快速提升,拉动碳纤维需求提升。据宁莉《先进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及其制造技术发展概述》,2003年研制的ARJ21机型复合材料用量仅占2%,而于2022年9月取得适航证的C919大客机复材用量占比达12%。2021年以来,航空航天行业有所复苏,航空航天领域的碳纤维用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可再生能源领域持续高景气,碳纤维成长空间广阔。风电方面,近年来风电领域高速发展,拉动碳纤维需求提升。2020和2021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94.78GW和92.78GW,分别较2019年增长59.00%和55.13%。此外,当前我国风机叶片大型化趋势不改,2021年新吊装机组的平均风轮直径达到151米,同比增长11.0%;风轮直径大于150米的风电机组所占比重从2020年的12%增长至2021年的66.1%。风电叶片的大型化对于作为叶片主梁的纤维重量和强度提出更高要求,碳纤维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压力容器方面,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预计2021-2025年,氢能源车市场规模从6.5亿美元增长到4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4%。氢能源车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拉动储氢气瓶需求提升,为碳纤维贡献新的需求增量。   进口限制协同政策推动,碳纤维国产替代持续推进。目前全球碳纤维市场由美国和日本主导,我国高性能碳纤维主要依赖进口。2021年,我国碳纤维进口量为33,129吨,超过我国产量。为增强自身实力,减少国外技术掣肘,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强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政策推动下,我国碳纤维产能持续扩张。2021年我国碳纤维运行产能6.34万吨,同比增长75.4%,占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的30.5%,产能规模位居全球首位。预计到2023年,我国新增产能在9万吨以上。此外,我国碳纤维高端化进程不断突破。2022年10月,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据中国能源报数据,我国碳纤维国产化率已从2016年的18.4%提升至2021年的46.9%,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投资建议   目前碳纤维下游多点开花,国产替代趋势明显,相关生产企业或将受益,如中复神鹰、吉林化纤、精功科技等。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新增产能投产不及预期、国内疫情反复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页
      2022-11-22
    •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ICU、方舱医院、发热门诊建设加强,建议继续关注医疗新基建投资机会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ICU、方舱医院、发热门诊建设加强,建议继续关注医疗新基建投资机会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上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 6.39%,在申万 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 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幅为 5.11%,在 6 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 4 位。截止 2022 年 11 月 21 日,医疗器械板块 PE 均值为 19. 43 倍,在医药生物 6 个二级行业中排名最末,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折价 25.75%,相较于沪深 300、全部A 股溢价 99.11%、50.40%。   全球疫情整体稳定,国内疫情出现反复。截至 2022 年 11 月 20 日,全球报告的确诊病例超 6.35 亿例,全球每日新冠新发病例 259384 例,每日新增新冠死亡病例 764 例,维持稳定下降趋势;BA.5 仍是主要流行毒株,全球占比 73.2%,新病株逐渐取代前序病株;秋冬季节国内疫情抬头。11 月 20 日全国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27095 例(确诊病例2365 例,无症状感染者 24730 例),连续 6 天单日新增超过两万例,日增本土感染人数在出现小幅下降后再次上升,13 个省份日增均超 500例。   投资建议:国务院联防联控强调后续将加强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方舱医院建设,尤其是要加强重症 ICU 建设,要求 ICU 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 10%。以上措施是在精准防控优化二十条之后的进一步指示,是国内对于疫情防控进一步科学优化的体现,我们认为这也是新基建中疾病防治补短板的补充。不论是定点医院重症 ICU 的建设,还是方舱医院和发热门诊的完善,无疑都会使得国内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带来医疗专项工程、医疗检测检验设备(新冠诊治设备如呼吸机、DR、CT、核酸及抗原试剂等)、医疗信息化等行业增量;同时,后疫情时代,全球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顺应医疗新基建浪潮,也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出海提供发展机遇,医疗器械行业国产替代、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建议关注国产厂家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健麾信息、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开立医疗、华康医疗、新华医疗等;随着新冠影响逐渐减弱,未来诊疗活动将逐渐恢复,我们也看好受益于下游药物研发高景气、国产替代的生命科学上游厂家,如诺唯赞、百普赛斯、纳微科技等,以及受益于消费升级、掌握核心研发技术的消费医疗企业爱博医疗、我武生物等。   风险提示:海内外疫情加剧,集采政策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2-11-22
    • 医药行业周报:持续关注医药复苏主线

      医药行业周报:持续关注医药复苏主线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6.15%,跑赢沪深300指数5.8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2022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15.04%,跑赢沪深300指数8.01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3。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7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99.3%(+9.7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47.7%(+7.15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58.1%(+13.08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5个子行业板块上涨,线下药店为涨幅最大子行业,涨幅为13.8%,其次是血液制品、中药III,涨幅分别为10.7%、9.7%。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子行业是线下药店,上涨幅度为16.3%。   肝功生化集采方案落地,明确采购量同时较意见稿收紧。11月14日,肝功生化带量采购方案正式文件出台,在未中选企业增补为中选企业的条件等方面有所提高,进一步明确采购量,正式文件整体较意见稿收紧。此外,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内容包括隔离时间缩短、不再判定次密接等,防疫新二十条落地,我们认为防疫政策将进一步科学化、精准化、有效化。重点关注复苏主线,适当关注医保谈判和新冠主题。   本周弹性组合:上海医药(601607)、寿仙谷(603896)、贝达药业(300558)、福瑞股份(300049)、太极集团(600129)、华润三九(000999)、以岭药业(002603)、我武生物(300357)、楚天科技(300358)、健麾信息(605186)。   本周稳健组合:迈瑞医疗(300760)、爱尔眼科(300015)、爱美客(300896)、恒瑞医药(600276)、云南白药(000538)、片仔癀(600436)、同仁堂(600085)、药明康德(603259)、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   本周科创板组合:祥生医疗(688358)、澳华内镜(688212)、百济神州(688235)、荣昌生物(688331)、泽璟制药(688266)、普门科技(688389)、联影医疗(688271)、奥浦迈(688293)、爱博医疗(688050)。   本周港股组合:药明生物(2269)、君实生物(1877)、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康方生物-B(9926)、科济药业(2171)、微创机器人-B(2252)、海吉亚医疗(6078)、锦欣生殖(1951)、启明医疗-B(2500)、康宁杰瑞(9966)。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4页
      2022-11-21
    • 东亚前海化工周报:光伏级三氯氢硅供需偏紧,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东亚前海化工周报:光伏级三氯氢硅供需偏紧,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1、2022年8月以来光伏级三氯氢硅价格持续上行。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2年11月18日,我国光伏级三氯氢硅市场均价为22000元/吨,较8月初上涨3000元/吨,涨幅为15.8%。本轮价格上涨主要受原料和需求影响。原料方面,三氯氢硅上游为工业硅。2022年8月以来工业硅价格有所上行。截至2022年11月18日,我国工业硅市场均价为20373元/吨,较8月初上涨15.4%。需求方面,光伏级三氯氢硅下游主要为多晶硅。8月以后,前期检修企业陆续复产叠加新增产能陆续释放,此外限电影响逐步消除,多晶硅供给有所增加,拉动光伏级三氯氢硅需求提升。复产及增产的企业包括新疆协鑫、包头新特、内蒙古通威、青海丽豪、江苏中能、四川永祥等。展望后市,多晶硅厂家投产高峰期来临,对光伏级三氯氢硅需求有望提升。供给方面,光伏级三氯氢硅门槛较高,国内外售厂家数量少且可外售光伏级产能有限。根据隆众资讯数据,截至2022年9月,国内可外售光伏级三氯氢硅的企业共4家,合计可用于生产光伏级产品的产能为19万吨。虽然部分企业开始布局和扩产光伏级三氯氢硅,但整体扩产偏少,且以一体化布局的自用产能居多,外售产能较少。需求方面,多晶硅产能迎来高速扩张,拉动三氯氢硅需求提升。截至2022年10月,我国多晶硅有效产能为100.65万吨,较2021年底增长88.13%。预计2022-2023年合计新增产能达191.7万吨。多晶硅厂商每新增1吨多晶硅产能,需一次性投入三氯氢硅约0.2吨以补液位和清洗系统,按此数据计算,仅补液位和清洗系统所需光伏级三氯氢硅就达38.34万吨。另外,在生产阶段,多晶硅厂商每生产1吨多晶硅,需消耗三氯氢硅0.3-0.5吨以补充循环系统的损耗。供需错配下,三氯氢硅供需格局或将持续偏紧。综合来看,光伏级三氯氢硅未来新增外售产能有限,需求或将迎来爆发,供需格局有望改善,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2、截至2022年11月17日,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报4878点,较前周持平。化工产品涨跌不一,其中磷酸一铵涨6.6%,BDO跌11.9%。磷酸一铵方面,湖北地区部分企业装置检修,供应继续收紧,叠加冬储来临导致下游需求有所复苏,推动磷酸一铵价格上行。BDO方面,市场整体供应量相对充裕,下游需求较为低迷,致使BDO价格承压下行。   3、过去一周,原油价格有所下行。截至2022年11月17日,布伦特原油主力连续期货价报89.8美元/桶,周跌6.5%,WTI原油主力连续期货结算价报81.6美元/桶,周跌8.2%。原油价格下行的原因主要为,美联储加息远未结束,还没有接近货币紧缩的尾声,全球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致使原油价格承压下行。   4、行情回顾。上周,中信证券基础化工行业分类中的429家上市公司,共有218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或持平,占比50.8%,有211家上市公司下跌,占比49.2%。周涨幅排名前3的依次为中船汉光、元琛科技、奥福环保,周涨幅分别为60.6%、34.4%、24.8%;周跌幅排名前3的依次为中农联合、德方纳米、天禾股份,周跌幅分别为19.1%、13.9%、13%。   投资建议   目前多晶硅扩产加速,三氯氢硅供需格局改善,相关企业或将受益,如三孚股份、宏柏新材等。   风险提示   下游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料价格有所波动、国内疫情反复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2页
      2022-11-21
    •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震荡下跌,尿素价格稳步上涨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震荡下跌,尿素价格稳步上涨

      化学制品
        11 月份建议关注: 1、能源供应危机下海外产能受限的化工品种; 2、未来稳增长等政策落地对于聚氨酯、纯碱、基建化学品等产品的需求拉动; 3、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持续进行的部分新材料产品等。   行业动态:   本周均价跟踪的 101个化工品种中,共有 30个品种价格上涨, 43个品种价格下跌, 28个品种价格稳定。涨幅前五的品种分别是硝酸、丙酮、苯乙烯、尿素、液氨;而跌幅前五的品种分别是液氯、苯胺、盐酸、磷酸、 TDI。   本周国际油价震荡下跌, WTI 原油收于 80.26 美元/桶,收盘价周跌幅 9.78%;布伦特原油收于 87.74 美元/桶,收盘价周跌幅 8.59%。国际油价近两周连续下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的需求下滑为主要影响。供应端,美国石油产量稳中小增,俄罗斯石油出口在制裁前保持强劲,一定程度上抵消 OPEC+减产影响。 周内, 波兰被导弹击中、德鲁日巴南侧输油管供应中断引发地缘政治热度。 需求端,冬季疫情反扑或打击燃料需求,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依旧存在, 导致能源消耗总量同步下降。 OPEC与 IEA 均下调能源需求预期, OPEC 将 2022 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由 264 万桶/日下调至 255 万桶/日, IEA 则预计今年四季度全球石油消费量将比去年同期下降 24 万桶/日。 库存方面, EIA 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11 月 11 日当周,包括战略储备在内的美国原油库存比前一周减少 950 万桶, 商业原油库存量比前一周下降 540 万桶, 汽油库存总量比前一周增长 221 万桶, 馏分油库存量比前一周增长 112 万桶。美国炼厂加工总量平均每天 1,615.2 万桶,比前一周增加 6.3 万桶;炼油厂开工率 92.9%,比前一周增长 0.8pcts。 展望后市,全球经济长期衰退预期抑制原油需求,地缘政治分歧对油价形成支撑,预计油价仍以偏高位震荡为主。   本周 NYMEX 12 月天然气期货收报 6.37 美元/mbtu,收盘价周涨幅 8.37%。根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数据显示,当前欧盟天然气储气水平达 95.46%。 在欧洲储气充足的情况下,天气成为影响气价的主要因素。天气预报机构 Maxar 报告预计寒流将在周末袭击欧洲, 此外美国中部和北部气温预计偏低。寒冷天气将提振供暖需求,加快天然气库存的消耗。美国主要 LNG 出口商自由港计划于今年 12 月中旬开始初步生产,截至 11 月 14 日 90%的重建任务已完成,但要至明年 3 月才能全面恢复运营。自由港 LNG 出口终端推迟重启加剧市场对供应的担忧。欧洲能源环境依旧严峻, IEA 预测明年夏天将出现 300 亿立方米的供应缺口,明年冬天欧洲储气量可能只有库存容量的 65%。展望后市,欧洲天然气供需缺口仍存在,能源危机仍有恶化可能,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和季节性需求提升有望支撑气价,预计天然气价格将维持偏高位震荡。   本周尿素均价 2585.7 元/吨,周均价涨幅 3.31%。供应端,据百川盈孚统计,本周国内日均产量 15.60 万吨,环比增加 0.28 万吨。本周新增停车减量企业有江苏灵谷二期、阳煤平原(减量生产)、河北东光一厂、甘肃刘化及内蒙亿鼎等,合计影响产量7800 吨左右;新增复产增量的企业有河南晋开及华鲁恒升,影响日产量为 1500 吨左右。另外山西晋城及河北部分厂尿素装置复产计划继续推迟,西南地区限气停车减量多集中在 12 月份。从上下游市场看,本周国内动力煤价格稳中偏弱;本周复合肥平均开工负荷 30.14%,较上周小幅回升 0.56%。但当前全国疫情多发,局部地区厂家开工受到限制,叠加当前仍处于农需淡季,因此复合肥整体行业开工回升不明显。展望后市,供应端仍趋弱,下游观望心态渐增,需求不及预期,原料价格依旧坚挺,预计尿素短期市场价格窄幅松动。   投资建议:   SW 化工当前市盈率(TTM 剔除负值)为 13.39 倍,处在历史(2002 年至今)的 1.14%分位数;市净率(MRQ 剔除负值)为 2.34 倍,处在历史水平的 34.69%分位数。 11 月份建议关注: 1、能源供应危机下海外产能受限的化工品种; 2、未来稳增长落地对于聚氨酯、纯碱、基建化学品等产品的需求拉动; 3、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持续进行的部分新材料产品等。    从子行业景气度角度,上游石化炼化、农产品相关农化、磷化工、基建相关化工品、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预计维持较高景气。个股挑选上,带有成长属性的新材料企业有望穿越需求波动周期,一体化龙头企业当前进入长线布局时点。推荐个股:万华化学、荣盛石化、新和成、皇马科技、雅克科技、华鲁恒升、利尔化学、晶瑞电材、万润股份、苏博特、国瓷材料、蓝晓科技、安集科技、 巨化股份、东方盛虹等,关注广汇能源等。   11 月金股:万华化学。   风险提示   1) 地缘政治因素变化引起油价大幅波动; 2)全球疫情形势出现变化。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2-11-21
    • 医药行业周报:制药工厂数字化转型正当时,森松国际高举高打前瞻布局

      医药行业周报:制药工厂数字化转型正当时,森松国际高举高打前瞻布局

      医药商业
        本周我们讨论制药数字工厂的前景和森松国际在该领域的布局。制药数字工厂蕴含工业 4.0 的概念, 处在快速推广期,预计 2030年全球制药行业将在数字化转型上花费 45 亿美元。 数字工厂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目前处在快速推广阶段,根据 statista,在 2017 年数字工厂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率为 37%,明显低于其他行业。 ISPE(国际制药工程协会) 已于 2015 年成立制药 4.0 特别利益集团以推进制药工厂的数字化转型,目前领导小组包括来自Roche、 Novartis、 Takeda、 Sanofi、 Agilent 等制药领域知名企业的核心高管, 国内外已有多家龙头药企对数字工厂给予高度评价,在以上示范效应的作用下,我们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制药企业认识到数字工厂降本增效的应用价值, 根据 ABI Research 于 2021 年的研究报告, 制药行业在 2030 年将在数字工厂上投入 45 亿美元, 其中在数据分析的支出到 2030 年达 12 亿美元, CAGR 达 27%。   森松国际已布局数字工厂领域多年且持续大力投入,期待行业市场教育完善后的厚积薄发。 在 2017 年森松总经理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已在国际项目中应用了 VR 技术进行远程设计确认, 公司在2020 年承接了首个数字化运维项目,此后持续发力数位孪生技术及智能工程数字化平台的开发,在 2021 年登陆港交所之际计划将募集资金中的 5500 万人民币用于提升以数字化运维为核心的服务能力, 在 2022 年同上海交通大学达成企业数字化顶层设计项目合作,持续推进相关人才储备。 目前森松在数字化领域能为客户提供的落地场景主要包括 1) 设计校审: 通过实物建模、 VR 实现工厂的数字化交付, 有助于客户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之处,以减少后续生产执行环节对于实体系统的更改与返工风险;   2) VR 培训: 在虚拟世界中使客户的操作员熟悉各项操作流程并进行相关考核,从而降低培训成本、减少真实世界中的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失; 3) 数字化运维: 使客户通过 VR 实时查看工厂运行情况,同时基于所采集的数据实时分析工厂中单个设备和员工的工作状态, 从而排查异常、 为工厂升级改造提供决策依据。 制药数字工厂领域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需依靠多学科人才之间的高度协作,通过长时间耕耘对各类药物生产的痛点形成全面认识、建立并持续扩展相关数据库,数字化技术可同时应用在客户已有产线的升级改造和新项目中数字工厂设计制造, 其供应几乎不受产能限制, 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 公司在数字化领域的服务收入有望在市场教育完善后迎来厚积薄发,打开与产品销售并行的“第二成长曲线” 。   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市场教育进度不及预期、 疫情反复风险。   行情回顾: 本周医药板块本周医药板块明显上涨,涨幅在所有板块中排名首位。本周(11 月 14 日-11 月 18 日) 生物医药板块上涨5.68%,跑赢沪深 300 指数 5.33pct,跑赢创业板指数 6.32pct,在30 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首位。本周所有中信医药子板块均实现上涨,中药饮片、中成药、医药流通、生物医药、化学制剂、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医疗服务涨幅分别为 10.95%、 9.17%、8.36%、 5.68%、 5.33%、 4.78%、 3.48%、 3.19%。   投资建议:   近期观点:经过调整医药板块估值接近底部,疫情稳定后边际改善和部分政策预期向好的刺激呈现良好的反弹势头,从基本面出发,考虑到估值与业绩增速匹配性,我们建议短期继续建议两条思路,优选:   一、疫情防控政策出现边际防放缓,建议关注业绩估值双重修复逻辑的优质标的。   2022 年 11 月 11 日,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综合组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包括(1)密接管理措施从“7+3”调整至“5+3”,(2)不再判定次密接;(3)取消中风险区,高风险区 5 天内未有新增即降为低风险区;(4)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入境人员从“7+3”调整至“5+3”,疫情防控出现明显边际放缓迹象。   同时,近期种植牙集采、正畸集采、 OK 镜集采、中药饮片联采等政策相继落地,且政策力度较为温和。同时,随着疫情好转以及诊疗需求逐步释放,此前被政策压制的优质标的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重修复的逻辑。   此外,随着疫情防控趋缓,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需求有望快速提升,带动相关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长,基于此,我们推荐:   (1)业绩估值双重修复逻辑的医疗服务板块: 爱尔眼科、海吉亚医疗、固生堂、通策医疗、锦欣生殖;   (2)受益于防控措施放缓及疫情相关药品需求上升的药店板块: 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健之佳;   (3)抗疫设备: 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美好医疗;   (4)新冠检测: 万孚生物、金域医学;   (5)新冠疫苗:丽珠集团、康希诺、智飞生物;   (6)新冠药物: 君实生物、众生药业等。   二、关注边际改善带来估值反弹。   1、快速增长,业绩持续向好,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1) 生命相关上游:键凯科技(PEG 衍生物)、诺唯赞(分子酶)、百普赛斯(重组蛋白试剂)。   2) 口腔耗材:正海生物(活性生物骨已获批)   2、 下行风险有限,静待基本面催化。   1) 血制品板块(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多个省份浆站十四五规划,浆量成长性进一步打开),相关标的:华兰生物、派林生物、天坛生物和博雅生物;   2) 药店板块(益丰药房,一心堂、老百姓、大参林)、迈瑞医疗(短期政策扰动不改长期发展逻辑);   3) 国内舌下脱敏龙头我武生物;   4) 国内药用玻璃龙头企业山东药玻;   5) 时代天使(本土隐形正畸龙头)。   中长期观点: 关注变化中的不变,寻找相对确定性的机会集采影响的持续扩大,投资层面的机会则在于:集采得以成立的基础是“多家企业供应相互可替代的品种,产能理论上是可以无限供应”。企业得以维持住产品价格和利润空间基础是竞争格局,动态的优良竞争格局则在于持续开发产品和产品迭代的能力,这个是不变的。   2022 开始启动 DRG/DIP 改革。 DRGs 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核心作用是通过精细化医保管理,在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和保障医保的可持续上取得平衡,不能主动适应游戏规则的医院将被淘汰,投资层面的机会则在于:优秀的民营医疗机构长期以来更关注成本管控,经营效率更高,更具具备竞争优势。   产业发展不变的大趋势是:国内医药产业制造升级,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向上游迁移。   上游原材料竞争力凸显:   1)生物“芯”-生命科学支持产业链:国产企业快速发展试剂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竞争力不断提升,通过全球比较优势进入到海外市场,国内则受益于国产替代逻辑,具备高成长性、发展潜力大。   2) IVD 原料和耗材:新冠疫情打开全球 IVD 原料和耗材生产供应链向国内转移窗口。   国际化进程加快: 伴随着中国企业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促使国内市场的国产化率正在加速,并且有部分优质企业已经具备和国际巨头一竞高下的实力。   1、医药产业制造升级,竞争力不断提升:   上游:生命科学支持产业链, IVD 原料和耗材,相关标的:诺唯赞、义翘神州、百普赛斯、纳微科技、奥浦迈、近岸蛋白、森松国际;   高端医疗器械:内窥镜和测序仪,相关标的:迈瑞医疗、海泰新光、   开立医疗、澳华内镜、南微医学;华大智造;   医疗器械国际化布局,相关标的:迈瑞医疗;   其他:键凯科技、山东药玻。   2、关注供给格局:血制品, 相关标的: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和派林生物; 脱敏制剂, 相关标的:我武生物。   3、差异化竞争的民营医疗服务板块。 眼科,爱尔眼科;牙科,通策医疗;辅助生殖,锦欣生殖;肿瘤治疗服务,海吉亚。   4、药店板块。 相关标的: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和一心堂。   5、老龄化与消费升级。   二类疫苗,相关标的: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和百克生物;隐形正畸,相关标的:时代天使;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价格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风险,扩张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医疗事故风险,境外新冠病毒疫情的不确定性,并购整合不及预期等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2-11-21
    • 化工行业周报:道恩高分子材料项目取得新进展,多种化工品价格回落

      化工行业周报:道恩高分子材料项目取得新进展,多种化工品价格回落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本周板块行情:本周,上证综合指数上涨 0.32%,创业板指数下跌 0.65%,沪深300 上涨 0.35%,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 1.31%,申万化工指数下跌 0.76%。化工各子行业板块涨跌幅:本周,化工板块涨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涂料油墨颜料(6.58%)、粘胶(4.73%)、印染化学品(3.21%)、橡胶助剂(2.21%)、电子化学品(1.82%) ;化工板块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磷肥及磷化工 (-6.5%) 、钾肥 (-3.75%)、复合肥(-3.65%)、合成树脂(-2.64%)、纯碱(-1.94%)。   本周行业主要动态:   道恩高分子新材料项目最新进展:日前,位于山东青岛上合示范区内的道恩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进入装饰装修阶段。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0 亿元,新增建筑面积 17.6 万平方米,新上生物可降解改性塑料、新能源汽车材料、5G 通信材料等生产线,项目建设周期为 2022 年至 2024 年。该项目一期规划建筑面积 9.6 万平方米,计划建设年产能 20 万吨热塑性高分子新材料高端制造中心,打造以高分子新材料为核心的产业链条,生产多功能塑料颗粒等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汽车、电动工具、OA 办公、建筑电气等领域。(资料来源:化工新材料)   多种化工品价格回落:以 2022 年年初的报价来对比,目前 60 余种化工品价格出现下跌,其中 BDO 价格下跌 64.25%,DMF、丙二醇等价格下跌超过 50%,氨纶、TGIC、PA66 等产品吨价下跌超过万元。 BDO 目前报价 10850 元/吨,较年初下跌 19500 元/吨,跌幅 64.25%;DMF 目前报价 6800 元/吨,较年初下跌 9700 元/吨,跌幅 58.79%;丙二醇目前报价 8100 元/吨,较年初下跌 8150元/吨,跌幅 50.15%;冰醋酸目前报价 3150 元/吨,较年初下跌 3050 元/吨,跌幅 49.19%;环氧氯丙烷目前报价 8250 元/吨,较年初下跌 7800 元/吨,跌幅48.60% ;氨纶目前报价 34500 元 / 吨 , 较 年 初 下 跌 28500 元 / 吨,跌幅45.24%;TGIC 目前报价 28000 元/吨,较年初下跌 22000 元/吨,跌幅 44%;PBT 目前报价 10050 元/吨,较年初下跌 7650 元/吨,跌幅 43.22%;丁腈橡胶目前报价 14000 元/吨,较年初下跌 9800 元/吨,跌幅 41.18%;PA66 目前报价24350 元/吨,较年初下跌 13300 元/吨,跌幅 35.33%。 (资料来源:化工新材料)   投资建议: (1)受下游光伏装机量提升预期带动,看好国内光伏级 EVA 未来景气度,建议重点关注:联泓新科。 (2)近期我国地沟油价格有所回落,生物柴油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海外生物柴油需求量持续增长,看好生物柴油行业景气度。建议重点关注:嘉澳环保。 (3)硅基材料受新能源相关领域拉动,需求持续向好。受装配式建筑及光伏组件拉动,看好工业胶及建筑胶需求提升,建议重点关注:硅宝科技。看好未来多晶硅产能持续投放下三氯氢硅的行业高景气度,建议重点关注:三孚股份。硅基材料需求向好,龙头企业凭借低成本优势实现产能扩张与产业链衍生,建议重点关注:合盛硅业。 (4)碳中和大背景下,看好能降低生产成本、碳排放的合成生物学企业,建议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 (5)铬化学品行业整合完成,行业格局优化下头部企业控价能力出色,铬化学品价格经历多轮上调,提振公司业绩,建议重点关注:振华股份。 (6)磷化工供需格局改善,今年以来磷矿石价格持续上行,商品磷矿供应偏紧,磷矿资源属性凸显,建议重点关注:云天化、川恒股份、兴发集团。 (7)碳中和大背景下环保要求提升,催化剂领域市场空间广阔,多家公司实现国产替代进程,成长确定性强,建议重点关注:中触媒、凯立新材、建龙微纳。 (8)国内纯碱市场持续向好,远兴能源作为国内天然碱法龙头,将受益于行业景气度上行,且新发现天然碱矿有望重塑国内纯碱供应格局,远期成长空间广阔,建议重点关注:远兴能源。 (9)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历经多年竞争和扩张,持续夯实成本护城河,核心竞争力显著,且当前估值相对偏低,建议重点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华峰化学。 (10)全球轮胎市场是万亿级赛道,疫情加速行业洗牌,国内龙头企业加速扩张抢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望保持快速发展,建议重点关注:玲珑轮胎、赛轮轮胎。 (1 1)宝丰能源为国内煤制烯烃领先企业,低成本优势构筑高盈利护城河,碳中和背景下迎来新发展机遇,建议重点关注:宝丰能源。 (12)草铵膦行业龙头,利尔化学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全球领先,同时积极横向拓展新产品,业绩有望持续增长,建议重点关注:利尔化学。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2-11-21
    • 医药生物行业:靶向Claudin18.2疗法首个3期临床成功,治疗潜力进一步验证

      医药生物行业:靶向Claudin18.2疗法首个3期临床成功,治疗潜力进一步验证

      化学制药
        事件   11月17日,安斯泰来(AstellasPharma)宣布用于评估zolbetuximab联合m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和氟尿嘧啶组合方案)有效性和安全性的3期临床试验SPOTLIGHT获得积极顶线结果。Zolbetuximab是一款first-in-class靶向Claudin18.2(CLDN18.2)的单抗,用于一线治疗CLDN18.2阳性、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腺癌或胃食管交界处(GEJ)腺癌患者。Zolbetuximab在肿瘤细胞表面与CLDN18.2结合,通过激活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两条免疫系统通路导致癌细胞死亡。这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共招募566名患者,与安慰剂+mFOLFOX6相比,zolbetuximab联合mFOLFOX6达到显著改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终点,以及总生存期(OS)的次要终点。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最常见的治疗期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为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   风险提示   1、医药行业政策风险;2、新冠疫情反复等不可抗力因素风险;3、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国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2-11-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