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230)

    • 医药行业周报:关注创新药数据读出

      医药行业周报:关注创新药数据读出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申万医药表现较弱,跑输沪深300。本周申万医药指数下跌2.7%,跑输沪深300指数1.35pp。本周申万医药指数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4位。从子板块来看,医疗研发外包、医院、医疗耗材表现靠前,本周变动分别为1.85%、-0.06%、-1.62%;疫苗、血液制品、其他生物制品表现靠后,本周变动分别为-6.39%、-5.83%、-4.28%。从个股来看,本周涨幅前五的公司为福瑞股份、艾迪药业、*ST太安、药明康德、三友医疗;跌幅前五的公司为太极集团、常山药业、浙江震元、康华生物、成都先导。本周医药研发外包子板块相关个股表现优异,主要系龙头个股业绩预期指引变动所致。   关注创新药数据读出及BD进展。本周JPM2024成功召开,JPM是大型医药公司以及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展望未来、发布最新研发布局和策略的重大会议,被誉为全球医药投资领域的行业风向标。包含康方生物、再鼎医药、百济神州等在内国内创新药企以及阿斯利康、默沙东、安进等在内的MNC均分享了公司未来战略布局。接下来ASCOGI2024将于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1月20日至22日举行,复宏汉霖将携2款创新产品最新研究成果首发亮相,加科思将口头报告KRASG12C抑制剂格来雷塞在胰腺癌和其他实体瘤患者中的初步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建议关注创新药最新数据读出及BD积极进展的创新药企,如康方生物、迈威生物等。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国产厂家蓄势待发。手术机器人通常由手术控制台、配备机械臂的手术车及视像系统组成。外科医生坐在手术控制台,观看由放置在患者体内腔镜传输的手术区域三维图像,并操控机械臂以及该机械臂附带的手术器械及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开发已成功克服开放手术及传统微创伤手术的众多限制,可大幅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医生学习曲线。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增长潜力巨大。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2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市场规模为425.3百万美元,预计将以44.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6年的3,840.2百万美元。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国产品牌蓄势待发。据众成数科数据统计,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占2021年国内手术机器人销售额68%,国内品牌天智航占比约8%,其他国产品牌如微创机器人、精锋医疗、术锐机器人等加快产品商业化布局,产品陆续获批上市。未来随着国产机器人产品技术持续提升,产品获批加速商业化,我国的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建议关注国产手术机器人领先企业天智航-U、微创机器人-B。   投资建议:当前板块处于筑底阶段,无论从估值角度、涨跌幅角度等都处于低位。行业基本面需求端稳定向好,行业生态不断优化,长期建议关注:1)中药:以岭药业、天士力、康缘药业、太极集团、华润三九、片仔癀、济川药业等;2)医疗器械:迈瑞医疗、海泰新光、开立医疗、山外山、微电生理、乐普医疗等;3)服务消费:爱尔眼科、华夏眼科、普瑞眼科、通策医疗、我武生物、智飞生物、锦欣生殖等;4)创新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荣昌生物、康方生物、再鼎医药、贝达药业、信达生物、诺诚健华等;5)创新产业链上游: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博腾股份、药康生物、百普赛斯、阿拉丁等。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在研产品上市不确定性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4-01-1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全国医保工作会议部署九项重点任务,海南新发24条措施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发展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全国医保工作会议部署九项重点任务,海南新发24条措施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发展

      化学制药
        主要观点   行情回顾:过去一周(01.08-01.12日),A股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下跌2.70%,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1.35pct,跑输创业板综指1.89pct。在SW31个子行业中,医药生物涨跌幅排名第24位。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过去一周下跌0.40%,跑赢恒生指数1.36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1位。   本周观点:全国医保工作会议部署九项重点任务,海南新发24条措施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发展   全国医保工作会议部署九项重点任务,2024年集采药品数量至少500个。1月9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23年医保工作,分析医保工作形势,研究部署2024年工作。在药耗集采方面,会议指出,2023年内开展两批80种药品国家集采,平均降价57%;开展人工晶体和运动医学类耗材集采,平均降价70%;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单颗种植牙整体费用从平均1.5万元降至6000-7000元左右,累计种植150万颗。会议明确2024年推动集采“扩围提质”;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采,做好集采中选品种协议期满接续,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至少达到500个(2023年该目标数为450个)。此外,“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管理,发挥医保在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的作用”等重点也均在任务中被提及。同时,会议提出要开展大型设备检查价格专项治理。   2023年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创新高,海南再发文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发展。据药智医械数据,自2014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250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每年批准产品数量呈上升趋势。2023年获批上市的个创新医疗器械涵盖高值耗材、医用设备、IVD试剂;其中国产占77%,并且多个产品为国内甚至全球首创产品。1月5日,海南医保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海南省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覆盖优化审批、支付激励、采购管理等多个方面,用以支持创新药械发展。如在支付层面,海南的措施提到:在DIP/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合理设计除外支付机制,鼓励创新技术开展。对符合特病单议的病例予以合理补偿对于成规模新技术应用可以独立成组;对于乐城“特许药械”等创新药械的费用进行除外处理,不占用病种费用额度。我们认为常态化的药耗集采大环境更激发企业的研发热情,国产替代进程不断提速,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头部创新驱动型企业能更好把握机会,在利好政策中获益。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皓元医药、昌红科技、诚益通、康华生物、百奥泰、普洛药业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7页
      2024-01-15
    • 医药行业周报:呼吸道快检趋势正在形成

      医药行业周报:呼吸道快检趋势正在形成

      化学制药
        1.乙型流感流行,快检趋势正在形成   目前南北方处于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阶段,根据流感监测周报,2024年第一周(2024年1月1日-2024年1月7日),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7.1%,高于前一周水平(6.7%),高于2021-2023年同期水平(2.5%、4.1%和2.9%)。南方省份ILI虽然对比前一周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从病原学监测,甲乙型均有流行,而且北方乙型比例已经超过甲型。门急诊呼吸道患者的增加,推动医疗机构科学诊疗,新版指南强化对呼吸道疾病先诊断后用药的意义。自新冠之后,家庭自检的趋势也在形成,美团等互联网平台提供上门取样检测服务,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覆盖。流感、支原体肺炎、RSV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为常发的疾病,具有延续性,先诊断后治疗的趋势正在形成,快检市场有望持续扩大。   2.门诊统筹全面推开,增量有望逐步兑现   2024年是门诊统筹全面推开的关键年,多地建设处方流转平台为提大幅提高门诊统筹比例,加速处方流转奠定技术基础。试点较早的区域,如湖北、江西等华中地区有望最先兑现统筹红利,单店客流增长+同店销售额增长。广东等重要市场有望于2024年加速推进统筹,我们认为统筹价格管理和报销支付会考虑市场化因素,尤其是民营经济占比高的地区,在品种选择和定价方面有拥有更高的自主权,同时医保结余率高的区域,可提供的增量弹性更大。   3.中药注射剂医保放宽,中成药政策支持持续加强   2023年医保目录调整,中药注射剂的医保限制有所放宽,而且中成药集采影响有限,增长潜力有望在2024年释放。新版基药目录制定发布进度虽然尚未确定,但更多支持中成药的政策仍将继续出台。2023年3季度受医疗反腐影响,市场对中成药院内市场增长预期已下调,目前中成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在创新融资受限的背景下,具有资金优势的中成药企业也更有能力实现合作并购,丰富产品管线。零售市场中成药企业面向稳定的OTC市场,尤其是线上推广,更利于品牌OTC份额提升。目前OTC中成药企业普遍拥有稳定的现金流,也具有持续分红的能力。   4.仿制药CXO具有独立性,内生驱动更为明确   仿制药CRO和创新药CRO在驱动力上具有巨大的差异,创新药周期长,需要持续融资推动研发,国内只有少数pharm类公司实现自我研发驱动,而仿制药CRO周期短,更多以来于企业自有现金流推动,在医保支付改革的背景下,国产化加速,加速了仿制药的投资回报周期。仿制药集采安排虽然带来大幅降价,但目前集采条件需要过一致性评价数量,首批上市企业仍有盈利周期,挑战专利等制度衔接,首访企业还有希望获得一定的保护期,如近期获批的正大天晴依维莫司片拥有12个月保护期。从项目分成方式来看,仿制药CXO通过自研驱动合作分成等方式参与到仿制药的价值分配中,从原来的一过性订单收益衍生为持续分享产品成长价值。从合作项目来看,难仿制剂比重提高,普通制剂的一致性评价占比下降,更有利于提升仿制药CXO参与利润分成的比例。   5.创新出海是重要突围方向   1月8日JPM大会在洛杉矶召开,期间达成多项重大交易和中国创新药企业相关。GSK以14亿美元收购AiolosBio,AiolosBio与恒瑞医药有在研品种SHR-1905的合作授权。强生公司以20亿美元收购AmbrxBiopharma,AmbrxBiopharma与浙江医药子公司新码生物存在合作授权。海外NMC围绕ADC、双抗、核酸药物、CAR-T等新技术新靶点的布局为国内创新药企业出海合作提供机遇。对内单一内卷的国内市场,海外创新出海虽然要求投入更多,对创新程度大幅提高,但也是中国创新企业升级突围的重要方向。   2024年创新药械的商业化值得期待,其中专利授权和合作出海已在多方面取得突破,医药创新环境继续向好,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刺激市场对医药关注度的提高,维持医药行业“推荐”的评级,具体的推选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1)呼吸道疾病高发,多病原体共同流行,诊断是准确用药治疗的前提,新版指南提高对先诊断后治疗的推荐,居民自我检测治疗的意识提高,推荐具有多联检测优势的【英诺特】,关注具有国内渠道优势的【万孚生物】,受益于家庭自检需求的【圣湘生物】。新一代流感药物的需求提高,推荐【众生药业】,关注【健康元】、【济川药业】、【先声药业】。   2)仿制药CXO有望形成自我驱动,2024年订单周期独立于创新药投融资趋势,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推荐【百诚医药】、关注【阳光诺和】和【万邦医药】。   3)门诊统筹政策推进,零售药店凭借更方便的购药渠道,更便宜的药品价格,更多品种品牌吸引更多患者从等级医院转向线下渠道,统筹药品降价可以从品种结构和流量增长进行对冲,整体有利于药店利润增长,看好零售药店在医药市场中的价值提升,推荐【老百姓】,关注【益丰药房】、【漱玉平民】、【大参林】、【一心堂】、【健之佳】。   4)中成药OTC市场增长稳定,零售渠道强化对品牌品种的推广,关注具备提价弹性,资源替代属性较强的体外培养牛黄,推荐【健民集团】,关注零售市场单品突破,推荐【以岭药业】和【特一药业】,关注品种持续丰富,合作带来研发管线,关注【济川药业】。   5)创新产品的商业化探索,biotech类企业实现自我造血扭亏。推荐已显现盈利,并持续拓展产品市场空间的【吉贝尔】,【上海谊众】。生物类似物出口规范市场的【百奥泰】,关注2024年商业化推进,未来具备扭亏潜力的【亚虹医药-U】。   6)布局重磅创新领域及相关产业链的标的,推荐①:存在较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严重下肢缺血疾病,目前新药已处于关键三期临床阶段,推荐【人福医药】,【诺思兰德】;推荐②:海外已验证具有更佳减重效果的双靶点激动剂方向,国内已布局双靶点激动剂方向的创新药,可以凭借更好的效果与司美格鲁肽等仿制药进行差异化竞争,推荐【博瑞医药】、【信达生物】;注射笔等包材产业链目前技术攻关已突破,订单有望逐步兑现,推荐【美好医疗】;关注海外供应不足,为中国仿制药和原料药提供机遇,关注【翰宇药业】、【诺泰生物】;推荐③:潜力的国内疫苗大单品,推荐带状疱疹病毒疫苗方向,推荐【百克生物】和【智飞生物】。   7)受益创新药外部环境向好以及具备出口突破的企业,推荐托珠单抗生物类似物已获得FDA许可上市的【百奥泰】、关注目前长效升白药已获得FDA上市许可的【亿帆医药】,关注PD-1获得美国FDA上市许可的【君实生物】,关注麻醉药出口的【苑东生物】。   8)血液制品整合加速,恒者恒强的趋势持续强化,国资背景深度参与浆站资源的审批和开发,为血液制品企业打开增长的瓶颈,短期呼吸道感染高峰也刺激静丙用量需求,建议关注【派林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上海莱士】。   9)2023年医保谈判从2024年初执行,推荐纳入医保后具有销售弹性的品种,推荐独家获得酮洛芬透皮贴剂的【九典制药】,推荐市场合作品种贝福替尼纳入医保谈判的【益方生物】;关注纳入医保初选目录的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和交联玻璃酸钠,相关公司【亿帆医药】。   10)化学发光试剂联采规则发布,国产化进程加速,关注A组类企业【迈瑞医疗】、【新产业】、【亚辉龙】;国产心血管器械创新领域突破,具备增长潜力的产品,如人工心脏、介入瓣中瓣等,推荐【百洋医药】、关注【佰仁医疗】;医疗器械与AI结合,拓展彩超的应用场景,推荐【祥生医疗】;康复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关注【翔宇医疗】。   11)合成生物学与出口模式升级对原料药产业带来新增量,建议关注【昂利康】、【美诺华】和【普利制药】。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4页
      2024-01-15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新凤鸣集团投建新材料项目,湖北宜化无水氟化氢项目环评公示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新凤鸣集团投建新材料项目,湖北宜化无水氟化氢项目环评公示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Wind新材料指数收报3258.8点,环比下跌1.16%。其中,涨幅前五的有福斯特(11.39%)、联泓新科(8.84%)、金博股份(7.46%)、赛伍技术(7.14%)、中环股份(5.71%);跌幅前五的有普利特(-12.67%)、华特气体(-11.81%)、利安隆(-11.41%)、奥来德(-8.77%)、凯赛生物(-7.52%)。六个子行业中,申万三级行业半导体材料指数收报5279.42点,环比下跌3.83%;申万三级行业显示器件材料指数收报1024.57点,环比下跌2.31%;中信三级行业有机硅材料指数收报5931.74点,环比上涨0.46%;中信三级行业碳纤维指数收报1952.98点,环比上涨3.11%;中信三级行业锂电指数收报2148.92点,环比上涨2.77%;Wind概念可降解塑料指数收报1639.63点,环比下跌2.08%。   新凤鸣集团投建新材料项目。1月10日,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新材料项目的公告。项目名称为年产250万吨差别化聚酯纤维材料、10万吨聚酯膜材料,项目地点为桐乡市融杭经济区洲泉区块,项目实施为桐乡市中鸿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总用地约1080亩,项目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项目工期为一次规划,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涉及用地约240亩,建设周期为3年,建设25万吨/年聚酯生产装置(阳离子纤维产品)1套、40万吨/年聚酯生产装置(差别化纤维产品)1套,二期投资尚未规划。(资料来源:新凤鸣、化工新材料)   湖北宜化无水氟化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1月11日,湖北宜化氟化工有限公司湿法磷酸配套2×3万吨/年无水氟化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该项目总投资100223万元,以湿法磷酸副产氟硅酸为原料,采用氟硅酸浓缩分解法建设两套3万吨无水氟化氢及配套3.6万吨功能性二氧化硅生产装置,副产氟化钠、工业硫酸等。其建成后,年产无水氟化氢6万吨、功能性纳米二氧化硅3.8万吨,副产氟化钠0.8万吨/年、工业硫酸156万t/a。另项目分两期建设,每期均建设一套3万吨无水氟化氢及配套1.8万吨功能性二氧化硅生产装置。湖北宜化氟化工有限公司为湖北宜化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无水氟化氢、白炭黑、氟硅酸钠等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以及氟化工相关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咨询和推广等。(资料来源:氟化工)   重点标的: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看好头部企业产业红利优势最大化。光刻胶板块为我国自主可控之路上关键核心环节,看好彤程新材在进口替代方面的高速进展。特气方面,华特气体深耕电子特气领域十余年,不断创新研发,实现进口替代,西南基地叠加空分设备双重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版图初显,建议重点关注华特气体。电子化学品方面,下游晶圆厂逐步落成,芯片产能有望持续释放,建议关注:安集科技、鼎龙股份。下游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革新,行业迈入高速发展期。国内持续推进制造升级,高标准、高性能材料需求将逐步释放,新材料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国瓷材料三大业务保持高增速,有条不紊打造齿科巨头,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造新材料巨擘,建议重点关注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国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离不开高分子助剂,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珠海新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凭借康泰股份,进军千亿润滑油添加剂,打造第二增长点,建议重点关注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碳中和背景下,绿电行业蓬勃发展,光伏风电装机量逐渐攀升,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金属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EVA粒子技术行业领先的联泓新科、拥有三氯氢硅产能的新安股份以及三孚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4-01-15
    • 医药行业周报:国产创新药出海势头正盛,为医药企业带来新机会

      医药行业周报:国产创新药出海势头正盛,为医药企业带来新机会

      生物制品
        行业观点   出海为国产创新药创造机遇,提升盈利空间。   全球医药市场总体规模远大于中国本土市场,创新药的出海可以为中国医药公司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由于专利保护,药品在专利期内的销售额往往更高,出海可以帮助创新药在不同的国家获得专利保护,从而拓展药品总体的专利期限。中美卫生总费用构成具有差异,美国以商业保险为主,中国以社会卫生支出为主。中国社保保障下的医药市场以“保基本”为主,出海后同一创新药产品在美国的定价往往远高于中国。创新药的出海有助于提升国产创新药的收益。中国的创新药政策不断推陈出新,为创新药出海做出政策保障。中国的创新药政策重点在于鼓励和支持创新,以及审批标准同国际接轨。自2017年加入ICH和2021年对临床试验进行规范指导与国际标准接轨以来,创新药的出海规模逐年提升。此外,国内医药企业面临融资困难,创新药出海将成为其走出困境的重要方法,为其带来新的融资手段。   创新药海外成功上市案例分析:稀缺性、与海外买主公司的契合度、以及国产创新药的物美价廉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创新药海外成功上市的案例,如泽布替尼、西达基奥伦赛、本维莫德、特瑞普利单抗和艾贝格司亭α等,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稀缺性是在海外成功上市的一大关键因素。例如,泽布替尼在疗效上击败伊布替尼,成为“同类最佳”。同时,泽布替尼的化学设计可增强其对BTK的特异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和脱靶相关的毒性。与伊布替尼相比,泽布替尼具有更强的靶点选择性。本维莫德通过靶向AhR,影响IL-17A靶点,从而治疗银屑病。其余上市的靶向IL-17A的单抗药品均为注射剂型,本维莫德为乳膏剂型,在皮肤表面涂抹即可,增加了用药依从性。艾贝格司亭α采用融合蛋白的方式提升分子量,从而提高在体内的半衰期,避免了其他同类产品采用对人体有毒性的化学分子PEG提高抗体分子量的方法,兼顾了相容性和长半衰期。西达基奥伦赛主要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款在美国上市的治疗该适应症的CAR-T产品。这些产品,均具有在关键点上的稀缺性,从而在海外成功上市。此外,以西达基奥伦赛与强生公司的合作为例,国产创新药与海外买主公司的管线契合度,也是创新药“借船出海”的成功要素。强生公司在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已经有三款产品,分别属于单抗和双抗,CAR-T产品可以作为其管线的补充,提高强生公司在该适应症的竞争力。其他国产创新药公司可以借鉴西达基奥伦赛的成功之路,开发针对海外具有尚未解决的临床需求的重要适应症的前沿产品,提升出海成功率。以特瑞普利单抗为例,国产出海创新药在海外的销售额低于同类型的美国产品,以物美价廉的优势进入海外市场。   创新药出海重点关注板块:双抗、CAR-T和ADC产品是近年来的出海热门。   创新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不同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布局早、具有优势的化学药、单抗药等领域,新兴的双抗、CAR-T和ADC等创新药产品是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好机会。在2020-2023年的出海管线中,双抗、CAR-T和ADC占有较大比重,涉及包括科伦药业、石药集团、礼薪医药、普瑞金、百力司康、康诺亚、启德医药、巨石生物、信诺维、西比曼生物、科济药业等在内的大批中国创新药公司,其中涉及的靶点包括Trop-2、HER2、Claudin18.2、BCMA等。   投资策略   主线一:围绕创新,布局“空间大”“格局好”的品类,如阿尔兹海默、核医学、高端透皮贴剂等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东诚药业、九典制药、一品红、康辰药业、恒瑞医药、中国同辐、和黄医药、君实生物等。主线二:掘金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建议关注药明生物、凯莱英、康龙化成、博腾股份、新产业、奥浦迈、药康生物、健友股份、苑东生物、司太立等。主线三:关注其他景气度边际转暖的赛道,如器械、药店、口腔和中医医疗服务等领域,建议关注安杰思、心脉医疗、微电生理、爱康医疗、益丰药房、固生堂、通策医疗等。   重点关注公司   东诚药业:1)核医学行业层面催化剂不断,23年有望诞生首个10亿美金大品种。同时在AD诊断领域应用潜力大。2)东诚核医学全产业链布局,尤其是核药房网络具备稀缺性,未来有望承接国内外核药CDMO业务。3)公司即将进入核药研发收获期,未来每年保持1-2个产品获批节奏。1.1类创新核药即将进入3期临床。   九典制药:1)公司是国内经皮给药龙头,新型外用贴剂布局丰富,格局好,市场大。酮洛芬凝胶贴膏即将进入医保目录。2)积极布局OTC和线上渠道,进一步提前单品天花板和盈利能力。3)业绩未来3年有望保持CAGR在30%以上。   一品红:公司是国内儿童药龙头,为政策鼓励方向,产品持续丰富。1类痛风创新药AR882进入全球三期,有望成为BIC。痛风石二期数据公布,结果亮眼。23Q3受反腐影响,业绩短期承压,反腐情绪好转后业绩有望迎来快速反弹。预计23/24年净利润分别为3.41/4.90亿元,24年PE约26倍,估值性价比高。   凯因科技:公司是国产泛基因型丙肝口服方案龙头,核心品种凯力唯高速放量。研发方面,目前长效干扰素乙肝功能性治愈适应症处于临床3期,乙肝功能性治愈市场空间大,竞争格局好,目前处于3期的只有凯因科技和特宝生物。预计23/24年净利润分别为1.24/1.70亿元,对应24年PE为35倍。   康辰药业:核心产品苏灵医保解限后快速放量,3年CAGR在30%以上,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保持在30%左右。创新药核心品种KC1036是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针对各种实体瘤,目前食管鳞癌和胸腺癌适应性处于临床2期,食管鳞癌2期初步数据显示ORR达到30%左右,有望成为BIC。预计23/24年净利润分别为1.64/1.90亿元,对应24年PE为34倍。   昆药集团:目前与华润三九处于百日融合阶段,公司CHC业务逐步接入三九商道,截至三季度末已完成20个省区一级经销商整个工作。公司聚焦于慢病管理和精品国药业务,看好发展潜力持续释放。预计23/24年净利润分别为5.68/6.88亿元,对应24年PE为24倍。   贵州三力:核心品种开喉剑持续放量,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23年11月汉方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公司外延并购持续兑现。不考虑汉方并表,预计23/24年净利润分别为2.55/3.15亿元,对应24年PE为25倍,若考虑汉方并表,则公司表观增速更快,性价比突出。   安杰思:消化内镜耗材领域龙头公司,核心产品如止血夹、双极产品、圈套器、活检钳等技术领先,临床认可度高,国内通过止血夹、双极刀等明星产品不断提升份额,海外ODM合作关系稳固、自有品牌开始放量,国内外空间广阔,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   药明生物:大分子生物CDMO龙头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布局和强大的开发能力,在全球享有较高行业地位,不惧同行竞争。公司从R和D端业务起步,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漏斗,近年来随客户项目推进,逐渐向M端延伸。结合持续落地的中、大型产能,公司的项目管线有望将持续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微电生理:心脏电生理领域国产龙头公司,国产首家全面具备射频、冷冻、脉冲三种消融方式公司,并在三维手术量上优势显著,累计超过4万台,积累了大量临床反馈,为后续高端产品放量奠定基础。电生理行业国产化率不足2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率先获批高密度标测导管、压力感知射频导管、冷冻消融导管等高端产品,填补国产空白,有望全面进军房颤等核心市场,引领国产替代。公司四季度手术量恢复明显,明年集采影响逐步减弱、高端产品开始放量,公司迎来发展拐点。   奥浦迈:公司是国产培养基龙头企业,其培养基产品具有媲美进口的性能及批间差,并能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蛋白/抗体培养基国产化率低,叠加国产创新药上市放量带动培养基需求增加,国内市场大有可为。同时公司抓住欧美生物类似药爆发的机遇,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4年起公司国内外产品陆续迎来放量,有望带动业绩高增长。预计公司2023/2024年收入分别为2.32/4.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7/1.19亿元。   行业要闻荟萃   1)百奥赛图将同类首创全人HER2/TROP2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双抗ADC)的全球权益独家授权给Radiance Biopharma;2)信达生物在研GLP-1R/GCGR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IBI-362)在中国超重或肥胖成人受试者中的首个III期临床研究达成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3)葛兰素史克将以10亿美元的预付款和多至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收购Aiolos Bio公司,获得呼吸系统药物AIO-001;4)卫材仑卡奈单抗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5)安斯泰来全球首款CLDN18.2单抗因第三方生产问题获批时间延迟,后来者迎来发展机遇   行情回顾   上周A股医药板块下跌2.70%,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35%;申万一级行业中6个板块上涨,21个板块下跌,医药行业在28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22位。上周H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0.82%,同期恒生综指下跌1.72%;WIND一级行业中1个板块上涨,10个板块下跌,医药行业在11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1位   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1-15
    • 血制品行业专题报告:内生外延双改善,供给需求齐共振

      血制品行业专题报告:内生外延双改善,供给需求齐共振

      生物制品
        静丙等需求长期拓展性转变,临床应用场景逐步拓展,行业扩容提速在即。由于我国严格控制浆站数量和血制品生产牌照,采浆量供给每年10%左右增长,属于高壁垒稀缺资源品,因此血制品长期供不应求;疫情期间临床认知度提升、科室应用场景逐步拓展,医生的处方习惯迎来长期趋势性转变,目前临床需求刚性,预计血制品将成为未来2-3年医药景气度最高子板块之一。分产品看,静丙疫情期间被纳入多个版本的临床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院内诊疗需求大幅增加,且基本无替代品,使得医院将其作为战略物资进行储备;人源白蛋白产品是我国唯一允许进口的血制品,进口白蛋白占比较高,国产白蛋白需求更旺,有国产替代空间,因子类产品是血友病等罕见病的刚需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及临床应用在持续扩展。终端旺盛的需求也激发了血制品企业采浆动力,2024-2025年有望持续反映在业绩中。   企业库存消耗叠加用药观念不可逆转变,血制品供需缺口或将持续扩大。2023年H1由于终端需求的大幅提升,血制品龙头上市公司及经销渠道库存快速消耗,上游供给侧受制于浆站资源的严格限制。以静丙为例,静丙院内销售额增速约20%,在假设2024-2025年采浆量保持10%的增长前提下,我国血制品行业供需缺口或将持续扩大。目前国内血制品企业院内覆盖仍有限,具备新开浆站能力、采浆量占优势、终端覆盖面广的企业内生外延能力更强,借助院内外覆盖面持续扩大趋势,能够充分享受量价齐升带来的业绩弹性。   血制品企业股东资源优化,国资/集体制企业陆续入主,提质增效多维度赋能企业价值增长。目前,血制品行业作为存量博弈市场,股东优化有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浆站资源,在外延上持续发力,以及在运营管理能上多方面改善。2018年国药入主天坛生物带来丰富浆站资源,2021年华润入主博雅生物显著提升盈利能力;2023年陕煤集团、国药集团先后分别入主派林生物、卫光生物,提质增效赋能公司浆站拓展;海尔集团拟入主上海莱士,公司新开浆站能力将得以加强。   受益标的:持续推荐派林生物,建议关注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博雅生物、华兰生物、卫光生物。   风险提示:浆站审批不及预期;采浆量不及预期;血制品销售不及预期。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6页
      2024-01-15
    • 氟化氢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氟化氢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无水氧化氢低于在20摄氏度时是无色的发烟液体,能腐蚀含硅物质,易聚合,溶于水会放热生成氢氟酸。其已广泛应用于原子能、化工、石油等行业,是强氧化剂,还是制取元素氟、各种氧致冷剂、无机氟化物,各种有机氟化物的基本原料。2022年中国氧化氢市场规模达166.15亿元,同比增长15.91%。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氧化氢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超势,到2027年中国氯化氢市场规模达363.06亿元,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达16.92%。
      头豹研究院
      18页
      2024-01-15
    •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无需悲观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无需悲观

      生物制品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7%,跑输沪深300指数1.42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5。2024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5.75%,跑输沪深300指数0.37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7。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6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101.84%(-2.73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48.41%(-1.86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59.06%(-3.27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医疗研发外包为涨幅最大子行业,涨幅为1.8%。   医药无需悲观。本周全球瞩目的JP Morgan医药大会召开,中国医药企业纷纷登台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相关龙头企业在大会上披露的业务指引推动CXO子板块本周上涨幅度领跑行业。结合2023年末海外MNC药企的收购潮及此次JP Morgan医药大会氛围,我们认为2024年在海外宏观降息预期下医药行业资金流入有望触底反弹。从政策、估值、基本面三个维度,我们判断医药板块仍有结构性机会。   弹性组合:长春高新(000661)、上海莱士(002252)、亿帆医药(002019)、贝达药业(300558)、普瑞眼科(301239)、心脉医疗(688016)。   港股组合:康诺亚-B(2162)、爱康医疗(1789)、信达生物(1801)、和黄医药(0013)、康方生物(9926)、基石药业-B(2616)、瑞尔集团(6639)、诺辉健康(6606)、亚盛医药-B(6855)、科济药业-B(2171)、微创机器人-B(2252)。   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华东医药(000963)、爱尔眼科(300015)、新产业(300832)、华厦眼科(301267)、凯莱英(002821)、云南白药(000538)、华润三九(000999)、太极集团(600129)、科伦药业(002422)、恩华药业(002262)。   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泽璟制药-U(688266)、普门科技(688389)、赛诺医疗(688108)、春立医疗(688236)、澳华内镜(688212)、海泰新光(688677)、海创药业-U(688302)、亚虹医药-U(688176)、欧林生物(688319)。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4-01-15
    • 医药:2023年创新药VC&PE投融资降幅收窄,美国市场近期有所改善

      医药:2023年创新药VC&PE投融资降幅收窄,美国市场近期有所改善

      化学制药
        为了更前瞻和领先地观测CXO行业的景气度变化,我们借助创新药VC&PE投融资情况作为先行指标,从年度、月度等不同时间维度进行观察。目前,从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速的角度上看,2023年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降幅收窄,其中近期美国市场有所改善。   年度维度观测:相较于2022年,2023年全球创新药投融资金额同比降幅收窄   复盘从2000年至今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周期,从全球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速的角度分析,2002年、2006年、2008年、2012年、2016年、2019年、2022年分别为每轮创新药投融资周期的底部,每轮周期底部的时间间隔为2-4年不等。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2023年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下降22.98%,同比改善14.38个百分点,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降幅收窄。   月度维度观测:近期美国创新药VC&PE投融资情况有所改善   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2023年2月为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速的全年低点(同比下降50.56%),此后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降幅所有收窄。其中,2023年12月美国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长8.95%,美国市场近期创新药投融资有所改善。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失败风险;CXO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订单增长不及预期风险。
      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01-15
    • 基础化工行业事件点评: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

      基础化工行业事件点评: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

      化学原料
        事件: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氢氟碳化物(不含三氟甲烷)生产配额总计为74.56万吨,其中内用生产配额为34万吨。   点评:   R32、R134a、R125占据三代制冷剂主要生产配额。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生产、进口配额核发表》,氢氟碳化物(不含三氟甲烷)生产配额总计为74.56万吨,其中内用生产配额为34万吨,占比45.60%。分品种来看,R32生产配额约为23.96万吨,R134a生产配额约为21.57万吨,R125生产配额约为16.57万吨,R143a生产配额约为4.55万吨,R152a生产配额约为3.27万吨。三代制冷剂主要品种R32、R134a、R125的GWP占比分别是11.39%、21.72%和40.83%,三者合计占比约73.94%。   三代制冷剂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格局良好。巨化股份此前公告称拟收购淄博飞源化工股权,通过现金收购和增资的方式,拟取得飞源化工51%股权,这里将飞源化工的生产配额纳入巨化股份中统计。R32方面,生产配额占比最大的依次是巨化股份(含飞源化工)(44.99%)、东岳集团(19.73%)、东阳光氟(11.12%),CR3约75.84%。R134a方面,生产配额占比最大的依次是巨化股份(含飞源化工)(35.48%)、中化蓝天(27.64%)、三美股份(23.74%),CR3约86.86%。R125方面,生产配额占比最大的依次是巨化股份(含飞源化工)(38.74%)、三美股份(19.01%)、中化蓝天(16.74%),CR3约74.50%。   近期三代制冷剂主要品种涨价明显,价差改善。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截至1月12日,R32主流价格为19500元/吨,相比上月同期上涨16.42%;R125主流价格为31000元/吨,相比上月同期上涨12.73%;R134a主流价格为29500元/吨,相比上月同期上涨7.27%。去年10月份以来,R32/R125/R134a价差上涨625.54%/64.62%/57.56%,价差明显改善。   投资建议:根据生态环境部的配额公示,三代制冷剂市场集中度高,R32、R134a、R125的CR3分别达到75.84%、86.86%和74.50%,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中化蓝天等占比较高。同时,近期R32、R134a、R125价格、价差呈修复态势,看好三代制冷剂进入冻结期,供给受限且竞争格局良好带来的盈利改善机会,建议关注三美股份(603379)和巨化股份(600160)。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汽车、空调等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风险;部分制冷剂品种需求弱于预期风险;贸易摩擦风险;出口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供需格局恶化风险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4-01-1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