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化工系列研究(十六):出海研究:我国聚酯链全球竞争力提升,出海推动新增长

      化工系列研究(十六):出海研究:我国聚酯链全球竞争力提升,出海推动新增长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聚酯产能扩张,自给率和市占率明显提升,具备输出基础。我国聚酯原料端的PX、PTA和MEG均有突出的产能增量,其中PX和MEG的进口依存度均已从2018年下降30个百分点至2023年的30%左右。PTA基本实现自给,产能突破8000万吨。下游产品端,长丝占据世界第一产出,瓶片预计继续放量。总体来看,我国聚酯产业链原料和产品均供应充沛,具备产品向外输出,甚至成熟产业链运行模式外输的基础。   技术设备先进,一体化生产成本领先,龙头企业具备出海实力。我国已打通聚酯生产各主要环节的国产化,大型一体化装置生产工艺成熟稳定,且我国作为全球新增产能引领者充分受益后发优势,较周边主要聚酯输出地的生产优势更为明显。尤其是我国聚酯龙头,在工艺应用、技术开发、装置规模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具备一定出海实力。   海外聚酯龙头产业布局调整提供机会。汇总复盘海外聚酯龙头如英力士、Indorama等的历史和近期动态,其成长离不开收并购带来的生产基地和产能的扩张,而随着近年我国聚酯生产链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海外企业聚酯产能部分处于收缩状态。我们认为这一情况不会轻易改变,我国聚酯企业一方面有望继续扩大产品出口优势,一方面有机会实现更多海外项目投资,拓展海外生产基地和市场。   反倾销政策不改我国出口优势,出海靠近高溢价消费腹地。自2001年以来,全球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总计2150起,其中,纺织行业位居涉案行业第四名,涉案数量达182起占全部调查的8.5%。但整体来看,我国化纤和瓶片出口并未受太大影响,出口优势持续保持。另一方面,PET瓶片依然在区域间呈现较大价格差异,套利空间更为广阔。我国瓶片价格与美国瓶片价格曾在2022年6月相差一倍,目前也有近2000元/吨的价差。这也驱动以万凯新材为代表的瓶片企业寻找绕开贸易壁垒的方法,向海外布局瓶片生产基地。   顺应产业链迁移,聚酯上游向海外扩张。与下游成衣代工企业20%人工成本不同,涤纶的直接人工成本占比仅约2%。这意味着我国化纤产业无需因人工成本上升因素而向东南亚转移。在成衣端逐步迁徙至东南亚地区的当前,我国聚酯和化纤龙头顺应产业链迁移,将聚酯原料端(炼化)产能布局至东南亚、中东等地,依靠海外区域自有的原料、消费腹地、投资税收政策等优势获取成本优势以及优质的海外市场,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   “一带一路”提供契机,东南亚成为投资热点。“一带一路”政策、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以及RECP的签订生效等都为我国企业出海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有较广阔的石化投资空间,央国企带头,民营紧跟出海步伐。   投资建议:我国聚酯产业链日置完善,极具出海竞争力。我国聚酯产业链目前已具备突出的全球竞争优势,体现在产能产量持续引领全球,一体化规模和技术设备先进,生产经营模式成熟,国内龙头企业逐渐占据世界话语权。我们认为,聚酯产业链受资源获取、政策支持、市场增量需求等因素推动,出海正当时。建议关注两条主线:1)聚酯和化纤龙头拓展上游资源获取渠道,炼化率先出海,同时满足海外化工品和内地原料需求,有望打造第事成长曲线:桐昆股份、新凤鸣、荣盛石化和恒逸石化;2)聚酯瓶片产能快速释放下龙头率先出海有望承接高溢价市场,相关企业有望跟进:万凯新材、华润材料和三房巷。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海外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4-01-26
    • 中国数字疗法产业白皮书之2023年数字疗法产品综合能力评估报告

      中国数字疗法产业白皮书之2023年数字疗法产品综合能力评估报告

      医疗服务
        数字疗法产业持续发展,2023年获批医疗器械证的适应症领域呈现转移趋势   根据NMPA官网统计,2023年数字疗法产品共有41项获批,已高于去年全年获批数量8项。其中治疗精神/神经类产品获批数量远超往年,获批增幅高达50%,占2023年全部获批产品的58.5%,呼吸治疗领域产品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由2022年1个产品增加为2023年3个产品获批。眼科及术后/运动康复类产品,今年获批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占据17.1%和9.8%。   湖南省获批数量远超其他省份,其他省份获批数量中位数为2个   纵观各省数字疗法产品获批情况,可以发现湖南省在数字疗法产品获批医疗器械证方面表现出色。2023年,湖南省新增获批的数字疗法产品医疗器械证数量高达22个,而其他省份获批数量中位数仅为2个。   已获批数字疗法器械注册证企业的母公司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等领域,这些地域的综合能力较高,吸引统计范围内近50%的企业入驻。   资本“热钱”逐步走向冷静期,数字疗法企业更专注产品临床研究   2023年数字疗法相关的投融资事件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相较于2023年上半年多起上亿融资规模,资本逐渐趋于冷静,2023年下半年数字疗法融资事件仅为上半年的2/3。   根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显示,数字疗法产品临床试验注册数量相对2022年有一定增加,临床研究正在逐步成为数字疗法产品打磨的重要路径之一。
      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
      45页
      2024-01-26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原油供应过剩预期增强,维生素价格持续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原油供应过剩预期增强,维生素价格持续上涨

      化学制品
        本周市场走势   过去一周,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0.44%,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为-4.12%。基础化工子行业以下跌为主,跌幅靠前的子行业有:涂料油墨(-8.50%),合成树脂(-7.42%),膜材料(-6.82%)。   本周价格走势   过去一周涨幅靠前的产品:三氯甲烷(12.50%),国际尿素(6.86%),国产维生素A(6.21%),煤沥青(4.88%),丙烯(4.01%);跌幅靠前的产品:硫酸(-12.43%),重质纯碱(-5.83%),硫磺(-4.59%),焦炭(-4.16%),轻质纯碱(-4.12%)。   行业重要动态   近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报告称,预计美国原油产量将在2024年和2025年创下历史新高,天然气生产和消费以及液化天然气(LNG)出口也有望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原油方面,EIA预计2024年美国原油产量增加29万桶/日,达1321万桶/日。EIA还预计,不包括今年1月份退出的安哥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参与减产协议的产油国的原油产量预计为3644万桶/日,减少62万桶/日。这一数据低于2015年平均水平的4020万桶/日。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预计2024年平均为82美元/桶,2025年为79美元/桶。EIA表示,虽然其他产油国限制产量以防止原油价格下跌,但预计到2025年中期,全球原油产量将超过消费量,从而导致石油库存增加。天然气方面,EIA预计,美国天然气产量将由2023年创纪录的1035.5亿立方英尺/日增加到2024年的1050.4亿立方英尺/日和2025年的1063.8亿立方英尺/日。预计美国2024年的天然气消费量为898.9亿立方英尺/日,2025年消费量为896.6亿立方英尺/日。   投资建议   2023年三季度以来涉及多个领域的重磅政策相继发布,为行业景气度提升带来有力支撑,同时新一轮库存周期或正在开启,我们认为部分顺周期品种有望迎来持续复苏,当前时点建议关注如下主线:1、制冷剂板块。随着三年基数期结束,三代制冷剂行业供需格局将迎来再平衡,价格中枢有望持续上行,近期国内配额方案正式出台,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2、芳纶板块。芳纶作为三大超强纤维材料之一,下游应用广泛,行业需求保持较快增速,而芳纶纸、芳纶隔膜涂覆技术等新兴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打开行业成长空间,建议关注泰和新材。3、煤化工板块。建议关注华鲁恒升、鲁西化工、宝丰能源等煤化工板块优质标的。4、轮胎板块。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此外建议关注蓝晓科技、鹿山新材、信德新材、山东赫达等优质成长股标的业绩拐点投资机会。   维持基础化工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波动,需求不达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6页
      2024-01-26
    • 医药行业点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积极支持医药研发创新

      医药行业点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积极支持医药研发创新

      化学制药
        事件:1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该综合改革试点制定整体分为七个部分,共23项政策。其中涉及医药健康相关的政策共3项,涉及新药定价、生物医药前沿科技伦理规则、持续优化药品管理。   《方案》提出23条改革举措,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方案》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人才高地建设、政府职能转变、超大城市治理等事关改革开放全局的五个重要方面,明确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任务、主攻方向和突破路径,为浦东新区引领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   支持创新药及器械发展,生物医药新产品可参考国际同类药品定价。第三部分,第五项政策明确表示,要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建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临床科研合作,依照有关规定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支持建设符合国际医学伦理和管理运营规则的长三角医用组织库。建立以企业家为主体的重点产业首席制造官制度。制定场景创新计划并面向科技创新企业开放,举办场景驱动的全球技术转化大赛。充分发挥专利导航决策机制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技术专利布局。   建立协同审查机制,构建伦理审查快速通道。第三部分,第六项政策明确表示,要完善开放合作的国际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制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全球重大前沿科技领域伦理规则,建立协同审查机制,构建伦理审查快速通道。深化基础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建设世界前沿科学交流中心。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展重大共性科技问题研究。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完善项目决策、运行管理、绩效评价、财政资助等配套机制。推动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支持海外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浦东新区设立重大技术前瞻性创新基地,鼓励跨国企业设立研发中心。   构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持续优化药品管理。第六部分,第十七政策明确表示,建立高品质民生服务供给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持续优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建设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扩大医疗健康服务开放。支持国际医疗机构以合资或者合作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   投资建议:《方案》表明国家鼓励创新药械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推动构建支持创新药械研发、生产、销售、临床应用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我们看好医药政策持续引导支持医药行业发展,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科伦药业、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康诺亚、博瑞医药,微创机器人、微电生理、微创脑科学、心脉医疗,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凯莱英、九洲药业、博腾股份等。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风险;政策监管风险;医保控费风险;市场销售风险;研发申报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4-01-25
    • 生物医药Ⅱ行业点评: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鼓励药品地产化

      生物医药Ⅱ行业点评: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鼓励药品地产化

      化学制药
        事件:2024年1月24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就《关于优化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相关事宜的公告》公开征求意见。   点评:   药监局鼓励进口药品地产化,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早在2021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第8号)第十条就对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申请主体和注册申报资料做出了规定,即申报主体应为境内申请人,相关药学、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资料可提交境外生产药品的原注册申报资料。本次征求意见稿对申报主体为境内申请人再次重申,同时指出申报资料还应提交转移至境内生产的相关研究资料。对原研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国家药监局纳入优先审评审批适用范围。本次征求意见稿为对原研进口药品地产化的鼓励。   多省市发布鼓励药品地产化政策。年初以来,多省市已发布了鼓励进口药品地产化的政策。1月4日,湖南对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湖南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实施创新、快捷、常规“三通道”审批。1月3日,广州市优化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的申报程序,同时持续打造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平台,缩短生物材料通关时间。可以看出,药品地产化有望成为行业趋势。   药品地产化可降低生产成本,有望成为未来趋势。2023年医保谈判平均降价幅度61.7%,在此背景之下,先发优势及成本优势是新药商业价值最大化的手段。近年来,国内企业不断自研的同时,license-in优质产品管线也是常见的模式,地产化可实现进口药品成本的大幅降低。因此有效的成本控制对于license-in创新药尤为重要,地产化也将成为未来趋势,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有望加速这一进程。   投资建议:药品地产化将促进相关企业在国内组建生产线或者委托国内的CDMO公司进行生产,建议关注具有受托生产资质的相关CDMO企业,例如:泓博医药、凯莱英等。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1-25
    • 2023年生物医药行业年报业绩前瞻:Q4业绩环比有所改善,建议底部布局医药优质资产

      2023年生物医药行业年报业绩前瞻:Q4业绩环比有所改善,建议底部布局医药优质资产

      化学制药
        我们对A股医药生物行业60家公司2023全年业绩进行了前瞻预测: 预计23Q4大部分公司业绩仍受到行业整顿的短期扰动, 院内秩序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但短期业绩对股价的影响已经逐步消化, 建议关注2024年业绩逐季度改善情况及行业长期趋势。   2024年医药行业两大投资主线:创新+国际化。 基于我们23年12月发布的24年年度策略《站在新周期起点, 拥抱国际化浪潮》 中对于未来三年医药行情的判断, 我们认为2024年是未来三年医药新周期的起点, 建议关注两类企业, 一类是创新药、 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由于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 具有低渗透率、 强定价能力、 患者真正获益的属性, 且是国内医保/商保等支付方大力支持的产品, 因而这类企业是医药行业里成长性最好的资产;第二类是有国际化能力及潜力的公司, 这一波的国际化浪潮不同于第一波CXO等配套产业的全球化, 中国的医药产品将走向全球, 国内医药、 医疗器械企业在未来5-10年有望诞生更多大市值医药公司。   银发经济为医药行业带来增量需求。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 24年初国务院发布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专门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 充分呼应并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智慧健康养老、 康复辅助器具、 抗衰老、 养老照护服务、 老年病及慢病治疗等产业有望得到国家大力支持, 迎来发展机遇。 建议关注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药品及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量需求, 特别是具备满足C端居家养老需求、 自费属性的产品, 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4Q1, 看好手术产业链药品及医疗器械需求的弱复苏。 医疗行业整顿虽仍在持续, 但相比23Q3更加聚焦关键少数;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 23Q3是未来几年医药行业业绩的绝对底部, 行业竞争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合规龙头企业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估值层面, 市场年初至今的调整, 错杀了部分基本面优质的成长股, 基于医药行业刚需属性及未来潜在的源源不断的增量需求, 我们建议当前位置加大对于医药行业配置。 短期来看, 手术相关药品及器械公司24H1有望率先走出行业整顿的短期影响, 实现业绩环比加速,建议优先布局。    1月投资组合: A股: 迈瑞医疗、 药明康德、 智飞生物、 金域医学、 春立医疗、 澳华内镜、 百诚医药、 百普赛斯; H股: 科伦博泰生物-B、 康方生物、 康诺亚-B、 爱康医疗。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4-01-25
    • 医药生物行业2023Q4基金持仓分析

      医药生物行业2023Q4基金持仓分析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司名称仓市2023Q值(亿4持元)仓市2023Q值(亿3持元)持仓化(市亿值元变)二级行业瑞瑞医医药疗258.11243.44241.65207.2316.4636.21医化疗学器制械明尔康眼德科240.2886.56309.80122.59-69.52-36.03医医疗疗服服务务飞仁生堂物78.3260.6640.7467.1137.58-6.45生物中制药品域明医生学物59.8256.06114.7562.61-58.70-2.80医医疗疗服服务务福泰医医药疗53.0447.1247.0944.285.952.84医化疗学器制械TJJT产业45.7536.7712.0045.9233.75-9.15医疗中器药械伦龙药化业成36.6634.7021.4640.3615.20-5.66医化疗学服制务春格高医新药34.2633.5228.8951.78-18.265.37生医物疗制服品务莱仔英癀30.8530.7052.9647.13-22.12-16.43化中学药制阿济阿神胶州29.5128.9929.4127.660.111.33生中物药制品Ⅱ   公司名称4持2023Q仓基金数3持2023Q仓基金数持仓数变基动金二级行业H Z恒迈瑞瑞医医药疗4082823512185764医化疗学器制械H Z药智明飞康生德物24920431579125-66医生疗物服制务品H H人福TJJT医药12710711988198化中学药制Z Z科爱伦尔药眼业科947510080-2514医化疗学服制务H百信济达神生州物69667866-90生生物物制制品品Z Z开长立春医高疗新65655953126医生疗物器制械品H H迈奕威瑞生科物技636334222941医化疗学器制械Z Z恩新华产药业业605945181541医化疗学器制械H H惠同泰仁医堂疗58575961-1-4医疗中器药械Z药福明瑞生股物份55529937-4415医医疗疗服器务械Ⅱ   公司名称市值(亿元)2023Q4持仓市值(亿元)2023Q3持仓持仓市值变化(亿元)智飞生物迈瑞医疗78.3240.7437.58新产业243.4445.75207.2312.0036.2133.75恒瑞医药华大智造258.11241.6516.462023Q4持仓21.542023Q3持仓5.12持仓市值变化16.42公司名称市值(亿元)市值(亿元)(亿元)药明康德药明生物240.28309.80-69.52爱尔眼科56.0686.56114.75122.59-58.70-36.03华润三九凯莱英30.8552.96-22.1228.7347.19-18.46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1-25
    • 医药生物:全面出击,多点开花

      医药生物:全面出击,多点开花

      化学制药
        制药行业出海投资摘要:厚积薄发,全面出击   制药产业出海逻辑   (1)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我们认为中国医药产业经过近20年的长足发展,尤其是以2015年药品注册审评改革为起点,以及2018年港股18A以及A股科创板的开设,为中国制药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而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组织的药品带量采购,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制药企业(尤其是传统制药企业)的转型升级力度。在全球制药领域,中国已从量的积累转为质的提升,在同靶点创新药的跟进速度上,已从2000年左右的超过10年间隔提升到目前只有2-3年的间隔,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制药行业有望实现“全球新”的突破。   (2)出海业务和模式愈发多元化:伴随产业阶段的升级,中国制药行业出海的产品类别已从传统的原料药逐步升级到靶向创新药,而在出海模式上,也从原有的大宗业务,到产品授权合作,再到共同开发,股权的深度合作预计也将会有更多的探索,近几年以ADC相关产品的大规模出海(和MNC的BD合作)为代表,我们预计制药产业出海业务未来仍有相当大的空间。   制药出海方向建议关注标的:   (1)重磅潜力品种有望授权或获批:①授权:迪哲医药、恒瑞医药、迈威生物、泽璟制药、荣昌生物、加科思(H)、信达生物(H)、一品红、亚盛医药(H)、诺诚健华、盟科药业、信立泰、益方生物;②获批:康方生物(H)、百利天恒、和誉(H)、科伦博泰生物(H)、艾力斯、甘李药业、贝达药业   (2)已出海业务兑现:百济神州、传奇生物、和黄医药(H)、复宏汉霖(H)、百奥泰、绿叶制药(H)、君实生物   (3)海外销售渠道价值挖掘:亿帆医药、健友股份、科兴制药   (4)海外产品持续引进:云顶新耀(H)、再鼎医药(H)、中国生物制药(H)、三生制药(H)   风险提示:海外政治环境风险、宏观经济环境风险、药物临床研发风险、海外市场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3页
      2024-01-25
    • 家用除味设备/产品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家用除味设备/产品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家用除味设备/产品是一种能够改善室内空气的革命性产品,可以快速去除异味和阻断气溶胶传播,具有消减室内细菌、病毒、PM2.5、PM10和二手烟等主流功能。随着生活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智能化需求也有所提高。除甲醛产品成为中国家用除味设备/产品的主流,未来随着公众对于身体健康的愈发重视,除甲避产品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宠物市场或成为行业新增长点,随着大猫数量的增加以及养宠人士对于清理排泄臭未的重视程度在愈发提高。中国家用除味设备/产品行业规模的扩大主要受消费水平上升和政策驱动行业持续发展的影响
      头豹研究院
      15页
      2024-01-25
    • 医药生物行业简评报告:底部特征显著,精选确定性和拐点型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简评报告:底部特征显著,精选确定性和拐点型机会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估值接近历史底部,风险释放充分,安全边际充足。截至2024年1月23日,申万医药指数PE(ttm)为25.10倍,处于近年来估值底部区域。我们认为,医药行业的估值从2020年以来经历了一个较长的下行周期,核心原因是由于:(1)高估值下由于长期回报率的下降,估值有收敛的内在动力;(2)多个核心细分赛道(严肃医疗场景下的药品/器械/服务、CXO和消费医疗等)的外部政策、经营环境、行业景气度、公司经营周期等均出现一定程度波动。目前阶段,我们认为仿制药/高值耗材存量大品种后在集采后业绩得到出清,创新产品陆续上市后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院内药品/器械相关公司将迎来新的增长周期;随着海外一级市场投融资率先企稳,海外收入占比高的CXO、生命科学上游试剂/耗材公司业绩有改善预期;宏观经济企稳后带动消费医疗需求复苏;目前医药行业各细分赛道政策、景气度下滑等诸多风险已经得到充分释放,估值安全边际充足,底部特征显著。   重视确定性/拐点型机会。我们仍然维持《医药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寻找确定性和拐点型机会》中的观点,医药行业整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业绩增长具有确定性和持续性的行业/公司更为稀缺,也有望带来超额收益;另一方面景气度出现边际改善或者有拐点预期的行业/公司在估值/业绩方面均具有向上弹性。重点关注:(1)估值合理,同时业绩具有较强确定性/成长性的公司/细分行业;(2)具有反转预期的公司/细分行业。从确定性角度,我们建议关注步入商业化兑现阶段的创新药、血制品、康复设备龙头等;从景气度出现边际改善或者有拐点预期的角度,我们建议关注龙头CXO、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生命科学上游试剂/耗材公司和一次性手套行业等(重点公司估值、推荐逻辑详见正文部分)。   风险提示:药品在地方集采和全国集采中降价幅度超预期;政策扰动导致创新药放量速度和峰值低于预期、医疗机构设备采购推迟;全球制药工业产业链分工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一级市场投融资恢复力度不及预期,导致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CXO公司订单和业绩恢复速度低于预期。
      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1-2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