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257)

    • 钾长石行业研究:中高档钾长石需求增长,新能源等领域应用潜力大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钾长石行业研究:中高档钾长石需求增长,新能源等领域应用潜力大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品
        本文介绍了钾长石的基本特性和应用领域,指出其在玻璃、陶瓷和化工等行业中的需求处于关键地位。文章还提到,钾长石行业面临着可持续开采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挑战,需要遵守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此外,文章分析了钾长石市场规模历史变化的原因,包括下游产业需求增长、新兴领域应用扩大以及农业发展和钾肥需求增长等因素。最后,文章预测了未来钾长石行业市场规模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中高档钾长石需求增长和钾长石在中国储量丰富但开采条件差、技术有限等因素。   钾长石行业定义   钾长石是一种铝硅酸盐矿物,属于长石族矿物。钾长石属于单斜晶系,主要颜色为肉红色、白色或灰色。此外,钾长石还包括微斜长石和透长石等多个系列。钾长石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约为6,密度约为2.56克/厘米^3,熔点约为1,220℃。钾长石还具有玻璃光泽,晶体常呈短柱状或厚板状,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较广,广泛应用于陶瓷坯料、陶瓷釉料、玻璃、电瓷、研磨材料等工业部门及制钾肥等领域。
      头豹研究院
      17页
      2024-05-14
    • IgA肾病全景图:国内百万级患者基数,IgAN掘金之路待启航

      IgA肾病全景图:国内百万级患者基数,IgAN掘金之路待启航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IgA肾病不同国家地区流行病学差异大,亚洲地区发病率高,国内存量患者百万级别。IgA肾病主要特征为免疫球蛋白A(IgA)在肾脏中的积聚,无症状血尿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疾病多始发于青壮年,20-40岁患者占比约80%。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原发性肾病约35%-50%。从患者数来看,据沙利文   报告数据全球IgA肾病患者人数由2015年的880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930万人,其中我国约占220万人;预计2030年全球患病人数达到1020万人,中国约达240万人。在美国IgA肾病属于罕见病,患者基数不大,仅约13万-15万患者数,相比之下,我国确诊为IgA肾病的存量患者数百万级别,群体基数庞大。   IgA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仍是以控制血压及蛋白尿,延缓肾功能及疾病进展为主要目标。2021版KDIGO指南指出对于蛋白尿>0.5g/d患者推荐长时间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目标是达到蛋白尿<1g/d;若经过3-6个月支持治疗后,尿蛋白仍大于等于1g/d,且eGFR>50ml/min的患者,可使用持续6个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由于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存在众多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中高进展风险患者仍存在一定争议;指南对于免疫抑制剂治疗IgA肾病推荐程度较低,仅当IgA伴新月体形成且肾功能下降较快时使用,目前用于治疗IgA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环磷酰胺CTX、吗替麦考酚酯MMF、他克莫司等。   从IgA肾病“四重打击假说”发病机制出发,治疗原发性IgA肾病创新疗法可分为四大类。IgA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相对比较公认的为“四重打击假说”,针对该假说的各个步骤,可将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疗法分为几大类:(1)抑制过度的黏膜免疫反应,从源头减少免疫原的产生,代表性药物为云顶新耀已获批上市产品耐赋康(2023年11月大陆获批),其完整2年临床3期观察到持久的蛋白尿下降作用,且显著减少eGFR下降。(2)B细胞因子(BAFF/APRIL)抑制剂:消除产生抗体的b细胞并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进度偏后期项目有泰它西普(BAFF&APRIL双重抑制剂,荣昌生物,临床3期)、阿塞西普(BAFF&APRIL双重抑制剂,vera Pharmaceutical,临床3期)、zigakibart(单靶点APRIL,诺华,临床3期)、sibeprenlimab(单靶点APRIL,Otsuka,临床3期)、povetacicept(BAFF&APRIL双重抑制剂,Vertex,预计24H2进入临床3期)。(3)内皮素/血管紧张素拮抗剂: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双重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sparsentan(Travere)于2023年2月在美获加速批准,2024年3月提交补充新药申请;诺华收购Chinook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Atrasentan预计2024年在美提交上市申请;国内智康弘义SC0062进入临床2期。(4)补体系统靶向治疗:抑制补体活化路径,降低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发生。其中诺华iptacopan(靶向CFB)临床3期达到中期分析主要终点,预计2024年在美递交加速批准申请;阿斯利康ravulizumab(靶向C5)处在全球3期中;恒瑞医药HRS-5965(靶向CFB)、康诺亚CM338(靶向MASP2)、恒瑞医药SHR-2010(靶向MASP2)均处在临床2期。   投资建议:国内IgA肾病发病率相比全球其他国家地区高,国内确诊IgA存量患者百万级别,且目前IgA肾病治疗以支持性治疗为主。患者群体庞大及临床需求未被满足,建议关注IgA肾病产品在研的创新药企如云顶新耀、荣昌生物、康诺亚、恒瑞医药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上市后商业化表现不及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4-05-14
    • 医药行业2024年5月投资月报:看好医药反弹

      医药行业2024年5月投资月报:看好医药反弹

      化学制药
        行情回顾:2024年1-4月,申万医药指数下跌10.17%,跑输沪深300指数15.8%,年初以来医药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9。   2024年4月申万医药指数上涨0.13%,跑输沪深300指数1.19%,月初以来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4。2024年1-4月,医药流通累计涨幅最大(0.8%);疫苗累计跌幅最大(-28.4%)。2024年4月,原料药板块涨幅最大(+5.7%),疫苗跌幅最大(-9.5%)。   创新药板块机会:1)Q2进入研发催化密集披露期。2024年预计仍将有超20个国产创新药有望获批上市。由于AACR、ASCO等重要学术会议在Q2召开,Q2将进入研发催化剂的密集披露期。2)GLP-1海外销售持续超预期。3)创新药出海利好不断。   医疗器械板块:看好老龄化院内刚需、器械出海、自主可控/创新器械、AI医疗主题。AI+医药投资热情持续,从AIGC角度看医药产业图谱。3月18日,英伟达GTC(CPU技术大会——AI和深度学习)提及医疗保健/生命科学将会是未来AI重点发展的领域。主要是4个方向的具体应用:1)AI医疗影像:进入发展快车道,辅助诊断为主(包括AI超声诊断、病理学AI)。2)AI医疗机器人:手术、辅助、康复机器人皆具备较高临床价值。3)CDSS与病种质控:临床决策支持服务以人机交互为核心,AIGC拉升效率(包括AI辅助报告解读、推荐检查项目、疾病预测等)。4)AI健康管理:智能设备监测及分析个人数据,医疗科技乘风而起。   医药高股息公司:高股息资产,具有分红高、现金流充沛、估值低、经营稳定等特点。建议从两个维度“高股息+高增长”、“高股息+央国企”关注优质标的。   重申2024年年度策略,在海外宏观降息预期下,叠加政策、估值、基本面三个维度,我们判断,医药板块仍有结构性机会。   1)创新+出海仍是我们延续看好的思路。2)医疗反腐后,关注院内医疗刚性需求。3)关注“低估值+业绩反转”个股。此外,我们判断,今年减肥药和AI医疗仍有主题投资性机会。   2024年5月组合推荐:   本月推荐组合:马应龙(600993)、亿帆医药(002019)、三诺生物(300298)、恩华药业(002262)、长春高新(000661)、华润三九(000999)。   本月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迈瑞医疗(300760)、上海莱士(002252)、太极集团(600129)、新产业(300832)、科伦药业(002422)、云南白药(000538)、华东医药(000693)。   本月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春立医疗(688236)、泽璟制药-U(688266)、赛诺医疗(688108)、澳华内镜(688212)、普门科技(688389)。   本月港股组合:和黄医药(0013)、爱康医疗(1789)、康方生物(9926)、科伦博泰生物-B(6990)、康诺亚-B(2162)、信达生物(1801)、先声药业(2096)。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2页
      2024-05-14
    • 中国化妆品级透明质酸终端产品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化妆品级透明质酸终端产品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品
        因子说明   22年数据源自论文调研统计,其余年份按照中国消费品CPI增速反推,未来根据历年消费品CPI均值推算。   因子说明   历史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每年12月公布的化妆品零售额累计值,未来增速源自19-23年的历史稳定增速。   因子说明   数据源自wind平台披露的每年12月化妆品销售均价   因子说明   2023年数据源自药监局官方披露,其余历史数据根据稳定增长额0.05pct反推,未来数据根据0.05pct预测。
      头豹研究院
      35页
      2024-05-14
    • 医药健康:合成生物学深度报告:紧跟下游重磅品种突破,兼顾上游技术进步

      医药健康:合成生物学深度报告:紧跟下游重磅品种突破,兼顾上游技术进步

      医药商业
        投资逻辑   合成生物学:异军突起的交叉学科,有目标的改造、设计合成生命体。合成生物学(SyntheticBiology)是设计和建造新的生物部件、设备和系统,以及重新设计现有的自然生物系统,以达到特定实用目的的学科。这门新兴学科天然具备工程学科特点,所以有时候称之为工程生物学。这个强科技属性的行业每次都是伴随着理论创新和新技术的产生而取得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学的各个核心技术环节也与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存在密切联系,技术快速迭代。   合成生物学在医药、化工、能源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可为手性药物以及天然产物提高高效、低成本的生产路径;可用于解决石油资源日益耗竭以及石油加工中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可用于合成生物能源缓解石油依赖压力;同时合成生物农业推广有望加速粮食增产和助力稀缺营养物质合成生产。   政策端:海外各国政府积极推进合成生物学发展,国内政策红利助力产业发展。各国政府积极响应生物技术发展,相关政策频出。国内早在2011年国家科技部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及,生物技术是国际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并将合成生物学技术列为重点需要突破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合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是底盘细胞的构建和生产规模的放大。现在合成生物学的起点通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特定的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具有合成某种特定物质的能力,随后将细胞进行扩大培养,之后发酵等工艺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原有的发酵技术基础上,通过加入系统生物学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先进材料技术等,实现新一代发酵工程技术的智能、节约和高效。尤其是AI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一代发酵技术的落地。   上游使能技术平台:关注“DNA合成”及“高通量测试”环节:合成生物学的上游使能技术开发涉及设计、构建、测试和学习四个环节。具备底层技术优势的公司在服务研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DNA合成与生物元件设计方面的经验,构建的研发信息数据库能够为中游及下游企业提供更简便、准确的服务。   中游:技术领先是立身之本,同时关注有向下游延伸潜力的公司。   下游产业化应用:关注大单品选品的成长性及产业化前景。   投资建议   我们积极看好合成生物学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在医药、化工、能源等领域应用带来的商业价值,建议关注上游技术的开发和进步,以及下游拥有高成长性的合成生物学品种以及产业化能力的标的。具体到产业投资方面,下游已经取得工业化、商业化生产突破的品种尤其值得重点关注。   重点标的:川宁生物、华恒生物、华东医药、凯赛生物、华熙生物等。   风险提示   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成本波动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4-05-14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Nectin-4 ADC赛道渐热,迈威生物9MW2821展现BIC潜质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Nectin-4 ADC赛道渐热,迈威生物9MW2821展现BIC潜质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本周我们对Nectin-4ADC的研发进行梳理,其中迈威生物的9MW2821在多瘤种治疗临床中看到较好的数据,有BIC潜质。   迈威生物将于美国芝加哥举行的2024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靶向Nectin-4ADC创新药9MW2821用于多项晚期实体瘤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   标题:9MW2821,a nectin-4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in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Results from a phase1/2a study.摘要号:3013。   Nectin-4ADC赛道渐热,迈威生物竞争优势明显   Padcev是唯一一款获批上市的Nectin-4ADC药物。迈威生物9MW2821尿路上皮癌适应症挺进临床3期,国内企业第一,全球第二;宫颈癌及其他适应症挺进临床二期,全球第一;Nectin-4ADC+PD-1的联合用药展现出一线治疗潜力,是未来临床布局的重要方向,迈威生物的联合用药也已经在临床二期阶段。   叠加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认定和孤儿药资格认定加持,迈威生物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迈威生物9MW2821是全球同靶点ADC药物中首个在宫颈癌、食管癌、三阴性乳腺癌适应症披露临床有效性数据的品种   在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中,迈威生物的9MW2821单药疗效看起来更佳,具备BIC潜质。   在宫颈癌适应症中,9MW2821是全球唯一一项在宫颈癌中有疗效数据的靶向Nectin-4ADC药物。尽管Padcev具备同样的靶向功能,且其药物载荷也是MMAE,但Padcev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尿路上皮癌等肿瘤领域,并未涉及宫颈癌的相关研究。   同时,迈威生物9MW2821先后于2024年2月和5月获FDA授予快速通道认定和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有助于促进药物尽早实现商业化和增加出海机会。   国内已有多家企业针对Nectin-4ADC的研发布局,其中迈威生物布局最为领先,成药性最高。建议关注:1)研发企业:迈威生物,科伦博泰,百奥泰;2)相关的CRO:药明合联。   2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上涨,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12位。本周(5月6日-5月10日)生物医药板块上涨2.69%,跑赢沪深300指数0.98pct,跑赢创业板指数1.63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2位。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均上涨,其中化学原料药子板块上涨3.54%,涨幅最大;医药流通子板块上涨3.29%,涨幅第二。   投资建议:把握“关键少数”,寻求“单品创新+出海掘金+院内刚需”潜在机遇   (1)单品创新,渐入佳境:CNS系列(恩华药业、丽珠集团)、创新医械(微电生理、惠泰医疗)。   (2)出海掘金,拨云见日:创新制药(康辰药业、百奥泰)、医疗器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开立医疗、新产业、亚辉龙)。   (3)院内刚需,老龄催化(心脉医疗、赛诺医疗)。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4-05-14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可持续航空燃料关注度提升,合成生物平台型公司未来可期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可持续航空燃料关注度提升,合成生物平台型公司未来可期

      化学制品
        报告摘要   1.重点行业和产品情况跟踪   生物能源及材料:中石化与道达尔加强低碳领域合作,SAF领域值得关注。根据生物柴油网,5月7日,道达尔能源公司与中石化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深化双方合作,特别是在低碳能源领域的合作。此前,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能源双方签署了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中国石化的一个炼厂利用废弃油脂共同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年生产能力达23万吨,新生产线将由中国石化和道达尔能源公司共同运营。据Wind数据,本周国内生物柴油价格为7600元/吨,较上周价格持平。   合成生物:江南大学称实现玻尿酸规模化生产,合成生物平台型公司值得关注。根据《无锡日报》的报道,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合成生物创新团队在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将透明质酸的成本从原先的几万元/公斤降到几百元/公斤,实现了透明质酸大产量的推广应用。本周合成生物领域公司股价涨幅明显,国内具备菌株改造、筛选等技术与研发能力,可解决工艺放大的平台型公司值得关注。根据wind与百川盈孚数据,本周饲料添加剂市场价格有所波动,苏氨酸市场均价为10.08元/公斤,较上周下降0.26元/公斤;赖氨酸市场均价为10.45元/公斤,较上周上涨0.08元/公斤;缬氨酸内蒙古市场均价为15元/公斤,较上周下降0.7元/公斤。   2.核心观点   (1)生物能源及材料:伴随国内试点政策的出台与规划产能的投产放量,更具性能优势的二代生物柴油与SAF需求广阔,相关企业值得关注。建议关注:中国石化、卓越新能、海新能科、嘉澳环保等。(2)合成生物:本周合成生物领域公司股价涨幅明显,国内具备菌株改造、筛选等技术与研发能力,可解决工艺放大的平台型公司值得关注。建议关注:华恒生物、梅花生物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4-05-14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涤纶长丝供给侧或阶段性收缩,草甘膦、纯碱价格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涤纶长丝供给侧或阶段性收缩,草甘膦、纯碱价格上涨

      化学制品
        报告摘要   1.重点行业和产品情况跟踪   涤纶长丝:涤纶长丝供给侧或阶段性收缩,去库存或将加速。根据百川盈孚,桐乡和江苏主流大厂计划在2024年5月13日联合减产约10%,重启时间尚未确定。叠加环保和能耗限制可能导致供给收缩,预计停产或将加速库存去化。截至5月10日,涤纶长丝POY市场均价为7450元/吨,较上周均价下跌50元/吨;FDY市场均价为8025元/吨,较上周均价下跌75元/吨;DTY市场均价为9025元/吨,较上周均价持平。本周涤纶长丝库存330.67万吨,较上周上升10.38%。截至2024年4月,涤纶长丝产量322.08万吨,较上月上升25.36%;行业总体开工率91.54%,较上月上升3.54pct。   农药:草甘膦库存持续下降,价格上涨。当前多数农药产品价格处于低位,农药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同比承压。需求不足和产能扩张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扬农化工、江山股份等公司业绩受到影响。2024年一季度农药出口量同比增长,表明农药需求具有韧性。国内草甘膦库存持续下降,价格上涨。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5月10日,草甘膦价格为25997元/吨,较上周五上升4元/吨,毛利为1716.55元/吨,较上周五上升109.19元/吨。截至5月10日,草甘膦周度产量为1.113万吨,与上周五持平;草甘膦周度库存量为4.9万吨,与上周五持平。   纯碱:库存持续下降,价格上涨。本周国内纯碱的整体供应量有所增加。节假日后,多家企业恢复了满负荷生产,尤其是青海地区。需求端,下游行业刚需补货。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5月10日,轻质纯碱市场价为2097元/吨,较上周同一工作日上升17元/吨;重质纯碱市场价为2209元/吨,较上周同一工作日上升39元/吨。轻重碱价差为112元/吨。生产方面,本周(5月3日-5月10日)纯碱产量70.145万吨,较上周上升0.21%;行业总体开工率84.53%,较上周下降0.17pcts。本周纯碱库存68.5万吨,较上周下降0.59%。   2.核心观点   (1)涤纶长丝:近期涤纶长丝市场因主要厂家计划减产及部分厂区停产改造,预计去库存或将加速。建议关注:新凤鸣、桐昆股份等。(2)农药:当前大多数农药产品的价格在相对底部,后续随着海外市场去库存周期接近尾声,新周期备货需求将带动农药刚需逐步释放,预计农药行业公司业绩有望触底回升。建议关注:兴发集团、扬农化工、江山股份、润丰股份等。   (3)纯碱:近期,部分厂家按计划降负减产,供给增量有限。叠加重碱下游光伏玻璃新增产能投产,预计对纯碱需求量增加,纯碱价格将小幅上行。建议关注:远兴能源、山东海化、中盐化工、双环科技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4-05-14
    • 生物医药行业周报:设备更新换代政策持续推进,下半年需求集中释放可期

      生物医药行业周报:设备更新换代政策持续推进,下半年需求集中释放可期

      化学制药
        行业观点   自3月份国家版设备更新采购政策发布以来,医疗端具体政策不断推进,市场期待较高,行业龙头公司普遍认为本次更新换代政策为本金直   接支持采购,或比2022年底贴息采购政策规模更大,引发新一轮医疗设备采购热潮。目前已有较多省份公布医疗设备更新实施具体方案,有望在下半年带来较大增量需求,相关设备龙头企业有望显著受益,建议关注相关标的!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省公布有关医疗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覆盖品类逐渐明确。其中,江苏、广东、湖北等明确采购设备数量,江苏鼓励具   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和信息化设施更新,到2027年力争更新24万台(套),其中2024年推进任务为力争更新7万台(套);广东到2024年底,更新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以及手术机器人等设备   0.6万台;到2027年底,更新以上设备超过2万台;湖北力争到2027年,每年更新CT、核磁共振、DR、彩超、直线加速器等设备300台套,改造病床10000个。   目前从已发布方案来看,设备更新主要围绕国家发布的四大领域(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不同区域在设备品类、更新场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别。   目前各省正在紧锣密鼓推进,时间节奏逐渐清晰,有望在半年为医疗设备采购市场带来增长需求。近期青海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规划,给全国实施时间节奏提供参考。方案将分三个阶段实施:   2024年6月前为启动阶段,将制定医疗领域专项方案,并由行业主管部门对标国家相关规范,制定设备更新的支持范围、标准界定、补助额度、兑现方式、实施主体等。   2024年6月-2027年12月为实施阶段,行业主管部门将根据摸底调查情况,衔接专项方案,按照轻重缓急、产业基础、企业意愿和群众需求,科学合理制定年度计划,并制定设备更新清单,定期举行政银企商专题对接活动。   2028年上半年为评估阶段,将全面评估工作成效,总结经验做法,提出常态化推进意见。   国家和地方明确提供资金支持,有望从本金端解决医疗设备资金采购问题。国家明确中央投资、中央财政资金等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肯定是有资金支持的,而且支持会是有力度的。同时,当前各地政府也都在认真研究,会结合各自财力的实际情况,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其中江苏提到,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国家资金基础上,明确提出用好省卫生健康专项资金,对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给予补助支持等。   资料来源:政府官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行业观点   本周我们发布了关于科兴制药(688136.SH)的深度报告《多国GMP验厂节奏符合预期,白紫出海欧盟确定性较强》,重点剖析了科兴制药出海进展和未来展望。   投资建议:   1)欧盟市场空间大格局好,公司白紫欧盟销售额峰值有望超7亿元。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3年末,公司引进的12个产品已同40余个国家与客户签约并陆续提交了引进产品的注册申请。其中,大单品白蛋白紫杉醇重点出口欧盟,已于2024年5月顺利通过欧盟GMP现场检查,并与欧洲及南美洲35个国家的合作伙伴签约,有望于2024H2在欧盟商业化,成为全球第二家进入欧盟市场的白紫仿制药企业,放量   确定性较强。欧盟医疗支出水平较高,且以公共医疗支出为主,药品可及性及定价规范性较强。德、法、意、西、英五国在欧洲医药市场   占比超6成,将是公司白紫仿制药推广的第一梯队国家。白蛋白紫杉醇作为高端复杂制剂,是抗肿瘤核心治疗药物,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的一线治疗,以及转移性乳腺癌的二线治疗,在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方面具备显著临床优势。欧盟白紫剂型替代空间广阔,2020年欧盟白紫渗透率仅为15%,远低于中、美、日等国白紫渗透率水平,未来伴随更多仿制药企业的参与,欧盟白紫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我们对白紫在欧盟市场空间进行了初步测算,在50%渗透率的中性假设条件下,公司白紫欧盟市场销售额峰值有望超7亿元。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4-05-14
    •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点评:压制因素逐步消化,板块业绩企稳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点评:压制因素逐步消化,板块业绩企稳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上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2.98%,在申万32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幅为2.43%,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2位,分别跑输医药生物(申万)、沪深300指数0.55、0.13百分点。截止2024年5月7日,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为32.09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1,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15.71%,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193.93%、131.25%。   2023年医疗器械板块营收、利润同比双降,体外诊断、医疗耗材行业拖累明显。2023年板块实现营收2346.96亿元(-26.68%),归母净利润390.19亿元(-50.74%),扣非归母净利润310.63亿元(-58.21%)。分版块看,2023年疫情相关业务大幅减少,体外诊断行业销售额下降明显,2023年行业实现营收541.36亿元(-67.09%),归母净利润95.16亿元(-79.90%),扣非归母净利润48.80亿元(-89.65%),较大程度拖累器械板块整体业绩;受医疗新基建、设备更新、贴息贷款、国产替代等政策支持,医疗设备行业延续订单增长态势,2023年实现营收1114.28亿元(+10.01%),归母净利润215.23亿元(-0.03%),扣非归母净利润197.07亿元(+8.33%);2023年医疗耗材板块实现营收791.32亿元(-4.33%),归母净利润79.80亿元(-22.83%),扣非归母净利润64.76亿元(-28.03%),板块增速下降主要系部分耗材集采降价、疫情相关产品销售减少、医疗反腐下产品入院销售减缓。   压制因素逐步消化,板块业绩及盈利能力企稳。板块逐步走出疫情消退、医疗反腐的影响,2023Q4、2024Q1分别实现营收586.93亿元(YoY-26.53%,QoQ+5.17%)、582.34亿元(YoY-2.04%,QoQ-0.78%)。2024Q1板块整体盈利能力改善明显,毛利率环比提升1.73pct至50.43%,净利率环比提升7.46pct至17.71%,体外诊断、医疗设备、医疗耗材行业毛利率及净利率均趋于稳定。   投资建议:集采规则趋于成熟,我们认为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可在集采下快速放量,国产品牌有望凭借供应链优势、性价比与本土临床创新在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并实现集中度提升,维持行业“领先大市”评级。其中,我们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心脉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同时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家用器械企业鱼跃医疗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4-05-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