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消化道黏膜疾病治疗药物的精准化迭代路径解析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消化道黏膜疾病治疗药物的精准化迭代路径解析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药
        中国消化道黏膜疾病药物治疗行业市场持续扩张,主要受到肠道黏膜疾病和胃黏膜疾病患者群体增加的影响。肠道黏膜疾病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患病率逐年增加,胃黏膜疾病则与高强度生活压力及不良生活习惯相关,中青年群体患病风险居高。幽门螺杆菌感染难治性为消化道疾病埋下长期风险,政府多维度防控工作发力,从治疗方案推荐及居民防治意识提升等方面推进早筛早治,为药物治疗营造充足空间。长期来看,伴随疾病防控部门对消化道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增加,加之居民自诊率和养胃意识提升,药物治疗市场将实现进一步放量,新药研发及大规模商业化实现也将为市场扩张提供新动力。
      头豹研究院
      27页
      2024-06-21
    • 中国生命科学政策导向及产业园研究报告

      中国生命科学政策导向及产业园研究报告

      医药商业
        生命科学行业正在不断发展。该行业发展得到了诸多因素支持。其中,较为重要的四个因素包括利好政策、行业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创新水平提升。   政策-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以及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等。   生命科学行业发展-现今,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比较时,中国的生物制药业在基因工程和创新药物研发方面的成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许多其他成熟市场国家的水平。此外,202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到7.6万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预测,202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将稳定增长至13.0万亿元,实现9.5%的复合年增长率。   人口结构-中国的人口结构正朝着有利于生命科学企业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通常需要提高个人的医疗保健水平。依据瀚亚投资(中国)的数据,到2035年,中国的老龄人口(60岁及以上)预计将达到4.0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5%。据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可能超过劳动年龄人口。   生命科学研究和创新-科研创新水平是在一个地区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任何行业领域培育新商业机会的关键。大学及其培养的毕业生为科研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用于研发新产品的资金同样重要。在生命科学领域,从创新药到创新医疗器械都可以称之为新产品。如果这些新产品具有开创性,那么它们就能推动产品创新。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制药市场之一。通过投资相关研发,中国正不断努力在药品和医疗设备质量上取得更大突破。   以上四个方面以及其他因素不仅将推动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内商机涌现,还将积极影响国内对生命科学相关商业地产的需求,尤其是本报告所提及的五个城市市场。
      戴德梁行有限公司
      37页
      2024-06-21
    • 创新药行业2023年报和2024年1季报分析

      创新药行业2023年报和2024年1季报分析

      生物制品
        创新药板块:持续推荐,产业趋势较为明确,政策支持,呈现多主线投资机会   出海兑现商业化价值:高度创新品种,有望分享欧美高支付市场   中国创新药出海趋势较为明确,自2020年开始,无论是权益授出的形式亦或是产品获批上市的形式,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市公司已完成20余项药物/在研药物海外权益的授出并且有6款创新药在美国获批上市,6款获批创新药为:贝伐珠单抗、F-627、呋喹替尼、特瑞普利单抗、托珠单抗、利培酮缓释微球。   国内兑现商业化价值:政策支持态度较为明确,真创新药品种有望带来更丰厚的研发回报   4月9日至11日,医保局官方微信公众号连续三天,累计共发布8篇推文,内容涉及DRG/DIP政策的理解、对医疗行为的影响以及最为重要的群众利益受损监督举报电话渠道发布。此事体现了医保局对政策落地执行进一步加强监督的决心和行动。同时,近日医保局也发布2篇推文回顾了广西、福建两省医疗机构加速回款,纾解企业现金流压力的成果。此事体现了医保局对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关切和成果。此外,近期北京、广州黄埔等多地发布促进鼓励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对创新药应用和支付的支持进一步较为明确提升,多地的政策均反映了地方医保局及相关部门在积极推动创新药落地使用,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个股高速成长兑现价值,临床管线具有重大突破   每年有多个重磅学术会议举行,包括ASCO,ESMO,WCLC等。多家创新药公司将在会议上披露在研产品临床数据。首次POC产品以及显著优于现有临床治疗效果的产品更具有投资价值。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创新药产业趋势较为明确,政策对“真创新”的支持态度较为明确。随着真创新好品种越来越多,商业化价值兑现呈现多元化,建议   结合催化节奏和估值空间关注:   1)海外商业化兑现为主:科伦博泰生物(H)、和黄医药(H)、和誉医药(H)、荣昌生物(H)、百奥泰、百济神州、百利天恒、迈威生物;   2)国内商业化兑现为主:中国生物制药(H)、恒瑞医药、亿帆医药、信立泰、贝达药业、艾迪药业、康诺亚(H);   3)个股高速成长兑现为主:信达生物(H)、迪哲医药、康方生物(H)、泽璟制药、君实生物、绿叶制药(H)、益方生物、复宏汉霖(H)、加科思(H)、艾力斯   风险提示:个别公司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上市药物价格降幅超预期,商业化竞争风险,政策波动的风险,市场接受度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4-06-21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报告:Verona Pharma:COPD疗效再上一个台阶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报告:Verona Pharma:COPD疗效再上一个台阶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COPD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亟需新药:COPD的全球患病率高达10.3%,是全球第三大死因。尽管目前已有接近40种药物获批,但仍有56%的患者对疾病控制感到不满意。即使是三药联用(LABA/LAMA/ICS),仍有不少患者每年经历至少两次急性发作。此外,该领域已经40年未出现过全新机制的药物,这进一步突显了开发创新治疗方法的紧迫性。   新药Ensifentrine具备多种优势:(1)COPD全新机制,疗效明确,安全性好,benefit/risk比值高,在现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还可带来额外临床获益;(2)受众群体大:ENHANCE研究纳入的患者中30%为1L疗法,其余为2L或3L,且疗效不受Eosinophil水平影响,适用范围(US)约860万患者。相比之下,Dupilumab(IL-4/13)仅适用于约30万患者;(3)由于Ensifentrine的主要功能为气管扩张,所以理论上对哮喘、囊性纤维化都能起效,因此其市场空间后续有望扩容一倍以上;(4)相比LABA,Ensifentrine的安全性更好,临床地位有望超越LABA;(5)用药依从性好,Ensifentrine是小分子药物,所以可以和其他小分子药物作为复方吸入制剂,不增加患者用药便捷性方面的负担。   风险提示:Ensifentrine获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专利延期不及预期的风险;竞品疗效大超预期的风险;药物上市后出现额外副作用的风险;价格管控的风险;Ensifentrine与LAMA联用临床失败的风险;Ensifentrine与LABA联用缺乏协同效应的风险;美国继续推迟降息,融资环境恶化的风险等。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页
      2024-06-21
    • COPD行业专题:沉寂十余年,新疗法启航

      COPD行业专题:沉寂十余年,新疗法启航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全球约5亿患者可对标糖尿病,行业天花板高,且国内诊断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第三大死因,2019年造成323万人死亡,在全球范围内共有约5亿患者,患者基数大,行业天花板高,我们认为可对标糖尿病。同时,我国COPD诊断率仅为26.8%,控制率仅为20.2%,均远低于美国同指标数据,我们认为国内COPD诊断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十余年未有新疗法获批,COPD药物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COPD领域已经有数十年未有新疗法获批,虽然最高标准的三联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但仍有大约一半患者在接受三联治疗后出现COPD急性加重。此外,大约56%的患者对维持治疗感到不满意,我们认为COPD用药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亟需新药。   新型疗法获批在即,COPD治疗领域有望迎来新的增长周期。COPD新疗法有望迎来新突破:(1)Ensifentrine:PDE3/PDE4双靶点抑制剂,不区分治疗背景与急性加重史,均可使患者临床获益,适用人群广泛,预计2024年6月26日PDUFA,重磅催化可期;(2)Dupilumab:靶向IL-4Rα,有望成为COPD领域首个生物药,两项Ⅲ期临床数据高度吻合,疗效优异且确切。Dupilumab原计划于2024年6月27日PDUFA,但因FDA要求对提交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更多的分析,PDUFA日期被推迟到2024年9月27日;(3)Tezepelumab:当前生物药疗效最佳品种,Ⅱ期数据表现亮眼,AstraZeneca正在积极规划Tezepelumab治疗COPD的Ⅲ期临床试验。我们认为,随着Ensifentrine和Dupilumab陆续获批以及后续Tezepelumab等优效品种临床持续推进,COPD治疗领域有望迎来新的增长周期。   投资建议:目前国内相关标的对应管线仍处于较早期阶段,建议关注三生国健(SSGJ-611,IL-4Rα)、迈威生物(9MW1911,IL-33R)、中国生物制药(TQC3721,PDE3/4)和恒瑞医药(HRS-9821,PDE3/4)。   风险提示:新药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新药安全性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4页
      2024-06-21
    • 医药生物:医保目录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关注重点公司及品种

      医药生物:医保目录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关注重点公司及品种

      生物制品
        事件:   近日,《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及《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发布。续约和竞价沿用去年规则,将与定稿后的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一并公布。   点评:   时间节奏、流程和过往医保目录调整基本一致,分为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和公布结果五个阶段。准备阶段(2024年5-6月)、申报阶段(2024年7-8月)、专家评审阶段(2024年8-9月)、谈判/竞价阶段(2024年9-11月)、公布结果阶段(2024年11月)。   区别是增加了一类调出的规则:(1)近3年未向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供应的常规目录药品。(2)截至2024年6月30日,未按协议约定保障市场供应的谈判药品。   根据药品适应症获批上市的时间,我们梳理了可以参加本轮医保谈判的品种,建议重点关注以下药品的后续进展。   按品种:1)PD-1类,国产药品特瑞普利单抗和替雷利珠单抗皆可能通过适应症发生重大变化条件申报。2)EGFR类,国产药品贝福替尼可能通过适应症发生重大变化条件申报。3)BTK类,国产药品泽布替尼可能通过适应症发生重大变化条件申报   按公司:   A股公司及重点品种——①恒瑞医药:富马酸泰吉利定(首次)、氟唑帕利(新适应症)、达尔西利(续约)、阿得贝利单抗(首次),②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新适应症)、泽布替尼(新适应症),③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新适应症),④贝达药业:贝福替尼(新适应症),⑤迪哲医药:舒沃替尼(首次),⑥泽璟制药:重组人凝血酶(首次),⑦罗欣药业:替戈拉生(续约+新适应症),⑧微芯生物:西达本胺(新适应症),⑨上海谊众:紫杉醇胶束(首次)。   港股公司及重点品种——①中国生物制药:贝莫苏拜单抗(首次)、安罗替尼(新适应症)、安奈克替尼(首次)②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首次)、依沃西单抗(首次),③绿叶制药: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首次),戈舍瑞林(新适应症),紫杉醇脂质体(续约),④石药集团/倍而达:瑞泽替尼(首次)⑤翰森制药:阿美替尼(续约),⑥云顶新耀:布地奈德肠溶胶囊(首次)。   海外公司及重点品种——①诺华制药:英克司兰钠注射液(siRNA)(首次)、司库奇尤单抗(续约+新适应症);②礼来:替尔泊肽(首次),③辉瑞:阿布昔替尼(续约+新适应症)、洛拉替尼(续约),④罗氏制药:法瑞西单抗(首次),⑤卫材药业:仑卡奈单抗(首次),⑥阿斯利康:奥希替尼(续约),⑦赛诺菲:度普利尤单抗(续约+新适应症)。   风险提示:医保政策变动,企业策略无法预测的风险,药品竞争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6-21
    • 医药行业周报:Woolsey小分子疗法2期临床结果积极,用于治疗ALS

      医药行业周报:Woolsey小分子疗法2期临床结果积极,用于治疗ALS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6月20日,医药板块涨跌幅-1.40%,跑输沪深300指数0.68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2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设备(-0.07%)、医疗研发外包(-0.32%)、血液制品(-0.67%)表现居前,线下药店(-2.97%)、医院(-2.69%)、医药流通(-1.98%)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博济医药(+20.03%)、诺泰生物(+18.64%)、百花医药(+10.10%);跌幅榜前3位为广誉远(-8.64%)、太安退(-7.69%)、乐心医疗(-6.35%)。   行业要闻:   近日,Woolsey宣布,公司在研药物Bravyl在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2a期临床研究REAL中耐受性良好,并且显著降低血液中关键生物标志物神经丝轻链(NfL)的水平。Bravyl是一款Fasudil的口服剂型,Fasudil是一种强力的Rho激酶(ROCK)抑制剂,通过抑制ROCK活性,可能对抗神经退行性病变并促进神经元再生。   (来源:Woolsey)   公司要闻:   普利制药(300630):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签发的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上市许可,该药由礼来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并完成研制,于1958年获得FDA批准上市。   中源协和(600645):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武汉光谷中源药业有限公司于近日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签发的关于VUM02注射液新增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   诺诚健华(688428):公司发布公告,创新药Tafasitamab(坦昔妥单抗)与来那度胺联合治疗不适合作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成年患者的生物制品许可(BLA),近日已获国家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   国药现代(600420):公司发布公告,孙公司DALI Pharma收到波兰药监局药品注册办公室核准签发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的上市许可,该药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6-21
    • 医药生物行业2024年中期投资策略:医疗生态趋于重构,关注底部优质资产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2024年中期投资策略:医疗生态趋于重构,关注底部优质资产机会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宏观环境层面,《生物安全法案》靴子有望于年内落地,海外生物医药投融资逐步回暖,美联储降息预期明确,创新药产业链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修复。   国内政策层面,24H2整体政策基调逐渐明朗化:一是药品和器械集采提质扩面;二是2024年实现DRG/DIP改革全覆盖,研究对创新药和先进医疗技术应用给予在DRG/DIP付费中除外支付等政策倾斜;三是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制定关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适时优化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四是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持续推进和各地方的落实,有望为设备采购带来增量资金来源。   影响医药板块业绩的集采和行业整顿等因素在逐季度出清。集采影响方面,药品集采已经进行九批,大品种基本已集采,对于药品公司的业绩影响基本出清;国采四批+省级联盟集采也预计已覆盖器械80%以上的品类,集采对于器械公司的业绩影响也将于年底出清。行业整顿影响方面,手术量在环比逐季度恢复,新产品进院速度也在环比改善,设备招标在逐月恢复。由于去年7月开始的医药反腐对于上市公司23H2业绩影响较大,今年下半年医药板块将实现表观高速增长。   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向:第一类是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由于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具有低渗透率、强定价能力、患者真正获益的属性,且是国内医保/商保等支付方大力支持的产品,因而这类企业是医药行业里成长性最好的资产;第二类是有国际化能力及潜力的公司,国内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在未来5-10年有望诞生更多大市值医药公司;第三类是生物医药领域符合“四新”(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标准,代表新质生产力的行业及公司,如前瞻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技术的企业;第四类是银发经济大背景下能够满足C端居家养老需求、自费属性的产品如康复养老、中医中药等行业。   2024年中期策略投资组合:A股:迈瑞医疗、新产业、迈威生物-U、智翔金泰-U、澳华内镜、艾德生物、振德医疗、美好医疗、拱东医疗;H股:科伦博泰生物-B、康方生物、和黄医药、爱康医疗。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或进度慢于预期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药品、器械、服务领域监管政策调整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4页
      2024-06-21
    • 海外创新药龙头研究系列(一):礼来LLY.N:从管线变动趋势看MNC未来研发策略-降糖领域加速兑现,肿瘤、自免管线持续加码

      海外创新药龙头研究系列(一):礼来LLY.N:从管线变动趋势看MNC未来研发策略-降糖领域加速兑现,肿瘤、自免管线持续加码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小细胞肺癌、乳腺瘤)、免疫(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应性皮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疼痛等治疗领   域。截至2024Q1,礼来的管线中有68个项目,其中糖尿病领域24种(占比35%),肿瘤领域9种(占比13.2%),免疫疾病15种(占比22%),神经退行性疾病16种(占比23.5%),疼痛领域4种(占比5.9%)。与2022年报所披露管线相比,礼来截至2024Q1新增在研管线17项,主要集中在糖尿病、肿瘤及免疫疾病等领域。新管线布局主要包括GLP-1R、GIPR、CDK4/6、RET等靶点;此外,截至2024Q1获批新药5种,从现有在研管线中消失10项。   内分泌领域:替尔泊肽领跑全球减重降糖市场,多项新适应症持续开发。2023年礼来内分泌领域产品替尔泊肽(Tirzepatide)上市,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及减重适应症。替尔泊肽是首个且目前唯一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重受体激动剂。除了已上市的针对肥胖适应症的替尔泊肽,目前礼来多项针对新适应症的管线处于开发阶段,包括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风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Retatrutide是一种由GIP肽骨架设计而成、含39个氨基酸的单肽,可在GLP-1R、GCGR和GIPR上实现三重激动活性,人体内平均半衰期长达6天。2023年5月Retatrutide率先启动三项全球III期减重临床(TRIUMPH-1/2/3),分别纳入伴有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膝骨关节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肥胖患者,预计2026年初步完成。   肿瘤领域:低估值下加速配置优质资产,CDK4/6抑制剂Abemaciclib获批后保持增势。在肿瘤领域,礼来拥有CDK4/6抑制剂Abemaciclib这一大单品,RET抑制剂Selpercatinib与BTK C481S抑制剂Pirtobrutinib也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但相比其在代谢、神经及自免领域的品种潜力,肿瘤领域的表现在众多MNC中并不突出。2023年以来,礼来明显加速肿瘤领域收购扩张步伐,补强肿瘤领域短板。2023H2礼来单笔并购交易金额基本在3-20亿美元,低估值下配置肿瘤领域优质资产;此外,礼来在2023H2还收购了Sigilon、Versanis等Biotech,进一步巩固其代谢、自免领域既有优势。   免疫领域:IL-13/IL-23p19陆续获批。Lebrikizu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旨在通过靶向和抑制白细胞介素-13(IL-13)发挥作用。IL-13是一种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哮喘和特应性皮炎(也称为异位性皮炎)。通过阻断IL-13作用,lebrikizumab可减少炎症和相关症状;Mirikizumab(商品名:Omvoh)用于治疗中度到重度溃疡性结肠炎,通过靶向白细胞介素23(IL-23)的p19亚单位来发挥作用,为对常规疗法或生物制剂治疗反应不足的成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神经退行性疾病:GBA1基因疗法变动,Donanemab或将在美完全获批。2023年以来礼来新增管线中,PR001是一种基因替代疗法,用于治疗因GBA1基因突变导致的1型和2型戈谢病,截至2024Q1,礼来从Prevail获得的PR001已终止一项2型戈谢病II期研究,但至少有一个GBA1突变的1型戈谢病和帕金森病相关临床仍在推进中;礼来在研的AK-OTOF基因疗法旨在治疗由OTOF基因突变引起的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这项治疗通过特定的病毒载体向耳蜗传送健康OTOF基因,以恢复听力功能;Donanemab由礼来开发,是一种靶向仅存在于已形成斑块中的特定形式Aβ(Aβ的N端第3位焦谷氨酸化,简称N3pG-Aβ)的人源化IgG1抗体,2024年6月10日,FDA通过神经系统药物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讨论,并以11:0全票赞成推荐礼来Donanemab用于治疗早期AD患者。   疼痛领域:新增管线主要布局AT2R抑制剂。AT2R抑制剂为靶向并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2型(Angiotensin II Type2Receptor,AT2R)药物,适应症为神经痛。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强效血管收缩肽,通过作用于其受体(主要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1型AT1R、血管紧张素II受体2型AT2R)发挥作用,以调节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目前在研管线中进展最快的AT2R激动剂为Buloxibutid,其新冠病毒感染和特发性肺纤维化适应症试验处于临床III期;神经痛适应症AT2R靶点相关药物目前在研管线仍较为早期,主要集中于临床I期和临床前阶段。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4-06-21
    • 医药生物周报(24年第21周):人工耳蜗或将纳入国采,设备更新政策进入项目申报阶段

      医药生物周报(24年第21周):人工耳蜗或将纳入国采,设备更新政策进入项目申报阶段

      中药
        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医药商业板块领跌。本周全部A股下跌0.09%(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0.91%,中小板指上涨0.88%,创业板指上涨0.58%,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0.75%,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0.33%,生物制品下跌0.01%,医疗服务上涨0.68%,医疗器械下跌0.65%,医药商业下跌5.78%,中药下跌2.84%。医药生物市盈率(TTM)31.78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32.80%分位数。   人工耳蜗开启信息维护,有望通过国采进一步实现进口替代。2024年6月6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开展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人工耳蜗或将成为新的国采高耗品种。目前国内共有6家生产人工耳蜗产品的企业,3家进口企业科利耳、美迪医疗、领先仿生,3家国产诺尔康、力声特、弘鼎康医疗,产品挂网价格从8万到27万不等,有望通过集采实现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参考前四次高耗国采的降价情况,叠加人工耳蜗市场参与者较少,价格降幅有望趋于合理,国产企业有望通过集采推动进口替代。   设备更新政策进入项目申报阶段。当前医疗设备更新政策处于各省项目申报/审批阶段,截至6月中旬,已有安徽、广东省、广西省的项目进行公示/发布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总投资额分别为54、34、7亿元,涉及CT、超声、磁共振、DSA、内窥镜、呼吸机等设备。参照该体量,假设10个经济较发达省份的省均投资额30-40亿元,其余省份的省均投资额10-15亿元,总需求规模有望达到大几百亿级别。项目周期方面,广西省给出的预计项目实施周期为6个月,2024年7-9月进入项目招投标阶段,9-12月完成设备安装交付验收工作。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4-06-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