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332)

    •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再论消费医疗天时地利,重点推荐欧普康视、长春高新、智飞生物等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再论消费医疗天时地利,重点推荐欧普康视、长春高新、智飞生物等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周、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3.00%、-18.26%,相对沪指的超额收益分别为2.02%、-9.38%。本周医疗器械、生物制品、中药等股价较为强势,商业、医疗服务及化学制药等股价较为弱势;本周涨幅居前三诺生物(+24.10%)、欧普康视(+23.92%)、长春高新(+20.14%),跌幅居前润都股份(-15.87%)、上海谊众(-7.42%)、新华制药(-7.15%)。涨跌表现特点:机构重仓的大市值公司股价较强,比小市值公司涨幅明显;消费医疗涨势凸显,尤其是眼科、生长激素、第三代CGM等板块;CXO板块及原料药板块相对较弱。   OK镜终端放量有望提速,疫后消费医疗有望加速增长。2022年6月网传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征求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和操作规范意见的函,提出对角膜塑形镜验配机构与人员的要求。我们认为如果政策落地,将有望促进视光终端数量有望进一步扩张以及OK镜行业扩容,眼科医疗服务行业有望发展提速。另一方面,随着疫情趋势回落平稳,6月份逐步复工复产。我们预计认为进入Q3季度,由于暑期是医美、医疗服务、尤其是眼科视光屈光等的消费旺季,在需求延迟叠加新增需求释放下,消费医疗有望实现加速增长。尤其近视防控加快发展带来眼科产业链增长提速,水光针新规及再生医学类新材料带来医美公司加快发展。长期来看,我们认为随着中国医疗消费水平逐步提升,患者诊断意识加强、医疗保健消费升级将带来量价齐升,消费医疗成长空间广阔,消费医疗成长逻辑不变。当前时点尤其看好眼科产业链、医疗服务、医美等。   基款斑秃系统性疗法巴瑞替尼获批,首款国产PCSK9单抗申报上市!来自信达生物:6月14日,美国FDA批准礼来和Incyte公司联合开发的口服JAK抑制剂巴瑞替尼上市,用于治疗严重斑秃成人患者。这是FDA批准用于治疗斑秃的首款系统性疗法。6月13日,信达生物的PCSK9单抗托莱西单抗(研发代号:IBI306)申报上市获受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首款申报上市的国产PCSK9单抗,有助于打破进口垄断。   具体配置思路:1)眼科耗材、药品及服务领域:欧普康视、兴齐眼药、爱博医疗、爱尔眼科等;2)医疗服务领域:爱尔眼科、海吉亚医疗、三星医疗等;3)医美领域:爱美客、华熙生物、华东医药、昊海生科等;4)品牌中药领域:同仁堂、太极集团、佐力药业等;5)创新药及产业链领域:博腾股份、药明康德、九洲药业、凯莱英等;6)BIOTECH类创新药:康方生物、信达生物、亚盛医药等;7)原料药领域:华海药业、同和药业、普洛药业、司太立、天宇股份等;8)疫苗领域:智飞生物、康泰生物、万泰生物等;9)生长激素领域:长春高新、安科生物等;10)血制品领域:博雅生物、天坛生物等。   风险提示:药品或耗材降价超预期;新冠疫情反复;医保政策进一步严厉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2-06-19
    • 医药供应链自主可控——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百花齐放,国内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医药供应链自主可控——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百花齐放,国内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试剂行业品类繁多,研发、生产、服务多环节壁垒较高。生命科学产品行业主要集中在蛋白类、核酸类以及细胞类三大试剂以及模式动物。1)研发端,每类试剂种类均达万种,单一企业很难全部覆盖所有品类满足下游需求,且每样产品的评价指标,适用范围各异,较难形成规范化模板,研发难度较大。2 )生产端,以重组蛋白试剂为例,培养基配方、工艺技术参数等属于核心机密,需经过多方多次调试方可成功。3 )服务端,科研机构客户需求多样,工业客户要求较严,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客户黏性。4)商业模式:通过品类扩增、产业链整合形成规模效应。   行业受益于上游生物药市场快速扩容、政策支持,市场规模达百亿级别。1 ) 国内生命科学领域资金投入增速迅猛,预计CAGR为18.8%,将从2019 年的866 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2434亿元。由此将会带动研发端、生产端生命科学试剂行业快速扩容。2)政策导向下,创新是药企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生命科学试剂行业的卖水人属性突显,有望在行业发展路径中持续受益。3 )市场规模全球千亿,国内百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2019 年达到175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246亿美元,CAGR为7.1%。中国市场增速较快,预计2024年将达到260亿元。   国产替代如何实现:1 )不同试剂种类扩充,覆盖多品类产品,提升客户数量及范围,重点关注企业SKU新增速度以及新品类拓展进度;2)加强产业链体系建设,逐步拓展产业链上游、中游制造能力、下游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及客户认可度,重点关注企业海外业务占比提升速度。   海外龙头成长路径,给国产企业的提示:内生+外延。1)加强研发,巩固自身优势品种,提高客户黏性及品牌影响力;2)紧跟产业趋势,把握产业性机遇,以工业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外延并购重组,明确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业务方向(如mRNA疫苗、基因治疗等领域)。   关注个股。蛋白类试剂:金斯瑞、义翘神州、百普赛斯、近岸蛋白等;酶试剂:诺唯赞等;IVD 原材料:菲鹏生物等;科学试剂服务:泰坦科技、阿拉丁、优宁维等;细胞类试剂:奥浦迈等;模式动物:药康生物、南模生物、百奥赛图等。   风险提示: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行业景气度下降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1页
      2022-06-17
    •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报告:理性看待集采,关注疫情后的医疗需求复苏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报告:理性看待集采,关注疫情后的医疗需求复苏

      医疗服务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2022 年 5 月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 3.62%,在申万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 28 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幅为 2.31%,在6 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 5 位。截止 2022 年 6 月 1 日,医疗器械板块 PE 均值为 17.28 倍, 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折价26.44%,相较于沪深 300、全部 A 股溢价 58.07%、28.01%。   全球新冠新增病例不断下降,仍需密切关注奥密克戎新亚型。截至 6月 1 日,海外新冠新增病例持续下降,其中欧洲、地中海、东南亚等地区的新发病例数持续降低,但美洲(+9%)和西地中海地区(+1%)新增病例环比均有上升;国内疫情逐步稳定,整体向好。上海、吉林等地疫情已进入尾声,北京疫情已现拐点;奥密克戎新亚型 BA.4、 BA.5和 BA.2.12.1 在全球的流行率均有所上升,引发南非、美国等地新发病例数持续攀升。新毒株可能拥有更高的传播性、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可能逃脱此前感染新冠病毒或接种新冠疫苗所提供的免疫保护,仍需密切关注。   器械集采持续扩面,应理性看待其影响。未来器械带量采购将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但器械集采呈现降价幅度缓和的趋势,竞价规则也趋向于灵活,并且向临床需求倾斜。我们认为部分创新能力强、产品竞争格局较好的厂家,可通过集采快速进入主流医院,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   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关注既往被疫情压制的医疗需求复苏。上海等多地复工复产,国内物流运力阻碍解除,部分医疗设备、器械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恢复,同时,封控期间由于供应及就诊的限制,医疗终端需求减少,疫情解除后就诊限制解除,产品进院恢复,我们认为院内手术量(如疫情造成后延的择期手术)有望迎来回弹,院外消费医疗部分(近视防控、脱敏治疗等)销售也将持续回温。   投资建议:集采持续背景下,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对应的产品竞争格局重要性进一步增加;国内疫情趋稳,各地复工复产后医疗器械供应有所恢复,在疫情限制解除后,院内外诊疗量均有望回升。院内需求方面,我们看好与可择期进行的诊疗活动相关的、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南微医学、迈瑞医疗、惠泰医疗等;院外需求方面,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产品竞争格局较好的脱敏治疗龙头我武生物等;产业链上游方面,我们看好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和国产替代的生命科学试剂研发企业诺唯赞,关注国产化蛋白生产企业义翘神州、百普赛斯等。   风险提示: 防疫政策变化,集采政策变化,医疗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2-06-17
    • 基础化工周报:MDI、DMC价格上涨,持续看多光伏材料、生物柴油

      基础化工周报:MDI、DMC价格上涨,持续看多光伏材料、生物柴油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本周国际原油价格整体震荡上行,本周布伦特均价为 121.4 美元/桶,较上周均价上涨 1.2 美元。考虑到俄乌局势的长期复杂性,以及全球范围内的需求恢复,我们仍然看好国际油价保持在目前的较高水平。近期,我们持续推荐以三氯氢硅、EVA 等为代表的光伏上游材料的投资方向。今年光伏级三氯氢硅的供给非常有限,我们看好未来多晶硅产能持续投放下三氯氢硅的行业高景气度,重点推荐【三孚股份】。近期国内外生物柴油价格持续上涨,高油价及海外柴油混掺政策影响下需求强劲,同时近期国内地沟油价格上涨趋缓,生物柴油盈利有望触底反弹,强烈推荐国内生物柴油龙头【卓越新能】。受益于光伏需求拉动,春节后 EVA价格大幅上涨,目前光伏料价格已经上涨至 30000 元/吨以上,考虑到传统下游需求的复苏和光伏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今年四季度前国内主要新增产能释放告一段落,EVA 价格有望在三季度持续上涨,重点关注【东方盛虹】【联泓新科】和【荣盛石化】。今年以来,国内磷矿石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国内 30%品位磷矿石价格普遍上涨至 1000 元/吨,海外磷矿石价格更是在 1500 元/吨,高品位磷矿石价格甚至达到 2000 元/吨,近几年在环保、矿石治理等背景下,国内磷矿石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磷矿石资源保护意识明显提升,我们看好国内磷矿石价格的中长期上涨趋势,重点推荐【云天化】、【兴发集团】等。同时,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确定性较强的高成长公司,如三孚股份(光伏级三氯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等)、兴发集团(精细磷化工)、黑猫股份(特种导电炭黑)、亚钾国际(钾肥)、广汇能源(煤炭及天然气)、利尔化学(草铵膦)和百龙创园(阿洛酮糖)等个股。   重点数据跟踪   价格涨跌幅:本周化工产品价格涨幅前五的为聚合MDI(7.57%)、碳酸二甲酯(7.02%)、MTBE(5.78%)、纯MDI(5.24%)、PTA(4.62%);本周化工产品价格跌幅前五的为醋酸 (-11.33%) 、 环氧乙烷 (-7.80%) 、 PX (-7.65%) 、醋酸乙酯(-5.61%)、丙烯酸(-4.38%)。   价差涨跌幅:本周化工产品价差涨幅前五的为丙烯(石脑油法) (583.57%) 、醋酸丁酯(116.98%)、锦纶7 切片(50.82%)、锦纶6 切片(50.82%)、PTA(44.32%);本周化工产品价差跌幅前五的为己内酰胺(-500.00%)、甲醇(-312.12%)、丙烯(MTO法)(-119.70%)、环氧乙烷(-47.13%)、丙烯(PDH法)(-34.51%)。   风险提示: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 海外疫情控制不力导致复苏低于预期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2-06-17
    • 2022年中国中药行业概览(摘要版)

      2022年中国中药行业概览(摘要版)

      中药
        中国中药行业政策市场综述   高质量标准为日本汉方行业长期发展保驾护航,其占全球中药市场份额约75%。相比日本汉方市场,中国中药行业在对药材栽培、采集、加工、加工后处理等全过程的品质管理上还有很长路要走   中国中药行业产业链情况   中药产业链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中药材种植、中药制造生产及中药销售;其中,中药制造生产包括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及中成药,下游销售分为电商平台、零售药店及医疗机构。上游中药材:源头把控,坚守底线,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中药:限制和规范中成药集采和发展并举,重点扶持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创新药;下游:推动医保支持政策提着全局,医院端受益。   中国中药行业分析   随着行业政策加速落地,未来发展超势清晰,或将加速市场扩容。中药注册分类重大改革,分类更简洁充分适应中药研发规律;“三结合“中药评审体系,强调人用经验在中药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二者指明研发路径,助力中药传承创新。2021年中药申报数量为1371个(+190%),达到近6年中药申报数量的巅峰;批准12个中药新药上市,批准数量创新高。中药创新发展超势清晰,焕发生机。
      头豹研究院
      22页
      2022-06-17
    • 磷矿石行业深度报告:磷矿景气上行,龙头资源企业“拥磷为王”

      磷矿石行业深度报告:磷矿景气上行,龙头资源企业“拥磷为王”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战略属性逐步显现,磷矿石供给持续偏紧:全球磷矿石储量约710亿吨,摩洛哥、中国、埃及排名前三,资源储量占比分别为70.4%、4.5%、3.9%。中国以仅4.5%的储量贡献了全球约40%的产量,采储比远低于世界平均。部分磷矿石储量相对丰富的国家开始转向进口磷矿石,以保护本国资源,磷矿石战略属性凸显。国家和省市层面陆续出台政策对磷矿石行业进行规制,提高准入门槛、加速淘汰中小磷矿,同时未来新增产能有限,预计磷矿石供给将持续偏紧。   磷矿石贫化加速,高品位矿日渐稀缺:历经多年“采富弃贫”式开发,国内磷矿石品位逐步下降,部分选矿厂入选原矿品位已由24%左右下降至20%附近。同时新能源需求对磷矿石品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高品位磷矿石溢价逐步扩大,截止6月10日,四川马边30%品位磷矿石较25%品位磷矿石溢价已达到240元/吨,此前价差长期维持约100元/吨,反应高品位矿日渐稀缺。磷矿品位高、选矿技术先进的磷化工企业将受益高品位矿溢价上行。   化肥需求稳步增长:长期看,全球通胀背景下,农作物价格高位,带动农户种植意愿,USGA预测全球大豆、玉米、大米全年种植面积将分别同比+1.8%、+1.8%、+2.6%,IFA预计至2026年磷肥需求CAGR将维持1.8%。短期看,受俄乌冲突影响,粮食安全问题上升新高度,部分国家以财政补贴等手段保障化肥供应,刺激化肥需求。同时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摩洛哥等国磷肥供给,海外需求转向中国等其他主要磷肥出口国,将进一步带动国内磷矿石需求。   新能源需求构筑增量:2022年1-4月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量达81GWh,同比+283.1%,渗透率达62.5%,在新能源车销售旺盛的背景下,预计全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量将达到280GWh。储能在平滑新能源发电输出,减少弃风弃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部分省市已出台措施,要求新能源发电项目储备比不低于5%-25%。磷酸铁锂电池作为目前主流的储能电池,将迎来发展良机。预计新能源2022-2024年对磷矿石产生的需求分别为234、357、523万吨。   投资建议:头部磷化工企业产业链布局完整,资源自给度高,充分受益磷化工产业链高景气。同时头部企业生产、环保技术领先,将更能适应未来磷矿石日趋贫化、环保进一步收严的大趋势。我们重点关注云天化(600096)、兴发集团(600141),同时建议关注川恒股份(002895)、川发龙蟒(002312)、川金诺(300505)。   风险提示:需求或不及预期、安全生产事故。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2-06-16
    • 化工行业:OPEC原油产量环比下降,国际油价震荡上扬

      化工行业:OPEC原油产量环比下降,国际油价震荡上扬

      化学原料
        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与上月持平,原油需求预期保持稳定,2022年日需求超越疫情前2019平均日需求。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为3.5%,与上月持平。全球原油需求保持稳定,为10039万桶/天(超越疫情前2019年单日10020万桶/天)。原油净需求国整体来看,2022年需求同比上升,其中中国、印度需求均有所增长,并严重依赖进口。   库存大幅低位运行,去库仍处进行时。OECD库存显示,2022年OECD区域石油及石油产品商业库存较前5年平均值大幅下降。库存低位及高油价会加剧未来产销紧平衡程度。当前地缘政治影响未消散,需求维持景气度预期下,供给较为乏力,叠加库存去化仍在进行,将有力支撑油价维持高位运行。   区域钻井平台有所提升,仍大幅低于疫情前水平。原油钻井平台数在疫情发生导致油价大幅下滑的背景下,2020年钻井数较2019年大幅下滑35%至1446台。伴随油价逐步提升,钻井数近两年有所提升,然而增速明显低于预期。2021年钻井平台数平均为1470台,截至2022年5月,全球钻井平台数为1766台,较2019年2234台仅恢复至8成水平。   2022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恢复可期,北半球夏季到来,需求拉动有望持续提升。目前OPEC组织产量提升能力较强,然而其本身作为原油价格上涨受益方,除非面临极强的外交压力(拜登即将访问中东),否则无大幅提升产量的主动性。北半球进入到出行高峰时期,主要经济体流动性增强,经合组织及中国、印度等国需求有望持续,预期下半年原油需求维持健康。   原油价格后市预期高位震荡,上游企业及油服企业将持续收益。考虑到原油兼具商品属性及金融属性,以及上述基本面分析,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全球供需格局下,油价仍将维持高位运行。我们判断油价可能会在美元等主流货币走强的背景下,围绕100-120美元/桶高位震荡,甚至仍有上涨的风险。   我们建议关注估值水平较低,且业绩弹性好的上游能源及油服公司。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2页
      2022-06-16
    • 2022年下半年中药行业投资策略报告:政策春风下,中药OTC和配方颗粒有望业绩估值双升

      2022年下半年中药行业投资策略报告:政策春风下,中药OTC和配方颗粒有望业绩估值双升

      中药
        行业核心观点:   行情回顾:   1)涨跌幅:医药板块上半年持续走低,各子板块均表现不佳,中药指数下跌 19.24%,小幅跑赢医药行业 1.40 个百分点;   2)公司业绩:2021 年及 2022Q1,中药板块整体营收分别为 3276亿元和 877.09 亿元,增速分别为 7.19%和 1.97%,增速较缓慢。从个股来看,业绩分化较大。营业收入层面上,2021 年增速超过20%的个股包括片仔癀、济川药业、健民集团等;2022Q1 增速超过20%的个股包括东阿阿胶、广誉远、康缘药业等。归母净利润层面上,2021 年增速超过 20%的个股包括东阿阿胶、康恩贝、健民集团等;2022Q1 增速超过 20%的个股包括康恩贝、佐力药业、生物谷等;   3)估值:以 2022 年 6 月 10 日收盘价计算,医药行业 PE-TTM是 23.82,中药板块 PE-TTM 是 19.72,医药行业整体估值和中药板块估值均回落到近三年以来低位水平。   顶层政策支持,新冠凸显中医药战略地位:    1) 2015-2016 年是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分水岭。国务院发布的政策文件主要为长期规划纲要,对整个中医药行业进行了规划指导。《中医药法(草案)》、《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 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重磅政策在 2015-2016 年密集发布,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近几年政策多聚焦医保支付、审评审批等方向。近两年中医药相关政策从之前统筹性质的规划纲要等转换成更加具体的细分发展,包括医保支付、审评审批规则优化、鼓励中药创新和二次开发等。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重要作用,第九版诊疗方案中中医药治疗从中药扩展到中医疗法,是国家对中医药在新冠治疗领域的认可,且多数品种已纳入国家医保。2022 年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是首个以国务院名义印发的中医药 5 年规划;   3)中成药集采温和落地,倒逼企业重视质量和创新。2021-2022 年,湖北联盟和广东联盟中成药集采落地,未来还将扩大集采范围。随着中药行业集采的推进,中药企业需要加强新产品的科研、学术和循证医学方面的投入,以及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开发,这将倒逼中药行业朝着创新方向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看好试点结束后行业放开带来的投资机会   需求端:2021 年 11 月 16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的通知》,做出了能开具中药饮片处方的医师和乡村医生方可开具中药配方颗粒处方等规定。政策放开后医疗机构覆盖数量增加,有望带动配方颗粒市场扩容。   支付端:中药配方颗粒只能在医疗机构销售,因此医保支付的放开对中药配方颗粒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2020 年 12 月 30 日,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2021 年底各省陆续出台医保准入支持政策。在需求端和支付端推动下,中药配方颗粒迎来扩容机会。全产业链布局企业有望从产业扩容中受益。   中药品牌 OTC: 看好零售市场扩容和医保免疫属性下的投资机会在中医药政策利好以及集采免疫的属性下,同时受益于国民消费升级、健康养生意识提高以及中药企业基本面完善,具备消费属性的中药 OTC 领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逻辑如下:   1)中药 OTC 主要在院外市场销售,包括零售药店等第二销售终端。随着人们自我药疗能力增强以及第二销售终端的扩容,中药OTC 规模也将逐步提高;   2)品牌优势带来自主定价权,实现销售额持续增长。具备品牌价值的企业,尤其是具有保密配方或者市占率龙头产品的企业将有能力通过提价来消化上游中药材和人工成本的提高;   3)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员工,增强未来业绩稳定性。2021-2022年多家中药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侧面展现了公司对未来经营业绩的信心;   4)渠道端通过下沉驱动、电商驱动、精细化管理驱动实现产品持续增长。   推荐标的   1) 华润三九:公司是中药 OTC 行业龙头,核心业务 CHC 自我诊疗和处方药聚焦优势领域,依托“999”品牌效应通过外延整合、终端渠道优化、品牌-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探索智能制造增效降本等,不断拓展市场边界,提高核心业务优势。在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陆续落地配套政策的主基调下,作为行业领导者,公司未来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2) 健民集团:公司是传承“叶开泰”近 400 年历史文化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核心业务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板块,产品聚焦儿科、妇科和特色中药领域。通过大单品带动大品牌战略、积极创新的理念、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方式等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风险因素:原辅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研发不达预期风险,带量采购降价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等。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2-06-16
    • 2022年ASCO亮点回顾&中国药企表现:回顾本次ASCO值得关注的研究及中国药企在热门领域的表现

      2022年ASCO亮点回顾&中国药企表现:回顾本次ASCO值得关注的研究及中国药企在热门领域的表现

      医药商业
        一年一度肿瘤治疗及防范领域最值得关注的ASCO年会于6月3日-6月7日在美国芝加哥线上线下混合举行,吸引了数万名行业内专家人士参与。我国也有超过50家药企参与,在会上分享最新的临床数据,点评双抗、细胞治疗、ADC等前沿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肿瘤防治的新靶点。   支撑评级的要点   亮眼报告分享,伊布替尼,戈沙妥珠单抗、T-DXd、尼妥珠单抗再回顾。经典BTK抑制剂在套细胞淋巴瘤中效果显著,提升患者PFS50%以上,销量有望再度提升;唯一获批靶向TROP2的药物戈沙妥珠单抗,显著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PFS,即将在国内打开销量;T-DXd治疗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结果出彩,带来针对HER2低表达的精准医疗,乳腺癌分型及治疗标准将重新定义;尼妥珠单抗针对KRAS野生型胰腺癌效果显著,OS和PFS提升明显。   ADC大放异彩,潜力重新挖掘。海外ADC药物获赞扬,国产ADC药物也在本次会议中吸引眼球,荣昌生物、乐普生物、科伦药业均汇报了自家ADC药物的临床进展。ADC研发头部企业荣昌生物,在本次会议主要更新了维迪西妥单抗治疗尿路上皮癌方面的进展,其联用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的方案显示cORR达到71.8%,展示出优秀的作用效果。   探索新靶点、突破实体瘤,细胞治疗迈向多元化发展。除了细胞治疗在CD19、BCMA等血癌的传统靶点,国内企业开始探索其他的靶点及实体瘤,也带来新技术平台的分享。如本次原启生物的GPRC5DCAR-T、斯丹赛生物的GC-CCAR-T、科济药业的CLDN18.2CAR-T以及亘喜生物BCMA&CD19双靶点CAR-T,其中科济药业的CLDN18.2CAR-T是全球唯一针对实体瘤进入验证性II期的CAR-T产品。   双抗有效性得到验证,药企加入赛道角逐。ASCO双抗专题汇报分享了3项研究,展示了双抗在宫颈癌、肾癌等实体瘤方面的结果,其中康方生物的AK104联用贝伐珠单抗后ORR达到92.3%。包括康方生物,康宁杰瑞、恒瑞医药等中国药企在会上共分享了接近10个双抗的临床进展,这些双抗多集中在PD-(L)1×CTLA-4,PD-L1×TGF-β和HER2双表位,开始同台竞技。   新兴肿瘤潜在靶点,单抗研发新方向。PD-(L)1大热过后,相关的产品竞争都极为激烈,且在部分癌症上的作用不佳开始推动药企探索新的肿瘤靶点。新兴的靶点在本次会上也显示出不错的抗癌效果,国产新靶点单抗包括君实生物的BTLA单抗、信达生物和维立志博的LAG-3单抗,以及天境生物的CD73单抗。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产品研发失败风险,研发进度不达预期风险,国际关系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2-06-16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俄美天然气出口下滑,关注欧洲高占比化工品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俄美天然气出口下滑,关注欧洲高占比化工品

      化学原料
        事件   6月14日,俄罗斯天然气主要出口企业Gazprom宣称,因维修工作延迟,俄罗斯通过“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输气量或将下降40%;6月8日,美国自由港一个天然气液化设施终端发生爆炸事故,原预计该设施将关闭至少三周,6月14日,自由港预计其出口设施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才能恢复部分运营,停摆时间大幅延长。6月14日,IPE英国天然气期货结算价格上涨28%。   评论   俄北溪管道输气下滑40%,美自由港修复期延后,欧洲天然气进口面临大幅下滑风险。北溪管线是俄罗斯出口欧洲天然气的主要管线,终端运往德国,年输气量550亿方/年,根据Bruegel数据,今年以来该管线占俄对欧天然气出口的56%,此次的下滑预期将影响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天然气供应。自由港是美国7个LNG出口终端之一,年液化出口能力占美国总体的18%左右,今年1-4月,美国近3/4的LNG出口量运往欧洲,自由港也大幅提高了对欧出口比重,此次修复延期预计将导致美国对欧洲天然气出口受到较大影响。   欧洲天然气供应持续紧张,建议关注欧洲产能占比较高的品种。欧洲天然气进口大幅下滑的预期下,欧洲天然气价格预计将维持高位。天然气是欧洲重要的工业能源和部分化工品的原料,欧洲MDI和TDI的生产商巴斯夫曾表示,在欧洲,其购买的60%天然气用于生产所需的能源——蒸汽和电力,剩余的40%被用作生产基础化学品。当前欧洲产能占比较高的品种有维生素、蛋氨酸、泛酸钙、MDI、TDI、己内酰胺等,对国内相关企业而言,一方面可能受益于欧洲重要化工品区域性涨价传导至全球带来的涨价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内原料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增加海外出口竞争力。   投资建议   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对当地化工企业的影响在持续发酵,建议关注欧洲产能占比较高的品种如维生素(VA、VE、VB2)、蛋氨酸、泛酸钙、MDI、TDI、己内酰胺等对应国内标的的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MDI龙头万华化学,TDI龙头沧州大化,维生素龙头新和成以及蛋氨酸龙头安迪苏。   风险提示   俄欧关系缓和致使俄罗斯天然气进口恢复;美国自由港修复进度超预期;疫情反复影响全球需求复苏;国内双碳、进出口等政策变动影响产品供应。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6-1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