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1)

  • 2024年一季报点评:Q1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20%,下游创新需求逐渐回暖

    2024年一季报点评:Q1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20%,下游创新需求逐渐回暖

    个股研报
      康龙化成(300759)   事件:2024年4月25日,康龙化成发布2024一季报。公司Q1实现收入26.71亿元,同比下降1.95%;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下降33.80%;经调整净利润3.39亿元,同比下降22.70%。   实验室服务环比复苏,小分子CDMO新签订单高速增长。实验室服务在2024年Q1实现收入16.05亿元,同比下降2.92%,毛利率保持在44.14%。Q1实验室业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10%,公司对上海、宁波等地的实验室进行整合以增加规模效应,并且积极拓展寡核苷酸、多肽、抗体、ADC等新兴领域。小分子CDMO业务2024年Q1实现收入5.82亿元,同比下降2.67%,主要系部分客户项目的交付节奏影响;毛利率为27.90%,同比下降5.05pts,绍兴新CMC模块在23Q4转固以及中英人员数量增长导致成本提升。Q1CDMO新签订单同比增长40%+,下游需求呈现积极回暖趋势。   临床研究业务稳健推进,大分子和CGT板块短期有所承压。临床研究业务2024年Q1收入3.92亿元,同比增长4.60%,海外临床和国内SMO服务驱动收入稳定提升;一季度毛利率为9.32%,同比减少4.70pts,国内临床CRO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订单价格端有一定压力。大分子和CGT服务2024年Q1收入为0.91亿元,同比下降4.15%,其中基因治疗CDMO保持增长、测试服务收入有所降低;该板块目前仍处于早期投入阶段,毛利率为-38.6%,宁波大分子药物发现和生产平台预计2024年陆续投用,公司将开始承接大分子GMP生产服务项目。   客户需求增加释放回暖积极信号,维持全年增长指引不变。从目前政策环境上看,国家对于创新药行业的支持态度非常明确,各省市也正在推出对创新药产业的具体支持政策。2024年Q1公司全球客户询单和访问比去年同期有所回暖,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0%,市场回暖的积极信号明显。公司维持2024年收入增长10%+的目标不变,并且基于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维护公司价值进行回购股份,回购总金额不低于2亿元且不超过3亿元A股并全部注销。   投资建议:康龙化成打造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CXO服务平台,丰富项目管线将驱动业务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05/146.13/167.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15.0%/14.8%,归母净利润为16.54/19.77/23.24亿元,对应PE为21/17/1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下降风险、政策变化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海外监管风险、汇率风险等。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4-26
  • 中国种植牙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种植牙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生物制品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发布的《种植牙行业规模中国市场测算逻辑模型》报告,对中国种植牙行业市场规模进行了分析。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种植牙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该增长主要由种植牙渗透率的提高和人口基数的扩大驱动。报告同时对不同品牌(韩国、欧美、国产)的种植牙市场份额及价格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市场规模测算模型。 中国种植牙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报告预测,中国种植牙行业市场规模(不计种植服务费用)将持续增长。从2018年的62.14亿元增长到2028年的468.6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30%。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驱动:一是种植牙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二是庞大的人口基数。 市场规模测算模型及关键参数分析 报告采用一个基于多种关键参数的模型来测算市场规模,公式为:SIZE总览 = D*E + G*F + I*H,其中: D: 韩国品牌数量 (占种植牙总量的52.8%) E: 韩国品牌种植牙系统价格 G: 欧美品牌种植牙系统价格 F: 欧美品牌数量 (占种植牙总量的32.3%) I: 国产种植牙系统价格 H: 国产品牌数量 (占种植牙总量的14.9%) 该模型的核心在于对不同品牌种植牙数量和价格的准确估计。报告提供了2018年至2028年期间这些关键参数的预测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市场规模。 价格方面,报告显示韩国、欧美品牌的价格在2023年后出现下降,这可能与政府的带量采购政策有关。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种植牙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基于上述模型对中国种植牙行业市场规模(不计种植服务费用)的预测。报告提供了2018年至2028年每年的市场规模数据,并以图表形式直观地展现了市场规模的增长趋势。 数据显示,市场规模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30%。 种植牙渗透率及数量分析 报告分析了中国种植牙渗透率的增长趋势,并将其与人口总数相结合,计算出每年的种植牙数量。种植牙渗透率的提高是推动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报告的数据显示,种植牙渗透率从2018年的17.1个/万人增长到2028年的219.3个/万人,增长幅度显著。 各品牌种植牙市场份额及价格分析 报告对韩国、欧美和国产三种不同品牌的种植牙市场份额和价格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韩国品牌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约52.8%),其次是欧美品牌(约32.3%),国产品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约14.9%)。 价格方面,欧美品牌的价格最高,其次是韩国品牌,国产品牌价格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显示2023年后,韩国和欧美品牌的价格均出现下降,这可能与政府的带量采购政策有关,这将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数据来源及模型可靠性 报告详细列出了所有数据的来源,包括国家统计局、证券研究报告以及政府官网等。 报告也对模型的构建逻辑进行了说明,并强调了数据分析的客观性,但同时也声明报告中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报告的可靠性建立在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模型构建的合理性之上,但由于预测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结果仅供参考。 总结 本报告利用统计数据和一个基于市场份额、价格和种植牙数量的模型,对中国种植牙行业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种植牙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主要由种植牙渗透率的提高和人口基数的扩大驱动。 报告还对不同品牌种植牙的市场份额和价格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政府带量采购政策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虽然报告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和分析,但读者仍需注意,预测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报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市场增长的其他因素,例如技术进步、消费者偏好以及政策变化等。
    头豹研究院
    19页
    2024-04-26
  • 收入增长短期承压,静待整机放量

    收入增长短期承压,静待整机放量

    个股研报
      海泰新光(688677)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71亿元(yoy-1%),实现归母净利润1.46亿元(yoy-20%),扣非归母净利润1.36亿元(yoy-1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8亿元(yoy+51%)。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yoy-21%),归母净利润0.38亿元(yoy-21%),扣非归母净利润0.36亿元(yoy-21%)。   点评:   收入增长短期承压,去库尾声,产品销售有望恢复。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1亿元(yoy-1%),主要原因为:①美国客户新一代内窥镜系统上市备货,导致2022年收入高基数;②美国客户新一代内窥镜2023年上市较原计划延后较多,备货库存消化较慢,导致2023年公司内窥镜镜体下半年发货速度变缓。分业务产线来看,公司2023年医用内窥镜器械行业收入3.71亿元(yoy+1%),其中向美国客户销售额为2.79亿元(yoy-6%),需求略有滞缓,但得益于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内窥镜产品国内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同比增加约83%,光学行业收入0.97亿元(yoy-12%)。分区域来看,2023年公司国内市场实现收入1.41亿元(yoy+26%),国外市场实现收入3.27亿元(yoy-10%)。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yoy-21%),主要是因为2023年一季度美国大客户为新系统的发布持续集中备货,尤其是2月份发货规模比正常年度翻了近一番,同期高基数所致。截止至2023年末,公司与美国客户未完成的在手订单共计1.73亿元,我们认为随着美国客户新系统全面上市和销售提速,公司产品销售有望恢复增长。   研发持续投入,内窥镜能力不断加强,整机放量可期。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为6589万元(yoy+10%),占营收比重达14%(yoy+1.44pp),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下,公司新品层出,一方面,和美国客户合作不断加深,为美国客户开发的4mm宫腔镜公司预计2024年6月上市推广,2.9mm膀胱镜、3mm小儿腹腔镜以及开放手术外视镜也在开发中,从原有腹腔内窥镜延展到泌尿、妇科以及开放手术领域;另外公司第二代内窥镜摄像系统陆续取证并上市销售,配套的白光、荧光、除雾、3D荧光、标准长度、加长型、超细型等几十种规格的腹腔镜预计2024年能够完成注册,全面覆盖腹腔手术需求,内窥镜能力不断加强,整机放量可期。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1、7.83、9.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9%、26.0%、25.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23、2.87、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8%、28.9%、25.6%,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3、18、14倍。   风险因素:新品研发失败风险;销售团队组建成本增大;汇率波动风险;大客户依赖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26
  • Q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产品涨价提升毛利率

    Q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产品涨价提升毛利率

    个股研报
      共同药业(300966)   事件   2024年4月25日晚,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YoY-6.31%),归母净利润0.23亿元(YoY-42.78%),扣非净利润0.21亿元(YoY-44.07%);   同时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YoY+2.35%),归母净利润354.73万元(YoY-11.86%),扣非净利润346.46万元(YoY+2,911.68%)。   观点   Q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分季度来看,2023年Q4,实现营收1.81亿元(YoY+14.97%)、归母净利润22.05万元(YoY-18.41%)、扣非净利润471.47亿元(YoY+1,005.34%),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费用率同比下降明显,管理费用率为5.28%,同比-1.98pct,研发费用率为4.29%,同比-5.61pct,财务费用率为1.84%,同比-1.23pct,同时2023年Q4计提了1,109.21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2024年Q1实现营收1.22亿元(YoY+2.35%),归母净利润354.73万元(YoY-11.86%),扣非净利润346.46万元(YoY+2,911.68%),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起始物料产品涨价,使得毛利率同比提升1.44pct,同时其他收益贡献215.36万元,同比增加180.98万元。   产品向原料药延伸,下半年将陆续提交全球注册。2020年,公司与华海药业共同出资设立了合资公司华海共同,布局原料药领域,共储备了庚酸睾酮、地屈孕酮、氟维司群、依西美坦、熊去氧胆酸等14个高端甾体原料药产品,同时覆盖性激素、孕激素、皮质激素及其他类甾体药物领域。预计2024年H2,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同时提交产品注册申报,2025年部分产品实现销售。   产能即将大规模投放,助力营收快速增长。2023年年底,公司募投项目“黄体酮及中间体BA生产建设项目”处于设备联调阶段,预计2024年正式投产,达产后预计每年贡献营业收入3.68亿元。华海共同原料药一期产品建设工程基本完工,预计于2024年完成注册报批并投产,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期产品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此外,预计产业链升级部分改造项目尤其是CDMO车间于2024年顺利投产并实现收益。   投资建议   公司起始物料产品于Q1开始涨价,同时募投项目及产业链升级改造项目也有望于今年投产并实现收益,预测公司2024/25/26年营收为9.43/14.60/17.3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04/0.78/1.04亿元,对应当前PE为496/23/17X,持续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价格下滑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26
  • 多品类拓展格局进一步夯实,海外业绩有望迎来反弹

    多品类拓展格局进一步夯实,海外业绩有望迎来反弹

    个股研报
      海尔生物(688139)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Q1营业收入6.87亿元,实现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压力下同比增幅0.04%,环比增幅51%,相比去年二三季度分别增幅18%和24%的高增长。第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0.06%,环比增长182%;扣非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7%,环比增长251%。归母净利润率和扣非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20%和19%,环比分别提升9%和11%,随着收入提升和持续的降本增效,期间费率大幅改善,盈利能力回归常态。   非存储产品持续完善,创新支持新产业高速增长   围绕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场景,2024Q1在非存储产品系列化布局继续完善,新产业占收入比重达39%,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36%,多品类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夯实。其中,在生命科学领域推出光照/霉菌培养箱、落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细胞培养工作站等新产品方案;在医疗创新领域推出普药配液机器人、小安瓿瓶配液机器人等新产品方案,加快公司产品丰富度提升进程。   基建与复苏发力推动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板块齐发展   分板块看,2024Q1生命科学板块实现收入3.50亿元,环比增长79%。从自动化样本库、智慧实验室到制药工艺用户场景延伸,方案日趋多样化。医疗创新板块实现收入3.34亿元,环比增长31%。公司紧跟医疗新基建、公卫复苏和血/浆站持续复苏机会,服务贵州、河南等疫苗城市网和西藏、上海等自动化血站建设;用药自动化方案突破浙大邵逸夫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等用户,向高端市场进一步突破   国内推动市场下沉,国外积压项目有望逐步转化   分区域看,2024Q1国内市场实现收入4.99亿元,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80%。公司继续推动市场细分与下沉,提升各业务线协同性海外市场实现收入1.86亿元,同比有所下滑,主要系项目类业务执行周期等问题导致,但环比实现6%增长,预计随着积压项目逐步转化海外市场在2024Q2-Q4业绩有望迎来反弹,实现较高增速。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3/6.5/8.2亿元,EPS分别为1.66/2.06/2.5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81/16.75/13.36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海外地缘政治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4-04-26
  • 高基数下Q1增速放缓,看好全年采浆端快速增长

    高基数下Q1增速放缓,看好全年采浆端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华兰生物(002007)   事件:   4月26日,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收7.87亿元(-10.60%)、归母净利润2.62亿元(-25.56%)、扣非净利润2.21亿元(-19.66%)。23Q1疫苗产品贡献一定收入和利润,剔除流感疫苗销售季节波动影响,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去年同期高基数下,血制品增速有所放缓:   结合华兰生物和华兰疫苗一季报财报数据,2024Q1血制品业务预计实现收入7.53亿元,同比增长2.31%。去年同期为疫情放开初期,静丙需求量大幅增长,23Q1基数较高。高基数下公司2024Q1增速短期放缓。产品需求依然较为旺盛,全年有望在采浆增长拉动下实现良好增长。2024Q1血制品业务净利润预计为2.35亿元(-18.40%),其中2023Q1有4448万资产处置收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预计扣非端利润增速降幅在个位数。2024年2月,公司邓州浆站获证开采;剩余两个浆站有望在今年陆续落地开采。老浆站采浆潜力持续提升和近两年新浆站的增量贡献,公司2024年采浆端有望延续高增长势头。   流感疫苗4月获得首批次批签发:   2023Q1疫苗公司收入1.45亿元,主要是流感疫苗销售贡献,2024Q1疫苗公司收入3422万元。流感疫苗主要销售高峰在下半年。从中检所批签发数据上看,今年流感疫苗已于4月获得首批次批签发。公司为国内流感疫苗龙头,在流感疫苗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上具备优势,有望受益于国内流感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实现业绩端的良好增长。破伤风疫苗和狂犬病疫苗也已获批签发,有望于今年开始逐步贡献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8/19.23/21.5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2/1.05/1.1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62/18.11/16.18倍。维持推荐,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采浆量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新品上市不及预期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4-04-26
  • 23年成本端改善明显,2024下半年KC1036迎重要节点

    23年成本端改善明显,2024下半年KC1036迎重要节点

    个股研报
      康辰药业(603590)   事项:   公司公布2023年报,实现收入9.20亿元(+6.15%),归母净利润1.50亿元(+48.2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7亿元(+42.51%),EPS(基本)为0.96元/股。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同时公布2024年一季报,实现收入1.99亿元(+20.67%),归母净利润0.42亿元(+62.2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0亿元(+74.63%)。   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3.0元(含税)。   平安观点:   2023年成本端改善明显,所得税费用同比大幅减少。2023年公司毛利率89.02%(+3.58pp),成本改善主要得益于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节省,以及密钙息由航空运输转为海运减少成本等。2023年归母净利润1.50亿元(+48%),增速大幅高于收入端,主要原因是公司所得税费用大幅减少,2023年为-6484万元,上年同期为1642万元。所得税费用大幅减少是因为公司孙公司泰凌医药国际利得税申报正式取得回复,其购入密钙息资产的支出在税前可抵扣,形成亏损额结转,根据相关财务规定,公司确认递延所得税及所得税费用。其他期间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核心品种保持稳健增长,苏灵收入6.13亿元(+13.89%),考虑到22年版医保目录自2023年3月1日正式实施,因此苏灵解限效果2023年只体现了10个月,预计2024年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密钙息收入2.97亿元(+0.54%),顺利完成1.2亿的利润对赌。   公司研发进展顺利,KC1036进入临床3期。KC1036是公司核心在研项目,公司实行单药多适应症并行和联合用药方案并行的研发策略。目前公司正加快推进KC1036治疗晚期食管鳞癌3期临床研究,2023年治疗12岁及以上青少年晚期尤文肉瘤,和联合PD-1抗体一线维持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的IND申请均获得批准。此外,公司中药1.2类创新药金草片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与随访,2024年3月完成揭盲,在为期12周治疗期内VAS评分的疼痛消失率达到主要终点。2023年公司犬用注射   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注册申请已获受理。   看好KC1036BIC潜力,叠加主业高增长,维持“推荐”评级。考虑2023年公司所得税费用对公司净利润贡献较大,我们预计这部分2024年贡献会减少,因此将公司2024-2025年净利润预测调整至1.88亿、2.38亿元(原预测为1.90亿、2.4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年PE为25倍,考虑到下半年公司核心创新药迎来数据读出、入组完成等重要节点,因此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公司核心研发项目存在失败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2)政策风险:核心产品可能面临医保谈判降价、或集采降价风险。3)苏灵放量不及预期:受医保对接、竞争格局等因素影响,苏灵放量存在不及预期可能。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26
  • 微电生理点评报告:集采加速产品放量,新品认可度提升持续进军房颤市场

    微电生理点评报告:集采加速产品放量,新品认可度提升持续进军房颤市场

    个股研报
      微电生理(688351)   事件:2024年4月25日晚,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营业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71.01%,主要系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产品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叠加带量采购政策的积极影响,公司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比增长144.70%;扣非净利润-0.0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06亿元,同比增长145.41%,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增加带来的利润增长,同时公司强化费用管控,经营费用率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集采加速产品放量,新品认可度提升不断开拓房颤市场   (1)压力导管:2023年使用压力导管的手术量超过1,000台,2024年第一季度压力导管和高密度标测导管的使用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今年压力导管将在北京、天津、湖北等地快速放量,有望拓展房颤市场并替换部分室上速市场。   (2)冷冻系列产品:2023年8月获得国内注册证。截止目前,完成了20多个省份的挂网,并在多个头部中心开展临床手术试用。冷冻产品系列已申请北京集采补标并在天津和湖北联盟中标,有望在房颤领域进一步抢占份额。   (3)PFA:截止目前,压力脉冲项目已进入随访阶段。商阳医疗的one-shot PFA项目随访已经接近尾声,我们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获证。   (4)RDN:2024年3月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进入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   (5)其他:磁导航手术机器人处于提交注册申请阶段,其他管线产品也在研发中(例如心腔内超声导管)。   盈利能力分析,强化费用管控,净利率显著提升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60.54%、27.49%、11.50%、22.17%、-1.17%、4.68%,分别变动-7.78pct、-10.78pct、-2.84pct、-22.82pct、+1.05pct、+22.57pct。我们预计毛利率降低的原因是受到了带量采购的影响以及低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导致收入结构的改变;净利率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显现,以及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的显著降低。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7亿/6.71亿/9.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5%/41%/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9亿/0.90亿/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1%/83%/76%;EPS分别为0.10/0.19/0.34,按照2024年4月25日收盘价对应2024年250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导致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及注册风险,科研及管理人才流失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26
  • 需求收缩影响增长速度,多方式应对行业变化

    需求收缩影响增长速度,多方式应对行业变化

    个股研报
      药石科技(300725)   事项:   (1)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7.25亿元(+8.18%),实现归母净利润1.97亿元(-37.1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6亿元(-33.81%)。基本符合预期。分红预案:每10股派现3.1元(含税)。   (2)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Q1实现营收3.77亿元(-1.56%),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14.3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1亿元(-0.60%)。   平安观点:   行业面临需求收缩,工艺优化+业务调整缓解负面因素   国内外医药创新产业遇冷致使相关产业需求收缩,竞争增加也导致2023年产业链各环节普遍出现降价获客情况。药石在大环境下增长速度与盈利能力同样受到冲击,全年研究阶段产品和服务实现营收3.45亿元(+12.13%),对应毛利率为70.44%(-0.98pct),开发及商业化阶段产品和服务实现营收13.80亿元(+7.24%),对应毛利率为35.53%(-3.73pct)。叠加折旧增加、可转债利息等因素,利润端有所下滑。公司通过多项应对措施缓解整体环境的不利因素:(1)工艺优化帮助公司业务(尤其是后端业务)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运营水平,整体毛利率水平在2023年中有所下降后已基本企稳,且毛利率下降幅度好于业内价格竞争表现;(2)公司对业务板块进行了梳理调整,原内部新药研发的团队部分调整为化学CRO服务业务,在继续发挥团队核心的化学能力的同时缩短盈利周期,预期该新业务很快能实现盈亏平衡。   持续保持业务开拓,客户、项目数量保持增加   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强获客能力,并已取得一定成效。2023年公司活跃客户达到744家(+8.77%),订单规模500万以上的客户达到75家(+25%)。对应的,公司项目漏斗数量也有所增加,其中早期项目数达到2200+个(上年1750+个),临床3期及商业化项目数62个(上年60个   24Q1保持稳健,全年有望重回增长   公司24Q1前后端业务基本保持稳健,其中药物研究业务实现收入0.85亿元(+5.45%),药物开发及商业化业务实现收入2.92亿元(-3.45%),整体毛利率为42.69%(-2.54pct)。展望全年,公司受单一抗肿瘤商业化项目订单延迟的影响变小,整体实验室、车间利用率趋稳且有望实现边际改善,有望重回增长轨道。   维持“推荐”评级。根据国内外医药投融资情况改善进度,调整2024-2025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6年预测为归母净利润2.35、3.02、3.93亿元(原预测2024-2025归母净利润2.56、3.77亿元)。公司已建成相对成熟的前、后端业务体系,预期随着医药投融资环境逐步改善,公司业绩能够较快得到修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业务可预测性相对较弱,若实际业务发生节奏与公司预测差异较大,可能产生产能与需求不匹配的情况;2)若业务拓展的效果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公司发展;3)若客户因价格因素等情况不再续订产品可能影响公司业绩;4)若管理层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不能随公司发展阶段及时切换,则可能影响公司发展。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26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利润端阶段性承压,持续拓展新化学实体药物领域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利润端阶段性承压,持续拓展新化学实体药物领域

    个股研报
      药石科技(300725)   多因素导致利润端承压,服务客户数量持续增加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7.25亿元,同比增长8.18%;实现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下滑37.19%;扣非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下滑33.81%。2024Q1,公司实现营收3.77亿元,同比下滑1.56%;归母净利润4949万元,同比下滑14.32%;扣非归母净利润4143万元,同比下滑0.60%。受新产能折旧(当期折旧金额1.09亿元,同比增长34.06%)、人工成本增加(同比增加0.81亿元)、可转债利息支出(同比增加1595.84万元)等多因素影响,利润短期承压。2023年,公司活跃客户数量达744家,同比增长8.77%;500万以上大订单客户数量75家,同比增长25%。考虑行业下游需求承压及公司费用端压力较大,我们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33/2.60/3.03亿元(原预计3.77/4.57亿元),EPS为1.17/1.30/1.5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7.2/24.4/20.9倍,鉴于公司活跃客户持续增加,维持“买入”评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一系列新化学实体药物研发所需要的分子砌块2023年药物研究阶段的产品和服务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12.13%。公司专注于分子砌块的研发与创新,累计设计超过20万个分子砌块,库存超6万种。2023年,公司新设计分子砌块超过1.5万种,覆盖PI3K、GLP-1等热门靶点;同时,公司设计一系列新化学实体药物研发所需要的分子砌块,覆盖TPD、ADC、多肽药物、寡核苷酸等多个技术领域,共完成超过6000种全新分子砌块的合成。   CDMO管线不断拓展,产能建设稳健推进,持续赋能全球客户   2023年药物开发及商业化阶段的产品和服务收入13.80亿元,同比增长7.24%。公司项目管线不断拓展,临床前至临床Ⅱ期项目共2200个,临床Ⅲ期至商业化阶段项目共62个。公司持续加强CMC一体化服务全球布局,2023年美国药石位于West Chester的工艺研发中心正式启用。晖石501、502新建车间产能已爬坡至稳定阶段,单批次生产成本下降3.66%,规模生产效益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大客户订单波动的风险,客户流失风险,产能爬坡不及预期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2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