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FB2001降低肺、脑病毒载量,展现新冠防治潜力

    FB2001降低肺、脑病毒载量,展现新冠防治潜力

    个股研报
      前沿生物(688221)   事件:前沿生物公布在研抗新冠病毒新药FB2001雾化吸入给药研究最新进展,并与凯莱英在FB2001原料药的研发、生产、注册等方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FB2001雾化吸入给药和滴鼻给药对Omicron株感染小鼠均显示了极强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肺部的病毒载量,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后续临床研究。临床前数据显示,相对于对照组,经雾化吸入FB2001可以降低肺部病毒载量4.6 log10 copies/ml,相当于99.998%的病毒被抑制,经鼻腔滴入FB2001可以降低肺部病毒载量3.6 log10 copies/ml,相当于99.97%的病毒被抑制,数据表明FB2001雾化吸入给药具有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潜力。公司正积极推进FB2001雾化吸入制剂拟用于暴露后预防的临床研究,同时瑞金医院研究者发起了评价FB2001雾化吸入对新冠病毒暴露后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FB2001静脉注射制剂正在开展国际多中心II/III期临床试验,拟治疗全球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临床前研究显示,FB2001可显著降低感染小鼠肺部和脑部的病毒载量和病毒滴度,对新冠病毒SARS-CoV-2的抑制活性为0.053±0.005μM,体外抗病毒活性为0.42±0.08μM,具有高效靶向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活性。中美临床Ⅰ期结果显示,其安全性、耐受性好,单药在人体药物浓度已达到预测的有效剂量,无需联合药代动力学增强剂(如利托那韦),可降低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有望满足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对副作用低、药物相互作用小的抗新冠药物的需求。   公司与凯莱英在FB2001原料药的研发、生产、注册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有助于FB2001临床试验和上市后商业化的推进。凯莱英将推动FB2001原料药的生产及注册获批,为FB2001关键性临床提供产能支持,有助于FB2001临床试验的顺利推进;若FB2001临床试验成功并获批上市,该合作将有利于支持FB2001的商业化推进,满足潜在的市场需求、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   疫情波动常态化,新冠治疗及预防药物成刚需品种,国内仍有市场空间。中国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12日,共新增确诊新冠患者1.3万人,这一部分人是新冠治疗药物的直接使用者,且国家可能对于新冠药物还有战略储备。Omicron及其变异株更倾向于感染人的上呼吸道,雾化吸入给药是非常好的切入点,未来在医院、家庭和社会面密切接触者中都具有比较好的预防应用场景。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1.7亿元、-0.8亿元。考虑艾可宁纳入医保渗透率持续提升,新冠药物等在研管线市场潜力大,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艾可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7-17
  • 化工行业2022年7月第2周周报:原油市场空好消息博弈,半年报业绩行情持续

    化工行业2022年7月第2周周报:原油市场空好消息博弈,半年报业绩行情持续

    化学原料
      本周板块表现:   本周市场综合指数整体下行,上证综指报收3228.06,本周下跌3.81%,深证成指本周下跌3.47%,创业板指下跌2.03%,化工板块下跌3.32%。本周细分化工板块中,橡胶板块表现较强,板块指数增长了1.88%;而盐湖提锂、化肥农药、磷化工板块表现较弱,板块指数分别下跌6.57%、 5.31%、4.29%。   本周化工个股表现:   本周涨幅居前的个股有*ST澄星、晨化股份、长鸿高科、永和股份、唯科科技、岳阳兴长、光威复材、振华股份、艾艾精工、湘潭电化等。本周*ST澄星股价累计上涨25.11%领涨化工板块,公司周内发布了业绩预告,预计22H1实现归母净利为4.77亿元至7.09亿元,同比大幅增加3980%至5872%;同样受业绩利好影响,本周晨化股份、长鸿高科股价分别大幅上涨22.76%、21.31%,晨化股份22H1扣非后净利同比增长5.33%至11.75%,长鸿高科扣非净利同比增长了39.65%到49.63%。   本周重点化工品价格:   本周我们监测的化工品涨幅居前的为天然气(+9.4%)、环氧氯丙烷(+9.3%)、原盐(+2.9%)、金属硅(+2.5%)、甲基环硅氧烷(+2.4%)。本周国内天然气液厂多有检修,供给下行,同时持续的夏季高温激发下游采购热情,国内天然气价格重心上行。环氧氯丙烷前期亏损严重,部分生产装置停车,另外近期环氧树脂下游企业生产积极性有所好转,环氧氯丙烷的需求有好转,本周环氧氯丙烷显著上行。近期山东地区降雨量大,海盐产量回落、库存下行,本周原盐市场价格小幅上涨。   投资建议:   随着疫情冲击减退与中美贸易关系逐步回暖,叠加海内外市场需求复苏以及我国工业产业链持续完善升级,我们看好化工行业前景,给予 “强于大市”评级。持续推荐买入低估值、高成长标的花园生物、梅花生物、泰和科技、中曼石油;关注宏柏新材、晨光新材、嘉澳环保、岳阳兴长。   风险提示:   通货膨胀风险;经济紧缩风险;油价大幅波动;国际贸易摩擦风险;疫情防控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2-07-17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Q2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利润同比减亏,看好下半年旺季经营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Q2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利润同比减亏,看好下半年旺季经营

    个股研报
      国际医学(000516)   Q2收入快速恢复,利润同比减亏,维持“买入”评级   7月14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预告:2022H1预计实现营收10.67-10.72亿元(同比下降17.94%-18.32%),归母净利润亏损5.8-6亿元(2021H1为亏损3.6亿元);基本EPS亏损0.25-0.26元/股。公司复诊后Q2收入实现约13%同比增长,Q2归母净利润端同比减亏,整体业绩超过我们之前的预期。考虑到疫情影响以及未来几年折旧压力较大等因素,我们下调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分别为-4.50(原为-3.82)、2.10(原为2.53)、3.90(原为4.7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4.7/117.1/63.1倍,公司凭借医院平台延伸产业链,打开成长天花板,旗下医院病床使用率提升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复诊后Q2收入快速恢复,利润实现同比减亏   拆分季度来看,2022Q1收入3.05亿元(-52%),归母净利润-4.28亿元(-134%);2022Q2预计收入7.62-7.67亿元(增长13.06-13.80%),归母净利润亏损1.52-1.72亿元(2021Q2为亏损1.77亿元),实现同比减亏。考虑到2022H1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净利润约0.824亿元,2022H1扣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的调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滑51.4%-57.5%,假设2022Q1、Q2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净利润分别为0.5、0.3亿元,预计2022Q2经营性净利润也实现同比减亏。   医院经营“护城河”稳固,看好下半年旺季经营业绩   高新医院、中心医院自2022年4月复诊以来,截至2022年6月30日,高新医院、中心医院日最高住院分别达到1349、2270床,已恢复至高位水平,我们认为床位快速爬坡的主要原因是两家医院在当地已经建立较好口碑,公司自身优势不变。此外,康复医院拟于2022年底前后开诊,内设妇儿、康复、骨科(最高床位数达3600张),有望进一步扩大床位规模,提升综合诊疗实力。   风险提示:医保控费趋严,住院量爬坡速度不如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7-17
  • PD-1二线ESCC在美获批延迟,FDA仅提及受旅行限制原因,维持获批预期

    PD-1二线ESCC在美获批延迟,FDA仅提及受旅行限制原因,维持获批预期

    个股研报
      百济神州(688235)   事件:   2022年7月14日百济神州发布公告,FDA因新冠疫情导致的旅行限制无法如期完成现场核查工作,将延长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二线不可切除或转移性ESCC患者的BLA申请,直至现场核查完成。目前该项BLA仍在审评中,FDA正在持续关注相关公共卫生状况和旅行限制,因此尚未提供更新的PDUFA预期决议日期。   FDA因旅行限制无法完成现场核查工作,预计申请符合FDA要求不影响获批预期   FDA于2021年9月受理上述申请,申请基于国际多中心III期试验RATIONALE302,入组512名受试者内中国以外患者约占40%,符合FDA审批要求。数据显示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组mOS较化疗组显著延长(ITT人群8.6mvs6.3m,PD-L1阳性人群10.3m vs 6.8m)且响应比例更高(ORR 20.3%vs 9.8%)。   据公司公告披露,FDA在回复函中仅提及因旅行限制无法完成现场核查而造成审评工作延缓,并未针对申报材料提出问题,上述行为通常代表公司递交的申报材料符合审评要求。并且申报材料中RATIONALE302疗效数据扎实,同时满足FDA此前提出的国际多中心试验及主要终点为OS的设计要求。综合上述信息,我们认为本次延期大概率不影响最终获批预期。   替雷利珠单抗多个适应症上市申请处于美国/欧盟审评中,后续仍有多适应症申请上市预期   目前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二线ESCC的BLA和MAA申请已分别于2021年9月和2022年4月获FDA和EMA受理,联合化疗治疗一线NSCLC和单药治疗二线NSCLC的MAA申请也于2022年4月获EMA受理,此外一线NPC也计划于2022年申报上市。后续替雷利珠单抗仍有多个适应症上市申请有望向FDA/MAA递交,包含一线GC、一线ESCC、LEC(淋巴上皮癌)、一线HCC、一线SCLC及一线UC等。根据合作伙伴诺华年报披露,上述适应症预计将于2023至2024年陆续申报上市。   全球临床运营及商业化能力兼备,替雷利珠单抗出海放量可期   百济神州全球化临床试验运营能力在中国Biotech公司中领先,临床开发团队海外占比超50%,遍及美国、欧洲、澳洲等多个地区。公司已具有国际商业化能力和经验,2021年泽布替尼在美国区销售收入1.16亿美元,相较上年同期增长535%。后续公司将与诺华在北美地区共同开展替雷利珠单抗销售,有助于公司推进海外实体瘤领域的销售团队建设及能力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2至2024年营业收入为96.65亿、127.84亿、170.2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8.96亿、-66.73亿、-36.89亿元人民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获批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上市后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国际环境恶化风险,授权合作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7-15
  • 多面布局驱动业绩超预期,安评龙头强者恒强

    多面布局驱动业绩超预期,安评龙头强者恒强

    个股研报
      昭衍新药(603127)   事件:昭衍新药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2H1实现归母净利润3.41-4.02亿元,同比增长121.8-161.8%;扣非归母净利润3.16-3.78亿元,同比增长144.3%-191.9%。   点评:   2022Q2利润端超预期增长。依据披露数据,公司2022Q2实现归母净利润2.16-2.77亿元(中值2.46),增速257.1-359.0%(中值308.0%);扣非归母净利润1.84-2.45亿元(中值2.14),增速267.9-391.1%(中值329.5%),我们认为,公司在手订单加速消化驱动收入增长,产能利用率的上升及动物资源的增加则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利润。   多面布局驱动增长。公司持续在技术、产能、产业链布局等方面发力,技术方面,通过不断开拓新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生物大分子药物评价领域的领先地位,增加客户信任和粘性;产能方面,年初新增的苏州产能(7500平动物房+1800平实验室)及整体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保障了在手订单的消化,提升了收入确认速度;动物资源方面,Q1并购的两家猴场有力的支撑了公司的实验猴需求,确保了订单的执行。   安评龙头强者恒强。我们认为安评业务具有GLP实验室及体系建立壁垒、优势技术领域经验壁垒、动物资源壁垒等多个高专业性壁垒,在新药研发产业链中,又具有必须通过安评才能进入临床的需求刚性,在药物研发高创新性、高时效性要求的情况下,昭衍作为国内安评龙头,将持续高增长态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1.40/29.96/41.64亿元,同比增长41.1%/40.0%/3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4/10.72/14.28亿元,同比增长44.2%/33.3%/33.3%,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62/46/35倍。   风险因素:行业竞争加剧、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医药研发投入下降或外包率下降、新业务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7-15
  • 深度报告:进入高速成长期的肠外营养用药先行者

    深度报告:进入高速成长期的肠外营养用药先行者

    个股研报
      卫信康(603676)   报告要点:   老龄化、不良生活习惯等致临床营养不良高企,肠外营养支持未来空间广阔   据动脉网,国内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0%~55%,在一些重症病人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可高达80%。我国只有31%的营养不良的患者得到了营养治疗,在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中,50%以上未得到营养治疗。据三奇生物数据显示,我国有71%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得到应有的营养治疗,在得到营养治疗的29%患者里面,有一半以上的营养治疗不规范。临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未来空间广阔。   多个核心产品国内或国产独家致国家集采免疫,竞争格局佳   核心产品竞争格局如下: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40mL)是国产独家品种;小儿多种维生素注射液(13)、复方电解质注射液(V)是国内独家品种;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I)是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以上产品竞争格局良好,短期无集采风险。多种维生素注射剂(13)、小儿微量元素类、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等丰富在研管线完善公司产品矩阵,保障公司长期发展。   医保加持+医疗机构快速覆盖,公司核心产品加速放量可期   成人产品目标医院5000家,儿科科室拓展空间广阔。截至2021年,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已完成29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中标/挂网,新增16个医保覆盖区域;覆盖医院数量已超过1600家,目标医院覆盖率36%。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40mL)已完成2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中标/挂网,覆盖医院超过100家,2022Q1覆盖医院数量增加近50%。小儿多种维生素注射液(13)已完成26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中标/挂网,覆盖医院近百家。渠道拓展空间依然巨大。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新进医保目录、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优效替代、小儿多种维生素注射液(13)填补市场空白,公司业绩将迎来高速增长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14.2/18.9/24.7亿,增速分别为37.5%/32.9%/30.6%;归母净利润1.46/2.03/2.81亿,增速分别为51.8%/39.8%/38.3%;EPS为0.33/0.47/0.65元/股,对应PE为31.7/22.7/16.5。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不确定性;核心医保产品降价;行业竞争加剧;渠道拓展不确定性等。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2-07-15
  • 2022半年报业绩承压,玉米新技术成长可期

    2022半年报业绩承压,玉米新技术成长可期

    个股研报
      隆平高科(000998)   事项:   2022年7月12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20~-2.80亿元,同比下滑460%~39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5~-1.85亿元,同比下滑130%~89%。   国信农业观点:1)公司上半年业绩预计承压主要是受美元升值和联营亏损影响,我们认为在优化管理、创新营销的战略思路下,未来随着存货逐步回归正常水平以及业务整合的稳步推进,公司在财务和管理方面的压力整体或仍将保持边际递减趋势。2)从行业角度来看,预计转基因种子或在2023年前后实现商业化落地并上市销售,届时头部种企有望依靠性状优势引领行业的品种换代革命,进而迎来市场扩容、份额提升的双重成长红利。3)从公司角度来看,一方面公司作为国内玉米种子龙头,优势品种储备充足,未来考虑到性状转化成本,行业可能会优先选择优势品种进行转化,公司品种优势有望得到凸显;另一方面公司参股的杭州瑞丰已有多个性状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性状先发优势明显。依靠品种的深厚积淀以及性状的先发优势,公司有望在转基因落地后充分分享种子提价、份额提升带来的双重红利,并在性状费用方面获得增量收入,未来业绩或实现梯级增长。4)风险提示:恶劣天气带来的制种风险,转基因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5)投资建议:公司是兼具品种、性状双重优势稀缺玉米标的,有望在转基因商业化落地后迎来种子提价、份额提升、性状费用三重业绩增量,成长空间或被打开。考虑到年内美元升值带来的短期压力,我们下调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80/4.98/7.86亿元(原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为3.06/7.04/9.7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64.0/42.4/26.9X,维持“买入”评级。   评论:   美元升值叠加联营亏损,公司上半年业绩预计承压   据公司最新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20~-2.80亿元,同比下滑460%~39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5~-1.85亿元,公司上半年业绩预计承压的主要原因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美元贷款汇兑损失增加1.44亿元,另外联营公司业绩下滑也导致投资损失增加约0.61亿元。我们认为在优化管理、创新营销的总体战略思路下,未来随着存货逐步回归正常水平以及业务整合的稳步推进,公司在财务和管理方面的压力整体或仍将保持边际递减趋势。   国内转基因技术或加速落地,种业或将迎来发展新阶段   2022年4月29日,农业部公布2022年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其中包括杭州瑞丰、先正达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申报的4个转基因玉米项目获批。我国已有11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3个转基因大豆品种获得生物安全证书,在获得相关品种转基因安全证书,并品种审定后,种子即可最终进行商业化种植。2022年6月8日,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引发并正式实施,考虑相关绿色通道等政策的可能落地,预计转基因商业化有望加速,转基因种子或在2023年前后实现商业化落地并上市销售。转基因商业化落地后,种子价格将带动市场扩容,市场环境也将随技术壁垒强化而有所改善,而头部种企有望依靠性状优势引领行业的品种换代革命,进而迎来市场扩容、份额提升的双重成长红利。   公司兼具品种、性状双优势,未来业绩有望步入新阶   品种方面,公司收购联创种业后跻身玉米种子领域龙头,国审品种储备充足,2020年旗下裕丰303、联创808和隆平206等多个品种位居国内推广面积前十。未来待转基因落地,考虑到转化成本(通常每个品种需要数十万转化费用),市场可能会优先选择优势品种进行转化,公司品种优势有望得到凸显。性状方面,公司参股的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有多个性状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其中瑞丰125已在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北玉米区三个主要玉米产区获批,性状先发优势明显。综上我们认为,依靠品种的深厚积淀以及性状的先发优势,公司有望在转基因落地后享受种子提价、份额提升双重红利,并在性状费用方面获得增量收入,未来业绩或实现梯级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玉米新技术成长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作为国内玉米种子龙头,是国内兼具品种、性状双重优势的稀缺玉米标的,业绩有望在转基因商业化落地后迎来种子提价、份额提升、性状费用三重增量,未来成长空间或被打开。考虑到年内美元升值带来的短期压力,我们下调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80/4.98/7.86亿元(原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为3.06/7.04/9.7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64.0/42.4/26.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恶劣天气带来的制种风险,转基因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7-15
  • 医疗行业研究:预期与业绩底部已经确立,建议加大医药配置

    医疗行业研究:预期与业绩底部已经确立,建议加大医药配置

    医疗服务
      事件   7 月 13 日, 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 CHS-DRG 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试行)》,决定试行 CHS-DRG 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管理办法。将临床效果有较大提升的药品、医疗器械和诊疗项目在评估后,进行 DRG 外的支付。旨在进一步完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CHS-DRG)付费工作,在发挥CHS-DRG 引导规范医疗行为作用的同时,激发新药新技术创新动力。   点评   创新产品拥有溢价空间,创新医药企业或迎估值修复。 DRG 按病种付费通过支付管理办法的调整对创新产品和技术进行鼓励具有重要意义。 海外较成熟 DRG 体系如美国、德国对于创新产品有对应的均衡方式,我们认为,北京市医保局的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管理办法是 CHS-DRG 的又一项重要补充,对 DRG 体系中创新临床技术、医药产品提出了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根据海外的既往经验,有望持续推进创新产品与技术的发展。 医疗板块创新企业受 DRG 政策影响预期回转, 本次文件有望对市场起到正向催化作用,迎来板块创新企业整体估值修复   医保政策预期已相对充分,未来业绩恢复性反弹可期。 目前市场对于第七批药品集采和脊柱国家集采已经有了相对充分的预期,另一方面,近期的集采相对于之前措施,无论是在幅度还是预期管理方面都有细微的调整。 此次骨科脊柱类带量采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且创新 3D打印产品仍有望保留合理利润空间。 2022 年集采等政策预期已相对充分,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突出,未来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后院内诊疗恢复可期,业绩与估值有望迎来双重修复。   政策支持器械创新研发,行业长期增长动力充足。 截至 2022 年 6 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创新医疗器械数量以达到 163 个,虽然有疫情因素干扰,药监局对创新器械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国内医疗器械过去高速增长核心的驱动因素便是产品的创新升级,未来创新产品有望开拓出更大的增量市场空间。集采所节约的整体费用比将用于创新药品和器械的进一步投资,医保整体支出并不会下降。   投资建议   医药行业存量面临不断优化, 建议投资重点布局消费、 创新、 出海等增量机会。 目前医药的相对估值仍然处于历史比较和横向板块高性价比水平,是市场长期业绩成长最好的板块之一, 政策与企业业绩有望将都有望持续好,看好板块持续修复和配置比例回升。   推荐组合:建议重点关注细分优质赛道行业龙头公司,长春高新、迈瑞医疗、爱尔眼科、益丰药房、新产业等。   风险提示   疫情反弹影响超预期;集采降价控费政策范围与力度超出预期;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研发效率下降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07-15
  • 单季营收环比翻倍、减亏过半,业绩拐点确立

    单季营收环比翻倍、减亏过半,业绩拐点确立

    个股研报
      国际医学(000516)   业绩简评   2022 年 7 月 14 日,公司发布半年报预告;预计 2022 年上半年营收 10.67~10.72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亏损 5.8~6 亿元。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上半年停诊 3 个月情况下,2 季度业绩全面回升,业绩拐点确立。   根据半年报与 1 季报推算,公司 2022 年 2 季度营收 7.65 亿,环比增长151%,同比增长 14%;2 季度亏损 1.67 亿,较 1 季度减亏过半。   上述 2 季度业绩,是在 4 月仍受到停诊影响,以及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净利润产生 8240 万元费用的情况下实现的;全年业绩拐点确立。2022年 1 月 13 日,医院因疫情中机械执行相关防疫政策、延误救治,受到停业整顿 3 个月的处理。经过 3 个月停诊整改,公司于 4 月 13 日复诊,对 2 季度营收仍有近半月的影响。   公司自 2022 年 4 月复诊,医疗业务恢复较好,日住院床位已恢复至停诊前水平。   中心医院床位使用率的继续上升,仍是未来最重要关注点。 (1)国内通过JCI 认证的三甲医院现有十家;而中心医院是高分通过 JCI 认证(9.89/10分)。(2)医院配有全国首台蔡司 ZEISS KINEVO 900 机器人手术显微镜、西北首台西门子 MAGNETOM SKyra 3.0T 术中磁共振成像设备(MRI)、第四代达芬奇 Xi 手术机器人、最长轴径的全景扫描 PET-CT uExplorer 等各类医疗设备 6500 余台(套)等诸多先进设备。(3)中心医院已完成呼吸、消化、血液、肿瘤、神经内科等 8 个专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并与国内外 18 家知名药企与 CRO 公司展开合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因 1 季度停诊至单季度 4.3 亿元及上半年 6 亿左右的大幅亏损,再考虑到近期疫情波动将可能影响医院正常运营,我们将公司 2022/23 年的营收由40/58 亿元下调 25%和 14%至 30/50 亿元,将公司 2022/23 年的净利润由-1.33 / 2.60 亿元下调 243%和 73%至-4.55/0.70 亿元。我们认为,公司是 A股稀缺的、已验证其单院成功复制能力的民营三甲盈利性综合医院集团标的,高壁垒与成长性兼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疗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人才短缺风险;床位使用率不及预期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7-15
  • 医药生物:全国药品第七次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布

    医药生物:全国药品第七次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布

    生物制品
      第七次集采结果公布,总共60种药品、327个产品拟中选,平均降幅达48%,集采已呈常态化趋势   7月13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了第七次集中采购的拟中选结果。本次集采有60种药品采购成功,327个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亿元。相比前六次集采药品价格降幅一般都达到52%以上,今年平均48%的降幅稍显缓和。   药物方面,肝癌一线靶向药仑伐替尼胶囊,每粒从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一个治疗周期可节约费用8100元,其中报价最低的是先声药业,每粒4mg仑伐替尼规格报出3.2元的低价。在降血压领域首次纳入缓控释剂型,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价58%、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价53%,高血压患者用药负担明显减轻。在原研药方面,替加环素等4个原研药纳入集采,平均降价达67%。   企业方面,齐鲁制药中标产品最多,达到13个,科伦也有11个产品中标,包括奥美拉唑钠,厄洛替尼等药物。此外中标产品较多的公司,包括正大天晴9个产品中标,豪森药业5个产品,恒瑞4个产品中标等等。   在采购规则上,此次集采引入了备供机制,即每个省份将同时有一个主供企业和一个备供企业。当中选企业出现中选品种不能及时足量供应获取消中选资格,可以由所在省份的备选企业供应中选品种,给药品供应提供了保障。   目前来看,国家药品集采政策逐渐由试点转向常态化运行。我们判断来看,国内医药行业已经逐渐适应集采的节奏,对医药行业的行业的冲击也不似此前那般剧烈,但是也一定程度上把药企推出“舒适圈”,鼓励药企转型创新,加大创新力度。   风险提示   药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企业集采产品断供风险,药品销售量不达预期风险。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07-1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