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3415)

  • 聚焦儿药主业,行业领军企业前景广阔

    聚焦儿药主业,行业领军企业前景广阔

    个股研报
      华特达因(000915)   投资要点:   明晰发展战略聚焦医药主业,非主业剥离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2021年公司对主业重新定位,聚焦儿童用药和健康领域,持续推进非主业剥离:2021年转让子公司华特环保51%股权给华特集团;2023年起子公司卧龙学校停止办学;子公司华特信息、知新材料已开启清算工作。聚焦儿药主业后,公司营收及利润端持续增长,2020-2023年营收CAGR11%,归母净利润CAGR达26%。   分红持续走高,24H1首次实行中期派息。公司坚持长期主义,以现金分红的方式回馈投资者,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已由2016年的13.6%提升至2023年的80.1%。2024年进一步提高分红频率,首次实现实行中期派息(每10股派5.00元人民币现金)。   聚焦儿药实现破局,适应人群拓展+渗透率提升助力打破成长空间。   达因药业系公司医药板块主要贡献来源,从一家多元化药企转型为专注儿童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整体营收从2006年的1.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4.3亿元,已打造核心产品品牌价值超30亿元。   公司核心产品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自1996年上市,多年来居同类产品市占率第一。2022年伊可新全年收入约17.6亿元(占达因药业收入86%);2023年收入实现10%以上增长(占达因药业收入80%以上)。适应人群拓展+渗透率提升助力公司打破成长空间。1)2022年起公司开始推广伊可新3-6岁使用,由原本的0-3岁使用拓展至0-6岁使用;2)《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提出维A预防性补剂适用人群拓展至18岁,维D预防性补剂适用人群提及至18岁;公司拓展伊可新推广年龄至18岁。   重点产品伊D新与华润三九达成战略合作,布局延伸贡献增长新动能。   重点产品伊D新(维生素D滴剂)自2020年获批上市,2021年伊D新年销售额超1亿元,2022年销售额约2亿元;2024年9月子公司达因药业与华润三九与达成战略合作,加深维生素D领域的深度合作,有望打破星鲨与双鲸的市场垄断,未来伊D新市场占有率有望逐步提升。   维矿类产品布局已完成,二线品类增长动能十足。24H1公司重点推广的达因铁(右旋糖酐铁颗粒)、达因钙(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小儿布洛芬栓等产品取得显著的业绩增长;未来公司致力于每年推出1-2个新的儿童药品种,持续丰富业绩增长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6年收入CAGR为3.5%,归母净利润CAGR为4.5%,当前股价对应PE12/11/10倍。基于核心产品伊可新适应人群拓展+渗透率提升,二线产品持续贡献增长动能,同华润三九合作下渠道加速布局;非主业剥离下,我们认为公司儿药业务有望实现持续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药品集采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8页
    2025-01-23
  • 上海医药(02607):2024年业绩前瞻:医药商业稳定增长,降本增效持续推进

    上海医药(02607):2024年业绩前瞻:医药商业稳定增长,降本增效持续推进

  • 上海医药(601607):创新底色,龙头起航

    上海医药(601607):创新底色,龙头起航

  • 永吉股份(603058):医用大麻持续成长,24年业绩表现靓丽

    永吉股份(603058):医用大麻持续成长,24年业绩表现靓丽

  • 国投证券医药产业链数据库之:血制品批签发,24年白蛋白批签发稳步增长,静丙批签发小幅提升

    国投证券医药产业链数据库之:血制品批签发,24年白蛋白批签发稳步增长,静丙批签发小幅提升

  • 生物质加速退出聚焦节能优势主业,减值落地压力释放重回成长

    生物质加速退出聚焦节能优势主业,减值落地压力释放重回成长

  • 康农种业(837403):2024 年业绩同比高增,大单品持续放量

    康农种业(837403):2024 年业绩同比高增,大单品持续放量

  • 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有机涂层板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有机涂层板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有机涂层板又称彩色涂层板(彩涂板),是一种复合新材料。中国有机涂层板行业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入第一批有机涂层板生产线,直到21世纪初杨子新材、新宇彩板等国内厂商才通过国外引进消化再吸收的方式逐步进入国内首批彩涂卷生产商队列,国内厂商逐渐从国外引进向自主生产的发展方向转变。未来伴随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崛起,预计有机涂层板在这些领域的应用需求将不断攀升,行业规模和市场集中度趋于提高。   行业定义   有机涂层板又称彩色涂层板(彩涂板),是一种复合新材料。从工艺制造流程来看,有机涂层板是金属卷材(热轧板、冷轧板、热镀锌板、镀铝板、高铝合金板、不锈钢板等)经加工成基板,再经表面加工处理后涂敷一层或几层有机涂料(如环氧树酯、聚酯、高耐久性聚酯、聚偏氟乙烯等),然后经烘烤固化而制成。有机涂层板兼具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两种材料优点,具备外表美观、色彩艳丽、强度高、耐蚀性好、加工成型方便等特征。   行业分类   按照性能和应用领域不同,有机涂层板行业可分为如下类别:   有机涂层板行业基于不同性能和应用领域的分类是传统建筑材料的一种替代品,广泛运用于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   普通型有机涂层板   功能型有机涂层板   是指根据应用领域不同,用一定类型的基板与特定的有机涂层复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有机涂层板,如应用于空气净化设备及高洁净厂房建设用的高洁净有机涂层板,应用于电子电器厂房、无线电/声纳实验室、特殊医用检查室等对抗静电性能要求较高的生产厂房和实验室建设用有机涂层板,应用于冰箱、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外观部件生产的高韧耐污有机涂层板等。   行业特征   有机涂层板行业的特征包括:1.有机涂层板行业区域集群效应明显;2.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有机涂层板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3.有机涂层板产品应用广泛。
    头豹研究院
    12页
    2025-01-23
  • 特应性皮炎药物全景图:生物制品加速市场扩容,关注潜力靶点和序贯治疗

    特应性皮炎药物全景图:生物制品加速市场扩容,关注潜力靶点和序贯治疗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特应性皮炎主要由Th2型免疫反应介导,我国患者群体数超7000万人。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湿疹,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易感性、皮肤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失调和环境影响等。AD发病免疫学特征以Th2轴占主导地位,涉及TSLP、IL-4、IL-13、IL-5、IL-33、IL-31、OX40、JAK/STAT信号通路等。AD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占全部患者约50%,该病慢性经过且易复发。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AD患者数至少2.3亿人,我国AD患者群体庞大,超过7000万人,其中中重度AD占比约达28%。对比之下,美国预计AD成人患者数在1650万,中重度AD占比约占40%。   赛诺菲/再生元度普利尤单抗,全球首款IL-4Rα获批治疗中重度AD,2023年全球销售额突破百亿欧元。赛诺菲/再生元合作的度普利尤单抗2017年美国上市,2020年6月国内获批上市。上市以来随着多项适应症(特应性皮炎、哮喘、鼻窦炎、结节性痒疹、慢阻肺)、多地区相继获批,度普利尤单抗全球销售额快速增长,2023年度普利尤单抗全球销售额达107亿欧元,赛诺菲官方预计2024年销售额达130亿欧元。从产品销售地区占比来看,除美国、欧洲外其他地区占产品整体销售额比例持续提升,美国地区仍占产品销售的主力,其他地区销售贡献比例已反超欧洲。此外其他地区销售放量增速亮眼,2024年前三季度,美国、欧洲、其他地区销售增速分别达19.9%/32.5%/55.5%,美国、欧洲、其他地区产品销售额占比分别为72.7%/12.3%/14.9%。   中重度AD创新靶点创新疗法突破,布局IL-4R、JAK、IL-13、IL-31、OX40单靶点或双抗三抗等。针对特应性皮炎慢病管理治疗,国内创新药企一方面集中在被充分验证的靶点IL-4Rα上,保证药品疗效和安全性前提下,可发挥国产药企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2024年9月国产首款IL-4Rα司普奇拜单抗获批上市,多家药企如康乃德、智翔金泰、三生国健、荃信生物、康方生物、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在研IL-4Rα处于临床3期阶段;另一方面旨在探索新靶点提高疗效,或改善现有JAK药物安全性问题,或延长给药时长提高便利性:如新靶点IL-13/IL-31/OX40单抗在研(创响生物OX40临床1/2期,荃信生物IL-31R临床前等),双抗/三抗在研(康诺亚IL-13/TSLP临床1期、再鼎医药IL-13/IL-31临床前等)、JAK抑制剂(恒瑞医药JAK1艾玛昔替尼上市获受理,诺诚健华TYK2抑制剂临床3期等)   投资建议: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超2.3亿人,预计2034年全球AD药物市场规模突破300亿美元。我国患者达7000多万人,群体数量庞大,且中重度AD占比约达28%。建议关注上市先发优势及研发差异化布局企业如康诺亚、恒瑞医药、信达生物、诺诚健华、再鼎医药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上市后商业化表现不及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5-01-23
  • 医药行业月报2025/01:创新药出海持续推进,BD交易金额创新高

    医药行业月报2025/01:创新药出海持续推进,BD交易金额创新高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JPM大会成为中国医药企业展现创新实力新舞台。第43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M大会)于2025年1月13日至1月16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作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规模最大的医疗投资和产业交流合作大会,每年众多医药企业向投资者展示最新发展动态和未来战略规划,被誉为全球医药投资领域的行业风向标。本次JPM大会吸引近30家中国创新药企业参与,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舜景医药(热景生物)等创新药企业,以及药明生物、药明合联等CXO医药创新产业链,体现中国医药创新研发实力的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医药行业将迎来众多创新药管线兑现和CXO项目合作落地。   BD交易金额创历史新高,ADC双抗热度持续提升。根据Insight数据库统计,2024年国内医药企业BD交易总金额达635亿美元,较去年增长22.59%,创历史新高;BD交易数量由2021年的357项下降至301项。医药BD交易“数量跌金额升”主要源于国内重磅交易大幅增加,据统计2024年国内医药BD重磅交易数量达24项,重磅交易总金额达430亿美元,全球占比提升至近20%。从BD交易的具体技术类别来看,ADC和双抗的交易热度持续提升。根据国内近三年各技术类别的交易总额统计,ADC药物以546.9亿美元的交易总额超过化药位列首位,成为BD领域关注度最高的技术;双抗以245.7亿美元的交易总额超过单抗和核酸类药物跃居第三,成为继ADC之后的BD新宠。   医药行业表现弱于沪深300。截至2025年1月22日,医药行业一年滚动市盈率为29.53倍,沪深300为12.30倍。医药股市盈率相对于沪深300溢价率当前值为140.15%,历史均值为168.17%,当前值较2005年以来的平均值低28.02个百分点,位于历史偏低水平。2023年初至2025年1月22日,SW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3.53%,沪深300下跌1.93%,医药板块相对沪深300收益低21.60个百分点。   投资建议:医药板块经历较长时间调整,整体估值处于较低水平,且公募持仓低配。2025年在支持引导商保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支付端有望边际改善,创新药械有望获益。我们认为医药行情将迎来修复,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从短期和中长期确定性增长角度来选择标的,看好创新药及产业链在今年持续良好表现,建议关注信达生物、康方生物、迪哲医药、艾力斯和热景生物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医保控费及集采降价超预期的风险、创新药及创新器械企业融资困难的风险、医疗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5-01-2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