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2611)

  • 医药日报:Kowa佩玛贝特片在华获批上市

    医药日报:Kowa佩玛贝特片在华获批上市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5年4月14日,医药板块涨跌幅+1.04%,跑赢沪深300指数0.81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8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其他生物制品(+1.90%)、医疗研发外包(+1.43%)、体外诊断(+0.84%)表现居前,医疗设备(-0.28%)、血液制品(+0.33%)、疫苗(+0.34%)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悦康药业(+19.99%)、一品红(+19.30%)、科兴制药(+16.83%);跌幅榜前3位为海思科(-4.28%)、奕瑞科技(-3.71%)、华大制造(-3.48%)。   行业要闻:   4月14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公式,Kowa公司研发的新药佩玛贝特片(Pemafibrate)在中国正式获批,此次获批的适应症为治疗血脂异常。该药是一种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激动剂。在作用机制上,它通过与PPARα结合并调节参与脂质代谢的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和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达到降脂的目的。   (来源:NMPA,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诺和致源(688315):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7.16%,归母净利润为0.34亿元,同比增长24.0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25亿元,同比增长17.80%。   九洲药业(603456):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0亿元,同比增长0.98%,归母净利润为2.50亿元,同比增长5.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51亿元,同比增长7.17%。   罗欣药业(002793):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为500-70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3666.16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0-7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3895.60万元。   南微医学(688029):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隆晓辉先生提议以公司自由资金回购公司股份,回购金额为3000-5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董事会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回购用途为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4-15
  • 氟化工行业月报:制冷剂企业Q1业绩兑现,行业景气持续上行

    氟化工行业月报:制冷剂企业Q1业绩兑现,行业景气持续上行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3月制冷剂价格价差延续上行态势,含氟聚合物价格出现反弹。截至2025年3月31日,根据百川盈孚数据,三代制冷剂R32、R125、R134a产品价格分别为47000元/吨、45000元/吨和46500元/吨,较2月底分别上涨5.62%、2.27%、3.33%。R22价格为36000元/吨,较上月环比上涨5.88%,受产能快速提升、需求增速下滑影响,我国PTFE、HFP价格仍保持低位运行,3月PTFE和六氟丙烯价格出现回升。   4月空调排产维持同比增长态势,5月、6月排产量预计持续增长,当前处于空调排产旺季,需求增速有望维持高位。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5年4月到2025年6月,我国家用空调排产总量分别为2400.00万台、2394.92万台、2130.89万台,同比增速分别为9.10%、13.00%和15.90%。家用空调和冰箱排产量处于近几年相对高位,对制冷剂需求起到支撑作用。   制冷剂空调长协订单价格上涨,为制冷剂价格提供支撑,R32和R410a价格大幅上涨。R32与R410a的长协定价出现了大幅上扬。二季度R32承兑价格飙升至46600元/吨,相较于一季度定价,上调幅度高达6000元/吨,环比增长率达到14.77%;R410a承兑价格也不甘示弱,涨至47600元/吨,同样较一季度上调6000元/吨,环比增长14.42%。空调长协订单价格的落实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随着空调长协订单价格尘埃落定,市场信心得到极大提振,在市场预期向好的背景下,流通渠道报盘价格随之水涨船高。   投资建议:2025年二代制冷剂配额削减,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总量保持在基线值,考虑到空调市场的旺盛需求,三代制冷剂配额较2024年略有提升,结合下游新装机及维修市场需求来看,二代、三代制冷剂供需关系仍然趋紧。2025年以来下游空调行业排产大幅提升,需求旺盛,2025年二季度空调长协订单价格落地,为制冷剂价格提供支撑,推动制冷剂价格继续上行,制冷剂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度,相关制冷剂生产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近期相关制冷剂企业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一季度业绩预告亮眼,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建议关注制冷剂行业龙头和拥有较完善产业链的氟化工生产企业,如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以及氟化工原料相关的金石资源等企业。   风险提示:制冷剂配额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冲突及关税政策变化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5-04-15
  •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点评:国家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点评:国家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上月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跌幅为-6.74%,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0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跌幅为-9.78%,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5位,分别跑输医药生物(申万)、沪深300指数3.03、3.26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4月9日,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为26.73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2位,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7.14%,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154.03%、97.78%。   国家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提出十大举措全链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政策聚焦审评审批优化、标准体系建设及监管强化:加速创新产品上市,对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实施创新特别审查,推动审评前移至研发阶段,并探索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附条件批准"机制,简化算法优化产品的变更注册流程,强化增材制造材料、脑机接口电极等新型生物材料研究;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针对手术机器人、高端影像设备等重点产品建立"监管会商"机制,开展上市后循证研究及不良事件监测,提升临床使用安全性。政策还明确支持企业"出海",完善出口销售证明制度,推动国际标准转化。该文件通过覆盖研发、生产、上市、使用的系统性支持,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将为具备技术突破能力的平台化企业及出海布局厂商创造长期发展机遇。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未来行业有望依托企业技术平台化、AI诊疗拓展、消费医疗延伸突破等实现多维发展,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看好行业高质量发展及长期投资机遇,维持行业“领先大市”评级。我们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新产业、维力医疗、福瑞股份、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DeepSeek等大模型助力医疗效率提升与资源优化,未来AI医疗领域有望持续扩容,建议关注华大基因、圣湘生物等相关公司;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消费刺激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家用器械企业鱼跃医疗、可孚医疗等;集采影响逐步消化,骨科耗材、电生理行业的国产份额稳步提升,建议关注威高骨科、三友医疗、春立医疗、大博医疗、惠泰医疗等国内企业。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国际贸易摩擦,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5-04-15
  • 基础化工可转债双周报:利民转债转股数额累计达转股前已发行股份总额10%

    基础化工可转债双周报:利民转债转股数额累计达转股前已发行股份总额10%

    化学制品
      投资建议:化工转债关注:华特转债,宙邦转债,川恒转债,洋丰转债,利民转债,密卫转债。   A股基础化工板块可转债行情回顾:上周(2025.4.7-2025.4.11),基础化工板块已发可转债中道恩转债、利民转债、彤程转债分别上涨5.16%、3.66%、1.83%,福新转债、优彩转债、晶瑞转债分别下跌7.14%、5.80%、5.54%。   重点公告整理:基础化工板块已发可转债上市公司中:   福莱新材:公司股票自2025年3月25日至2025年4月8日,已有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福新转债”当期转股价格13.46元/股的130%(即17.50元/股)。若未来连续20个交易日内,公司股票有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福新转债”当期转股价格13.46元/股的130%,将会触发“福新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届时公司董事会将有权决定是否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福新转债”。   新宙邦:2025年4月10日,公司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1,357.00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本总额753,883,446股的1.800%。其中首次授予1,205.00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598%;预留152.00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202%。   川恒股份:2025年4月10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营业收入59.06亿元,同比增长36.7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56亿元,同比增长24.8%;基本每股收益1.7647元,同比增长15.59%。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9.32亿元,同比增长54.8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3.43%。拟每10股派12.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46亿元。   华特气体:2025年4月10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营业收入13.95亿元,同比减少7.0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7.99%;基本每股收益1.54元,同比增长7.69%。第四季度营业收入3.37亿元,同比减少9.3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10.7万元,同比增长5.27%。拟每10股派6.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7181.39万元。   利民股份:截至2025年4月10日收盘,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累计转股数量为39,912,885股,占可转债开始转股前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372,514,441股的10.71%;公司尚有6,465,292张“利民转债”尚未转股,占公司可转债发行总量9,800,000张的65.97%。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波动风险,宏观经济下滑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20页
    2025-04-15
  • 精品战略成效显著,国企改革持续推进

    精品战略成效显著,国企改革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同仁堂(600085)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86.0亿元,同比+4.1%;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10.6%。   精品战略持续推进,提价放量成果显著。营收端,2024年公司营收186.0亿元(+4.1%),得益于公司大力推进营销改革、积极开拓市场。具体来看,医药商业营收112.3亿元(+9.6%),医药工业营收119.1亿元(+7.5%)。从细分领域看,心脑血管/补益/清热/妇科类分别实现营收51.5/21.3/7.3/4.8亿元,同比+17.3%/+23.0%/+19.3%/+26.6%。公司持续深化精品战略,前五名系列产品(安宫牛黄、牛黄清心、乌鸡白凤、六味地黄、金匮肾气)营收56.1亿元(+13.2%),得益于安宫牛黄丸提价策略以及乌鸡白凤系列产品销量增加。2024年6月,公司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在港零售价增幅20.1%;2024年,公司乌鸡白凤系列产品销量+34.2%。毛利端,2024年公司实现毛利率44.0%(-3.3pp),前五名系列产品实现毛利率47.6%(-7.3pp),主要系天然牛黄等中药材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成本增加。2025年3月,公司新品体培安宫牛黄丸正式上线,零售价398元/丸,有望提升公司大单品销量,缓解天然牛黄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3%/7.9%/1.4%/0.03%,同比+0.1pp/-0.6pp/-0.1pp/0.6pp,基本保持不变。   母公司业绩增长强劲,收购红惠医药拓商业院内市场。2024年,同仁堂母公司营收49.0亿元(+19.2%),净利润13.9亿元(+11.6%),主要得益于精品战略推广。子公司营收增长,利润端承压。具体来看:1)同仁堂国药营收14.7亿元(+7.0%);归母净利润4.6亿元(-6.3%)。营收增加得益于安宫牛黄在港价格提升以及内地市场灵芝孢子粉销售额增加。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系原材料成本增加导致。2)同仁堂科技营收72.6亿元(+7.2%),归母净利润5.2亿元(-11.6%)。报告期内,同仁堂科技强化营销推广,销售过亿产品九个,六味地黄丸/生脉饮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金匮肾气丸/加味逍遥系列产品销售额分别同比+10.7%/+14.9%/+17.1%/+3.5%/+5.0%。净利润下降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费用增加导致。3)同仁堂商业营收106.2亿元(+2.6%),归母净利润3.9亿元(-6.3%),门店数增加250家。2024年10月,公司发布公告,同仁堂商业拟收购红惠医药51%股权,有望拓宽同仁堂系列产品院内市场。   高管换届选举落地,持续深化国企改革。2024年6月,公司完成换届选举工作,邸淑兵担任董事长,张朝华担任总经理。公司多名董监高在同仁堂科技担任重要职位,邸淑兵现任同仁堂科技董事长。2024年11月,杨利辞任同仁堂副总经理职务,并在同仁堂科技担任副总经理。2025年,同仁堂科技将持续深化改革,以“保产值、控成本、调结构、降库存”为生产目标,持续优化生产流程。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持续推进精品战略,提价放量持续推进。预计2025-2027年归母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0.3亿元和23.8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倍、25倍和21倍,建议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产品放量或不及预期,库存清理节奏或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5-04-15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麻醉镇痛稳增长,创新管线强驱动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麻醉镇痛稳增长,创新管线强驱动

    个股研报
      海思科(002653)   麻醉镇痛稳增长,创新管线强驱动,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37.21亿元(同比+10.92%,以下为同比口径);归母净利润3.95亿元(+34.00%);扣非归母净利润1.32亿元(-45.40%)。公司2024年毛利率为71.46%(+0.44pct);净利率为12.53%(+3.72pct)。公司2024年销售费用率36.60%(+0.82pct);管理费用率10.79%(+1.23pct);研发费用率16.77%(+1.37pct)。考虑到HSK16149、考格列汀片首次纳入医保放量仍需时间,我们下调2025-2026并新增2027归母净利润为5.33/7.35/10.31亿元(2025-2026原预测为7.28/9.72亿元),EPS为0.48/0.66/0.92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为99.7/72.3/51.5倍。当前公司创新药销售逐渐向好,维持“买入”评级。   环泊酚销售收入同比增幅45%,创新药倍长平和思美宁快速放量   公司现已转型为麻醉镇痛、呼吸等领域的创新药企,目前有40多个品种为国内首家或独家仿制,主要创新产品包括环泊酚注射液、HSK16149、HSK21542等。2024年公司收入37.21亿元,其中肠外营养收入5.12亿元(-16.32%);肿瘤止吐3.05亿元(+44.26%);麻醉产品12.32亿元(+44.96%);合作产品收入9.43亿元(+10.66%)。环泊酚成为最大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幅约45%。创新药倍长平和思美宁上市第一年收入达数千万元,将成为2025年业绩增长的主力军。   研发管线稳步推进,创新转型成效显著   公司通过品牌建立及渠道下沉实现产品快速放量。公司建立丰富的产品管线组合,环泊酚扩展儿童/青少年用药的补充申请正在审评;美国方面“全麻诱导”适应症已完成PNDA沟通交流。HSK21542“腹部手术术后镇痛”适应症处于上市许可发补审评阶段;“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中重度瘙痒”适应症也处于上市审评阶段。HSK16149的“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适应症的Ⅲ期临床正常推进中。呼吸系统药物HSK31858片的“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适应症已启动国内Ⅲ期。公司创新转型成长可期,估值有望迎来新一轮提升。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风险、新药研发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4-15
  • 麻醉产品营收同比增长45%,关注在研管线进展

    麻醉产品营收同比增长45%,关注在研管线进展

    个股研报
      海思科(002653)   核心观点   麻醉产品营收同比增长45%。2024全年公司实现营收37.21亿(+10.9%)归母净利润3.95亿(+34.0%)。分产品领域看,麻醉/肠外营养/肿瘤止吐/其他适应症产品分别实现收入12.32/5.12/3.05/5.80亿元,分别同比+45.0%/-16.3%/+44.3%/-13.9%,毛利率分别为90.4%/59.3%/87.0%/62.1%,分别+0.5/-1.5/+3.0/-5.4pp。   毛利率稳中有升,费用率整体平稳。2024全年公司毛利率为71.5%(同比+0.4pp)、净利率10.6%(同比+1.8pp);销售费用率36.6%(同比+0.8pp)、管理费用率10.8%(同比+1.2pp)、研发费用率16.8%(同比+1.4pp)、财务费用率0.4%(同比-0.3pp),期间费用率整体为64.5%(同比+3.1pp)。两款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临床管线进入收获期。公司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苯磺酸克利加巴林胶囊(商品名:思美宁)和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考格列汀片(商品名:倍长平)于2024上半年获批上市,两款药物商业化首年实现销售收入达数千万元。   镇痛药物思舒静(HSK21542,安瑞克芬注射液)“腹部手术术后镇痛”适应症已于2023年10月申报NDA,目前已经完成补充研究资料的递交,处于上市许可发补审评阶段,有望于2025H1获批上市;“成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中度至重度瘙痒”适应症于2024年6月被纳入优先审评,并于2024年9月完成了NDA申报。   呼吸系统药物HSK31858“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适应症国内已启动Ph3临床研究,新增“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两项适应症均已启动Ph2临床研究;2024年新增开发项目HSK44459,其“特发性肺纤维化”适应症目前已启动Ph2临床研究。   投资建议:公司创新药转型进入收获期,环泊酚国内静脉麻醉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美国2项Ph3临床达到预设主要终点,NDA提交准备中;思美宁及倍长平国内市场进入商业化阶段,思舒静已提交NDA,预计2025H1上市;布局DPP1、THRβ等靶点,PROTAC等技术平台,管线储备丰富。根据公司年报,我们对盈利预测进行调整,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7/6.93亿元(前值为6.59/9.16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8.67亿元,对应PE为97/77/61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估值的风险、盈利预测的风险、在研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产品商业化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5-04-15
  • 短期业绩承压,逆势扩张有望受益招采回暖

    短期业绩承压,逆势扩张有望受益招采回暖

    个股研报
      开立医疗(30063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业绩,全年实现营收20.14亿元(yoy-5.02%,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yoy-68.6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0亿元(yoy-75.07%)。2024Q4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yoy-5.63%),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yoy-75.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4亿元(yoy-80.00%)。   院端招采延迟影响国内业务,25年有望迎来需求复苏。2024年,公司彩超业务收入11.83亿(yoy-3.26%),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收入7.95亿(yoy-6.44%),配件及其他收入0.21亿(yoy-38.79%),国内政策因素持续压制院内采购需求,叠加设备更新采购活动交叉影响,24年院端医疗设备采购需求下滑,导致公司核心彩超、内镜业务收入均有所下滑,国内整体收入10.44亿(yoy-11.62%),随着各   省市设备更新逐步落地,预计2025年行业采购需求有望复苏,或伴随较大订单增量;24年海外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收入9.70亿(yoy+3.27%)。   业绩短期承压,逆势扩张加大潜力业务布局。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63.78%(yoy-3.93pct),其中彩超毛利率61.81%(yoy-2.00pct)、内窥镜毛利率66.59%(yoy-6.56pct),在国内招采需求下降、医疗设备集采增多情况下,项目价格承压导致核心业务毛利率下滑。公司销售费用5.73亿(yoy+17.32%)、研发费用4.73亿(yoy+23.08%),公司逆势扩张,加大研发、销售人才的引进,扩建内镜研发团队,并加大对微创外科、心血管介入等潜力业务的投入,全年新增员工超过400人,使费用端增加较多。24年威尔逊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0.56亿元,对利润端有所影响。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3.51/27.24/31.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72%/15.88%/15.54%,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6/4.88/6.04亿元,增速分别为163.90%/29.83%/23.84%。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36x、27x、22x。基于公司在医学影像领域的领先位置,潜力业务有望高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国内政策变动风险、境外   贸易冲突。
    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4-15
  • 2024年业绩承压,2025年重回增长轨道

    2024年业绩承压,2025年重回增长轨道

    个股研报
      开立医疗(300633)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4亿元,同比下降5.02%;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68.6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下降75.07%。   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同比减少5.63%,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减少75.03%,扣非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减少80.00%。   点评:   行业招采放缓+新业务投入较大,2024年业绩收入利润双承压分区域来看,2024年公司国内收入实现10.44亿元,同比下降11.62%,主要是受行业招采节奏阶段性放缓影响。2024年国内设备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进,落地节奏集中在2024年下半年,招采金额恢复主要体现在2024年第四季度,同时也由于以集采形式的设备招采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也影响了设备的出厂价,2024年国内承压明显。海外区域,2024年公司收入9.70亿元,同比增长3.27%,表现优于国内,而且公司海外销售毛利率仍保持上升态势,2024年毛利率约为57.34%,2023年约为56.78%。   各条线业务来看,(1)超声:2024年公司超声国内外合计收入11.83亿元,同比下降3.26%。(2)内镜及镜下耗材:2024年公司相关业务收入7.95亿元,同比下降6.44%。公司核心业务收入降幅低于国内市场收入下降幅度,除了公司海外市场仍贡献增长外,公司也拓展了微创外科、心血管介入两大新业务。   从净利润来看,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42亿元,同比下降68.67%。2024年公司大力投入研发和市场活动,人员招聘增长,全年人员增长425名,期间费用率均有提升。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28.45%,同比提升3.72pp,管理费用率6.81%,同比提升0.76pp,财务费用率-1.86%,同比提升0.25pp,研发费用率23.48%,同比提升5.36pp。   重磅新产品不断推出,2025年轻装上阵   2024年,在超声领域,公司正式推出了高端全身机器S80及高端妇产机P80,标志着公司在高端超声领域正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消化与呼吸内镜领域,公司已完成多款产品发布和上市,主要包括:(1)高端内镜平台取得突破。HD-580系列高端内镜平台完成对550系列内镜的全面支持,相较于公司上一代内镜平台HD-550大幅提升了图像质量和临床细节表现,已步入持续放量阶段;(2)积极布局内镜质控和人工智能业务。公司自主研发的胃部质控软件SIP-E10产品取得NMPA注册证书,胃肠部质控软件SIP-E20产品获得CE认证,正积极推进肠道息肉检测AI软件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在微创外科领域,公司也在2025年2月获得4K三维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的注册证,新产品具有在单一摄像系统上融合硬质内窥镜和电子软镜的独特优势,为实现多模态精准外科手术提供了产品方案。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端有望分别实现24.36亿元、28.93亿元和33.33亿元(2025-2026年前值预测为25.25亿元和29.27亿元),对应收入端增速分别为21.0%、18.7%和15.2%,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有望分别实现4.38亿元、5.74亿元和7.15亿元(2025-2026年前值预测为4.17亿元和5.97亿元),利润端增速分别为207.4%、31.1%和24.6%。2025-2027年对应的EPS分别约1.01元、1.33元和1.65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30倍、23倍和19倍,考虑到公司是国产内镜和超声领域的头部优秀公司,公司内镜进入快速成长期,超声保持稳定增长,微创外科和心血管介入业务正在培育期,产品线丰富,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4-15
  • 2024年年报业绩点评:业绩低于预期,高水平投入引领长期发展

    2024年年报业绩点评:业绩低于预期,高水平投入引领长期发展

    个股研报
      开立医疗(300633)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14亿元(-5.02%),归母净利润1.42亿元(-68.67%),扣非净利润1.10亿元(-75.07%),经营性现金流3.07亿元(-37.35%)。2024Q4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5.63%),归母净利润0.33亿元(-75.03%),扣非净利润0.24亿元(-80.00%)。   收入及利润阶段性承压,战略投入巩固核心优势。2024年公司收入及利润均同比下降,主要是国内终端招采活动减少(超声/内镜等全年招标总额明显下降)、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的战略投入所致。2024年公司毛利率降低5.66pct至68.12%,主要是医疗设备集采项目增多导致的价格压力传导。分产品来看,2024年公司超声产品实现收入11.83亿元(-3.26%),占比58.75%(+1.07pct),毛利率为61.81%(-2.00pct);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实现收入7.95亿元(-6.44%),占比39.50%(-0.60pct),毛利率为66.59%(-6.56pct)。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8.45%/6.81%/23.48%,同比+5.42pct/+0.76pct/+5.36pct,体现公司对坚持投入以提升核心能力的高度重视。公司积极巩固区域化服务能力、渠道网络优势、临床协同创新等核心营销优势,保持较高水平的研发能力,持续夯实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基于2025年起较大规模的医疗设备更新商机或将陆续落地,公司作为国产超声和内镜头部企业,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持续深化海外业务布局,新品放量或将贡献业绩增量。2024年公司国际业务收入9.70亿元(+3.27%),毛利率57.34%(+2.26pct),公司基于本地化建设、产品创新力和渠道市场三大维度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持续构建海外营销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得益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公司在高端设备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公司推出高端全身机器S80及高端妇产机P30、取得首张产科人工智能注册证;全球首发全新系列高端兽用便携ProPet X11和ProPet E11系列;HD-580系列高端内镜大幅提升图像质量和临床细节表现,并已步入持续放量阶段;4K 超高清多模态摄像系统、一体化软硬镜摄像系统、各科电子软镜和智荟手术室顺利实现量产和销售装机;首套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产品顺利上市。随着高端产品的陆续上市,公司国内及海外高端客群有望加速突破,进而促进公司收入规模及盈利能力的显著提振。   投资建议:开立医疗是国产超声和内镜头部企业,中高端产品矩阵持续丰富,海外业务拓展稳步推进。考虑到外部经营环境修复节奏仍有一定不确定性,我们调整并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89/4.69/5.59亿元,同比增长173.40%、20.47%、19.17%,EPS分别为0.90、1.08、1.2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34/28/2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与上市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终端招采活力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贸易环境不确定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降价幅度超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4-1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