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01)

  • 清科数据:7月并购市场持续下降,能源及矿产行业表现突出

    清科数据:7月并购市场持续下降,能源及矿产行业表现突出

    化工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清科数据,分析了2020年7月中国并购市场的整体情况。报告核心观点如下: 并购市场整体下滑: 7月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数量和金额均出现环比和同比下降,显示市场整体活跃度有所降低。 能源及矿产行业表现突出: 尽管市场整体低迷,但能源及矿产行业交易金额占比最高,成为市场亮点,主要受大型并购案例驱动。 VC/PE投资活跃: 尽管交易数量下降,但VC/PE参与的并购交易金额占比超过一半,显示其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监管政策调整: 证监会发布新的监管规则,旨在优化并购重组市场监管,释放市场活力。 主要内容 2020年7月中国并购市场整体情况 2020年7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147笔交易,环比下降2.7%,同比下降29.3%。披露金额的101笔交易总金额约为590.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2.4%,环比下降20.4%。其中,国内交易占绝大部分比例(96.6%),金额占比也超过93%。两笔金额较大的并购案例分别为新界泵业收购天山铝业(170.28亿元)和紫金矿业收购巨龙铜业(38.83亿元)。 2020年7月并购事件的地区和行业分布 从地区分布来看,浙江省并购交易数量最多(18笔,占比12.2%),其次是北京和江苏(各14笔,占比9.5%)。从交易金额来看,新疆占比最高(28.8%,主要由于新界泵业收购天山铝业),其次是山东(10.6%)和浙江(10.1%)。 从行业分布来看,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并购交易数量最多(22笔,占比15.0%),其次是IT行业(17笔,占比11.6%)和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16笔,占比10.9%)。然而,从交易金额来看,能源及矿产行业占比最高(40.0%,主要由于新界泵业收购天山铝业),其次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15.2%)和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6.8%)。 2020年7月重点并购案例分析 报告详细分析了三个金额较大的并购案例: 新界泵业收购天山铝业: 这是一起金额巨大的资产重组案例,新界泵业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天山铝业100%股权,实现了主营业务的转型升级。 紫金矿业收购巨龙铜业: 紫金矿业收购巨龙铜业50.1%股权,旨在提升其境内超大型铜矿供应能力,增强资源储备和产品产量。 蓝帆医疗收购CBCH II: 蓝帆医疗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收购CBCH II 6.63%股权,旨在进军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完善产品组合,提升竞争力。 VC/PE在7月并购市场中的作用 7月份VC/PE支持的并购案例共有17笔,环比下降5.6%,交易数量渗透率为11.6%;但涉及并购金额为308.57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升26.7%,金额渗透率达52.2%。VC/PE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及矿产、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和IT行业。 7月并购市场退出情况及监管政策调整 7月份共有26笔并购退出事件,其中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退出中国光大银行的案例金额最大(384.41亿元)。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的监管问答进行了清理整合,发布了新的监管规则,旨在优化监管,释放市场活力。 总结 2020年7月中国并购市场整体呈现数量和金额双双下降的态势,但能源及矿产行业表现突出,主要受大型并购案例驱动。VC/PE投资在金额方面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显示其对市场的影响力。证监会对并购重组监管规则的调整,将对未来市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未来市场走势仍需持续关注,特别是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清科数据为市场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其持续的跟踪和研究对理解中国并购市场动态至关重要。
    清科研究中心
    10页
    2020-08-18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多因素共振,间甲酚步入景气周期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多因素共振,间甲酚步入景气周期

    化学制品
      行业观点   间甲酚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主要用于农药及医药行业。间甲酚,又名间甲基苯酚,属于精细化工行业,是农药、医药、抗氧剂、香料和合成维生素的重要原料,也是彩色胶片、树脂、增塑剂和香料的中间体。2019年,间甲酚全球消费量约为4.5万吨,其中45%的间甲酚用于医药行业,30%用于农药行业,10%用于香料行业。   间甲酚需求逐年向好,行业有望迎来高景气度。间甲酚主要下游为薄荷醇、拟除虫菊酯和维生素E。薄荷醇在口腔护理产品中的用量最大,占比超过总量的1/3,目前我国大部分的L-薄荷醇依赖进口,每年进口超过1万吨,由于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部分化工企业也开始积极布局合成薄荷醇产能;我国农药行业整体处于结构性调整时期,资源向头部企业进一步倾斜,其中拟除虫菊酯产品未来扩产计划确定性强;我们认为,薄荷醇和拟除虫菊酯的扩产将成为间甲酚需求的主要增量来源之一。维生素E行业未来有望景气向上,将支撑间甲酚需求。整体起来看,间甲酚需求端的持续向好将助力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间甲酚行业高度集中,我国仍依赖进口。从供给端来看,间甲酚为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目前全球共有6家间甲酚生产商,总体产能约5.6万吨。其中美国沙索和德国朗盛各占总产能的36%和27%,外资企业占据了行业的主要份额。近年来我国间甲酚下游产品发展迅猛带动间甲酚需求高速增长,但目前国内产能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我国每年仍需进口4800-7200吨的间甲酚。随着间甲酚技术的突破,具有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厂家将脱颖而出,预计我国将实现间甲酚的自给自足。   间甲酚进入壁垒不断增加,预计未来行业竞争将趋于有序。由于产品分离难度大、副产物及三废的处理难度较大,间甲酚行业有着较高的进入壁垒,叠加环保趋严使得原材料端供给趋严,我们认为行业未来发展将更加有序。2019年7月中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进口间甲酚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若反倾销落地,预计国内间甲酚价格将获得提振,同时加速进口替代。   投资建议   从需求来看,间甲酚的主要下游薄荷醇、农药、维生素等持续增长将带动间甲酚需求的增长。伴随着国内间甲酚技术的突破和产能的扩产,我国间甲酚的自给程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间甲酚技术壁垒高,叠加环保趋严使得原材料供给端趋严,且国内实行间甲酚反倾销立案调查,我们认为间甲酚行业有望步入景气周期。在此背景下,我们推荐间甲酚龙头企业辉隆股份(子公司海华科技是国内间甲酚龙头企业,持续深化布局精细化工领域)。公司拥有甲苯氯化水解法生产甲酚工艺,并且掌握粗酚分离间甲酚的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公司现有间甲酚产能8000吨,客户主要是浙江医药、长青农化等。未来公司将新增间甲酚产能1万吨、薄荷醇3000吨、百里香酚4000吨,深化布局精细化工产品。   风险提示   需求下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安全环保政策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0-08-18
  • 免疫治疗系列行业概览:2019年中国免疫细胞治疗行业概览

    免疫治疗系列行业概览:2019年中国免疫细胞治疗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中国细胞免疫治疗行业概览 中心思想 细胞免疫治疗市场持续增长: 中国细胞免疫治疗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570.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92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9%。预计未来将保持10.4%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20.7亿元。 CAR-T疗法加速商业化: CAR-T疗法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点,也是唯一获得上市批准的细胞免疫疗法。中国企业正积极布局CAR-T疗法的商业化进程,预计自主研发的CAR-T疗法有望在两年内上市。 主要内容 细胞免疫治疗行业市场综述 细胞免疫治疗定义和分类 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式,通过采集、体外培养和扩增人体免疫细胞,增强其靶向杀伤功能,再回输体内以抑制肿瘤生长。细胞免疫治疗包括细胞提取、分离、培养、质量管控、细胞回输及疗效评估六大环节。目前,细胞免疫疗法分为非特异性与特异性两大类,包括LAK、CIK、DC、DC-CIK、TIL、NK、TCR-T和CAR-T疗法。 中国细胞免疫治疗行业市场规模 2014年至2018年中国细胞免疫治疗行业市场规模从570.6亿元增长至92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9%。未来五年,细胞免疫治疗行业市场将在规范管理中保持理性化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10.4%,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20.7亿元。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恶性肿瘤患者数量增加、制药巨头积极布局、药品审评体系加速。 中国细胞免疫治疗行业产业链分析 细胞免疫治疗行业产业链由上游(细胞资源库、设备与耗材供应商)、中游(免疫疗法研发企业)和下游(临床应用场所)构成。上游包括细胞资源库(如中源协和)、设备与仪器(如通用电气)和试剂与动物供应商。中游为免疫疗法研发企业,中国研发总量仅次于美国,基于CAR-T技术的细胞免疫疗法研究最为集中。下游为临床应用场所,包括医疗机构自主研发和医疗机构与企业合作两种模式。 中国细胞免疫治疗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免疫细胞存储行业迅速发展 免疫细胞存储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为细胞免疫治疗的技术研发、药物研究和临床试验提供原材料,加速行业发展。2014年中国已有5,200份免疫细胞存储,2018年中国免疫细胞存储量已高达16,100份。 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快速发展 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持续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PD-1/PD-L1技术和CAR-T/TCR-T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推动行业发展。 中国细胞免疫治疗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安全性忧虑 临床试验中出现的失败案例和毒副作用,引发了社会对细胞免疫治疗安全性的担忧。CAR-T疗法已知的副作用包括细胞因子风暴、神经毒性、脱靶效应和全身性过敏反应。 质量管控难度高 细胞免疫治疗过程复杂,质量管控环节多,对技术人员要求高,且缺乏通用的管理标准。 中国细胞免疫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CAR-T疗法加速商业化 CAR-T疗法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点,企业纷纷加紧布局。中国正处于CAR-T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预计自主研发CAR-T疗法有望在两年内上市。 细胞免疫疗法成为主流肿瘤治疗方式 随着细胞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深入,细胞免疫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或其他疗法的治疗方案出现,有望成为主流肿瘤治疗方式。 中国细胞免疫治疗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细胞免疫治疗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中国布局细胞免疫治疗的企业数量持续高速增长,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专注于过继性CAR-T疗法和过继性TCR-T疗法的企业占整体细胞免疫治疗研发企业总数的60%以上。 中国细胞免疫治疗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药明巨诺: 由药明康德和美国Juno公司共同创建,专注于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其CAR-T治疗产品JWCAR029已获IND批准。 细胞治疗集团: 集合细胞治疗研发中心、细胞生产中心及细胞治疗临床应用中心为一体,其非病毒载体CD19 CAR-T细胞注射液(BZ019)已获IND受理。 吉凯基因: 专注于肿瘤转化医学,以CAR-T细胞免疫治疗为重点发展战略,自主研发CAR-T疗法。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中国细胞免疫治疗行业的市场概况、驱动因素、制约因素、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细胞免疫治疗市场持续增长,CAR-T疗法加速商业化,并有望成为主流肿瘤治疗方式。然而,安全性忧虑和质量管控难度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中国细胞免疫治疗行业将持续发展,但竞争也将日益激烈。
    头豹研究院
    36页
    2020-08-18
  • 聚焦病理诊断领域,伴随诊断产品高成长

    聚焦病理诊断领域,伴随诊断产品高成长

    个股研报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0-08-18
  • 业绩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业绩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0-08-18
  • 2020年半年报点评:订单人才双增,临床前业务维持高增速

    2020年半年报点评:订单人才双增,临床前业务维持高增速

    个股研报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0-08-18
  • 化工行业投资周报:7月经济数据向好,长期看好优质龙头企业

    化工行业投资周报:7月经济数据向好,长期看好优质龙头企业

    化工行业
    新时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0-08-18
  • 2019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概览

    2019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头豹研究院
    0页
    2020-08-17
  • 新材料行业周报:上半年新建5G基站超25万个,关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

    新材料行业周报:上半年新建5G基站超25万个,关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

    化工行业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0-08-17
  • 石油石化行业周报:油价小幅上涨,大炼化业务盈利凸显

    石油石化行业周报:油价小幅上涨,大炼化业务盈利凸显

    化学制品
      上周WTI原油、布伦特原油价格微涨,WTI原油期货价格收于42.01美元/桶,周涨幅1.92%;布伦特原油价格收于44.80美元/桶,周涨幅0.90%。由于疫情的影响并未减弱市场对于原油需求端的担忧,OPEC月报将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从-895万桶/日调整至-906万桶/日。将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40万桶/日,2021年下调50万桶/日。继OPEC下调全球原油需求预测,IEA月报将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从9210万桶/日削减至9190万桶/日,将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从9740万桶/日削减至9710万桶/日,2021年全球石油供应预计将增加160万桶/日。2020年全球原油整体需求降幅将大于前期预期,且需求复苏也充满不确定性。   价差方面,PX-石脑油价差为158.11美元/吨,周涨幅4.13%;乙烯-石脑油价差为353.78美元/吨,周跌幅6.53%;PTA-二甲苯价差为1023.81元/吨,周跌幅9.24%;涤纶POY-PTA-MEG价差为1020.1元/吨,周涨幅25.69%;丙烯-丙烷PDH价差为399.4美元/吨,周涨幅4.17%;丙烯酸-丙烯价差为2155.55元/吨,周跌幅7.49%。   市场回顾   上周石油石化指数上涨0.14%,同期上证综指上涨0.18%,沪深300指数下跌0.07%,石油石化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0.21个百分点。子板块方面,油田服务、石油开采、工程服务、炼油、其他石化、油品销售及仓储涨跌幅分别为2.10%、1.51%、0.44%、-0.05%、-0.66%、-1.85%。个股方面,上周石化个股涨幅居前5名分别为:新潮能源、昊华科技、中天能源、蓝焰控股、宝利国际;跌幅前5名分别为:沈阳化工、华鼎股份、博迈科、恒逸石化、泰和新材。   行业动态   7月经济数据涨幅扩大成品油价格有所走高   2020年7月份经济数据近日公布,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6%;1-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7%。PPI环比上涨0.4%,涨幅与上月相同,同比降幅收窄。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反弹影响,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5%和2.7%。此外2020年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8%,较6月提高1.6个百分点,为2011年2月以来最高。这表明全面复工以后企业集中开工,加快生产,采购活动趋于活跃,制造业经济总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截至7月,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运行在50%以上,尤其7月份指数回升至51%以上,显示经济加快回升。(信息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投资建议   2019年开始伴随民营大炼化投产,整个国内聚酯石化产业链的产业结构、盈利厚度与终端成本综合优势更是得到明显提升改善,从部分公司半年报业绩来看,尽管面临着全球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冲击与交织影响,炼化板块业绩实现超预期增长,未来几年仍是我国石化行业的重要扩产扩能周期,烯烃、芳烃、PTA等新增产能逐渐释放,产业朝着延伸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未来具有一体化产业链优势的企业或将持续收益。我们建议关注聚酯、PDH产业链,个股建议关注卫星石化、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桐昆股份等。   风险提示   油价大幅波动的风险、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宏观经济大幅下滑的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0-08-1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