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一季度收入高增长,多款新产品陆续上市和量产提供发展动力

    一季度收入高增长,多款新产品陆续上市和量产提供发展动力

    个股研报
      海泰新光(688677)   事件: 4 月 20 日晚, 公司发布 2022 年年度报告: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4.77 亿元,同比增长 53.97%;归母净利润 1.83 亿元,同比增长55.07%;扣非净利润 1.69 亿元,同比增长 79.44%。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1.04 亿元,同比增长 0.36%,主要系公司生产规模扩大,同时为了减小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公司加大了物料库存;另外,政府补助同比减少以及生产人员薪酬总额同比增加也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 2022 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 1.37 亿元,同比增长 49.71%;归母净利润 0.43 亿元,同比增长 64.12%;扣非净利润 0.39 亿元,同比增长 72.19%;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0.21 亿元,同比下降 19.35%。同日,公司发布 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 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8 亿元,同比增长 58.76%;归母净利润 0.48 亿元,同比增长 35.40%;扣非净利润 0.46 亿元,同比增长 38.45%;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0.18亿元,同比下降 23.33%,主要系生产和销售规模增加,物料采购支出、人员支出以及缴纳税费支出增加导致。   多款新产品陆续上市和量产,为市场销售和产品迭代打下基础   2022 年,公司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   (1)公司顺利实现新款荧光腹腔镜的扩产,满足了客户对新产品的需求计划: 2022 年医用内窥镜器械收入 3.66 亿元, 同比增长 60.78%,占主营业务收入 76.90%,毛利率同比提升 1.48pct 至 70.18%。(2)公司在深挖医用内窥镜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光学业务和相关产品:2022 年光学产品收入 1.10 亿元,同比增长 34.28%,占主营业务收入23.10%,毛利率同比下降 3.64pct 至 45.34%。(3)公司在巩固和扩大国外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实现了国内和国外业务双增长:2022 年国内实现收入 1.12 亿元,同比增长 77.86%;国外实现收入 3.64亿元,同比增长 47.64%。   2022 年研发投入 5,989.94 万元,同比增加 44.88%, 成果显著:   (1)针对美国市场开发的 12 款新型 4K 荧光腹腔镜顺利量产,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针对美国市场开发的新款光源模组和膀胱镜已经完成样机确认,预计 2023 年下半年能够实现量产。 (2)公司针对国内市场的多款内窥镜包括胸腔镜、关节镜、宫腔镜、 3D 荧光腹腔镜等完成研发样机,已提交注册检验,其中胸腔镜已于 2023 年 4 月取得注册证。 (3)公司第一代 4K 荧光摄像系统完成产品注册并投放到临床使用,在报告期内已开始实现销售; 4K 除雾内窥镜系统也于 2023年 2 月获得产品内注册;公司第二代 4K 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完成样机,于 2022 年年底提交注册检验,预计在 2023 年完成产品注册和迭代。 (4)多款激光镜头成功投放市场,并且在持续开发多品种产品,以扩大相关市场和业务。   整体盈利水平稳中有升, 23Q1 受美元汇率影响净利率波动   2022 年度, 受出口汇率、 新品推出以及产能释放的综合影响下,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同比提升 0.86pct 至 64.35%;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0.08pct 至 3.26%;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 2.10pct 至 8.89%,主要系公司销售体量增大,规模效应增强;研发费用率同比降低0.79pct至12.56%;   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 2.51pct 至-2.77%,主要系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收益增加以及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增加,借款利息支出减少所致;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 0.28pct 至 38.11%。   其中, 2022 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61.10%、 3.59%、 10.31%、14.01%、 -0.06%、 30.89%,分别变动+0.79pct、 +1.92pct、 -0.95pct、-1.98pct、 -1.31pct、 +2.49pct。   2023 年度第一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 0.98pct 至64.54%;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 0.24pct 至 2.56%;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0.18pct 至 8.62%;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 0.18pct 至 11.55%;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 2.76pct 至 1.55%, 主要是受汇率波动影响,产生的汇兑损失增加;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 5.95pct 至 32.1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6.66 亿/8.79 亿/11.42 亿,同比增速分别为 40%/32%/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3 亿/3.24 亿/4.22 亿, 同比增速分别为 33%/33%/30%; EPS 分别为 2.79 /3.72 /4.85,按照 2023年 4 月 18 日收盘价对应 2023 年 38 倍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风险、 对单一客户依赖性较大的风险, 国际贸易环境多变对公司海外销售可能影响较大的风险,海外市场对原材料采购或产品销售产生影响的风险,国内市场拓展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21
  • 济民医疗2022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看好23年公司迎来拐点

    济民医疗2022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看好23年公司迎来拐点

    个股研报
      济民医疗(603222)   投资要点   事件: 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37 亿元( -23.78%,同比,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 3447 万元( -76.6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733 万元( -84.37%),实际业绩和 1 月 31 日业绩快报一致,符合我们预期。   疫情影响医疗服务业绩,博鳌国际医院持续引进先进药械+鄂州二院新院建设完成 , 23 年迎来拐点年: 2022 年,鄂州二院、博鳌国际医院院端诊疗业务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医疗服务板块实现收入 2.2 亿元( -10.94%),其中博鳌国际医院收入 1.2 亿元,鄂州二院 1 亿元。我们认为,随着“乙类乙管”的实行,院端诊疗业务迎来快速恢复,博鳌国际医院地处乐城医疗先行区,享有先行先试特权,引进了英克西兰、普托马尼片、德国 IN300 血液净化设备等全球前沿药械;此外,博鳌国际医院拥有小田治范等日本强大专业团队,竞争力不断加强,博鳌国际医院将在 23 年迎来拐点;鄂州二院新院区 1000 张床位已开始试营业,床位利用率持续提升,我们预计鄂州二医院新老院区收入、利润峰值分别达到 6 亿元、 1 亿元。   医疗器械收入减少拖累表观增速,安注国内放量+预充式冲洗器产能建设完成助力开启新增长点: 2022 年,海外 RTI 公司安全注射器订单下降+海外子公司 LINEAR 新冠业务萎缩收入下降拖累医疗器械板块业绩增速,医疗器械板块实现收入 3.4 亿元( -42.01%), 2023 年,随着公司“年产 2.5 亿支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以及安注渠道搭建的完成以及国内对安全注射器普及程度的提升,预充式冲洗器有望拉动公司医疗器械收入迈入新台阶,安全注射器产品国内销量有望快速增长。   不良资产剥离完毕,轻装上阵叠加 IPO 后首次股权激励未来公司或将迎来超高速增长: 公司利润端下滑较多主要系医疗器械收入下降叠加投资收益减少以及对应收邵品和郓城新友谊医院款项进一步计提坏账准备所致。2023 年,公司前期不良资产已剥离完毕,利空出尽+轻装上阵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2023 年 3 月 31 日,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为上市后首次股权激励,激励对象共 42 人对应考核年度为 2023-2025 三个会计年度,业绩考核目标: 2023-2025 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1.8/2.3/3.0 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0%。行权价格为 12.01 元,与公司目前股价相当,彰显公司强烈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在医疗服务赛道的潜力和发展,维持2023-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9/2.7 亿元,预计 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3.9 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 PE 为 35X//24X/1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若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院端恢复不及预期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21
  • 【粤开医药点评】关注2023AACR年会国内创新药投资机会

    【粤开医药点评】关注2023AACR年会国内创新药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2023年4月14日-19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AACR)年会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来自全球各地超过2800家单位7441项研究(Poster)争相亮相,共绘肿瘤领域前沿科技蓝图。据不完全统计,恒瑞医药、和黄医药、信达生物等超98家国内药企展示了超119项新药临床及临床前研究,中国创新已经成为肿瘤用药领域最具活力的领跑者之一。   2023年AACR年会亮点分析   AACR年会是肿瘤领域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学科年会之一,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医生和其他医疗行业从业人员共同探讨癌症的病因学、生物学、预防、检测、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部分创新药企业分享核心品种的重磅数据,以期扩大影响、争取合作。2023年AACR年会通过海报摘要累计展示7441项研究成果,包括6800项临床前研究、278项临床研究以及363项最新突破研究。   1.全球肿瘤领域前沿创新突破较快,重磅药物品种临床价值可期   大会重点探讨了肿瘤领域最新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以期为癌症攻克提供前瞻性意见。从靶点来看,CD3、PD-1/PD-L1、HER2、EGFR等热门靶点竞争激烈,新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技术来看,单抗、双抗、抗体偶联、PROTAC、核酸、基因与细胞疗法、溶瘤病毒等新技术平台日益成熟,临床选择性不断提高。从新品种(疗法)来看,C4 Therapeutics CFT1946、Arvinas ARV-766、拜耳/NuvisanBAY2965501等新分子实体亮相,Caribou Biosciences基于CRISPER技术开发新一代同种异体免疫细胞疗法,Seagen同类第一SGN-B6A最新结果积极。   多家顶级生物医药公司在AACR年会上披露重磅品种临床前及临床重要进展。临床研究中,19个重磅品种(疗法)入选临床试验全体大会。免疫领域,Moderna公司mRNA-4157+帕博利珠单抗、默沙东帕博利珠单抗+vibostolimab或gebasaxturev、罗氏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Moderna、阿斯利康MEDI1191+度伐利尤单抗等品种最新研究成果表现不俗;罕见癌症领域,Vivace TherapeuticsVT3989、Polaris Pharmaceuticals精氨酸脱亚胺酶、默沙东帕博利珠单抗等新型靶向和免疫疗法进展良好;新型抗肿瘤策略领域,Allogene Therapeutics公司ALLO-316(同种异体CAR-T)、Merus公司MCLA-158(EGFR/LGR5双抗)、再生元REGN5459(BCMA/CD3双抗)早期结果突出;新型生物标志物驱动型疗法领域,Incyte公司、信达生物(大中华权益)佩米替尼(pemigatinib)、Relay Therapeutics RLY-2608、罗氏camonsertib+PARP抑制剂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2.国内创新取得重大进展,部分品种前景广阔。   以China为展示关键词搜索,显示515项参会成果(研究者、研究场所在中国或者研究者由中国公司资助皆计入),相比2022年大幅增长。   从披露临床阶段结果的品种来看,多个重磅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潜力。部分获批上市品种积极拓展新的适应症或开发新的联合疗法,处于临床阶段的产品临床试验结果可喜,国内创新药放量未来可期。如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已经批准用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与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肝细胞癌、与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等,目前正在开展治疗宫颈癌相关研究;和黄医药索凡替尼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进展期非功能性、分化良好(G1、G2)的非胰腺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瘤,目前正积极拓展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恒瑞医药靶向HER2的ADC类药物SHR-A1811临床试验结果初步证实对多个HER2突变实体瘤生效。   从披露临床前研究结果的品种来看,在研品种未来潜力值得关注。如康宁杰瑞KN052(目前已经进入临床一期)在动物模型中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入选AACR最新突破Poster;百利天恒四特异性抗体能特异性结合靶抗原并在体内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同时在小鼠异种移植物中的抗肿瘤活性验证;先声药业国内首款POLQ合成致死机制SS008871体内外安全性、有效性基本验证,能够协同奥拉帕利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投资建议:关注创新药板块两大投资机会   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以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疾病负担逐渐加重,细分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长存,医疗保健是确定性极强的刚需赛道。创新药是医疗保健重要板块,在满足市场需求和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方面皆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内创新药近年来在药政改革、产业补贴等政策红利下加速提效,已然成为国际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伴随行业发展提速,创新要求势必趋严,质量和疗效价值进一步凸显,建议关注创新药量两条投资主线:一是已上市创新药临床放量和在研新药的临床价值挖掘,百亿品种或已诞生;二是CXO板块降本增效优势凸出,国内龙头潜力待释放。   1.关注已上市创新药临床放量和在研品种的临床价值挖掘,百亿品种或已诞生。   从新药品注册管理分类重新定义创新药以来,“全球新”替代“境内新”成为新的创新药标准,国家药监局按新标准批准132个一类创新药(按受理号计,实际为103个品种),包括107个化学药、13个生物药、12个中药。分析比较相关品种的销售情况,我们认为部分临床效果好、增长势头猛、新增适应症潜力大的品种或将持续放量,成为销售破百亿的重磅品种,重点关注抗体药物、ADC、小分子靶向药等领域同类较优品种。   2.关注CXO板块降本增效优势,国内研发外包潜力待释放。   CXO是创新药行业“卖水人”,是通过专业化、平台化、技术化实现创新降本增效的重要环节。国内CXO起步晚,且境外业务占大头,渗透水平相对全球同行较低,未来还存在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2年的42.6%提升至2026年的52.2%,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2年的46.5%提升至2026年的55.0%,由中国医药研发服务公司提供的全球外包服务的市场(不包括大分子CDMO)规模将由2022年的人民币1,312亿元增长到2026年的人民币3,368亿元,年平均增幅约26.6%。从国内CXO板块的业务水平和相关收入来看,部分公司已经具备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和一流的服务水准,我们重点推荐具有规模效应、全球布局、多地运营及全产业一体化布局的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   创新药物研发失败、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
    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3-04-21
  • 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拟定增10亿元

    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拟定增10亿元

    个股研报
      柳药集团(60336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以及定增预案。2023Q1公司实现收入53.3亿元(+10.8%);实现归母净利润2.6亿元(+18.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6亿元(+18.1%)。此外,公司发布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本次发行的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1.1亿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亿元,其中计划2.9亿元投入医院器械耗材SPD项目,1.1亿元投入健康产业园项目之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及配套增值服务项目(一期),2亿元投入柳州物流运营中心项目,1亿元投入信息化建设项目,3亿元补充营运资金。   2023Q1业绩符合预期,单季度业绩创历史新高。分板块来看:2023Q1批发板块实现收入44.2亿(+11.4%),占公司总收入的83.1%;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占公司总利润的69.2%。2023Q1零售板块实现收入6.5亿(-5.2%),占公司总收入的12.2%;实现归母净利润3272.5万元(+5%),占公司总利润的12.6%。2023Q1工业板块实现收入2.5亿(+81.3%),占公司总收入的4.6%,实现归母净利润4561.2万元,占公司总利润的17.5%。费用端来看,四费率保持平稳波动,2023Q1销售费率为2.2%(-0.2pp);管理费率为2.3%(+0.2pp);财务费率为0.9%(+0.1pp);研发费率0.2%(+0.1pp)。2023Q1毛利率为12.1%(-0.04pp)。   工业板块增速亮眼,成为核心利润增长点。1)中药饮片:已能生产加工1100多个中药饮片品种,近8000个品规,年产能达到近5000吨。目前饮片已基本覆盖区内核心中医医院,一季度积极拓展省外市场,规模效应持续提升。2)中药配方颗粒:截至一季度末已完成400多个品种的备案工作,广西区内备案数、可供货数领先的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公司已逐步开展核心医院市场的产品进院工作,为未来实现业绩放量奠定基础。2023年力争到年末备案品种达到500个,依托渠道优势,2023年内完成广西地区内二级以上核心医疗机构的市场覆盖。   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未来将重点布局器械耗材、中药配方颗粒、物流中心、信息化建设等领域。1)医院器械耗材SPD项目:募集资金2.9亿元拟在广西区内18-22家三级医院、20-30家二级医院搭建院内器械耗材SPD管理平台,有效提高公司在医院端的器械耗材市场份额。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3年,项目正式运营后预计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20.2亿元。2)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募集资金1.1亿元主要用于综合楼的装修、院端设备购置、软件购置和部分配套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的购置等,投资建设期6年。项目正式运营后预计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新增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研发能力,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3)柳州物流运营中心项目:募集资金2亿元主要用于总部办公大楼建设、仓储建设、办公及物流设备软件等的投入,投资建设期3年,有效提高公司的医药物流运营能力和服务效率。4)信息化建设项目:募集资金1亿元主要用于数据中心机房扩容改造、硬软件设备的投入,投资建设期3年。提高公司信息化能力,从而推动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亿元、10.3亿元、12.3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20.9%/21.1%/20.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波动风险;药品降价风险;项目不及预期;疫情波动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1
  • 气体行业更新点评:默克特气业务扩建,强化半导体材料业务版图

    气体行业更新点评:默克特气业务扩建,强化半导体材料业务版图

    化学制品
      事件:据气体圈子,德国默克集团EMDElectronics4月12日宣布斥资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7亿元)扩建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部的特种气体生产设施,特种气体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关键材料。   默克启动特气扩张项目,强化半导体材料业务能力。该项目将创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特种气体设施,生产包括电子特种气体六氟化钨(WF6),预计工作将于明年初完成。这将使该公司能够开拓和发展其在北美和欧洲的半导体材料业务,并为亚洲提供供应提供补充能力。在行业加速增长的推动下,默克推出LevelUpprogram以及到2025年投资于“创新和产能扩张项目”3亿欧元。EMD表示还计划投资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的项目。例如,到2023年上半年年底,该公司预计将在亚利桑那州大凤凰城地区的新工厂开始运营,为其交付系统和服务(DS&S)业务生产设备。这个新基地将使该公司能够进一步发展其特种气体和化学输送系统的业务,并为半导体生态系统提供关键的补充能力。   收购扩张持续推进,平台效应凸显。通过收购整合与投资扩建,默克已经成为在全球半导体制造行业拥有最广和最全材料产品线之一的电子材料供应商。例如2019年默克收购美国VersumMaterials;2022年,在中国台湾投建新的DS&S工厂,在张家港投资新建半导体薄膜材料和电子特种气体的量产工厂,化学品仓库和运营中心。2022年8月收购韩国Mecaro的化学业务;2023年早些时候,默克公司在台湾高雄的第二家工厂破土动工,该工厂将于2025年生产用于薄膜和结构应用的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材料。目前,默克提供的产品组合覆盖晶圆加工工艺的所有关键环节,包括离子注入、图形化、沉积、平坦化、蚀刻、清洗,以及后期封装测试。   国产化浪潮下电子气体快速迈入1-N的放量阶段。集成电路是电子特气的最大下游领域,同时据SEMI和中商情报网统计,电子特气也是晶圆材料中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核心材料,成本占比约13%。2021年我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为195.8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316.60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CAGR为12.77%。随着海外供应链安全一次次受到挑战,产业链自主可控意识崛起,下游晶圆厂积极推动材料端认证,使国产化进程有望飞速发展。我国电子特气国产率有望从2020年的14%,持续突破至2025年的25%。我们认为在国产化浪潮下,电子特气已经渡过了0-1的突破环节,随着下游晶圆厂扩产在即,行业将快速迈入1-N的放量阶段,公司作为头部企业有望充分获益。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雅克科技:具备前驱体、特气、硅微粉等多个半导体材料业务,逐步形成一体化材料平台企业;2)中船特气:三氟化氮、六氟化钨龙头企业,背靠国资研发实力强劲;3)华特气体:小品类气体龙头企业,产品序列全面打造一站式服务电子特气供应商;4)金宏气体:民营气体龙头横纵向发展,渠道优势明显,电子特气即将投产助力公司完善业务版图。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4-21
  •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门店拓展稳步推进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门店拓展稳步推进

    个股研报
      一心堂(002727)   业绩简评   4月20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收入174.3亿元(+19.5%),归母净利润10.1亿元(+9.59%),扣非归母净利润9.89亿元(+10.0%)。   2022Q4单季度实现收入54.1亿元(+32.2%),归母净利润3.33亿元(+111.0%),扣非归母净利润3.41亿元(+125.8%)。   2023Q1单季度实现收入44.4亿元(+11.0%),归母净利润2.39亿元(+33.5%),扣非归母净利润2.41亿元(+47.0%)。   经营分析   门店少区域高密度持续推进,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22年公司中西成药收入129.9亿元(+23.8%),医疗器械及计生、消毒用品收入14.0亿元(+16.0%),中药收入13.1亿元(-3.76%)。公司门店规模进一步发展,截至2023年一季报共拥有直营连锁门店9344家,2022年公司净增646家,2023年一季度净增138家。公司门店结构进一步优化,县市级门店占比达到26%,乡镇级门店占比达到19%,云南区域5253家(占比56%)。   电商业务稳步发展,多元化布局积极推进。2022年,公司线上业务销售额突破6亿元。公司重点推广自营一心到家业务,目前线上O2O业务实现各级行政区域全覆盖。公司借助自身门店网络优势,实现“体彩+连锁药店”跨界合作的新模式。2022年,公益彩票在公司布局的7个省份中的门店进行推广和销售,公司年内累计代销彩票2691.7万元。个护美妆专业品类覆盖门店超过5000家,个护美妆产品销售额近3亿元。   持续重视专业药店建设,赋能公司业绩增长。公司重点打造区域中心店、院边店、特慢病、双通道门店,2022年,公司二级及以上院边店门店数为712家,慢病门店达到1093家,特病门店达到279家,双通道门店达到221家。院边店快速、近距离承接处方外流,慢病门店带动慢病销售规模逐年增加。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随着公司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以及持续外延并购扩大市场份额,预计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1/13.8/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4%/1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门店发展不及预期;处方外流不达预期;线上药店对线下药店的冲击不确定性。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1
  • 公司22年业绩符合预期,一季度实现快速增长

    公司22年业绩符合预期,一季度实现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一心堂(002727)   事项: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全年实现收入174.32亿元(+19.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0亿元(+9.59%),扣非净利润9.89亿元(+10.05%),公司增速符合预期。   四季度单季,公司实现收入54.06亿元(+32.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3亿元(+110.95%),扣非净利润3.41亿元(+126.57%)。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0元(含税),送红股0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同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实现收入44.36亿元(+11.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9亿元(+33.49%),扣非净利润2.41亿元(+46.83%)。   平安观点: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公司坏账计提轻装上阵:2022年全年,受疫情变化的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逐季恢复。四季度在疫情的催化下,公司业绩实现高增速(+110.95%)。2023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49%,仍然维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2022年公司计提聚音信息6932万元应收款的坏账减值,2023年公司轻装上阵,未来经营值得期待。   加强门店扩张,门店数量稳定增长:公司继续扩张,报告期内公司新建门店1009家,关闭门店177家,搬迁门店186家,净增加门店646家,直营连锁门店达到9206家。2023年一季度,公司新建门店215家,关闭门店27家,搬迁门店50家,净增加门店138家,直营连锁门店达到9344家。公司门店布局不断深化下沉,随着基层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公司长远发展可期。   公司医保门店数量持续提升,承接处方能力增强: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9206家直营连锁门店,已取得各类“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药店达8454家,占公司门店总数的91.83%,较上年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同时较上年同期净增加1028家医保门店,同比增长13.84%。报告期内公司医保刷卡销售占总销售的45.72%,较上年同期增长1.92个百分点。公司二级及以上院边店门店数为712家,慢病门店数达到1093家,特病门店数达到279家,双通道门店数达到221家。医保的接入和慢病医保门店的开设,进一步提升公司承接处方的能力。   维持“推荐”评级:公司作为我国第一梯队的连锁药店,西南地区卡位优势越来越明显。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将有效激发公司新管理层动力,促进业绩提速增长。考虑公司从疫情中快速恢复的趋势,我们上调并新增2025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11.89/14.18/16.65亿元(原预测2023-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1.54/14.17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药品流通行业监管趋严或对公司短期业绩带来影响。2)竞争加剧的风险:药店行业的兼并整合,集中度提高,竞争加剧或对公司业绩带来影响。3)疫情风险:疫情发生或将影响部分药品的销售,从而对公司业绩带来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1
  • 维生素静待复苏,新项目布局丰富

    维生素静待复苏,新项目布局丰富

    个股研报
      新和成(002001)   业绩简评   2023年4月20日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1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59.3亿元,同比增长7.7%,归母净利润为36.2亿元,同比下滑16.3%。2023年1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6.1亿元,同比下滑16.2%,归母净利润为6.4亿元,同比下滑46.6%。   经营分析   维生素行业持续低迷背景下公司营养品业务承压,香料和新材料业务表现亮眼。从公司各版块的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营养品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至109.5亿元,毛利率降低10.5%至36.6%,该板块盈利能力显著下滑主要源于维生素价格的下跌,根据博亚和讯数据显示,2022年VA(50万IU/g)、VE(50%)、VD3(50万IU/g)均价分别为158、85、72元/千克,同比变动分别为-50%/+5%/-36%。2022年公司香料香精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2%达到29.7亿元,毛利率提升7%至49%;新材料业务收入为11.7亿元,同比增长33%。   营养品板块稳步扩张增强规模优势,新材料开发稳步推进。公司未来业绩增量主要来源于现有业务产能扩张和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发,营养品板块中目前5000吨维生素B6和3000吨维生素B12处于正产产销中,并且3万吨牛磺酸项目开始试车;蛋氨酸二期15万吨产能预计2023年6月建设完成,同时还合资在建18万吨液体蛋氨酸(折纯)的生产装置。香精香料板块中年产5000吨的薄荷醇进入试车阶段。新材料板块中年产7000吨的PPS三期项目进入试车阶段;己二腈项目现处于中试阶段。原料药板块的500吨氮杂双环项目现已打通工艺路线并实现生产和销售,未来原料药产品结构将进行调整和转型升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为国内精细化工龙头企业,维生素板块业务处于周期底部,下游需求改善后盈利有望改善,同时新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助力公司长期成长。考虑到维生素盈利修复仍需时间,下调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2亿元(-10%),预计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51、60亿元,当期市值对应PE分别为13、10.8、9.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下跌;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需求下滑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1
  • Q1收入业绩双升,非瘟疫苗研发推进中

    Q1收入业绩双升,非瘟疫苗研发推进中

    个股研报
      生物股份(600201)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   23Q1公司收入业绩双升,盈利能力改善2022年公司营收15.29亿元,同比-13.94%;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44.8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96亿元,同比-47.08%;业绩下滑主要受下游生猪养殖企业22H1深度亏损,公司调整经营策略所致。公司综合毛利率55.17%,同比-6.71pct;期间费用率为33.33%,同比-1.99pct。22Q4、23Q1公司营业收入4.2亿元、3.64亿元,同比-4.03%、+6.54%;归母净利润0.01亿元、1.07亿元,同比+101.66%、+31.7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5亿元、1.01亿元,同比+13.08%、+12.21%;销售毛利率为59.58%、59.69%,同比-1.58pct、+4.54pct,公司毛利率呈好转态势。期间费用率为43.54%、23.98%,同比-11.62pct、+3.03pct。分红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元(含税)。   22年下游养殖亏损使得公司疫苗销量、毛利率承压2022年公司生物制药收入14.51亿元,同比-15.47%;毛利率为55.42%,同比-7.38pct,为历史低位水平,其中直销渠道、政府采购毛利率为51.79%(-14.76pct)、44.82%(-9.33pct)。我们认为主要受下游生猪养殖行情波动影响,公司与养殖企业共度难关。从疫苗批签发次数来看,22年公司合计批签发为324次,同比+52.1%。具体产品销量来看,口蹄疫疫苗同比-12.21%;猪伪狂犬疫苗、布病疫苗增长显著,分别为+78.21%、+51.07%。公司深耕战略客户,与主要大型养殖客户开展战略合作,非口蹄疫产品渗透率及销量均有所提升。23Q1生猪养殖亏损持续,但亏损幅度同比好转;随着猪价预期向好,或将带动疫苗量价提升。   22年研发投入占比13%,非瘟疫苗研发推进中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2.03亿元,占营收比重达13.3%;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1.34亿元。22年公司合计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2个(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猪圆环病毒亚单位疫苗),产品批准文号9个。在非瘟疫苗研发方面,公司与中科院等单位联合开展非瘟亚单位疫苗研发,并已向农业部提交应急评审材料。同时公司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研发非瘟mRNA疫苗技术路线,项目研发按预期快速推进。另外,在宠物疫苗方面,公司已取得犬四联疫苗、猫四联疫苗临床试验批件,犬三联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基于持续研发投入,公司新品储备丰富,助力未来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在巩固口蹄疫疫苗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以方案营销提高其他非口蹄疫疫苗产品市场份额,叠加新品储备丰富,公司业绩增长可期。我们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31元、0.39元、0.59元,对应PE为35倍、27倍、18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养殖疫情复发的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质量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21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非口苗产品矩阵持续拓展,非瘟疫苗进展可期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非口苗产品矩阵持续拓展,非瘟疫苗进展可期

    个股研报
      生物股份(600201)   非口苗业务持续拓展,非瘟疫苗研发进展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收15.29亿元(-13.9%),归母净利润2.11亿元(-44.9%);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变动-19.82%/-5.46%/-19.38%/-13.79%。2023Q1实现营收3.64亿元(+6.54%),归母净利润亿元1.07亿元(+31.78%)。受生猪价格低迷影响,疫苗销售业务相对承压,我们下调2023-2024年预测,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1(5.51)/5.12(7.06)/6.06亿元,EPS分别为0.36/0.46/0.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0.1/23.5/19.9倍。公司非口苗产品持续推新,渠道变革成效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开展多方院企合作,非瘟疫苗研发多线推进   公司非瘟疫苗研发路径多线并行,在非瘟亚单位疫苗研发上公司已进行多年探索尝试;亦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及研发机构进行联合研发mRNA疫苗技术路线非瘟疫苗;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路线方面,公司已完成多项基因工程毒株的构建,承接了非洲猪瘟活载体组合疫苗效果评价和产业化工艺研究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定增助力提升mRNA疫苗研发水平,增强综合业务竞争实力   公司发布定增方案拟开展mRNA疫苗研发相关工作,有望借助mRNA技术路径开拓猪瘟、蓝耳及圆环等非口苗产品的产销研业务。新型及多联多价苗方面,猪口蹄疫VLP疫苗、猪瘟E2蛋白亚单位疫苗等10个产品处于新兽药注册阶段,2023年有望取得阶段性进展。宠物疫苗及药物方面已获犬四联、猫四联疫苗临床试验批件,犬三联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猫三联疫苗正申报临床试验,新立项宠物用骨关节炎产品、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治疗用药物研发工作进展顺利。   渠道变革成效显著,政采渠道收入进一步下降   分渠道来看,公司政采渠道实现收入2.81亿元(-37.56%),直销渠道收入4.06亿元(-25.05%),经销渠道收入7.65亿元(+5.36%),政采渠道营收显著下降。   风险提示:猪价上涨不及预期,非瘟疫苗研发不及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