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核心业务持续发力,多轮驱动助推企业发展

    核心业务持续发力,多轮驱动助推企业发展

    个股研报
      大北农(002385)   主要观点:   大北农:现代农业高科技企业   大北农是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青年学农知识分子创立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公司由饲料起家,产业布局不断扩大至饲料科技产业、养猪科技产业、作物科技产业、动保疫苗科技产业和农业互联网产业。 目前重点发力生猪养殖与服务产业链经营、 种业科技与服务产业链经营。   饲料布局内生外延,争创全球第一品牌   饲料科技产业是公司的基础核心产业。作为国内最大的预混料生产企业,公司以大北农、新乡大北农、广安、博原四大事业部为基础,在全国建有 140 多个饲料生产基地,年产能 1000 万吨。 2022 年, 公司先后收购九鼎科技和正邦科技旗下西南区域饲料公司,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共享,实现饲料科技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 公司计划 2022 年饲料产量突破 800 万吨,并有望向 1000 万吨冲击,逐渐提高公司在全国饲料市场的占有率。   严控成本稳步出栏,有望充分受益猪价上涨   公司自 2016 年开始实施养猪大创业战略,在东北、内蒙、华北、西北、广西、安徽等区域积极布局养猪产业,陆续成立 9 大养猪平台、 1个种猪平台和 84 家三级养猪公司,生猪出栏持续扩张, 1H2022 公司生猪出栏量 198.32 万头,同比增长 19.23%,全年出栏量有望突破450 万头。 公司发挥生物安全防控和全产业链优势, 养殖成本不断优化, 2022 年下半年计划实现 8 元/斤以下的完全成本目标。    转基因技术持续领先,种业有望实现新突破   作为国内拥有最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企业, 大北农将种子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深耕种业多年。公司一方面重视科研创新,性状储备丰富,目前已与 130 多家玉米种子企业展开合作, 对应推广面积约一亿多亩,先发优势明显;另一方面, 公司积极布局种子业务,通过收购大天种业和鲜美种苗加速种业资产整合。 随着转基因商业化渐行渐近和外延并购的持续推进,公司有望把握种业变革机遇,实现种子业务的长期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49.4 亿元、 499.97 亿元、 550.6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5%、 43.1%、 10.1%,对应归母净利润 3.2 亿元、 17.35 亿元、 19.65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08元、 0.42 元、 0.47 元。 生猪价格已反转,并于 7 月创出非瘟疫情前新高,公司有望充分受益猪价上涨;公司也是国内首批获得转基因玉米生物安全证书的公司之一,从合作伙伴数量和规模层面均处于先发优势,有望充分受益转基因商业化。我们给予公司 2023 年 25 倍 PE,合理估值 10.5 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饲料原料供应及价格波动;猪价波动;转基因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2-07-28
  • 中国口腔专科医院行业概览:2022年中国大专科小综合医院系列报告

    中国口腔专科医院行业概览:2022年中国大专科小综合医院系列报告

    医疗服务
      01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充盈,推动了口腔专科医院的扩张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存在普遍的口腔健康问题,且儿童患龋呈快速增长趋势,同时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较差,随着0-14岁人口占比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进一步扩大了口腔医疗服务的潜在市场空间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推进了口腔医疗机构的发展,尤其是民营口腔专科医院及诊所的发展速度   02较大的优质资源缺口和较低的消费动力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当前牙医规模增速跟不上口腔医疗服务的市场需求增速,牙医资源作为口腔专科医院增加获客、塑造品牌影响力的核心因素,对市场主体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中国潜在的口腔健康市场需求虽然较为充盈,但当前整体的口腔健康教育不足,多数人对相关领域的认知仅停留在生活常识层面,导致许多患者在口腔疾病严重时才前往就诊,就诊需求的不足会影响更高层次需求的增加   03未来连锁化持续渗透市场,数字化赋能口腔医疗服务全流程   民营口腔专科医院的连锁化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较公立医院更便捷高效且个性化的服务,预计未来随着一二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为中高端连锁民营口腔专科医院创造更多扩张机遇   未来数字化与口腔医疗服务的融合将更为紧密且普遍,民营口腔专科医院将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不断优化口腔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头豹研究院
    39页
    2022-07-27
  • 国际化高速成长阶段的制药上游“卖水人”

    国际化高速成长阶段的制药上游“卖水人”

    个股研报
      百普赛斯(301080)   上游药物研发向多样化发展,重组蛋白市场空间广阔   下游制药研发领域的拓展为重组蛋白市场空间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据Frost&Sullivan统计及预测,全球药物研发支出将以4.5%的复合增长率,从2019年的182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270亿美元。目前药物研发主流技术路线为小分子化学药以及大分子抗体药,新兴技术CAR-T等有望逐步从萌芽阶段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中国重组蛋白企业通过价格、供应链及服务的优势迅速提升市场份额,打破进口产品主导的行业局面。2020年,国产品牌已进入中国市场份额前五且不断向海外拓展。   百普赛斯重组蛋白业务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海外市场加速发展   百普赛斯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21年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56.30%;2022年一季度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27.73%,其中非新冠病毒防疫产品收入0.9亿元,同比增长45.43%。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重组蛋白、试剂盒、抗体和生物分析检测服务等,其中核心业务重组蛋白收入占比90%以上,且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2021年,公司加设欧洲子公司,继续大力发展海外业务。目前,公司设立多个子公司负责海外市场的研发和销售拓展。通过海外研发中心建立与欧美制药企业、生物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的联系,紧密跟踪研发趋势,利于产品研发和销售拓展。2021年,非新冠业务境外业务收入1.6亿,占比54.23%。其中美洲区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54%。   把握产业研发前沿趋势拓展业务,有望提供持续高增长动力   公司积极拓展CAR-T相关产品,有望受益于CAR-T行业的发展而随之放量。中国临床前CAR-T研究数量储备充足,随研发进度推进,CAR-T临床项目将迎来高速增长期。目前公司已开发出用于CAR-T研发及质量检测的产品,例如CAR-T靶点蛋白、抑制剂筛选试剂盒和抗独特型抗体。其中,CAR-T产品的临床在研的热门靶点CD19和BCMA为公司主要产品。公司同时持有FMC63CAR-T细胞免疫原性ELISA检测试剂盒和检测Anti-CD19CAR表达水平的抗独特性抗体及其应用的专利,用于评估筛选CART产品质量和活性。公司持续加大CAR-T相关产品的投入,与CAR-T相关的三个在研项目的研发费用总占比达到30.3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2至2024年营业收入为4.97亿、6.49亿、8.6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18亿、2.70亿、3.48亿元人民币。对应合理市值164亿元人民币,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目标价为205元。   风险提示:新产品开发风险,技术升级迭代与商业泄密的风险,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生产经营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境外收入下滑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力成本上升及核心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内控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9页
    2022-07-27
  • 2022年中国AI制药行业概览

    2022年中国AI制药行业概览

    医疗服务
      01AI制药优势愈发显著,药物研发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传统的药物研发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研发风险高,而AI制药通过AI技术赋能可以快速精准地确定靶点、筛选最佳化合物分子、预测药代动力学性质,可大幅缩短药物研发各环节所需周期、降低企业在研发新药时的成本投入,同时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降低新药研发风险,提升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02国内宏观政策利好AI制药领域,AI技术突破为赋能制药创造条件   中国“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对医药工业创新研发提出进一步转型要求,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通过鼓励创新研发投入、AI先进技术赋能,调动制药领域创新的积极性和资本市场热度;AI技术的迭代推进了AI制药的发展进程,作为AI制药行业发展的根本,AI技术在制药流程中参与的环节越多、在各环节内渗透的程度越高,药物研发的效率也越高   03AI制药或将成为创新药物研发的主流方式,重点领域为癌症和慢性病   癌症作为中国人口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抗肿瘤领域一直是新药研发的热门赛道;此外,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及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慢性病领域的潜在市场空间不断增长,对于国产创新药需求紧迫,或将成为抗肿瘤之外的另一研发重点;随着AI应用成熟度的提升,未来AI技术在制药领域的渗透率将不断提高,成为创新药研发的主流方式
    头豹研究院
    39页
    2022-07-27
  •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报告:《深圳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助力本地企业快速发展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报告:《深圳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助力本地企业快速发展

    医疗器械
      深圳出台促进高端医疗器械发展政策,助力本地企业快速发展   7月26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深圳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提及支持领域涵盖医学影像、体外诊断、高值耗材、基因检测、手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通知》的印发有利于加快培育本地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切实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增强本地产业核心竞争力。   全面支持医疗器械“卡脖子”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研发,优化入院流程   《通知》强调对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研制的“卡脖子”技术攻关和重大产业化项目进行支持,助力医疗器械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升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国产化率,使在高端技术领域布局研发和产业化的企业从中受益,得到政府资助支持。同时,《通知》对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入院流程的优化进行重点阐述:相关部门对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在阳光平台挂网提供指导,对服务以外的创新型医用耗材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绿色通道,有利于创新产品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通知》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上市医疗器械公司中,注重研发和创新的企业将从中受益,我们认为创新产品带给相关企业的营收增量将得到有效政策保障。   大力支持医疗器械注册和生产本土化,优化产业集群配套措施和人才政策   《通知》对首次获批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本市生产的企业,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40%予以资助;对新建或改造医疗器械方向GMP厂房并获批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按实际新建或改造费用的40%给予资助;对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在本市实现产业化的,或按照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制度承担生产的,按照实际投入费用的20%予以资助。以上资助对于资金相对紧张的中小企业形成利好,减轻部分企业研发生产费用负担,加快新产品研发推广进程。《通知》中鼓励医疗机构与企业进行临床合作,加快企业临床自检、临床试验和伦理审查推进节奏,此举将有效缩短创新产品研发周期,加快产品迭代速度,同时提升企业和医疗机构合作粘性,将产品研发改进和临床市场推广有机结合,利于本地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迭代提升产品竞争力,获得临床认可并进行国产替代。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配套设施和人才扶持政策,提升人才吸引力和产业竞争力。   推荐及受益标的   《通知》中提及的支持领域涵盖医学影像、体外诊断、高值耗材、基因检测、手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通知》的印发有利于加快培育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切实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增强本地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荐标的: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昌红科技;受益标的:华大智造(拟上市)、新产业、普门科技、惠泰医疗、亚辉龙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疫情影响生产运营。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2-07-27
  • 就首个国产新冠小分子口服药达成战略合作,有望带来较大业绩弹性

    就首个国产新冠小分子口服药达成战略合作,有望带来较大业绩弹性

    个股研报
      复星医药(600196)   投资要点   事件: 2022 年 7 月 25 日,复星医药宣布与真实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合开发并由复星医药独家商业化阿兹夫定。 合作领域为新冠病毒、艾滋病治疗及预防领域; 合作产品包括原料药、片剂,以及所有包含阿兹夫定原料药成分的其他剂型产品; 合作区域包括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及全球(不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巴西及其他南美洲国家和地区)。 复星医药将最多向真实生物支付 8 亿元合作费用,并承担后续的临床试验和商业化费用, 于境内就销售产生的毛利,由复星医药产业和真实生物按照 50%:50%或 55%:45%的比例进行分配。 海外销售的具体分成方式和比例待双方进一步约定。   公司独家商业化首个国产抗新冠小分子口服药, 进一步丰富抗病毒产品线: 阿兹夫定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药物(靶向 RdRp)。 7 月 25 日,国家药监局应急附条件批准真实生物阿兹夫定片增加新冠肺炎治疗适应症注册申请,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成年患者。 此外,阿兹夫定片已于 2021 年 7 月 20日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与其他逆转录酶抑制剂联用治疗高病毒载量的成年 HIV-1 感染患者。   阿兹夫定价格和获批进度具有突出优势, 有望为公司带来较大业绩弹性: 目前, 阿兹夫定作为艾滋病药物售价是 25.86 元/mg,预计针对新冠适应症的定价不会高于这个价格。 按照每天 5 mg,服药七天计算,一个疗程的费用约为 905 元,大量采购后预计价格会进一步降低, 对比辉瑞的 Paxlovid 在国内医保 2300 元/盒的定价,价格优势明显。此外,作为国产首个获批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 先发优势显著,有望为公司带来较大业绩弹性。   海外商业化阿兹夫定合作推进,国际化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截至 2021年底,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达 35%,商业化团队超 1,200 人。针对阿兹夫定在海外的商业化拓展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国际化运营能力和效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随着公司创新产品的研发成果不断兑现,以及海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预计公司 22-24 年的 EPS 分别为 2.20 元、 2.55元、 3.03 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别为 22X、 19X、 16X,维持“买入”评级。 由于新冠疫情走向较难预测,盈利预测中暂不包含小分子新冠药的收入贡献。   风险提示: 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市场竞争环境恶化, 新冠疫情走向不确定性较强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7-27
  • 45亿定增落地,创新药、原料药发展添动力

    45亿定增落地,创新药、原料药发展添动力

    个股研报
      复星医药(600196)   事件   2022年7月26日,公司公告《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10名投资者以42元/股的价格现金认购1.07亿股A股股票;此次定增,公司共募集44.84亿元,用于(1)创新药临床、许可引进及;(2)原料药及制剂集约化综合性基地的建设。   点评   助力前沿创新加速转化,多元化模式参与多个创新药项目。(1)公司拟使用18.74亿元用于创新药的临床开发、商业化许可、里程碑款支付以及部分产品上市准备相关费用。(2)此次共涉及11个创新项目:FCN-437、枸橼酸焦磷酸铁溶液(Triferic)、FS-1502、FCN-159、利拉鲁肽、SurVaxM、Tenapanor、Balixafortide、干细胞治疗(CTX)、干细胞治疗(hRPC)、新冠mRNA疫苗。(3)公司在创新药的研发上,已形成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等多层次合作模式,快速切入具有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产品,进一步丰富公司的创新药管线,提高市场竞争力。   原料药制剂产业链垂直整合,集约化提升产能。(1)公司拟使用13.49亿元用于特色原料药基地和制剂集约化综合性基地项目。(2)该项目定位集约化、大产能产品制造及创新药和特殊制剂综合生产基地,原料药可直接用于公司制剂产品生产,“原料制剂一体化”在集采大环境下可以更好的应对降价压力,发挥成本优势。(3)公司在原料药、制剂的研发及生产商具有丰富的规模化生产经验。公司已经有十余个原料药产品通过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GMP认证。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3/24年营收448.56/516.74/596.8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5.67/66.01/78.57亿元,EPS2.17/2.58/3.07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2/23/24年22/18/15x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及上市进程不达预期、集采等政策影响产品盈利能力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7-27
  • 基础化工:2022Q2持仓配置小幅提升,持续聚焦行业龙头

    基础化工:2022Q2持仓配置小幅提升,持续聚焦行业龙头

    化学制品
      事件   根据披露规则,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票信息应于每季度结束后15天内完成披露,2022Q2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已经完全披露,本文分析主要基于化工行业(基础化工、石油石化)十大重仓股情况进行。   板块持仓变动   基础化工板块方面,2020Q1以来公募基金对基础化工股票整体配置比例持续回升,2022Q2公募基金所持基础化工股市值占重仓持股配置比例提升至3.68%,环比+0.13pcts,同期基础化工股票于A股中市值占比为4.35%,环比+0.04pcts。   石油化工板块方面,2020Q3以来公募基金石油化工股票整体配置比例提升趋势明显,2021Q4出现回落。2022Q2,公募基金所持石油化工股市值占其重仓持股配置比例为0.98%,环比+0.05pcts,同期石油化工股票于A股中市值占比为2.76%,环比-0.18pcts。   申万行业化工股被持数量(公募基金重仓股)方面,基础化工股自2019Q4以来呈上升趋势,2022年升至高位,Q2基础化工股基金持仓股数为141支,环比-6支;石油化工股同期有19支股票有基金持仓,环比基本保持稳定。对比图1,与22年Q1的持股数量和持股市值占比双升的状态相比,Q2在持股市值占比上升的同时持股数量下降,表明机构持仓呈现集中化。   个股变动分析   我们将所有重仓股各基金持股市值加总后排序,得到2022Q2所研究基金的前50位重仓股,万华化学、荣盛石化、华鲁恒升、石英股份、盐湖股份位居前5位,其中盐湖股份取代广汇能源成为第五。   化工行业持有基金数量前50的重仓股中万华化学、石英股份、广汇能源、华鲁恒升、中国海油位居前五位,其中石英股份、中国海油取代盐湖股份、卫星化学进入前五。   2022年Q2化工行业各基金持股股数排名前50的重仓股中,荣盛石化、广汇能源、远兴能源、华鲁恒升、盐湖股份位居前5位,与一季度保持稳定。   市场偏好分析:大市值龙头股依旧受到青睐   我们发现,大市值的细分行业龙头股受到市场持续青睐,2022Q2500亿以上股票(共8支)的持股市值占化工股前50名持股总市值的30.08%;300亿以上市值股票的持股市值占重仓化工股前50名持股总市值的比例为57.5%。从重仓化工股的基金产品数量来看,2022Q2持有万华化学的基金产品数量最多,达到187支,较2022Q1增加71支;其他被基金产品持有较多的股票分别为石英股份(98/1754,环比+49支)、广汇能源(95/1754,环比+25支)、华鲁恒升(89/1754,环比-46支)和中国海油(89/1754,环比+89支)。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新冠疫情导致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安全环保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2-07-27
  •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全球医药创新常青,外包需求高景气持续不断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全球医药创新常青,外包需求高景气持续不断

    医药商业
      投资逻辑   2000-2021年全球Biotech Funding呈现持续攀升趋势,特别是2015年以来大幅提升。22H1投融资总额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Biotech企业经营状况向好;同时2022H2-2023年有望逐渐进入BigPharma并购的活跃周期,总体来看,全球医药创新需求持续、快速增长,CXO行业持续高景气。2019年至2021年,全球BiotechFunding规模逐年攀升,从667.98亿美元增长至1470.18亿美元,2022上半年规模约589亿美元,同比降低22%。虽2021年同比增速略有放缓,但我们认为短期波动不会影响CXO行业的长期高景气。连续投融资,累计8个季度投融资金额保持平稳上升。另一方面,以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中成分企业为例,我们对其经营性现金流及投资活动现金流进行分析发现,1)Biotech企业经营情况有所好转,存在融资需求的Biotech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2)多数企业在没有融资支持的极端情况下,仍可持续经营一年以上。同时,结合对BiotechFunding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探究了全球生物制药M&A趋势,我们认为自2016年起,生物制药相关并购进入相对不活跃周期,以及通过对影响交易决策的本质因素,即买方的需求、买方的资金量和标的估值水平进行分析,根据结果我们预计2022H2BigPharma的并购逐渐进入活跃周期。结合对Biotech估值分析,我们认为后市将持续保持创新,Biotech估值回暖,有望进一步带动创新产业链估值回升。   从全球新药研发趋势看,仍有大量临床为满足需求,创新需求常青,有望进一步带动医药外包产业发展。医药行业发展至今,每年有许多新研究、新发现、新疗法,但仍有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从过去五年及未来五年看,全球的新药研发投入也主要集中于有较高未满足需求的疾病领域,如自身免疫、肿瘤等。同时,临床阶段新药研发风险持续升高,有望进一步带动医药外包产业发展。   疫情对海外研发的影响:通过海外CXO行业龙头企业的业绩复盘能够发现,各公司业绩整体表现较为平稳,因主营业务不同所受疫情影响略有差异。1)CDMO公司,在受到疫情冲击后2020与2021年业绩增速不降反增,所受影响最小;2)临床前CRO公司,2020年受疫情冲击较小,业绩波动不大,2021年实现加速增长;3)临床CRO公司则相对受疫情影响最大,但2021年业绩也呈现回稳趋势。   对海外CXO公司业务端进行梳理发现,许多公司纷纷关注并布局新兴技术领域。如CDMO龙头企业Catalent开始将业务聚焦于生物药,并将CGTCDMO作为发展主线;如CRO龙头企业ICON收购PRAHealth以增强公司在远程CRO领域的服务能力。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全球新药研发热情持续,继续看好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内头部CXO企业,建议重点关注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九洲药业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订单交付不及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8页
    2022-07-26
  • 二季度疫情影响收入微降,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二季度疫情影响收入微降,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个股研报
      济川药业(600566)   事件:济川药业发布2022H1经营数据公告,公司实现营收38.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左右;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左右。   点评:   2022H1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稳中增长,整体发展向好。公司2022Q1实现营业收入21.71亿元,同比增长13.31%,归母净利润5.81亿元,同比增长32.35%;按上半年收入38.6亿元,归母净利润10亿元估算,公司Q2实现收入16.89亿元,同比下降4.36%,归母净利润为4.19亿元,同比增长0.96%。我们推测主要原因为疫情对经营造成了影响,公司稳步开展经营工作,通过产品升级、拓展销售渠道、推进商务拓展等使得业务整体保持稳定,上半年整体营收及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若未发生严重疫情,公司可正常开展业务,推动业绩实现增长。   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企业稳中发展。2022年1月公司主力产品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改进版正式上市销售,全面优化产品口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龋齿儿童、肥胖儿童也可放心使用。2021年下半年,公司成立零售事业部,组建专业化团队运作OTC端渠道,通过OTC和电商渠道销售渠道拓展、积极推进潜力市场开发,推动公司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主力销售品种与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梯队产品共同发展。   与天境生物达成战略合作,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2021年,公司达成了4项产品引进或合作协议,以丰富产品线。公司全资子公司济川有限、济源医药与天境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天境生物许可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伊坦生长激素”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公司将充分发挥儿科治疗领域的优势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从而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儿科治疗领域的行业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济川药业儿科类产品目前销售增长态势较好,大单品蒲地蓝口服液销售企稳向好,公司发力产品合作引进,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二季度疫情影响公司收入微降,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64/97.03/109.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8/23.16/26.42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集中风险、产品降价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7-2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