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药行业周报:修复非理性因素,聚焦高景气细分

医药行业周报:修复非理性因素,聚焦高景气细分

研报

医药行业周报:修复非理性因素,聚焦高景气细分

  医药行业观点   1.修复非理性调整   节后第一周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2.19%,涨幅居一级行业的后位,但自2月1月以来医药行业涨幅居中,行业估值PE(TTM)为25.22倍,从个股来看,涨幅靠前主要是1月份调整幅度较深的小市值企业,我们认为目前主要是对前期市场交易因素导致的非理性调整的修复,对行业短期估值底部的认可,但医药行业仍面临多个问题,如国内医药创新投融资并未恢复,医疗反腐未来变化。   2.注意估值锚点变化   长期以来,医药行业关注点在于成长,尤其是远期成长,一二级市场更愿意为远期成长给与更高的溢价,为在研创新药械给与估值考量。在创新红利释放阶段,外部环境支持溢价,但外部环境一旦转变,远期成长并不能得到验证,而近期业绩增长和估值的匹配更为市场所重视,2023年全年和2024年1月份,医药商业板块成为调整幅度较小的子行业,其成长一直受制于国内市场和政策限制,但估值在一级子行业中最低。2024年从行业到公司,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从内生到外延,我们认为市场会重新思考医药企业的价值。   3.呼吸道快检景气逐步得到验证   圣湘生物和英诺特先后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Q4均实现大幅增长,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是市场的催化因素,但本质驱动力是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价值为医院端所认同,市场渗透率提升具有长期意义,并有望实现持续增长。从流感阳性率来看,2024年1季度环比2023年4季度降低,但检测需求依然旺盛,我们预计渗透率提升,市场总量仍将保持季度增长。从家庭端趋势来看,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平台提供上门取样检测服务,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覆盖,更多省会和二线城市也逐步试水上线服务,我们预计经过2个季度的试水探索,家庭端的运作会更为顺通,2024年家庭端的潜力有望逐步发挥。   4.仿制药CRO具有独立性   2023年ANDA申报数量达到3852个,对比2022年增长66.24%,增速也高于创新药NDA申报增速。相对于创新药,仿制药研发的成功率高、投入低,商业化路径成熟,虽然集采等政策对利润率有压缩,盈利存续不确定,但集采和地方联采政策在持续加速进口替代、原研替代的进程,降低商业化的成本,加速成本的回收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专利衔接制度的完善,首仿企业还获得一定的保护期,如近期获批的正大天晴依维莫司片拥有12个月保护期。仿制药研发热度也推高了仿制药CRO订单增长,其景气度也独立于依靠投融资的创新药CRO。   5.GLP-1全球市场继续保持高增长   海外药企诺和诺德和礼来制药发布2023年年报,其中礼来制药的Mounjaro(替尔泊肽,2型糖尿病适应症)2023年销售51.6亿美元,同比增长970%,2023单季度Q4销售22.1亿美元,环比Q3增长57%;Zepbound(替尔泊肽,减重适应症销售1.8亿美元),全球GLP-1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其高景气度也带动国内企业的加速研发节奏。中国企业也为诺和诺德和礼来提供GLP-1产业链的配套,也有望受益。   6.品牌中药具备稳定市场基础   品牌中药面向零售市场,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而且价格相对稳定,抗政策风险能力强。在线上B2C和O2O快速发展阶段,品牌OTC份额呈上升趋势。分红方面,品牌OTC企业普遍拥有稳定的现金流,也具有持续分红回报股东的能力。需求方面,消费环境的变化,市场对高价值中药的担忧增加,如片仔癀、安宫牛黄丸等。由于用药的特殊性,高价值中药消费人群相对集中,价格敏感度低是支撑持续提价的重要基础,但历年片仔癀等价值提升并非单一来源于价格,还包括新消费人群的发掘。   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   2024年是医药行业实现驱动切换,依靠新技术应用,依靠出海开发新市场,逐步走出供给端“过剩”的关键时期,当前行业估值水平已反应切换过程中增速变化,随着未来出海等新增量逐步兑现,估值有望回升,维持医药行业“推荐”的评级,具体的推选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1)呼吸道快检市场已在2023年4季度得到逐步验证,2024年1季度有望持续增长,推荐具有多联检测优势的【英诺特】,关注具有国内渠道优势的【万孚生物】,受益于家庭自检需求的【圣湘生物】。新一代流感药物的需求提高,推荐【众生药业】,关注【健康元】、【济川药业】、【先声药业】。   2)全球GLP-1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推荐国内参与到原研和仿制药研发产业链的公司,上游口服司美格鲁肽载体中间体,建议关注【金凯生科】,注射笔等包材产业链目前技术攻关已突破,订单有望逐步兑现,推荐【美好医疗】;;关注海外供应不足,为中国仿制药和原料药提供机遇,关注【翰宇药业】、【诺泰生物】;海外已验证具有更佳减重效果的双靶点激动剂方向,国内已布局双靶点激动剂方向的创新药,可以凭借更好的效果与司美格鲁肽等仿制药进行差异化竞争,推荐【博瑞医药】、【信达生物】;   3)仿制药CXO有望形成自我驱动,2024年订单周期独立于创新药投融资趋势,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推荐【百诚医药】、关注【阳光诺和】和【万邦医药】。   4)难仿制剂和复杂制剂在仿制药中具有更高的研发壁垒,部分品种还必须进行临床验证,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也具备持续的成长性,推荐国内经皮给药平台型公司【九典制药】,建议关注国内已布局吸入给药,并已形成产品梯队的【健康元】。   5)中成药OTC市场增长稳定,零售渠道强化对品牌品种的推广,关注零售市场品牌提升趋势,推荐【特一药业】,关注【华润三九】,关注品种持续丰富,合作带来研发管线,关注【济川药业】.   6)门诊统筹政策推进,零售药店凭借更方便的购药渠道,更便宜的药品价格,更多品种品牌吸引更多患者从等级医院转向线下渠道,统筹药品降价可以从品种结构和流量增长进行对冲,整体有利于药店利润增长,看好零售药店在医药市场中的价值提升,推荐【老百姓】,关注【益丰药房】、【漱玉平民】、【大参林】、【一心堂】、【健之佳】。   7)创新产品的商业化探索,biotech类企业实现自我造血扭亏。推荐具有国内创新药孵化的CSO平台,推荐【百洋医药】,推荐已显现盈利,并持续拓展产品市场空间的【吉贝尔】,【上海谊众】。生物类似物出口规范市场的【百奥泰】。   8)受益创新药外部环境向好以及具备出口突破的企业,推荐托珠单抗生物类似物已获得FDA许可上市的【百奥泰】、关注目前长效升白药已获得FDA上市许可的【亿帆医药】,关注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出口的【通化东宝】,关注麻醉药出口的【苑东生物】,关注PD-1开展海外临床的【复宏汉霖】。   9)化学发光试剂联采规则发布,国产化进程加速,关注A组类企业【迈瑞医疗】、【新产业】、【亚辉龙】;康复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关注【翔宇医疗】。医疗器械与AI结合,拓展彩超的应用场景,推荐【祥生医疗】;   10)合成生物学与出口模式升级对原料药产业带来新增量,建议关注【昂利康】、【金城医药】和【普利制药】。   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   2.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因营销策略不能适应市场、学术推广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导致销售不及预期。   3.竞争加剧风险   如有多个同种产品已上市,或即将有多个产品陆续上市,市场竞争激烈。   4.政策性风险   医药生物是受高监管的行业,任何行业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   5.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报告标签:
  • 医药商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442

  • 发布机构: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2-26

  • 页数:

    35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医药行业观点

  1.修复非理性调整

  节后第一周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2.19%,涨幅居一级行业的后位,但自2月1月以来医药行业涨幅居中,行业估值PE(TTM)为25.22倍,从个股来看,涨幅靠前主要是1月份调整幅度较深的小市值企业,我们认为目前主要是对前期市场交易因素导致的非理性调整的修复,对行业短期估值底部的认可,但医药行业仍面临多个问题,如国内医药创新投融资并未恢复,医疗反腐未来变化。

  2.注意估值锚点变化

  长期以来,医药行业关注点在于成长,尤其是远期成长,一二级市场更愿意为远期成长给与更高的溢价,为在研创新药械给与估值考量。在创新红利释放阶段,外部环境支持溢价,但外部环境一旦转变,远期成长并不能得到验证,而近期业绩增长和估值的匹配更为市场所重视,2023年全年和2024年1月份,医药商业板块成为调整幅度较小的子行业,其成长一直受制于国内市场和政策限制,但估值在一级子行业中最低。2024年从行业到公司,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从内生到外延,我们认为市场会重新思考医药企业的价值。

  3.呼吸道快检景气逐步得到验证

  圣湘生物和英诺特先后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Q4均实现大幅增长,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是市场的催化因素,但本质驱动力是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价值为医院端所认同,市场渗透率提升具有长期意义,并有望实现持续增长。从流感阳性率来看,2024年1季度环比2023年4季度降低,但检测需求依然旺盛,我们预计渗透率提升,市场总量仍将保持季度增长。从家庭端趋势来看,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平台提供上门取样检测服务,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覆盖,更多省会和二线城市也逐步试水上线服务,我们预计经过2个季度的试水探索,家庭端的运作会更为顺通,2024年家庭端的潜力有望逐步发挥。

  4.仿制药CRO具有独立性

  2023年ANDA申报数量达到3852个,对比2022年增长66.24%,增速也高于创新药NDA申报增速。相对于创新药,仿制药研发的成功率高、投入低,商业化路径成熟,虽然集采等政策对利润率有压缩,盈利存续不确定,但集采和地方联采政策在持续加速进口替代、原研替代的进程,降低商业化的成本,加速成本的回收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专利衔接制度的完善,首仿企业还获得一定的保护期,如近期获批的正大天晴依维莫司片拥有12个月保护期。仿制药研发热度也推高了仿制药CRO订单增长,其景气度也独立于依靠投融资的创新药CRO。

  5.GLP-1全球市场继续保持高增长

  海外药企诺和诺德和礼来制药发布2023年年报,其中礼来制药的Mounjaro(替尔泊肽,2型糖尿病适应症)2023年销售51.6亿美元,同比增长970%,2023单季度Q4销售22.1亿美元,环比Q3增长57%;Zepbound(替尔泊肽,减重适应症销售1.8亿美元),全球GLP-1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其高景气度也带动国内企业的加速研发节奏。中国企业也为诺和诺德和礼来提供GLP-1产业链的配套,也有望受益。

  6.品牌中药具备稳定市场基础

  品牌中药面向零售市场,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而且价格相对稳定,抗政策风险能力强。在线上B2C和O2O快速发展阶段,品牌OTC份额呈上升趋势。分红方面,品牌OTC企业普遍拥有稳定的现金流,也具有持续分红回报股东的能力。需求方面,消费环境的变化,市场对高价值中药的担忧增加,如片仔癀、安宫牛黄丸等。由于用药的特殊性,高价值中药消费人群相对集中,价格敏感度低是支撑持续提价的重要基础,但历年片仔癀等价值提升并非单一来源于价格,还包括新消费人群的发掘。

  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

  2024年是医药行业实现驱动切换,依靠新技术应用,依靠出海开发新市场,逐步走出供给端“过剩”的关键时期,当前行业估值水平已反应切换过程中增速变化,随着未来出海等新增量逐步兑现,估值有望回升,维持医药行业“推荐”的评级,具体的推选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1)呼吸道快检市场已在2023年4季度得到逐步验证,2024年1季度有望持续增长,推荐具有多联检测优势的【英诺特】,关注具有国内渠道优势的【万孚生物】,受益于家庭自检需求的【圣湘生物】。新一代流感药物的需求提高,推荐【众生药业】,关注【健康元】、【济川药业】、【先声药业】。

  2)全球GLP-1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推荐国内参与到原研和仿制药研发产业链的公司,上游口服司美格鲁肽载体中间体,建议关注【金凯生科】,注射笔等包材产业链目前技术攻关已突破,订单有望逐步兑现,推荐【美好医疗】;;关注海外供应不足,为中国仿制药和原料药提供机遇,关注【翰宇药业】、【诺泰生物】;海外已验证具有更佳减重效果的双靶点激动剂方向,国内已布局双靶点激动剂方向的创新药,可以凭借更好的效果与司美格鲁肽等仿制药进行差异化竞争,推荐【博瑞医药】、【信达生物】;

  3)仿制药CXO有望形成自我驱动,2024年订单周期独立于创新药投融资趋势,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推荐【百诚医药】、关注【阳光诺和】和【万邦医药】。

  4)难仿制剂和复杂制剂在仿制药中具有更高的研发壁垒,部分品种还必须进行临床验证,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也具备持续的成长性,推荐国内经皮给药平台型公司【九典制药】,建议关注国内已布局吸入给药,并已形成产品梯队的【健康元】。

  5)中成药OTC市场增长稳定,零售渠道强化对品牌品种的推广,关注零售市场品牌提升趋势,推荐【特一药业】,关注【华润三九】,关注品种持续丰富,合作带来研发管线,关注【济川药业】.

  6)门诊统筹政策推进,零售药店凭借更方便的购药渠道,更便宜的药品价格,更多品种品牌吸引更多患者从等级医院转向线下渠道,统筹药品降价可以从品种结构和流量增长进行对冲,整体有利于药店利润增长,看好零售药店在医药市场中的价值提升,推荐【老百姓】,关注【益丰药房】、【漱玉平民】、【大参林】、【一心堂】、【健之佳】。

  7)创新产品的商业化探索,biotech类企业实现自我造血扭亏。推荐具有国内创新药孵化的CSO平台,推荐【百洋医药】,推荐已显现盈利,并持续拓展产品市场空间的【吉贝尔】,【上海谊众】。生物类似物出口规范市场的【百奥泰】。

  8)受益创新药外部环境向好以及具备出口突破的企业,推荐托珠单抗生物类似物已获得FDA许可上市的【百奥泰】、关注目前长效升白药已获得FDA上市许可的【亿帆医药】,关注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出口的【通化东宝】,关注麻醉药出口的【苑东生物】,关注PD-1开展海外临床的【复宏汉霖】。

  9)化学发光试剂联采规则发布,国产化进程加速,关注A组类企业【迈瑞医疗】、【新产业】、【亚辉龙】;康复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关注【翔宇医疗】。医疗器械与AI结合,拓展彩超的应用场景,推荐【祥生医疗】;

  10)合成生物学与出口模式升级对原料药产业带来新增量,建议关注【昂利康】、【金城医药】和【普利制药】。

  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

  2.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因营销策略不能适应市场、学术推广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导致销售不及预期。

  3.竞争加剧风险

  如有多个同种产品已上市,或即将有多个产品陆续上市,市场竞争激烈。

  4.政策性风险

  医药生物是受高监管的行业,任何行业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

  5.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好的,我已阅读您的要求,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报告内容生成的Markdown格式的分析报告。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 市场修复与估值重塑: 医药行业正经历非理性调整后的修复期,市场对行业短期估值底部形成认可。同时,市场将重新评估医药企业的价值,从关注远期成长转向关注近期业绩与估值的匹配。
  • 细分领域高景气度: 呼吸道快检市场需求旺盛,渗透率提升,家庭端潜力逐步发挥;仿制药CRO订单增长独立于创新药投融资趋势,保持高增长;全球GLP-1市场持续高增长,国内产业链有望受益;品牌中药具备稳定市场基础和抗政策风险能力。
  • 驱动切换与新增量: 医药行业正处于驱动切换的关键时期,依靠新技术应用和出海开发新市场逐步走出供给端“过剩”的局面。随着出海等新增量逐步兑现,估值有望回升。

主要内容

医药行情跟踪

  • 行业整体表现: 最近一周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2.19%,跑输沪深300指数0.33个百分点,涨幅排名靠后。最近一个月跌幅为0.18%,同样跑输沪深300指数。
  • 子行业表现分化: 最近一周医疗服务子板块涨幅最大,医药商业月涨幅最大。
  • 个股涨跌: 近一周景峰医药、常山药业、博济医药涨幅居前,加科思-B、兴齐眼药、益丰药房跌幅较大。
  • 细分行业估值: 中药板块跌幅最小,医疗服务跌幅最大。

医药板块走势与估值

  • 行业指数表现: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近一月、近三月跑输沪深300指数,近六个月跑赢沪深300指数。
  • 估值水平: 医药生物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底部,PE(TTM)低于近五年历史平均估值。

医药覆盖跟踪

  • 股票池涨幅排序: 展示了最近一周股票池中个股的涨幅排序。

团队近期研究成果

  • 研究成果列表: 列出了近期华鑫医药团队发布的研究报告,包括行业深度报告和个股点评报告。

行业重要政策和要闻

  • 医保政策: 湖南省发布《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 行业要闻: 梳理了近期医药行业的重点新闻,包括企业并购、药品审批、临床试验进展等。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近期医药行业的市场表现、估值情况,并对细分领域和重点公司进行了梳理。报告认为,医药行业正经历估值修复和驱动切换,部分细分领域如呼吸道快检、仿制药CRO、GLP-1产业链和品牌中药具备较高的景气度。同时,报告也提示了医药行业面临的研发风险、销售风险、竞争风险和政策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5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