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周报:多重医药手段应对疫情,持续看好医药行情

医药行业周报:多重医药手段应对疫情,持续看好医药行情

券商报告

医药行业周报:多重医药手段应对疫情,持续看好医药行情

  行情回顾:2022年11月21-25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4.9%,跑输沪深300指数4.2%,医药板块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28;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19.2%,较沪深300指数跑赢4.4%,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19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前沿生物-U(+32.8%)、九安医疗(+21.8%)、金陵药业(+15.7%)、热景生物(+14.5%)、科兴制药(+12.7%)。   中药抗疫专题:大疫出良方,中药为国内新冠抗疫主力药物之一。从早期的“三药三方”已经拓展至多药多方,优质中药产品不断获得认可。未来随着疫情防控调整,这些优质的中药产品有望成为新冠防治的主流方式和产品。重点关注:以岭药业(连花清瘟与连花清咳)、康缘药业(散寒化湿颗粒)、步长制药(宣肺败毒颗粒量)、红日药业(血必净)、中国中药(化湿败毒颗粒)、片仔癀(清肺排毒颗粒)、太极集团(藿香正气口服液)、同仁堂(安宫牛黄丸)。   投资策略及配置思路:本周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4.9%,跑输沪深300指数4.2%,医药板块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28,疫情线已经成为市场最关注主题,也领先医药其他板块。未来疫情管控措施不断调整,新冠防治板块疫苗、抗原检测、治疗化药、治疗中药以及相关产品都将拥有明显的弹性,有望持续带动医药板块景气行情。我们认为,有较为确定性需求的主要有医疗新基建,疫苗、西药和中药防治,相关板块将产生诸多强势个股:1)抗新冠中药:在新冠防治中,目前中药具有疗效确切、高确定性的特点,已经成为国内防治的主流方式,未来也将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因此中药抗新冠仍将是强势的主题。2)疫苗再次迎来新冠机会,新升级版本的二代产品将进入核心研发阶段,对相关公司将带来弹性;3)抗原检测具有显著空间,短期内核酸仍将是检测最主要方式,抗原检测必将成为最常用居家自检方式;4)新冠小分子药物,目前国内已有多款小分子抗新冠药物进入临床2/3期,预计未来半年内将陆续进入揭盲和报产阶段。   中长期来看,我们判断2023年医药或迎戴维斯双击:基本面支持一为2023年医药业绩向好,国内就诊和消费复苏较为明确;基本面支持二为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政策逐步转向医疗政策:医改“医药、医保和医疗”的三医联动推进至今,医药-管供给-非常完善(2015年启动改革,至今7年),医保-管需求-即将完成(2018前启动,至今4年,近期医保谈判续约、各类带量采购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规则合理,释放积极信号,预计22-24年DRG/DIP三年行动计划后基本完成改革),医疗-管结构-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国家加大了对医疗资源的投入以解决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均,从近10年,国家财政补助占公立医院收入已从约8%提升到了约12%左右,医疗新基建和贴息贷款支持即是案例)。我们认为医药行情持续性强,医药制造、科技和消费将依次崛起:医药制造的看点为进口替代即自主可控,叠加医疗国家投入加大;医药科技的看点为今年国谈和流通性改善;医药消费的看点为品类渗透率提升+疫情防控政策动态调整;具体细分看好如下:   一、疫情科学精准防控投资条线:疫苗和医疗设备方面:1)新技术或突变株疫苗:万泰生物、三叶草生物、神州细胞、智飞生物、康希诺和石药集团等;2)mRNA疫苗产业链:近岸蛋白、诺唯赞和键凯科技;3)医疗/家用设备: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理邦仪器、鱼跃医疗、怡和嘉业等;检测与治疗方面:1)抗原检测:万孚生物、东方生物和明德生物等;2)小分子新冠药:众生药业、君实生物、广生堂和先声药业等;3)中药抗新冠: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和中国中药等;   二、医药制造崛起:医保集采和DRG/DIP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国家战略要求的底层逻辑均为进口替代,同时设备板块还受益新基建和贴息贷款:1)医疗设备:重点关注替代空间大的影像设备和内窥镜等,关注: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和迈瑞医疗等;2)体外诊断:政策缓和,看好免疫诊断,关注:迈瑞医疗、普门科技、安图生物、新产业以及浩欧博等;3)高值耗材:替代空间大的电生理和骨科,关注微创电生理、惠泰医疗、威高骨科、三友医疗等;4)难仿药及原料药:关注:丽珠集团、健康元、九典制药和中国生物制药等;5)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自主可控下的进口替代,关注:华大制造、多宁生物、东富龙、楚天科技、奥普迈、纳微科技、康为世纪和近岸蛋白等;   三、医药科技崛起:创新为永恒主线,11月末或将启动新一轮国家医保谈判,大品种23年或将进入放量期,创新中西药及产业链将依次崛起:1)创新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荣昌生物、康方生物、再鼎医药、海思科和海创药业等;2)创新中药:以岭药业、康缘药业、新天药业和方盛制药等;3)创新药产业链:海内外二级市场回暖有望带动一级投融资复苏,CXO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百诚医药和阳光诺和等。   四、医药消费崛起:22年受疫情扰动严重,23年有望边际向好,疫情受损条线从产品到服务或将依次复苏:1)中药:民族瑰宝,国家鼓励传承与创新,看好中药企业国企改革和品牌传承,以及配方颗粒和中药新药的创新方向,关注:太极集团、达仁堂、同仁堂、健民集团、红日药业、华润三九和中国中药等;2)疫苗:看好小孩苗复苏和成人苗放量,关注: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康泰生物和百克生物等;3)消费药械:关注:华东医药、长春高新、兴齐眼药、泰恩康、爱博医疗、鱼跃医疗和美好医疗等;4)零售药店:一心堂、健之佳、漱玉平民、大参林、老百姓和益丰药房;5)医疗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三星医疗、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等;   本周投资组合:康缘药业、太极集团、诺唯赞、方盛制药、百济神州、和黄医药。   十二月投资组合:康缘药业、以岭药业、诺唯赞、康泰生物、和黄医药、一心堂。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报告标签:
  • 生物制品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303

  • 发布机构: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11-28

  • 页数:

    25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行情回顾:2022年11月21-25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4.9%,跑输沪深300指数4.2%,医药板块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28;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19.2%,较沪深300指数跑赢4.4%,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19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前沿生物-U(+32.8%)、九安医疗(+21.8%)、金陵药业(+15.7%)、热景生物(+14.5%)、科兴制药(+12.7%)。

  中药抗疫专题:大疫出良方,中药为国内新冠抗疫主力药物之一。从早期的“三药三方”已经拓展至多药多方,优质中药产品不断获得认可。未来随着疫情防控调整,这些优质的中药产品有望成为新冠防治的主流方式和产品。重点关注:以岭药业(连花清瘟与连花清咳)、康缘药业(散寒化湿颗粒)、步长制药(宣肺败毒颗粒量)、红日药业(血必净)、中国中药(化湿败毒颗粒)、片仔癀(清肺排毒颗粒)、太极集团(藿香正气口服液)、同仁堂(安宫牛黄丸)。

  投资策略及配置思路:本周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4.9%,跑输沪深300指数4.2%,医药板块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28,疫情线已经成为市场最关注主题,也领先医药其他板块。未来疫情管控措施不断调整,新冠防治板块疫苗、抗原检测、治疗化药、治疗中药以及相关产品都将拥有明显的弹性,有望持续带动医药板块景气行情。我们认为,有较为确定性需求的主要有医疗新基建,疫苗、西药和中药防治,相关板块将产生诸多强势个股:1)抗新冠中药:在新冠防治中,目前中药具有疗效确切、高确定性的特点,已经成为国内防治的主流方式,未来也将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因此中药抗新冠仍将是强势的主题。2)疫苗再次迎来新冠机会,新升级版本的二代产品将进入核心研发阶段,对相关公司将带来弹性;3)抗原检测具有显著空间,短期内核酸仍将是检测最主要方式,抗原检测必将成为最常用居家自检方式;4)新冠小分子药物,目前国内已有多款小分子抗新冠药物进入临床2/3期,预计未来半年内将陆续进入揭盲和报产阶段。

  中长期来看,我们判断2023年医药或迎戴维斯双击:基本面支持一为2023年医药业绩向好,国内就诊和消费复苏较为明确;基本面支持二为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政策逐步转向医疗政策:医改“医药、医保和医疗”的三医联动推进至今,医药-管供给-非常完善(2015年启动改革,至今7年),医保-管需求-即将完成(2018前启动,至今4年,近期医保谈判续约、各类带量采购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规则合理,释放积极信号,预计22-24年DRG/DIP三年行动计划后基本完成改革),医疗-管结构-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国家加大了对医疗资源的投入以解决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均,从近10年,国家财政补助占公立医院收入已从约8%提升到了约12%左右,医疗新基建和贴息贷款支持即是案例)。我们认为医药行情持续性强,医药制造、科技和消费将依次崛起:医药制造的看点为进口替代即自主可控,叠加医疗国家投入加大;医药科技的看点为今年国谈和流通性改善;医药消费的看点为品类渗透率提升+疫情防控政策动态调整;具体细分看好如下:

  一、疫情科学精准防控投资条线:疫苗和医疗设备方面:1)新技术或突变株疫苗:万泰生物、三叶草生物、神州细胞、智飞生物、康希诺和石药集团等;2)mRNA疫苗产业链:近岸蛋白、诺唯赞和键凯科技;3)医疗/家用设备: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理邦仪器、鱼跃医疗、怡和嘉业等;检测与治疗方面:1)抗原检测:万孚生物、东方生物和明德生物等;2)小分子新冠药:众生药业、君实生物、广生堂和先声药业等;3)中药抗新冠: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和中国中药等;

  二、医药制造崛起:医保集采和DRG/DIP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国家战略要求的底层逻辑均为进口替代,同时设备板块还受益新基建和贴息贷款:1)医疗设备:重点关注替代空间大的影像设备和内窥镜等,关注: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和迈瑞医疗等;2)体外诊断:政策缓和,看好免疫诊断,关注:迈瑞医疗、普门科技、安图生物、新产业以及浩欧博等;3)高值耗材:替代空间大的电生理和骨科,关注微创电生理、惠泰医疗、威高骨科、三友医疗等;4)难仿药及原料药:关注:丽珠集团、健康元、九典制药和中国生物制药等;5)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自主可控下的进口替代,关注:华大制造、多宁生物、东富龙、楚天科技、奥普迈、纳微科技、康为世纪和近岸蛋白等;

  三、医药科技崛起:创新为永恒主线,11月末或将启动新一轮国家医保谈判,大品种23年或将进入放量期,创新中西药及产业链将依次崛起:1)创新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荣昌生物、康方生物、再鼎医药、海思科和海创药业等;2)创新中药:以岭药业、康缘药业、新天药业和方盛制药等;3)创新药产业链:海内外二级市场回暖有望带动一级投融资复苏,CXO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百诚医药和阳光诺和等。

  四、医药消费崛起:22年受疫情扰动严重,23年有望边际向好,疫情受损条线从产品到服务或将依次复苏:1)中药:民族瑰宝,国家鼓励传承与创新,看好中药企业国企改革和品牌传承,以及配方颗粒和中药新药的创新方向,关注:太极集团、达仁堂、同仁堂、健民集团、红日药业、华润三九和中国中药等;2)疫苗:看好小孩苗复苏和成人苗放量,关注: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康泰生物和百克生物等;3)消费药械:关注:华东医药、长春高新、兴齐眼药、泰恩康、爱博医疗、鱼跃医疗和美好医疗等;4)零售药店:一心堂、健之佳、漱玉平民、大参林、老百姓和益丰药房;5)医疗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三星医疗、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等;

  本周投资组合:康缘药业、太极集团、诺唯赞、方盛制药、百济神州、和黄医药。

  十二月投资组合:康缘药业、以岭药业、诺唯赞、康泰生物、和黄医药、一心堂。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5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