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骨科行业专题报告:集采风险出清,看好行业未来长期成长性

骨科行业专题报告:集采风险出清,看好行业未来长期成长性

研报

骨科行业专题报告:集采风险出清,看好行业未来长期成长性

  目前骨科核心细分领域集采已经落地,创伤类集采续约提价,预期未来大幅度降价的可能性较低,价格已经趋向平稳,骨科行业政策端或将不会进一步收紧。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成为社会趋势,同时国内骨科手术渗透率仍然偏低,我们预计未来国内骨科手术量将保持稳步上涨的态势,骨科高值耗材市场有望保持较快增速。基于此,未来骨科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支撑评级的要点   降价因素消除,价格已经趋稳。近几年骨科集采已经逐步落地,且集采规则不断优化,有助于国产品牌市占率提升。在骨科细分赛道中,目前关节类和脊柱类国家集采、覆盖28个省市的创伤类京津冀“3+N”和河南12省的联盟合作集采已经开展,本次创伤续标规则较为温和,定价明显较上次有所提升。目前核心三大领域集采已经落地,预期未来大幅度降价的可能性较低,价格已经趋向平稳,行业政策端或将不会进一步收紧。近年中国骨科市场国产化率提升明显,其中创伤领域医疗器材因技术壁垒较低,国产替代进口基本实现,2021年国产化率为76%,未来将向提升质量方向发展;脊柱领域医疗器材技术水平较高,国内起步较晚;关节类器械对比其他两大领域产品的市占率更低。因此随着骨科集采的落地和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脊柱类和关节类产品未来仍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价”已趋稳,“量”有望持续增长,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得益于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导致的医疗需求上涨、人均医疗支出和医保覆盖支出增加,以及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完善和骨科医生数量和执业能力的提升,近年我国骨科植入耗材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目前虽然国内骨科患病率不断增多,但是相对欧美发达国家来说,骨科手术治疗渗透率仍然较低,尤其关节领域是三大成熟植入物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环节,人工关节仍有较大开发空间。此外,国产产品普遍创新不足,产品的本土化设计和创新手术术式不足,骨科疾病临床上仍有许多问题未被解决,对创新产品拓展需求还很迫切,因此创新发展空间仍然广阔。综上我们认为未来骨科植入物市场预计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行业创新技术发展势头正盛,推动骨科领域高质量发展。国内企业为了应对集采趋势化,不断加快创新研发,陆续布局技术含量更高的创新产品,或将成为骨科企业战略布局的关键。超声骨刀有望成为下一代黄金品种,正在初步替代传统截骨工具,目前国内拥有技术的厂商相对较少,未来随着国产品牌技术突破和产品价格下滑,超声骨刀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实现高速发展。近年全球运动医学市场发展快速,市场增速明显高于传统骨科耗材市场,叠加关节镜手术的普及,国内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骨科机器人能够精准治疗解决临床手术痛点,在国内市场发展较晚,市场规模潜力较大,从长期发展来看,骨科手术机器人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龙头企业也陆续开始布局,预期未来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将逐渐由依赖进口手术机器人转向技术创新,国产企业市场份额提升,行业规模也将随之增长。   投资建议   重点推荐骨科行业龙头企业威高骨科、春立医疗、大博医疗、三友医疗。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集采政策变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资产投资失败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等。
报告标签:
  • 医药商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218

  • 发布机构: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3-12-22

  • 页数:

    59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目前骨科核心细分领域集采已经落地,创伤类集采续约提价,预期未来大幅度降价的可能性较低,价格已经趋向平稳,骨科行业政策端或将不会进一步收紧。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成为社会趋势,同时国内骨科手术渗透率仍然偏低,我们预计未来国内骨科手术量将保持稳步上涨的态势,骨科高值耗材市场有望保持较快增速。基于此,未来骨科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支撑评级的要点

  降价因素消除,价格已经趋稳。近几年骨科集采已经逐步落地,且集采规则不断优化,有助于国产品牌市占率提升。在骨科细分赛道中,目前关节类和脊柱类国家集采、覆盖28个省市的创伤类京津冀“3+N”和河南12省的联盟合作集采已经开展,本次创伤续标规则较为温和,定价明显较上次有所提升。目前核心三大领域集采已经落地,预期未来大幅度降价的可能性较低,价格已经趋向平稳,行业政策端或将不会进一步收紧。近年中国骨科市场国产化率提升明显,其中创伤领域医疗器材因技术壁垒较低,国产替代进口基本实现,2021年国产化率为76%,未来将向提升质量方向发展;脊柱领域医疗器材技术水平较高,国内起步较晚;关节类器械对比其他两大领域产品的市占率更低。因此随着骨科集采的落地和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脊柱类和关节类产品未来仍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价”已趋稳,“量”有望持续增长,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得益于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导致的医疗需求上涨、人均医疗支出和医保覆盖支出增加,以及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完善和骨科医生数量和执业能力的提升,近年我国骨科植入耗材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目前虽然国内骨科患病率不断增多,但是相对欧美发达国家来说,骨科手术治疗渗透率仍然较低,尤其关节领域是三大成熟植入物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环节,人工关节仍有较大开发空间。此外,国产产品普遍创新不足,产品的本土化设计和创新手术术式不足,骨科疾病临床上仍有许多问题未被解决,对创新产品拓展需求还很迫切,因此创新发展空间仍然广阔。综上我们认为未来骨科植入物市场预计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行业创新技术发展势头正盛,推动骨科领域高质量发展。国内企业为了应对集采趋势化,不断加快创新研发,陆续布局技术含量更高的创新产品,或将成为骨科企业战略布局的关键。超声骨刀有望成为下一代黄金品种,正在初步替代传统截骨工具,目前国内拥有技术的厂商相对较少,未来随着国产品牌技术突破和产品价格下滑,超声骨刀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实现高速发展。近年全球运动医学市场发展快速,市场增速明显高于传统骨科耗材市场,叠加关节镜手术的普及,国内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骨科机器人能够精准治疗解决临床手术痛点,在国内市场发展较晚,市场规模潜力较大,从长期发展来看,骨科手术机器人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龙头企业也陆续开始布局,预期未来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将逐渐由依赖进口手术机器人转向技术创新,国产企业市场份额提升,行业规模也将随之增长。

  投资建议

  重点推荐骨科行业龙头企业威高骨科、春立医疗、大博医疗、三友医疗。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集采政策变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资产投资失败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等。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骨科行业已度过集采政策最严峻时期,价格趋于稳定,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人口老龄化和骨科手术渗透率的提升将持续扩大市场规模,而行业创新技术的发展,例如超声骨刀、运动医学和骨科机器人等,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推荐威高骨科、春立医疗、大博医疗和三友医疗四家骨科行业龙头企业。

集采风险出清,行业政策见底

经过多轮集采,骨科行业集采政策已趋于成熟和稳定。关节、脊柱和创伤三大核心领域集采均已落地,集采规则不断优化,大幅降价的可能性较低,政策收紧的预期也降低。龙头企业凭借成本控制能力和产品性价比优势,将逐渐消除集采的业绩影响,并有机会通过提升市场份额实现“以量换价”。

行业长期增长潜力巨大,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骨科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而骨科手术渗透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为骨科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行业创新技术发展势头强劲,超声骨刀、运动医学和骨科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推动骨科行业长期向上发展。

主要内容

集采影响消除,价格趋于稳定

本节详细分析了历年骨科集采情况,包括创伤、脊柱和关节三大领域的集采规则、中标结果和价格变化。数据显示,集采规则不断优化,国产替代进程加快,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价格降幅趋缓,集采风险基本出清。

行业成长性分析

本节从人口老龄化、骨科手术量增长、医疗可及性提升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等方面,分析了骨科行业的高成长性。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持续上升,骨科疾病患病率与年龄高度相关,骨科手术量持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骨科手术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优势愈发明显。

行业进口替代空间

本节分析了中国骨科市场国产化率的提升情况,以及脊柱、关节等领域国产替代空间。数据显示,创伤领域国产替代基本完成,而脊柱和关节领域仍有较大进口替代空间,运动医学领域国产化率最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骨科创新技术发展

本节重点介绍了超声骨刀、运动医学和骨科机器人三大骨科创新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数据显示,超声骨刀有望成为下一代黄金品种,运动医学市场增速高于传统骨科耗材市场,骨科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公司个股分析

本节分别对威高骨科、春立医疗、大博医疗和三友医疗四家公司进行了详细的财务分析和投资建议。分析内容包括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线、研发投入、销售模式、盈利预测以及投资风险等。

总结

本报告基于公开数据和行业分析,对中国骨科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报告认为,中国骨科行业已走出集采政策的低谷,价格趋于稳定,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人口老龄化、骨科手术渗透率提升以及创新技术发展将持续驱动行业增长。报告推荐的四家龙头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完善的销售网络和丰富的产品线,有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持续增长。 然而,集采政策变化、研发不及预期、资产投资失败以及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等风险仍需关注。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59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