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创新药之双抗:靶点组合精彩纷呈,商业化浪潮来袭
下载次数:
2598 次
发布机构:
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2-12-01
页数:
27页
【投资要点】
双抗在结构和生产工艺方面较单抗药物都更为复杂,理想的双抗较单抗、以及单抗联用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达到1+1>2的效果。
首款国产双抗获批上市,商业化征途开启。我国已有3款双抗药物获批上市,康方生物、康宁杰瑞、百济神州、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超50家国内企业布局。
国内主要的双抗研发模式包括Fast-follow、临床联用已验证的靶点组合、新靶点组合。靶点组合中,已上市双抗的Fastfollow较少,以已验证的靶点为主,主要包括四种组合类型,TAA/CD3,TAA/TAA,TAA/Checkpoint/TGFβ,Checkpoint1/Checkpoint2。在相同靶点组合下,双抗差异化体现在产品所使用的平台技术及结构设计,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更好地实现生物学机制。
双抗头对头研究成功将有望成为新的SOC,且凭借双抗本身的优势,有望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双抗的临床优效性主要体现在单抗或联合疗法未能实现的功能,如解决联合疗法的高毒性、免疫激动剂单药使用的高毒性等限制。
随着近年来国内药企建立相对成熟的双抗技术平台,在研双抗药物或双抗技术平台逐步授权给其他药企,国内交易合作的数量持续增长,向海外跨过药企授权数量也在不断提升。
【配置建议】
国内超50家药企布局双抗赛道,包括康方生物、康宁杰瑞、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生物、贝达药业、泽璟制药等。建议关注:1)双抗研发进展较快,有产品进入临床III期且数据较为优秀的公司,如康方生物-B、康宁杰瑞制药-B等;2)技术平台成熟,产品获得海外bigpharma认可,成功对外授权的公司,如和铂医药-B等;3)在研管线丰富,技术平台能力强的公司,如信达生物等。
【风险提示】
药物研发及临床进展存在较大风险;
新药审批和商业化不及预期;
竞争超出预期;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双特异性抗体(双抗)作为第二代抗体药物,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空间巨大。国内外药企纷纷布局双抗赛道,研发模式主要包括Fast-follow、已验证靶点组合和新靶点组合。虽然双抗研发存在风险,但其临床优效性和安全性优势显著,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标准(SOC),并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报告建议关注双抗研发进展快、临床数据优秀、技术平台成熟且获得海外认可的公司。
双抗药物因其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和优越的临床优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全球双抗市场在2016-2020年快速发展,年复合增速约为120.4%,预计2020-2025年复合增速将达46.6%。中国双抗市场发展迅速,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47亿元人民币,约为ADC药物市场空间的两倍。 这主要得益于多种因素,包括:不断深入的肿瘤免疫机制研究、成熟的双抗技术平台的建立、多款药物进入临床阶段以及国产双抗的持续商业化。
目前,国内已有超过50家药企布局双抗赛道,研发热情高涨。研发模式主要包括Fast-follow(对已上市双抗靶点进行创新仿制)、临床联用已验证的靶点组合以及新靶点组合。其中,已上市双抗的Fast-follow较少,大部分研发集中在已验证的靶点组合上,例如TAA/CD3、TAA/TAA、TAA/Checkpoint/TGFβ和Checkpoint1/Checkpoint2。 国内药企的靶点选择也呈现出差异化布局,更多地关注免疫检查点分子,例如PD-1/PD-L1。
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以下几类公司:
本报告从行业概况、靶点选择、临床考量、商业化以及投资建议等多个方面对双抗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告首先介绍了双抗的药物机制,指出其较单抗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实现1+1>2的效果。随后,报告分析了全球和国内双抗的研发进展,指出全球已有8款双抗药物获批上市,首款国产双抗也已获批,标志着商业化征途的开启。报告还分析了双抗的市场空间,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
双抗通过不同的生物学作用机制,例如连接癌细胞和免疫细胞、结合同一肿瘤细胞上的不同抗原表位或结合同一免疫细胞上不同的免疫检查点,实现组织特异性杀伤,在维持联合用药的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了药品毒性。
报告详细列举了全球已上市的双抗药物,并重点介绍了首款国产双抗卡度尼利的获批上市,以及国内外药企在双抗研发领域的布局情况。数据显示,国内已申报临床的双抗药物数量达112款,研发热情高涨。
报告引用沙利文的数据,预测全球和中国双抗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并指出中国双抗市场在2030年将达到647亿元人民币的巨大规模。
报告分析了双抗的靶点选择策略,指出国内主要的双抗研发模式包括Fast-follow、临床联用已验证的靶点组合和新靶点组合。 报告详细介绍了四类经典的靶点组合(TAA/CD3,TAA/TAA,TAA/Checkpoint/TGFβ,Checkpoint1/Checkpoint2),并分析了不同研发模式的风险和机遇。
报告对常见的靶点组合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析了国内药企在不同靶点组合上的布局情况。
报告分析了Fast-follow策略、已验证靶点组合和新靶点组合三种研发模式的特点,并指出Fast-follow策略布局较少,大部分研发集中在已验证的靶点上,以降低开发风险。
报告探讨了双抗的临床考量,指出双抗头对头研究成功将有望成为新的SOC,并分析了双抗与单抗或联合疗法相比的临床优效性和安全性优势。
报告以卡度尼利单抗为例,说明双抗有望在实现双靶点协同作用的同时,提高安全性,降低毒副作用。
报告以4-1BBxPD-(L)1和4-1BBxHER2双抗为例,说明双抗设计策略能够在保证免疫激活作用的同时,降低毒性。
报告分析了双抗的商业化现状,指出全球双抗药物交易持续升温,国产双抗也开始走向海外授权。报告还分析了商业化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适应症人群、药品可及性等,并以卡度尼利单抗为例,探讨了国产双抗的商业化前景。
报告列举了近年来双抗授权许可交易案例,并指出国产双抗开始获得国际认可。
报告分析了已上市双抗药物的商业化情况,并指出卡度尼利的商业化值得期待。
本报告对双抗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双抗市场前景广阔,商业化浪潮来袭。国内药企在双抗研发领域积极布局,但同时也面临着研发风险和市场竞争的挑战。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研发进展快、临床数据优秀、技术平台成熟且获得海外认可的公司,把握双抗市场带来的投资机遇。 然而,投资者仍需谨慎评估药物研发及临床进展、新药审批和商业化等方面的风险。
医药生物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系列二器械:设备创新+出海获新机遇,高耗扩容+放量启新时代
医药生物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系列一创新药中药:蓄势待发,高质量发展
骨科器械系列报告一:国采落地常态化,国产关节龙头前景广阔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民营眼科市场广阔,一超多强各显神通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