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医药行业年度策略:迎接医药牛市,消费、科技和制造或将依次崛起!
下载次数:
1940 次
发布机构: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2-12-28
页数:
58页
核心观点
医药板块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底持续2年半大牛市(+150%),在新冠和医保政策扰动下,投资赛道化,风格极致分化,从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底,医药指数深度调整-40%,估值(TTM估值近20年新低)和配置(近5年大底)创历史大底。我们判断2023年医药有望戴维斯双击,将迎结构化牛市,有业绩和政策两大支持:业绩上-疫情防控正加速放开,国内就诊和消费复苏明确,2023年医药业绩向好;估值上-医保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控费逐步转向国家对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大;我们认为医药行情持续性强,医药消费、科技和制造将依次崛起,重点方向如下:
消费-疫后复苏为2023年关键词,从产品到服务或将超预期:1)医疗服务和医美:疫情期间压制的门诊/住院/医美活动,预计2023Q2开始复苏;2)零售药店:四类药恢复销售+摘口罩后用药需求增加,预计2022Q4-2023Q2业绩表现靓丽;3)中药:备药高峰后OTC类补库存业绩或超预期,叠加行业层面或有国企改革+新版基药目录+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目录催化;4)与诊疗复苏相关检测、药品及耗材:疫情期间压制的检查和可择期手术等活动复苏,预计IVD、手术感控、微创手术、麻醉镇痛、儿童及呼吸系统等相关药、普通耗材和高值耗材等都将快速增长;5)生物制品:疫情后新生儿有望反弹,看好小孩苗复苏,以及消费属性强的成人苗放量,同时血制品供需压制有望解除,行业有望重回两位数增速;
科技-宏观流动性改善+一级投融资复苏驱动创新药及其产业链复苏:1)创新药:受宏观流动性影响,相关标的已深度调整,2023年大概率改善,同时新一轮国家医保谈判即将启动,国内大品种或将进入放量期;2)科研服务及创新药产业链:海内外二级市场回暖有望带动一级投融资复苏,进而驱动CXO和科研服务订单预期回升,扭转行业景气度预期。
制造-医保DRG/DIP三年行动计划/医疗新基建/医药十四五规划的底层要求均为自主可控,进口替代加速:1)高壁垒医疗设备:以联影、迈瑞和开立的国产设备崛起,高壁垒的大型影像设备和内窥镜等,在医疗新基建下进口替代有望加速;2)高壁垒高值耗材:器械集采规则合理化,清晰化,以电生理、骨科等为代表的高值耗材替代有望加速;3)生命科学上游:疫情让国内企业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控,随着相关公司上市和产品水平提升,设备和耗材正加速进口替代;
风险提示:医保或集采降价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23年医药行业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实现结构性牛市。这主要基于两大支撑:一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国内就诊和消费复苏将推动医药行业业绩向好;二是医保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控费转向加大医疗投入,为估值修复创造条件。报告预测医药消费、科技和制造板块将依次崛起,并重点推荐了十个投资标的。
2022年,申万医药指数下跌21.8%,但跑赢沪深300指数0.5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医药板块的估值和配置均创下历史新低:截至2022年12月21日,申万医药整体估值为23.2倍,较年初下跌超过30%,达到近20年来的最低点;2022年Q3公募基金医药持仓降至近5年最低点。历史数据显示,医药板块估值触底后,往往会迎来2-3年的强势增长期,因此当前或为新一轮医药牛市起点。
过去几年,医保控费政策对医药行业造成较大冲击。然而,政策正在发生积极转变,关注点正从医保控费转向加大医疗投入。例如,医保局发布的谈判续约规则更加合理完善,创新医疗器械不纳入集采,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好于市场预期等,都释放出积极信号。 此外,国家大力推进医疗新基建,也为医药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本报告从2022年医药行业回顾、政策分析、疫情影响以及2023年投资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对重点投资标的进行了详细分析。
2022年医药行业经历了深度调整,主要原因包括政策及情绪面(集采政策预期)、业绩及估值面(疫情影响业绩和估值)、配置及资金面(基金低配)。然而,从9月下旬开始,板块出现显著回暖,估值创近20年新低,这预示着行业可能已经触底反弹。
报告对申万医药指数近十年的走势进行了详细复盘,分析了不同时期行业发展特点及驱动因素,包括医保扩容红利、医保控费、创新药发展等。
报告详细分析了2022年申万医药指数的走势,并指出其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具有较大的修复空间。同时,报告也分析了公募基金对医药行业的低配置现状。
报告指出,国家政策的关注点正在从医保政策逐步转向医疗政策。国家药监局的改革已接近尾声,医保局的DRG/DIP三年行动计划正在实施,而国家卫健委的医疗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将是未来的重点。医改的核心目标是解决“看病贵”和“看病难”,这将重构终端需求格局,并推动医院大规模扩建(医疗新基建)。
新冠疫情对医药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报告从个人及财政支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医疗诊疗活动、医药工业收入、医院端和零售端药品市场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疫情三年来医药行业的变化。数据显示,疫情导致医疗诊疗活动受到抑制,但医疗保健支出仍高于人均消费支出,疫情对医保基金收入影响有限,但对支出影响较大。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医疗诊疗活动有望加速恢复。
报告认为,2023年医药行业将迎来结构性牛市,并预测医药消费、科技和制造板块将依次崛起。
报告重点关注医疗服务和医美、零售药店、中药、与诊疗复苏相关的检测、药品及耗材、生物制品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报告看好创新药和科研服务及创新药产业链(CXO)的复苏,认为宏观流动性改善和一级市场投融资复苏将驱动这两个领域的增长。
报告认为,医改、医疗新基建和“自主可控”的政策导向将加速医疗设备、高值耗材和生命科学上游的进口替代进程。
报告推荐了十个重点投资标的,并对每个标的的投资逻辑、核心看点、催化剂和风险提示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些标的涵盖了中药、生物制品、生命科学上游、医疗服务、药店、医疗器械和创新药等多个领域。
本报告基于对2022年医药行业现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未来政策走向和市场趋势的判断,认为2023年医药行业将迎来戴维斯双击,并重点推荐了十个投资标的。报告内容翔实,数据可靠,分析透彻,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然而,投资者仍需注意报告中提到的风险提示,谨慎投资。
生物医药行业专题:DRG/DIP更新报告:院端变革加速,结构持续优化
医药行业周报:和黄研发日详解新一轮研发潜力,Syk抑制剂潜在下一个重磅大品种
医药行业周报:医改持续深化,支持创新和中药
靶点图鉴系列报告:大交易频频,叶酸受体(FRα)ADC有什么魅力?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