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周报:22Q3基金医药持仓再创新低,医药行情正陆续展开

医药行业周报:22Q3基金医药持仓再创新低,医药行情正陆续展开

券商报告

医药行业周报:22Q3基金医药持仓再创新低,医药行情正陆续展开

  行情回顾:10月24-28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3.1%,跑赢沪深300指数2.3%,医药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7;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3.9%,较沪深300指数跑输赢4.4%,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21位。本周中药细分子板块表现相对突出,上涨0.6%,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康希诺(+47.5%)、君实生物(+26.9%)、新天药业(+24.9%)、兴齐眼药(+20.9%)、沃华医药(+17.3%)。   22Q3全基医药持仓创新低,加仓了医疗器械,减仓了CXO和医疗服务:2022Q3公募基金医药持仓占比为9.4%,环比下降0.7pct,同期医药总市值在A股中占比7.4%,环比下降0.5pct;非医药主题基金的医药板块持仓占比为5年来新低。具体来看,公募基金22Q3整体加仓了器械板块,减持了CXO、医疗服务相关个股。2022Q3持股基金数量的前三名为:迈瑞医疗、药明康德和智飞生物;公募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前三的个股分别为:海泰新光、奕瑞科技和泰格医药。   投资策略及配置思路:自10月12日以来,医药板块已显著反弹,目前关注度提高,医药基金加仓和全基配置意愿逐步提高。自2021年7月至今,因医保政策和疫情影响,医药板块调整幅度(至今-35%左右,一度超-40%)和持续性(近1年半)远超过往,在疫情防控不断明朗和政策接连释放积极信号下,我们判断医药行情持续性很强,当前或为新一轮医药强势期起点,主要有两大基础背景和两大基本面支持:基础一为估值底:目前申万医药板块整体估值(TTM法)为22.7倍,处于近20年医药调整的估值最底部附近;基础二为配置底:非医药主题基金(即全基)对医药持仓已从2020Q2的13.7%降到2022Q2的6.6%,2022Q3更低至6.2%,创近10年新低;在估值底和配置底两大背景下,医药板块的赔率和胜率均很高,当前值得战略性重点加仓。同时我们判断持续性强还有两大基本面支持:基本面支持一为2023年医药业绩向好:医药兼具科技和消费属性,2022年疫情对诊疗形成了较大影响,但随着防疫政策和抗疫工具包(检测、疫苗、药物和医疗)的完善,我们判断2023年国内就诊和消费复苏较为明确;基本面支持二为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政策逐步转向医疗政策:医改“医药、医保和医疗”的三医联动推进至今,医药-管供给-非常完善(2015年启动改革,至今7年),医保-管需求-即将完成(2018前启动,至今4年,近期医保谈判续约、各类带量采购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规则合理,释放积极信号,22-24年DRG/DIP三年行动计划后基本完成改革),医疗-管结构-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国家加大了对医疗资源得投入以解决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均,从近10年,国家财政补助占公立医院收入已从约8%提升到了约12%左右,医疗新基建和贴息贷款支持即是案例)。我们认为医药行情持续性强,医药制造、科技和消费将依次崛起:医药制造的看点为进口替代即自主可控,叠加医疗国家投入加大;医药科技的看点为11月国谈和流通性改善;医药消费的看点为品类渗透率提升+疫情防控政策变化;具体细分看好如下:   一、器械设备板块关注贴息政策受益及中长期逻辑强的个股:疫情后医疗新基建医疗如火如荼,贴息贷款支持购买医疗设备政策更是进一步强化了新基建逻辑,重点关注显著受益的影像设备、内窥镜,建议关注: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和迈瑞医疗等;同时,建议关注自身业绩加速释放、估值较低的理邦仪器和新华医疗等。   二、困境反转板块关注IVD、高值耗材:近期骨科集采、生化集采、电生理集采的结果或者规则较前期其他品种集采更加趋于温和、更加科学化,政策环境趋于稳定可预期,IVD板块建议关注:迈瑞医疗、普门科技、安图生物、新产业以及浩欧博等;高值耗材板块建议关注:电生理龙头微创电生理、惠泰医疗等;骨科领域建议关注:威高骨科、三友医疗、大博医疗、爱康医疗、春立医疗等。   三、中药板块国企改革和中药现代化投资机会:中药为民族瑰宝,政策环境好,传承与创新为重点方向,我们看好中药企业国企改革激活活力,以及通过配方颗粒和中药新药的中药现代化方向:1)国企改革:同仁堂、太极集团和千金药业;2)中药现代化:建议关注红日药业、中国中药和华润三九;3)中药新药:建议关注以岭药业和康缘药业。   四、创新药及产业链:创新为永恒方向,板块已深度调整、同时海内外二级市场回暖有望带动一级投融资复苏,创新药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荣昌生物、康方生物、再鼎医药、海思科和海创药业等;CXO建议关注:阳光诺和、百诚医药、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等。   五、消费医疗为后疫情明确主线:消费复苏为明确主线,重点关注:1、眼科医疗服务及产品: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三星医疗、普瑞眼科、兴齐眼药、何氏眼科、欧普康视和爱博医疗;2、布局医美的医药公司:华东医药、长春高新;3、家用器械:三诺生物、鱼跃医疗;4、快速增长的成人疫苗: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和百克生物;5、其他:泰恩康和九典制药等。   本周投资组合:康方生物、康弘药业、康希诺、以岭药业、方盛制药、万邦德。   十一月投资组合: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智飞生物、康泰生物、九典制药、一心堂。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报告标签:
  • 生物制品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929

  • 发布机构: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11-01

  • 页数:

    22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行情回顾:10月24-28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3.1%,跑赢沪深300指数2.3%,医药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7;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3.9%,较沪深300指数跑输赢4.4%,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21位。本周中药细分子板块表现相对突出,上涨0.6%,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康希诺(+47.5%)、君实生物(+26.9%)、新天药业(+24.9%)、兴齐眼药(+20.9%)、沃华医药(+17.3%)。

  22Q3全基医药持仓创新低,加仓了医疗器械,减仓了CXO和医疗服务:2022Q3公募基金医药持仓占比为9.4%,环比下降0.7pct,同期医药总市值在A股中占比7.4%,环比下降0.5pct;非医药主题基金的医药板块持仓占比为5年来新低。具体来看,公募基金22Q3整体加仓了器械板块,减持了CXO、医疗服务相关个股。2022Q3持股基金数量的前三名为:迈瑞医疗、药明康德和智飞生物;公募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前三的个股分别为:海泰新光、奕瑞科技和泰格医药。

  投资策略及配置思路:自10月12日以来,医药板块已显著反弹,目前关注度提高,医药基金加仓和全基配置意愿逐步提高。自2021年7月至今,因医保政策和疫情影响,医药板块调整幅度(至今-35%左右,一度超-40%)和持续性(近1年半)远超过往,在疫情防控不断明朗和政策接连释放积极信号下,我们判断医药行情持续性很强,当前或为新一轮医药强势期起点,主要有两大基础背景和两大基本面支持:基础一为估值底:目前申万医药板块整体估值(TTM法)为22.7倍,处于近20年医药调整的估值最底部附近;基础二为配置底:非医药主题基金(即全基)对医药持仓已从2020Q2的13.7%降到2022Q2的6.6%,2022Q3更低至6.2%,创近10年新低;在估值底和配置底两大背景下,医药板块的赔率和胜率均很高,当前值得战略性重点加仓。同时我们判断持续性强还有两大基本面支持:基本面支持一为2023年医药业绩向好:医药兼具科技和消费属性,2022年疫情对诊疗形成了较大影响,但随着防疫政策和抗疫工具包(检测、疫苗、药物和医疗)的完善,我们判断2023年国内就诊和消费复苏较为明确;基本面支持二为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政策逐步转向医疗政策:医改“医药、医保和医疗”的三医联动推进至今,医药-管供给-非常完善(2015年启动改革,至今7年),医保-管需求-即将完成(2018前启动,至今4年,近期医保谈判续约、各类带量采购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规则合理,释放积极信号,22-24年DRG/DIP三年行动计划后基本完成改革),医疗-管结构-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国家加大了对医疗资源得投入以解决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均,从近10年,国家财政补助占公立医院收入已从约8%提升到了约12%左右,医疗新基建和贴息贷款支持即是案例)。我们认为医药行情持续性强,医药制造、科技和消费将依次崛起:医药制造的看点为进口替代即自主可控,叠加医疗国家投入加大;医药科技的看点为11月国谈和流通性改善;医药消费的看点为品类渗透率提升+疫情防控政策变化;具体细分看好如下:

  一、器械设备板块关注贴息政策受益及中长期逻辑强的个股:疫情后医疗新基建医疗如火如荼,贴息贷款支持购买医疗设备政策更是进一步强化了新基建逻辑,重点关注显著受益的影像设备、内窥镜,建议关注: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和迈瑞医疗等;同时,建议关注自身业绩加速释放、估值较低的理邦仪器和新华医疗等。

  二、困境反转板块关注IVD、高值耗材:近期骨科集采、生化集采、电生理集采的结果或者规则较前期其他品种集采更加趋于温和、更加科学化,政策环境趋于稳定可预期,IVD板块建议关注:迈瑞医疗、普门科技、安图生物、新产业以及浩欧博等;高值耗材板块建议关注:电生理龙头微创电生理、惠泰医疗等;骨科领域建议关注:威高骨科、三友医疗、大博医疗、爱康医疗、春立医疗等。

  三、中药板块国企改革和中药现代化投资机会:中药为民族瑰宝,政策环境好,传承与创新为重点方向,我们看好中药企业国企改革激活活力,以及通过配方颗粒和中药新药的中药现代化方向:1)国企改革:同仁堂、太极集团和千金药业;2)中药现代化:建议关注红日药业、中国中药和华润三九;3)中药新药:建议关注以岭药业和康缘药业。

  四、创新药及产业链:创新为永恒方向,板块已深度调整、同时海内外二级市场回暖有望带动一级投融资复苏,创新药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荣昌生物、康方生物、再鼎医药、海思科和海创药业等;CXO建议关注:阳光诺和、百诚医药、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等。

  五、消费医疗为后疫情明确主线:消费复苏为明确主线,重点关注:1、眼科医疗服务及产品: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三星医疗、普瑞眼科、兴齐眼药、何氏眼科、欧普康视和爱博医疗;2、布局医美的医药公司:华东医药、长春高新;3、家用器械:三诺生物、鱼跃医疗;4、快速增长的成人疫苗: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和百克生物;5、其他:泰恩康和九典制药等。

  本周投资组合:康方生物、康弘药业、康希诺、以岭药业、方盛制药、万邦德。

  十一月投资组合: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智飞生物、康泰生物、九典制药、一心堂。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2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