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疗技术与器械篇:2025易凯资本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

医疗技术与器械篇:2025易凯资本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

研报

医疗技术与器械篇:2025易凯资本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

  一、2024年发生了什么?   (一)市场规模及增长   1、全球及中国Medtech行业市场规模的变化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5年4月底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医疗器械出海现状与趋势蓝皮书》,全球Medtech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24年全球Medtech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464亿美元,其中北美依旧为最大单一市场,而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则保持着迅猛增速。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分析,以医疗器械生产端营收口径进行统计,2024年中国Medtech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35万亿元人民币。   就IVD而言,KaloramaInformation报告(17版)显示,2024年全球IVD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92亿美元,其中免疫诊断市场占比最大,POCT、生化诊断、微生物检测、分子诊断等细分赛道也占据较大份额。对于中国市场,据《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年度报告(2024版)》,2024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人民币,加上出口产品销售额并统计原料、配件及耗材销售额,体外诊断整体产业规模为1,700亿人民币。   2024年Medtech行业在政策驱动、创新投入和国际化进程中呈现“承压转型、分化增长”的特征: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成为主线,高值耗材和医疗设备在调整中复苏,IVD展现出一定的韧性。未来,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转化加速及全球市场渗透,Medtech行业有望在2025年迎来低基数下的稳健增长,具备技术壁垒和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将占据竞争优势。   2、二级市场的变化   1)2024年,Medtech行业IPO节奏显著趋缓,上市公司表现呈分化态势   2024年,A股Medtech板块继续维持缓慢的上市节奏,全年仅有2家相关公司成功挂牌,数量较前一年减少了4家,且上市时间均为2024年下半年,分别为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牙科耗材研发商爱迪特和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医用敷料生产商健尔康。北交所和科创板尚未有Medtech企业上市。   2023年8月证监会收紧IPO后,2024年IPO市场整体放缓,6月沪深及北交所共受理30家IPO申请,其中北交所28家,但Medtech板块仍处于调整期。新国九条政策使得企业更加谨慎,需要明确盈利规模、科创属性等标准,这也促使部分企业转向并购或其他资本市场。2024年科创板无医疗器械企业上市,主创板仅2家获批,且均为盈利稳健企业,显示IPO逻辑正回归产品盈利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末,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62家,较上一年增加了23家,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大量原计划在沪深上市的企业转向北交所,导致北交所实际竞争加剧,审核标准也“水涨船高”,对于研发周期长、行业监管日趋严格的Medtech公司而言依然颇具挑战。   总体而言,2024年Medtech板块整体仍面临着政策趋严、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而进入2025年后IPO市场稍有复苏,仅第一季度便有两家Medtech公司上市,分别为药物及生物分离纯化工艺研发商赛分科技以及医学影像设备研发生产企业超研股份。2025年1月10日,赛分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8.15元,较发行价4.32元大幅上涨551%,收涨379.2%,总市值达到86.21亿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其在色谱分离技术领域创新性发展与国产化替代的期待。2025年1月22日,超研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上市当天收盘价为32.1元/股,收涨379%,市值达到137.39亿元;超研股份成立时间已超40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医学影像系统及无损检测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不断打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推动着超声影像先进技术在国内外的普及应用。   此外,横向对比A股、港股与美股三大市场截至2025年Q1的上市活动不难发现,在A股IPO节奏收紧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多元化的上市地选择。就Medtech板块而言,截至2025Q1,有两家公司(数字疗法公司脑动极光、医学影像诊断公司一脉阳光)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较2023年增加1家;另外,在此期间还有3家公司(微流控芯片技术公司AdvancedBiomed、放射疗法设备研发商飞天兆业以及麻醉呼吸耗材供应商山友医疗)在纳斯达克上市,较2023年增加2家。
报告标签:
  • 医疗器械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284

  • 发布机构: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5-06-10

  • 页数:

    33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一、2024年发生了什么?

  (一)市场规模及增长

  1、全球及中国Medtech行业市场规模的变化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5年4月底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医疗器械出海现状与趋势蓝皮书》,全球Medtech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24年全球Medtech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464亿美元,其中北美依旧为最大单一市场,而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则保持着迅猛增速。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分析,以医疗器械生产端营收口径进行统计,2024年中国Medtech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35万亿元人民币。

  就IVD而言,KaloramaInformation报告(17版)显示,2024年全球IVD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92亿美元,其中免疫诊断市场占比最大,POCT、生化诊断、微生物检测、分子诊断等细分赛道也占据较大份额。对于中国市场,据《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年度报告(2024版)》,2024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人民币,加上出口产品销售额并统计原料、配件及耗材销售额,体外诊断整体产业规模为1,700亿人民币。

  2024年Medtech行业在政策驱动、创新投入和国际化进程中呈现“承压转型、分化增长”的特征: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成为主线,高值耗材和医疗设备在调整中复苏,IVD展现出一定的韧性。未来,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转化加速及全球市场渗透,Medtech行业有望在2025年迎来低基数下的稳健增长,具备技术壁垒和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将占据竞争优势。

  2、二级市场的变化

  1)2024年,Medtech行业IPO节奏显著趋缓,上市公司表现呈分化态势

  2024年,A股Medtech板块继续维持缓慢的上市节奏,全年仅有2家相关公司成功挂牌,数量较前一年减少了4家,且上市时间均为2024年下半年,分别为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牙科耗材研发商爱迪特和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医用敷料生产商健尔康。北交所和科创板尚未有Medtech企业上市。

  2023年8月证监会收紧IPO后,2024年IPO市场整体放缓,6月沪深及北交所共受理30家IPO申请,其中北交所28家,但Medtech板块仍处于调整期。新国九条政策使得企业更加谨慎,需要明确盈利规模、科创属性等标准,这也促使部分企业转向并购或其他资本市场。2024年科创板无医疗器械企业上市,主创板仅2家获批,且均为盈利稳健企业,显示IPO逻辑正回归产品盈利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末,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62家,较上一年增加了23家,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大量原计划在沪深上市的企业转向北交所,导致北交所实际竞争加剧,审核标准也“水涨船高”,对于研发周期长、行业监管日趋严格的Medtech公司而言依然颇具挑战。

  总体而言,2024年Medtech板块整体仍面临着政策趋严、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而进入2025年后IPO市场稍有复苏,仅第一季度便有两家Medtech公司上市,分别为药物及生物分离纯化工艺研发商赛分科技以及医学影像设备研发生产企业超研股份。2025年1月10日,赛分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8.15元,较发行价4.32元大幅上涨551%,收涨379.2%,总市值达到86.21亿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其在色谱分离技术领域创新性发展与国产化替代的期待。2025年1月22日,超研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上市当天收盘价为32.1元/股,收涨379%,市值达到137.39亿元;超研股份成立时间已超40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医学影像系统及无损检测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不断打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推动着超声影像先进技术在国内外的普及应用。

  此外,横向对比A股、港股与美股三大市场截至2025年Q1的上市活动不难发现,在A股IPO节奏收紧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多元化的上市地选择。就Medtech板块而言,截至2025Q1,有两家公司(数字疗法公司脑动极光、医学影像诊断公司一脉阳光)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较2023年增加1家;另外,在此期间还有3家公司(微流控芯片技术公司AdvancedBiomed、放射疗法设备研发商飞天兆业以及麻醉呼吸耗材供应商山友医疗)在纳斯达克上市,较2023年增加2家。

2025 易凯资本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 医疗技术与器械篇 核心解读

中心思想

本报告核心观点聚焦于2024年中国医疗技术与器械(Medtech)行业的市场表现、监管环境变化、投资主题、以及新玩家与新玩法。 报告指出,2024年Medtech行业在全球和中国市场均保持增长,但面临政策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 行业呈现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高端医疗设备和IVD领域展现出韧性。 报告深入分析了二级市场的IPO、估值变化,以及一级市场的私募融资与并购交易,并对监管环境变化对行业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解读。 报告重点关注了老龄化、AI、机器人、全球权益、新材料等关键投资主题,并分析了这些主题下的市场机会与挑战。 报告还探讨了新玩家(国资系、CVC、外资企业)的进入以及Spin-Co模式、设备即服务(DaaS)等新玩法,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战略参考。

主要内容

一、2024年行业回顾与展望

全球及中国Medtech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全球Medtech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464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35万亿元人民币,IVD市场规模约为1,700亿人民币。 行业呈现“承压转型、分化增长”的特征,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成为主线。

二级市场表现与IPO节奏

2024年A股Medtech板块IPO节奏放缓,上市公司表现分化。 北交所和科创板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提升。 港股和美股市场成为更多企业的上市选择。 沪深Medtech板块估值仍处历史低位,但有上升潜力。 北交所Medtech板块个股表现分化,但部分公司表现亮眼。

一级市场私募融资与并购交易

2024年Medtech领域私募股权与并购交易数量大幅提升。 医疗器械领域私募股权融资交易数量大幅增加,心血管领域热度保持第一。 IVD私募股权融资聚焦分子诊断,“AI+”备受关注。 并购交易主要集中在血管介入、生化诊断、分子诊断等领域。

监管环境变化的影响

医疗器械注册证可单独转让,激活创新生态。 修订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促进落后产能淘汰。 集采与反腐导致企业业绩承压,众多企业谋求加速出海。 审评周期缩短至180天,政策红利激发研发动能。 网络舆论透明化使企业受持续监督,公关能力成应对监管压力关键。

海外监管环境变化的影响

全球合规成本陡增,市场准入压力加大。 贸易战大背景下,中国企业需通过合作与系统作战来突破困局。

行业困境与机会

集采常态化与国际严苛认证倒逼企业转型,中国Medtech行业正从1.0的模仿阶段迈向2.0的底层创新阶段。 大整合时代即将到来,产业整合将成为必然趋势。

二、当前最重要的投资主题

医疗器械×老龄化:银发需求驱动家用化、智能化与慢病管理革命

人口老龄化带来“生命养老”和“品质养老”需求增长。 老年人常见病相关医疗器械产品将迎来增长,尤其是心血管耗材。 家庭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疗终端市场”,慢病管理向家庭场景转移。 养老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养老领域具有潜力。 社区医疗场景将被快速激活。

医疗器械×AI:影像诊断与体外诊断的精准化重构

AI技术驱动诊断革命,从“辅助工具”向“诊断核心”跃迁。 AI与机器人融合推动医疗检测全链条智能化。 影像与IVD的AI改造呈现差异化破局。 投资焦点在于深耕刚需场景、完成“设备-算法-数据”闭环的垂直龙头,以及卡位数据基建、具备跨场景复制能力的平台型玩家。

医疗器械×机器人:微创手术与康复服务的“人机协同”范式

医疗机器人产业从“机械替代”到“智能协同”的范式跃迁。 临床需求驱动,效率缺口与精准医疗的双重挑战。 手术机器人技术朝着“精准化、智能化、专科化”方向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从设备销售到服务生态。 投资焦点在于高壁垒专科设备与数据驱动的康复平台。

医疗器械×全球权益:新兴市场本地化与高端技术出海双线并行

中国医疗器械出口成为趋势。 国内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国产企业亟需通过国际化验证技术能力。 国内企业采取差异化出海策略,东南亚、一带一路、欧美、拉美市场各有侧重。 供应链重构交易机会值得关注。 积极探索Newco模式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前景。

医疗器械×新材料:伴随着新材料的发展,医疗器械正在从第一轮工艺优化向第二轮范式革命演变

新材料的发展引领医疗器械领域的变革,可降解材料推动第一轮工艺优化,脑机接口、生物传感器等跨学科产品催生第二轮范式革命。 重点关注有创新生物材料储备的成熟耗材企业。 脑机接口项目是新材料在医疗器械领域的第二次革命的代表。

医疗器械×整合大时代:并购潮下的生态重构与价值链重塑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并购浪潮已迈入深水区。 并购逻辑从“补短板”到“筑高墙”。 产业资本、外资巨头、国资平台都在进行生态整合。

三、新玩家与新玩法

2025年医疗技术与器械赛道资本新玩家类型重构

国资系新玩家通过政策赋能与产业链整合构建战略优势。 CVC势力迭代,技术主权与生态协同。 外资企业遵循In China,For China,系统性重构在华竞争力。

医疗技术与器械赛道新玩法图谱

Spin-Co模式:风险隔离与价值释放的双重博弈。 设备即服务(DaaS):从硬件销售到支付闭环重构。

总结

2024年中国Medtech行业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呈现出复杂而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 行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报告深入分析了行业现状、发展趋势、投资主题和新玩法,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和战略指导。 随着老龄化、AI、机器人、全球化、新材料等趋势的加速演进,Medtech行业将迎来更深层次的变革。 把握这些关键主题,积极拥抱创新,进行战略调整,将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3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