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45)

    • 23年Q1业绩超预期,未来有望持续高增

      23年Q1业绩超预期,未来有望持续高增

      个股研报
        海泰新光(68867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收入4.8亿元(+54%),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55.1%),实现扣非归母1.7亿元(+79.4%)。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亿元(+0.4%)。同日,公司公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实现收入1.5亿元(+58.8%),实现归母净利润4846万元(+35.4%),实现扣非归母4639万元(+38.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800万元(-23.3%)。2022年内窥镜业务实现高增长,符合预期。2023年Q1业绩超预期,系公司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增长,医用内窥镜产品业务增长叠加汇兑收益扩大所致。   22年业绩高增符合预期,23年Q1业绩超预期。22年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54%,主要因为公司新产品的推出以及国内外客户的需求增加,公司生产规模、销售规模进一步增长。营业成本1.7亿元,营业成本增加主要源于股权支付(3000万左右),股权支付按照月度进行计提,每季度700~800万,平均计提入账,未来股权支付的影响会持续,预计每月均等。归母净利润1.8亿元,增长55%,主要因为公司销售规模增大,盈利能力增强以及美元汇率的变动,包括活期利息收入增加。实现扣非归母1.7亿元,增长近80%,扣非净利润增长率高于净利润增长率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获得的政府补助比去年同期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主要因为公司生产规模扩大,同时为了减小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公司加大了物料库存,同时政府补助同比减少以及生产人员薪酬总额同比增加也有一定的影响。23年Q1高增长(+58.8%),略超预期,主要因为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持续增长,汇兑收益,以及医用内窥镜产品业务的明显增长。23年Q1实现归母净利润4846万元(+35.4%),实现扣非归母4639万元(+38.5%),比率均小于营业收入的增长比例,主要原因是受股份支付、厂房和设备折旧、人工薪酬增加等综合因素影响,其中股份支付影响尤为突出。   与史塞克合作进一步加深,行业BETA效应明显。高清荧光内窥镜2022年营收3.1亿元(+61.0%),深度绑定史塞克后形成规模效应,业绩驶入快车道。荧光替代白光全球行业趋势明显,公司迎来行业红利期。公司掌握底层光学设计及光学制造,研发能力首屈一指。伴随着史塞克摄像系统的更新换代,公司也同时完成零部件升级。12款4K荧光SPY腹腔镜可同时用于1688及1788系统,另外公司针对1788研发的配套宫腔镜及膀胱镜预计将在23年三季度至24年一季度陆续推出。针对1788研发的光源模组也于23年2月与史塞克签署新订单,合作进一步加深。   布局内销多品类镜体,内销增速明显。22年内销1.1亿元(+78.5%),大幅高于外销增速(+47.5%)。公司针对国内市场,逐步打造自有品牌,研发端陆续发力推出新品提交注册检验。除了之前销售的AIM及SPY荧光腹腔镜体,胸腔镜体已于2023年4月取得注册证,即将进入放量期。关节镜、宫腔镜、3D荧光腹腔镜均已提交注册检验,其中3D荧光腹腔镜预计23年6月获证,侧面反映了行业趋势即将进入多技术融合阶段,即荧光+4K+3D等多技术的归元合一。   整机逐步形成产品梯队未来可期,摄像系统进步明显。1)公司4K除雾荧光整机已于2023年2月获得产品内注册,此款机型未来除了作为自有品牌销售,预计也将与史塞克达成合作于三甲医院进行投放;2)二代荧光整机预计将于23年7~8月获证,通过三条渠道布局国内市场,即将进入放量期。二代荧光整机摄像系统自研,成像效果及稳定性进步明显;3)整机产品梯队初见雏形,3D摄像系统已完成原理样机,预计23年将开始进一步研发,此外多品类整机也在陆续布局。   盈利预测和评级:考虑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2.4、3.2、4亿元。作为国内硬镜龙头,公司未来潜力巨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汇兑损益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5-11
    • 安宫放量显著,看好片仔癀提价放量

      安宫放量显著,看好片仔癀提价放量

      个股研报
        片仔癀(60043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12%);归母净利润7.7亿元(+11.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7亿元(+14%)。   肝病用药快速增长,其他产品毛利提升显著。分行业来看,一季度医药工业收入13.1亿元(+11.4%),商业实现收入11.1亿元(+18%)。分治疗领域来看,①肝病用药收入11.8亿元(+6.9%),公司2023年一季度核心单品片仔癀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销售净利润为7.3亿元,净利润率为53%,实现总销量达到498万盒。2023年5月5日公司发布公告,鉴于片仔癀产品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等原因,公司主导产品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将从590元/粒上调到760元/粒,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170元/粒,提价幅度为29%;海外市场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35美元/粒。公司产品具有强品牌力,提价有望实现放量增长。②心脑血管用药收入1.2亿元(+84.3%),主要受益于安宫牛黄丸作为新冠防疫指南品种,产品实现大幅增长。   成本上涨导致毛利率下降,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2023Q1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8.3%,减少0.7pp。其中工业毛利率为76.3%,同比减少1.4pp,商业毛利率17.4%,同比增长6.8pp,日化毛利率为60.7%,减少8.4pp。销售费用率为5.5%(-1.5pp),管理费用率7.3%(-0.4pp),财务费用率为0.02%(+0.6pp),研发费用率为3.5%(+0.2pp),公司产品品牌力增强,使得销售费用率逐年下降。研发费用增加,主要系公司积极搭建原料保障科研合作平台,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   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2.2亿元、40.3亿元、51.6亿元,对应PE分别为59、47和37倍。   风险提示:费用管控不及预期、核心品种销售不及预期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5-11
    • 业绩符合预期,处方外流积极布局

      业绩符合预期,处方外流积极布局

      个股研报
        益丰药房(603939)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98.9亿元(+29.8%),实现归母净利润12.7亿元(+4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3亿元(+43.3%);2023Q1公司实现收入52.7亿元(+26.9%),实现归母净利润3.4亿元(+23.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亿元(+20.8%)。   门店拓展稳步推进,加盟店增长带动批发业务。截至2023Q1公司门店总数10865家,其中加盟店2161家。22年、23Q1分别新增自建门店1241/308家,新增加盟店1030/199家,并购门店545/154家,关闭门店212/45家。近5年门店数量年复合增长率达37.9%,22年加盟店呈井喷式增长,带动批发业务增长至13.6亿(+88.81%)。   线上线下同时布局,承接医院处方外流。1)线下积极布局专业药房,截至22年末院边店560家,DTP药房253家,双通道医保门店197家,特慢病医保统筹药房1300家。主动引进医保谈判品种达200个,医院处方外流品种760个,并与150家专业处方药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2)线上布局电子处方流转业务合作,目前对接省市级医保、卫健处方流转平10余家,直接或者间接承接100余家三级医院及互联网医院处方流转业务。   线上零售占比提升,O2O业务高速增长。22年线上零售业务实现税后17.5亿(+55.2%),其中O2O实现销售收入13.6亿(+74.5%),B2C实现销售收入3.9亿(+11.9%)。线上新零售占总零售收入的比例提升至9.7%。O2O上线直营门店超过7000家,24小时营业配送门店600多家。   中西成药稳健增长,大力引入集采品种。1)22年中西成药营收实现147.5亿(+38.8%),毛利率实现35.2%。中药产品营收实现17.7亿(+24.1%),毛利率实现46.8%。非药品实现28.7亿(+4.1%),毛利率实现48.6%。2)公司凭借商品质量疗效三重评估体系,主动实施商品送检,遴选近600家优质厂商建立精品战略合作关系,遴选1200+品种纳入商品精品库,并大力引进国家集采品种,国家集采目录品种成分覆盖率达98%以上,累计新引进集采品种数量1000多个SKU。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亿元、18.5亿元、22.8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19%/22.7%/23.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门店扩张或不及预期;并购门店整合或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5-11
    • 2022Q4业绩超预期,毛利率显著提升

      2022Q4业绩超预期,毛利率显著提升

      个股研报
        派林生物(000403)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收入24.1亿元(+22%),归母净利润5.9亿元(+50.1%),扣非归母净利润5.2亿元(+99.4%);2023Q1实现收入2.6亿元(-47.9%),归母净利润5638万元(-46.6%),扣非归母净利润3625万元(-59.7%)。   2022年四季度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公司2022年收入快速增长。分季度看,Q1-Q4分别实现收入5/4.9/5/9.1亿元,分别同比+75.7%、-3%、-8.9%、+44.8%。其中Q1业绩增速较高主要系派斯菲科并表所致,Q4收入端增速超出我们此前预期,预计主要系新冠相关需求以及凝血因子类产品销售增速较快所致。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52.1%,同比+6.5pp,预计主要系派斯菲科纤维蛋白原及广东双林凝血八因子持续放量所致。分季度看毛利率,公司2022年各季度毛利率分别为45.6%/49.2%/54.2%/56.1%,预计公司高毛利的因子类产品销售收入逐季提升。费用方面,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16.6%,同比提升2.3pp,预计主要系新产品处于放量期,相关推广投入增加所致。2022年公司销售净利率24.4%,同比上升1.4pp,主要系产品销售结构改善所致。2022年公司血制品库存有所下降,根据公司年报,2022年末血制品库存量103万支,同比下降27%。公司2022年末资产负债表库存6.2亿元,主要系在产品和库存商品下降所致。2023年一季度公司业绩有所下降,我们预计或与2022年下半年公司采浆受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有所减少,导致投浆量不足所致。   2023年浆站兑现可期。公司下属子公司广东双林和派斯菲科合计共有38个单采浆站,浆站数量目前位居行业前三。其中广东双林拥有19个单采血浆站,已在采单采血浆站17个,2个建设完成等待验收;派斯菲科拥有19个单采血浆站,已在采单采血浆站11个,在建及待验收单采血浆站8个,预计2023年度内将陆续完成验收开始采浆。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浆量有望超过1000吨,浆量增长将推动未来收入增长提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亿元、7.4亿元、8.7亿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24倍、21倍、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采浆增长或不达预期,产品研发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5-11
    • 业绩短暂承压,人工心脏瓣膜持续引领增长

      业绩短暂承压,人工心脏瓣膜持续引领增长

      个股研报
        佰仁医疗(68819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收入3亿元(+17.2%),实现归母净利润1亿元(+85.8%),实现扣非归母0.8亿元(+121.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亿元(+68.5%)。同日,公司公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实现收入6489万元(-1.7%),实现归母净利润1170万元(-14%),实现扣非归母902万元(-17.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952万元(-15.5%)。22年及23Q1业绩因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短期承压。   22年业绩短暂承压,23Q1医院端需求从低迷到逐步复苏。公司2022年受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影响较大,但总体克服影响,通过多途径促进销售增长。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内生归母净利润2200万元(-22%)。分季度看,22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0.66/0.75/0.8/0.74亿元(+26.3%/+3.6%/+35.5%/+8.9%)。二季度受疫情防控影响;三季度疫情影响减弱,增速恢复明显;但四季度疫情反复,影响逐步扩大。盈利能力看,22年毛利率89.4%(+1.2pp),主要因收入结构变化,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同时销量增长带动成本增加。23Q1单季度收入为6489万元(-1.7%)。23年1月全国各主要大医院因收治重症新冠患者而基本暂停心外及各类外科手术,加之春节假期影响,医院端需求低迷,手术量骤减。2月开始逐步恢复至2000万元营收上下,3月恢复至约4000万营收,复苏明显趋势向好。23年Q1确认股份支付费用1200万元,剔除股份支付的影响,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4万元。   核心产品人工心脏瓣膜继续引领增长。分业务看,三大业务板块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治疗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1.8%(人工生物心脏瓣膜收入同比增长37.4%),先天性心脏病植介入治疗及外科软组织修复板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2%和23.1%。人工心脏瓣膜继续引领公司增长。   持续加大研发,在研产品有序推进。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5515万元,占营收比重达18.7%,人员费用增加的同时,因主要项目的研发阶段不同,临床试验费、物料消耗及动物实验费有所减少,剔除股份支付影响,总研发费用同比下降6.11%。公司核心在研产品有序推进,在心脏瓣膜修复与置换领域,介入瓣中瓣Renato®和球扩TAVRRenatus®于3-4月已完成临床试验入组,预计2023年2季度提交产品注册;Renatus®升级款分体式介入主动脉瓣系统预计年底完成动物实验和注册检验,有望2023H1启动临床;限位可扩张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目前处于注册审评阶段,预计年内获准注册。在外科软组织修复板块,眼科生物补片于2020年5月正式开展临床试验研究,2022年4月7日完成全部患者入组,上半年有41位患者完成1年随访,2023年3月完成最后一例随访;公司血管生物补片已完成患者入组,目前已完成结题,已于2023年4月提交注册申报。在先心病植介入领域,无支架生物瓣带瓣管道目前正在补充注册审评资料,复杂先心带瓣补片已完成产品检验,准备提交注册。此外,公司还有众多产品处于临床或设计阶段,庞大在研管线有序推进支撑公司长线发展。   盈利预测和评级:考虑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预计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4、5.3、6.9亿元。作为以动物源性植介入材料为平台的创新龙头,公司未来潜力巨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反复、竞争加剧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5-11
    • CHC业务增长亮眼,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CHC业务增长亮眼,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个股研报
        华润三九(000999)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8亿元,同比增长16.3%(调整后);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19.2%(调整后);扣非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19.8%;2023Q1实现营业收入63.5亿元,同比增长49.5%;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36.9%;扣非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41.9%。   业绩稳定增长,受外部影响盈利能力略降。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54%(-5.1pp),其中医药板块毛利率55.4%(-5.6pp),CHC业务毛利率56.7%(-2.6pp),处方药业务毛利率52.8%(-10.8pp),毛利率略有承压,处方药业务毛利率下滑明显,主要系:1)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切换后成本上涨;2)低毛利的饮片业务占比提升;3)高毛利产品受集采影响价格下降。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8.1%(-4.7pp),费用率大幅优化原因推测为产品结构变化导致。   CHC业务快速增长,处方药业务短期承压。CHC健康消费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3.8亿元(+22.7%)。处方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8亿元(+7.2%),CHC业务快速增长,处方药业务增速较缓,主要是配方颗粒业务受国标切换和省标推进速度的影响,首次出现负增长;疫情影响下医院患者数量下降,部分地区学术活动推广难度加大。   创新驱动业务发展。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7.4亿元。在研项目共计77项:1类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QBH-196I期临床试验进行中;H3K27M突变型胶质瘤新药ONC201正在积极推进国内注册申报工作,用于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状的1类创新中药DZQE,已进入II期临床研究;2类新药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复他舒®)获批新适应症,用于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的示踪,并于2023年1月通过谈判首次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公司引进中药新药QJYQ,目前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正在积极推进注册申报工作,进一步丰富呼吸领域产品。此外,公司获得布洛芬混悬液、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3个《药品注册证书》,其中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已中选第七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开展了10余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咪唑斯汀缓释片等3个品种通过国家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其中咪唑斯汀缓释片为国内独家首个过评品种。   收购昆药,整合优质资源。2022年5月9日,公司公告收购昆药28%股份。2022年12月30日过户完成。昆药集团和华润三九在品牌、产品、渠道等方面有良好的协同性,在三七产业发展及“昆中药1381”品牌打造上,相互赋能,协同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3.00元、3.48元、4.20元,对应PE分别为22、19、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在研产品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5-11
    • 医药行业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总结:业绩持续分化,看好医药行情

      医药行业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总结:业绩持续分化,看好医药行情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我们选取了317家医药上市公司(包含科创板),2022年收入总额21183亿元(+11.8%);归母净利润2103亿元(+11.5%);扣非归母净利润1949亿元(+17%),分别占申万医药全成分比例是:83.2%、108.2%、111.5%,主要剔除了在2020-2022年提取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的企业、以及2022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剔除新冠相关业务数据,2022年年度收入总额20033亿元(+9.2%),归母净利润总额1654亿元(+2.4%)。2022年全年实现收入正增长的公司有232家,占比73%;归母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有189家,占比60%。2023Q1收入总额5554亿元(+4%),归母净利润529亿元(-26.3%);扣非归母净利润488亿元(-30.2%),剔除新冠相关业务数据,2023Q1收入总额5487亿元(+13.4%),归母净利润总额511亿元(+17%)23Q1实现收入正增长的公司有218家,占比69%;归母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有214家,占比68%。   CXO、零售药店、医疗器械等板块2022年业绩表现亮眼。2022年收入及利润均实现稳健增长,排名前三的子行业为CXO、零售药店、医疗器械。其中CXO板块维持高景气度,收入增速达61.2%,归母净利润增速达58.7%;零售药店板块2021年受全国医保系统切换以及多地疫情反复下部分药品管控的影响,基数相对较低,2022年受益于疫情放开后发烧感冒药、抗原检测盒以及防疫物资需求量的激增,收入端增速为30.2%,利润端增速为29.4%;医疗器械板块2022年在高基数下依旧高增长,主要系新冠检测贡献增量,收入端增速为23.9%,利润端增速为20.5%。此外,医疗服务板块2022年受疫情影响较大,收入端增速仅为2.1%,但利润端增速达38.7%,系部分标的持续减亏,带动整体板块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端。2023Q1医疗服务摆脱疫情影响,积压需求释放推动利润端增速达585.8%。另外,中药消费品板块2022年收入端增速6.2%,利润端增速25.6%,得益于行业政策边际向好,在疫情冲击中展现较强韧性。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制药装备及耗材等业务上半年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半年随着疫情影响放缓,业绩已逐步复苏。   医药行业投资回归本源,重点把握“三重”确定性。2022年疫情对市场影响反复,主题投资方面,主要是围绕新冠预防、检测、治疗等起伏。上半年热点从抗原检测到新冠相关药物及产业链演绎,下半年尤其是Q4回到新冠口服药、中药相关抗疫药物。2022年先后经历在俄乌冲突、国内疫情反复散点、美元加息的大背景下,A股和港股医药板块经历比较大的波动,核心资产估值和持仓回归均衡。未来持续看好医药反弹,重点把握“三重”确定性。1)确定性之1——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差异化创新性品种比如BTK、HER2-ADC、PD-1/CTLA-4等靶点创新药陆续进入商业化放量阶段;创新器械包括多个手术机器人产品等陆续获批上市。此外,国际化是打开成长天花板,创新药械出海有望持续渐入佳境;2)确定性之2——疫后医药复苏亦是核心主线。C端消费性医疗复苏弹性较大,包括中药消费品、民营专科医疗服务、早筛等。院内药械需求复苏包括院内处方药、耗材、血制品、常规疫苗接种需求等;渠道端包括医药分销和药店复苏;确定性之3——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UVL事件后,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重点关注高端影像设备、生命科学产业链、手术机器人、内窥镜、基因测序等领域。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预期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8页
      2023-05-10
    • 2022年动销良好,23Q1业绩高增长

      2022年动销良好,23Q1业绩高增长

      个股研报
        天坛生物(600161)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收入42.6亿元(+3.6%),归母净利润8.8亿元(+15.9%),扣非归母净利润8.5亿元(+12.9%);2023Q1实现收入12.9亿元(+83.3%),归母净利润2.6亿元(+109.2%),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元(+118.2%)。   预计全年血制品动销良好。分季度看,2022年Q1-Q4分别实现收入7、11.9、10.2、13.5亿元,分别同比-16.8%、+23%、+1.5%、+4.2%。全年公司实现血制品销售1308万瓶,生产量1273万瓶,库存量有所下降。预计库存下降主要系血制品终端需求较好所致。公司全年销售毛利率为49%,同比提升1.6pp,预计与产品销售增长较快、库存出清有关。全年销售费用率6.2%,同比下降0.4pp,预计与2022H2血制品需求旺盛、疫情期间差旅、会议等费用投入相对减少有关;管理费用率8.6%,同比增加0.6pp,预计与2022年收购西安回天及开办多家新浆站有关。公司2023年一季度业绩快速增长,预计主要系基数效应以及新冠重症治疗需求推动销量提升。   2022年公司浆量突破2000吨,新浆站建设持续推进。2022年公司实现采浆2035吨,较2021年增加226吨,同比增速为12.5%,成为我国首家浆量超过2000吨的血制企业。公司持续推进浆站建设,2022年公司在贵州、甘肃、吉林、湖北等地新设22家浆站。截至目前公司在营浆站达到70家,较2021年末增加12家;公司在建浆站32家,合计浆站数量达102家。公司浆站资源丰富,浆量提升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亿元、11.3亿元、13.6亿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46倍、39倍、3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浆站拓展或不及预期,产品研发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5-08
    • 主营业务稳健增长,新业务快速发展

      主营业务稳健增长,新业务快速发展

      个股研报
        云南白药(00053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64.9亿元(+0.3%);归母净利润30.0亿元(+7.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2.3亿元(-3.2%)。   业绩稳步增长,核心产品持续领跑。2022年,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实现商业销售收入236.5亿元(+0.3%),毛利率6.2%,(-1.08%),占营业收入比重64.8%;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27.7亿元(+0.6%),毛利率63.5%(-0.5%),占营业收入比重35.0%。药品事业部实现收入59.8亿元,销售过亿产品10个,云南白药气雾剂收入贡献超过15亿元,较上年增长超过20%;健康品事业部实现收入61.9亿元(+4.9%),牙膏品类占24.4%的市场份额,稳居市场第一;中药资源事业部实现收入约14亿元,中药材收入较上年增长36%,并初步形成以桉叶油为基础的20多个香精香料品种;省医药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1.7亿元,受应收账款影响,较上年下降约3.9%。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研发布局全面。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4.4亿元,占工业收入2.7%,研发费用3.4亿元,同比增长+1.6%:全三七片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3年4月入组;动核药INR101项目的相关专利已经取得,公司已启动该项目;同时,千金藤素片的临床试验符合预期,香藿喷雾剂批准注册,有望带来新增长点。2022年,公司聘任张宁先生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任马加先生担任公司首席财务官;中央研究院正式启动运作,任命首席科学家张宁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聘任万五洲博士担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三大新业务单元持续培育,业务发展快速。口腔智护业务单元,上线“齿说”(ToothTalk)口腔科学专研品牌;医美业务单元,上游医美产品研发推进,中游上海云臻妮医疗美容门诊部、昆明云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呈贡综合门诊部进入营业阶段;新零售健康服务业务单元,报告期内完成营业收入超3亿元,“白药生活+”门店会员销售占门店总销售达73%。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3.5亿元、49.4亿元、55亿元,对应PE分别为24、21、19倍,建议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费用管控或不及预期、核心品种销售或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5-08
    • 资产减值影响表观利润,常规业务驱动未来增长

      资产减值影响表观利润,常规业务驱动未来增长

      个股研报
        诺唯赞(688105)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35.7亿元(+91%),归母净利润为5.9亿元(-12.4%),扣非归母净利润6亿元(-7.3%)。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亿元(-69%),归母净利润-5062万元(-111.7%),扣非归母净利润-7513万元(-118.2%)。   2022年常规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利润增长受资产减值影响。2022年公司常规业务实现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41%,符合此前预期。公司新冠相关业务实现收入25.6亿元,预计其中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实现收入13.5亿元,约占全部收入的37.8%。全年销售毛利率68.9%,同比-12.3pp,预计主要系毛利率较低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收入占比大幅提升所致。费用方面,全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约为14.6%/8.3%/11.1%,分别同比-2.5pp/-1.3pp/-1.2pp,预计费用率下降主要系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推动收入大幅增长摊薄费用所致。2022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3亿元,主要系新冠相关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以及生产车间和专用设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致。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率16.7%,同比-19.7pp,主要系资产减值准备等影响。   2023Q1收入端受新冠业务基数影响,利润端受费用影响。公司2023Q1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主要系新冠相关收入大幅减少,预计公司常规业务保持快速增长。2023Q1公司费用增长较快,期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4.1%/21.9%/28.1%,分别同比增长24.9pp/16.9pp/10.8pp。费用率大幅提升,预计主要系整体收入下降及公司相关人员薪资等支出增长所致。   盈利预测:预计未来新冠业务收入贡献占比有所降低,公司依托分子类生物试剂优势不断拓展产品品类,常规业务有望持续驱动未来收入增长。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亿元、5.5亿元、7.2亿元。   风险提示:产品出海不及预期风险、费用管控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5-0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